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摘要: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如何向学生输入目的语信息即使用什么媒介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用学生母语,目的语,第三语言等任何一种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而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运用图画、符号等示意性工具为手段的图示法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的被使用着,但中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真正研究图示教学法的文献却很少。因此,通过研究使图示教学法理论化、系统化、完善化,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种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图示法;媒介语

一、图示法的理论基础

图示教学法起源于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是19 世纪后半叶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贝力兹(M.D.BERLITZ),英国的艾盖尔特(B.EGGERT)和帕默(N.E.PALMER),法国的古安(F.GOUIN)。

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目的语教目的语,让学生把目的语的意义直接联系起来。它受18,19世纪对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成果的影响,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

程来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以顺应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所以又名“自然法”。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模仿大人说话,这也是直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直接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是:(1)直接联系。既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在教学中用图片,实物代替母语讲解。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直接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排除母语的负迁移影响。(2)以口语为基础。(3)句本位。(4)以模仿为主。(5)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还有循序渐进原则,趣味性原则等。

直接法的优点是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直接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ASSOCIATIONIST PSYCHOLOGY)。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结。

另外,用图表来显示语言结构及层次,是诸多语言学流派在作语言分析时相沿袭用的一种辅助方法,例如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的对照表格、叶斯柏森(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句法分析》中所用的“符号代码分析法”、美国结构主义

的树形图、派克(Kenneth Lee Pike)的法位学学派的“法位学徒”、弗斯(John Rupert Firth)的伦敦学派的系统方法图、层次语法的关系类型图以及生成语义学派的模式推导图等,都在其经典论著中有一“图”不易地位。究其原因,就在于图表等格式相对于文字,更为直观形象,可以平面阅读,其某些职能是只能作线性阅读的文字所不能为、不易为的。

二、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的原则和作用

在使用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时,我们也应当遵守相应的教学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以实用为前提。无论是在新课的导入、解释词句、分析课文、谋篇布局,还是叙事事件的具体过程及说明物体构造、议论推理等方面均可适当运用图示法。但是也不能滥用,使用图示必须是课文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不能脱离教学需要而单纯为增趣或为图画而图示。需要合理安排并确保其图示效果。

(二)目的性原则。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所出示的图有个缜密的计划和仔细的准备。要考虑到哪些部分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哪些部分不是重点内容;哪些是真正该展示在图中的;哪些内容具体写在什么位置,字体的大小、画的大小、行和列之间的距离以及选用什么颜色的粉笔等,上课前都应该熟练地记在脑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系统性原则。首先,课文的组织是依据作者构思或组材的线索,教学图要反映课文本身的系统性。其次,人的认识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从简单概括到复杂概括的过程。所以教师给留学生设计图示时,就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再次,图表设计要有系统性。教学图要按照事物的异同,将知识点分别组织成一定的体系,放在与其相适应的位置上,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有利于留学生掌握和理解。如果图表过于繁杂、琐碎,层次不清晰,条理不明确,缺乏重点和线索,对于留学生来说不但起不到使知识简单明了形象的作用,反而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启发性原则。使用图示法教学的目的是将课文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直观形式。因此,使用图示教学法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图示之中获得知识的启迪,能从图示中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从而提高自己增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图示材料的呈现与指导语的结合要适当,教学图示要与讲授语言密切配合。否则会影响教学效率。有人进行过实验研究,将图表分解为几个部分逐渐呈现比全部一次性呈现效果要好,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将图示的内容一下子全展现出来。教师要随着教学步骤,一边讲,一边写,逐渐形成

一个完整的图表。图示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它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图要为讲授服务。总之,恰当应用图示教学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作为留学生的第二种语言来习得,是作为一种目的语来学习的。图示教学法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激起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每种教学法都有其利弊,图示教学也有局限:课堂教学中展示的图像和图形材料有时较难制作,课堂互动中需要调整图形,这要求老师要有绘制简图的能力和能够调整图形的能力。而且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教材不一样,同一级中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图示教学。希望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将图示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图示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运用图示法进行语篇教学的实例分析及教学尝试,我们认为图示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以下辅助作用:第一,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它把抽象的文字表达直观化、形象化,摆脱了单一、枯燥的语言文字讲解,给学生以多角度、全方位学习语篇创造了条件。图示法作为语篇教学的辅助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大学英语阶段正确的阅读习惯,摆脱单一词语的约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

第二,简单、扼要点明语篇主题,使汉语学习者真正领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简单构图,引导汉语学习者感知教材,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逐渐提高学习者阅读过程中的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习者阅读的积极性。使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比孤立地进行口说教学更透彻、更准确、更能掌握语言的深层结构。第三,有助于调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图示法有别于文字的图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他们眼中枯燥、乏味的文字竟然蕴涵类似数学推导公式的科学意义,图示刺激了学习者的视学器官,提高其接受能力。同时,不断给学习者创造联想记忆的条件,从而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对汉语学习者复述、背诵、概括等起了积极的作用,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语篇内容。

三、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现状

目前,图示法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被有意、无意地普遍使用着,对外汉语教学中也不例外,但真正研究图示教学法理论的却为数不多。(耿二岭,2010;刘柳、阚婷婷,2011;佟文晶,2011;杨菁,2011;张榕,2012;陈丽丽,2014)耿二岭《图示汉语语法》(2010)这本《图示汉语语法》充分运用图示法解释汉语语法,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汉语语法书。书中运用的图示包括:公式、字母、符号、数字、代码、字体及字号的变化、颜色等。作者将用图示法把汉语语法的

脉络勾勒出来,把主要的语法规则缀辑起来,把语法学习的重点、难点表示出来的这种方法称作“图示语法”。作者用图示法来显示语言结构及层次,使汉语语法简明、清晰的表示出来,使汉语语法脉络分明、直观形象、让人经久不忘。书中讲解汉语汉语语法的一般特点、词类、句法、句型、句式、句类、表达功能(“比较”的表示法、“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序数等)、词汇的语法现象等几乎涵盖了汉语语法的所有内容。而图示法始终贯穿整本书的内容。

刘柳、阚婷婷《对外汉语教学图示教学法研究》(2011)提出“图示法”是指利用方框、箭头、简笔画等图形的形式把抽象的文字直观化、形象化的一种教学方法。“图示法”与所表达语言文字蕴含相同的逻辑关系,但具有形象化、系列化、简明化的特点。文章概括了图示的设计原则:简明直观、准确科学。并从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了图示法的应用情况。

佟文晶《浅谈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011)提出图示法是一种以插图或示意性的简单草图来配合说明、讲解的辅助教学手段。它主要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文章主要分析了“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和句段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杨菁《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2011)提出利用图示法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的

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是在汉语学习中很

常见也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图示法运用的分析,来探讨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图示法按照教学的方式不同分为教师示范、教材插图和学生练习。又按照训练内容的不同,把图示法分为单幅图说话、看连环画说话和看地图讨论等几种类型。

张榕《图示、符号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2012)主要是从媒介语的角度,将图示当作媒介语,提出一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图示、符号媒介语法。图示、符号媒介语的设计形式能简明、有效地搭架一座桥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顺畅的达成词语、段落、篇章意义的默契有助于学生自主完成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转换。文章指出课堂教学实验证明其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媒介语。并论证了图示媒介语的优越性。

陈丽丽《图示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2014)提出图示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的生词教学、语法教学、课文教学等并举例论证了其可行性。另外,图示教学法还可以运用于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复习环节。文章总结了运用图示法教学的几点好处,并提出了使用图示教学法要遵循以实用为前提、目的性、系统性、启发性、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等原则。

四、对外汉语图示教学法研究综述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使用图示教学法,如声调教学中的“五度标记法”就是最典型的图示教学法。但理论研究却非常少,只有少数专家和学者做相关的研究,出版的文章和著作非常少。大部分作者对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都处在简单、浅显的层次,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理论结构。

其次,对于图示法的定义各家观点不同。主要在于图示所包含的广度上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图示即方框、箭头、简笔画等图形形式,有的学者则认为图示即包括图形、符号、图画、图片甚至连环画。在图示的认识上各有偏颇,而我们在此所说的图示法是指用一定的图表(元素包括:公式、字母、符号、数字、代码以及方框、箭头、简笔画等)并辅以文字――而主要不是用文字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图示不包括图片、连环画等复杂形式,原因是我们所想讲的图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手写、手绘等方法能简单、方便的表示出来的方法,以免受设备、工具的局限,影响教学效果。课文插图、实物和多媒体的运用等不作为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其次,虽然有许多局限性,但这些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研究了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各个方面的运用并举例论证了其可行性,提出了运用图示法教学的原则,总结了运用图示法教学的优点及给图示法进行了分类等等。其中,耿二岭《图示汉语语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本书将图示教

学法贯穿于整个汉语语法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和证明了图示法在语法教学中的有效性。(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参考文献:

[1] 陈在东.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J].石油大学学报,2001,(4).

[2] 李平.图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J].井冈山

医专学报,2003,(3).

[3]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4] 肖远骑.图示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

学报,1996,(3).

[5] 杨春雪.2000年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6] 徐桂梅,陈满华.发展汉语初级汉语(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 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2002,23(05).

[8] 李幼飞.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听力篇章理解中的作用

[D].暨南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6.

[9] 邱玉华.图示理论与篇章理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03).

[10] 刘柳、阚婷婷.对外汉语教学图示教学法研究.[J].佳

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11] 佟文晶.浅谈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教学.2011(5).

[12] 张榕.图示、符号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华文教育.2012(3).

[13] 杨菁.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科技信息.2011(5).

[14] 陈丽丽.图示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2014(3)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程棠 汉语进修学院举办这个讲座,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邀请我参加,我很高兴。那我就先说,跟大家聊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从宏观的角度谈点看法,不一定有什么系统性。 一、学科和专业的正名及定位问题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的名字,目前意见不一。为了说起来方便,我还是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字。 上世纪80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大事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大事之二,是在高等学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这两件事,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科建立之后,“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意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就成了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近30年的时间里,学科建设应该说是很有成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不用我多说,在座的老师都能看得到。我也曾应邀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今天咱们主要不谈成绩,而想说说还存在什么问题。年轻的老师对过去的事,没有我知道的多。我就讲讲老故事,可能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 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学科和专业的名称问题。给学科起个名字,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我们这个学科里,却搞得非常复杂。这是开始没有意料的。 在1983 年以前,也就是“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之前,没有“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一般是说“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或简单地说“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有过“外国留学生语文专修班”;周祖谟先生写文章,用过“非汉族学生汉语教学”这个名称。80年代初,开始酝酿成立学会。1982年4月在北京召开学会筹备会;会上讨论起名问题。有人提议把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叫做“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是一个解释性的陈述,虽然能表明我们这个学科的外语教学性质,但用来作为学科的名字,觉得不怎么妥当,说起来也有点儿拗口。最后,大家决定采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学会的名称也就这样定了。学会叫“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学科自然也就叫“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了。后来又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还有一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是“国家汉办”。于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就被普遍使用,并深入了人心。 但是,在这个术语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有人觉得不妥。一是这个名字学科性质不明确,因为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不见得都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二是在国外的汉语教学就不能叫“对外汉语教学”,只能说“汉语教学”,如后来成立的世界性的学会就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有学者建议用“华语教学”代替“对外汉语教学”。可是,“华语教学”是指海外华人和华侨的汉语教学,用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妥。大家一时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名字,也就只好这么用着。反正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再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名字也不能随便改。 学科的名称,大家有不同看法,跟着专业的名称也很费思量。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正式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培养对外汉语教师。 本科专业的名称跟学科的名称一致,起初大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后来遇到学科定位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年级组 一、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语言工作委员会。他们的基本职责是“推广普通话,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从这个机构的设置看,我们国家相当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汉语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要学好、用好汉语,首先就要学汉语拼音,由此可见汉语拼音的功能、以及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2.课程发展的需要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一项中又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所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小学生在学习拼读方法,熟练拼读音节后,可以利用它来

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学习使用诸如“智能ABC”等各种拼音方法输入汉字……这些都是在使用工具为自己未来学习、扩展学习服务。它能帮助学习普通话。使用汉语拼音来正音正字,正确地使用普通话交流、阅读、朗读。它能辅助小学生的习作。孩子在书面交流或习作练习中,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一时想不起来的字,都可以先用汉语拼音音节来替代,方便时,再查字典确认汉字。 3.现状分析的需要 国内外大量有关拼音教学研究已表明,语音是儿童在阅读中获得语义的重要途径,加速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书面字词的形——音转换问题,儿童一旦掌握了“形——音转换的规则”,就获得了经书面词汇转换为口头词汇的工具,从而可以顺利阅读。汉字作为以表意为主的非拼音文字,不存在真正的形——音转换规则,生字障碍对汉语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此,人们常常把拼音作为促进汉字形——音转换的工具。拼音可以为一种线索工具,在儿童已有音——义联系的基础上,为字形提供语音信息,顺利通过词义,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克服阅读困难。也可在阅读理解等测验情境中作为线索工具,提高儿童的成绩。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与全文注音和全无拼音条件相比,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在生字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效果不同。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渠道获取语音信息,如认真听讲、借助图画或文字信息进行推测等,对拼音的依赖很小。而能力较差的学生过于关注是否顺利读出字音,而不关心语音信息来自字形还是拼音,相比之下,读拼音是一种他们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精品资料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所制订的。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文献综述

泉州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从形成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不算太长,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深厚。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它持久的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对这个学科进行研究?怎样帮助外国人学好汉字?怎样让留学生运用自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关于汉字教学的论著,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书籍以及汉字教学的相关新闻资料。 二、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刘巍在其《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中说到,“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规律。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上,即以字形分析为基础,沟通字音与字义,从而更好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突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障碍。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汉字放到整个汉语的结构网络中教学。” 在胡文华的《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向我们阐述了汉字的性质,要讨论汉字的性质,必须从汉字自身的规律和世界文字体系两方面考虑,从世界文字体系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只的是一个词只有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而表音体系的目的是要把词中的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由此可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特点十分明显。 吕叔湘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为三类,他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中提到:“一类是因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如英、法、俄语等;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原音的结合体,如日语的字母、阿拉伯语的字母等;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字,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 朱德熙也有跟吕叔湘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汉字跟它所要记录的对象汉语之间的关系来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 (二)汉字教学中的难点 在张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中,分析了汉字教学存在的难点,汉字数量庞大,汉字理据教学不足,1.汉字因其特点,数量极其多;再加上外国学生不了解汉字的规律,不能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和演化的变异规律,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画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2.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这给外国留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障碍。3. 建立在英、法、德、意等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拼音文字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因此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就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4.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语言工作委员会。他们的基本职责是“推广普通话,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从这个机构的设置看,我们国家相当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汉语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要学好、用好汉语,首先就要学汉语拼音,由此可见汉语拼音的功能、以及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2.课程发展的需要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一项中又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所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小学生在学习拼读方法,熟练拼读音节后,可以利用它来

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学习使用诸如“智能ABC”等各种拼音方法输入汉字……这些都是在使用工具为自己未来学习、扩展学习服务。它能帮助学习普通话。使用汉语拼音来正音正字,正确地使用普通话交流、阅读、朗读。它能辅助小学生的习作。孩子在书面交流或习作练习中,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一时想不起来的字,都可以先用汉语拼音音节来替代,方便时,再查字典确认汉字。 3.现状分析的需要 国内外大量有关拼音教学研究已表明,语音是儿童在阅读中获得语义的重要途径,加速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书面字词的形——音转换问题,儿童一旦掌握了“形——音转换的规则”,就获得了经书面词汇转换为口头词汇的工具,从而可以顺利阅读。汉字作为以表意为主的非拼音文字,不存在真正的形——音转换规则,生字障碍对汉语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此,人们常常把拼音作为促进汉字形——音转换的工具。拼音可以为一种线索工具,在儿童已有音——义联系的基础上,为字形提供语音信息,顺利通过词义,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克服阅读困难。也可在阅读理解等测验情境中作为线索工具,提高儿童的成绩。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与全文注音和全无拼音条件相比,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在生字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效果不同。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渠道获取语音信息,如认真听讲、借助图画或文字信息进行推测等,对拼音的依赖很小。而能力较差的学生过于关注是否顺利读出字音,而不关心语音信息来自字形还是拼音,相比之下,读拼音是一种他们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初稿)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张军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自2004年以来,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其中对于识字写字的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最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领域和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加深。关键词:识字写字;研究综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拓展了研究领域和思路方法,促进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践。本文仅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不涉及特殊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综述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对教材用字和教材文本的研究两个方面,这其中又侧重于文本的研究。对于教材文本的研究,集中于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和古今中外汉语识字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用字的相关研究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用字情况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主要集中于字

量确定、字种选择、字序编排、用字分布这几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教材用字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不足,其观点和看法也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孙聪在《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中,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静态识字与动态识字的实际情况的调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调查结果和人教版低段教材生字教学用字进行对比,分别剖析了字量、字种、字序这三个影响生字教学用字分布合理性的因素,指出现行的人教版低段识字教材的生字分布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进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理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由此提出要根据“最近发展区”、“汉字效用递减”等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来合理分布字量、字种、字序及编写教材。 王露莹在《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中,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建国后汉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主张“简化字更适合当代汉字教学”,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简写简,多识少写”的策略。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研究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文献涉及范围广,著作数量多。他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教材文本的历史演变进程和阶段特征;以不同标准对我国传统识字教材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内容、功能、特点、作用等;以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教材文本为研究对象,审视剖析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 (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 (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 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 第一,习得-学习假设。“自然获得”与“正式学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自然获得是集中在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则是在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第二,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三,语言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学年论文 院 部 名 称 人文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09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 李国军 学 号 0902105045 实 习 地 点 江宁校区 指 导 教 师 衣玉敏 实习起止时间: 2012 年5月16日至 2012年6月20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实习鉴定表 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1)格式要求:封面——学院:公办写人文学院,民办写龙蟠学院;纸张——A4纸;文献综述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小三,格式——居中;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左右页边距:3厘米。 (2)内容要求: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和行文格式,从选题中选择一题练习撰写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 附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广受众学者的注目,对外汉语发展势头日益猛烈。目前,学界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指出了两条发展道路,其一是细化教学语法,其二是简化教学语法。细化教学语法以虚词和句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教育领域已硕果累累;相反,语法的简化研究则被相对忽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到“被”字句在汉语本体中占有很大的意义,“被”字句愈发受到了众学者研究青睐,学术界对“被”字句的发展过程做出了系统一致的研究,他们对不同时期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被字句基于这样坚实有力的基础其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强烈的说服信。“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愈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就被字句研究参考研读了大量文献,对被字句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做简要评析,粗略展示被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框架,对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为共促语言文化做贡献。 二、研究现状 各学者根据大量文献提供的资料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 (一)被动句本体研究 1.被动句式的提出 1924年黎锦熙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鼻祖,该作者认为,动词有两种形式,即被动与散动。随后,朱德熙、王力、吕叔湘等诸位大师先后以句法结构、句法发展、语义等逐个领域对现代汉语被动表达发表了研究看法,他们尤为重视被字句的发展。时至今日,语法学界仍旧对汉语被动句保持着谨慎的研究态度;诸学者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引证不同的理论,时刻对被字句进行着方位系统的研究。 2. 被动句式的研究探索及发展 刘进(2009)在《近代汉语被字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研究了“被”字是如何出现的,也就是被字句是如何实现其被动句式的变化的,其对“被”字的语义关系提出了质疑,指明“被”字作为语义关系仅表达了改字作用的微小部分,这部分或许并不重要,要深刻挖掘“被”字更为深层的意义要从话语的选题、性质等方面着手研究;刘殉(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区别了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式;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文章中表述了被字句是可以在文章中广泛使用的;诸如此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目前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完善、细致。首先对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分类也随之精细起来,赵清永(1993)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 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 (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成人汉语拼音教学研究 (1)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成人汉语拼音教学研究 夏芸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常州 21301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了学习汉语拼音的行列。成年人的拼音教学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目的明确,实用性强。 关键词:成人;汉语拼音教学;实用性;目的性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学拼音应该是小学生的事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加入了学习汉语拼音的行列。他们与小学生学拼音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目的性、实用性更强。 一、成人汉语拼音教学功能多样,但求学者目的性强。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说普通话”上;即对小学生而言,汉语拼音仅仅是“识字、正音”的工具。但对成年人来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识字、阅读、写作;可以帮助学习普通话;可以帮助操作电脑、手机等。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还可以培养成年人多方面的素质。 成年人年龄层次跨度很大,但来学拼音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有阅历,有思想,敢质疑;而且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为提高普通话水平,考取等级证书;或为学会上网、发短信等。笔者曾给成年人进行过普通话培训,也给中老年人上过汉语拼音及其运用课,感觉成年人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执着,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 二、成年人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广泛,但应用性更强。 小学生的拼音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手写体、字母名称、《字母表》、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等方面。而成年人学拼音则要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更突出实际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