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折射信息的解释

§5.4地震折射信息的解释 序:▲折射法主要用于工程勘探,例如:大坝、栈道、道路、大型建筑物、管道等的设计和施工 ▲工程地震勘探的特点是勘查深度浅,一般在50—100m,个别如大型水利工程200—300m 。勘探浅层以折射波法为主,也利用直达波和面波,一般深度在80—150m以上才使用反射波法。 ▲工程地震勘探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古河床基岩的埋深和界面形状;确定潜水面位置;查明裂隙带或薄弱带;发现和圈定喀斯特溶洞;查明地震危险性大的地带。 ▲工程地震勘探可直接在坑道中进行,用来圈定矿山塌陷危险的地点和预报塌陷,预测断裂带和坑道附近的溶洞,保证正常采矿。 ▲在油气勘探中,折射波法主要是测定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 一、折射波的识别和对比 1.折射波的识别 (1)折射波的同相轴为直线。 (2)每个界面的折射波都有相应的初至区,在初至区内观测折射波,没有其它干扰,易于对比追踪,因此野外施工,要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让折射波成为初至波。 (3)当界面埋得较深时,使折射波出现在初至区有困难,只能在续至波区内追踪折射波。 2.折射波的对比 目前仍是在波形记录上对比折射波,对比也有三个标志。 (1)强度标志——折射波在记录上较强,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有现律地减小;(2)波形标志——在相邻道上,折射波的波形相似; (3)相位标志——折射波同相轴一般为直线,有时为曲线(界面弯曲或界面上速度有变化)。 (4)沿整条测线对比同一界面的折射波,各张记录之间的联系是:互换时间相 等,追逐时距曲线平行。

二、折射波综合时距曲线的绘制 用对比后的折射记录,可以绘制折射时距曲线,较长的相遇时距曲线是进行定量解释的基础。 要求出折射界面的深度h ,必须先求截距时间t i 及速度资料V ,这两个参数取决于时距曲线的质量,要求时距曲线有一定的长度。 P216图6.5—37表示了如何由短的时距曲线构置长的相遇综合时距曲线(§3.6介绍过) 三、折射界面的绘制 (一)差数时距曲线法 1.绘制相遇时距曲线 绘制出两支相遇时距曲线(P216图6.5—37) 2.基本公式 根据1 0cos 2V i h t = (6.2-42) (弯曲界面近似成立) 有01 0cos 2kt i V t h == (6.5—17) 1 1 222 12112sin 12cos 2V V V V i V i V k -=-== (6.5—18) t S 3 S 2S 1 T T S ’3 S ’2 △t 3 △t 2t 01 t 02 X 460 920 1380 (P216图6.5—37)

浅层地震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作者:————————————————————————————————日期: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

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与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就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与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就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

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 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学习使用与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与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与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与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2、2 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共两周时间,第一周就是野外数据采集,第一天观察并掌握地震仪器的使用,接着天在银杏反射波工区,后天再南苑折射波工区施工。第二周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野外数据采集反射波完成4条测线、 第三章工区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 反射波勘探工区就是在银杏篮球场道路之间的一个草坪区域,上覆疏松粘土层,下伏泥岩。由于地震波在疏松地层传播时能量损失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c)地热资源勘查; 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 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 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 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 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在地质构造复杂、弹性波激发接收条件差、振

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全解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 ,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 ,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且V 2>V 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 的距离为X ,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 、KE 、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1 21V ED V KE V OK t ++=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 ,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 =h ,再自A 、G 分别作OK ,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 =i ,因

已知2 1 sin V V i = ,所以: 2 1 V V EG EF AK BK == 式2 即 21V AK V BK = 和 2 1V EG V EF =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 1旅行BK (或EF )路程与以速度V 2旅行AK (或EC )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2 1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2 1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 1和V 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 0法 折射波t 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 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 0法又称为t 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 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 1和S 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 1 和O 2,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2.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及数据处理-刘云祯

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 刘云祯 [提要] 本文根据“浅层地震反射方法与数据处理研究”总报告撰写而成。 文中总结了该项目由研究浅层地震反射的多次覆盖技术开始,到该项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复杂地基勘察,并取得成效的过程。共列举了工程实例11个。 研究内容涉及现场工作方法、震源、地震数据的采集格式、地震数据的数字磁盘采集及地震数据的微机现场处理研究等方面。 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可为提高勘测成果质量、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费用发挥明显的作用,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序言 “地震浅层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坝坝基勘测新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系统编号为:17—3—l—(3)。 (一) 项目立题时的国内外状况 地震浅层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项目包括两部分内容:①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②数据采集与处理。 国外在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的研究方面,80年代初开始有较大进展。如加拿大、美国等采用窗口法,进行了等偏移距方法的采集研究与应用;但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利用苹果II型微机,处理功能是只能对等偏移3E采集的地震资料作些简单处理。 国内地矿部、铁道部和煤炭部对深层和中浅层野外地震反射方法的研究采用CDP水平这加方法,由于其勘探深度大,因而地震设备规模大: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采集用磁带机,处理要在有关计算站(或计算中心)处理。80年代中期,地矿部对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处理软件开展研究,进行了由68000微机向长城0520微机移植浅层反射软件的工作,野外采集用磁带机,处理时由磁带再转成软盘,处理时所用微机需要有硬盘支持。 国内水电系统,1984年在龙羊峡和1985年在东北镇西坝址等工地用窗口法做了论证性的现场试验;资料处理是用手工绘图的办法。 综上所述可能看出:在确立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项目的同期,国内外对该项目的研究也处在起步研究的阶段。 (二) 项目攻关的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②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 1.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方面 根据高坝坝基勘探深度的需要(几米至一百米左右)攻关研究野外工作方法和震源。目标是:提出适合水电工程勘探的,能形成生产力的野外工作方法和使用的震源。 2.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方面 考核目标是研究出地震记录的软磁盘采集系统,并用于80年代以来国内引进的ES—1210地震仪的改造,使之达到地震数据的数字软磁盘采集。针对在野外现场还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现状,攻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地震数据处理的微机化,考核目标是处理功能达到CDP迭加的水平。 (三) 攻关实现的目标 1.野外浅层地震反射方法研究方面 (1) 在窗口法的基础上,应用研究了等偏移距方法、CDP水平迭加方法,以及CDP水平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为了满足我国地质工作的要求,做好地震勘探采集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状况展开分析,落实好地震勘探采集工作的相关策略。受到地形特征、地震勘探技术、施工地表特殊性的影响,浅层地震勘探采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适合设备的采用,保证资料采集设计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当下地震勘探工作的要求,保证资料采集体系的健全,提升其资料采集的准确性。 标签: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浅层地表层性质;地层介质传播 1 采集仪器准备工作及观测系统应用工作 (1)在物理勘探过程中,地震勘探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进行弹性波的激发,在传播过程中,弹性波穿过地层介质,从而发生一系列的折射、反射及投射状况,再进行专业仪器的使用,记录好这些振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及研究,得到地质界面、地质形态等构造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岩石或者矿床等性质的分析。这种地震勘探方法比较流行于非金属矿产、沉淀型能源矿产等的采集,文章以复杂地区的煤田地震勘探为例子,进行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深入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地震勘探工作需要选用好适当的仪器,在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勘探目标,进行相关采集仪器的使用,确保這些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性。在浅层地震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中小型采集仪器系统的使用,要保证系统的良好性能。在浅层地震勘探采集过程中,系统采集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分布式采集数字传输模式及集中式模拟传输模式,这两种模式具备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其性能参数指标也存在差异。 目前来说,我国的煤田地震勘探体系依旧是不健全,缺乏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应用,缺乏国产的先进仪器。在实践过程中,多使用国外的先进仪器,这些仪器普遍是大中型仪器,比如428XL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国产的轻便分布式采集系统也能得到应用,这种分布式采集系统具备以下特点,其采集信号保真度比较高,系统输入的噪声比较小,具备良好的采样率,具备良好的施工环境适用性。 (2)为了满足地质勘探工作的要求,需要做好浅层区的地震勘探采集工作,需要实现观测系统的强化,做好二位地震观测的相关工作。在二位地震观测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是多覆盖观测系统,这种观测系统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勘探深度比较大,具备较多的仪器道数,就需要进行端点放炮的使用,如果勘探深度比较浅,为了有效提升浅层的覆盖率,必须进行中间放炮的模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要保证中间放炮观测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协调,需要针对地下地层的相关工作环境,进行该系统的具备选择及应用。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

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 四、实验器材 4.1 S-Land采集系统简介

浅层地震勘探试题集

浅层地震勘探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扬氏模量垂直分辨率延迟时间振动图正常时差 2.视速度振动图时距曲线隐伏层有效波粘弹性体3.速度谱频谱分析回声时间名向同性介质横向分辨率4.转换波检波器组合盲区共反射点道集斯奈尔定理 5.双相介质连续介质回折波尖脉冲反褶积瑞雷面波 6.绕射波覆盖次数动校正拉伸畸变滤波器常时微动 7.偏移归位频散扇形滤波低速带回声时间 8.临界距离各向异性介质波前扩散垂直叠加剪切模量 9.半波损失多次反射均方根速度假频剩余静校正 10.动态范围多次覆盖临界距离泊松比初至波 11. 波前波后波剖面波前扩散吸收系数品质因素 12. 瑞雷面波斯奈尔定理半波损失转换波 二填空 1.折射波的形成条件为_____________反射波的形成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地震速度信息的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 3. 在进行地震波的接收时,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的两种基本手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地勘探的发展是以记录仪器的发展为标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5. 横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横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同一介质中纵波、横波、瑞雷面波的波速,___________波最快,____________波次之,_____________波最慢。 7.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接收条件是______________,反射波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8. 地震道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进行波的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静校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绕射波的时距曲线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平界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距曲线类同。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初至折射波法,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射线平面,当地及倾角Ф=0?条件下,进行定量反赏演解释时,之所以要进行空间归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盲区。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效波。 15. 纵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波的反射投射和折射

§1.4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序:在§1.3中讨论了无限均匀完全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情况。 当地震波遇到岩层界面时,波的动力学特点会发生变化。地震勘探利用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波。 一、平面波的反射及透射 同光线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一样,地震波在遇到弹性分界面时,也要发生反射和透射。首先讨论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一)斯奈尔(snell)定律 1.费马原理(最小时间原理) 波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以所需时间最小来取传播路径。 如图,波从P 1点传到P 2 点。 速度均匀时,走路径①,直线,t最小,s也最小。速度变化时,走路径②,曲线,t最小,s不最小。注意:时间最小,不一定路程最小(取决于速度)。 P 1 P 2 路径① 路径② 例1:人要去火车站(见图)。 方法①从A步行到B,路程短,用时却多。 方法②从A步行到C,再坐车到B,路程长,用时却少。 步行速度V 1V 2 >>V 1 汽车速度V 2例2:尽快地将信从A送到B

① 傻瓜路径 ② 经验路径 ③ 最小时间路径,满足透射定律: 2 1sin sin V V β α= ② A 2.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 波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就发生反射和透射(注:地震透射、物理折射)。 (1) 反射定律: 反射波位于法平面内,反射角=入射角。 注:法平面——入射线与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也叫入射平面或射线平面。 O S 地面 入射角=反射角与下式等价: 1 1 1sin sin V V αα= (1)

(2) 透射定律 透射线位于法平面内,入射角与透射角满足下列关系: 2 2 1sin sin V V αα= (2) (3) 斯奈尔定律 综合(1)和(2)式,有 P V V V ===2 2 111sin sin sin ααα 这就是斯奈尔定律,P 叫射线参数....。 推广到水平层状介质有: P V V V n n ====αααsin ......sin sin 22 11 (6.1-65) 注:斯奈尔定律满足费马原理,上例2中把信由A 送到B 路径③是最小时间路径,它满足透射定律(用高等数学求极值可证明)。 (4)说明: 反射定律中说入射角=反射角是有条件的。即:入射波和反射波是同类波,同时为纵波或同时为横波。 例如:理论和实验均证明: P 波非垂直入射,将产生反射P 波,透射P 波,反射SV 波,透射SV 波。 地面 透射SV 波 应用斯奈尔定律,有 P V V V V V s p s p p =====2 2 2211111sin sin sin sin sin βαβαα (6.1-66)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 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 勘探技 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 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 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 地球物理 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 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 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 异时, 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XXXXXXX 学校 实验报告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

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课程考试大 纲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80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零二年一月

目录 1.课程教学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配表 3.编写考试大纲的必要性和求要 4 地震勘探考试大纲内容 第一章弹性波的基本理论 1.弹性理论概述 2.弹性波的形成 3.弹性波的描述 4.弹性波的传播 5.地震波的衰减 6.地震反射波记录道的形成 7.地震波速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1.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折射波的时距曲线 第三章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技术 1.有效波和干扰波 2.测线设计和观测系统 3.地震波的激发 4.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5.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6.地震勘探工作参数选择 7.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抗干扰技术 8.地震波速度的测定 第四章地震数据处理 1.预处理

2.参数提取与分析 3.数字滤波处理 4.反滤波处理 5.校正和叠加处理 6.偏移归位处理 第五章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应用 1.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的识别和构造解释 2.动弹性模量及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地震折射资料的解释地震勘探的应用第六章特殊技术(地震新技术) 1.反射波测桩技术 2.常时微动观测技术 3.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

1. 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任务和地位: 《地震勘探》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解决工程与环境中的地质问题,是工程与环境勘查的重要方法,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2)知识要求: 对于地震勘探理论,应在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如积分变换、级数、波动方程、卷积等)及普通物理基础上,掌握弹性波理论;并具有一定的水文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质学基础。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技术,特别在解决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时的抗干扰、提高分辨率的措施,提高学生应用地震新方法解决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实验实习课的份量,跟上目前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灾害探测对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 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它。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c)地热资源勘查; 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 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 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 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 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在地质构造复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一、实验原理 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 就波的传播特点而言,地震勘探一般可分为反射波勘探和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地震勘探的原理; 2.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3.掌握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 Strata Visor NZⅡ数字地震勘探仪。 Strata Visor NZⅡ地震勘探系统一般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 1.在工区布设测线 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 2.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 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 3.采集 开机后,直接进入SCS软件。 (1)survey--new survey菜单:设置测区名称和测线号; (2)system--set date/time菜单:设置时间、日期; (3)geom--survey mode菜单:设置地震勘探类型,本次实验为折射波勘探,即refraction; geom--geophone interval菜单:设置检波器距离,即道间距,本次实验设为2m; geom--group/shot location菜单:设置shot coordinate炮点坐标、geophone coordinate检波器坐标(自动或手动设置)、gain增益(本次实验设为HIGH 36)、use道设置(可选DATA、INACTIVE等,本次实验设为DATA)、freeze道冻结(叠加冻结,本次实验设为NO)等; (4)acquisition--sample interval/record length菜单:设置时间采样间隔、记录长度(时窗)和delay延迟,本次实验sample interval设为0.25ms,record length设为0.25m,delay 设为0; acquisition--filter菜单:滤波器设置,本次实验屏蔽采集滤波器,设为FILTER OUT; acquisition--correlation菜单:相关设置,本次实验屏蔽相关,设为OFF; acquisition--stack option菜单:叠加设置,本次实验设为auto stack,即自动叠加; acquisition--specify channels菜单:选定某些道,屏蔽某些道。本次实验不屏蔽任何道; acquisition--preamp gain菜单:前置增益设置,可选all low gain全部低增益、all high gain高增益或individual各道单独设置,本次实验设为all high gain; acquisition--stack polarity菜单:叠加极性设置,本次实验设为positive同相叠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