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重点

第五章总部经济

1、总部经济的概念与内涵诠释

(1)区域经济的层面: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是区域;

(2)城市经济的层面:区域中心城市是主体;

(3)总部经济的层面:总部是指在企业系统中独立于生产环节但对其具有指挥和控制权的决策机构;

(4)微观经济的层面: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将总部从运营系统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并且总部与生产环节发生了空间上的分离。

2、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体系设计有三个层级:

(1)一级指标层按照城市总部经济的内涵和发展条件设计,由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构成;

(2)二级指标主要是表现一级指标所蕴涵的细分领域;

(3)三级指标是衡量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具体指标。

3、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1)向心城市化:影响因素:工业化和人口增长

特征:城市中心区域形成和发展,由外围的落后地区向中心移民。

(2)城市郊区化:影响因素: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规模不经济,工业结构的改变,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城郊基础设施的建设。

特征:中心城市进一步发展,出现市郊区,向中心城市移民的速度减慢,城市

拥挤,出现分散化趋势。

(3)逆城市化:影响因素:通信条件改善,工业结构继续变化

特征:内城区衰落,出现新的城镇

(4)再城市化: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推动新的信息革命

特征:新的城市体系与格局形成

第六章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理论

1、经济发展的梯度概念

(1)杜能的农业圈理论系统地阐明了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城市向四周农牧业区逐级下降,经历多个梯度最终变成荒野的过程。

(2)韦伯利用等费线来探究各种类型工厂的生产成本在地区间的变化梯度并据此找出工厂的最

优区位。

(3)现代生产布局研究中,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2、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的内容

(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2)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

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①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②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3、极化效应怎样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根据迈达尔理论,当一个区域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情况下,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贫穷地区越来越困难。即所谓极化效应。

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在于:

(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

(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4、论述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创新——淘汰成熟衰退产业——集中精英加速创新

(2)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①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②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

a.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b.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c.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3)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

①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②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原因:a.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

b.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c.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d.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③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政治稳定、科学发展、高效政府

5、梯度理论发展与研究的意义

(1)科学发展梯度理论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发展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突破

②吸纳了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内核

③本身也是一个发展过程理论,表现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2)科学发展梯度理论的实践意义

①实践价值在于它从发展阶段的视阈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②实践内涵表现在: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低层次小康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断发展与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之间的矛盾

③实践方法表现在:重视对发展的宏观政策的指导;重视对发展的微观过程的指导;重视对发展的具体方法的指导

6、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与梯度理论

(1)第一阶段:以“反贫困”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以“重效益”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跨越阶段

(3)第三阶段:以“讲和谐”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善阶段

第七章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1、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的概念与媒介

(1)定义: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媒介: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

2、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的内容

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是能量高的物体,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和地区是能量低的物体。

(1)两者之间存在着彼此的辐射

(2)辐射是逐级推进的

(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道路、交通、通信等

(4)辐射的是技术、资金、人才、自然资源、市场信息、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3、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引起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

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面辐射:某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区进行互相辐射,并且在地图上这些地区表现为一个面。

三者共同点:

(1)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促使地区之间逐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辐射,都是双向辐射。

4、辐射理论的理论意义

(1)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

(2)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3)高度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

(4)把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

4、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

(1)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①点辐射: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从而提高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辐射效率。

②线辐射:要重视铁路干线、公路干线的建设和与周边路线的配套问题。

③面辐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2)中国东西、南北的经济互补性问题

①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东西、南北的互助合作关系;

②利用现有交通网络,加快地区间经济资源的流动。

(3)城市和小城镇建设: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辐射理论制定相应的措施。

(4)就业问题:允许和帮助这个地区的劳动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跨地区流动。

(5)各省交界处、各地区交界处的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6)有效克服地区之间的负面辐射。

(7)加深区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加强正面辐射,避免负面辐射,会在双方之间产生良性的滚动效应。

5、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6、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的表现:

(1)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产生。

(2)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经济活动范围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

(3)外部经济。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和结果。

7、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

(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2)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3)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8、增长极体系的三个层面:

(1)先导产业增长

(2)产业综合体增长

(3)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

9、增长极理论的优点

(1)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

(2)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创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

(3)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正常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区位商:2

121//b b j j Q J1和j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和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b1和b2分别为研究区域和较高层次区域就业人数;Q 为研究区域某一产业部门的区位商;Q>1,研究区域在某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大于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Q 值越大,则研究区域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越高。反之,Q≤1则该产业部门不是研究区域产业的专业化部门,专业化程度较低。

2、二重结构的内涵

(1)二重结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②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2)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

3、二重结构的主要表现:

在西方:(1)劳动力状况: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

(2)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技术低的中老年。

(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

在中国: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水平很不一致。

4、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这是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一般是在内部没有充分准备、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

(3)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5、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1)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2)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

(3)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4)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业之间,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

6、我国改造落后地区二元结构的措施

(1)在国家的总体布局和空间投资政策上,应坚持重点循序西移的布局战略。

(2)不发达、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3)地方这一极要依托和服务于中央企业与国家的重点建设,加快发展步伐。

(4)在中间这个环节上,加强中等城市的经济实力,充实它们的经济功能。

7、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概念: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1)动态比较费用论: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产品循环说: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发点,表现:

①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

②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③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④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4)非平衡增长论: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产业(也叫战略产业,类似于上面讲的地区专业化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其选择的原则如下:

①需求收入弹性原则

②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③防止过度密集原则

④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

(5)相关分析法: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也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变动的相关性。

8、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

(1)技术导向。区域产业结构变动要向高技术方向转变,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的比重占主导地位。

(2)结构导向。要建立以主导产业为核心,自然资源开发与加工制造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和再加工,直到加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

(3)资源导向。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使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9、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10、创意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互动机制分析

(1)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①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②创意产业是促进区域价值实现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③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内部自身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2)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九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强调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3)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的已实现的机制和目标,21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要求满足全体人民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较好生活的愿望。二是代际公平即世代平等,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认资源的权利。

(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从根本上说,贯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3、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1)经济学理论:增长的极限理论、知识经济理论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3)人口承载力理论

(4)人地系统理论

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1)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2)外部性理论

(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4)三种生产理论

5、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

6、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1)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

(2)建立绿色产业结构体系

(3)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4)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7、建设中国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

(1)坚定地选择新工业化循环经济

(2)确立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

(3)强化科技支撑和确立建设重点

(4)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

(5)积极发挥生态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和方法

1、区域差异理论

(1)成本决定论: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1909年,韦伯发表《工业区位论》,认为一个区域对工业区位选择吸引力大小的决定力量是最小生产成本。而影响产品成本的一般性区位因素是运输费、劳动费和集聚效益。

(2)利润决定论:利润决定论是以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对最大利润的追求为背景建立起来的。

①1933年,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要有效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市场空间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②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发表《区位经济学》:消费需求量的大小是区位选择上优先考虑的主导因素,而市场容量又取决于消费强度、消费倾向、产品价格、市场半径、产品推销技术、单件产品的运费等相关因素。

(3)综合决定论:美国区域经济学家伊萨德(W.Isard)明确指出,最大利润原则固然是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的实现同自然环境、产品成本和区域间工资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多种因素,特别是成本—市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区位论发展经历的三阶段:

(1)立足于单一工业或工业中心,着眼于成本和运费最低的古典区位论

(2)立足于一定区域或城市,着眼于市场扩大和优化的近代区位论

(3)立足于国民经济整体,着眼于地域经济活动最优组织的现代区位论

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理解)

(1)绝对优势理论:

①绝对优势: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某种产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称为具有“绝对优势”。

②观点:只要有这种绝对成本优势,就应该发展这种产品的专业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

③局限性: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2)比较优势理论:

①比较成本: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②观点: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③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商品生产所费劳动的相对差异,这是最有利和最合理的地域分工原则。

④积极意义:第一,指出了区域贸易的广泛基础。第二,提出了区域交换的特殊规则。

(3)两种理论的关系(两种理论的异同)

①统一:都认为区际贸易可以更经济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其他区城的资源,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步伐。

②分歧:如何认识区域的性质

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的竞争,因而受相对竞争法则的支配。

4、简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方法。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

(2)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从供给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创新能力、积累能力和供给弹性。从需求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3)发展经验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地区,其内部推动产业结构适时调整和顺利升级的能力也比较强,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优势。

5、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总量经济指标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率。

(2)经济结构出现高变化率。

6、先行国与后起国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别的主要表现

(1)在总量上,先行国成长起点高,增长率相对平稳。

(2)在经济结构上,后起国存在明显的二元性这种结构,这决定了与先行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①配置顺序不同。②转换的态势不同。③变动的起点不同。

④变动的节奏不同。⑤变动的质量不同。⑥变化率的时间分布不同。

(3)在制度上,后起国在观念文化、劳动力素质等方面落后。

7、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

(1)经济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实际产出量的增加。

(2)经济结构:其核心部分是产业结构,也包括收入分配结构、消费需求结构、对外贸易结构、人的素质结构、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各方面、各层次上的国民经济结构。

(3)生活质量的改善:即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

8、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比较如何描述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向?

是由两个指数进行测定的:

(1)产业结构变化指数:它用来说明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

(2)专业化指数:它用来说明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成都,即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趋于集中了还是趋于分散了,是否出现专业化部门多、高增长部门多和高利税部门多的趋势,是否体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1、(理解)城市群: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

城市群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实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进形态,通过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补充,使得规模效应、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

2、为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和培育良性运行机制是根本的出路,重点包括:

(1)建立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理念与机制

(2)建立城市群优化分工与协调的统一竞争规则

(3)以产业群和产业链为依托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

(4)培育功能强大的中心城市

3、城市群的性质与功能

(1)城市群的高聚集性

(2)城市群的高能级性

(3)城市群的开放性

(4)城市群的自组织性

4、城市群形成过程的阶段性

(1)城市孤立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育程度不高、城市规模较小。

(2)单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区位条件较好、经济基础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逐步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枢纽。

(3)多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单中心城市群基本形成后,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空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增强。

(4)大城市群发展及成熟阶段,多中心城市群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庞大城市体系。

5、(理解)城市群的形成与演进机制

(1)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根本动力

(2)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3)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运行条件

(4)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5)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物质基础

(6)正确的空间规划指引是城市群生产和发育的制度保证

6、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动因和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形成动因:

(1)政府政策机遇

(2)行政区域规划优势

(3)地缘优势

(4)具备极大包容性的文化

(5)足够的资金流入

政策建议:

(1)加快产业发展的协调与规划

(2)积极调整政府角色

(3)细化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职能分工

(4)加强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力度

7、(理解)怎样借鉴国外的开发经验来实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战略?

(1)西部大开发应有法律和组织保障。制定西部开发法律体系,依法保障西部开发持续稳定地进行;扩大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范围,建立相应职能的组织机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设西部的铁路、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航空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并和全国其他地区连接,打通西部对外的通道。同时还治理大江大河、兴修水利工程。此外,还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的建设。

(3)实行区域优惠政策。一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适应调整中央与西部地区的共享税分成比例,采取一些得于西部地区发的税收措施;三是,在金融政策方面,要实行向西部倾斜的信贷政策,要建立西部开发基金,要培育西部资本市场。

(4)依托教育和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鉴美国西部开发中,教育和抗美援朝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增大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投入。一是要强化西部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强职业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三是,要发挥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军作用,并采取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西部开发应吸取美国的教训和日本的经验,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是加强对西部治理生态环境的投入;二是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大保护力度,限制并积极治理污染性产业和企业,严格禁止东部和外国的污染工业转移到西部。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工程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价值工程整个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_。 2、.财务评价的清偿能力分析要计算资产负债率、__________、__________和借款偿还期等指标 3、效率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是判定独立方案优劣的标准。 4、建设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资金之和。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有一套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____________,也可选择净现值或____________作为分析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为12%,为在第5年末获得10000元,现在应存入银行( ) A.5674元 B.2000元 C.6250元 D.8929元 2.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独立 D.互斥 3.已知某产品有四个功能,其中各功能重要程度为F1比F2重要,F3比F1重要,F1比F4重要,F3比F2重要,F2比F4重要,F3比F4重要,试用强制确定法来确定F1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 ) A.0.33 B.0.36 C.0.30 D.0.40 4、20.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及管理保养不善而导致原有精度、工作能力下降,称为( ) A.第Ⅰ种有形磨损 B.第Ⅱ种有形磨损 C.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5.当名义利率一定,按月计息时,实际利率()。 A.大于名义利率B.等于名义利率 C.小于名义利率D.不确定 6.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盈亏平衡分析既可用于财务评价,又可用于国民经济评价。 B.敏感性分析可用于国民经济评价 C.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D.敏感性分析可用于财务评价 7.某人每年年末存入银行5000元,如果存款利率为8%,则第五年末可得款()。 A.29333元B.30500元 C.28000元D.31000元 8.某设计方案年产量为12万吨,已知每吨产品售价为675元,每吨产品应付税金175元,单位可变成本为250元,年固定成本是1000万元,试求盈亏平衡点BEP(单位产品售价)为( )(元/t)。 A.504 B.505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念现象和理论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扩张,例如GDP和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发展】 有更多规范性的含义,包括经济活动性质的变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1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2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1)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 收入不平等先上升,在到达一定水平时达到顶点,然后下降 PPP标准:贫困人口每天生活收入或消费水平不足1美元 2)低收入国家以农业为主 3)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低 人均资本存量低,人均产出水平低 缺少技术手段和设备,生产手段落后 4)低储蓄率 5)二元经济并存 落后部门和先进部门并存;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并存 6)医疗健康条件差,人力资本低 7)制度环境——政府本身或构成发展的障碍

第二章政府和市场 1 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环境恶化的原因: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外部性:把自己的成本向他人转移 公共产权导致过度消耗:公地的悲剧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 交易成本高:例如把海域产权确定化,以及空气污染的补偿谈判成本极高 *政府失败——政府激励机制的缺失或错位 定价失误(例如水价或其他资源价格过低) 扭曲的政府发展政策(例如过度强调工业) 公共产权的意识形态化财政体制和财政压力 2 什么是“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由正府掌控所有资源配置、所有生产计划与销售、所有金融储蓄。从理论上讲,通过国家的控制可避免很多浪费,也可克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配置。 3 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有哪些?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整体上虽然资源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 主要特点: (一)政府拥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配置的资源 (二)政府部门掌握大量的政策资源 (三)政府本身成为市场主体 第三章制度的重要 【正式制度】

工程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03.1987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国家计划出版社出版()为我国各行业开展项目前期经济评价工作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提供了操作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项目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收藏 A. 《工程经济原理》 B. 《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 C. 《财务工程学》 D.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关于既有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的说法,正确的是( ) 收藏 A. 企业可向原有股东借款,获取资金用于新项目投资 B. 企业应将全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用于项目投资 C. 企业未来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新的现金应完全用于项目投资 D. 企业可以将其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变现用于项目投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22.在工程建设中,对不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可采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有( )。 收藏 A. 年折算费用法、综合总费用法、净年值法 B. 增量投资分析法、净年值法、综合总费用法 C. 增量投资分析法、年折算费用法、综合总费用法 D. 净年值法、净现值法、年折算费用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05.下列不属于项目现金流出的是()。 收藏 A. 经营成本 B. 投资 C.

税金 D. 折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某设备一年前购入后闲置至今,产生锈蚀。此间由于制造工艺改进,使该种设备制造成本降低,其市场价格也随之下降。那么,该设备遭受了()。 收藏 A. 第二类有形磨损和第二类无形磨损 B. 第一类有形磨损和第二类无形磨损 C. 第一类有形磨损和第一类无形磨损 D. 第二类有形磨损和第一类无形磨损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财务内部收益率一般需要求解高次方程,不易求解,手算时可以采用( ) 收藏 A. 试算法 B. 图解法 C. 归纳法 D. 投资收益率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以下对外国政府贷款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收藏 A. 期限通常很长 B. 利率通常很低 C.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技术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某水利单位购买施工机械一台,价值为12万元,预计其经济寿命为10年,期末净残值为2万元,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则该施工机械的第一年折旧费为()万元。 A、2 ; B、1.2 ; C、1.0 D、0.6 2. 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动态指标的是()。 A.投资利润率B.投资收益率C.投资回收期D.内部收益率3.现在存款1000元,年名义利率为10%,半年计复利一次,问5年末存款金额为()。 A、1000×(F/P,10%,5) B、1000×(F/P,10.25%,5) C、1000×(P/F,10%,5) D、1000×(P/F,10.25%,5) 4.在项目投资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不应该考虑()。 A、现金流入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资金成本 5.对于寿命期不同的多个方案比选,选用()指标合适。 A、投资收益率 B、内部收益率 C、动态投资回收期 D、净年值 6.下列()项属于特定目的税类。 A、增值税 B、所得税 C、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D、消费税 7. 在经济评价中,一个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决策准则为()。 A.IRR低于基准折现率B.IRR <0 C.IRR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D.IRR>0 8.折旧费与摊销费在做现金流量分析时,()。 A、属于现金流入 B、属于现金流出; C、既属于现金流入又属于现金流出 D、既不属于现金流入又不属于现金流出。 9.在多方案决策中,若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A.相关B.互补C.独立D.互斥 10.现金流量图的三大要素包括()。 A、资金数额、方向、期间 B、资金数额、流入、时间点 C、大小、流向、时间点 D、大小、流出、时间 二、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机会成本 2.资金等值 3.沉没成本:

工程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B)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工程经济学》模拟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增值税 2. 销售费用 3. 4. 经济规律 5. 资金价值 6. 贴现率i 7.整付终值 8. 9.净现值率 10. 工程经济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A 12.C 13.A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B 21.A 22.C 23.D 24.C 25.C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择中有二到五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26. ABCD 27. ABD 28.ABE 29 . BCD 30. ABCD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 答: 内部收益率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投资方案的评价判据, 是指方案计算期内可以使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如以' j i 代表投资方案j 的内部收益率,它必须满足下列等式: 这里N 是方案j 的计算期。 为了从经济上解释,必须是<∝<-'1i ,而对于大多数实际问题说来,<∝≤'0i 。 由于工程项目方案的净现值为零时,其将来值和年度等值也必须为零,因此 32. 答: 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 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5分) 无形资产——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2.5分) 33. 答: 总成本费用构成——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0分) 生产成本——即产品制造成本,指工业企业为制造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总和。(1.0 分)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一般管理费用.(1.0分) 财务费用——指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利息、汇兑净损失、外汇调剂、融金等)。(1.0分) 销售费用——指为了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折旧、修理 费、广告费、办公费等)。(1.0分) 34. 答: (5.0分) 五、论述题(10分) 35.答: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 1n r F P n ??=+ ???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指的是某些人或地区遇到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设岗、社会排斥包括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关系排斥和制度排斥。 绿色革命 19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国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获得成功,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这种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基于资源有限假定所提出。发展中国家普遍资本稀缺,技术水平较低,只能采取渐进式工业化战略,让一些关键部门优先发展。通过这些部门发展增加收入、扩大市场、积累资金,提高技术,带动越来越多的部门相继发展起来,最后使得整个国家实现工业化。 进口替代 指当某些进口商品量达到可以进行国内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时,通过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将这一市场保护起来,利用它来建立和发展国内同类商品生产的工业。进口替代战略一般是由后进国家实行, 工业没有先进国家发达,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较落后生产率较低,不可能与先进国家的工业进行竞争,在国际贸易中需要某种程度的保护。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主要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间的比率。 技术 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但是也是需在在实际中多多磨练才能找到自己技术所在地。 经济租 是指基于经济权力而产生的租。任何在生产者看来能产生利润的某种资源的租金或者说利润。经济租金其实就是经济要素的租金,经济要素在这里可以看做任何一种经济资源。经济租的消散主要靠两条途径。⑴竞争。⑵社会再分配 产权 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拥有的与财产有关的权利的集合,它是一定社会的人与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可以分为三类:所有权,所有权的暂时分割,信托。 干中学 是指人们在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总量的增加可使所有厂商生产效率提高,体现了知识积累的外部性。 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或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简述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在1953年由纳克斯提出,该理论的基本命题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穷,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资本形成有供给方面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资本形成也有需求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纳克斯的观点是扩大投资,而且要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迅速达到一个临界值,冲出恶性循环泥潭,走上工业化轨道。 试述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健康影响经济繁荣有四种主要机制。第一,健康的人能够工作更长的时间,在体力、脑力,或者认知能力上都更加充沛强壮,这直接提高了家庭和市场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健康的人可以享受更长寿命,更有动力为其教育投资。而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第三,更长的期望寿命促进了生产阶段的个人进行储蓄,这为经济投资储备了更多的货币资本,后者进一步促进了收入和经济增长。更健康的劳动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第四,更健康的人群意味着更低的死亡率,这降低了家庭大量生育的必要性,从而导致更低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年龄人群的比例,而后者是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简述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第二,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准生育一个孩子;第三,农村某些群众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物质投入的现代化,采用机械化工具,以石油和电能为主要动力,广泛使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大量物质投入由工业部门提供。第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技术进步迅速。第三,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循环,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生产;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工贸密切结合,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第四,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采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固定生产车间(温室)和产品加工车间进行生产,按工业流程组织生产,并实行工业化企业管理制度。第五,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收入水平也将有显著提高,相应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简述不发达状态下的市场失灵 首先,相当数量经济活动是由传统、习俗或命令来调节,经济参数非市场化,市场机制作用范围有限,不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其次,价格信号失真度高,价格扭曲现象大量存在,市场主体难以获得全面和正确的经济信号,往往按片面、扭曲的市场信号作决策,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再次,市场主体有时即使能得到较为全面和正确的市场信号,但由于企业家精神还未形成,或金融体系不完善,他们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往往难以做出相应的选择。 试剖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外在原因:(1)全球经济衰退,贸易条件恶化。70年代的石油涨价的冲击使西方国家经济严重衰退,增长下降,失业增加,导致对进口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萎缩,出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2)发达国家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业开工不足,普遍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施行贸易保护政策。(3)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工程经济学期末考试

(每空1分,共10分) 1、价值工程整个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_。 2、.财务评价的清偿能力分析要计算资产负债率、__________、__________和借款偿还期等指标 3、效率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是判定独立方案优劣的标准。 4、建设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资金之和。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有一套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____________,也可选择净现值或____________作为分析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为12%,为在第5年末获得10000元,现在应存入银行( ) A.5674元 B.2000元 C.6250元 D.8929元 2.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独立 D.互斥 3.已知某产品有四个功能,其中各功能重要程度为F1比F2重要,F3比F1重要,F1比F4重要,F3比F2重要,F2比F4重要,F3比F4重要,试用强制确定法来确定F1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为( ) A.0.33 B.0.36 C.0.30 D.0.40 4、20.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及管理保养不善而导致原有精度、工作能力下降,称为( ) A.第Ⅰ种有形磨损 B.第Ⅱ种有形磨损 C.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5.当名义利率一定,按月计息时,实际利率()。 A.大于名义利率B.等于名义利率C.小于名义利率D.不确定 6.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盈亏平衡分析既可用于财务评价,又可用于国民经济评价。B.敏感性分析可用于国民经济评价C.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D.敏感性分析可用于财务评价 7.某人每年年末存入银行5000元,如果存款利率为8%,则第五年末可得款()。A.29333元B.30500元 C.28000元D.31000元 8.某设计方案年产量为12万吨,已知每吨产品售价为675元,每吨产品应付税金175元,单位可变成本为250元,年固定成本是1000万元,试求盈亏平衡点BEP(单位产品售价)为( )(元/t)。 A.504 B.505 C.506 D.508 9.现在存款1000元,年名义利率为10%,半年计复利一次,问5年末存款金额为( )。 A.1000×(F/P,10.15%,5) B.1000×(F/P,10.25%,5) C.1000×(P/F,10.15%,5) D.1000×(P/F,10.25%,5) 10.若计息周期为季,利率为6‰,则年利率为( )。 A.6‰ B.6% C.2.4% D.2.4‰ 11.借入1000元,年利率为8%,以复利计算,四年后还本利为( )元。 A.1320 B.1360 C.1260 D.1240 12.等额年金终值系数表示为( )。 A.(F/A,i,n) B.(P/A,i,n) C.(A/F,i,n) D.(A/P,i,n)

技术经济学综合复习资料

《技术经济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某项目第五年的利润总额是-100万元,第六年的利润总额是200万元,如果 所得税率是30%,那么第六年的税后利润是万元。 2.某项目可能获得的净现值分别是-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 对应的概率分别是、、、,则该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是万元。 3.已知年名义利率是10%,如果每月计算一次利息,则年有效利率是。 4.如果某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是4万单位,年固定成本是100万元,产品单位 售价是1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是45元,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5元,则 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是。 5. 如果某项目的净现值期望值是100万元,其方差是100万元,那么该项目净 现值的离差系数是。 6. 某项目建设期为两年,每年贷款100万元,贷款利率为10%,第三年开始投 产,则建设期利息是万元。 7. 已知某项目第五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100万元和-100万 元,第六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200万元和100万元,则该项目 的投资回收期是年。 8. 如果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10%,那么一笔100万元的五年定期存款在到 期后的本利和是万元。 9. 如果某项目的年固定成本是10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是100元,单位产品变 动成本是45元,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5元,则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单位。

10. 如果某一年的活期存款年名义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12%,那么应用精确计算方法,当年活期存款的实际利率是。 11. 某项目在第五年的销售收入是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是6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是100万元,则当年的利润总额是万元。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A 实效性 B 应用性 C 比较性 D 定量 性 2、下列哪项属于递延资产。() A 应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 B 筹建期间的差旅费 C 计入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的汇兑损益 D 计入无形资产的构建成本的 利息支出 3、下列哪项不属于资本公积金。() A 借入资产 B 法定资产重估增值 C 接受捐赠的资产 D 资本溢价 4、下列哪项关于折旧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平均年限法的各年折旧额都相等 B 工作量法的各年折旧额 都相等 C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各年折旧额都不相同 D 加速折旧法的年折旧额 逐年递增 5、下列哪项关于单利计息方法的表述是错误的。() A 只有原始本金计算利息 B 不受计息周期变化的影 响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 A.亏损最低点,不确定性分析 B.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不确定性分析 C.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确定性分析 D.盈利最高点,确定性分析★考核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参见P94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工程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10道小题) 1.关于技术和经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B.经济是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 C.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和动力,技术则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D.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用越来越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在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中,技术占据支配地位 2. 建筑工程项目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的关系是( ) 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3.不同时点上的两笔不等额资金( ) A. 可能等值 B.一定等值 C. 一定不等值 D.无从判断 4. 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直到因物质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是设备的()寿命。 A折旧 B自然 C技术 D经济 5.现存款5000元,年利率8%,一个季度复利一次,则3年末存款额为( ) A.4724元 B.5724元 C.6341元 D.7724元 6.能降低盈亏平衡产量的措施有()。 A.提高单价 B.增加固定成本 C.扩大销售量 D.提高单位变动成本

7.下列属于投资方案静态评价指标的是( )。 A.投资收益率 B.内部收益率 C.净现值率 D,净年值 8.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型( )。 A.相关 B.混合 C.独立 D.互斥 9.通过________可以对对象“它是作什么用的”价值工程提问作出回答。( ) A.功能分类 B.功能整理 C.功能分析 D.功能评价 10.若到岸价为200欧元,影子汇率为10元/欧元,贸易费用为100元,国内运杂费为50元,求直接进口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 A.2150元 B.2100元 C.2050元 D.2000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建筑工程经济的任务就是 (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 2. 投资方案经济评价,评价指标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为( );( ) 。 3.现金流入、( )及( ) 统称现金流量。 4、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价法有()、()和()等。 5.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包括()评价和()评价。 6. 年初借入10000元,年利率10%,按年计息,则年末应计利息为()元。 7、可行性研究是一门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 8.在企业财务中, 投入和产出物均采用()价格,企业财务效益评估要运用()汇率。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道题)

技术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试题重点

技术经济学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技术与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中始终并存,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 有生命力的。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但同时,技术的突 破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5)技术与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经济效益 经济效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而将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理解经济效果必须注意: 1)成果和劳动消耗相比较是理解经济效果的本质所在; 2)技术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有正负之分; 3)经济效果概念中的劳动消耗有三部分组成,包括技术方案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财 力,即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劳动消耗,劳动占用,间接劳动消耗三部分。 三.经济效果的表示 1)差额表示法 这是一种成果与劳动消耗之差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 这种方法要求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必须是相同计量单位,其差额大于零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2)比值表示法 这是一种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 比值法的特点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计量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计量单位相同时,比值大于1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3)差额-比值表示法 这是一种用差额表示法与比值表示法相结合来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劳动消耗 劳动消耗成果 附:经济效果的分类:企业/国民经济效果;直接/间接经济效果;有形/无形经济效果 四. 成本的划分 总成本费用也称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企业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或择一成本,它是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益时而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益。或者说它是指生产要素用于某一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时所付出的代价。 机会成本产生的概念源于‘资源是稀缺的’这样一个事实,它将以各种方式影响技术方案的现金流量。 (三)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 隐形成本是指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但在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

7天搞定《工程经济学》 上 第1章:概论 1. 工程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887年《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亚瑟.M.惠灵顿(美国) 2. 工程经济学的发展:1930年《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 .格兰特——工程经学之父 3. 工程经济学的概念:工程经济学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 4.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2章:工程经济要素 包括:工程项目投资、工程项目经营期成本费用、工程项目经营期收入税金及利润 1.基本概念 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其中建设投资由包含了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用(包含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形成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用于计算折旧费)的有(1)工程费用,即建筑

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预备费(4)建设期利息 形成无形资产(用于计算摊销费)的有:技术转让费或技术使用费(含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和商誉等。 形成其他资产(用于计算摊销费)的有:生产准备费、开办费、出国人员费、来华人员费、图纸资料翻译复制费、样品样机购置费和农业开荒费等。 总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利息支出、折旧费、摊销费、其他费用。(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经营成本: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经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土地增值税: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出售建筑物时所产生的价格增值量征收的税种,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对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不征税; 既对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也对转让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产权的行为征税; 只对有偿转让的房地产征税,对以继承、赠与等方式无偿转让的房地产,不予征税。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技术经济学期末复习

1、某房地产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每年年初贷款600万,贷款年利率为10%。若在营运期第1年年末偿还1000万,拟在营运期第2至第6年每年年末等额偿还剩余贷款。(1)画出现金流量图(2)计算每年应偿还多少万元? 解: (1)画出现金流量图: 600 第4年末应偿还的贷款余额为: P=600(F/A,10%,3)×(P/F,10%,2)-1000=1403.06(万元) 运营期后5年每年应偿还: A=1403.06(A/P,10%,5)=1403.06×0.2638=370.12万元 2、某工地投资10万元购买一台挖掘机,使用年限为20年,第20年的残值为150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为700元,此外,该机器每5年需要大修一次,大修费用为2200元。(1)画出现金流量图。(2)年利率10%时,该机器每年发生的等值费用? A=700-1500×(A/F,10%,20)+[10000+2200(P/F,10%,5)+2200(A/F,10%,10)+2200(A/F,10%,15)] ×(A/P,10%,20) =700-26.25+12072.04=12745.79

3、试进行方案选优(方案见下表,各方案均无残值,投资及收益的单位均为万元,%100=i )。 A 18)=42.83(万元) NAV B = -[200+800(P/F ,10%,1)]((A/P ,10%,16)+220(A/P ,10%,14)(P/F ,10%,2)(A/P ,10%,16)=52.86(万元) 由于B A NAV NAV <,故B 方案最优。 4、某工程有3个投资方案,资料如下表,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选择最佳方案。(%100=i ) 对比A 方案和B 方案: %15=i ,8.3)10%,15,/)(580780()20003000(1=-+--=?A P NPV %20=i ,6.161)10%,20,/)(580780()20003000(2-=-+--=?A P NPV %10%1.15%5)6.1618.3/(8.3%15>=?++=?AB IRR ,B 方案比A 方案优。 对比B 方案和C 方案 %5=i ,08.81)10%,5,/)(780920()30004000(1=-+--=?A P NPV %8=i ,06.60)10%,8,/)(780920()30004000(2-=-+--=?A P NPV %10%7.6%3)06.6008.81/(08.81%5<=?++=?AB IRR ,B 方案比C 方案优。

工程经济学 -复习资料

工程经济学 第一章 1、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4) 答:工程经济学是以工程技术项目的方案为对象,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工程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科学。它不研究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本身,也不研究影响经济效果的各种因素自身,而是研究这些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研究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 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即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2、工程经济学有哪些特点?(p5) 答:主要特点有综合性、实用性、定量性、比较性、预测性。 3、你如何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趋势?(p3) 答:(1)用什么样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来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2)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怎样更好地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问题; (3)成本管理系统能否更准确地衡量与项目规模、范围、实验、技术和复杂性有关的费用?该系统在方案概念和初步设计中能否通过改进资源分配来减少成本; (4)在多变的市场中,怎样进行再投资决策以保持项目在市场中的动态性。 4、在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6) 答:(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2)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5)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6)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7)可比性原则 5、经济评价的可比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 答:(1)满足需要上的可比:产品品种可比、产量可比、质量可比 (2)消耗费用的可比 (3)时间的可比 (4)价格的可比 第二章 1、简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p13) 答: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又称固定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投资三大部分构成; 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 2、什么叫经营成本?(p17) 答:经营成本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特有的术语。它是工程项目在运用期的经常性实际支出。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3、工业产品的总成本费用是如何分类的?(p16) 答: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 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变化关系,总成本费用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在工程经济分析中,为了便于分析计算,通常按照各费用要素的经济性质及表现形态,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