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民阅读素材

全民阅读素材

全民阅读素材
全民阅读素材

清幽书香润潜江

时间:2015年6月19日

5月27日下午,“中国知名作家写潜江”文学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潜江举行。10名国内知名作家深入曹禺纪念馆、花鼓剧团等地参观采访。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感叹道:“潜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人爱看书、爱读书。我们将用手中的笔,宣传潜江,推介潜江,让书香浸润这座城市。“

近年来,潜江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城乡联动、上下互动、全民读书,读书组织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该市,各色书屋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推广,特色品牌充实了阅读内容,清幽书香溢满潜江。去年,潜江市居民阅读指数63.84%,在全省17 个地市、州、直管市中排名第四。

“曹禺文化”打造阅读基础

5 月28 日,记者一踏进潜江曹禺文化主题邮局,有关戏剧大师的各种元素扑面而来。墙上挂着曹禺的著作手迹,橱柜摆着曹禺所有著作书籍、相关邮票等物品。邮局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打造曹禺文化主题邮局,目的是利用邮政平台宣传曹禺文化,让广大市民爱上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

2014 年9 月24 日,第三届曹禺文化周活动在潜江举行,第二十一届曹禺剧本奖颁奖典礼、京剧《雷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将曹禺文化深植潜江市民心中。

潜江市曹禺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4年,会员100 多人,目前建立了曹禺网站,创办了《曹禺研究》年刊,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纪念曹禺的活动。83 岁的会长陈焕新说:“我们在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曹禺研究分会,鼓励老师、学生参与相关活动,逐渐把曹禺文化融入潜江人民生活之中。”

近年来,潜江市以“曹禺文化产业园”为依托,深入挖掘曹禺文化内涵,将城市建设与曹禺文化场馆及设施建设有机结合,着力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中国戏剧之都”。

品牌活动充实阅读内容

潜江实验高中举办“校园文化周”,开展学生书画展、歌咏比赛等活动;园林三小以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展示了师生的书法、绘画、诗词创作作品;高石碑青阳小学与江汉油田外国语学校联合开展节目汇演;熊口小学成立诗社,开展诗歌朗读擂台赛……今年4 月,潜江市第七届“清明诗会”如期开展,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通过参加‘清明诗会’活动,我喜欢上了读诗和写诗,我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园林三小六(1)班的学生许睿茜如是说。

“我们学校里的读书活动很多,有自己的香樟树诗社和诗报,平时还要写读书卡呢。”参加

诗会的学生杨松玮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诗教活动是我们园林三小的特色活动,从2009 年起坚持举办‘清明诗会’,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精彩,如今已经成为展示学校特色的一块亮丽品牌。我们要通过诗教让同学们传承中华文明,为同学们打下亮丽的人生底色。”园林三小校长彭烈宏说,师生们通过唱诗舞诗画诗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成果。

从2009 年开始,潜江市在广大中小学生中举办“清明诗会”,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每次约10 万师生参与。“清明诗会”以“学习诗词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采用吟诗、诵诗、唱诗、舞诗、画诗等形式,表达缅怀先烈、亲近自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潜江论坛”,则是潜江市针对广大党员干部打造的学习品牌。2014 年在全市领导干部开办“潜江论坛”讲座10 期,主要包括深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等方面内容。“潜江论坛”累计开办70 多期,直接受益党员干部达10 多万人次。

市残联针对残疾人的需求,通过残联网站、印发资料、培训等多种形式向残疾人推荐书目30 余种,并为残疾人协会征订全年的《中国残疾人》、《三月风》等杂志,通过广泛开展读书心得展、读书报告会、演讲会等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

潜江市每年还集中组织一次大型阅读活动。去年,该市开展了以“沐浴书香。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阅读演讲比赛。各地、各部门举办大型演讲比赛32 场次,参赛选手200多人次,直接受众近万人次。

全民参与引领阅读风尚

刘时钊是潜江市后湖农场农民,由于爱好诗词,被潜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后湖分会吸纳为会员。在不断交流学习中,刘时钊创作的多首诗词作品荣获省、市级奖项。

潜江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黄辅忠告诉记者:“后湖分会基本以农民为主,农忙劳作,农闲作诗,目前正在申请‘中国楹联之场’称号”。潜江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2003年,目前拥有会员637人,分会、诗社达30多个,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今年,潜江将继续开展“风雅颂潜江。幸福满城乡”全民阅读活动,结合“中国梦。我的梦”和“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讲座、阅读征文、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

记者从潜江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该市将自下而上、层层开展以《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阅读知识竞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十进一创”活动。组织开展免费送书下乡活动,全年完成免费送书下乡6.2 万册(次);规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全年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资源50G 以上。继续抓好手机阅读活动,为全市领导干部每周编发2 条理论短信,每天发送一份共产党员手机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阅读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江这片文化沃土上形成

一种新的风尚。

水土不失的“文化金矿”

2015-06-19

一曲传唱世界的《龙船调》让人记住了恩施。摆手舞、灯歌、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一批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恩施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近年来,恩施州借助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恩施建设,延续文化之脉,倡导好学之风,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城市品格。

全民阅读:城市的高贵坚持,市民的幸福享受

恩施女作家安丽芳36岁开始写作,她爱读中外名著,从看书到写作,作品如今见于《十月》、《长江文艺》、《芳草》等刊物,受到莫言等大家的好评。

利川市粮食局83岁的退休干部刘子亮每天必到图书馆阅读,风雨无阻。老人说,以书为伴,让他的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

围绕“十进一创”及重大节日、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恩施州大力倡导好学尚能之风。摩挲书页、捧卷而读,正成为恩施百姓的一种生活自觉。“书香恩施·清江大讲堂”是具有恩施独特文化内涵的阅读品牌。州委州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向莉萍介绍,讲堂以人物说历史,以故事说文化,以地理说风情,帮助干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振了发展的精气神。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官坡社区是全民阅读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社区连续多年开展“读好书、做好人、办好事”活动,倡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单位职工、无职党员,做公益、做义工、扶贫帮困。这项活动,如一缕春风慰藉着社区居民的心灵。

文化生态:骨子里沁出的文化自信,血液里弥漫的浓郁风情

一块风情之地,一个歌舞之乡,这是网络点击恩施的热词。

有人说,在恩施,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

4月23日晚,全面展示土苗文化的旅游剧目《武陵绝响·比兹卡音画》,正式亮相2015中国(湖北恩施)国际演出交易会闭幕式。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剧目,集中展现了恩施民族文化资源,让国内外的演艺界人士领略了恩施州独具魅力的传统特色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恩施依靠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和凸显浓郁的民族特色,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

“土苗兄妹组合”“撒叶儿嗬组合”相继在央视舞台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原生

态唱法金奖;反映恩施好干部的电影《沉默的远山》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音舞类大奖,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奖;《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相继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黑烟》获湖北文学奖……

当维也纳金色大厅飘出《龙船调》,当卢浮宫请进西兰卡普,当大洋彼岸的悉尼响起摆手舞大气磅礴的鼓点……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无形之手推动下,文化,已然成为恩施的金名片和新卖点。

诗词楹联:清江源头好吟咏,浪花飞出欢乐的歌

“诗海联川利玉波,源头河水润心窝。情牵天地龙船调,摇橹清江好放歌。”5月底,在利川城区清江河畔的滨江北路东段,游客张睿在清源诗廊品读诗词。

两千多米长的清源诗廊上,古人遗韵、各级巨擘佳作及本土草根诗人作品百余首镌刻在石碑上,成为利川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文化风景线。

2011年,恩施州提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州委、州政府对楹联文化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对楹联文化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深入实际创经验、树典型。

州、县市注重通过培训讲座、诗企联谊、采风创作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诗词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引导广大诗词学会会员和爱好者“走出小圈子,融入大社会”,多形式开展诗词活动,多角度创作诗词佳作。

在城镇建设、景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社区建设中,注重用诗词文化亮化景观、装点景区、美化民居生活。

2013年,中国楹联学会命名恩施州为“中国楹联文化第一州”。

书香溢满黄州城

2015-06-20

“公元前249年,鲁灭于楚。黄冈地区当时正是楚国的范围,鲁国的礼乐经孔门师徒的传承在黄冈地区发扬光大,崇文重教的传统流传至今。”5月25日,黄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吴怀明的一席话,打开了“荆楚行”采访组在黄冈的采访序幕。

百万少年重走大别山

黄冈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如何将红色文化与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是黄冈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黄冈团市委率先找到切入点。在团省委的支持下,黄冈团市委组织全省青少年开展“重走大

别山活动”,组织青少年到红安、麻城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3年来,已经有100余万名孩子重走这条红色之路。”黄冈团市委副书记张章介绍。

从2013年开始,黄冈市总工会在该市工会系统开展“红色书籍进班组、红色电影进社区、红色精神进企业”活动,组织职工读红书、唱红歌、上红网、学红史、答红题、抒红情、走红路、观红展、放红影、评红星……

“我们有‘十股红流’,一定有一股会流到你身边。”黄冈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裕勇说。

全民阅读的黄冈劲头

“只要做事情,就想着一定要做好。”这种劲头,在黄冈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得以充分表现。

5月27日,红安县普降大雨。当记者站在红安县城关镇四马山村迎宾大道,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红安县文化中心时,被深深地震撼到了。“2012年,红安财政收入只有17.07亿元,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拿出3.5亿元修建这个文化中心。”红安县文化局局长喻成传说,“要想读书,得先有读书的地方。”

“黄冈讲坛”是黄冈的文化宣讲重要基地。2009年以来,先后有余秋雨、郎咸平等20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登上讲坛。

还有夜校。黄冈市现在已经构建市、县、乡三级夜校网络,全市各级组建夜校95所,已有4万多名干部参加夜校学习。

当地曾有自嘲式说法,黄冈有“三会一不会”,会读书、会打仗、会种田,唯独不会经商。黄冈市经信委借助全民阅读活动,一方面在网络上打造政企互动APP“企服通”,一方面直接向企业赠送书籍,倡导读书进企业、进车间、进项目现场。

在繁忙的建设单位,安静地阅读竟也成了现实。在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投国际城一期工程项目部,有一个40平方米的阅读室,工作日晚上6点到9点开放,休息日全天开放。

黄冈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德高告诉记者:“我们将‘书香’溢到了更多不可能的地方。比方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5家‘书香商场’,配备了时尚、财经、商务等内容的书籍;还有5家‘书香医院’,配备了健康养生类书籍。”

他们因读书而富有

在黄冈市人民检察院,有一个青年干部读书班,单位80%以上的青年都自愿报名参加。每季一个主题,每月一个子活动,读传统,悟专业,做思考。目前,这个读书班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正在进行13个课题的研究。

在黄冈农村,生活因读书而改变的例子比比皆是。

红安县高桥镇王德塆村的红安明珠农牧有限公司年产值400万元,每年支付给乡亲们工资近

30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德塆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拥军2003年参加成人高考,已经拿到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科文凭。他常年订阅多种报刊,在农业养殖方面的经验堪比专家。还有麻城绿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毛利兵,建筑工人张晓杰……在黄冈,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5月27日,即将离开黄冈,记者看到这样一份文件:“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中国文脉》……有的我已读过,有的我看了内容介绍,觉得很好,正准备读,相信会大有收获。”落款是“刘雪荣”。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作为黄冈市委书记的刘雪荣,已经多次给大家推荐自己的读书书目。

“好学尚能,书香黄州。”如今的黄冈,果真是人人喜读书,处处闻书香。

神韵随州:炎帝故里品书香

2015-6-17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山镇),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被海内外誉为世界奇迹。

“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近年来,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神韵随州”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为随州发展增添神韵。目前,该市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阅读在这里蔚然成风。

赏妙笔丹青,字画相伴读书乐

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随州自古就有热爱阅读的优良传统,欧阳修在随荻画学书,至今传为美谈。

坐落在随州市神农公园的市图书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墙壁上挂满字画,笔墨横姿间,令人心旷神怡。走廊里、楼梯间、阅览室内,处处丹青水墨,有的简单几个大字,有的用隶书写下整篇诗文,有的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有的浓墨重彩画出姹紫嫣红。

“市民们经常过来欣赏字画,有时候读书累了,出来看看字画,放松下心情。而且看字画本身也是一种熏陶,促进大家更爱阅读。”随州市图书馆馆长王成学告诉记者。

在有“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城市”、“中国诗词之乡”之称的广水市,城区西正街,20余幅书法灯箱静立道路两侧,市内公汽停靠点厨窗张贴着优秀诗词。

“不仅让市民走在街上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还通过书法展览、楹联比赛、诗词创作等形式助推读书活动,让市民时时处处都融入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氛围之中。”广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伯平说。

“石头屋,石头房;石桌石凳石头墙……”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桃源村建有桃源书院和村图书室,创立了国学讲堂。“图书室藏书4000余册,平日里一些村干部、村民在这里读书。到了周末,会有不少游客前来。他们在桃源村逛累了,就来这里歇歇脚,看看书。”村主任夏炎贵介绍。

赏一赏妙笔丹青,读一读名家名著,诗书礼乐在这里与阅读逐渐融合,随州市民更享读书乐趣。

铸文化之魂,炎帝故里添神韵

阅读铸造文化魂,书香随州添神韵。

“去年5月15日,随州市委书记刘晓鸣发出《致全市党员干部的一封信》,推荐四本好书,号召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挤出时间看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学习的风气。”随州市文体新闻出版局工会主席普子升说。

普子升告诉记者,随州市全阅办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全体干部群众发布倡导全民阅读的信息,吸引大家关注并积极参与。《随州日报》等当地媒体开设了读书专栏,开展每日荐书、读书征文、经典文集欣赏等活动。

4月22日,随州市神农公园人声鼎沸,“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随州”经典诵读比赛在这里举行。近千名参赛者带来了《放飞中国梦》、《少年中国说》、《我的强军梦》等作品,深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广大市民。活动还为10个获奖代表队奖励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

4月23日,随县教育局、随县文体局联合在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谒祖广场举行全县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16所中小学的800名学生身着盛装,列成方阵,以齐诵、吟唱等多种方式诵读《三字经》、《少年中国说》、《游子吟》等国学经典诗文。

随州市全阅办还联合随州市新华书店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他们邀请了著名教育家尚阳、著名文化学者余世存在该市东关学校、市二中等学校开展“你在为谁读书”演讲活动。同时,长期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并遴选出一批图书在随县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协助湖北农商银行随州分行在文峰小区建设图书阅览室,打造书香社区;开展智力拥军、书香军营文化建设,在随州市消防支队、武警支队流动售书,并为武警支队建设图书室。

开卷有益、读书传家的浓郁学习之风,随着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让随州满城芬芳,不断滋养着随州市民的精神品质,为随州的发展增添了一丝神韵。

品翰墨书香,幸福生活更美好

6月3日,随州市广水市应山街道办事处八一村农家书屋内,69岁的老爹爹刘征安正仔

细翻阅着一本农药使用手册,他不时拿起笔将手册上的要点抄录下来。

“每天上午都来,家里种了蔬菜和水稻,我根据农作物的情况,看病虫害防治及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刘征安告诉记者,在书本的帮助下,他对农作物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愈加得心应手。

“广水市建立和完善了市、镇、村三级阅读网络体系,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全市建成农家书屋403个,全市人民都可以享受到丰富的阅读资源。”曹伯平说。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清晨,当你走进鸟语花香的随县三里岗镇小学,全校800多名学生的琅琅书声会让你格外赏心悦耳。

在随县中小学校园里,处处是书声。从2011年起,随县开始进行新教育实验。所有学校都配备图书室,教学点都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班级都建有图书角,学校在适宜的区角还设有书吧。他们常年坚持开展晨诵课、儿童阶梯阅读、亲子共读、师生共同传阅一本书、师生共读共写等活动,“晨诵、午读、暮省”逐渐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2014年,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霍莉莉、新街镇中心学校周纯伊2名学生经过全国海选走进中央电视台录制“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被授予“全国阅读少年”称号。

随州冰姿·三梦服饰公司总经理韩继雄热爱读书,家中藏书近万本。他还鼓励企业职工阅读,带头倡导建设学习型企业,让员工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的观念。如今的“三梦”,没有专职清洁工,厂区却干净整洁,没有专职管理员,物品却摆放有序,员工视厂如家,团队亲密无间。

“我市全民读书活动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各级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市里全民读书活动。2013年、2015年,省阅读办授予广水市全民阅读‘争先创优’先进单位称号。”普子升说。

品翰墨书香,赏妙笔丹青,闻琅琅书声,看神韵随州。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坚信,随州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愈加和谐幸福!

书香天门的文化基因

2015-06-16

天门,因文而名,因文而兴。

古往今来,这里教育昌明,人才辈出,崇尚读书、兴文重教是浸入天门人骨子里的传统。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20余万人。《人民日报》记者撰文盛赞“江

汉才子出天门”;著名作家秦牧欣然命笔:《天门县上了状元榜》,盛赞天门由穷乡僻壤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状元县”。

和天门人交谈,话题最多的是读书,最引以为豪的也是读书。

5月30日,“荆楚行”记者探访“状元之乡”、“书香天门”的“文化基因”。

阅读,敲响“文化闹钟”

每年的4月份,是天门的“全民阅读月”,每周的星期五,是天门的“读书日”。

有人说,阅读,就是一种文化。“阅读月”、“阅读日”就像一只文化闹钟,奏响了全民阅读大课堂铃声。

陆羽园、西湖畔、校园旁,机关院……文化之乡,满城书香,人们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充实。

不唯城区,乡村里也弥漫着氤氲书香。

白茅湖代湾大队村民最近有个时髦的爱好:到湾里的农家书屋“听”书。代湾是“移民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百余人多数识字不多。看着一千多册图书在农家书屋“睡大觉”,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张丽自告奋勇,当起湾里的义务“读书指导员”,每天为湾民说书。

村民陈垠昌借助张丽“读”出来的知识,去年4个蔬菜大棚小赚2万多元。看到效益不错,在外务工的儿子媳妇也返乡种菜,一家人正打算“扩规上档”。

天门人自觉的读书习惯带动并创立了一大批如全民读书月、陆羽读书节、金钥匙进农户、文化“三下乡”、图书“漂流”、网上书友会、博客书友会等原创品牌读书活动,为书香天门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华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获得者——天门市地税局职工谢端平家庭,是阅读的直接受益者,一家三口不仅读书、爱书、藏书,还举办“读书交流会”,与家长们共同探讨读书的益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在接受“荆楚行”记者采访时,谢端平感慨地说:“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只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充实自身,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阅读的种子,在天门这块沃土上,正不断生根、发芽。

眼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社区图书驿站、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农家书屋为主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图书室为补充的“市—镇—村”阅读覆盖网基本形成。

主流媒体《天门日报》积极搭建全民阅读学习平台,在主城区兴建30块户外电子阅报栏,使党和人民的声音传至千家万户,引领着市民阅读新风尚。

5月,天门日报社被授予全省全民阅读“十大阅读基地”称号。

来自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定期开往社区和广袤农村,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阅读自助餐”;819家标准化农家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该市还加强街道、车站、广场、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便民阅读场所建设,把阅读送到市民身边;加大对新兴阅读媒体的开发利用,建设数字阅读、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等方便快捷的阅读平台。

“希望通过‘读书月’这个播种机和催化剂,将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营造书香天门。”天门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阅读,找到“致富钥匙”

5月29日,记者来到天门四海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沉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稻鳅共生的生态图景。董事长董德孝介绍,相比单一普通种植稻谷,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每亩每年可获利近6000元。

简陋的办公室里,各类水产类书籍占据案头。董德孝说,是书籍帮他找到了开启财富的金钥匙。

初中毕业的他,通过不断自学,探索出稻鳅共生这一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并一举拿下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凭着这三项“董氏专利”,四海合作社的种苗独步全省直至全国。

站在巨人肩膀上,董德孝还敢于否定权威,他探索出的PH值8.0投放法,打破了养殖用水PH值7.8的水产教科书定论。

董德孝有天门人的精明,也有天门人的豪气。为了让更多人分享成功,他多次走村入户开展稻鳅共生养殖技术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手把手传授技术,并与14个乡镇4000余农户签订“种、养、收”合作协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只不过是该市开展“‘金钥匙’进农家”阅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两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依托“天门大讲堂·金钥匙进农家”活动大舞台,先后聘请123位农技专家、学者进农户、进田间、进果园、进鱼塘等地传授种养殖技术。

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解读农业政策,推荐三农发展、致富典型的模式和经验,提供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信息,为农民生产、生活答疑解难,引导广大农户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争做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

如今,“‘金钥匙’进农家”已成为该市全民阅读活动最具特色品牌之一,1256名种养殖大户找到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涵养“城市精神”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天门市委书记柯俊提出:“要以文为魂,涵养城市精神,努力建设书香社会,不断凝聚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5月,天门市率先在市直机关启动“全民阅读.书香机关”阅读活动,倡导机关干部精读一本好书、建立一个读书小组、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展一次读书交流、开辟一个读书活动园地、养成一个良好读书习惯,并把读书活动作为机关党建和机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也是天门谱写“中国梦”天门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天门素有棉乡、内陆侨乡、文化之乡“三乡宝地”的美誉;2014年10月,荣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同月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战略机遇叠加,天门人立志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硬支撑”,使之成为推动天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该市坚持把促进全民阅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统一部署、一体推进,以书香天门建设,全面提升全民文明素养,以全民阅读凝铸“精神内力”。

全民阅读,需要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对此,天门的理念是,该花的钱政府绝不含糊。近年来,该市文化事业投入累计达到10多亿元,其中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近6亿元,先后完成了天门剧院、图书馆、陆羽文化广场、体育馆、文化中心等建设,同时,博物馆、文化宫、科技馆、胡家花园等场馆即将投入使用。

天门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天下天商归巢,投身创业热潮,去年天商大会期间,28个招商项目成功签约,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3个。

可以说,天门的发展飞跃和美丽蝶变,都能找到文化的基因,知识的密码。

一花引来百花开

——荆州市打造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荆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楚文化发祥地、三国古战场、中国龙舟文化发源地、花鼓戏之乡等,都是这座城市蜚声中外的文化名片。

进入21世纪,荆州这座文化名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文化名片——读书节。2015年春夏之交,当荆州市第十八届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启动之际,我们造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读书节”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十几载耕耘,迎来硕果满枝

“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始创于1998年,创办之初名称为‘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主办单位是荆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当时被定为少儿阅读推广活动。”5月25日,荆州市图书馆馆长欧阳军接受了采访。

创办之初,荆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读书是我的好朋友”为主题,以读书征文、读书演讲、

读书小报为活动形式,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小太阳读书节,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年参与人数即达到1.5万人,获奖150人。

作为国家拨款的公益文化机构,荆州市少儿图书馆经费有限,举办活动时难免捉襟见肘。为此,第二年起该馆采取有偿冠名的方式和本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变“化钱的活动”为“生钱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活动的资金困难。

2005年,荆州市图书馆、荆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荆州市科技图书馆三馆合并,优质资源得到整合,促进了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活动蓬勃发展。2009年该活动正式升格为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当年参加人次即达到6万。随后几年,参与人数逐年增加。“一座城市因为读书而受到尊重。在行走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让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小太阳读书节每年一个新主题,每届都有新形式,活动对象由面向青少年扩大到以青少年为主、面向全体市民,活动时间由每年一个季度延长到半年以上,活动范围由一城一区扩大到一城九县(市、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及市民的读书热情和进取意识。据统计,1998年以来,累计参加读书节报告会、阅读辅导、知识讲座、影视欣赏等系列活动的市民超过200万人次,获得各类读书征文及书画、摄影等特长知识竞赛奖项的学生近万人次,为荆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1年,荆州市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进入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2013年,“读书节”活动通过专家验收,正式进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获得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2014年荆州图书馆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

一石千层浪,激活一池春水

“带动性是示范项目的价值所在。在‘小太阳读书节’活动的带动下,荆州市各类阅读活动品牌不断涌现。”荆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全阅办副主任樊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荆州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读书节”、公安县的“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活动、监利县的女子读书会等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该市传承荆楚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壮腰工程”的重要文化名片,推动着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总工会等一批市县机关,为促进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履行职责、敢于担当。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吸引了数万群众参与读书节活动。

公安县“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五届,营造出读书好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企业,“提升个人品位、提高素质技能”成为共同追求;在家庭,“读书好、生活好、工作好”已成为普遍的幸福追求;在社区,“读书好、知礼仪、讲文明”已然成为社区居民的行为准则。群众身边的道德榜样、平凡人的不凡事迹,也成为传递核心价值观最富感染力的力量。“暴走妈妈”朱宜风、“最美妻子”高亚琴、大爱父母黄宏林、严玉芹等一系列“最美”群像,让公安洋溢着向善、互助、向上的温暖与正气,逐渐形成一方人文特色。

2014年,洪湖市主动争取上级支持,湖北农家书屋农民选书读书赶集活动(鄂西南片区)在该市小港管理区举行。洪湖市农民群众代表及在校中小学生代表近千人参与选书读书活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中国地图出版社、崇文书局等出版发行单位将价值20余万元的出版物免费送与赶集农民。

服务在延伸,赢得更广天地

网络时代背景下,使用移动终端阅读已然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车站、地铁车厢、公园、餐馆、运动场馆,拿着大部头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用手机、平板电脑消磨时光,进行“轻阅读”。

为了应对新媒体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挑战,荆州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全新尝试和探索。

2013年,该馆开办了新浪微博,在第十六届小太阳读书节活动中举办了荆州市首届微书评大赛,吸引了各行各业人群的参与。201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微书评大赛,在2013年的

基础上,活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宣传,在社区、学校分发了广告,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书写亲子微书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了解市民阅读需求,收集意见建议,经过数月的调研和筹备,2014年由荆州市图书馆牵头成立“读书组织协会”。目前,协会共有20余个成员单位,囊括荆州市的企事业读书组织、社区图书馆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读书组织。目前,文星楼、荆襄河、红门路、王板桥等社区图书馆,“妈妈俱乐部”、“默陶绘”、“艺术空间”等民间读书组织不断开展活动,读书氛围越来越浓。

公共阅读设施建设是全民阅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短板,也是基础。荆州市图书馆毅然放弃一楼近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出租回报,将原温州商会场地改建成社会读书组织公共活动场所,免费向全市各社会读书组织开放,并免费提供书籍、电脑、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受到了广大社会读者的好评。

针对年轻读者不愿进馆阅读纸质书籍的问题,市图书馆又积极筹资,采购两台歌德电子书阅读下载机安置在大门处,许多路过图书馆的读者拿出手机便能通过市图书馆免费wifi下载喜欢的电子书,获得了年轻读者的一致好评。

欧阳军表示,今后将用互联网的思维开展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未来,我们将争取更多的支持,建成建好图书馆的共享资源信息平台,做好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数据录入,以方便更多的人群。同时,尽快建设图书馆自助数字借阅系统,力争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书香十堰:宁静致远的阅读品牌

2015-06-4

5月28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丝毫没有阻挡十堰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送精神“食粮”的热情,他们为边远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张湾区谢家小学的孩子们送去500余册阅览图书。

自2012年以来,十堰市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家庭中、公园里、图书馆……随处可见认真阅读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市民陶醉在“悦”读的氛围里。

据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林雪荣介绍,十堰先后以“书香荆楚·文化十堰”、“沐浴书香·放飞梦想”、“书香十堰·筑梦车城”、“书香十堰·立体阅读”为主题,以丰富全民阅读活动、打造全民阅读品牌为着力点,形成了领导常带头、活动常开展、典型常引导、品牌常推广、环境常营造的良好态势。

书香飘逸满车城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4月21日,2015年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暨广场诵读活动在十堰市人民广场举行,武警十堰支队官兵,市残联、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单位人员组成的400多人的方阵,集体诵读了

著名诗人闻一多的诗歌《祈祷》。

而在此前的4月17日,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文献学家詹福瑞做客十堰“周末大讲堂”,以《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为题作了精彩讲座,浓厚的文化气息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市民。

行走在十堰的社区,同样随处可以感受到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5月28日下午4时,在国网湖北黄龙滩水利发电厂位于十堰市区龙城花园小区内的职工书屋里,闲暇的职工正聚精会神地阅读新到的社科书籍。

据龙城花园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鲍吉敏介绍,职工书屋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居民前去借阅书籍。到了暑假,还会迎来阅读小高峰。目前,该社区书屋共有藏书3000余册,图书种类涵盖生活类、少儿类、党政类等多个类别。

而就在职工书屋旁的活动中心,黄龙滩电厂运行分场党支部“道德讲堂”也正在如期举行。电厂职工张伊作为宣讲人,为大家带来了运行分场竞聘上岗的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在讲堂“送吉祥”环节,主持人准备了《爱岗敬业好榜样:核心价值观员工读本》,鼓励大家阅读学习,传递道德正能量。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在社区、在机关、在学校、在农村,随处可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点亮人生”等全民阅读公益宣传标语,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阅读活动的座右铭。

“十进一创”铸品牌

建设书香十堰,打造学习之城。林雪荣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十堰市委、市政府把全民阅读工作作为关注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十进一创”活动,铸造全民阅读品牌。

“十进一创”中“十进”即指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军营、进特殊群体、进网络及相关网站;“一创”即指开展“青年书香号”创建工作。

5月18日,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向市民推荐阅读《我们的价值观》、《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读懂中国改革: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三本书,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阅读、快乐阅读。

该市加强了市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完善了市、镇、村(社区、移民安置点)三级阅读体系建设。目前,十堰城区及各县市(区)均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共建成2239个藏书均为30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通过“半小时阅读圈”建设,十堰城区图书已经实现了资源互通及共享。

报道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十堰日报》开设全民阅读月活动专栏,适时宣传报道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典型单位、个人和好的经验、做法。电视台、网站以及其他单位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组织引导社会群众用文艺宣传形式,编排节目,开展全民阅读宣传。

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在房县,尹吉甫与诗经文化已经成为走向全国的特色文化品牌。房县因势利导,组织专班编印《诗经》现代读本向全县发放,致力推进诗经文化进村居、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各中小学校开设诗经课程,多数乡村设有“民歌堂”,县电视台常年开设《诗经名篇赏析》栏目,引导人们读经典、诵诗经。释义阅读、咏唱诗经成为房县全民阅读的独有特色。

除此之外,丹江口市的“书香水都”,竹山县的“农村少年诵读经典”,市地税局的“学习助推税收治理现代化”,团市委的“青年书香号”,市妇联的“书香家庭”等系列读书活动成为十堰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十堰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目前,十堰市涌现了“书香机关”20个,“书香校园”20个,“书香家庭”20个,“书香社区”20个,“书香企业”15个,“书香县市”3个。

立体阅读展风采

5月14日,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荣虹将全省农家书屋“书香门第,耕读人家”奖牌和奖金交到农民通讯员张家国手中。

张家国家里拥有藏书300余册,订有四级党报及各种杂志书籍,让人恍如身在“图书馆”。今年53岁的张家国,20余年来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稿5000余篇,连续17年荣获“优秀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称号。他几十年来坚持养成了读书藏书的良好习惯,许多街坊邻居都爱到他家去借书看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田,并引导他们利用“农家书屋”学习种植、养殖科技知识,并在当地农村形成一个“不管这橱那橱多少,为子女建一个书橱一定不能少”的新时尚。

今年40岁的赵久成是一名记者,有着勤奋好学、热爱阅读的三口之家。“我们家床头柜尽是各自最爱的书。每晚睡觉前,读几页书,雷打不动,乐此不疲。也正因为爱读书,家庭和睦,共同进步。”对赵久成来说,读书让他的家庭领略了中国文字的优美和博大精深,也让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了太多的快乐。

郧阳师专中文系教授、博士王进,除了热爱阅读,还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市开展“书香十堰、文化活市”全民阅读活动。他还组建团队,广泛斟选作品编辑出版《经典作品背诵300篇》,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接触到古今中外经典名篇。

无论是勤学苦读、搭建耕读书屋的农民朋友,酷爱阅读的记者家庭还是致力推广阅读的大学教授,在十堰,“倡导全民阅读”之风吹拂着车城,“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已经成为十堰市民的共识,立体阅读已经成为全市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大的文明教育工程。

书香溢车城,阅读铸品牌。书香,伴随着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伴随着全民立体阅读,一个个响亮的阅读品牌,在车城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绽放着光芒,助推着十堰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诗琴合奏书香满城

——看宜昌如何擦亮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强市

2015-6-5

世界闻名的水电之都,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

初夏时节,“荆楚行”宜昌采访组一行初到宜昌,便领略到其浓郁的文化氛围——

长江之畔,根据“宜昌大撤退”和“石牌保卫战”两大抗战历史事件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最后的国门之英雄宜昌》正紧张拍摄,将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屈原故里秭归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赛诗会筹备渐入佳境,这个40多万人口的山区县,活跃的诗社达20多家,数千会员广泛分布在农村、社区和车间……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在这座城市激烈碰撞,交相辉映。近年来,宜昌市借助全民阅读活动,正努力打造“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

吟诗赋词,千年诗光穿古越今

长江西陵峡,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

在三峡大坝正对面近千米处的凤凰山上,层层叠叠的仿古建筑依山而建,白墙、黑瓦、飞檐,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透出庄重与古朴。这就是著名的屈原祠。

这一刻,宜昌市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符号,隔湖相望,相得益彰。观者追古溯今,更生万千感慨。

叩门而入,拾阶而上,屈原祠的碑廊里,镌刻着《离骚》、《国殇》、《大司令》等屈原经典诗词及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凝视的目光。

宜昌是诗祖屈原的故乡,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的诗歌4000多首。

这是一座人人都可写诗、处处皆可吟诗的城市。这里,涌现了“农民诗人”习久兰、“码头诗人”黄声笑以及刘不朽、毛子等一大批近代、现代产生影响的诗人;秭归骚坛诗社、当阳长坂坡诗社等众多的诗歌组织活跃在田野民间……

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让宜昌这座现代化城市充满无穷魅力。宜昌每年都要邀请海内外知名诗人来宜昌吟诗作赋;不同季节举办各类主题诗赛、诗会,吸引普通民众吟诵唱和;遴选各个历史时期吟诵宜昌的《诗意宜昌》诗集已出版发行。

秭归乐平里,屈原的故乡。在这里,与诗祖相伴的,有屈原庙,还有三闾骚坛。这个诞生于明代的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至今依旧诗歌嘹亮。

现任社长黄琼介绍,诗社的成员大多与他一样,地道的泥巴杆子,从小就学写屈原的骚体诗。自诗社恢复至今,社员写诗填词超过了4500多首,出版《吊屈原专集》等骚坛专集10本。山水宜昌,因水而兴,因诗而盛。2014年端午之夜,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宜昌收获国家级文化名片,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成为国家级诗歌大奖——“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地。

“走进宜昌,就是走进诗歌的城市!”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凡华如此高度评价。

琴抚五洲,宜昌之音奏响全球

5月29日,艳阳高照,宜昌市点军区江南大道,柏斯音乐集团钢琴生产基地,一台台外表铮亮、线条优美的三角钢琴整装待发。

展示中心,一台模样普通的钢琴放置在演奏台处。来自美国的技术专家巴纳伯斯手指在平板

电脑上轻轻一点,钢琴上的黑白琴键便欢快地“跳跃”起来了,自动弹奏着动听的曲子。巴纳伯斯介绍,这是他们开发的钢琴自动演奏系统,想听什么样的曲子,只需在手机、电脑或遥控器上操作即可。

切木、组装、挂弦、调音……生产车间内,每一道工序有条不紊,平均每2.4分钟便有一台钢琴从这里下线,走向全球。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助理鲜杰向采访团记者介绍,全球每年生产钢琴40多万台,宜昌生产有6万台,占七分之一,所生产的“长江”牌钢琴,是国产品牌中唯一一个登上国际钢琴大赛的钢琴品牌。

宜昌钢琴抚动五洲,琴声为宜昌梦伴奏。

以建设“中国钢琴之城”为抓手,宜昌自2011年起连续四届成功举办中国宜昌长江钢琴节,钢琴文化成为宜昌城市文化地标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象征。

在宜昌市西陵区乌龟碑社区,退休钢琴教授何仁玉,正在社区活动室的一台钢琴面前弹奏,围坐在他周围的20多位听众,都是来自该社区的居民。

如何让高雅的钢琴演奏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柏斯集团投入300多万元、免费将200多台钢琴送进宜昌市的社区、学校和文化场所;宜昌市宣传、文化等部门会同团市委、三峡大学招募钢琴志愿者,利用双休日,进社区普及钢琴知识、传授弹奏技艺;评选钢琴十佳社区,举办万人“琴”动宜昌活动;邀请国际一流、中国顶级钢琴大师来宜昌展示钢琴魅力……如今,宜昌的各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都设有钢琴课程,拥有专兼职老师1269人,在校钢琴教育普及率达100%;正在学习钢琴的琴童约2万人,懂得钢琴弹奏的“钢琴人口”约8万人,市民拥有钢琴量近5万台,从事钢琴教育培训的民间机构40余家。

2014年金秋,桂子飘香。伴着一曲挥洒珠玉的《长江之歌》的优美旋律,中国音乐家协会将“中国钢琴之城”牌匾授予宜昌。

崇文尚读,文化彰显大城魅力

5月29日上午,秭归县图书馆少儿阅览室(亲子阅览室)内,驻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向靖宇,正捧着心爱的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周末一有时间,这里便是她的乐园。秭归县图书馆馆长郑燕介绍,图书馆馆藏图书15万册、期刊230多种,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年图书借阅10万余册次。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2014年、2015年湖北省居民阅读指数排行榜,宜昌市全民阅读指数分别为67.45和74.27,均仅次于武汉。

宜昌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致力于打造读书之城。2013年12月,宜昌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宜学之城”的意见》,将开展全民阅读、打造读书之城作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1+10战略”组成部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在宜昌日渐浓厚——

夷陵区三斗坪镇,地处峡江深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就坐落在这里。他们以“阅动乡村”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峡江青年夜校为载体,以点带面,在全镇20个村(居)全面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全镇自发成立读书学习组织20个,读书小组58个,参与读书学习群众达到2000多人;

“王秀英工作室”是年过八旬的老党员王秀英开办的励志书屋,被周围居民称为“校外之家”。一放学,孩子们便三五结伴来此歇脚、看书,听王奶奶讲励志故事;

“有水能使清江清,树叠罗汉绿荫荫。侍从旁边无人问,宜都境内不用寻。”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村名就是一个谜语。在这里,95%的村民都能制作谜语,无论何事何景,男女老少都可信手拈来。2003年,青林寺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6年,青林寺谜语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廖达凤说,近年来,宜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打造“读书之城、宜学之城”目标,大力构建公共阅读服务、数字阅读共享、社会阅读组织

网络平台,广泛开展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培育出农民阅读节、社区读书室等特色文化品牌,极大丰富了宜昌全国文明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宜昌在全省率先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和智力支撑。

如兰芬芳弥漫来

——仙桃市在全民阅读中“修炼”气质

时间:2015年6月8日

初夏的午后,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有水,有荷,芳香四溢。

然而,比荷香飘得更远的是书香。《沔城诗词》第八辑中的第一首诗,就描绘了这个镇的无穷意境:“莲花池水漾清波,绿柳垂丝戏翠荷,跃鲤逗人丰意趣,摇莲泛彩艳绫罗……”

读书、惜书、藏书、出书,已成常态,原创诗书18本,书香之浓可见一斑。

小镇不是个例,放眼整个仙桃市,全民阅读让书卷从书架上跳出来,缕缕书香四处弥漫。一种战略,高贵之路拾级而上

书香如兰风正好。

9年前,“全民阅读”理念悄然诞生。

9年后,“全民阅读”热风来袭。

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仙桃市积极探索,从“好学尚能、竞进提质”到“全民阅读、文化仙桃”,以书塑人,以文立城,步入阅读新常态,沿着高贵之路拾级而上。

战略,为阅读铺路。近几年来,仙桃市委、市政府把全民阅读和经济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督查、同步考核。有领导,有方案,有经费,有专人,一级级督办,一层层落实,全民阅读落地有声。

战略是旗帜,全民阅读得到了空前重视,自上而下一以贯之,浓浓书香氛围初步形成。

今年,市委书记冯云乔向干群荐了两本书——《中国2015 看清新常态》《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为全市阅读加了一把火。

硬件平台是阅读的基础,在平台搭建上,仙桃步履铿锵。

完善公共阅读体系,清扫“无书可读”的苦恼。据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邱波介绍,全市有200 多个标准化机关图书阅览室、21 个镇文化活动中心、64 个电子阅报栏……平台建设遍地开花,构建起市—镇—村阅读覆盖网。

硬件具备后,丰富的活动相继开展,“十进一创”如火如荼,模范评选风生水起……

有战略,有行动,自然有收获。2012年、2014 年,仙桃市连续获得全省全民阅读先进县市。

一种创意,雅园净地次第花开

点亮一盏灯,充盈一间房;而一个社会要书香盈满,还要创意。

面对汗牛充栋的知识资源,仙桃独树一帜,不停留在碎片化阅读,而是追求传统文化的氤氲,孕育出有声有色的孝雅品牌。

古人云,声之至清者,读书声为最。

周一,清晨,红火的绣球花开得正艳,国旗下,莘莘学子沐着阳光诵读着经典。这个画面是仙源学校校长武家仿最欣慰的时刻。

5月27日,记者走进仙源学校,一股优雅书卷气扑面而来,庭院古朴,香樟翠,修竹茂,静园门前,一副对联引人入胜——意微诗韵雅,心静菜根香。武家仿说:“以活动、课程为载体的孝雅教育是学校一大亮点,孩子们读的多了,积累多了,水平自然提高了,对提升素质大有裨益。”

孩子的未来搁在书架上,人生的根基育于孝雅中,这是理念。仙桃市因此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它如一块巨大磁石,吸引学者前来。

知名学者钱文忠高度评价:仙桃弘扬传统文化,以孝雅教育为抓手,走在全国前列,整个“三字经”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孝雅”两个字来概括。

为了把孝雅文化推向整个社会,让市民共享芬芳,孝雅书院落成。

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书院,在沔街中段,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书院古香古色。

仙桃市孝雅书院理事会秘书长武家铸说:“书院是一个国内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半年时间,接待了近万人次。”

孝雅书院,无疑是观仙桃“全民阅读”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仙桃注入了精气神。

在文化品牌塑造上不停歇,让阅读向更深层次进发,沔阳名人馆、沔阳三蒸博物馆、茶缘书吧等一个个弘毅致远的雅园净土次第开花、遥相呼应,已成为仙桃乃至全省一道亮丽文化景观,累计投入5000 多万元,为城市沉淀着内涵。

仙桃讲堂、道德讲堂、廉政书屋等,一个个品牌是沃土,让阅读的种子破土而出,开出花来。

一种境界,书香流淌润物无声

书香社会的关键不在书,而在“香”,即营造一种爱读书的氛围。

从引导到自觉,仙桃阅读上升到入心化行的新境界。

“以前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来看书买书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节假日,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仙桃新华书店工作人员说。市图书馆馆长郭刚毅介绍,该馆藏书40 多万册,办证读者逾8000人次。

阅读虽不能让每个人从白丁变鸿儒,但是读书使人进步是必然的。

在农家书屋征文赛中获一等奖的丁聪曾沉迷网吧,后来在农家书屋找到了兴趣,书屋成了他心中一块没有黑板的讲台。一本本《农家书屋优秀作品集》载着无数人阅读路上的精彩故事。农民自导自演的小品《长腿的农家书屋》在全省全民阅读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

一村一书屋,垄上飘书香,695 个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读书致富的乐园。

读书不觉春已深,道出了很多人的掩卷之得。

“那晚,借着手电筒的光,我们席地而坐交流心得,疲劳全无,到深夜还意犹未尽。”仙桃悦读读书会发起人“长生鸟”回忆第一次活动时说。

会员“清越”说,有读书会以来的每一天每一周的相聚都不是寻常的。《阅读时光小记》《秋夜阅读》等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是阅读滋润心田的美丽印记。

把目光投到农村,与农家书屋媲美的,还有德教馆、光照文化中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好去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张光照的2400 多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是写照。在这个“学堂”,走出了养鱼土专家黄永伦、种瓜大户丁道兵、种藕大户雷本凡……

书中孕育和谐之道。在德教馆,73 岁的汪文坪是农村阅读播种人,播撒着文化的火种。45 年来,他收集200 多幅字画、5000 多张图、30 万字体会、500 万字剪贴资料,让人肃然起敬。

放眼仙桃,或在家里,或在图书馆,或在郊外的阳光下,越来越多的人在书海中徜徉、流连、沉潜,如兰书香缓缓流淌。

香城书香韵更浓

关于阅读教学中补充拓展性材料的思考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225200)李培兰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 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为了突破难点,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补充了课外材料。有的教师在导入时利用课文后面的作家名片,简单介绍了萧红清新质朴的语言文字特点,还介绍了著名作家矛盾对《呼兰河传》的经典评价;有的教师补充介绍了萧红出生的时代背景、政治背景;有的教师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园子”中的快乐、自由后,引导学生质疑。 比较了几位教师补充的阅读材料,权衡了他们补充课外资料的不同时机,我一直在思考:阅读教学中,需要补充哪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补充材料才是恰到好处的呢?一、把握拓展性材料的内涵 阅读教学中的拓展性材料是指教科书文本内容之外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文字类材料。这些材料,或是为了补充文本材料,或为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它与课文文本不是完全脱离的,而是有机的整体。 二、根据需要,补充拓展性材料 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师都得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补充些课外资料。 1.扩充阅读内容的需要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写作方法,或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些课外的相关文章来扩充学生的阅读,如《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中,可以补充《呼兰河传》中的有关篇章;为了感受作家的风格,教师也可以补充同一作家的文章,如学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可补充她的《小桔灯》;教师还可以补充原汁原味的、未经删减的原著,让学生感受写作构思方面的指导,如学习了鲁迅的《百草园》,可补充有关“三味书屋”的介绍。2.填补背景空白 语文课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天地,还是历史人文的舞台。对于有些课文,必须补充文章所涉及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如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课时,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如何诞生的,岂不辜负了这篇课文。于是,可以补充雷奈克的生平,他六岁时母亲因肺结核去世,以及他生长过程中对医学的不懈追求,还有当时法国医学界的发展情况。 3.补充跨学科知识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尤其是一些科学小品文、说明文和科学想象文,都不仅是文学知识的展现,还包含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在教学中,教师都需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充些有关的拓展性材料,否则,教学难以深入下去。如四年级的《人类的“老师”》一课,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些科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所谓的“老师”,不是外表形态的相似,而是在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学习和效仿。 三、抓住时机,利用拓展性材料 知道了要根据需要补充材料,还要能巧妙地使用这些材料,让课堂因此而更加有效。1.课前,引导阅读 课前,师生可以共同收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等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对教师来说,主要是把这一部分的拓展性材料融入课堂的导入中,以激发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阅读经典名著能锻炼大脑

高考英语阅读素材:阅读经典名著能锻炼大 脑 He wrote that the ‘human mind is capable of excitement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grossand violent stimulants’. And it appears that simply reading those words by William Wordsworth prove his point. 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写道:“人的心灵,不用巨大猛烈的刺激,也能够兴奋起来”。要说明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单是读一下这句话就够了。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found the prose of Shakespeare and Wordsworth and the like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mind, provi ding a ‘rocket-boost’ to morale by catching the reader’s attention and triggering moments of self-reflection.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莎士比亚和华兹华斯以及其他类似作家的作品对思维具有裨益,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自我反省,像“火箭助推器”一样提升人的精神状态。 Using scanners, they monitored the brain activity of volunteers as they read pieces of classical English literature both

现代文阅读精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精选材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家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仲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 3.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答: 1

二年级阅读补充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残(ca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o)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i)。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a)光。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am)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u)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丿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ia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a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 (3)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勾) 露(露水看见显现)蹦(出跳照) 二、好词好句我爱记。 悲痛欲绝怒火中烧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急如焚心灰意冷 虚心好学发奋苦读脚踏实地不耻下问精益求精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聚精全神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恰,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捋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屑上还背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 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后悔()央求() 3.组词。(4分) 呜()悔()跪()探()鸣()侮()脆()深() 5.用4、“假如……就……”造句。(2分) 5、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词好句 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调皮捣蛋满身泥浆追来逐去大发脾气吵闹不休舞刀弄棍瓮中捉鳖胸有成竹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欢呼雀跃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生机勃发春色满园洒满阳光人声鼎沸书声琅琅热闹非凡垂柳依依林荫小道你追我赶欢声笑语

2020高考语文 经典阅读 麦田里素材

2020高考语文经典阅读:麦田里 我在南方长大成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食物都是大米,由于很少吃包子和饺子,这类食物就经常和节日有点关系了。小时候,当我看到做外科医生的父亲手里提着一块猪肉,捧着一袋面粉走回家来时,我就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了。我小时候有很多节日,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六月一日是儿童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还有元旦和春节,因为我父亲是北方人,这些日子我就能吃到包子或者饺子。 那时候我家在一个名叫武原的小镇上,我在窗前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稻田,同时也能够看到一小片的麦田,它在稻田的包围中。这是我小时候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一片麦田,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我曾经在这片麦田的中央做过一张床,是将正在生长中的麦子踩倒后做成的,夏天的时候我时常独自一人躺在那里。我没有在稻田的中央做一张床是因为稻田里有水,就是没有水也是泥泞不堪,而麦田的地上总是干的。 那地方同时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乐园。不知为何我经常在午饭前让父亲生气,当我看到他举起拳头时,立刻夺门而逃,跑到了我的麦田,躺在麦子之上,忍受着饥饿去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那些咬一口就会流出肉汁的包子和饺子,它们就是我身旁的麦子做成的。这些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为了信手拈来的食物。 而对不远处的稻田里的稻子,我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我饥肠辘辘,对它们仍然不屑一顾。 我一直那么躺着,并且会进入梦乡。等我睡一觉醒来时,经常是傍晚了,我就会听到父亲的喊叫,父亲到处在寻找我,他喊叫的声音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焦急。这时候我才偷偷爬出麦田,站在田埂上放声大哭,让父亲听到我和看到我,然后等父亲走到我身旁,我确定他不再生气后,我就会伤心欲绝地提出要求,我说我不想吃米饭,我想吃包子。 我父亲每一次都满足了我的要求,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让我把眼泪流在他的脖子上,当饥饿使我胃里有一种空洞的疼痛时,父亲将我背到了镇上的点心店,让我饱尝了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 后来我父亲发现了我的藏身之处。那一次还没有到傍晚,他在田间的小路上走来走去,怒气冲冲地喊叫着我的名字,威胁着我,说如果我再不出去的话,他就会永远不让我回家。当时我就躺在麦田里,我一点都不害怕,我知道父亲不会发现我。虽然他那时候怒气十足,可是等到天色黑下来以后,他就会怒气全消,就会焦急不安,然后就会让我去吃上一顿包子。 让我倒霉的是,一个农民从我父亲身旁走过去了,他在田埂上看到麦田里有一块麦子倒下了,他就在嘴里抱怨着麦田里的麦子被一个王八蛋给踩倒了。他骂骂咧咧地走过去,他的话提醒了我的父亲,这位外科医生立刻知道他的儿子身藏何处了。于是我被父亲从麦田里揪了出来,那时候还是下午,天还没有黑,我父亲也还怒火未消,所以那一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因祸得福地饱尝了一顿包子,而是饱尝了皮肉之苦。

最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组合是否优良。古诗群文教学,可以根据诗歌的作者、体裁、意象、时间和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和组合素材。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素材选择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学生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古诗词,摒弃了传统的单篇诗词教学中分析过度、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群文阅读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取决于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组合是否精良。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所选的一组诗词之间应具有共性。比如诗词中有相同的时间、有同样的作者,有相同的意象、抒发了同样的情感等。将具有共性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便于学生讨论交流,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乐趣。那么,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选择和组合素材呢? 、依据相同作者,选择素材 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许多大诗人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常分散于不同

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依据同一作者选择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作者形成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 例如,在学习诗仙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时,可以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通过阅读、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这几首古诗内容以及所表达情感的不同:《静夜思》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作者抒发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望庐山瀑布》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李白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 二、依据相同体裁,选择素材 古诗词语言凝练、形式整齐、讲究和谐押韵,平仄调和无论绝句、律诗还是长短有变化的词曲,本质上都有着端庄整齐的架构。根据古诗词的这些形式特点,将同一体裁的诗词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能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之妙,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趣闻语文”给同学们展示了清代陈沆的《一字诗》,课堂上学生读完后颇有兴致,还有的同学在课下搜集到了更多的《一字诗》与同学交流。看他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将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作为素材,带领学生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当学生看到只有十个字的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时,疑惑之余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我把全诗展示出来

最新-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突破素材精品

中考语文阅读题突破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中考语文考察的重点技能之一。在中考复习中,帮助学 生熟悉现代文的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明确考察重点和应对策略,熟练掌握阅读题的题型、答题技巧和模 式,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 第一节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包 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速写、日记、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 中的小说、散文等。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阅读记叙文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寓于文章中感情。要理清记叙的六要素,理解记叙的) IM序,理解文章的材料的详略处理,理出记叙的线索,理解记叙的人称。要通过记叙的线索,理解文章的 思路. ●正确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事情发展过程、或按作者感情的发展,或 按场面,或按文章特有的标志(空行或小标题)分层次。理解层次大意可按“两突出”“三排除”的方法进行概括。两突出:一突出主要人物,二突出主要情节;三排除:一排除次要人物,二排除次要情节,三 排除各种描写。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文章或语段的大致内容,然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 步分析各结构层次的内容,再将各部分内容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概括、提 炼。 ●阅读记叙文,要能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一般只分析 它突出的几点。如何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呢?(1)从文章结构来分析,如用插叙、倒叙、首尾呼应、记 叙详略、线索等。(2)从文章的表现方法来分析,如用对托、衬托、铺垫、渲染、烘托、象征等(3)从表达方式来分析,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 情、议论等。(4)从描写的方法来分析,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概括介绍和具体 描绘,白描和细描等。(5)从语言风格来分析,如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土 豆味等等。(6)从修辞方法来分析,如比喻、拟人、夸张用比、设问、反问等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阅读记叙文要有揣摩语言的功夫。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首先要着眼于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其次要从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入手理解,再其次要从上下文入手理解。还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 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所起的作用。 ●小说的阅读,需把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理清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小说的描写方法(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理解细节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方面的意义 和作用。 ●散文的阅读,需分辨散文的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理解散文的一般特点(形散神不散),感受散文的描写对象(人、事、景、物),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把握散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 活的感悟)。 ●新闻的阅读,需掌握新闻的定义(广义的和狭义的),理清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把握新闻的要素(五个“W ”加一个“H”),了解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品析新闻在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鉴赏术语列举如下: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记叙种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经典素材阅读汇编】2019年高考第十周精选时评与经典素材阅读汇编

2019年高考第十周精选时评与经典素材阅读汇编 ◆时政评论◆ 涉公共安全,公交当有准则 方向盘握在谁的手上,谁的责任自然就更大。这是必须认清的事实。 牵动人心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有了调查结果。根据警方调查,系乘客刘某与司机冉某在行车过程中“互殴”,导致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15人死亡的惨剧。 作为“挑事”的女乘客,我们自然应该首先谴责,就因她一人错过了一站,却让一车人错过了一生,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原谅的。但舆论不应该只停留在谴责的层面,更应该思考今后如何防治此类行为的发生。 然而,女乘客的行为固然可恶,却不代表公交车司机就没有责任。而且,在我看来,司机的行为显然也应该受到批评。且不说,女乘客作为消费者,对司机的服务产生不满意,是其权益的正当表达,虽然言语过激,态度恶劣,但这不是司机也恶语相向的理由。作为公交车司机,在发生服务纠纷时,较为妥当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对待,尽量化解矛盾,当矛盾激化无法控制时,立即报警并向上级报告。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情绪,与乘客对骂,甚至“互殴”。

再者,公交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它的安全往往涉及到公共安全,这就需要公交车司机具有比一般司机更高的安全意识。他应该时刻意识到,当自己一旦坐在公交车的驾驶位上,就不再只是他自己,而是肩负着一车人性命安全的职业人。他所应该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将每一个乘客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遗憾的是,司机冉某“失控”了,他不仅没有冷静对待,反而与乘客对骂,激化了矛盾,全完丢掉了该有的职业操守。在遭到刘某攻击后,也没有意识到这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的安全,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的安全,还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从这来看,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司机。我不禁想问,不知在上岗前,他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按理说,如果具备一定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司机,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减速或刹车,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将车停稳,然后再与乘客进行沟通,若还是无果,则应该选择报警,将此事交给执法部门处理。 事实上,只要冉某在面对野蛮乘客的无理挑衅时能够应对得当,这件悲剧就不会发生。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成功案例。比如,早在今年4月份,在浙江舟山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在朱家尖海峡大桥上,一名男子上错公交车后,非要中途下车,与司

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而教师还在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精选公文范文----------------1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课文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 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精选公文范文----------------2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高中语文 现代文百篇阅读材料 解放战争启示录素材

解放战争启示录 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力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谈判的一个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但最重要的还不是人数,而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 一 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机反正。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这是蒋介石的原话。 国民党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在解放战争中,被我们的普通战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少将级别以上的就有260多人。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将就这么被我们生俘了,包括杜聿明、黄维等人。还有很多高级将领不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而是逃出了战场,已经走出一两百里地后,被我们的民兵抓住的。 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都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人。

第一周补充阅读材料

Weekly Reading Materials (1) What matters is what you do One time or another, you’ve had the thought running through your head that if you only knew more you would be more successful in life. It’s only natural that you think knowing more will make you more successful. Perhaps another degree, a conference, or a DVD business series is what you need to turn your situation around. It’s frustrating.b ecause the more you learn, the less you feel like you’re becoming successful. That’s because, despite what you hea r about success, it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formal education. How much you know doesn’t really matter.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did it without all the education: Steve Jobs stayed in college for only six months. His breakthrough inventions in mobile technology and movie animation are perhaps the greatest business marvel of the last fifty years. Henry Ford had no college education at all. He went on to reinven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entire automobile industry. William Shakespeare dropped out of middle school. He would later create almost 2,000 English words and write the most famous literary works. Horace Greeley had no schooling at all. He would later become a Congressman, and today is considered one the most influential journalists in American history. Albert Einstein was a high school dropout and failed hi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He came up with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published 300 scientific papers, won a Nobel Prize, and is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mi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uccess isn’t really about how much you know. What matters is what you do.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or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 explained success this way: “Genius is 1% inspiration, 99% perspiration.”Thomas Edison didn’t just say that; he lived it. He would attempt over 10,000 separate tries in creating the light bulb. Some people probably thought he was crazy. And some will think you are too. Maybe you’re just on your way to doing something mind-blowingly amazing. How Carl Ma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German was his native language. When he was still a young man, he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He stayed in Belgium for a few years; then he went to France. Before long he had to move on again. In 1849, he went to England and made London the base for his revolutionary work. Marx had learned some French and English at school. When he got to England, he found that his English was too limited. He started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it. He made such rapid progress that before long he began to write articles in English for an American newspaper. In fact, his English in one of these articles was so good that Engels wrote him a letter and praised him for it. Marx wrote back to say that Engel’s praise had greatly encouraged him. However, he went on to explain that he was not too sure about two things - the grammar and some of the idioms. These letters were written in 1853.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Marx kept on studying English and using it. When he wrote one of his great works,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he had mastered the language so well that he was able to write the book in English. In the l870s, when Man was already in his fifties, he found it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 in Russia, so he began to learn Russian. At the end of six months he had learned enough to read articles and reports in Russian. In one of his books, Marx ga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He said when people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should not 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their own language. If they do this, it shows they have not mastered it When they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y should try to forget all about their own. If they cannot do this, they have not really learned the spiri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cannot use it freely. Want to know how to improve your grades without having to spend more time studying?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Well, read on... How to Improve Y our Study Habits Terhaps you are an average student with average intelligence. Y ou do well enough in school, but you probably think you will never be a top studen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however. Y ou can receive better grades if you want to. Y es, even students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can be top students without additional work. Here's how: 1. Plan your time carefully. Make a list of your weekly tasks. Then make a schedule or chart of your time. Fill in committed time such as eating, sleeping, meetings, classes, etc. Then decide on good, regular times for studying. Be sure to set aside enough time to complete your normal reading and work assignments. Of course, studying shouldn’t occupy all of the free time on the schedule. It's important to set aside time for relaxation, hobbies, and entertainment as well. This weekly schedule may not solve all of your problems, but it will make you more aware of how you spend your time. Furthermore, it will enable you to plan your activities so that you have adequate time for both work and play.

2013高考语文 经典阅读 条件即逆境素材

2013高考语文经典阅读:条件即逆境 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多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值得思考的是,当人们受制于这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而当人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却经常忽略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就是我要说的“条件即逆境”。 比如说,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人们准备仓皇逃命时,都不怀疑自己身处逆境,但是,在旅客们踏上这艘世界顶级邮轮时,却可能毫无察觉;又比如说,鱼儿在鱼缸里游泳,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是我们知道,鱼缸可能随时会打破,水可能因为主人的疏忽随时变质。换言之,鱼儿在获得鱼缸这一条件时,同时也获得了鱼缸这一逆境。 人类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条件时,也是不断地将人们从一个逆境转移到另一个逆境。不同之处,也许只在于,有的是地牢,有的是“天鹅绒监狱”。如今,当科技引领时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宗教时,同样意味着人类成为无穷逆境中的难民。就像影片《心慌方》一样,你打开一个房间,只意味着进入一处新的逆境。 逆境的存在,意味着人永远不会真正自由。这不仅因为环境没有给人类充足的积极条件,还在于人们自己制造的条件同样具有消极因素。比如说汽车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是,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举步维艰。 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经讲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句话已经接近真理。这里讲的实际上是选择的问题。举例说,人类祖先没有从树上下来之前比下来之后便多一种选择,即,可以选择不从树上下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那些学会直立行走的动物从山重水复中走向了村落文明,直至今日的城市文明时,不可否认,无论是过去“落后的”村庄还是现在“先进的”城市,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逆境。倘使那时的领袖能预见现在的房价这么高,为子孙后代着想,或许真有可能考虑住在树上。毕竟,在有人类走向“文明”之前,天底下处处是“免费的午餐”。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也抛弃至今。我们既抛弃了处处是免费午餐的“树上不文明时期”,也抛弃了让卢梭充满怀旧之情的互敬互爱、自由平等的“黄金时代”。选择,就是一个不断抛弃的过程。这意味着选择不仅成就了路径依赖(或者说条件依赖),而且造就了对其他路径或条件的无所依赖。每次选择,都意味着新的条件的诞生,也意味着其他条件的消失。从这方面说,如果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选择都意味着将所有鸡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因此危机重重。正因为如此,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拯救当今高速发展中人类文明的当务之急。保护文化多样性,归根到底是出于对人类选择权的保卫。 一旦失去选择,人类将会怎样?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悖论——随着科技、传播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的丰富,个体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然而人类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少。这种真实的困境,就像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一样,在童年时,每个孩子都有千万种选择机会,而到了中年或晚年,则会停留于别无选择、不做选择的“霍布森选择”困境之中。时间赋予人类的,似乎永是一个悲观的前途。糟糕的是,基于时空的变化,我们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将是唯一的。正因为此,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法国前文化部长、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曾以小说《人的条件》扬名。在他看来,人是世界上唯一预先知道自己要死的动物,人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条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在《人的条件》一书将“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人的三种基本条件,指出行动与积极生活的意义。 换言之,人类的光明前景,并不在于人或人类是否永生,而在于人不断地超拔于逆境之

群文阅读汇报材料

启发智慧的群文阅读 ——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汇报程午 20世纪的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进入21世纪后,几乎全球所有的国家均推行了阅读教育。这是因为21世纪是知识的信息化时代。在知识的信息化时代,新知识如光速般层出不穷,适应这样的时代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只是单纯地接收知识也是不够的,我们的知识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还要将接收的信息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知识,这就需要科学的阅读教育---群文阅读。 一、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部分,分为“人文底蕴” 和“科学精神”,这两点尤其需要通过群文阅读来实现。阅读带给学生的发 展是多方面的,借用南美英博士在《晨读10分钟》里描述的观点:“阅读时 需要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包括:词汇能力、专注力、理解力、归纳能力、逻 辑思考能力、推理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阅读能力不足的状态下学习的孩子,不就是在用断裂的的锄头锄地, 往底部有洞的缸里倒水吗?”群文阅读强调多读,补阅读量之不足,增强孩 子对世界的认知;群文阅读强调会读,在多篇文章的对比性或联结性阅读中,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不是多多益善,阅读次数也要因人而异。要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正确处理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关系;正确处理群文的选择与组织的关系。 1、单篇阅读是基础,群文阅读是发展 传统的单个文本阅读与群文阅读,两者的关系不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而是基础与提高、互补与发展的关系,它使阅读更符合生活的真实,使阅读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武松打虎》,就另外选择了两篇课文,《李逵打虎》、《熊阔海打虎》通过比较阅读让人体会《武松打虎》更精彩,更让人津津乐道,因为它体现了是一个人在打虎,通过多文本阅读质疑:人可不可能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通过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自主阅读细节进行有效判断。从而理解了为什么《武松打虎》可以流传千古。 2、由点到面,走向立体网络化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