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地理活动记录

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体会到地图的作用及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名词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要多利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运动也是难点,其中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困为这需要建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起抽象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地球的运动同样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充分持感性认识。

一、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紧迫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能力。

5.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负责态度和价值观。

6.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真正便他们体会到地理课的浩渺无穷和多姿多彩。

4.多借助实物,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手电简、台灯、地球仪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注重自然界的每一微妙的变化,及时运用课堂,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会。

6.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四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

第三节地图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这一章人地球和地图知识入手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都是衔接的。对世界海陆面积的比较,教材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非常地生动形象,使学生加深了对海洋和陆地的印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教师通过投影仪图片,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观察他们的轮廓、位置,在头脑中对其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概念的学习,只让学生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能够独立说明即可。

海陆变迁的学习,教材对“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是

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辨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的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8.能举例说出降水、气温与人类和生活的关系。

9.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0.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四、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球课活动起来,动起来。

4.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共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共2课时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共2课时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三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发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天气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联系生活现实,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也不是太难。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人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解水平分布的关键是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垂直分布的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减的规律。

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按照教材编写逻辑顺序进行,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辨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的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的差异。

5.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8.能举例说出降水、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9.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0.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四、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像,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思考、总结归纳。

3.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

4.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共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共2课时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共2课时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共2 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四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公开课的评课总结

活动内容:

为了促进老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统一安排、通过全体组内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地理组组内公开课已11月底全部结束。通过本次的听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组内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起到研究示范作用。为我组的教学教研、课堂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各位老师的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全体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他们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型,展示了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体现我校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课改精神。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执教教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胸有成竹、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

4、课题上教法灵活多变,学生活而不乱,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5、教案备写很注重实效,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现代化教学辅助用具应用熟练。

二、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评课问题。总体来看,所有课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不够及时,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评价,针对性评价少。老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出现前后环节不连贯的情况。

2、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不够,难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个别教师时间把握不到位,有拖堂现象;鼓励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教师不注重书写。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体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50年校庆时提出的“阳光育人,多元启智”的办学理念正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不管何时,人民群众总会期盼名校的出现,我校作为新乡人民心目中的名校由来已久。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原来的办学优势正在消失。我校如何才能够持续的创造奇迹,继续领跑新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 ___。“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共有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是从20xx年的时候开始关注校本科程的开发研究。最初以学生最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实验,如:中国政区拼图大赛、旅游图片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参观考察活动等,尤其是20xx年三月份开展的节水活动规模大、参与广、形式新、内容活、意义深、反响好,得到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学生高涨、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

意识,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20xx年的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七年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始把我们的这些成果陆续的在课堂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各个任课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既借鉴这本书中的长处,又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创新。这些课上得都比较轻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报我们课题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打到了39人。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校工作的前头,但我们不仅不会居功自傲,而且还会更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继续完善,打造十中校本课程的精品。从多人一本,提高为一人一本甚至是一人多本的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为打造十中的特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人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包罗万象,有着无限的时、空运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视野的拓宽,使地理学科的信息密度大幅度增长,信息质量大幅度提高。这样,地理环境的无限时、空运动与中学生的极为有限的时、空运动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大,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的信息密度低,信息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开发种种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大量、更新鲜的关键信息,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接下来搜集了地理课外活动总结,欢迎查看。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1】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涉及区域、人口、资源与 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些都与受教育者的周边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地理教育在课外活动方面所 具有的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学科优势。因此组织和指导 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出课堂, 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 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特长等都 是颇有益处的,因此,我在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同时,积 极开展好课外活动,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 一、本学期,我组织同学们开展课外活动主要是根 据各部分教学要求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本地情 况和学生实际,参加一定的地理考察、地理调查、观测 统计、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还组织有地理爱好的学生 开展小制作、小论文、小建议,以及竞赛、讨论、报告 等活动。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

生自己提出课题,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知识讲座、专题讨论、问题设计、时事探索、知识竞赛、参观访问、专题 调研等, 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创新思维的方 法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在环境 保护教育方面,尊重学生的小创新、小建议,真正让学 生了解地理,认识地理,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并通过 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 深了难度,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活动的主要成果有: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状况及 人口构成;收集国内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调查学校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 保部门提出具体建议。清除校园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 计了三项行动措施。并调查了本地的小型烧砖厂对土地 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发出植树造林的倡议书,提出“绿 我家乡”的口号。 总之,同学们对活动课普遍反映很好,都乐学愿学,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作者: ————————————————————————————————日期: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 主讲人李少平 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6课时——人口分布和合理容量 时间2017-2-22 第__3__周 参与人全体教师(宋召华、刘芳、王万强、李少平、李传声、黄金杰、张 晓萍、商国华、王怡) 备课过程 上周总结反思经验: 问题: 措施: 主备人讲解:李少平优化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内容解读: 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 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概念。 行为动词解读: 判别,应从图文资料出发,说出、判别和总结

确 立依据学 习 目 标 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 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能分析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人口政 策。 二、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问答,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并通过举手反馈进行统计,要求学生达标率85%。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2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85%。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特点,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3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活动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85%。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异质分组,6人合作。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使用,增设生动真实的教学信息环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四、 教学资 源媒介 多媒体,教材,练习册 五、教材分析及活动教师活动: 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新授: 一、世界人口分布

地理趣味活动策划书

地理趣味活动策划书 篇一: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贵屿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时间: 第11周星期二兴趣课。 二、参加对象: 初二级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画地图。(25分钟左右) 2、拼地图比赛。(8分钟左右) 四、活动目标: 1、熟悉地图,认识地图的关键要素,如图例、比例尺等。 2、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带动地理教学。 五、组织方案: 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报名的同学分两大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各成员任务。 3、组长各选派两位同学对另一组同学画出的地图进行打分,每组分数最高的一副地图获奖。 5、比赛时组长负责计时,最快拼出地图的同学获奖。

六、活动要求: 1、报名参加的同学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活动听从组长安排。 2、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各小组长要定好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记好活动记录。 3、各小组要记好组员承担的任务,活动结束后把参加本次活动的记录作为成长记录存档 七、活动需要的器材: 1、A4纸40张。 2、拼图地图两张。 3、每位同学各自准备蜡笔一盒。 八、指导老师: 彭丽虹 贵屿中学地理组 XX年5月6日 篇二: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促进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力。二、活动目标: 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三、参加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四、活动措施: 1、制作:制作地理模型,绘制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制作地球仪、等高线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 2、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3、学写小论文:开设上查阅、沙尘监测、实验室及野外考察活动等实践学习活动,学习撰写小论文,利用学校的站发表小论文,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地理事物、乐于收集地理资料的良好习惯,扩大知识面。 4、创编地理板报、地理手抄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五、组织方案: 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每班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各成员任务。六、活动要求: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a8765990.html,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刘淑美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5期 摘要: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地理这门学科,以更好地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课外活动;综合素质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开展好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很多课堂上无法培养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说,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要充分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地位,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地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为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途径 1. 开展地理科普宣传活动 每年都有很多的重大纪念日,如“世界节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无烟日”等,结合着这些纪念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科普宣传活动。例如,在3月22 日“世界节水日”这一天,笔者就联系了当地的居委会,让学生义务担当“节水宣传员”。在担任宣传员的过程中,学生奔走于各个小区散发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讲解节水的相关知识,并与社区居民一起交流节水的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宣传资料的讲解,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有效加强了自身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互相交流节水心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学习到了很多节水的小诀窍,学生纷纷表示要把这些小诀窍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节约每一滴能够节约的水资源。就这样,忙碌了半天之后,虽然学生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在精神上却异常饱满。通过此次节水宣传活动,使得学生在践行课本知识的同时,也真正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由此可见,这种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教育效果显然要比理论说教来得更加直观有效。 2. 开展实践动手操作活动 常言道:动手利于动脑。人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实际能力,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人们的思维活动,使得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开阔。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些地理模型、地理教学仪器,开展一些地理发明竞赛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例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1、在熟悉新课程的基础上,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操作上,通过网络搜索、杂志阅读和参加教研活动,研究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在已有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修改充实,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新课程教学体系。 2、教研组内加强交流学习,广泛收集材料,组织集体学习交流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提高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水平。 3、青年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教学理念新,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大胆实践新课程思想,快速成长。 二、应用新课程思想,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1、积极在课堂中实施新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课堂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积极展开课外的活动。如组织研究性课题的展开,选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相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养成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如开设地理学科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落实课堂常规,提高学科水平 1、开展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个人备课要在钻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到的双基要求,再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2、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本学期要开设好每一堂公开课。开课教师要紧紧围绕学校当前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主题,精心准备;学科组成员要认真参与,做到上课有教案,课后有评课,评课有记录。 四、开展地理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全体地理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根据教

地理社团(天地会)活动计划

地理社团(天地会)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初中阶段正是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兼具文理知识,并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必要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会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与事物,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拟报社团名称:“天地游” 三、活动时间:每周一次 四、参与人员: 七、八年级每班上报地理爱好者(预计40人)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校情和学情, 地理组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下活动: 1.地理教具DIY:如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准备材料:形状不规则的马铃薯、小刀、铅笔或准备报纸和颜料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对应的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地理实验DIY: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 准备材料:黄土、模板、喷壶、水瓶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感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 地理未解之谜: 如:神奇的北纬30°,尼斯湖水怪,神农架野人,百慕大三角,死亡公路,外星人之谜,纳米比亚的骷髅海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及其感兴趣的,可以采用视频加讲座的方式,也可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 4. 如何求生? 迷失在野外怎样辨别方向、地震来了怎么办?海啸来了怎么办?各种自然灾害前有何征兆?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5.地理知识竞赛。 内容安排: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兼及课外有趣有用的地理内容,以游戏方式开展。 6. 旅游线路设计大赛 a.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自己家乡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情况进行调查活动,可以通过各个途径获得资料,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与指导。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组成员:李允同、冯秀芬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情况记录一 中心议题:商讨本学期高二地理授课计划 参加对象:冯秀芬李允同 简要过程:初步商定:在第一次月考之前完成“世界地理总论”的教学和“城乡规划”的教学 在第一次月考以后全面系统的教授“世界地理”。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城乡规划略教学,世界地理尽可能详细教学,在这次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知识,高三复习时候略复习 记录人:李允同 20XX年9月2日下午1、2节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情况记录二 中心议题:第一次月考范围、难度系数的确定 参加对象:冯秀芬李允同 简要过程:确定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范围为:城乡规划整册,区域地理中的地球地图、世界陆地海洋、气候、世界居民和国家。 反思小结:统一各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适当降低考试难度,给学生以学习地理的信心。 记录人:冯秀芬 20XX年9月9日下午1、2节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情况记录三 中心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加对象:冯秀芬李允同 简要过程:现在高二学生由于教材体系的限制,初中地理基础非常薄弱,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弱。三位老师经过商定,初步决定《高考文科地理读图填图训练》作为学生日常读图练习。

反思小结:该图册要素简洁、重点突出,比较有利于高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世界地理的熟悉。事后发觉效果比较明显。 记录人:冯秀芬 20XX年9月16日下午1、2节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情况记录四 中心议题:讨论本次高二地理测验范围以及难度系数 参加对象:冯秀芬李允同 简要过程:结合各任课老师的教学进度,商定本次高二地理测验范围为城乡规划,区域地理中的地球地图、世界陆地和海洋、气候、世界分区中的亚洲。 反思小结:将平时的练习、考试题型、难度逐步与高考接轨。 记录人:冯秀芬 20XX年9月23日下午1、2节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情况记录五 中心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析题和答题能力 参加对象:冯秀芬李允同 简要过程:在平时的作业以及历年高考中,发现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本次研修活动三位老师商量如何在以后教学中逐步突破这一现象。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1、在平时练习中,经常引导学生如何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关键字等,提高审题能力;2、经常在课堂上由某几位学生陈述解题思路、叙述答案,之后全班讨论这些审题思路、答题答案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再共同讨论如何准确审该题、如何组织这题的答案,从而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不规范性,逐步改正自己的不合理之处。 反思小结:科学合理的审题、答题能力对高考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应尽早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记录人:冯秀芬 20XX年10月13日下午1、2节

地理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计划.docx

地理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行知”思想的引领下,将本学科知识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联,让学生在丰富多 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轻松愉快得学习地理知识,使用地理知识。将“学”与“行”与“知”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乐趣。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二、具体措施 1、在课堂上充分树立学生的实践意识,平时上课除了讲解地理理论知识之余,还要 时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牢牢扣紧实践意识。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2、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所学知识学 有所用。如让学生游览马洲公园,然后绘制一幅马洲公园的地形图。残骛楼諍锩瀨 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3、利用讲座,报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让学生 到网上搜索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故事,“中国是怎样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之类历史 事件的真相,然后让学生代表定期搞一个地理讲座。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 閉镇桧猪訣锥顧。 4、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了解“天下事”中的地理知识。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30 分中关注的世界大事“巴以冲突”“索马里海盗”——地区冲突,中东的石油大战等 热点事件。在探索中学习课外知识,在课外知识的学习中学会探索。彈贸摄尔霁毙 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三、计划目标 让学生在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轻松愉悦得享受地理带给我们的乐趣,并牢 牢树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带出课堂,带进实践,带进大自然, 带进社会。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计划人:徐振兴 20XX 年 9 月 18 日星期五 1 / 1

初中地理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郑母初中地理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地点:会议室 发言人:赵双艳 到会参加人员:姜洪杰、任秀云、张书伟、冀红香、赵双艳、潘信娥 活动内容:1、学习教务处、科研处工作计划。 2、讨论制定初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3、分配各项工作。 4、研讨中考备考方案。 活动过程:1、赵双艳老师首先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务处的工作计划:重点是学习工作措施,提醒同组老师加强课堂管理,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要多关注,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正规化、维护好多媒体教具;动员全组老师积极开设素质课。接着学习科研处工作计划:我们认真领会计划思想、目标,尤其是精品课的推出,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要求;认真学习常规工作要求,尤其是每周主讲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要紧扣教学方案;继续开展课改活动,坚持“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

动员大家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十五分钟”片段教学竞赛;提醒大家认真、详细书写教研活动记录,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潘信娥老师把她写的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初稿发到教研组微信群里面,让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修改计划,中心思想是围绕我校走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全力进行课堂改革,这学期我们主要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推进生本课堂的全面开展;另一方面是学会白板功能的使用。 3、工作安排如下: (1)、每周教研活动主持人及上报教研活动记录安排:(2、7、12周)姜洪杰, (3、8、13周)任秀云,(4、9、14周)赵双艳,(5、10、15周)潘信娥,(6、11、17周)张书伟。 (2)、全体初中地理老师一起进行地理校本课程设计和编写。 四、教研活动安排

4、最后,赵双艳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中考备考方案:经过和初二年级老师的交流,在中考范围还没有公布之前,大家觉得首先先上完去年中考要考的内容,然后第四周就开始进行复习、练习,根据不同的知识板块,进行阶段性过关测试,及时查漏补缺。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1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 参加活动的教师:翟伟、刘妮娜、杨元明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1、在熟悉新课程的基础上,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操作上,通过网络搜索、杂志阅读和参加教研活动,研究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在已有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修改充实,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新课程教学体系。 2、教研组内加强交流学习,广泛收集材料,组织集体学习交流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提高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水平。 3、青年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教学理念新,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大胆实践新课程思想,把多媒体教学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高效运用,使我校地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快速成长。 二、应用新课程思想,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1、积极在课堂中实施新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课堂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积极展开课外的活动。如组织研究性课题的展开,选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相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养成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如开设地理学科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落实课堂常规,提高学科水平 1、开展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个人备课要在钻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到的双基要求,再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

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2、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本学期要开设好每一堂公开课。开课教师要紧紧围绕学校当前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主题,精心准备;学科组成员要认真参与,做到上课有教案,课后有评课,评课有记录。 四、开展地理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全体地理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拟定教学研究案例,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立项课题的研究。《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以研究来带动教学工作的提高。 总之,本学期地理组全体成员,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各项主题,做好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工作。 记录人:孙妮娜 教研组长:杨元明 2015年9月5日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九月中旬)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九月中旬) 活动内容:简易地球仪的制作。 准备材料:乒乓球或其他球状物、铁丝、橡皮泥、胶布、彩笔、量角器等。 制作步骤: ⑴、在一只完整的乒乓球表面画上世界地图。 ⑵、在薄铁皮两端和四分之一处,分别钻一小孔,并弯成弧状作地球仪支架。 ⑶、在半只乒乓球上剪下直径20毫米的球面一块,粘在圆木片上。把直径4毫米的木条用砂纸一端打磨成直径3毫米的光滑圆木条,用胶水粘在球面中心处作底垫。 ⑷、用大头针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将细钢丝穿过南北极中心,固定在支架两端,使地球仪能围绕轴心自由转动。 制作要求:稳(平衡性),准(倾斜,与水平成66.5度角),活(能自由转动),精(七大洲轮廓图。特殊经纬线标注) 本次活动是结合教材要求进行,故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希望大家在亲自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地球仪有关知识。 趣小组活动过程 家庭生活垃圾调查一组 调查时间:5月2日 调查对象:生活垃圾 调查目的:通过对家庭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数量等方面的调查,明确其危害及解决办法。 调查内容: 1.生活垃圾的来源 (1)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饭剩菜、食品包装袋 (2)客厅:老化家电、家具、金属垃圾 (3)卧室:纸屑、杂物、废旧电池 (4)卫生间:洗衣、洗澡所造成的污水 2.分类:玻璃类、纸类、金属类、塑料类、电池类,其它

2、分组情况:由于参加的人数很多,故把学生进行分组: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10—11人不等,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全组观测工作的进行 3、观测时间: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冲突,把气象观测的次数减为3次,时间调整7:15,14时,20时 4、观测项目:云量、气压、风向、风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最高地温,最低地温,相对地温,降水量等 5、数据记录:将观测的各科数据记录数据到专业气象记录纸上,并公布在地理园门口,再广播室向全校师生广播天气现象。 6、每周小结一次,每月总结一次 小学科学实验-制作地球模型实验 十月天2010-06-24 17:19 用橙或柚来制作地球模型,首先考虑怎样把曲面橙地球展平。 1.用粗尖的铅笔在橙或柚的表面大致勾画出各大洲的轮廓。 2.用塑料刀小心地剥下橙皮。如果可能,尽量剥成一大块,以便各大洲能连成一起。 3.试着把橙皮平摊在桌面上。观察摊平橙皮时,各大洲出现了什么情况?需要对各大洲进行哪些调整才能使它们和在球体上的形状、位置相吻合? 地图和地球仪是如何表示地表的? 怎样使用经纬度来对地面某点进行定位?制图者使用被称为符号的图片表示地表要素。一个符号能代表一种自然要素,例如:河流、湖泊、山地和平原。符号也可以表示人文要素,如高速公路、城市、飞机场。地图的图例就是由图中所用到的所有符号及其说明组成的清单。 校园平面图绘制注意事项 1、分组: 全班共分为7组,分别负责学校操场、1—6楼各楼层的平面图绘制。 2、组内分工: 组内成员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特长,进行有效分工,分别负责组织、丈量、记录、计算、绘制、汇报工作,并完成分工记录表。 3、实际绘制操作: 组内成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完成相应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提倡职责明确、互帮互助的原则,合作讨论完成操作记录表、绘制平面图。

高三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记录一 2012年9月5日第5、6节中心议题: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 简要过程: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 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尽量联系高考考点精选习题,降低难度使多数学生都能掌握。 记录人:尹忠惠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二 2012年9月12日第5、6节 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一) 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 简要过程:明确“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时空 变化、大气运动与气压带、风带”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统一各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适当降低考试难度,给学生以 学习地理的信心。 记录人:胡荣荣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三 2012年9月19日第5、6节 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二) 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 简要过程:明确“气候的形成与世界气候类型、常见的天气系统”考 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 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充分利用地图册,该图册要素简洁、重点突出,比较有利 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世界地理的熟悉。事后发觉效果比较明显。 记录人:张秋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四 2012年9月26日第5、6节

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三) 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 简要过程:明确“水循环与洋流”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将平时的练习、考试题型、难度逐步与高考接轨。 记录人:尹忠惠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五 2012年10月10日第5、6节 中心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 析题和答题能力 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 简要过程: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要求、复习 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在平时的作业以及历年高考中,发现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审题不仔细、 答题不规范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本次研修活动三位老师商量如何 在以后教学中逐步突破这一现象。大家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1、在平时练习中,经常引导学生如何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关键字等,

地理课外活动工作归纳.doc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了三项行动措施。并调查了本地的小型烧砖厂对土地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发出植树造林的倡议书,提出“绿我家乡”的口号。 总之,同学们对活动课普遍反映很好,都乐学愿学,既培养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生参加人数少,活动量小,时间短等,我争取在下学期克服这些缺点,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创造学生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活动课办得有声有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体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50年校庆时提出的“阳光育人,多元启智”的办学理念正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不管何时,人民群众总会期盼名校的出现,我校作为新乡人民心目中的名校由来已久。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原来的办学优势正在消失。我校如何才能够持续的创造奇迹,继续领跑新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

载体。它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共有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是从2004年的时候开始关注校本科程的开发研究。最初以学生最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实验,如:中国政区拼图大赛、旅游图片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参观考察活动等,尤其是2006年三月份开展的节水活动规模大、参与广、形式新、内容活、意义深、反响好,得到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学生高涨、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20XX年的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七年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始把我们的这些成果陆续的在课堂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各个任课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既借鉴这本书中的长处,又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创新。这些课上得都比较轻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报我们课题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打到了39人。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校工作的前头,但我们不仅不会居功自傲,而且还会更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继续完善,打造十中校本课程的精品。从多人一本,提高为一人一本甚至是一人多本的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为打造十中的特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3】 人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包罗万象,有着无限的时、空运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视野的拓宽,使地理学科的信息密度大幅度增长,信息质量大幅度提

地理教研组集体活动

2018下初中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一: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罗镁萍、刘幸、任教云、罗轶翔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体会到地图的作用及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名词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要多利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运动也是难点,其中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也是一

个难点,困为这需要建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起抽象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地球的运动同样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充分持感性认识。 一、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紧迫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能力。 5.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负责态度和价值观。6.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过程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2、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P25-P27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

A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 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 3、读图1-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 4、读图1-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5、读图1-4-5,哪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6、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阅读教材P27-P28教材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考并讨论28页问题2、3 三、重要方法 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 2、复杂统计图读法: 四、习题讨论 同步学案 六、 下 周 进 度 安 排 时间 课上安排 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一课时 练习册习题 第二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二课时 练习册习题 周末自主学习安排 回顾复习 +习题 下周主备人:晓萍 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集备领导签名______________ 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 整理人:__________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 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 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后活动参考答案(人教版)(2)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P3活动: 1、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2、北美洲:纬度北部约达81oN南部约达10oS,经度位置在170oW~20oW之间。 3、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海与欧洲相望。南与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P5活动: 第二节自然环境 P8活动: 1、(1)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纵列于北美洲西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位于北美洲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2)可将北美洲分为东西排列的三大纵列带,即西部高峻的山地、高原,中部宽广的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高原。 (3)东西高,中部低。 2、(1)密西西比河的干流大致是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分布在干流西侧的支流流向大致是西北向东南流,分布在干流东侧的支流流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流。(2)水往低处流。地形高低起伏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流域中地形区的分布决定了干流及其支流的流向。 P12活动: 1、北美洲主要有9种气候类型。(自己在图中找)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遍布北美洲大陆除北部、东南部、西部沿海的绝大部分地区。 2、(1)北纬40o由西向东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等。 (2)西经80o由南向北穿越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寒带气候。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P16活动: 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2、房屋设计有严格的抗震标准.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开展全民防震教育和避难演习;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配备防震应急箱。 3、1: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2:加强防震教育3:提升民众自救能力4: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 P18活动: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第二节东南亚 P23活动: 1、(1)略(2)略(3)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缅甸、老挝、越南。濒临南海的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 2、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中国)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中国85%的进口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有专家分析,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控制了中国的能源通道。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P27活动: 1、(1)它们都是从北向南流,它们的上游多数在中国境内。湄公河、萨尔温江是发源于我国的河流,在我国称为澜沧江和怒江。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红河越南 金边湄公河柬埔寨 万象湄公河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 比较项目亚洲北美洲东、西半球中的位置东西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北北 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太平洋、 大西洋 面积(万平方千米)4400 2400 所跨的纬度范围81°N~11°S 81°N~10°N 所跨的经度范围26°E~170°W 170°W~20°W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地理活动记录 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体会到地图的作用及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名词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要多利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运动也是难点,其中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困为这需要建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起抽象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地球的运动同样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充分持感性认识。 一、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紧迫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能力。 5.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负责态度和价值观。

6.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真正便他们体会到地理课的浩渺无穷和多姿多彩。 4.多借助实物,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手电简、台灯、地球仪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注重自然界的每一微妙的变化,及时运用课堂,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会。 6.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四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 第三节地图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这一章人地球和地图知识入手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都是衔接的。对世界海陆面积的比较,教材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非常地生动形象,使学生加深了对海洋和陆地的印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教师通过投影仪图片,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观察他们的轮廓、位置,在头脑中对其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概念的学习,只让学生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能够独立说明即可。 海陆变迁的学习,教材对“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