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8章国际贸易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贸易的实质

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

(1)扩展了贸易机会

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

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

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

(1)自然资源多样性

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

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

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例如,制造业生产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当产出量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降低。所以,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之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规模经济使得它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比其他国家要占有明显的优势。其他国家会发现,从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

比自己制造要更加便宜。

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原则的含义

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都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缺少效率),该国也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事实上,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具体而言,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例如,假设美国和欧洲生产食物和服装的技术数据如表18-1所示。显然美国在生产食物和服装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必须都生产两种产品。在美国,生产服装的价格是食物的两倍;而在欧洲,服装的价格则为食物的4/3,因此,美国在生产食物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洲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表18-1 美国和欧洲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

美国和欧洲在不进行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别如图18-1中的细线所示。

图18-1 美国和欧洲在贸易前后的消费可能性边界

假设由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食物和服装的相对价格为2/3,即3单位的食物可以换得2单位的服装。在此价格下,如果美国和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并完全实施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生产食物,欧洲生产服装,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如图18-1中的粗线所示。因此,如果美国和欧洲不进行贸易,则只能满足与它们各自所生产的产品,消费就局限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自由贸易扩大了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选择。

两国最终贸易的均衡结果为图18-1中的E点。在均衡点E,欧洲专门生产服装,美国专门生产食物,欧洲出口400/3单位的服装换取美国200单位的食物。两个地区消费的商品都比由他们自己生产时要多,两个地区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此外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如图18-2所示,

在进行贸易前,每个地区处在自己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由于没有贸易的均衡是无效率的均衡,因而世界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B 点。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地区专业分工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由于有效率的专业分工的存在,世界向外移到其效率边界上的E 点。

图18-2 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3.比较优势原则的扩展

在现实经济中,国际贸易涉及的国家往往多于两个,所涉及的商品也多于两种。但比较优势原理仍然具有适用性。在引入多种商品时,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以不变成本生产多种商品时,这些商品可以按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排序。在引入多个国家时,如果只考虑一个国家,则其他所有的国家可以合成一组,被视为“世界其他国家”。

4.比较优势原则的缺陷

比较优势原理具有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

(1)古典假定。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的古典假定,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稳运行的竞争经济。当本地或国际公共品存在的时候,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而且,非灵活的价格、工资、商业周期以及非自愿的失业可能会导致低效率。

(2)收入分配。第二个限制条件同对某些特定的人、部门或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有关。尽管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如果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一些其他部门的收益量要大于受损部门遭受的损失,而且从长期看,那些从低收入部门被赶出来的劳工会逐渐转向高工资的工作。但那些暂时被国际贸易损害的人们确实受到了伤害,他们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支持者。

三、贸易保护主义

1.无贸易与自由贸易时的均衡

假设某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能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如图18-3所示,该国对某种商品(例如服装)的需求曲线为DD ,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SS 。假设服装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为W P (统一用该国货币计价)

。 假设服装的运输成本很高或关税是禁止性的,那么,无贸易均衡点位于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N 处。此时价格为0P ,高于世界价格W P ,国内生产满足所有的国内需求。

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配额时,套利活动使得该国的价格应等于世界价格。价格为W P 的水平线代表的是进口的供给曲线,它具有完全的价格弹性,因为假定该国的需求量非常小,不能够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开放贸易后,进口服装流入该国,使该国的服装价格降到每单

位W P 的世界价格水平。在这个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的供应量为E Q ,而此时消费者希望消费

F Q 单位。(F E Q Q -)就是进口的数量。

贸易的数量正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决定贸易流的方向:如果国内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比国外高,自由贸易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因此,在自由贸易下,或更一般地说在市场上,商品总是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直到两处商品的价格相等时为止。

图18-3 无贸易与自由贸易下的国内生产、进口与消费

2.贸易壁垒

(1)关税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关税分为禁止性关税和非禁止性关税。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如图18-4所示,政府对在国内销售的每单位外国服装征收(0W P P -)的关税,从而进口服装的价格上升到0P 。这将会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它会使所有的服装贸易都停止下来,此时服装的进口将为零。

图18-4 关税的经济效应

非禁止性关税是较低一些的关税,它会损害但不会消除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政府

对进口商品征收每单位(1W P P -)的关税,使得国内消费由自由贸易时的F Q 单位下降到征收关税后的J Q 单位,国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了,进口数量下降了。因此,非禁止性关税会提

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2)配额

配额是一种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配额与关税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一个禁止性配额相当于一项禁止性关税。如图18-4所示,价格和数量将回到无贸易均衡点N 上。一个非禁止性配额可能将进口量限制为(J H Q Q -)单位,实行这个配额的影响如同将禁止性关

税设定为(1W P P -)

,两种情况下的均衡结果相同。 尽管关税和配额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关税能给政府带来收入,或使某些其他税收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部分冲销其对进口国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而配额,则将使那些能够幸运地得到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获得由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利润,这有可能导致“寻租现象”出现。

(3)运输成本

运送体积大、易腐烂商品的成本具有与关税同样的影响,它减少了地区性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运输成本和保护性措施之间有一个区别:运输成本是由自然条件,如海洋、高山和河流等造成的,而限制性关税却应由国家负全部责任。

(4)关税的经济成本

一般而言,关税会产生三种影响:①国内厂商可以在关税所提供的价格保护伞下扩大生产;②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因而减少了消费;③政府获得关税收入。

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如图18-5所示,区域B 是政府征收关税的收入,它等于关税率乘以进口数量。关税将国内市场价格由W P 提高到1P ,

国内生产者将其产量提高到H Q 单位,于是总利润上升额为图中1W P EHP 的面积。关税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沉重的成本,消费者剩余损失总额

为图18-5中1W P P JF 区域的面积。

社会总损失为图中区域A 和C 的面积之和。因此关税鼓励了低效率的国内生产;它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量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

图18-5 关税的经济成本

3.保护主义经济学

(1)非经济目标

在贸易政策中,常见的非经济目标有:国家安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保护本国环境。许多国家有时为了这些非经济目标而采取要求以关税或配额保护本国不受外国进口品竞争损害。

(2)站不住脚的关税观

①重商主义

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因为这种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盈余,从而使黄金流进本国。重商主义的论断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积聚黄金或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因此,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再会认为提高关税、取得贸易盈余肯定能改善一国的经济福利。

②为特殊利益集团征收关税

要求实行保护性关税的压力,最重要的来源是那些势力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之所以会促使政府征收关税,其原因就在于,这一小部分人可以从某些保护措施中获利,从而向那些进行游说的政治家们提供大量的资金。相反,单个消费者们只是在某种商品上受到关税的轻微影响,而由于这些损失很小而且影响很分散,所以个人没有什么动力去花费资源对每项关税发表意见。

③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自由贸易会将本国劳工置于国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之下;保持本国高工资的惟一方法,是将在低工资国家生产的产品排斥出去,或者对其施加高关税。“国外廉价劳工论”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的工资远比其贸易伙伴高,该国也能从贸易中受益。高工资来自于高效率,而不是保护性关税。

④报复性关税

支持报复性关税的人会争辩说,实行报复会粉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但是历史研究发现,实行报复性关税通常导致其他国家将关税提得更高,而很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多边关税的讨价还价的筹码。

⑤进口援助

进口援助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例外条款,这在早期比较流行。当某一产业被进口品损害时,可以采取临时的进口援助(与他国谈判决定关税、进口配额或出口配额等)。当某种商品进口上升,该产业的国内产出、就业和利润下降时,一般就认为发生了进口损害。二是反倾销关税。当某种外国商品以低于其平均成本或国内市场价格在本国出售时,就要对其征收反倾销关税。一旦发现有倾销行为时,就要对该进口商品加征“倾销税”。三是抵消关税。当外国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时,就要对该种产品征收抵消关税。它已成为进口援助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

(3)有潜在正确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论点

①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的论点

施加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一国而不利于他国的方向变化。当一个大国对其进口品征收关税时,世界市场的需求会减少,因而均衡价格会下降。这样,该产品的税前进口价格就会降低。这种变化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提高该国的实际收入。能够最大化国内实际收入的关税称为最优关税。但是,最优关税不能保证世界或单个国家的经济福利有所改善。当所有的国家都征收最优关税时,自由贸易的障碍会更大,很可能每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都会下降。相反,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废除贸易壁垒,那么全世界都可能从中受益。

②保护“幼稚产业”的关税

如果对幼稚产业进行一些临时性保护,它们就可能成长起来,从而获得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大量的熟练工人、适应当地经济的发明以及许多成熟产业特有的技术效率。尽管实行保护在最初会使消费者承担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担,但产业发展成熟后就会富有效率,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也都会下降。如果一项关税使得消费者在后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在保护期内价格上升所承担的损失,那么这项关税就是合理的。

③关税和失业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在经济衰退或滞胀的时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实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使得需求转向国内生产。当国内需求上升时,企业会雇佣更多工人,失业率就会下降。但这也是一项“以邻为壑”的政策,因为它是以其他国家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为成本来增加本国需求的。

虽然保护会增加就业,但它并不能构成一个追求高就业率、高效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有效计划。宏观经济分析表明,并不是没有比实行进口保护更加有效的降低失业的方法。通过恰当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就可以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而且,应用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可将劳工从已经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低生产率的工作岗位上,转移到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的高生产率的工作中去。

4.多边贸易谈判

(1)世界贸易组织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了许多机构,通过合作性的政策来促进和平和经济繁荣。最成功的多边协议之一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它于1995年初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它的宪章宣称“通过有效地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以及取消国际商业中的歧视待遇”,以提高生活水平。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30个成员国,其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90%。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各国应努力减少贸易壁垒;所有贸易壁垒都应该以没有歧视为基础(即所有国家都应享有“最惠国”待遇);当一国将关税提高到协议水平之上时,它必须补偿对贸易伙伴造成的经济损失;贸易冲突应通过磋商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

(2)乌拉圭回合谈判

1993年各国完成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在这一回合中,除去追求降低关税和减少配额等传统目标外,还努力实现减少农业的贸易壁垒和补贴,取消对纺织品的配额等更有意义的目标。同时,该回合还致力于将自由贸易扩展到服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在实施国际贸易协议方面也变得比以前的机构更加有力。

(3)千年回合

最近一轮贸易谈判,于1999年12月在西雅图开始,它被戏称为“千年回合”。该回合的目标是继续扩大贸易自由化,并特别关注农产品和电子商务。但是,美国和许多非政府组织试图将环保和劳动标准塞进国际贸易协定,结果导致了谈判的失败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国际贸易学 期末复习整理

国际贸易学复习整理 考试时间:01-03 上午8:30 考试地点:26-205 考试题型: 一、填空(1*7,共7分) 二、名词解释(3*7,共21分) 三、选择题(1*5单选+2*6多选,共17分) 四、简答题(共36分) 五、论述题(共10分) 六、图示题(共9分) 第一章主要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概念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别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反映该国(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 2、联系 本质一样,出发点不一样; 总体与局部关系,其实质内容一致; 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一个国家角度来看—对外贸易。 3、国际贸易真正确立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1、共同点 ①都属流通范畴,都通过交换来实现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满足消费需求; ②在生产与交换关系上,都是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的反作用,即贸易规模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的生产起着促进的反作用。 2、区别 ①国内贸易基础是国内的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②贸易的环境不同 各国货币制度差异 各国经济政策差异 各国法律差异 ③贸易风险不同 信用风险,双方的资信状况不同 商业风险

汇率风险 三、对外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政府不干预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施加干预,使用各种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和生产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简言之,奖出限入政策。 3、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政策,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方向。 美国是奉行管理贸易最为突出的国家,是管理贸易的一个典型范式。 4、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指一国通过建立技术标准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标准,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 5、社会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源是国际劳工标准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四、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1、金融保护主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使全球金融业开放步伐放缓。 2、投资民族主义,限制外资的流入以保护国内企业。 3、歧视移民,限制国际劳动力流动,保护本国公民就业。 五、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值:指以货币来表示一定时期内各国对外贸易总值,反映出某一时期一国贸易总金额,为避免重复,只统计各国的出口贸易值之和,一般用美元表示。 2、国际贸易量:指以报告期国际贸易值除以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国际贸易量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量=报告期的国际贸易值/以固定年份为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系数) 1、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经济学意义:反映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七、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的比率。 2、实质:从价格关系上反映一国在对外商品交换上的数量关系,即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八、贸易差额、顺差、逆差 1、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出口值大于进口值,收入大于支出。 贸易逆差:出口值小于进口值,支出大于收入。 2、如何评价贸易差额?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 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

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出口值加上进口值之和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但是,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却不能简单加总,而是把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出口值汇总起来。这是因为一国的出口值即为另一国的进口值,两者相加无疑是重复计算。 (2)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是指按某一时点上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值。具体说来,国际贸易量是以某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国际贸易值,这样修正后的国际贸易金额就可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时期国际贸易规模的实际变动幅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量就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 (1)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2)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又称贸易顺差(A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是指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即贸易差额为正的情形。出超意味着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收入大于支出。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14国贸蔡琴 学号:144171901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看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我们掌握的课程很多,具体课程如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商务沟通与函电(英)、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模拟等。 此外还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国际贸易学期末习题

一.单选题(共53题) 1下列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际贸易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技术贸易壁垒?( )产品种类壁垒 3下列不属于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是( ) A、不利于贸易各国改进生产技术 4为什么发达国家愿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单方面的减免关税待遇。( ) A、因为发达国家在关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是在扶植本国的制造业。 5下列哪项属于GATT与WTO共同具有的特点( )。关税减让 6在大卫李嘉图的模型中,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由( )来决定。绝对优势 7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8中国参加大湄公河经济合作属于( )次区域经济合作 9考虑大国对某一进口产品征收关税t,那么当关税t很低时,贸易条件利得与无谓损失的大小应为( )。贸易利得>无谓损失 10( )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独立对本国某些商品的出口进行审批和颁发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管制。 单边出口管制 11母国生产电视机和手工玩具,现有劳动力从外国流向母国。则在长期移民效应中,母国工资、租金、及两种产品产量将会( )。 D、工资不变、租金不变、电视机产量减少、手工玩具的产量增加 12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和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可以判断( )。 D、丰裕要素从贸易中受益、稀缺要素从贸易中受损 13( )是指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 负面清单 14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C、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15关于调拨价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定价 16中心-外围论的提出者是( )普莱维什 17下面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自由贸易区一般设在关境以外。 18美、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三足鼎立,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中韩自贸区 19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B、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20对于各种类型的贸易,不需要将该贸易的贸易额计入该国总贸易额的是( ) A、过境贸易 21( )指国家通过法令或其他手段和途径,规定本国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A、歧视性政府采购 22下列有关转口贸易的说法错误的是( )对第三国来讲属于转口贸易,也称过境贸易。 23从垄断竞争模型中的有贸易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该产业中的厂商数量会如何变化( )。有部分厂商退出 24( )是指由出口方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和银行签订。卖方信贷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7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Chapter 17 present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ortraits of regulatory and antitrust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re evolving, and your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review both the competitive benchmark of efficiency and the various ways that markets can fall short of this ideal. Evolution can then be cast in terms of judging the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types and degrees of market failure.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one of government’s primary challenges in exercising its efficiency role: performing a watchdog function to prevent excessive abuse of market power. Also, the chapter focuses your attention on the two major tools employed by the U.S. government to put some “teeth” into its careful monitoring of business activity: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activity. Regulation is often employed when economies of scale are so significant in a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a monopoly is the only efficient solu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organized to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the monopolist an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titrust legislation is designed to prevent monopolies from forming and to attack anticom-petitive abuses.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and the Clayton Act form the backbone of antitrust policies;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established the FTC as the agency in charge of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the legislation. Of course, as with any laws, the courts ultimately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and a century of legal preceden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ese statutes. LEARNING OBJECTIVES 1.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brands of reg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 Explain why government would use either of these types of regulation to alleviate market failure.2. Review the three major public-interest justifications of regulation.3.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natural monopolies .Illustrate these alternatives, and use your illustration to discuss the costs of regulation.4.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the Clayton Act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5.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 and structure as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laws.6.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titrust activity to its modern formulation, which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not just on preventing bigness itself. SUGGESTED ANSWERS TO QUESTIONS IN THE TEXT 1. Consider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policies. Some components of each are more direct and allow less flexibility. Others are more indirect and allow correspondingly more flexibility. As you consid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ate the objectives of “restraint” explicitly.2.Consult Figure 17-1; it duplicates Figure 17-2 in the text. Note P M P R P I and Q M Q R Q I .Deadweight loss falls as P M converges to P I , but profits turn negative after P R . Beyond P R , therefore, tax revenue from elsewhere is required and brings with it the effects of its own distortions. If P M is not very much different from P I , this tax distortion might cause a larger welfare reduction. Also, different people lose and gain, so different people prefer different approaches. 81 C H A P T E R P r o m o t i n g 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M a r k e t s 17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贸易条件)【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 第五章贸易条件 5.1 复习笔记 一、贸易条件的涵义 1.贸易条件的概念 (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表示方法 ①用物物交换来表示。用物物交换来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它不牵涉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当出口产品能交换到更多的进口产品时,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 ②用价格来表示。用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是指一国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由于现实生活中参与国际交换的商品种类很多,而且价格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种贸易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2.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①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含义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专注考研考证 ②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 以x P 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m P 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 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100x m T P P =?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可见,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③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有效性 其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之内,它是用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即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并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这是无法计算的)。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得到的指数,其可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两种。 ①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x m x S P P Z =? 其中,S 表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x Z 表示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表明: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在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一国主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反

国际贸易学硕士培养方案

经贸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专业(专业代码:020206 )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学位点,所属学科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8人,硕士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重点资助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本专业学位点根据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对外贸易与开放经济发展实际,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物流系统优化与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国际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五年来学位点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浙江省科技厅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3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出版《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浙江“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问题研究》等专著15部,教材9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国内外发展动向,具有创新精神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在涉外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学从事涉外经济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研究;WTO对外经贸管理体制研究;开放经济战略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 修业年限为2—5年,基本学制2.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应该修满32学分以上,其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大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必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当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为数更少。部分企业与外商的交往、谈判,靠临时借用不懂专业的翻译人员。部分企业的产品出口靠代理商,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入世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法律、营销技术、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等。随着与国外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增大,大批量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之,入世,对中国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提出挑战又给予很大的发展机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但要求会更高。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贸易学计算题

第一章计算题 假定1980年世界贸易值为3500亿美元,1990年世界出口值增至21524亿美元,但期间世界出口物价发生了变化。与1980年相比较,1990年的出口物价是1980年的195%。问1990年与1980年相比,国际贸易量增减多少? 90年的国际贸易量:21524/195% = 11038亿美元 90年的国际贸易量比80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了: 11038亿美元/3500亿美元= 3.15 3.15 – 1 = 2.15 第二章计算题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因为16大于10,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因为1/5大于1/8,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第十章 A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商品X,每单位10美元。该商品在A国国内的需求曲线是D=400-10P,供应曲线是S=50+5P。 (1)试计算自由贸易时A国进口X商品数量。 (2)如果A国对进口X商品征收50%的进口关税,A国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 (3)如果A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对外关税不变,B国以每单位12美元的价格向A国出口X商品,A国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立效应怎样? 1)进口量为200单位。(2)A国国内价格为15美元;进口量为125单位。

(3)A国的国内价格为12美元;A国的进口量为170单位;贸易创造效应为45单位;贸易转移效应为125单位。 第二章计算题 已知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五种商品,每个国家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由下表反映: (1)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五倍,本国与外国将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会是什么? (2)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的三倍,本国与外国将又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又是什么? (1)本国在香蕉、苹果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柠檬、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2)本国在香蕉、苹果与柠檬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第六章 设某国小汽车的进口价格为2万美元,关税税率为30%,其零部件成本结构与关税如下:

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04年版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

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贸易条件)【圣才出品】

第五章贸易条件 5.1 复习笔记 考点一:贸易条件的涵义 1.贸易条件的概念(见表5-1) 表5-1 贸易条件的概念 2.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见表5-2) 表5-2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见表5-3)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得到的指数,其可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两种。 表5-3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①定义: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②计算公式: I=(P x/P m)×Q x 其中,I表示收入贸易条件指数,Q x表示出口量指数。式中P x与Q x的乘积表示一国的

出口总收入指数,再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则表示一国进口支付能力。 考点二: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贸易条件问题的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翰·穆勒提出相互需求原理来解释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第二阶段是马歇尔在相互需求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有关均衡贸易条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阶段是当代西方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理论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有以普雷维什等人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与西方国际经济学家关于贸易条件的理论之争。下面主要讨论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相互需求原理及均衡贸易条件的理论和方法。 1.相互需求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两国可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且均能得到贸易利益。但是不能说明贸易利益如何分配以及具体的贸易条件怎样决定。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回答了这些问题。 (1)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①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国际交换比例若超过或达到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则意味着一方获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方损失了利益,因此,现实的交换比例只能介于两国的界限之内。 ②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限定的范围内,两种商品实际的贸易条件是根据双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强度进行调整的,调整到双方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相互抵补时确定。即总进口和总出口达于均衡状态时的贸易条件是按照两国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实际贸易条件。

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

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020206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学制:3年所授学位:经济学硕士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掌握坚实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政策与实务专业知识,熟悉多边贸易体制与规则及主要国家对外经贸政策,熟悉深圳市外经贸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研究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合同的商定与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 2、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贸易环境等。本专业研究生导师具有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的教学、科研经历,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进行研究,是一个较早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并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学术群体,在本学科范围内形成一支专业特色鲜明、人员结构合理、科研教学成果突出的梯队,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的研究特色,并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优势,在国内确立了相应的学术地位。导师队伍:本专业目前有导师11人,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陈勇教授,经济学博士,经济学院院长。在《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文汇》、《财经问题研究》、《财经论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2006年出版专著《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独自承担或参加了多项省、市级课题。赵登峰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主讲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出版专著多部,论文数十篇。江虹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出版专著1部;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以及《现代企业经营谋略库》外贸篇,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刘伟丽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版专著一部;在《经济学动态》、《财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CSSCI 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主持课题多项。陈凯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深圳市优秀教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1部,在《经济学家》、《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商业经济与管理》等CSSCI 索引期刊独立发表论文16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课程设置:高级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专题研究、国际贸易规则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分工专题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等。教学资源:经济学院是深圳大学文科学院中唯一具有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学院。其中,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经济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为省级精品培育课程,《国际经济学》课程是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获深圳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全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含合著)10余部,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0余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长期位于热门专业行列,和校外多家高校以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较多的出国出境学习机会。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人文素质和复合知识结构、强烈社会责任感、优良职业操守、具有创新意识和学术涵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前沿理论;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外经外贸、政府机关、金融证券等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管理、调研策划和理论研究。周飞华 2007年毕业现为大公香港评级副总监梁伟森 2007年毕业现为广州市观见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朱振奎 2007年毕业现为深圳市银富天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潇 2007年毕业现为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分析师柯晓 2007年毕业现为深圳大学在读博士、校长秘书翟拏云 2009年毕业现为中国银行深圳滨河支行副行长朱庆 2011年毕业现为招商银行龙城支行行长助理胡卫夕 2012年毕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转专业申请书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转专业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各位院领导,系领导: 你们辛苦了! 我是x学生xx。 现在郑重提出转专业申请,希望从国际贸易专业转为动画专业。 我看过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知道这个时候提出转专业是不合适的。但是请听我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大学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国际经济与 贸易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 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 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 和宣传策划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也正因如此,难以改变;就如同无法强迫一个人喜爱另一个人一样。人的发自内心的 情感是无法驱策的,人能支配的只有行动。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对大学本就是迷蒙 的不了解,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就告诉自己安安心心的学习,学好所学的便完成了任务。 但是学习不是任务,它是人要走的路。一个学期过去了,渐渐明白并最终了解了自己,国 际贸易不是我的所好,亦不是我的所长。如同在戈壁上掘井,掘得再深也掘不出水。即使 偶然加碰巧有了一点,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价值。就算有一天我在国 际贸易毕业并且是优秀的,我所付出的却是四年花样的青春年华,犹如燃烧在灿烂的阳光 下的蜡烛,发光了发热了,但是照明黑暗驱逐寒冷的价值却永远消失了。 从小我就喜欢画漫画,对动漫有着很高的激情,梦想着自己也成为动漫大师,我认为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更好的,更全面的去拼搏,去奋斗。当我知道动画这一专业时,我随即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被它的魅力折服,而且我有信心学好它,做好它。 看到枝头含苞待放的花蕾了吗?犹如我二十岁的年龄,她不怕风吹雨打,骄阳暴晒, 严霜压顶,但是她要开放!的确经过了磨砺,她可能不再如初的美丽,甚至会有花瓣残缺,但是作为花,她开放了。那是自主生命为生命争取后的最美的笑容。给我一个机会,也许 以后的路会坎坷,会荆棘;但是,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遍体鳞伤,我还是可以笑的。相反,如果连一个机会也没有,即使完整无缺,也少了拼搏的痕迹,剩下了遗憾。 兴趣是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我想做有用的人,想为了理想奋斗,想为了梦想拼搏,想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施展才华,请领导给我走向梦想舞台的机会,让我能展翅高飞!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括号内。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成本理论 B.比较成本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2.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3.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4.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5.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D )国境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小于 6.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B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永久性倾销 7.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B )贸易。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间接贸易 8.专门贸易是指以( A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 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 9.日本对价格6000元以下的手表,每只按其价格征税15%,这种征税方式属于:( A )A、从价税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10.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的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以上三项都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补偿贸易 2.自由边境区 3.“自动”出口配额制 P55 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限制本国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数量的出口国配配额制。 4.包销 P10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卖方信贷(Supplier’s Credit)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其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 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即买方)或进口国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加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2.简述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P83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1.1 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保护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原则,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合理保障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全体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以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发世界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并根据成员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