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名词解释、简答练习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名词解释、简答练习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名词解释、简答练习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名词解释、简答练习

考生答题记录——名词解释

本套试题共25题, 2500分。答题得分:2015分 [提交时间:2013-09-30 21:45:16]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 四家诗

得分:25分

答:《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间鲁人毛亨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又广为传授。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学官,与齐、鲁、韩并称“四家诗”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 《庄子》“三言”

得分:100分

答: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何谓“卮言”?“卮言”就

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3] 《归去来兮辞》

得分:30分

答:辞赋篇名。东晋陶渊明作。写作者从彭泽县令任上辞官还乡途中的怡悦之情,以及想像中的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文字流畅优美,表达了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回归自然的决心。归去来 : 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为归隐之典。回去。词牌名。

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4] 采诗说

得分:100分

答:“采诗说”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下书》佚文,,《孟子·离娄篇》。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力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搜集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5] 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

得分:90分

答:《史记》的“列传”据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负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候﹑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入一篇传记者为类传,如《刺客列传》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6] 《史记》“三家注”

得分:25分

答:是指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家注”原俱单行,后附刻正文之下,原注本反倒渐次失传,今惟《索隐》尚有明汲古阁本仅存。“三家注”附刻原文时多有删削,尤以《正义》为甚。司马贞作《补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作自注,宋以来各本俱列书首清殿本始改附书尾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7] 沉郁顿挫

得分:100分

答:出自杜甫所作《进雕赋表》,这原是他对自己的赋的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故“沉郁顿挫”成为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具体内涵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百练、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第二层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阔。第三个层面是诗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感情。这种风格是一位感情特别深挚、思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动荡年代所创造的,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力和深沉的构思,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自宋至清,历代学杜者众多,但无一人能重现这种风格,它作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8] 苏门四学士

得分:100分

答: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使他声望日隆,奠定了他文坛盟主的地位,求学者与日俱增。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庭坚愿列苏轼门下;秦观入京应试,专程到徐州见苏轼,愿执弟子之礼,晁补之、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学于苏轼,故此四人被后世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9] 稼轩体

得分:60分

答: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0] 辛派词人

得分:100分

答: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迈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似的“辛派”,主要人物有陈亮、刘过,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以及金朝的元好问等人也可视为辛派传人。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1] 新旧红学

得分:100分

答:《红》学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伯平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线,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其中评点、索隐两派

影响最大。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2] 评点派

得分:60分

答:评点派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脂砚斋、王雪香、张新之、姚燮等人,他们主要着眼于文章做法,代表作品有王希廉《护花主人批序》、《<红楼梦>总评》、《<红楼梦>分评》,其评点都附在道光十二年刊出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上。张新之的评语大都附在道光三十年刊行的《妙复轩评<石头记>》上,姚燮的代表作品《读<红楼梦>纲领》后改题《<红楼梦>类索》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3] 乌台诗案

得分:100分

答: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4] 《史记会注考证》

得分:75分

答: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此书对《<史记>三家注》进行全面整理,汇集《史记》注本100多种,吸收了1200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补注了大量今中国大陆失传在日本却仍保留下来的《史记》“三家注”的有关资料,成为迄今为止《史记》最详备的注本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5] 索隐派

得分:80分

答: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他们主要把历史、野史杂记、文人诗词、随笔传闻中的一些材料,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印证或比附,探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代表作品如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等。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6] 诗大序

得分:100分

答:《诗经。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的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1?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7] 诗小序

得分:100分

答:《诗经》中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8] 红学

得分:100分

答:是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它包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创作经验、作者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的版本、探佚、脂评,等等。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19] 脂评

得分:100分

答:旧《红》学时期,脂砚斋、畸笏叟对《红楼梦》的评批是最值得重视,它对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俱弥足珍贵。1954年俞平伯将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1979年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是目前脂评研究中最完备的专书。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0] 三家诗

得分:100分

答: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于当时影响最大、消亡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1] 《西游记》“三笔”

得分:100分

答: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得力于幻笔艺术。作者充分发挥神话小说的特点,大胆的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关于西游记戏笔的论述,自古及今不绝于笔。戏笔的作用就在于,形成作品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之感,并不由自主的爆发出笑声。西游记的寓笔,也为历代所称赏,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不是作者直接讲出来的,而是运用寓笔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的。西游记的三笔是浑

然一体,密不可分的,其中幻笔形成作品的骨架,戏笔形成作品的骨肉,寓笔则形成作品的灵魂,正是这三种笔法的结合,使西游记超出一般的奇幻作品,而高居于中国奇幻文学的巅峰。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2] 《西厢记》

得分:15分

答: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3] 关汉卿爱情风月剧

得分:80分

答: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从题材类型上可分为士妓之恋和才子佳人之恋。第一类以《救风尘》为代表。第二类以《望江亭》为代表《救风尘》不仅是关汉卿元杂剧中最具有艺术个性的喜剧名作之一,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4] 《史记》的体例

得分:75分

答: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

[25] 献诗说

得分:100分

答:“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

版权所有(C) 2013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推荐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 FireFox 2+, Safari 4+, Opera 9+, Chrome

考生答题记录——简答题

返回 [阶段测试] 列表本套试题共15题, 1500分。答题得分:1075分 [提交时间:2013-10-01 15:12:58]

【题型:简答】【100分】

[1] 如何理解诗经的成书?

得分:100分

答:《诗经》作为一部古代诗集,时间上下绵延6个多世纪,作者囊括了当时社会个阶层的人员,足迹遍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等广袤的土地,在语言、文字、音韵尚未统一,交通既不发达,甚至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松散的联邦政权时代的局面下,这部语言统一,音韵一致,结构完善的诗集能够产生并流传下来,极为不易,?周太师作为优秀的诗人兼音乐家,首先诗搜集诗,然后诗用统一的音韵、文字去改造诗,最后将它推广出去,没有他们的努力,便没有《诗经》的今天关于诗的搜集,前人有采诗说和献诗说两种。《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均有献诗说的记载,白纸黑字,毋庸置疑。采诗说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

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离娄篇>也有音乐的记载,此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亦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搜集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题型:简答】【100分】

[2] 简述周王室采集、整理诗的目的

得分:80分

答:第一,?加强王室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强化王族的统治。众所周知,周王室为了有效地统治各地,曾大封诸侯,让那些与王室有密切血缘关系的贵族们、那些立有军功的臣子们代表王室去管理地方。为了保证这些被分封到各地的贵族不为各地的方言、不同的习俗所“异化”,王室通过诗歌,用统一的语言、文字、音韵去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用代表王室思想的作品去统一各诸侯国贵族们的政治观点,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及宗教信仰等,也就是说,诗被用来作周族加强内部联系的粘合剂,成为周人维系中央与地方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第二,满足统治者燕飨,充当教育贵族子弟教材以及了解民情的需要

【题型:简答】【100分】

[3] 简述孔子与《诗经》的关系

得分:80分

答:第一,?孔子诗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精辟地提出:“《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不学诗,无以言”。。。。《论语》,竟有14处言及《诗》,第二,?孔子真正领会了《诗》的精髓,他从中领会到周人端庄方正的理性精神,从《诗》中悟出了中和之美的本质特征,更从《诗》中提炼出美刺的讽喻意识,他已完全突破了文学的藩篱,而是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俯视与研究《诗经》.?第三,《诗经》的成书诗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鲁隐公初年到战国末年,《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更新、补充、删节、完善的过程,孔子是参与了这一活动的重要学者.第四,?研究了孔子对《诗经》的认识和评价,尤其诗研究孔子从《诗经》中汲取精华,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儒学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哲学、宗教、责骂化、思想的发展与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题型:简答】【100分】

[4] 简述《诗经》的流传与师承

得分:100分

答:秦代禁、焚《诗》《书》,先秦典籍,惨遭灭顶之灾。“诗三百”以其是韵文,人们口耳相传,朝夕讽诵,得以保全。然对《诗》的阐释,却有较大的争议.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三家诗”与西汉时便已立于学官,兴盛一时。又以其用汉隶书写,与出现较晚的《毛诗》学派相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于当时影响最大,消灭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为最多,“三家诗”讲《诗》都自称得到孔子真传,但彼此歧义较多,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三家诗”纷争之际,《毛诗》学派悄然兴起。《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间鲁人毛亨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又广为传授。毛氏说《诗》,一开始便与“三家诗”格格不入,被排斥于学官之外,只能在民间发展。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开始,因其有别于“三家诗”,故归属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学官,与齐、鲁、韩并称“四家诗”。然而当时讲习《诗经》者肯定超过这个数字,阜阳汉诗即与“四家诗”均不相同,且未经后人整理,为汉代《诗经》原貌。《毛诗》与“三家诗”的斗争,以《毛诗》胜利而告终。《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题型:简答】【100分】

[5] 《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得分:85分

答:《诗经》诗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为更好地阐述这一问题,我们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周代社会的思想意识两方面论述,以证实《诗经》内容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第一,《诗经》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农耕、蚕桑、采摘、纺织、染色、建筑、狩猎、捕鱼、缝纫、搓绳、修缮、畜牧等等,不一而足。第二,《诗经》反映了周人

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第四,《诗经》反映了周人的政治生活。所谓政治,在阶级社会里是指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斗争及本阶段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第五,《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宗教生活。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与社会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六《诗经》记载了贵族的燕飨生活,以往人们对这些作品不太重视,其实,这些诗作诗周人礼乐制度的反映.总之,《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行役、定国建邦、燕飨欢聚、君王贵族、将军大夫、君子淑女、农夫商贾、思妇弃妇、宠妇佞臣、等、全囊括在诗中,其信息量之大,资料价值之可贵,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题型:简答】【100分】

[6] 《史记》的笔法

得分:20分

答:<史记>是一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2)虚构细节,以求故事感人。《史记》中类似此等笔补造化、代为传神之处甚夥(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

【题型:简答】【100分】

[7] 如何理解《诗大序》《诗小序》

得分:100分

答:首先,《诗序》的作者问题,《后汉书。儒林传》:“(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历来有疑问。近年来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阳夏侯灶额墓葬,其中有《诗》之简片170余条,且有诗序,尽管文字略有出入,但体例与序旨基本相同,可

见《诗序》至少产生于西汉前期,不可能诗东汉卫宏所作.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

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第三,《诗序》存废之争的本质诗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诗经》,以获得学术上的领导权。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打破了《毛诗》学派独步天下的事实,促进了《诗经》研究.最后,《诗大序》以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为中心,概括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就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称之为“东汉儒家美学的一篇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

【题型:简答】【100分】

[8]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得分:40分

答: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③精工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

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题型:简答】【100分】

[9]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得分:20分

答: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时代,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过程,诗人将时代症结以及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全部纳入诗篇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为《诗经》以来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他作的诗篇反映了玄、肃、代三朝的事迹和生活,获得“诗史”美誉,这在他的政治诗和时事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抒情叙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杜甫笔下得到铺张扬厉的发挥。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和坚强的理智在其心灵中很好的平衡起来,使他以坚韧的承受力担负起苦难人生,并以理智去细细观察社会实况,体会人民的苦难,从而创作出具有“诗史”性质的杰作。杜诗除“诗史”性质的时事诗、政治诗外,尚有不少的咏物诗与山水诗,同样是情深景深,显示出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其漂泊西南时期,在成都草堂创作的篇章就表现出一种清新淡泊的风貌。在长年的奔走游离之后,他过上了稳定安闲的田园生活,建草堂,辟田亩,种花草树木,养鸟兽虫鱼。日常生活的百态千景里流露出的平凡温馨深深滋润了诗人的心灵,使其诗笔拥有了陶渊明式的淡然洒脱?。杜甫不只能以大手笔刻画山河的奇险和时代的巨变,也能描绘出燕嘴蜂须和春夜的细雨。

【题型:简答】【100分】

[10]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得分:60分

答: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之后的有一散文大家。苏文的体裁有赋铭、颂赞、议论、杂记、继记叙、表状、书牍、碑状、笔记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下面三类:政治和史论文,叙事和记游之作,书简,题跋,杂记等小品文.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文和史论文。与政论文和史论文相比,苏轼的碑壮文、山水记、亭台记更具有艺术性,文学价值更高。碑壮文善于选取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凸现其个性,以展现人物的高风亮节。小品文在苏轼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类作品或记友情,或写襟怀,洋洋洒洒,抒写自如。总之,苏文再手法

和体制上由单一向复合,经常突破旧有的格局,灵活多变,语言庄谐相间,散韵互用,奇偶交错,既已议论见长,又不拘于明道论政,尤能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文风自然平易,而有仪态横生、气象万千。可以说,苏轼的散文集中体现了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了一代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题型:简答】【100分】

[11] 苏轼、辛弃疾词作之比较

得分:100分

答:词史上常将辛弃疾与苏轼相提并论,合称苏辛,二人颇有相似之处.过人的才气,豪放的气质,坎坷的经历,特别是辛弃疾有意学习苏词,都是二人风格相近的原因,然而二人也有相异之处.第一,时代不同,词人的经历不同,词中的感情内涵也不同.二人面对的时代矛盾不同,所激发的思想感情不同,作品的风格自然会有差异.第二,二人风格个性的差异,苏\辛二人个性不同,不仅表现再为人处世,还突出表现再作品的风格上.苏、辛二人词的种种特点都与其个性有深刻的关系.第三,词调守律的不同,苏轼豪放词再北宋即有不谐音律之评,李清照《词论》也说:“(苏词乃)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而稼轩词则有“当行”之誉,即指辛词合于音律。第四,二人对待作词的态度不同,苏轼生活于北宋,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词学观念中尚不能完全摆脱词为“小道”、“末邓广铭说:“就辛稼轩所写作的这些歌词的形式和它的内容来说,其题材之广泛,体裁之多种多样,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有的?委婉清丽?,有的??纤绵密?,有的?奋发激越?,有的?悲歌慷慨?,其丰富多彩也是两宋其他词人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技”的传统影响,因而苏轼不免有游戏为词的作品。辛弃疾自是全力作词,并将词作为自己表现思想情感、志向抱负的主要载体。

【题型:简答】【100分】

[12] 关汉卿杂剧题材的分类

得分:35分

答: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从题材上讲,这类作品多属于公案剧。代表作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整个杂剧创作的代表作。2、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的作品.

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于儿女风情剧,大都充满喜剧气氛。作品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等。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关剧中著名的喜剧代表作。《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同著名悲剧《窦娥冤》同属关汉卿的重要代表作。3、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

【题型:简答】【100分】

[13]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得分:75分

答:《西厢记》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婚姻故事。这个故事并非王实甫的创造。而是从唐到金崔、张流传故事的基础上,以前代有关的小说、诗歌、说唱文学为基础,经过加工而创作出来的。《西厢记》故事源头可追溯于唐代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流传到宋代,已广为士大夫阶层以及市民群众所熟悉。到了宋金对峙时期,崔、张故事以种通俗艺术形式在市民社会广为流传。金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崔张故事以全新面貌出现于文坛。第一,体裁改变;第二,故事情结局改变;第三,某些关键情节改变。第四,矛盾冲突和主题的改变。这一切改变,都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杂剧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既吸取了诸宫调在情节、结局、人特等方面的优长,又克服了诸宫调存在的不足,如张生不必要的软弱,退缩、主动提出赴考,的过度铺排等等,达到了同类题材的最高成就。

【题型:简答】【100分】

[14] 《西游记》的研究

得分:100分

答:《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由于玄奘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取经故事便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带上了神奇色彩,由此产生了第一部讲说取经故事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成书之后,可能经历了一个抄本流传的阶段,可惜至今未能发现抄本的任何线索。现存的《西游记》版本,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简本系统有两种:其一为《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其题“朱鼎臣编辑”,故学术界称为“朱本”。繁本系统又分三种类型:一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本。二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三为清代刊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有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学者对《西游记》的作者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肯定了吴承恩的著作权。自此以后,吴承恩说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关于《西游记》的研究 1)孙悟空形象来源问题。(2)主题问题。这向来是《西游记》研究的中心问题。(3)孙悟空形象研究,关于《西游记》性质的研究,有神话(神魔、仙话、神怪)小说、游戏之作、哲理(象征主义)小说、童话小说、科学小说、寓言小说、宗教著作等多种说法。

【题型:简答】【100分】

[15] 《红楼梦》版本情况

得分:80分

答:《红楼梦》的版本有很大,大致可分为“脂本和程本”两个系统。“脂本也叫脂评本,是八十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大都有脂砚斋的评语,“程本又称程高本,又分为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和程丁本,系印本系统。从此刊印各种百二十回版本的《红楼梦》多起来。但这种印本,都是以程伟元、高鹗修改订补的话字本为祖本的。红楼梦》约有140种版本,比较重要的有:一甲戊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二已卯本,即“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已卯冬月定本”的简称,三庚辰本,它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简称,四是列藏本,

专题训练: 板块综合(一) 中国古代史

板块综合训练(一)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南京调研测试)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选B。“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2.(2019·汕头二模)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突出体现了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解析:选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设计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从图中看不出其与经济有关的设计布局,排除A项;皇权至上的观念是在秦朝以后形成的,排除B项;从图中看不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3.(2019·济南二模)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A.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4.(2019·滨州二模)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丞相任用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转变为以掾史文吏、经学之士为主,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这主要反映了儒学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西汉丞相出身变化,无法从整体上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也并未体现丞相权力的变化,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可知,外戚宗室任丞相数量较少,排除C项。 5.(2019·重庆二模)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监察机制 C.保证了决策质量D.牵制了外朝相权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这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故选D项;材料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但材料并未涉及减少手续,提高效率,排除A项;监察机制是指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考察及检举,与材料主旨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与保证决策效果及提高决策质量无关,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试题和答案集锦2

汉魏六朝文学 试题部分: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神话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的故事情节是虚幻的,但它的思想观念是真实的。 神话的产生条件: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功能: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作为精神纽带,把个人融入氏族获得生存;使人们宣泄不安情绪。 (书上的:神话的内容①创世神话②始祖神话③洪水文化④战争神话⑤发明创造神话)2. 《诗经》:《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得名于汉代,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的编集有“献诗”、“采诗”和“删诗”的说法。周朝乐官对《诗经》的编集起了极大作用。 诗经六义:风、雅、颂(按音乐分)赋、比、兴(按手法分) 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3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4赋:平铺直叙。 5比:以彼物比此物。 6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最初是实行教化的工具,后来被广泛引用,具有很强的实际作用。孔子多次强调: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鲁、齐、韩三家诗: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所记载,为西汉官学。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毛诗”晚出,未被立为官学,但最终盛行并流传后世。 3“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感情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百科) 4《左传》:《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其中《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其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历史事件,描写历史人物。 在叙述中或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圣贤人之口做道德伦理评价。 叙事手法高明:灵活的叙事角度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置。最突出的成就是描写战争。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把事件叙述地颇具戏剧性。 以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视角,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几乎不受限制。主要以人物言行刻画其个性特征,语言词约义丰,具有高度的语言 艺术水平。 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纪录有关“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晋·韦

最新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 精品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古人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有(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⑤大汶口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⑤ 2.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最北和最南面的是( ) 。 A.鲁、卫B.齐、楚C.燕、楚D.卫、晋 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奴隶制度的崩溃 4.典型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装饰艺术进步的作品是( ) 。 A.四羊方尊B.越王勾践剑 C.嵌错赏功宴乐铜壶D.随县编钟 5.“秦皇”、“汉武”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的活动是类似的,但却造成了“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 )。 A.根本目的不同造成的 B.用人不当造成的 C.背景条件不同造成的 D.修建陵墓造成的 6.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扩大西汉统治阶层力量的是( )。 A.兵皆罢归家 B.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C.民以饥荒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D.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7.“焚书坑儒”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之处是( )。 A.实施背景 B.实施过程 C.实施结果 D.根本目的 8.史书记载:用牛牵车,由人扶车,车足空心,一播三行。这种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战国 B.西汉 C.三国魏 D.唐朝 9.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有( )。 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 B.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殊势力 10.西晋王朝在内迁的少数民族进攻下迅速崩溃,主要是因为( )。 A.统一时间短暂,政权尚不巩固 B.汉末以来的经济破坏未得到恢复 C.豪强地主控制人口拥兵割据期 D.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 11.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主要原因在于( )。 A.司马睿本人具有雄才大略 B.放弃北伐求得南北妥协 C.南渡大地主与南方大地主的支持 D.依靠长江天险据有江南 12.隋文帝与武则天政治活动的相同点在于( )。 A.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 B.派人到流求和西域 C.设立学习自然科学的专业学校 D.在全国广建庙字,大造佛像 13.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①推行均田制、缓和社会矛盾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的原因有( )。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讲义、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佛家思想D.墨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佛家思想D.墨家思想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1、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①私有制的产生②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分化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 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 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史学界把“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斗争称之为“汤武革命”,予以充分肯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其领导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B、汤、武本身就是奴隶或平民 C、斗争解放了奴隶和平民 D、斗争推翻了暴政、解放了生产力 4、东周和西周时期的最大不同点是: A、都城位置 B、疆域版图 C、周王地位 D、生态环境 5、关于春秋列国之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尊王攘夷” B、主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小国没有卷入 C、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D、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6、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学术文化却异常活跃,科技成就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 A、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 B、广大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C、与境外各国的文化交流的频繁 D、社会大变革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 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六国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必要前提: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促进了秦朝国力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C、长城和灵渠的修建表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D、六国的灭亡表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形成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刘向_______ 。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小雅?________________ 。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燕歌行》______ 是一首着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________ 。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东汉末年厂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 13、正始时期的着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还有向秀(或刘伶)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左思 ____________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着名的__________ 山水______________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 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 后来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 慷慨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 “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 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 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兀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三)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铲形币 B. 刀形币 C. 圆形方孔半两钱 D. 蚁鼻钱 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 A. 屈原 B. 贾 谊 C. 王船 山 D. 曾国藩 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 A. 新罗 B. 日 本 C. 意大 利 D. 印度 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 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秦始皇 B. 齐桓

公 C. 启 D. 禹 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 山东 B. 浙 江 C. 福 建 D. 广东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 A. 辽 B. 北宋 C. 西 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 宗 C. 武则 天 D. 唐玄宗 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参照xx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 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 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 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 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 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小论文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列材料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 始皇比孔子大得多,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耕华、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刘向。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 。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燕歌行》______ 是一首著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________ 。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东汉末年 _______________ 。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13、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向秀(或刘伶) _________________ 。 14、左思___________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 ________ 山水______________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后来 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慷慨 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 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 的《与宋兀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4、简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孟子在论辩中善于针对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使对方转变态度, 愿意听自己讲仁政的主张;本文具有强烈的感情和强劲的气势;语言浅显生动,善于运用比喻。 答题指导: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某一时期文学的创作成就、作家的创作特点、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回答的繁简上一定要注意与论述题有区别。在回答简答题时,应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问题应分几个层次或有几个要点,然后准确、清晰地一一列举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像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反映了() A.《史记》题材多样B.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D.艺术价值相当高 2.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公元916年建立起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者是 A.颉利可汗B.耶律阿保机C.皮罗阁D.铁木真 3.“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B.焚书坑儒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4.唐朝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封建王朝中结束了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 7.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 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熹宗 8.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 A.夏桀B.商王汤C.商纣王D.周厉王 9.历史上,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局面,于589年重新完成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0.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