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学部分

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学部分

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学部分
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学部分

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学部分1.(2012?南充)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5m B.2.0m C.2.5m D.3.0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进行求解.

解答:解:一个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所以该同学和他在镜中的像距离是3m.

故选D.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经常用到,本题也属于比较基础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18.(2012?南充)在如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点评: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是中考作图考查的重点.

9.(2012?随州)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实(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③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①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

②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

的.

③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故答案为:实;倒立;放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利用凸透镜制成的设备: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摄像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将每种设备与凸透镜成像的具体情况对应起来是解决这种类型的关键.12.(2012?随州)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15c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身体的像,再根据光路可逆,分别把人的两只眼睛与身体像的边界相连,镜子的有效范围刚好是两只眼睛和身体像组成的梯形的中位线.解答:解:如图所示,人的脸宽为AB等于20cm,两眼为C、D,CD=10cm,如果用左眼看完整的像需用PR之间的平面镜,如果用右眼看完整的像需用QS之间的平面镜,所以无论闭上左眼或右眼都能看到完整的像需用PS之间的平面镜

因PS=是梯形CDB′A′的中位线,则PS=(A′B′+CD).

因AB=A′B′=20cm.CD=10cm,所以PS=×(20cm+10cm)=15cm

故答案为:15.

点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了像的位置后,正确找出边界光线是解题的关键;灵活运用反射定律.利用光的可逆性画出反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只需在找到边界光线与镜面

交点后.连接像点或物点至交点.延长即可,其反射角必等于入射角,解答此题还

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14.(2012?随州)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保留辅助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反射光线是由点光源B发出的,但感觉是由点光源在水中的像发出的,也就是说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首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B的像点B′,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B′和A

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

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B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即像点.

连接B′A,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反射点,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

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

2.(2012·呼和浩特)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阳光下人在地面的影子

C.光的色散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

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B、阳光下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是光的折射开成的.不合题意.

D、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看起来向上弯,

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1.(2012·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在乙试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地像,像和蜡烛相比是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如果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则像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

(2)①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答:解:(1)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珍珍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珍珍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

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

故答案为:右.

(2)①如图,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一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减小光

屏和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小;即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靠近.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一定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左右互换,属于常见的考题.

(2)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0.(2012·呼和浩特)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

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知,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也变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中蓝色光线标注).

(2)首先要知道B点是光的折射到达的点,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则入射光线由OM变为OC,折射光线由OB 变为OB′,所以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故答案为:顺时针;逆时针.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

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此类题目,画图解答,效果会更好.

7.(2012·丽水)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从光的反射角度看,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容易发生事故.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解答:解:

(1)司机座前的挡风玻璃就像平面镜一样,反射车内乘客投射来的光,在挡风玻璃里形成车内乘客的虚像;

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

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

(2)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车灯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影子,更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

故答案为: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和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要多观察,多思考,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认真分析,是一定可以做出正确解答的.

5.(2012·温州)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B.

镜中猫的像

C.

地面上鸽子的影子D.

水中树的倒影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熟悉光传播的规律: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镜中猫的像、水中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地面上鸽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

键.

2.(2012?孝感)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

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B.

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

C.

小孔成的像

D.

“海市蜃楼”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去分析此题.

解答:解: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虚像,故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像和虚像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考查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及其形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一

定要掌握.

1.(2012绵阳)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点: 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③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 解:A 、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许多光斑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 符合题意;

C 、水面“折”枝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折射的结果.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 不合题意. 故选B .

点评: 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8.(2012?绵阳)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 照相时,被照着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 阳关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3

)当物距小于1

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 正是放大镜原理.

解答: 解:A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 .斑马倒影 C .水面“折”枝 D .雨后彩虹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因此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

2.(2012·衢州)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若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矿泉水瓶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里面又装有水,则这装有矿泉水瓶就构成了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就可以判断字变大的原因.

解答:解:此时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将字放在凸透镜后面,即相当于将字放在了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该现象的成因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一个日常现象,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首先要确定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6.(2012?安徽)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人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60°,折射角的大小为37°.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AOD=∠DOB=α.

由题意知,人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

则折射角β=180°﹣60°﹣83°=37°.

故答案为:60°;3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解决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2.(2012?河南)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4)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色光屏,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这表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故答案为:色散;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太阳光是复合光.7.(20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

(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

收到.

解答:解: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

故答案为: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点评:(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

8.(2012?河南)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A.立竿见影B.潭清疑水浅C.池水映明月D.一叶障目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

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

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C、“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

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不合题意.

D、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绕到叶子后面,故能挡住泰山.是光的直

线传播.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知识点.

(2)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16.(2012?河南)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要经过两次反射,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光路

图.

解答:解:先过第一次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到达第二个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线,再作反射光线,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

射光线与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012?襄阳)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由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如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等现象.

解答: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7.(2012?襄阳)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的,即凸透镜成像时,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解答:解:摄像头工作时,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来工作的.故答案为:倒立;缩小.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9.(2012?襄阳)如图已给出了折射光线,请你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大致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光从水空气中斜射入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偏折,而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据此可大致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点评:折射时要先画法线,再以法线为参照,确定光线的偏折情况,千万注意这里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箭头方向和角度都容易出错.

2.(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

分析: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解: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故A错误;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垂直进入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22.(20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

5 30 5 10

5 12 60 5 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大于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其焦距.②根据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结论;同理,根据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结论.

③根据4次试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为了能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必须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

(2)①由表中第3此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故答案为:10.

②因1、2次实验中像距小于物距,则<1,<1,所以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

同理当像距大于物距时,=2>1,=5>1,所以,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都大于1.

故答案为:小于;大于.

③第1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

2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

3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1;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1,

4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2,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2,

5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5: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5,则由此可得出结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故答案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中首先根据表中信息找出该透镜的焦距,其次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这些都是在锻炼学生处理

信息的能力,比起一问一答的题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此类题型受到中考的青睐.2.(2012?眉山)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手影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2)老花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解:A、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就形成了手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1)正确区分影子和像,影子是一个黑色的轮廓,无论虚像还是实像,都能看出物体的模样.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22.(2012?眉山)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根据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解答:解:由分析知,先画出法线,然后大致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故答案:

点评: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不同的. 3.(2012?黄冈)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

水面“折”枝

B .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 C .

手影

D .

拱桥倒影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分析题中四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即可解答. 解答: 解:A 、水面“折”枝,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B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露珠起到放大镜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C 、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D 、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故选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解决此题要求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及其他

光现象,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4.(2012?黄冈)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 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B 点.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从O 点传播到B 点的光路图.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光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入射点;

(2)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可画出法线,然后即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解答:解:(1)在B点的正上方找一点B′,连接OB′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

(2)作∠COD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DB即为光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和光的折射光路图,根据折射定律确定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2012?义乌市)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图析法。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从甲图观察口看到的是方格子,而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因此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故像刚好成在观察口的正前面,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故答案为:45;直线传播的.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从该题中我们认识到了魔术的虚幻以及知识的重要性.

3.(2012?宁波)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B.笔在水中偏折

C.用放大镜看字D.鸽子的影子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笔在水中看起来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鸽子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平时要注意区分,找出它们实质上的不同,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8.(2012?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照相机.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2012?凉山)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 N′是界面D.M M′的右边是玻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图析法。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2)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

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3.(2012?凉山)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

A.10cm<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题中给出的物距数值与焦距建立不等式,解出焦距满足的条件.

解答:解: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u=20cm>2f,解得f<10cm.

故选C.

点评:此类题先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像的性质,找出物距和焦距的不等式关系,解出焦距符合的条件,从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23.(2012?凉山)光学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确定法线,利用法线与平面镜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根据图示的出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答:解:(1)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AOB的角平分线ON,过O点做ON的垂线MM′,即为平面镜的位置.答案如下图所示:

(2)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所以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应该是射向凹透镜右侧的焦点F,由此可以确定入射光线.答案如下图所示:

点评:(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规律、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关系: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1.(2012?达州)下列是一些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卖油翁》中考真题汇编

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一网打尽:《卖油翁》 (上海)2012年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北宋,醉翁亭记10.(我)凭借我倒油的经验懂得(知道)这个道理。11. C(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2009福建宁德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 1.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省力的是(D) A.用羊角锤起钉子 B.用撬棒撬物体 C.用起子起瓶盖 D.用钓鱼竿钓鱼 2.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为(g取10 N/kg)(D) A.15 N B.6 N C.3 N D.1.5 N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关系为(B) A.m1>m2 B.m1

5.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 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70N. 6.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解: 7.请画出门手柄受到的压力F的力臂. 解: 8.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调.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 (3)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实验 F1(N)l1(cm)F2(N)l2(cm) 次数 125△10 2310215 32303☆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河北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师:军队 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小信未孚孚:赐福,保佑 10.以现代语言习惯来看,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B.何以战 C.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原因有三,其中得到曹刿认可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D.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基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深谙“勇气”于作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知道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热和能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热和能 一、选择题: 1.(2012?安徽省)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2.(2012?湖北咸宁)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3.(2012?黑龙江鸡西)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 ) 4.(2012?贵州铜仁)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B .海洋对全球气温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C .“摩擦生热”现象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5.(2012?哈尔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2012?湖北宜昌)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简单机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简单机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现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箱体从图示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接近竖直位置.则力F的大小 A.一直变大B.始终不变 C.一直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箱体的重力不变,也就是杠杆的阻力大小不变,动力F竖直向上,重力G竖直向下,这两个力的方向始终平行,根三角形的相似性可知,动力臂与阻力阻的比值是不变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与阻力的比值也是不变的,由于阻力不变,所以动力F的大小是始终不变的,故应选B. 2.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 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 3.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C、D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75% B.66.7% C.33.3% D.2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人所做的总功为W总=W有+W额=300J+100J=400J,故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300J/400J=75%,故应选A。 【考点定位】机械效率 5.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会()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 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4L=4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减少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2G×4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右端下沉。故ACD错误,B正确。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汇编 2020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二次根式

(2012,泉州)比较大小:5-__________0.(用“>”或“<”号填空〕 (2012,南平)下列x 的值能使6-x 有意义的是 A .1=x B .3=x C .5=x D .7=x (2012,梅州)使式子m -2 有意义的最小整数m 是 (2012,珠海)使2-x 有意义的x 取值范围是 . (2012,广东)若x 、y 为实数,且满足033=++-y x ,则2012???? ? ?y x 的值是 1 。 (2012,湛江)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x ﹣1≥0, x ≥1. 故答案为x ≥1. (2012铜仁)当x 时,二次根式 有意义.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x >0, 解得x >0. 故答案为:x >0. (2012,安顺)计算:+= 3 . (2012,遵义)计算:232-= ▲ (2012,万宁).函数12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A .2x -≥ B .2x >-且2x ≠ C .0x ≥且2x ≠ D .2x -≥且2x ≠ (2012,万宁)函数1 y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012,河南)计算:02((3)+-= (2012,哈尔滨)化简: = (2012,天门)函数1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且1x ≠ C .1x ≠ D .3x ≠-且1x ≠ (2012,荆门)先化简,后求值: 211()(3)31 a a a a +---- ,其中a 1.

(2012,张家界)实数a 、b 在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b a >, 则化简b a a +-2的结果为( ) A .b a +2 B.b a +-2 C .b D.b a -2 (2012,张家界)已知()0232=-++-y y x ,则y x += . (2012,荆门)若与|x ﹣y ﹣3|互为相反数,则x+y 的值为( ) A .3 B .9 C .12 D .27 解析:∵与|x ﹣y ﹣3|互为相反数, ∴+|x ﹣y ﹣3|=0, ∴, ②﹣①得,y=12, 把y=12代入②得,x ﹣12﹣3=0, 解得x=15, ∴x+y=12+15=27. 故选D . .(2012武汉)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x <3 B . x ≤3 C . x >3 D . x ≥3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 ﹣3≥0, 解得x ≥3. 故选D . (2012,常德)函数4-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知识点考察:①二次根式的定义,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非负数列不等式,再解不等式。 答案:4≥x 点评:准确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 (2012,湘潭)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 y= B . y= C . y=x ﹣3 D . y= 考点: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a o b

简单机械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简单机械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 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等,若G1=G2,则有用功也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等,故A错误; B. 甲图n=3,F1=G1,乙图n=2,F2=G2,若G1=G2,则F1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辽宁省十二市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4)尝作假山。()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 (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答: 2009年辽宁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002年-2012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8:三角形

2002年-2012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8: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上海市2003年3分)已知AC 平分∠PAQ ,如图,点B 、B’分别在边AP 、AQ 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 =AB’,那么该条件可以是【 】 (A )BB’⊥AC (B )BC = B’C (C )∠ACB =∠AC B’ (D )∠ABC =∠AB’ C 【答案】A ,C ,D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首先分析选项添加的条件,再根据判定方法判断: 添加A 选项中条件可用ASA 判定△ACB ≌△ACB’,从而推出AB =AB’; 添加B 选项中条件无法判定△ACB ≌△ACB’,推不出AB =AB’; 添加C 选项中条件可用ASA 判定△ACB ≌△ACB’,从而推出AB =AB’; 添加D 选项以后是AAS 判定△A CB ≌△ACB’,从而推出AB =AB’。 故选A ,C ,D 。 2.(上海市2004年3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 36°, BD 平分 ∠A B C D EB C ,//,那么在下列三角形中,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是【 】 A. △DBE B. △ADE C. △ABD D. △BDC 【答案】D 。[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DE ∥BC ,∴△ABC ∽△AED ,易得各个角的度数,发现△BDC 中有两个角与△ABC 中两个角对应相等,所以它们相似.∴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是△BDC 。故选D 。 3.(上海市2005年3分)已知Rt △ABC 中,∠C =90°,AC =2,BC =3,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 是【 】 A 、sin B 23= B 、cos B 23= C 、tan B 23= D 、2otB 3 c = 【答案】C 。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 2.重庆市)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 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 黑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 有吸附性 D. 能够燃烧 2.(2012?滨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3.(2012.重庆市) 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 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分子间有间隔 B. CO2气体较易液化 C.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 大气中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4.(2012.泰安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 ..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2012.肇庆市)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6.(2012.德州市)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7.(2012.东营市)“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 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三十六:简单机械实验(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三十六:简单机械实验 1.(2019攀枝花,30)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估测石头质量大约800g。回家后,他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细绳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量石头的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量程后,发现该测力计不能直接测得石头的质量。通过思考,该同学利用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细木杆和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头的密度为g/m3(已知ρ=1.0×103g/m3); 水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019齐齐哈尔,19)小红和小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A”或“B“)。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的C点挂4个钩码,在D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2019包头,10)下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ρ水=1.0×103g/m3) (1) 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A中,此时小桶A中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3) 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B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A、B的悬挂点距支点O分别为13cm和5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g/m3;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 4..(2019遂宁,2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滑轮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效据如下表: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文,完成问题。(8分)(09年义乌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一)1.B(2分) 2.D(2分)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4.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共8分)(09年北京市怀柔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40:尺规作图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 专题40:尺规作图 一、选择题 1. (2012浙江绍兴4分)如图,AD为⊙O的直径,作⊙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甲、乙两人的作法分别是: 甲:1、作OD的中垂线,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乙:1、以D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于B,C两点。 2、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A.甲、乙均正确B.甲、乙均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 【答案】A。 【考点】垂径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甲的思路,作出图形如下: 连接OB,∵BC垂直平分OD,∴E为OD的中点,且OD⊥BC。∴OE=DE=1 2 OD。 又∵OB=OD,∴在Rt△OBE中,OE=1 2 OB。∴∠OBE=30°。 又∵∠OEB=90°,∴∠BOE=60°。

∵OA=OB,∴∠OAB=∠OBA。 又∵∠BOE为△AOB的外角,∴∠OAB=∠OBA=30°,∴∠ABC=∠ABO+∠OBE=60°。 同理∠C=60°。∴∠BAC=60°。 ∴∠ABC=∠BAC=∠C=60°。∴△ABC为等边三角形。故甲作法正确。 根据乙的思路,作图如下: 连接OB,BD。 ∵OD=BD,OD=OB,∴OD=BD=OB。∴△BOD为等边三角形。∴∠OBD=∠BOD=60°。 又∵BC垂直平分OD,∴OM=DM。∴BM为∠OBD的平分线。∴∠OBM=∠DBM=30°。 又∵OA=OB,且∠BOD为△AOB的外角,∴∠BAO=∠ABO=30°。 ∴∠ABC=∠ABO+∠OBM=60°。 同理∠ACB=60°。∴∠BAC=60°。 ∴∠ABC=∠ACB=∠BAC。∴△ABC为等边三角形。故乙作法正确。 故选A。 2. (2012山东济宁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 ∠AOC=∠BOC的依据是【】 A.SSS B.ASA C.AAS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答案】A。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连接NC,MC,根据SSS证△ONC≌△OMC,即可推出答案: 在△ONC和△OMC中,ON=OM,NC=MC,OC=OC, ∴△ONC≌△OMC(SSS)。∴∠AOC=∠BOC。故选A。 3. (2012河北省3分)如图,点C在∠AOB的OB边上,用尺规作出了CN∥OA,作图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