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栀子的利用概要

栀子的利用概要

栀子的利用概要
栀子的利用概要

课程考核论文

学生姓名:陈力学号: 20100143 学院:林学院

专业年级: 10级林学(经济林)

题目:栀子的开发利用现状

课程名称:野生植物开发利用

指导教师:王承南老师

2013 年 4 月

栀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子,原产中国,用途十分广泛。作为乔灌混交林理想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进行栅状或带状栽植,营造生物篱埂,既可迅速成林形成生物防火、防病虫害林带,又能达到缓流固坡、保持水土的目的;果实入药具消炎,解热,止血之功效;提取色素,广泛用于制药工业、印染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食用色素;花含芳香油,可提取芳香浸膏,用于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本文在栀子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之上,对栀子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色素提取、药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现有的利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栀子利用现状问题措施

栀子为常绿灌木,树形常为圆球状或伞状。叶对生或三叶轮生, 椭圆、深绿色, 花生顶端或叶腋, 单生或双生, 个大、白色、两性、花萼绿色,具浓香,浆果倒卵形,成熟时色红黄, 种子多。栀子喜光, 怕严寒, 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深厚。在 20-25℃最为适宜, - 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 10℃以上叶鞘开始萌动, 30℃以上生长受抑。4月中旬孕蕾, 5 月上旬至 6 月初开花, 5 月中旬盛花期, 6-10月果实渐大, 10 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栀子为岳阳市市花,岳阳主要以黄栀子、大花栀子、小花栀子、斑叶栀子四个品种为主[1]。

1、栀子的栽培及育种

栀子为常绿灌木,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丘陵、岗地均可种植,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良好,但立地条件对栀子的生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土层深厚,栀子营养生长旺盛,则栀子产量较高。因此,应选择地势较平缓、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水肥足、土壤pH值在4.0-6.5之间的地段栽植,的地段造林。

林分中栀子树形有园头形和自然开心形2种,园头形树形枝条分布紧凑,树高在1.5 m左右,开心形树形树体高大,树高可达3.0 m左右,枝条粗壮。3月下旬开始萌发新枝,部分老叶脱落,4月下旬-5月上旬现蕾,5月中旬-6月上旬为开花盛期;7-9月枝条生长旺盛,8-10月果实逐渐膨大,10月中旬果实逐渐成熟,果色呈黄色或橙黄色。栀子扦插苗第2年可开花结实,播种苗第4年可开花结实,

以后结果量逐年增加,生产寿命达20-25 年。不同栽植密度对栀子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据邓先珍等(2006年)的研究表明中等肥力的立地条件,通常以 1.0 m ×1.2 m或1.0 m×1.5 m的栽植密度为宜[3、15]

虽然繁殖栀子花的方法有多种,但家庭盆栽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花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花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栀子花,成活率为100%。

2、病虫害防治

2.1 栀子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栀子的主要病害有:有炭疽病、褐斑病、黄化病、煤污病等。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2.1.1 炭疽病

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始从叶尖或叶缘上开始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呈褐色,造成枝枯或整株枯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植株发病尤重。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胶孢炭疽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 s),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气温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一般4~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②发病前喷施1 %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黑矾) 30~50 倍液浇灌根际土壤,也可用 0.1 %~0.2 %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发病期间可喷施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

2.1.2 褐斑病

病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多从叶尖和叶缘处发生,病斑呈现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有显著的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的植株发病重,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和叶点霉(P. gardeniiae),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及其落叶

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该病在 3~11 月均可发生。防治方法:①收拣残株病叶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一般可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病情严重,可喷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③5月下旬和 8 月上旬发病前,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或 1∶l∶100 波尔多液,或 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 15d 喷1次,连续2~3 次。

2.1.3黄化病

病害症状:主要是由于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土壤过粘,地势潮湿处尤甚。主要为害植株中上部叶片,最初从叶片的叶缘开始褪绿,然后逐步往中心发展,叶片由绿变黄或浅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扩展后全叶发黄,进而变白,最后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被害叶片全株以顶部叶片受害最重,下部叶片正常或接近正常,受害严重的植株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①雨季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园区田间空气湿度;②发病初期用 2 %~3 %的硫酸亚铁灌浇 2~3 次,或 0.1 %~0.2 %的硫酸亚铁喷施叶片,每次间隔 20 d 左右;③使用有机肥料,在有机肥料沤制时混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锌。

2.1.4煤污病

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枝干和果实。是红蜡蚧特别是日本龟蜡蚧等虫排泄物滋生细菌所致。初现煤污状黑霉点,后扩大成较厚的煤烟层或在叶面、枝条上生煤灰状层,植株生长衰弱,枝条扭曲,叶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煤污层逐渐扩大并且增厚,整个枝条和叶片全部被煤污层所遮盖,阻碍了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病情严重时,导致枝叶枯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通风透光;②及时消灭红蜡蚧等虫害;③用多菌灵 1000 倍液进行喷洒或用 1000 倍液百菌清喷洒防治。

2.2主要虫害

危害栀子的害虫主要有红蜡蚧、日本龟蜡蚧、蚜虫、黄刺蛾、白粉虱、栀子灰蝶多发生在 5-10 月, 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菊酯类农药1 5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 或人工捕捉。不能用有机磷农药, 采果前 1 个月不可使用农药。

2.2.1 红蜡蚧

为害症状:在通风不良或温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植株就会产生红蜡蚧为害,严重时密集分布于整株植株,吸食汁液为害,使植株生长势衰弱,并诱发煤烟病,使枝叶发黑,造成落叶或枯枝。该虫属同翅目,蚧科,雌雄异形,雌虫介壳长3~5 mm,高约 2.5 mm,半圆球形,厚而坚硬,背部中间下凹,紫红色,两侧有4 条白色蜡带。雄虫体长 1.2~1.5mm,介壳细长,色较浅。雄成虫体长 1 mm,翅 1对,体红色。一年发生 1 代,主要为害时间在 6~9月份。如果防治不及时,容易造成枝叶的枯死。以受精雌蚧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产卵,6 月上中旬孵化为若虫。雌若虫及成虫在叶面及嫩枝上固定为害,雄若虫及蛹则多在叶背沿主脉两侧。雄蚧于 8 月下旬化蛹,9 月上中旬羽化。

防治方法:①通风、降低温湿度;②要在若虫盛期喷药,可用 20 号石油乳剂 200 倍水进行喷雾防治,或 40 %氧化乐果 1000 倍液,或 50 %马拉硫磷 1500 倍液,或 255 亚胺硫磷 1000 倍液。

2.2.2 日本龟蜡蚧

为害症状:雌成虫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 4~5 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雄虫体长 1.0~1.4 mm,淡红色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一对,白色透明,足细小

防治方法:①通风、降低温湿度;②冬季喷施1:15 倍机油乳剂或 10 倍松脂合剂;③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可喷施50 %马拉硫磷乳油 600~800 倍液,25 %亚胺硫磷或杀虫净等;成虫期用 24 %蚧壳速杀,或 40 %速扑杀 700~1 000 倍液对已形成介壳的成虫进行防治。

2.2.3 蚜虫

为害症状:蚜虫俗称蚰,种类多,繁殖快。能孤雌生殖,是作物、园艺花卉等的常见害虫,主要发生在4~6月,以成、若蚜聚集在栀子花的叶、嫩梢处刺吸为害,并为害花心和花瓣,常造成叶片变黄、皱缩、卷曲成团,生长停滞、发育延迟、花朵数量减少及变小,严重时全株萎蔫死亡,并且易诱发病害发生。为害栀子的主要有棉蚜和绣线菊蚜等。有的蚜虫有翅膀会飞,是传播病毒的一大途径,4~5 月份为其繁殖高峰期。

防治方法:①冬春季节要常铲除田间杂草,喷洒氧化乐果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减少虫源。②喷洒氧化乐果 1500 倍液或洗衣粉 150 倍液喷杀,或喷洒50 %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50 %蚜松乳油 1000~1500 倍液、50 %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2.2.4 黄刺蛾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低龄幼虫食叶下表皮和叶肉,食后的叶片形成透明网状,高龄幼虫则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下叶脉。一年发生 2代,第一代幼虫期为 6~7 月份,第二代幼虫期为8~9 月份,10 月份虫体开始结茧越冬。病情严重时,整个枝条和叶片全部被煤烟状煤污层所遮盖。

防治方法:①低龄幼虫期间应及时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焚烧;②用 2.5 %敌杀死乳油 3000 倍液或 90 %敌百虫晶体 1500 倍液喷杀;③冬季垦复田园 l 次,使蛹暴露于土表,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也可用阿维菌素 500~800 倍液、杀螟杆菌 l∶100倍液(每克含活孢子 100 亿以上)等生物农药喷雾。

2.2.5白粉虱

为害症状:喜群聚为害植株,幼、若虫主要在枝条的叶背上吸食汁液,被吸食的叶片逐渐变黄、枯萎,严重时能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其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发生 3~4 代,虫体世代重叠,并且能分泌蜜液,污染叶片,从而引起煤烟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植株要通风透光;②利用白粉虱趋黄性,可设置黄板涂粘油诱杀成虫[4];③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 1500 倍液,或 10 %扑虱灵乳油 1000倍液,或 25 %灭螨猛乳油 1000 倍液,或 90 %敌百虫 800~1000 倍液。

2.2.6 栀子灰蝶

为害症状:华南地区多见,以幼虫为害栀子的花蕾和果实,其幼虫蛀入花果内将组织吃空,虫口密度大时严重破坏栀子的花果,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一年可发生 7 代[3],从 10 月下旬起陆续以幼虫在被害栀子果内越冬;次年 2~3 月间化蛹,4 月成虫羽化、产卵,活动为害期在 3~11 月。

防治方法:①栀子灰蝶老熟幼虫多在表土中、枯枝残叶下等地越冬,可以结合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病叶,铲除园中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杀死土表和浅层土中的幼虫,降低翌年虫口基数。②冬春两季可用0.3~

0.5°Be 石硫合剂喷雾或涂抹树干,杀死越冬害虫;在每代卵盛孵高峰期喷药防治,每隔7d 喷1次,可用90 %敌百虫1000倍液+2.5 %溴氰菊脂 2000 倍液重点对准花果喷雾效果较好。③栀子灰蝶的天敌有螟虫长距茧蜂、赤眼蜂,可以保护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4]。

3、园林应用

栀子多为常绿灌丛状,易栽植,好成活,生长迅速,成林快,适于密植。其生活力强,枝条稠密,根系发达,保水固土功能强,对栀子进行栅状或带状栽植,营造生物篱埂,常种植于园林绿化带的边缘。另外其耐火、抗病虫害的特点也常作为生物防火、防病虫害林带,是园林乔灌混交搭配的理想树种。因栀子花具浓香,树形美观,四季常青,风姿清雅。阳春三月,嫩芽吐绿,青翠欲滴。春夏之交,白花绽放白如玉。秋日,硕果累累,如挂金钟。寒冬之时,浓绿如墨,郁郁葱葱。绿叶随风摇曳,赏心悦目,花香四溢,醉人心脾,在园林绿化中深受大家喜爱。

另外作为园林树种栀子对S的吸收能力较强,据王建辉(2012年)等的研究表明:在污染程度中等的居住区绿地中,植物叶片硫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栀子>冬青>桂花>银杏>刺桐>红继木>石榴>麦冬>广玉兰>女贞>连翘>八角金盘>腊梅>海桐>海棠>黄角兰>蜘蛛抱蛋>红叶石楠,植物叶片含硫量最高为栀子( 4.155 4 mg/g) 。在污染程度最严重的街道绿地中,植物叶片硫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桂花>刺桐>栀子>冬青>银杏>红继木>广玉兰>石榴>连翘>麦冬>女贞>八角金盘>腊梅>海棠>海桐>黄角兰>红叶石楠>蜘蛛抱蛋,栀子叶片含硫量排在第三位[5、14]。

4、色素提取

栀子中提取的色素为天然有机色素,有较好的热稳定性[6],栀子黄色素可以采用水煮法提取。用Al3 +预媒染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染色织物 K/S 达到最高,其染色温度选 75 ℃为宜。栀子铝预媒染的最优工艺为: 浴比 1∶ 25,温度为75 ℃,染液 pH 值为 5,媒染剂用量 6%(owf) ,染料用量 45%(owf)[7]。另外

其色素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将栀子子黄色素应用于淋浴液进行应用试验,经毒理试验,对人体无毒害。其溶解性能良好,适合于在淋浴液上使用[8]。

5、栀子的药用价值

栀子有水枝子和山枝子之分。水枝子药性低, 色素含量少, 不可入药。山枝子药性好, 色素含量高, 药用价值非常高,是常用中药材之一。栀子果实入药,可防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疗目赤热痛,心中烦闷不得眠,去热毒风,利五淋,通小便,明目,泻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9]。

据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用,主治热病心烦、黄疸、鼻衄、咳血、血尿等症,外用还可治疗扭挫伤痛[10]。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栀子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保肝利胆、抗血栓等活性;西红花苷类成分具抗炎、抗血栓、调血脂、抗心肌缺血等活性[11]。

根据陈红(2006年)等用代色谱方法分离桅子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ID和ZD一NMR)鉴定结构的研究表明:从焦桅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mperatorin,1),异欧前胡素(isoimlperatorin,2),藏红花酸(crocetin,3),5一经基一7,3',4',5'一四甲氧基黄酮(5一hydroxy-7,3',4',5'一tetramethoxyflavone,4),2一甲基一,5一二经基色原酮(2一methyl一3,5一dihydroxychromone,5),苏丹Ⅲ(sudanⅢ,6),京尼平昔(geniposide,7,),藏红花素(crocin,8),藏红花酸糖苷-3(crocin一3,9)。

栀子其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药理报道栀子苷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解热、利胆等作用,栀子富含色素类成分,而以藏红花素为主要成分的桅子黄色素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药理研究表明藏红花素具有明显降血脂、抗癌作用、能从分子水平抑制原癌基因的启动以及癌细胞DNA和RNA合成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形成,并能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及黄嗦岭氧化酶的活性,表现出抗氧化生物活性[12、16]。

6、其他用途

栀子花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还可以加工提取精油,并作为药膳茶饮食用,内含类胡萝卜素等,具有一定疗效与营养价值。赫猴桃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

用二者提取液制成的复合保健饮料是兼有营养、疗效、保健作用的天然饮料。其配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配方。产品色泽为天然桔黄色,透明,具有桅子、猕猴桃复合香味。

据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所检测,栀子皮中果胶含量为 5.3%,而果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经反复试验确定了果胶提取工艺流程和提取条件,平均提取率为5.6%。桅子皮果胶性状为黄色粉末,无异味,溶于水便成粘稠状液体。

栀子渣为栀子黄色素生产中的下脚料,量大,若不利用实属浪费,且会污染环境。栀子渣中也含有藏花素、藏花酸成分,属类胡萝卜素,添加于鸡饲料中,可提高其营养价值。栀子渣中还含有栀子甙等药物成分,对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增强鸡的机体抗病能力。安徽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桅子渣是很好的饲料原料,其营养价值与米糠(无稻壳)相当。它具有营养、疗效、增色、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安全无毒等特点,是一种新型天然增色、抗菌中药饲料添加剂[8]。

7、栀子在现有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1存在的问题

7.1.1 市场风险较大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据刘红卫(2011年)的研究表明,栀子历史中有三次大的价格起伏,时间分别在20 世纪60 年代、2000 年、2009 年,价格在0.8—32元不等。其波动原因主要来自:政策导向、供求关系、灾害性天气、农民对栀子种植成本与收益的怀疑、受油茶、杉树、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的冲击等[13]。

7.1.2 研究开发不全面

据目前栀子的研究文献来看,栀子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药用研究上,对其他用途研究相对较少,造成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无法进行非药用的其他产品开发利用。这对全面提升栀子的利用价值十分不利。

7.1.3 农民种植热情不高

据笔者近期了解,在栀子的某些产地目前不但没有开始培育栀子树苗,反而还在继续砍树,主要原因: 一是前几年栀子价低,农民觉得种植栀子收入低,现

在栀子刚刚涨价,收益只是与种粮持平,所以对农民的诱惑还很弱。二是目前山坡承包费上涨,己由前几年的每亩 20 ~30 元上涨到 100元左右,且其他费用也在上涨,5 年后的种植成本又将如何? 将是未知的投入。即使目前栀子价涨,但给承包者带来的激情越来越弱。三是历史上栀子有三次大的价格起伏,每次价格起伏最终吃亏的都是农民,所以种植者心有余悸,害怕再次吃亏。四是自然灾害频发,增产希望渺茫。

7.2对栀子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7.2.1 对栀子进行园艺式栽培

栀子为灌丛状植物,适宜于园艺式栽培,园艺式栽培能改进其野生状态,进行工厂化育苗,同时科技的投入为栀子抗对外界灾害天气及丰产十分有利,为栀子的生产及加工利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7.2.2 加大对栀子科研投入

栀子的利用广泛,若能打破常规药用研究,加大、鼓励对其其他价值利用的科研研发力度及投入,将会对食品行业、工业染料行业、化妆品行业、园林绿化等行业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7.2.3 开发栀子的文化价值

栀子花的花语为“永恒的爱与约定”,作为花期为毕业季的园林树种,校园中的栀子花也常被赋予离别忧伤的意境,有栀子的歌曲、诗文、影视作品的收集工作尚待完善,这些均为栀子形象的塑立、宣传及推广产生极强的影响。

7.2.4 适当的政策引导

栀子主产区的当地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为栀子产品开发公司进行政策性的扶持,引进鼓励相关公司进行产品研发及销售工作,为栀子的种植、加工利用、产品销售进行小规模的扶持。

8、总结

栀子既是经济树种,又是生态树种,且随着栀子食用色素的广泛应用,发展栀子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发展栀子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应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并积极兴办栀子加工企业,扎实做好栀子的精深加工工作,提高栀子的附加值,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付臣张勇优良绿化树种-栀子湖南林业 2004年第10期 19

[2]邓先珍、徐春永,宋振清等栀子生长与结实习性调查分析湖北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 20-22

[3]叶江林,徐跃平,李新星,等. 栀子灰蝶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3):42-45.

[4]薛丹、哀建国、殷倩栀子病虫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1期(总138期)57-59

[5]王建辉,刘奕清,邹敏永川城区主要绿化植物叶片含硫量及相对吸硫量研究安徽农业科技 2012,40( 20) :10577 -10580

[6]龚熠,余志成.栀子色素的提取及其在真丝上的染色性能[J].丝绸,

2004( 6) : 28 -29.

[7]刘华,位丽,杜印东栀子染料染棉针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化纤与纺织技术第40卷第2期 2011年6月 17-21

[8]夏邦旗栀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安徽科技》1998年第4期 31 [9] 毕志明,周小琴,李萍等栀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林产化学与

工业第28卷第6期 2008年12月 67-6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 2005: 173.

[11] 倪慧艳,张朝晖,傅海珍.中药栀子的研究与开发概述[J].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7): 538-541.

[12] 陈红,肖永庆,李丽等栀子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6月

第32卷第11期 1041-1043

[13] 刘红卫栀子产销趋势分析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5月第13卷第 5

期:63-64

[14] 王付臣张勇优良绿化树种-栀子湖南林业 2004年第10期 19

[15] 刘国庆栀子丰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7 年第 21 期 39

[16] 刘国敏,郭素华,程维明栀子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海峡药学

2008年第20卷第11期 8-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