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2009-5-4 11:59【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

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

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最高聚集人数H(人)

特大型H≥10000

大型2000≤H<10000

中型400<H<2000

小型50≤H≤400

1.0.5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

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

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S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

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

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

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

设计。

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

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

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

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

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

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的

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

3.2.2.7 通过式站型的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台长度的中心线接近。

3.2.3 铁路旅客车站总平面布置的流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2.3.1 旅客、车辆、行包和邮件的流线避免交叉。

3.2.3.2 进、出站旅客流线在平面或立体上分开。

3.2.3.3 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

3.2.4 特大型站的站场两侧均为城市人口密集区时,宜采用双向进出的站房布局型式。

3.2.5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置从站前广场直接通向基本站台的环行式车道,其净宽度不

应小于4m,车道通过建筑物部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4m.

3.2.6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垃圾存放及转运设施,其位置应隐蔽,符合卫生要求。

3.2.7 特大型、大型站的各种室外管线宜集中、暗敷。

第四章站前广场

4.0.1 站前广场应由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及公交站点三部分组成。

4.0.2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最小用地面积指标,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不宜小于4.5㎡.

4.0.3 前广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3.1 站前广场应与站房布置密切结合,并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4.0.3.2 站前广场应分区布置。旅客、车辆、行包三种流线应短捷,避免交叉。

4.0.3.3 人行通道、车行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4.0.3.4 站前广场的地面、路面宜采用刚性地面,并符合排水要求。

4.0.3.5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立体站前广场。

4.0.4 站房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4.1 平台长度不应小于站房主体建筑(含室外进、出站口)的总长。

4.0.4.2 平台宽度:特大型站不宜小于30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0m;

小型站不宜小于6m.

4.0.5 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

5.1 旅客活动地带应与站房平台相连。

4.0.

5.2 人行通道应与公交站点及周围服务性建筑相通。

4.0.

5.3 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的地面应高出车行道,并不应小于0.12m,且人行通道

应与站房平台贯通。

4.0.6 特大型、大型站的行包托取厅附近宜设停放行包车辆的场地。

4.0.7 绿化与建筑小品的设计应按功能分区布置;特大型站、省会所在地的大型站、重

点旅游地及国境(口岸)旅客车站应设旗杆。

4.0.8 公交站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8.1 公交站点可设临时停车场地。

4.0.8.2 公交站点宜设于方便旅客乘降的部位,且不得干扰客流、车流组织。

4.0.8.3 公交站点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

4.0.9 大型独立广告牌与列车时刻表等揭示牌的构造与安装应安全、牢固。

第五章站房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 站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1 功能分区应合理,流线应简捷,建筑平面宜适应改、扩建的要求。

5.1.1.2 当基本站台面高于站房首层室内地面、其高差大于3.3m时,宜设计为线侧下式

站房。

5.1.1.3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可设计高架跨线候车室。

5.1.1.4 特大型、大型站的进站广厅、售票厅及行包托取厅的出入口宜分别设置。

5.1.2 线侧平式站房设置楼层候车室时,应设有与候车室直接连通的高架跨线通道。

5.1.3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m.

5.1.4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检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设施。

5.2进站广厅

5.2.1 特大型、大型站可设进站广厅,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2㎡.

5.2.2 进站广厅人口处应至少设一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5.2.3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且站房楼层高差6m及以上时,宜设自动扶梯和电梯,其数量各不宜少于两台,其中应至少有一台能满足残疾人使用的电梯。

5.2.4 进站广厅内宜设问询、导向及服务等设施。

5.3候车室

5.3.1 根据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站房可设普通、母婴、软席、贵宾、军人(团体)和老弱残等候车室。各类候车室计算人数占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宜符合表5.3.1的规定。

各类候车室计算人数占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表5.3.1

5.3.2 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1 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候车室室内净高度宜根据高跨比确定,并不宜小于3.6m.

5.3.2.2 采光通风良好,窗地比不应小于1:6;上下窗宜设开启扇,并应有开闭设施。

5.3.2.3 候车室座椅的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进站检票口。普通候车室的座椅间净

距不得小于1.3m.

5.3.3 普通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1 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小型站的综合候车室的使用面积宜增加15%.

5.3.3.2 候车室内宜设进站检票口。

5.3.3.3 地面和墙裙采用的建筑材料应便于清洗。

5.3.3.4 候车室附近应设饮水处。

5.3.3.5 平面不宜设计成袋形。

5.3.4 母婴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1 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

5.3.4.2 位置宜邻近站台,并单设检票口。

5.3.4.3 饮水处、厕所及盥洗间宜单独设置。

5.3.4.4 墙、柱阳角宜做成圆角,散热器应加防护罩。

5.3.4.5 宜方便儿童睡眠和游戏。

5.3.5 软席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5.1 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

5.3.5.2 宜设专用卫生间及检票口。

5.3.5.3 服务员室、备品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

5.3.6 贵宾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

6.1 在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的旅客车站及重要的国境(口岸)站房宜

设贵宾候车室。

5.3.

6.2 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且最高聚集人数4000~9000人的旅客车站不宜小

于100㎡,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以下的旅客车站不宜小于40㎡.

5.3.

6.3 应设单独出入口和直通站前广场与基本站台的车行道。

5.3.

6.4 卫生间、服务员室及备品间应单独设置。

5.3.7 军人(团体)候车室的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并宜单独设检票口。5.3.8 老弱残候车室的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3㎡,其位置宜方便旅客检票进站。

5.3.9 高架跨线候车室应设通往各站台的出入口,其楼梯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2.4条的

有关规定;并宜设方便老弱残旅客通向各站台的电梯。

5.3.10 特大型、大型站的楼层候车室附近宜设垃圾存运设施,其位置宜隐蔽。

5.4售票用房

5.4.1 站房售票用房的主要组成应符合表5.4.1的规定。

售票用房主要组成表5.4.1

注:①表中符号:“○”为应设:“△”为宜设:“—”为不设。

②最高聚集人数300人以下车站的站房不宜设票据室。

③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下车站的站房不宜设办公室。

④非县、市、地区所在地的车站站房不宜设进款室。

⑤有始发车的车站站房应设打号室、订票室、送票室。

5.4.2 站房的售票窗口最少数量及售票厅的最小使用面积指标宜符合表5.4.2的规定。

售票窗口最少数量及售票厅最小使用面积指标表5.4.2

注:①表中数量包括中转签证窗口,不包括市内售票处的售票窗口。

②最高聚集人数10000人以上的旅客车站,每增加1000人宜增设2个售票窗口。

5.4.3 售票厅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并宜留有公布各业务事项的墙面。

5.4.4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的售票厅,在售票窗口前应设高度为1.1m的导向栏杆。

5.4.5 售票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4.5.1 每个售票窗口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最高聚集人数200人及以下的旅客车

站,售票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4㎡.

5.4.5.2 不应向旅客用厅(室)直接开门。

5.4.5.3 室内地面宜高出售票厅地面0.3m.

5.4.5.4 采光、通风应良好,并应有防盗设施。

5.4.6 售票窗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4.

6.1 相邻售票窗口的中心距离宜为1.8m,靠墙售票窗口中心距墙边宜为1.2m.

5.4.

6.2 售票窗台面至售票厅地面的高度宜为1.2m.

5.4.

6.3 应符合防风、卫生及安全防护要求。

5.4.7 票据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4.7.1 最高聚集人数3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票据室的使用面积宜按每个售票窗口4

㎡计算。

5.4.7.2 应有防潮、防鼠和防盗措施。

5.4.8 有给水、排水系统的站房,在售票室附近宜设洗手盆。

5.4.9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置或预留售票电子计算机和微机室;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中型旅客车站宜设微机室。微机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4㎡,并应有防尘及空气调节

设施。

5.5行包用房

5.5.1 站房行包用房的主要组成应符合表5.5.1的规定。

行包用房主要组成表5.5.1

注:表中符号:“○”为应设:“△”为宜设:“—”为不设。

5.5.2 行包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1 行包库的位置宜靠近旅客列车的行李车处。

5.5.2.2 特大型、大型站的行包库可设计成两层,层间应设置垂直升降设施,升降机箱

应容纳一辆行包拖车。

5.5.3 行包库的使用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A=N×0.35㎡/件(5.5.3)

式中A——行包库的使用面积(㎡);

N——设计行包库存件数(件)

当设计行包库存件数少于400件时,行包库的使用面积应另加10㎡.

5.5.4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5.5.5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2000件及以上的站房宜预留室外堆放场地。

5.5.6 特大型、大型站宜设无主行包存放库,其使用面积可按设计行包库存件数1%设

置,并不宜小于20㎡.

5.5.7 有办理运输鲜活货业务的站房,行包库内宜设置专用存放间,并应设清洗、排水

设施。

5.5.8 位于铁路局、铁路分局及区段站所在地的站房,应设铁路内部车递局用品库,其

使用面积:铁路局、铁路分局所在地宜为40㎡;区段站所在地宜为20㎡.

5.5.9 线侧下式站房应设行包运输坡道。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3m,当坡道无栏杆时,其净宽度不应小于4m,坡度不应小于1∶12.当设计行包库存件数大于400件时,宜增设容纳

一辆行包拖车的升降机。

5.5.10 有机械作业的行包库大门,应满足机械作业的要求,其门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

于3m.

5.5.11 行包库室内净高度不应小于3m.

5.5.12 行包库外窗宜设高窗,并应加防护设施。

5.5.13 行包托取厅使用面积及托取窗口数不应小于表5.5.13的规定。

行包托取厅使用面积及托取窗口数表5.5.13

注:表中所列数值,为按设计行包库存件数的下限计算的最小数值。当采用上限时,其

表中数值应适当提高。

5.5.14 行包托取柜台面高度不宜大于0.6m,柜台面宽度不应小于0.6m.当行包库与托取

厅之间采用柜台分隔时,应留出运输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1.5m.

5.6旅客服务设施

5.6.1 旅客服务设施宜包括问询处、小件寄存处、邮电间、商业服务设施、旅客医务室、

时钟和导向标志等。

5.6.2 最高聚集人数3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应设问询处;特大型、大型站宜设或预留

旅客问询电视系统。

5.6.3 小件寄存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6.3.1 最高聚集人数3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应设小件寄存处,其中小型站小件寄存

处可与问询处合设。

5.6.3.2 小件寄存处的使用面积应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0.05㎡计算。

5.6.4 中型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邮电间,其使用面积:特大型、大型站宜为20㎡;中

型站宜为10㎡.

5.6.5 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旅客医务室。

5.6.6 特大型、大型站在进站广厅、主要旅客通道和进、出站口应设置导向标志。

5.6.7 旅客商业服务设施宜包括售货部、餐饮厅、中转旅客休息室及娱乐设施等,其使

用面积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每人不宜小于0.1㎡,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6.7.1 最高聚集人数3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应设售货部。特大型、大型站的售货部

宜附设专用库房、业务办公及辅助用房。

5.6.7.2 特大型、大型站宜设旅客餐饮厅(少数民族地区宜增设民族餐厅)、中转旅客

休息室及娱乐设施。

5.7旅客用厕所、盥洗间

5.7.1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应在站房内设水冲式厕所及盥洗间。

5.7.2 普通旅客厕所及盥洗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7.2.1 设备数量计算应符合表5.7.2的规定。

普通旅客厕所及盥洗间设备数量计算表5.7.2

注:①大便坑位及洗手盆数量均不得少于2个。

②普通旅客男厕所的使用人数宜按普通候车人数70%计算。

③普通旅客女厕所的使用人数宜按普通候车人数30%计算。

④母婴候车室专用厕所宜按女厕所的20%配备坑位,普通女厕所应扣除其坑位数。

5.7.2.2 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良好通风。

5.7.2.3 每个厕所及盥洗间均应设一个污水池。

5.7.2.4 厕所及盥洗间宜设挂钩和搁板,特大型、大型站的盥洗间宜设面镜。

5.7.2.5 盥洗水龙头应采用节水、卫生开关。

5.7.3 软席候车室卫生间的男用大、小便器及女用大便器数量均不应少于2个,其中各

有1个坐式大便器。

5.7.4 特大型、大型站站房内应设残疾人专用厕所,内设男、女大便器及洗手盆各1个。

5.7.5 站前广场应设站前厕所,其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5.7.5.1 站房内无厕所时,站前厕所使用人数按最高聚集人数125%计算。

5.7.5.2 站房内有厕所时,站前厕所使用人数按最高聚集人数25%计算。

5.7.5.3 站前厕所的便器数量按表5.7.2规定计算。

5.8客运管理和驻站单位用房

5.8.1 客运管理用房应根据旅客车站建筑规模及使用需要设置,其用房宜包括客运值班室、交接班室、服务员室、检票员室、补票室、广播室、上水工室、开水间、清扫工具间等。

5.8.2 服务员室应设在候车室或旅客站台附近,其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人

使用面积宜为2㎡,并不得小于8㎡.

5.8.3 检票员室应设在进、出站检票口附近,其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人使

用面积宜为2㎡,并不得小于8㎡.

5.8.4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在站房出口处应设补票室,其使用面积不得小于10㎡,并

应有防盗设施。

5.8.5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应设交接班室,其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人使用

面积宜为1㎡,并不得小于30㎡.

5.8.6 最高聚集人数3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应设广播室,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

广播室应有良好的通风、遮阳、隔音、防火和防尘的设施。

5.8.7 有客车给水设施的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应设上水工室,其位置宜设在旅客站台上,

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人使用面积宜为2㎡,并不得小于8㎡.

5.8.8 各型旅客车站均应设开水间,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

5.8.9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的进站广厅、普通候车室、售票厅等附近宜设清扫工具间。

采用机械清扫时,应按机具要求设置存放间。

5.8.10 站房内应设公安值班室,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0㎡.

5.8.11 特大型、大型站应根据需要设置驻站单位用房。

5.9技术作业、办公和生活用房

5.9.1 技术作业用房应根据需要设置行包车库及维修间,供电、供水、供气和供热等设备用房。特大型、大型站宜设置广播机械室、通信及电视显示设备的控制室、机械室和检修

室等房间。

5.9.2 客运办公用房的设置及使用面积应根据组织机构及定员确定。

5.9.3 职工生活用房根据旅客车站建筑规模可设间休室、更衣室、哺乳室和职工厕所等,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9.3.1 客运服务人员、售票与行包工作人员间休室的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的2/3

计算,每人使用面积宜为2㎡,并不得小于8㎡.

5.9.3.2 客运服务人员、售票与行包工作人员更衣室的使用面积应按最大班人数计算,

每人使用面积宜为1㎡.

5.9.3.3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应设职工厕所,特大型、大型站的售票及行包部门应单设

职工厕所。

5.9.3.4 职工活动室、哺乳室、洗澡间、就餐间等生活用房的设置应根据各站规模及具

体情况确定。

第六章特殊类型站房设计

6.1综合型站房

6.1.1 站房可与其它建筑合并设计成综合型站房。综合型站房中的非站房部分,应与站

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6.1.2 综合型站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设计应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6.1.2.2 旅客车站的流线不应受干扰。

6.1.2.3 非铁路客运用房不得直接通向旅客站台,且应与客运用房分别设置各自的出入

口。

6.1.2.4 非铁路用房的供水、供电、供气和供热管线,应单独设置。

6.1.3 影剧院不应设在综合型站房内。

6.1.4 当综合型站房中设有锅炉房、库房、食堂时,应设置运送燃料、货物、垃圾的单

独出入口。

6.1.5 站房靠近线路一侧的非铁路房屋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旅馆客房宜采取隔音、防

尘措施。

6.2国境(口岸)站房

6.2.1 国境(口岸)站房应设客运和联检设施。

6.2.2 国境(口岸)站房应设置标志牌、揭示牌、导向牌,并应使用中文、英文及相邻

国的文字标记。

6.2.3 国境(口岸)站房的客运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客运设施应设出入境和境内两套设施。

6.2.3.2 出入境候车室宜按中、小型分室设置。

6.2.3.3 出入境候车室及行包托运处应布置于联检后的监护区内。

6.2.3.4 站房、站台和旅客通道等应设置出入境与境内旅客分开或隔离的设施。

6.2.4 国境(口岸)站房的联检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6.2.4.1 联检设施应包括车站边防检查站、海关办事处、卫生检疫站、动植物检疫站、

国家安全检查站和口岸联检办公室。

6.2.4.2 出入境旅客的联检可按卫生检疫、边防检查、海关检查、动植物检疫的流程序

列布置。

6.2.4.3 联检设施宜分为出境和入境两套设施。当使用时间能错开时,也可合并设置。

6.2.5 出入境旅客服务设施应增设免税商店、中国银行、国际邮电及世界时钟、世界交通挂图等;并宜增设旅游咨询、旅行接待、签证、订房、西餐、酒吧、风味餐厅等。

6.3旅游站房

6.3.1 旅游站房应划分为纯旅游性站房和兼旅游性站房两种。

6.3.2 旅游站房软席候车室设计除符合本规范第5.3.5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软席候车室计算人数应按不小于最高聚集人数的3%计算,普通候车室计算人数

应相应减少。

6.3.2.2 候车室宜分室布置。

6.3.3 旅游站房内的商业服务设施,其使用面积宜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每人使用面积

不小于0.2㎡.

6.3.4 旅游站房售票窗口和检票口数量宜按本规范第5.4.2条和第

7.4.1条的规定适当增

加。

6.3.5 纯旅游性站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3.5.1 小件寄存处的使用面积应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每人使用面积宜为0.07㎡.

6.3.5.2 宜设置庭园、连廊等建筑小品。

6.3.6 兼旅游性的特大型、大型站宜按本规范第5.5.13条的规定增设行包托取窗口。

6.3.7 旅游站房应设置标志牌、揭示牌、导向牌,并应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标记。

第七章站场客运建筑

7.1站台、雨棚

7.1.1 旅客站台的长度、宽度、高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

7.1.2 在基本站台上的站房和其它较大建筑物范围内,由站房或建筑物最外凸出部分至基本站台边缘的距离:特大型站不宜小于25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2m;

小型站不宜小于8m,在困难条件下不宜小于6m.

7.1.3 当旅客站台上设有天桥或地道出入口、房屋等建筑物时,其边缘至站台边缘的距离:特大型、大型站不应小于3m;中、小型站不应小于2.5m.当既有线改建受条件限制时,天桥或地道出入口的其中一侧距离可减少,但不得小于2m.

7.1.4 旅客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1.4.1 站台用刚性地面。

7.1.4.2 站台地面有防滑和排水设施。

7.1.4.3 在站台全长范围内,距站台边缘1m处的站台面上,应设置明显且耐久的安全标

记。

7.1.5 当中间站台上需要设置房屋时,应充分利用空间,集中设置。

7.1.6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站台雨棚,并应与站台同长;中型站宜局部设站台雨棚,其

长度不宜小于200m;站台地道出入口处应设置站台雨棚。

7.1.7 旅客站台雨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1.7.1 雨棚檐口高度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7.1.7.2 中间站台雨棚宽度不应小于站台宽度。

7.1.7.3 雨棚悬挂物下缘至站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m.

7.1.7.4 雨棚覆盖范围超过地道出入口边缘不应小于4m.

7.2地道、天桥

7.2.1 地道、天桥的设置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

7.2.1.1 旅客地道、天桥:

(1)特大型站不宜少于3处,大型站不宜少于2处;当设有高架跨线候车室时,出站

地道或天桥不宜少于1处。

(2)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中型站不宜少于1处。

7.2.1.2 行包地道:

(1)特大型站行包地道宜设2处,联系地道宜设1处。

(2)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大型站行包地道宜设1处。

7.3站台上客运设施

7.3.1 特大型、大型站可设站台售货亭,其位置宜设在站台长度中心两侧各90~100m

处;位于基本站台的售货亭与站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7.3.2 在温暖及炎热地区,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当有客车上水设备

时,站台应设盥洗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3.2.1 盥洗台宜设在站台长度中心两侧各110~120m处。

7.3.2.2 每个盥洗台水龙头不宜少于10个,并宜采用节水、卫生开关。

7.3.3 站名牌、站台号牌、导向牌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3.1 每个旅客站台均应设置2个站名牌。

7.3.3.2 旅客车站有2个及以上站台时,每个站台均应设置不少于2个站台号牌。

7.3.3.3 特大型、大型站的站台上宜设车次、走向等导向牌。

7.3.3.4 站台号牌、导向牌宜设于地道、天桥出入口和旅客进、出站主要通路处,并宜

用反光材料标记。

7.4检票口

7.4.1 旅客进、出站检票口的最少数量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检票口最少数量表7.4.1

注:当普通旅客进站检票口分散设置时,其数量应适当增加。

7.4.2 检票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4.2.1 检票通道中心距离不宜小于1m,净宽度宜为0.60~0.75m,长度不宜小于1.5m,

栏杆高度应为1.1m.

7.4.2.2 检票员栏杆净宽度不宜小于0.7m,检票员位置的地面宜高出检票通道地面

0.2m,检票员位置旁宜设复检旅客候检空间。

7.4.2.3 特大型、大型站出站口的对侧应设接客栏杆。接客栏杆距检票口的门不宜小于

4m.

7.4.3 出站搬运车辆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5m.

7.4.4 在楼层候车室设进站检票口时,检票口距进站楼梯踏步的净距离不得小于4m.

第八章消防与疏散

8.1建筑防火

8.1.1 各型旅客车站的站房、站台雨棚及地道、天桥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

8.1.2 站房严禁设置易燃、易爆及危险品的存放处。

8.1.3 综合型站房内非铁路用房应与旅客车站用房严格划分防火分区。

8.1.4 在无可燃材料装修情况下,最高聚集人数在4000人及以上的大型站的进站广厅防火分区面积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4000㎡;特大型站的进站广厅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

5000㎡.

8.1.5 旅客用楼梯及安全疏散通路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1 安全疏散口及每跑楼梯净宽度,应根据人流计算,并不得小于1.6m.

8.1.5.2 安全疏散口通路净宽度不得小于3m.

8.1.6 利用检票口作为安全疏散口,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

于安全疏散口的规定。

8.2消防设施

8.2.1 特大型、大型站的站台上应设室外消火栓。

8.2.2 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室内消防管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其数量应按室内消防

用水量计算确定。

8.2.3 特大型、大型站的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售票票据库、行包库及配电室等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相应设置消防控制室。当综合型站房的非站房部分设有消防

控制室时,应与旅客站房分别设置。

8.2.4 特大型、大型站的地下行包库,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

范》中的中危险级建筑物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九章建筑设备

9.1给水、排水

9.1.1 旅客车站应设室内外给水、排水系统,无供水条件的小型旅客车站除外。严寒地

区的特大型、大型站内的旅客用盥洗间宜设热水供应设备。

9.1.2 旅客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应符合表9.1.2的规定。

旅客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9.1.2

9.1.3 在设置给水系统的旅客车站内应设饮水供应设备,其饮水定额应按0.3L/(d·人)确定,饮水人数应按各站具体情况确定。在饮水供应时间内的小时变化系数宜取为1.

9.1.4 普通候车室的旅客厕所应采用大便槽,软席及母婴候车室的厕所应采用陶瓷卫生

便器。

9.1.5 站房内公共场所的生活污水排水管径应比计算管径加大一级。埋地的干管应有便

于清扫的措施。

9.1.6 污水、废水的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9.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9.2.1 站房各主要房间的采暖计算温度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站房各主要房间采暖计算温度表9.2.1

9.2.2 特大型、大型站中客运设施、通信机械室、控制室和建在站房内与行车直接有关

的房间的采暖系统布置,宜自成环路。

9.2.3 严寒地区的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热风幕;中型站,当候车室热

负荷较大时,其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热风幕。

9.2.4 炎热地区的特大型站的普通候车室宜设舒适性空气调节设备。

9.2.5 特大型、大型站的贵宾候车室、软席候车室及售票室应设舒适性空气调节设备。

9.2.6 站房的通信和客运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室及控制室应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基数与容

许波动范围设置相应的空气调节设备。

9.2.7 舒适性空气调节的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9.2.7.1 冬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度18~20℃,相对湿度不小于40%.

9.2.7.2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度26~28℃,相对湿度40%~65%.

9.2.8 站房内主要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应符合表9.2.8的规定。

主要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9.2.8

9.2.9 当计算空气调节冷负荷时,候车室人数应按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计算。

9.2.10 候车室、售票厅、旅客厕所等房间宜采取自然通风。当设置机械通风时,主要房

间的换气次数宜符合表9.2.10的规定。

主要房间的换气次数表9.2.10

9.3电气、照明

9.3.1 旅客车站用电负荷,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和国境(口岸)站应为一级负荷;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以下的大型站和中型站应为二级负荷;小型站应为三级

负荷。

9.3.2 电力供应电源的可靠性及回路数等应满足用电负荷等级的要求。

9.3.3 站房的照明宜分为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其中应急照明宜分为备用照明和疏散照

明。

9.3.4 应急照明的设置和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9.3.4.1 当特大型、大型站的售票室、消防控制室、发电机房、配电室及候车室计算人数1000人及以上时,应设置备用照明设备。备用照明的照度不宜小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9.3.4.2 工作人员超过100人的场所的疏散道路、出入口和同时聚集500人及以上的候车室、售票厅、进站广厅的出入口,应设置疏散照明设备,其地面水平照度不宜小于0.5lx.

9.3.5 检票口、售票工作台、售票柜、结帐交班台、海关验证处及票据库等场所宜增设

局部照明设备。

9.3.6 各型旅客车站主要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表9.3.6的规定。

旅客车站主要场所照度标准值表9.3.6

9.3.7 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9.3.7.1 选择照明灯具应与建筑物的形式、室内装修的色彩、自然采光及气候条件相协

调,并与所采用光源相配合。

9.3.7.2 一般场所的室内照明宜优先采用荧光灯。在显色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三基

色荧光灯。

9.3.7.3 候车室、售票厅、进站广厅等高大空间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

高压钠灯及金属卤化物灯等高光强气体放电光源或由上述光源组成的混光灯。

9.3.7.4 行包托取厅及行包库宜采用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

9.3.7.5 旅客站台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或高压钠灯。当采用高压钠灯时,其灯具的布置

和安装高度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与站内黄色信号灯的颜色相混。

9.3.7.6 站前广场宜采用光源为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光强气体

放电光源的灯柱或投光灯。较大的站前广场宜采用高杆照明。

9.3.8 行包托取厅及行包库应采用铜芯导线穿金属管或难燃型硬质塑料管配线。照明灯具及行包垛的距离不应小于1.5m.行包库的电源应有总开关,开关箱应设于库外便于操作和

维护的位置。

9.3.9 采用气体放电光源时,宜将同一灯具内或不同灯具的相邻灯管(灯泡)分别接在

不同相位的线路上。

9.3.10 照明线路不应敷设在高温灯具的上部。接入高温灯具的线路应采用耐热导线或采

取其它隔热措施。

9.3.11 站房应采取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特大型、大型站的站房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中、小型站的站房应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9.4通信、客运自动化

9.4.1 旅客车站的通信、客运自动化设备应根据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总体布局和客运

作业的需要配置。

9.4.2 旅客车站的会议电话分机、地区电话、客运播音设备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9.4.3 特大型、大型站应分别在客运总值班室、客运计划室、广播室设集中电话机。

9.4.4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客运及行包无线通信系统。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中

型站宜设客运及行包无线通信系统。

9.4.5 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客运自动化系统的设置宜符合表9.4.5的

规定。

客运自动化系统设置表9.4.5

注:表中符号:“○”为应设:“△”为宜设:“—”为不设。

9.4.6 特大型、大型站的列车到、发微机通告系统可作为中心信源,并宜与客运自动广播系统、旅客向导电子显示系统、旅客问询电视系统、微电脑电话查询系统等构成通告显示

综合信息系统。

9.4.7 特大型、大型站及有特殊需要的旅客车站宜设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设备。

9.4.8 特大型站宜设密码控制小件行李寄存柜。

9.4.9 中型及以上旅客车站的通信及客运自动化设备的配线应采取暗配方式。

9.4.10 旅客车站的通信及客运自动化设备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直供方式。

9.4.11 旅客车站的通信及客运自动化设备应设接地装置。

附录A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的计算

A.0.1 既有旅客车站,新建或改扩建站房时,设计行包库存件数可按下式计算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N=M·p·s(A.0.1-1)

式中N——设计行包库存件数(按发送、中转、到达作业分开计算);

汽车客运站设计

汽车客运站设计建筑设计(二)A -2

第一部分任务书解读

设计要求 ?初步理解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掌握场地设计知识; ?掌握交通建筑设计特点,学习通过处理复杂的流线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 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结合 建筑的空间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和构 造形式,掌握车辆停放的相关技术指标;?认识建筑的相关技术性问题,包括建筑覆盖率、绿化率、容积率等以及消防疏散等 要求; ?学习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资料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规模及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430 m2总建筑面积3500m2。车站年平均日发送旅客量为6000人次。按15个有效车位计,其中长途发车位10个,到车位3个,短途班车发车位2个;停车场停车数量不少于50辆。 ?站前广场面积自定,要求布局合理适用,便于人流集散。 ?旅客站房按二级站设置,包括: 候车厅1000 售票厅100 售票房25 票据室10 行包房(托运、提取)100-150小件寄存处15 站台问讯处15 广播室25 调度室30 医务室15 站务员室30 值班站长室30 司助休息室30 电话亭厕所其它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500m2)包括: 党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值班室厕所 ?辅助用房:洗车台浴室、厕所(男、女比例2:1) ?其它服务设施:(300m2)快餐厅小卖部出租店面若干

设计要点 ?注意交通建筑的城市象征形象;?应在设计中同时考虑洗车、检修、停车场、车辆进出口等; ?站前应考虑出租车停车点; ?建筑密度不超过40%,绿地率不小于30%; ?所有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误差应小于5%。 ?注意站房部分的无障碍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1、0、3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与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得先进技术。 1、0、5客货共线与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得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与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与表1、0、5—2确定。 表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表1、0、5-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1、0、6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

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与《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得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得有关规定。 1、0、8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 2 术语 2、0、1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得车站. 2、0、2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得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2、0、3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2、0、4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得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得平均值。 2、0、5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 tum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2、0、6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 g

集散厅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集散厅细部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集散厅包含进站集散厅、出站集散厅。 4.1.2 进站集散厅应考虑安检及实名制验证设备空间位置。 4.1.3 出站集散厅检票口附近应设检补票室。 4.2 设计要点 4.2.1 墙地面 集散厅楼地面装饰材料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墙地面材料应统筹规划模数,对缝布置。 4.2.2 吊顶 1吊顶形式应简洁,大方,层次不应超过三层,颜色与整体协调,宜采用亚光浅色调。 2出站厅吊顶高度大站不宜小于5米,中小站不宜小于4.0米。 3出站厅条形吊顶的方向宜与人流方向垂直。 4 吊顶细部处理要求同候车厅。 4.2.3门斗 1车站宜设置外门斗,严寒、寒冷地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门斗。 2 门斗形式与站房形式相协调,门斗除正面设门外,两侧也应设门。特大型、大型和重要车站站房门斗居中设置电动平开门,其他站采用平开门。 3 门斗不宜设置验证设施。

4 门斗净深不宜小于4200mm。 4.2.4 内部构筑设施 1安检设备设于进站广厅的入口处,不设专门的安检操作室。 2公共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空气幕。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热空气幕。空气幕明装应通长布置,选型应美观,长度与门宽度相近,尽量减少间隙,色彩及材质应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空气幕暗装时,外部装饰材料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并便于设备检修。 3 安全出口标识的大小、材质应与室内装修相协调,宜镶嵌在墙面上。 4 问询处按问询服务台设置,不设独立的房间。问询服务台可按高度1000mm、宽度700 mm控制,其长度可根据室内空间要求确定,形式与室内风格相协调。 5 出站厅检补票室应设补票窗口,补票窗口形式应与售票窗口一致。 6 出站厅检票口栏板应与检票闸机结合布置。 4.3 质量控制要点 4.3.1 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样板制作工作,应明确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客站装饰、安装工程样板制作与施工工作。 4.3.2 施工单位应依据已审核的装饰、安装施工图,在拟装饰、安装工程实施部位按1:1比例制作实样,样板应将拟采用的材料、安装与涂装工艺、连接节点、整体效果体现清楚。 4.3.3 样板制作完成后,对样板及其所设计的材料进行封样,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照样板确认依据予以确认。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2007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1.0.3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技术。 1.0.5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和表1.0.5-2确定。 表 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表 1.0.5-2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1.0.6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有关规定。 1.0.8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0.3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0.4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5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2.0.6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2.0.7旅客车站专用场地s 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的区域,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 2.0.8集散厅c oncourse 用于旅客站房内疏导旅客,并设有安检、问询等服务设施的大厅。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铁路站场设计、规程规范编制和技术管理的实践, 从宏观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点。 关键词: 铁路; 站场; 枢纽; 1、概述 由于运营便利与工程节省有一定的对立性,在以往站场设计中,过多关注工程节省, 因此造成不能满足新时期运输要求, 为此付出很大改扩建工程代价。铁路站场设计理念在铁路现行各层次规程、规范、部颁各类文件中均有涉及, 有关论文浩如烟海, 大多着眼于具体工点的运用, 归纳和总结不足。 2、车站设计 铁路沿线分布越行(会让)站、中间站或技术作业站,构成铁路分界点。除为列车提供交会、越行的基本功能外, 尚需为吸引区(辐射区)地方经济提供运输服务。项目前期研究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对运输有重大意义的客货运站、接轨站(点), 应贯彻以下理念: 2.1、客、货运站 线路经过较大经济区域时,以往设计是客货功能集中的一站横列式设计。从近年的地方运输需求和建设实践看,一站横列式已凸显出客货功能相互制约、作业交叉干扰、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的弊端。今后此类车站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客货分站、客货纵列或客货并列等布置方式。 为充分发挥铁路大能力、安全、节能、环保、全天候的优势和公益性, 客运站应结合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工程条件合理选址, 尽量邻近城镇,利于站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便捷居民出行,此亦适用于客运专线。 货运站直接为所在地对外货物运输服务,应摒弃传统的按行政区域设站理念, 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吸纳货流,集中办理,全面推进装、卸车基地站建设。 2.2、技术作业站 技术作业站的布局和建设应结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等因素统筹考虑,以实现长交路、直达运输为目的, 要少而壮。既有线改扩建中, 必须研究既有技术作业站归并、整合、变更作业性质的问题。 2.3、开站设计 应满足点线能力相协调, 合理辐射(覆盖)范围设站。并按照规模化、集中化、

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运站合设的布置方案

高速铁路车站与既有客运站合设的布置方案 ①高速列车与普速列车共用车场。下图所示为高速线在枢纽前方站与既有线合并列入枢纽,利用既有正线进入既有客运站,既有客运站车场为高速列车与普速列车共用股道。这种方案可大大节省高速线引入枢纽的建筑费用,但由于高速系统旅客列车作业与普速系统旅客列车作业交叉干扰,行车指挥与车站作业组织较为复杂。 ②高速车场与普速车场咽喉区互不连通。在既有车站附近建高速车站,依托既有客运站部分设施作为高速客运设施,高速路线直接引入高速车场,高速列车与普速列车不能直接进入对方车场,高速列车与普速列车的运行互不干扰、互相独立,如图所示。例如,重庆北站南广场为普速车场,重庆北站北广场为高速车场,两个车场并排却不连通。 ③扩建既有站,将既有站改建为高速、普速列车共用车场的车站。下图所示为高速线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既有尽端式客运站布置图,将靠近既有主站房一侧的既有到发线和站台改建为高速列车车场,供接发高速列车之用;与高速列车车场并列的其他到发线和站台作为普速列车车场,且在外侧适当扩建,供接发普速列车之

用。在既有站房对面新建副站房,主站房与副站房之间采用高架通廊和地下通道相连,供旅客进出站和换乘。两车场的进口咽喉区域用渡线互相连通。高速列车的动车段及既有普速列车的客车整备场和机务段都有单独的站段联络线相衔接,以保证咽喉区必需的平行进路。这种布置方案适用于以办理始发、终到高速列车业务为主的高速铁路车站。 下图所示为高速线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既有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图。既有线在站房一侧,高速线在站房对侧,高速列车车场与普速列车车场横列,两车场咽喉区用渡线互相连通,高速车场向外适当扩建。为便于高速列车的旅客出入站,采用高架通廊和地下通道相连。这种布置方案适用于以通过高速列车为主的车站。由于两车场横列布置,两端咽喉区高速、跨线列车到发进路交叉较严重。 ④既有站上方设高架高速列车车场。高速正线利用既有线引入车站或高速正线直接接入车站。高速正线多为靠近既有线穿越市区走行。高速线高架引入既有站,在其上方设高架高速列车车场,其线路可采用图所示的平面和横断面布置方案,承担接发高速列车和通过车站不停车通过的跨线旅客列车任务;桥下地面既有站为普速车场,承担接发始发、终到停站通过的普速列车任务。两车场两端采用进站线路立交疏解设备互相连通,以便于跨线客车上、下高速线。但当没有跨线列车上、下高速线时,两车场之间也可不必连通,以节省工程费用。高速列车的旅客可通过主、副站房的自动扶梯和高架候车室通廊进出站与换乘。普速列车的旅客可通过高架候车室和地下通道进出站。

候车区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候车区细部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候车厅空间应通透、开敞、明亮,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5.1.2 候车厅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节能、消防要求。 5.1.3 候车厅内装应整洁、美观,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风格设计。 5.1.4 站房公共区空调系统采用侧送风时,送风距离不宜大于20m,当超过20m时应按照风口形式和设计参数校核送风射程以确定送风距离。 5.2 设计要点 5.2.1地面 1宜采用耐磨石材,石材静摩擦系数COF不小于0.50。 2地面石材尺寸应根据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铺贴应考虑与墙面材料及柱子对缝。 3 进站口地面正中央不应设缝。 4地面变形缝盖板宜选用铝合金盖板,盖板与周边地面高度一致。 5.2.2墙面 1 候车厅横梁截面大小、高度应保持一致,整体协调美观。 2候车室同一墙面门洞口应在同一高度,与候车厅相连的门洞宜采用石材、铝板做门套或阳角收边设计,其色彩、样式要与整体协调,不宜采用不锈钢门套。

3 墙面上设置的各类控制面板和风口应与墙面分格一致;安装控制面板时,其下边线高度距地面1300mm;控制面板尽可能不要设在公共区域。 4 回风口设置在墙面时,回风口材质应选用与墙面相同或相近材料,有一定刚度,色彩与墙面材料色彩一致,洞口尺寸应与墙面材料分缝协调。 5 墙面门眉正中不应出现拼缝。 6 墙面严禁采用倒挂石材、面砖等做法。旅客通道上方及两侧的装饰面层、悬挂设施及细部节点、构造应牢固耐久。 7消火栓箱(柜) 宜采用暗装消火栓箱,尽可能靠近卫生间、设备用房、商业用房以及“设备集中单元”等处暗装,采用钢制箱体,箱门的材质、颜色与室内装饰材料表面一致;当墙体装饰材料为涂料时,宜采用磨砂玻璃,消防标识简洁,门锁便于开启,不设凸出把手。消火栓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20度。 8 墙面设变形缝时,装饰面层及基层应在变形缝处断开。 9 公共空间内部的方形柱子和实体墙面阳角均应做弧形处理。墙、柱采用干挂石材外装饰时,石材应采用R15-R20圆弧阳角收头。 10室内金属板及其它块材之间的拼接缝,不应现场打胶处理,宜采用离缝或压扣条的形式进行构造处理,根据块材大小设置合适缝宽比例,且不宜过宽。 5.2.3吊顶 1候车厅宜设置吊顶。吊顶形式应简洁,大方,层次不应超过三层,颜色与整体协调,宜采用亚光浅色调。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 为贯彻国家有关得法规与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得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 得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得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与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得规定,也适用于其她客货列车共线运行得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及枢纽得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得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得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得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与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得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与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与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得原则设置。货运站得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与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铁路枢纽与复杂车站得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得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得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与设备。复杂得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得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得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标准、规范得规定。2术语 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得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中间站: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与客货运业务得车站。 区段站: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与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得车站。 编组站: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得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得车站。 工业站、港湾站: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口外部运输服务得车站。前者称工业站,后者称港湾站。 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与其她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得设施与连接线等所组成得整体。 进出站线路:进出枢纽或车站得单独线路得统称。 进出站线路疏解: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得进路交叉所采取得措施。 疏解线路: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得线路得简称。 3车站设计得基本规定 3.1.1在铁路车站线路得直线地段上,主要建筑物与设备至线路中心线得距离应符合表3、 1、1得规定。 3.1.2在车站线路得曲线地段上,各类建筑物与设备至线路中心线得距离及线间距应按现

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篇一: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精品工程策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日期:2011年3月 前言 昌图西站工程即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为全面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站房精品,建造百年工程,我项目相应公司要求,编制精品工 程策划方案,为后序的装饰工程质量保证提供施工依据。 本方案主要从精装修方面插手,集思广益进行精品策划,严格控制 施工质量,以保证精品工程目标得以实现。 第一章工程概述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是哈尔滨到大连高速铁路站房项目 之一,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昌图镇。建筑面积,站房4456m2 ;雨棚21683 m2。主体结构为砼框架、钢桁架混合结构。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经结束,已经开始精装修施工。 第二章工程目标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质量目标: 达到省级优质工程标准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达到省级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第三章精品策划 本工程在进行精品策划过程中,除严格按照本公司执行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策划,实行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持续 改进的管理机制外,同时执行公司的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使本工程的质量 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均得以实现,使本工程成为名 副其实的精品工程。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总工为首,项目部各部室参与,项目有关人员参 加的质量管控小组,着重进行对分包方的工程质量管理。其组织机 构如下:

二、标准策划 总的控制原则是: ⑴、满足铁道部《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的要求。 ⑵、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⑶、各处力求对称、均衡; ⑷、各处力求“平、齐归一”,横平竖直; ⑸、各种标识齐全、整齐、美观; ⑹、力求建筑与艺术相结合; ⑺、各处施工力求精细; ⑻、满足使用功能; ⑼、力求绿色环保; ⑽、经久耐用。 各个分项控制原则: 1、建筑工程部分 按照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装饰装修实物质量检查: ⑴、所有装饰装修工程由各专业施工单位根据建筑立面效果进行二 次深化设计,其设计方案需经过铁道部、哈大公司、设计单位、及 总包单位的认可,工序样板必须严格按照铁岭西站已确认单的样板 施工。 ⑵、外幕墙使用的各种材料、构件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及质量标准, 幕墙与主体连接的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紧固件必须安装牢固,后 置埋件的拉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幕墙必须防火、防雷、防潮、 防腐、保温、无渗漏,结构胶与密封胶的打注必须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装饰色泽一致、拼缝合理、平整挺拔,石材严禁有花脸、泛碱、渗潮迹象。 ⑶、室内装饰工程由中铁建设装饰公司根据工程使用功能进行二次 深化设计,其设计方案需经过铁道部、哈大公司、设计单位、及总 包单位的认可,并在施工过程中接受各级管理单位及总包单位的监 督和管理。 ①室内装饰线角必须均匀、一致、平直,墙面与顶棚必须平整。 ②细木工程的制作与安装必须细腻,涂料色泽均匀,块体饰材或饰 面砖在镶贴之前要进行拍列设计,保证墙面美观、精致。 ③门窗安装必须牢固,缝隙严密,小五金件安装要细腻,油漆目测 及手感质量良好,打胶质量要达到防水与美观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

第 1 讲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线间距 在车站、相邻两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离) 2.机车车辆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停在水平直线上时,沿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3.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也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 二、填空题 1.车站站线包括到发线、调车线、货物线、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 2. 为确保行车安全,铁路指定了各种专门限界,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3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_5_______米。

4.在铁路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有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5. 特别用途线是指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_ 。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1.线间距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及便利。(v ) 2.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6. 5米。(v ) 3.设在到发线之间所有设备的宽度,都对线间距有影响。( x) 4. 机车入段线在平面图上的标识是。(x ) 四、简答题 1. 车站线路的种类? 站线包括以下几类: 接发旅客列车或货物列车用的到发线; 供解体或编组货物列车用的调车线; 办理装卸作业的货物线; 办理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如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等。 2.线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线间距离决定于下列各项因素: 机车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超限货物装载限界; 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计算宽度; 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

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 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客站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客站装修设计的可控性,统一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和文件组成,规范客站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特下发《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审查范围 (一)站房室内装修设计 (二)幕墙、屋面系统设计 (三)静、动态标识系统设计 (四)站台、雨棚及跨线设施装修设计 二、审查程序 1.省级、副省级、地市级、重点客站由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简称鉴定中心)项目负责人组织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2.普通中间站由鉴定中心专职工程师进行预审后报分管部长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三、审查内容、文件组成 (一)控制性装修方案阶段 1.审查要点 (1)研究室内装修设计的主要风格和基调 (2)研究装修相关各专业主要技术原则。 (3)根据方案特点,提出拟开展的专项设计。

(4)主要装修材料表及投资估算表。 2.设计文件组成 配合站房初步设计文件,完成主要空间的效果图鸟瞰图、立面效果、候车厅、售票厅、雨棚等及必要的设计说明。 (1)文化概念提炼分析:反映地方特色、与建筑形态的关系。 (2)鸟瞰图、立面效果图:分析屋面形式、外墙材料、色彩。 (3)候车厅、售票厅等主要空间效果图:能清晰表达每个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尺度、色调。 (4)站台及雨棚——表达雨棚结构形式、高度及外挑长度等内容、表现站台面铺装形式。 (5)同一条线路中沿线诸多中、小型客站,可根据具体站型分类,开展内装修标准化设计,提供室内效果图样板、装修标准。 (6)主要内部空间的平、立、剖面图,主要节点示意图。 (二)装修深化方案阶段 1.审查要点 (1)落实控制性方案阶段确定的原则及调整意见。 (2)审查控制性装修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审查各专项研究成果:照明专项设计,空调专项设计,静、动态标志专项设计,幕墙专项设计,屋面专项设计,部品专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1.0.4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 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的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3.2.2.7 通过式站型的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后复习标准答案

铁路车站与枢纽作业 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1.什么是线路有效长?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为:L效=L机+Q-q守/w+L守+L附 2. 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哪几种?相邻岔心的距离如何计算? 答: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 (1)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对向道岔 L=a1+f+a2+Δ (2)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或在基线的支分线路上又顺向布置一个道岔。 L=a2+f+b1+Δ (3)在基线同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 (4)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也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min 3.车站线路有效长起止范围由哪几项因素来决定? 答: (1)警冲标; (2)道岔的尖轨始端(无轨道电路时)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有轨道电路时); (3)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 (4)车档(为尽头式线路时); (5)车辆减速器。 4.为什么道岔辙叉号码大小,影响列车侧向通过速度? 答:辙叉号码越大,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 5.道岔与曲线间插入直线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1)满足线间距离的要求 (2)满足道岔前后曲线轨距加宽的要求。 6.为什么有轨道电路时,要考虑警冲标和信号机的相互位置? 答:(1)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节位置,原则上应与信号机设在同一坐标处,。为了避免在

安装信号机时造成串轨,换轨和锯轨等,钢轨绝缘允许设置在出站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 的范围内。 (2)警冲标与钢轨绝缘的距离,取为3~4m,这样可以保证车轮停在该钢轨绝缘节内方时,车钩不致越过警冲标。 7.什么是线路全长?计算线路全长的目的是什么? 答: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确定线路全长,主要是为了设计时便于估算工程造价,比较设计方案。 8.直线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扳道员扳道时不需跨越线路,比较安全,瞭望条件好,便于作业上的联系。 缺点:当线路较多时,梯线较长,各线经过的道岔数也不相同,影响调车作业效率。 内外侧两条线路长度相差很大。 9.缩短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使内外线路长度相差不大。线路间距较大时,还能提 高土地有效使用面积,扳道员扳道时不需跨越线路。 缺点:连接曲线较多,对调车不利,同时由于倾斜角受到一定限制,连接线路较多时,缩短梯线连接长度的优点不显著。 10.复式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使进入各条线路的车辆经过的道岔数目相等或相差不 多,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梯线结构,以调整各条线路有效长等。 缺点:曲线多且长,道岔布置分散,当道岔非集中操纵时,扳道员扳道需跨越线路,安全性较差。 11.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答: (1)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和坡道,有利于利用区间正线调车作业。 (2)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出站有利于加速,进站有利于制动,上下行列车同时进站时也比较安全。但如果进站上坡较陡,列车因故在进站信号机外方停车 后,起动困难。 (3)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出站不利于加速,进站不利于制动。优点是当站线上停留车辆时,尤其是车辆采用滚珠轴承后,偶有外力推动后不会溜入区间。 (4)站坪位于阶梯形纵断面上。 (5)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 (6)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 12.站坪设在曲线上的缺点是什么? 答: (1)司机暸望条件不好; (2)增加了曲线附加阻力,列车起动困难;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 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公交站点 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站场客运建筑 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选址??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铁路站场与枢纽作业(最终)答案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2.道岔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四种。 3.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的公式:N=FE/AE=cotα。 4.为了缩短咽喉长度以及机车车辆站内走行距离,并节省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两相邻道岔间的距离应力求排列紧凑,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顺向道岔。 6.车站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渡线、梯线、线路平行错移、等。 7.普通渡线设置在两平行线路中间,由两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及两道岔间的直 线段组成。 8.梯线按各道岔布置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梯线、缩短梯线及复式梯线三种。 9.车场按其形状可分为梯形车场、异腰梯形车场、平行四边形车场、梭形车场。 10.异腰梯形车场只有在用地长度受限制且要保证各线路具有必要的有效长时方宜采用,一般用在线路数量不多的到发场及调车场。 11.警冲标应安设在两汇合线路中心线间垂直距离为4M 处。 12.站坪长度决定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正线数目、车站种类、车站布置形式、等因素。 13.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的有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坡道、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阶梯型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六种形式。 14.在车站站线上,因行车速度较低,可不设曲线超高。 15.进出站线路纵断面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Ⅰ、Ⅱ级铁路坡度不应大于12‰,Ⅲ级铁路不应大于15‰ 。 16.车站路基面的形状应根据路基宽度、排水要求、路基填挖等情况设计为单面坡、双面坡、锯齿形坡。 17.站场排水设备按设置位置分为纵向排水设备、横向排水设备。 18.会让站的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会让站和纵列式会让站。 19.越行站一般应设两条到发线到发线,以便双方向列车都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20.越行站的行车作业是按上、下行分开运行的,为保证上、下行旅客列车分别停靠站台,应设置中间站台。 21.中间站布置图一般都采用横列式布置。 22.中间站的货场位置一般有站同左、站同右、站对左、站对右四个位置。 23.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不仅与列车对数有关,而且与车站性质和本站作业量有密切关系。 24.中间站的到发线可设计为单进路或双进路。 25.中间站是否设置牵出线,应根据衔接区间正线数,行车速度高低、行车密度大小、车站调车作业量以及货车设置位置等因素确定。 26.为了便于车站的正常运营工作,中间站的货物线一般铺设1-2 条。

高铁站改造贵宾室区域施工总结汇报

站改造贵宾室区域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合肥站贵宾室区域主要包括贵宾厅、门厅、内走廊和庭院、卫生间、操作间及值班室等区域,二层为军人及母婴候车室,北廊桥一层为辅助办公用房。贵宾室共有三个厅,分别命名为“黄山厅”、“九华山厅”和“桂花厅”,其中“黄山厅”和“九华山厅”各为155㎡,“桂花厅”为132㎡,各厅均为长方形,方正规整。顶棚为石膏板吊顶,涂饰白色乳胶漆;墙面采用干挂大理石饰面,黄山厅墙面石材采用萨安娜米黄石材,其他区域采用丽莎米黄石材;门厅及走廊地面采用金花米黄石材;卫生间墙地面均采用洞石玻化砖。军人和母婴候车室面积均为155㎡,采用石膏板吊顶,涂饰白色乳胶漆;墙面干挂法国米黄石材;地面铺贴白麻花岗岩。北廊桥下部辅助用房主要为军代处、公安值班室及客运值班室,装修做法为乳胶漆墙面,石膏板吊顶,地面铺贴玻化砖。 二、施工工期 经过前期方案确定及材料样品选定,至10月15日正式开始施工。经过近2个月的施工,于12月10日完成全部施工内容。 三、施工综合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以及《铁路建设工程标准化评定工作指南》(旅客车站)的相关要求,精心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注意细节处理,加强成品保护,力争做到一次成优。

在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完善各项施工管理与验收制度。严格遵守工序自检与报验制度,每道工序先经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与建设单位现场进行验收;各分部工程均经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现场验收合格;本工程各类材料与功能性检测均全部合格。 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现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回访,对于在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会按照双方签订的质量保修协议及时进行保修。 四、分部分项检验批评定 贵宾室区域装修共涉及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排水、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电梯等分部工程。按施工工序划分检验批分批检验评定,总计分部分项检验批76批次,各检验批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全部验收合格。 五、自评结论 本工程各检验批全部合格,分部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实体质量检验及其它检验全部合格,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施工管理资料齐全,安全和功能性检查合格,观感质量好,满足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达到现行国家验收合格标准。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站项目部 2010年12月30日

讲义铁路旅客车站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 一、定义及发展史 1、铁路旅客车站: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 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1)车站广场: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公交站点及绿化与景观用地,四部分组成。 A.站房平台: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B.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 内的区域,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和停车场。 2)站房:公共区、办公区、设备区,进出站、候车、售票等业务的建筑物,狭义的“车站”。 3)站场客运建筑: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篷、地道、天桥等建筑物,以及 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设施的统称。 2、发展史 (1)旧中国图P9 天津站 数量少、功能简单、质量低、建筑形式多为线侧平式,外观、空间重装饰,实用性低。(2)建国初期图P10 北京站 设计形式化、程式化,强调形象功能。 (3)改革开放后兰图1-9和1-10 高架候车室,多功能综合性发展,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材料和技术美观先进。 (4)新型铁路客站兰图1-11到1-15 多元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重视与城市轨道协调,零换乘。多层面一体化空间布局。文化性地域性。技术创新,桥-建合一,节能环保,车次公交化,检票地铁化,服务机场化。 3、几个常用术语 (1)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3)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4)高峰小时发送量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5)集散厅 用于旅客站房内疏导旅客,并设有安检、问询等服务设施的大厅。 (6)线下式站房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车站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的站房。 (7)高架候车室 位于车站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旅客使用的建筑物。 (8)揭示牌 向旅客通告事项,提供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等视觉信息的告示牌。 二、设计原则、内容及程序 1、原则:“五性原则”——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 功能性:“以人为本、服务旅客” 系统性:系统集成、整体最优,客站内外各部分有机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