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课程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第一课时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赵明珍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去。 教学难点: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的语法归位 学法引领 1.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2.关键指点:宾语前置句的语言标志

教具使用: 多媒体PPT课件 学程引领 学程一、导入 从初中学习文言文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文言句式,进入高中后,文言句式更是我们的学习重点和重要考查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有针对性的展开这方面的复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程二、回顾文言句式的分类 问题1:常见文言句式有哪几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倒的读音强调:dào,好多同学习惯读第三声,应改正过来) 问题2:什么是倒装句?(指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倒装句是相对于顺装句而言的)) 问题3:句子的结构成分有哪些? 主干成分:主语+ 谓语+ 宾语 修饰成分:定语+ 状语+ 补语 问题4:顺装句中的语法顺序一般是怎样安排的呢?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如果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叫它们是倒装句。 倒装句的分类:

宾语前置 倒装句:定语后置(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大家要记住倒装句的这个语法公式,这对以后我们学习倒装句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弄清它的分类及前置规律 学程之三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特点(学生先自主练习并尝试总结规 ①大王来何操?操何 ②沛公安在?在安 ③客何为而来? 为何 总结分析句子的特点: 1、格式:主十宾(疑问代词)+动? ①是疑问句; ②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 总结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奚、曷、焉、盍”等。)练一练(小试身手): 2、必须具备的条件

宾语前置

一什么是词序 ①词序定义: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中组合的先后顺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也不同,如(羊吃草、草吃羊)。 ②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即基本次序为: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宾语 如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主谓偏正述宾)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主谓述补介宾偏正)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的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定义: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宾语前置”。 (2)分类: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1)疑问句的定义: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2)语法条件:A全句是疑问句式或反问句式B宾语是疑问代词(何谁安孰曷奚等) 如①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 【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好的宾语,放在好的前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谁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前面,天不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后面】 (3)分类: A 疑问代词直接做谓语动词的宾语,要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例句 ①项王曰: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安:那儿。为疑问代词,充当在的宾语,放在动词在的前面】 ②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法孰】 ③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患何】 ④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谓何;说什么】 ⑤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 ⑥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取奚】 【注意】1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放在助动词的前面 如:臣实不才,有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 【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 2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要置于动词之前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组员:刘迎春 杨春芹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 (一)疑问代词为“何”的宾语前置句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学而篇第一》) 2、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 ..别乎?(《为政篇第二》) 3、哀公问曰:“何为 ..则民服?”(《为政篇第二》) 4、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 ..行之哉?(《为政篇第二》)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 ..也?(《八佾篇第三》) 6、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社,何谓 ..也?(《八佾篇第三》) 7、临丧不哀,吾何以 ..观之哉?(《八佾篇第三》) 8、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里仁篇第四》)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前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公冶长篇第五》) 10、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公冶长篇第五》) 1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篇第六》) 12、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篇第六》) 13、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篇第六》) 14、何为 ..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雍也篇第六》)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述而篇第七》) 1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述而篇第七》) 17、吾何执 ..?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篇第九》) 18、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篇第九》) 19、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 ....哉?(《子罕篇第九》) 2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篇第十二》) 21、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先进篇第十一》) 2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颜渊篇第十二》) 23、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罕篇第九》) 24、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子罕篇第九》) 25、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子路篇第十三》) 26、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宪问篇第十四》) 27、丘何为 ..是栖栖者与?(《宪问篇第十四》) 28、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第十四》) 29、何为 ..其莫知子也?(《宪问篇第十四》) 30、《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 ..也?(《宪问篇第十四》) 31、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 ..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篇第十五》) 3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篇第十六》) (二)疑问代词为“奚”的宾语前置句 1、‘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 ..于三家之堂?(《八佾篇第三》) 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篇第十三》)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并培养他们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基本概念 宾语前置 基本理论 1、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宾语前置现象? 2、各种宾语前置所需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 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自马建忠最初明确指出:凡外动字状以弗辞,或起词为“莫、无“等字,其止词如为代字者,概位乎外动之先。例如: (2)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3)若胜我,我不若胜。(《庄子?齐物论》) (4)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5)出言不以礼,弗之信也。(《礼记?礼器》)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例(2)—(5)都用否定副词,并用代词作宾语,因此宾语提置于谓语之前。例(6)前一分句“己”是代词,故前置,而后一分句“人”是名词,不前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最能说明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特点。如果谓语之前有助动词,代词宾语还要位于助动词之前,例如: (7)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9)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硕鼠》)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并培养他们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基本概念 宾语前置 基本理论 1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宾语前置现象? 2各种宾语前置所需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 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自马建忠最初明确指出:凡外动字状以弗辞,或起词为“莫、无“等字,其止词如为代字者,概位乎外动之先。例如: (2)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3)若胜我,我不若胜。(《庄子?齐物论》) (4)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5)出言不以礼,弗之信也。(《礼记?礼器》)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例(2) —(5)都用否定副词,并用代词作宾语,因此宾语提置于谓语之前。例(6)前一分句“己”是代词,故前置,而后一分句“人”是名词,不前置,形成鲜明 的对比,这最能说明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特点。如果谓语之前有助动词,代词宾语还要位于助动词之前,例如: (7)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9)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硕鼠》)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doc

宾语前置(或称为“谓语后置”) (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及物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如: 例一: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12》) 例二:谚曰:“谁为为之孰令聽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例三: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例四: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荀子·荣辱》) 例五: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 例六: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左·僖 15》) (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一:肆予冲人,不卬自恤。(《书·大诰》) 例二:我无尔诈,尔无我欺。(《左·定 15》) 例三:臣未之闻也。(《孟子·梁惠王上》) 例四: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前赤壁赋》) ( 3)利用複指性代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 例一:姜氏何厌之有(《左·隐元》)言处于不成熟阶段,如: 例一:唯不祟我(《合》 16969) 例二:兹雨不唯祸我(《合》 12889) B.古书屡经传抄,难免有误,如: 例一:未绝之也。(《左·僖 3》) 比较:未之绝也。(石经本、宋本、淳熙本皆同) 例二: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吕览·骄恣》) 比较一: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荀子·尧问》) 比较一: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新序·杂事》) C.出于修辞目的,如: 例一: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于是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于是独为之。(《荀子·君道》)例二:莫击之,或益之。(《易·益卦·上九》)(对称、平衡)

D.叶韵,如: 例一: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练习题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谋” 、“杀”的前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置。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 )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庄周梦蝶 宾语前置句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大类,其中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一般而言,及物动词后面最少要有一个宾语,而该宾语通常为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要求两个宾语,则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为直接宾语,另一个为间接宾语。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条件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举例 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鸿门宴》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文言文倒装句之常见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倒装句之常见宾语前置句 湖北省武穴中学李玉萍 学习目标: 1.掌握宾语前置句的含义。 2.弄懂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宾语前置句的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特别提醒:这种语法现象是基于现代汉语顺序而言的。 二、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特殊词语宾语前置 A. “自”字解释为“自己”时 B. “见”表动作偏指一方时 C.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时 D. “之”做标志 E. “是''做标志 (4)介词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B. 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三、具体讲解,实例展示 (一)宾语前置句类型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安、胡、恶等。 A. 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在“应为”在安“,译为”在哪里“ B.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为”操何,译为“带来了什么” C.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奚疑”应为“疑奚”,译为“疑虑什么” D.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恶乎待”应为“待恶乎”,译为“凭 借什么” (二) 宾语前置句类型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释义:句中有否定副词如:不、弗、未、非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 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则代词要放在谓语前。 2.实例展示 A.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不余欺”应为“不欺余” B.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庄子.秋水》)“莫己若”应为“莫若己” C. 不吾知也。(孔子.《侍坐》)“不吾知”应为“不知吾” (三)宾语前置句类型之特殊词语宾语前置句 A. “自”字解释为“自己”时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美)” B. “见”表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背”是“背见”,译为“离我而去”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见录”是“录见”,译为“记得我” 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崔枢不昧宝珠》“见忽”是“忽见”,译为“轻视我” C:“相””表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你、我、他(她)时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 预习题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何以战? 小结: 2、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 3、(1)惟利是图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结: 总结宾语前置句: 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例如:(1)彼且奚适也?(适:动词,到。)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例如: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4)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一)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一) ——古代汉语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教学背景】 内容分析: “古今汉语词序最大最普遍的差异表现在宾语的位置上。”(杨剑桥)一般说来,汉语里宾语作为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总是放在动词的后面,但是在某些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要置于动词之前;此外,在古代汉语的介宾结构里,宾语也在一定条件下置于介词之前。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通常叫做宾语前置。这种语言现象的古今差异,对我们今天的古文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了解这种语言现象,对于阅读古文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学情分析: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本科生,他们在中学和大一的《古代文学》课上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对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在大一的《现代汉语》课上也学习了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了较高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语序在汉语中的语法意义,掌握古代汉语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 2.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能辨识宾语前置这种语言现象,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汉语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 难点:动词前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环节】 一、了解古今汉语动宾结构的相似之处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通常的语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跟现代汉语是一样的。例如:[十年春],齊師伐我。(《左傳·莊公十年》)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左傳·僖公四年》) 二、学习古今汉语动宾结构的不同之处(一) 但是在某些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要置于动词之前;此外,在古代汉语的介宾结构里,宾语也在一定条件下置于介词之前。这种语言现象,通常叫做宾语前置。了解古代汉语的这种语言现象,对于阅读古文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古代汉语常见的宾语前置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 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疑问句,二是必须是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充当前置宾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何”“安”“奚”“孰”“焉”“胡”“恶”等。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而前置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我欺骗谁呢?我欺骗上天吧? 既富矣,又何加焉?(論語·子路) 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 注意:动词前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如: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左傳·成公三年》)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 【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 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 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韩非子》 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18、曰:“奚冠?”曰:“冠素。”《孟子》 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 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 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不谷”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5、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 答案: 1、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3、“我无尔诈”,就是“我不诈尔”,“尔无我虞”就是“尔无虞我”。 译为: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4、译文:“祸害公然盛行,没有谁来制止它……” 5、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按古汉语语法规律, “我”要放在“顾”的前面。 6、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7、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8、恐怕该责备你吧?”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

宾语前置(或称为“谓语后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及物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如: 例一: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12》) 例二:谚曰:“谁为为之?孰令聽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例三: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例四: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荀子·荣辱》) 例五: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 例六: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左·僖15》)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一:肆予冲人,不卬自恤。(《书·大诰》) 例二:我无尔诈,尔无我欺。(《左·定15》) 例三:臣未之闻也。(《孟子·梁惠王上》) 例四: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前赤壁赋》) (3)利用複指性代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 例一:姜氏何厌之有?(《左·隐元》)//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许行》)//吾斯之未能信。(《论语·公冶长6》) 例二:惟余马首是瞻。(《左·襄14》)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左·僖4》)//德音孔

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诗·小雅·鹿鸣》)//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僖4》 (4)固定结构。 是以、是用、此以。 例一: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 比较: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庄子·养生主》) 例二:王赐乘马,是用左王。(《虢季子白盘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23》) 比较:故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礼·礼运》) 例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礼·大学》) 比较: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史记·留侯世家》) (5)否定句例外的情况 A.语言处于不成熟阶段,如: 例一:唯不祟我?(《合》16969) 例二:兹雨不唯祸我?(《合》12889) B.古书屡经传抄,难免有误,如: 例一:未绝之也。(《左·僖3》) 比较:未之绝也。(石经本、宋本、淳熙本皆同) 例二: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吕览·骄恣》) 比较一: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荀子·尧问》)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宾语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 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知识讲析: (一)1、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主语——谓语——宾语 古代汉语:主语——宾语——谓语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 (1)何有哉?何有——有什么 (2)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4)童子何知?何知——知何 (5)何以伐为?何以——以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宾语“何”“安”是疑问代词。 ?3、这些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其间旦暮闻何物? E、君何患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宾语“自”“之”“余” 都是代词。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之、余、吾、已、自、汝、尔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何陋之有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子的特点: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王义翔语文学习室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一、动词后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如: “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3.“之”为提宾标志 “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 “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 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 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 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 “一言以蔽之”(成语)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

浅析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 摘要: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和使用的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重要句式,所谓宾语前置是指宾语不在原本应处于谓语之后的位置上, 而置于谓语之前,学好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言句意。本文就从否定句宾语前置、疑问句宾语前置、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等几种情况对宾语前置进行分析 关键词:宾语前置;分析;辨析方法; 汉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 宾语在动词后, 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但是,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宾语在动词之前的句式,这种句式被称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序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宾语前置, 即宾语不在原本应处于谓语之后的位置上, 而置于谓语之前, 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序形式, 与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动词或介词之后的句式结构相比,二者在语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类型:否定句宾语前置、疑问句宾语前置、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 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如: (1)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之”是代词作宾语,应放在动词“有”的后边,译为“这样却不能称王的,没有这样的情况”。这个句子是否定句,“之”在这里做代词讲,所以将宾语“之”置于动词“有”的前面。“未之有”就是“未有之”。 (2)古之人不余欺也。——《游褒禅山记》 “余”是代词作宾语,应放在动词“欺”的后边,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因为这是个否定句,“余”是代词作宾语,符合宾语前置的条件,所以将宾语“余”置于动词“欺”的前面。“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由上面两个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要看在否定句中

宾语前置句(讲)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是一种的特殊语序现象。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 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一般的语序,在总体 上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里,由于需要加以强调或由于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 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所谓的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首先,对代词做个简单的分类: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卬;第二人称——汝、乃、尔、而;第三人称——借用指示代词“其、之、彼”来表示。 2. 指示代词:是、此、之、斯、或、莫 3.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安 4. 己身代词:己、自、身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第一,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要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表否定的无定代词“莫”。第二,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 1.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2.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3.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4.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5.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诗经〃葛藟》) 如果代词作动词宾语,动词前有能愿动词“肯、得、能、敢”或副词时,这个代词要前置于能愿动词(或副词)和动词前。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养活)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2. 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韩非子〃难三》) 莫之得闻——莫得闻之(没有人能知道它) 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4.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诗〃墉风〃蝃蝀》) 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注意: 1.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②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年》) 2. 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不是很严格,也有很多不前置的例子。 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的人,说我的心忧伤;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什么要求) ②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事情却不告诉我,一定不会成功) 3. 秦代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普遍后置。 ①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汉书〃王莽传》)(摄皇帝,代理皇帝,指王莽) ②汉果不击我矣。(《汉书〃赵充国传》)(羌族首领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了)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一、高考真题体验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答案】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关键词得分点:度、因、雅,句式,辙辞以疾(状语后置句),弗之罪也(宾语前置)。 二、知识解读 (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常见否定词:不,未,莫,无,非,勿等。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 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奚、曷、自等。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 ——《苏武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故不我若也 ——《种树郭橐驼传》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微子》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论语·微子》 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自孔氏。”——《论语·宪问》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