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宽带网络发展展望(PPT)-101210

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宽带网络发展展望(PPT)-101210

宽带市场概况

宽带发展的驱动力宽带技术与产业

33.58%下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宽带业务同;固话业务同比下降12.2%。

中国十年宽带路:2001-2010

中国宽带接入的发展始于2001年,ADSL 与FTTx+LAN 同时起步,而后ADSL 更迅猛发展 截至2010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4.2亿户,其中有98.1%固定接入用户使用宽带,即有3.64亿网民使用宽带上网。 2010年1-9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715.7万户,超过1.2亿户 中国宽带接入的发展始于2001年,ADSL 与FTTx+LAN 同时起步,而后ADSL 更迅猛发展 截至2010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4.2亿户,其中有98.1%固定接入用户使用宽带,即有3.64亿网民使用宽带上网。

2010年1-9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715.7万户,超过1.2亿户

中国网民数增长趋势中国宽带接入用户数增长趋势1114.7

2385.13750.45189.96646.48342.5

10322.602000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单位:万户

¨截至2010年9月,固网宽带用户总数中国电信达到6107万户,中国联通达到4600万户

¨截至2010年6月,中国DSL 用户9500万,FTTx 用户2514万(Point-Topic )

按照接入技术分类的宽带用户数(截至2009年底)
百万
120
100
80
60
40 20
FTTx
0
Cable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韩国 意大利 巴西
俄罗斯
DSL
基本特点: 9日本、韩国、中国等亚太国家的FTTx比例高 9北美的Cable接入比例高 9欧洲的DSL比例高 DSL 3.03亿(64.0%) Cable modem 9.51千万(20.37%) FTTx 5.72千万(12.24%)
截至2010年6月 DSL 3.20亿(64.3%) Cable modem 9.99千万(20.1%) FTTx 6.58千万(13.21%)

全球 FTTH/B 用户数(2010年5月)
~7.9M
~3.4M
~38.9M
来源:FTTH Council

我国还处于“低速宽带”阶段
25.0 20.0 17.0 15.0 13.4 10.0 7.2 5.0 2.2 0.0 0.3 1999 2000 2001 2.9 0.3 2002 4.8 0.9 1.8 2.9 10.2 3.9 5.0 6.3 7.1
OECD与中国宽带普及率发展情况(%)
22.8 20.0 21.3
2003 2004 2005 OECD 中国
2006
2007 2008.062009.06
中国
¨ 中国的宽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 中国虽然已成为宽带用户数最多的国家,但 还处于“低速宽带”阶段(2M接入为主),在 接入速率上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 差距 ¨ 根据 2010 年 11 月 Pingcom 报告,中国的平均 网速为0.86Mb/s;世界平均网速为 1.8Mb/s; 在网民数最多的前50 个国家中,中国的网速 排名42位;排名第一的韩国为17Mb/s。

韩国电信的FTTx定义
Optical Optical access access network network to to support support more more than than 50Mb/s 50Mb/s maximum maximum bandwidth bandwidth with with QoS QoS guarantee guarantee
Scope Scope Physical Physic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Services Services Bandwidth Bandwidth Functions Functions Definition Definition Fiber-based Fiber-based access access Network Network [FTTH, Active Ethernet, [FTTH, Active Ethernet, Fiber Fiber backhauled backhauled DSL] DSL] TPS TPS including including voice, voice, data, data, video, video, broadcasting broadcasting 50~100Mbps 50~100Mbps for for providing providing stable stable TPS TPS QoS, QoS, AAA, AAA, Security Security functions functions for for quality quality guaranteed guaranteed services services
来源:KT
8

家庭接入带宽需求分析
z 带宽需求
– 各类业务需要的入户带宽
上行带宽 上行带宽
60~120kbit/s 256~512kbit/s 50kbit/s 50kbit/s 50kbit/s
下行带宽 下行带宽
VoIP 60~120kbit/s Video Call 256~512kbit/s 标清IPTV 3M~4Mbit/s 高清IPTV 8M~10Mbit/s 3D IPTV 50Mbit/s 高速上网 2M~4Mbit/s
业务 业务
512k~1Mbit/s
1路高清+2M上网+VoIP 2Mbit/s 2路高清+4M上网+VoIP 2Mbit/s 2路高清+8M上网+VoIP 8Mbit/s
10Mbit/s 20Mbit/s 30Mbit/s 100Mbit/s
1路3D+50M上网+VoIP 50Mbit/s
100
50
20
1 5
10
5
2
1
0
1
2
5
10
Mbps
1 5
2 0
50
100
z
8M~20M带宽到户是近期发展的目标,中期需要30~50M,长远发展需要100M或以上;
Page?9

年将在全网实现以上,企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

宽带市场概况

宽带发展的驱动力宽带技术与产业

。实现电信网、广

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

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

2008年1月18日,《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

三网融合背景(2)
1999年 9月17日 2000年 10月 2005年 2008年 1月18日 2009年 4月14日 2009年 5月25日 2010年 1月13日
? ?
2009年4月14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
– 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 质性进展
?4
– 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实施
?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5号文)
– 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广播电视等 多种服务 – 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 件的广电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电信企业可 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 – 2个实施阶段:
? 试点阶段(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 推广阶段(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并建立新的体制、机制 和新型监管体系。

三网融合: 十年磨一剑
? ?
2010年6月底,国务院发布35号文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明确试点 有关要求 2010年7月1日试点城市名单正式确定,共12城市
? ?
北方:北京、大连、青岛、哈尔滨 南方:上海、杭州、南京、深圳、厦门、武汉、长株潭、绵阳
z 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要采取国家投入资金 在内的多种扶持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z 加快广电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建设改造,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 改造。2012年入户广播下行带宽超过2Gbps,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 z 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接入宽带接入 网络规划和建设。积极发展下一代电信网和互联网。2012年电信下行接入能力 1Gbps, 入户能力超过100Mbps z 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将电信传输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纳入国家 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三网融合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移动 广电的直接进入会对中低端 语音及数据市场产生影响 ?固网语音进一步下滑 ?宽带ARPU下降 话音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 数据
低价的话音政策 网内甚至免费 VoIP进入的可能 固定
低价的宽带政策 网内带宽丰富 网间带宽紧张 1 7

NGB网络建设发展趋势
?
?
第一期 – 杭州、上海、江苏、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海口8个NGB运营商 – 实现音视频类、信息类、娱乐类、应用业务4大类22个子类的业务,完成8个运营商T比特 级的骨干传输网络的建设和业务开通,实现本地互动双向业务运营 第二期 – 构成覆盖36个NGB运营商1920万用户的全程全网,可控可管的全国骨干传输网、城域网 、接入网。 – 音视频类、信息类、娱乐类、应用类、消息类业务5大类共32类的系统建设。实现示范运 营商之间业务的跨域互通
计划到201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11年 底,双向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是在大中城市的城区,在其他地级城市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 50%以上,2012年底全国有线网络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 。

三网融合刺激电信运营商宽带升级提速
来自有线 电视网络 的竞争压 力
z 有线电视公司的宽带接入服务“合法化”,市场竞争加剧 z 国家数字电视改造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注资加 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
适应三网 融合需求 的接入升 级提速
z 三网融合下,电信运营商提供IPTV的接入带宽和质量需 要进一步提高
例:中国联通“三网融合”试点
积极推进试点城市宽带接入网“光进铜退”。2010年北京、哈尔滨、大连和青岛四个 试点城市宽带接入端口中FTTB/H端口平均占比不低于40%,对重点目标客户群具备 提供“高清视频+4M宽带上网”能力;在重点试点城市,目标客户群实现20M以上接 入能力。

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联通设计院)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
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
2008年9月17日

内容提要
1
WCDMA与其他3G技术的对比
内 容 提 要
3
2
2/3G网络建设关系与互操作
WCDMA规划要点介绍
-2-

三种不同3G制式技术特点对比
制式 信道间隔 接入方式 双工方式 码片速率 基站同步方式 帧长 切换 功率控制 频率使用方式 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3.84Mcps 异步(不需GPS) or 同步 R99 10~80ms、HSPA 2ms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 GSM间的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15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WCDMA cdma2000 1.2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1.2288Mcps 同步(需GPS) 20ms等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1x 载波间的频间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8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1.2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TD-SCDMA 1.6MHz TDMA+CDMA TDD 1.28Mcps 同步(需GPS) 5ms子幀 硬切换或接力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200Hz)、 外环 每信道1.6MHz,上下行共 用同一个频率 尤其适合于非对称数据业 务,如 Internet下载
业务特征
-3-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国 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联通公司多年前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关经办人员 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存在故意舞弊行为;举报机制不健全。问题难以向上反映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作弊者无压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等到审计部门检查后事情真相才败露等。内部控制环境是直接造成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失效根据电信的行业特点和中国联通的特殊性。对于中国联通控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弥补当前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一、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 2010年1 月8日,中国联通宣布,为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中国联通近期对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从调整情况看,中国联通充分考虑了原中国联通和原中国网通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的两大内容,将组织机 构进行了新的划分,以便更好地发挥全业务运营的优势。以下为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一是在市场前端,整合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成立市场部和销售部。 二是在后台支撑方面,合并固网建设部门、固网运行维护部门和移动网络公司组建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同时,合并管理信息系统部和业务支撑系统部,成立信息化部。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

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探讨摘要:传输网络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基础网络,各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设。如何有效地、综合地、充分地利用传输网络资源,使之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成网络结构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开通更高效、网络服务更可靠、扩容升级更平滑的传输网络,成了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着重考虑的问题。 由此,传输网络优化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本文首先就中国联通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 后就此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供此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络;优化;解决思路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as carrying all kinds of foundation of business network, each telecom operators are positive for constru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make full us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resources, so that it can play the biggest benefit, build a network structure more clearly, support more rich, operation maintenance business more convenient, circuit opened a more efficient and network service is more reliable, the expansion of the more smooth transmission network upgrades, became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maintenance of it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out gradually rise. this paper first china

中国联通IP数据网网络方案

中国联通IP数据网 工程文档

目录 1. 概述: (3) 2. UNINET网络相关技术 (3) 3. UNINET网络拓扑结构 (4) 4. 路由协议选择与路由政策 (8) 5. 路由备份及数据流量分担。 (14) 6. 网络瓶颈,优化措施和故障诊断 (15) 7. 全网IP地址规划 (16) 附件一: 全网路由器所在的IP OSPF AREA (17)

1.概述: 中国联通IP网(以下简称UniNET)是国际IP互联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内大型的国家级商用Internet服务网络。联通IP网将覆盖全国129个城市,并提供基本IP接入服务及各项增值服务。 联通IP网的建设与其采用ATM技术组建的数据网是密切相关的。联通数据网将覆盖129个城市,并将VoIP业务延伸到全国138个城市,成为中国联通VoIP 网络的载体。UniNET采用ATM技术与开放灵活的IP技术相结合,采用Lucent IP Navigator技术,将网络传输效率及服务质量保证和路由灵活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将为联通用户提供IP基本服务和各种基于IP网络的增值服务。 考虑到UniNET在国内和国际Internet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UniNET的全网组织及路由政策进行认真地规划,从而保证中国联通IP网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向用户提供新型的,有业务质量等级划分与保证的各种IP及电信融合服务。 以下分六个部分对UniNET路由政策及规划提出建议: (1)网络相关技术 (2)UniNET网络拓扑结构 (3)路由协议选择与路由策略 (4)路由备份及数据流量分担 (5)网络瓶颈、优化措施及故障诊断 (6)全网IP地址规划 2.UniNET网络相关技术 中国联通数据网采用Lucent公司的ATM 交换产品组建核心ATM网络,Lucent ATM交换产品是比较成熟的网络设备,其关键特点是采用IP Navigator 技术将基于连接的ATM和帧中继技术与基于无连接的IP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具有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和可扩展性的IP接入。同时,中国联通数据网中采用CISCO公司的路由器承担UniNET和其他IP网络之间路由的任务。在UniNET网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中关键业务指标(KPI)的研究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中关键业务指标(KPI)的研究 曾帅,杨文川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E-mail:bigheadzeng84@https://www.sodocs.net/doc/6814327157.html,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业务支撑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各电信运营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并在该系统之上进行经营业务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展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但是随着应用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加和业务复杂度的提高,原有独立于应用的分散的分析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和将来的需求,企业决策者希望有一个统一直观的平台及时地去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于是建立起完备健全的关键业绩指标(KPI)体系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在建设各自经营分析系统时的重点工作之一,它满足了电信运营商对于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提高业务系统生产效能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数据仓库,经营分析,关键业绩指标,ETL,软件框架 1.引言 随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业务支撑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业务支撑系统运营模式的转变,包括建设思路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转变和完善。另外,电信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不能单纯地依靠价格战来吸引更多用户,因此电信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经营分析能力,以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到较高的理性竞争分析层面,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深入分析和挖掘,给领导层提供有力的市场决策支持,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关键业绩指标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公司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并能有效反映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该体系的成功建立能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使管理者能及时诊断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行动,能有力推动公司战略的执行,并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客观基础,使经营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方面,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所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了推动公司价值创造,纷纷要求建立完善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企业管理决策者通过对诸如新增用户数、离网用户数、应收收入、欠费率等关键指标的监控,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体系即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电信经营分析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子系统,属于电信运营商所有业务指标中管理决策者最关心的部分,对于运营商各部门业绩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意义重大。 2.数据仓库结构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存在着不同的细节级:早期细节级(通常是备用的、批量的存储)、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数据级(数据集市)以及高度综合数据级。数据是由操作型环境导入数据仓库的。相当数量的数据转换通常发生在由操作型级 别向数据仓库级别传输过程中。一旦数据过期,就由当前细节级进入早期细节级。综合后的数据由当前细节级进入轻度综合数据级,然后由轻度综合数据级进入高度综合数据级。数据仓库的结构如图1所示[2]: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

1.8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 2014年01月

目录 一.总体原则 (1) 二.部署区域选择 (1) 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 1.1 LTE FDD (1) 1.2 TD LTE (2) 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 (2) 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3) 1.规划指标要求 (3) 2.站址选择 (3) 3.天馈线建设原则 (4) 3.1总体原则 (4) 3.2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3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4天线指标要求 (6) 3.5天线安装要求 (7) 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8) 1.总体原则 (8) 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 (9) 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 (10) 3.规划指标要求 (11) 4.信源选取原则 (11) 5.器件选取原则 (12) 五.站型配置 (13)

1.基站类型 (13) 2.载频配置 (13) 3.功放配置 (13) 4.接口配置 (13) 5.传输配置 (14) 六.功能配置 (15) 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16)

一. 总体原则 (1)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 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 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 (2)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 (3)TD LTE网络侧重解决局部区域无线宽带接入,承载战略品牌区高速数据,兼顾市场竞争、效益和口碑宣传;在做好TD LTE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做好 LTE 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 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 (4)初期LTE只承载数据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优先回落到3G网络。 (5)LTE无线网络的结构、布局和配置应根据指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原则上LTE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现网条件不符合LTE规划原则,应优 先考虑优化改造后再利用;如不能优化改造,可考虑新建。 (6)LTE网络建设应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原则。 二. 部署区域选择 1. 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1 LTE FDD 初期LTE FDD部署于201个地市。 LTE FDD室外部署区域应以3G网络数据业务量、区域重要性为判断依据,以城区的面覆盖和部分重要区域的点覆盖为主。 (1)面覆盖区域的选择 LTE建网初期,面覆盖区域只考虑在市区范围内进行站点选取。重点选择3G高话务流量站点(连续七天“单扇区忙时平均综合下行吞吐率(含数据和语音等效)”≥1.8Mbps 的站点)和品牌影响力特别大的站点作为LTE部署重点,同时以这些基站为基础考虑一定的连续性,组成成片的LTE连续面覆盖区域(对于单个城市存在多个热点区域,且区域间的距离较远,相关热点区域可独立连片,不需进行区域间连片),区域中出于连续性考虑的LTE站点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总数的25%。

中国联通简介

公司简介 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WCDMA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接入号193)、批准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接入号16500)、IP电话业务(接入号17910/17911)、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 中国联通新总部大楼 服务网号为130、131、132、155、156、185、186(2008年133和153段业务被电信接管)。2000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生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 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保留GSM 网络与中国网通组成新的联通集团。2008年10月1日,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正式合并。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 口号诠释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与外界自由沟通的愿望,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进行联络和获取信息的功能需求。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将致力于通过现代通信与信息服务,满足人们“随心如意,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渴望“社交与归属,受人尊重”的情感需要,通过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体现公司的品牌价值。 “一切”体现了“广泛”,“自由”体现了“顺畅”,“连通”体现了“和谐”。“让一切自由连通”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将以现代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报效社会,团结社会各方力量,按照“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人类和谐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 标志诠释

华为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为6大体系,分别是销售与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财经,市场策略,运作与交付,人力资源。其中销售与服务体系下在全球设有7大片区,分别是中国区(国内市场部,下设中国国内27个代表处),亚太片区,拉美片区,欧美片区,南部非洲片区,独联体片区和中东北非片区,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驻扎在各国家,在代表处工作的员工同时受所在代表处及所属体系部门双重领导。华为公司还拥有一些子公司,包括海思半导体有限公 司,终端公司,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深 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大学,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等。 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由上至下分别是董事会(BOD)-经营管理团队(EMT)-产品投资评审委员 会(IRB)-六大体系的办公会议 组织变革 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 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 划的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 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 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欧洲(德意法等)、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多个研究所,89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止2006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2006年5月8日,华为启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2006年9月,华为与3Com合资设立的网络通讯设备品牌“华为3Com”(Huawei-3Com)改名为“H3C”。 2007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存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华为)于近日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简称:朗新)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北京,由朗新董事长徐长军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合资公司立足原朗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的现有产品和应用经验,结合华为的销售与服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中国联通WCDMA900MHz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WCDMA 900MHz网络 建设指导意见 1 总体原则 (1)WCDMA 900MHz(以下简称U900)初期主要定位于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广覆盖,主要支持语音和HSPA数据业务;WCDMA2100MHz(以下简称U2100)在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定位为配合U900解决容量需求,不要求U2100在农村和乡镇进行全覆盖;(2)U900初期优先在中、西部省份的广覆盖需求强烈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区域进行部署; (3)U900部署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对G900网络的影响; (4)在U900目标部署区域,应积极推进G900网络话务向U900或GSM1800 MHz(以下简称G1800)网络迁移以降低G900网络负荷; (5)U900基站载波带宽应选择3.8MHz,中心载频为基站下行957MHz/上行912MHz;(6)U900覆盖区域内的U900基站应尽量与G900 基站1:1共站部署; (7)工程实施中应高度重视G900和U900两网的协调优化,尤其关注G900与U900网络间的同频干扰优化及邻频干扰优化。 (8)初期U900网络部署暂不考虑支持HSPA+。 2 U900部署区域选择原则 2.1 总体部署原则 (1)U900部署区域选择应综合考虑广覆盖定位、一定的投资收益以及部署代价等因素; (2)由于U900部署会挤占现有G900的可用频谱资源,考虑到尽量避免或者减小影响G900网络的服务质量,U900的部署区域(包括与G900的缓冲区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

a)区域内所有G900小区的话务量均低于4.4Erl; b)区域内有少量G900小区话务量高于4.4Erl,通过细致的频率规划(如保留少量2载波小区)或通过新增现有G1800基站的少量载波(优先采用拆闲补忙的方式)可满足该区域G900的话务需求; c)区域内有部分G900小区话务量高于4.4Erl,通过细致的频率规划以及新增现有G1800基站的少量载波后仍需新建少量G1800基站,若新建的G1800基站总量低于区域内(U900覆盖区+缓冲区)G900基站总量的10%,且后期经济效益预计较高(需市场部门确认),可考虑通过新建少量G1800基站以满足部分G900小区的高话务需求。 2.2 分场景U900部署原则 U900初期部署场景原则上主要定位于广覆盖需求强烈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乡镇以下区域。其中一些重点的点、线、面场景的部署原则如下: (1)积极采用U900完善有较明显业务需求但尚未形成U2100连续覆盖的交通干线的连续覆盖,对于尚未部署G900的区域建议直接部署GU900双模基站,实际部署中还应同时兼顾干线两旁的乡镇及行政村覆盖; (2)相对独立的区域:积极考虑采用U900覆盖有较明显业务需求,但尚未实现U2100覆盖的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如绿洲,海域,山区小城、孤立小镇等); (3)县城城区:对于G900站点规模小、话务量低,具备引入U900所需的G900减频条件且县城周围区域也满足U900部署条件的小型县城,可以考虑在县城城区也引入U900,以完成U900的大片连续覆盖同时减少G900与U900缓冲区的范围。 3 U900网络规划和设置原则 3.1 G900减容降配及AMR半速率配置原则 U900覆盖区和缓冲区内,G900最多剩余10个可用频点资源,仅支持进行S1/1/1连片组网频率规划,对于该区域内G900话务量过高的站点,需要对原G900网络开展减容降配以及考虑开通AMR半速率,原则如下: 1)原G900网络配置大于S1的扇区,原则上全部减容到1个载频;在频率规划允许 的条件下,个别地区可以保留少量2载频的扇区;

中国联通BSS系统体系结构规划

中国联通BSS系统体系结构规划 V1.0 (征求意见稿) 中国联通 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 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目录 1概述 (1) 1.1编制背景 (1) 1.2编制目的 (2) 1.3名词解释和缩略语 (2) 1.4参考文献 (2) 1.5解释权与修订权 (3) 2BSS系统现状描述 (4) 2.1现有BSS系统的体系结构 (4) 2.2现有增值业务的支撑现状 (6) 33G业务对BSS系统的影响分析 (9) 3.13G业务种类介绍 (9) 3.1.1基本业务 (9) 3.1.2补充业务 (9) 3.1.3增值业务 (9) 3.23G业务运营模式 (12) 3.33G业务对BSS系统的影响分析 (12) 3.3.1业务开通与业务控制 (12) 3.3.2计费帐务 (13) 3.3.3结算 (16) 3.3.4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6) 3.3.5产品管理 (16) 4BSS系统的目标体系结构规划 (17) 4.1规划原则 (17) 4.2BSS系统在UNI-IT中的定位 (17) 4.3BSS系统的两级架构 (19) 4.4BSS系统的目标体系结构 (20) 4.5BSS各子系统功能描述 (22) 4.5.1产品管理 (23) 4.5.2客户关系管理(CRM) (23) 4.5.3合作伙伴关系管理(PRM) (24) 4.5.4收入监控与防欺诈管理 (24) 4.5.5业务资源管理 (25) 4.5.6综合计费帐务 (26) 4.5.7综合结算 (27) 4.5.8综合联机指令 (28) 4.5.9综合采集 (29) 4.5.10经营分析 (29) 5BSS系统的数据规划 (31)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发展战略)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1.1.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

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 1.2.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 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 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