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叫溶液。

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铝粉放入硫酸中,反应物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的溶液,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

3.将50克食盐水放在蒸发器皿中蒸干,得食盐20克,则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克,溶质质量是___________克,溶剂质量是___________克。

4.举例:气态物质作溶质所组成的水溶液名称___________,其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液态物质作溶质组成的水溶液名称___________,其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固态物质作溶质组成水溶液名称___________,其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

1.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A.均一、稳定的

B.久置不会分层

C.澄清、透明的

D.混合物

2.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久置后,溶质()

A.浮于液面

B.浮于中间层

C.不会分离出来

D.会沉于底部

3.蔗糖水是溶液,是因为()

A.由两种物质组成

B.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C.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D.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4.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c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值()

A.大于c

B.等于c

C.小于c

D.无法确定

5.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只能有一种物质作溶质的混合物

B.溶质和溶剂开始混合时是混合物,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为澄清、透明的纯净物了

C.溶液都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是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6.(2010山东滕州中考模拟)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

;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7.(2010山东潍坊中考模拟)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某盐溶液,需向100克水中所加盐的质量是( )

A.20克

B.25克

C.10克

D.40克

8.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不可少的一组玻璃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B.烧杯、玻璃棒、药匙

C.烧杯、玻璃棒、量筒

D.玻璃棒、药匙、量筒

9.溶液质量均为100克,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与30%的两种溶液相混,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 )

|

A.小于15%

B.大于30%

C.等于30%

D.介于15%—30%之间

10.(2010嘉祥中考模拟)20毫升水倒入10毫升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搅拌均匀,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正确的是( ) A.

12084.110%9884.110?+??? B.20

10%9810+?×100% C.120%9884.110%9884.110?+????×100% D.12084.11084.110?+??×10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新版)教科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本节课将要研究比较不同物质(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不同的。 聚焦环节,通过提问和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本课主题“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一样吗”。 探索环节,主要编排了2个学生探索活动。探究活动1让学生根据一年级学习实践过的体验,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探究活动2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这种方法在教师准备材料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称量好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后将它们先平分成2份,再平分成4份。最后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实验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其中探究活动2为本课的核心活动,为保证其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时可把探究活动1前置到聚焦环节。 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全班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食盐和小苏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这一实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 拓展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质,比如味精、红糖、白糖等,让这些物质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学情分析】 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对于小苏打和书本中出现的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两张图片相同吗?哪里不同?认识吗?颗粒状的是食盐,粉末状的是小苏打。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溶解。你怎么知道?小苏打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我们来试一试?小苏打怎么样了?也溶解了。 2、其实啊,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它们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溶解能力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是指溶解的速度,还是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数量。 2、那食盐和小苏打,究竟谁溶解得更多,溶解能力更强呢?谁来猜一猜?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呀。做实验。好,在实验前,老师还是想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才比较公平。好,现在开始讨论。 (之前的想法是让学生设计一份实验单,但2次试教效果都不理想,学生在画画和写字上浪费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决定让它们简单地讨论怎样做实验更公平)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汇报实验方法:他们的方法合理吗?有没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水的什么一样?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今天统一将水量定为50毫升。毛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 小苏打和食盐要怎么加?怎么保证每一次加的量要相同?一勺加进去后,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加第二勺?是的,实验过程中,要耐心地等杯里的物质溶解完后才可以加第二勺。这个实验最后要统计的数据是什么?加入水中溶解的份数。 5、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老师整理出一份实验方法,一起来看一下,有没有问题?好,现在开始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6、动手做实验 7、汇报:好,现在我们实验已经完成了,每位小组按顺序来汇报一下你们记录的结果。 8、这些记录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谁溶解得更多?说明了什么? 9、拓展:如果换成糖呢、味精呢,还是给50毫升的水,你们觉得溶解能力会怎样吗?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振荡雪碧,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气泡。老师手没摇晃前,说明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预设1:时间充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好玩的实验,想不想玩?先来看怎么玩?阅读要求。组长上来领注射器,边观察边记录。 预设2: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读一读课件上的两段文字,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贾汪大吴湖里小学俞妙琴 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食盐4份(每份2.5克)、小苏打4份(每份2.5克)、汽水1瓶、注射器1个。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情景引入: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板书:溶解能力) 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出示目标:(1)实验探究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提出问题。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猜一猜,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学生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3.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 (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 (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 (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4.汇报交流。 5.自主探究。 6.汇报总结。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1.设问: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老师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又会怎样?你有什么猜想?(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说教材 本课是新课标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得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现象这一过程。 4.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 二、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 师:那你们知道糖含在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会慢慢的化了。 师:如果把糖和食盐放到水又会发生什么呢?(揭示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食盐)生:是食盐。 师:那你们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教师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做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1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准备:各组装水烧杯2个,高锰酸钾1小份,搅拌棒1根,小药勺1根,滤纸1张,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实验记录表1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播放课件: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里,食盐哪里去了?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的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3、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它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并完成对书中表一的记录。 三、播放课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我们选择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作进一步的观察实验。 2、教师以高锰酸钾为例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作好记录。在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的实验时,要先讲清要求,再让学生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本课表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说课稿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教材分析: 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察描述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六、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测。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分展示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桌上纸包)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纸包,请打开看看,知道是什么吗?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品,看起来比较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I2O3+3H2SO4= 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 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I(OH)3+3H2SO4=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BaCI2+ H2SO4=BaSO4+2HCI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CuO+2HNO3=Cu(NO3)2+H2O ZnO+2HNO3=Z n(NO3)2+ H2O MgO+2HNO3=Mg(NO3)2+ H2O CaO+2HNO3=Ca(NO3)2+ H2O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AI(OH)3+3HNO3=AI(NO3)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白色固体溶解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蓝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单质 1、【金属单质 ....】: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应: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 .....】: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 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 1、【酸的溶解性 .....】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的碱大部分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

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 .....】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部分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 4、【氧化物的溶解性 .......】 ▲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 ③易溶于水:例如:SO2、NO2等。 5、【其他 ......】 ..物质的溶解性 ▲①难溶于水:CH4 ;②易溶于水: HCl、NH3 (其中NH3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葡萄糖、蔗糖等。

四年级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动画《驴子过河》的故事导入 提问:为什么驴子在水里跌倒后,背上的盐变轻了? 引入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动手实验,探求新知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动手实验: ①组长领取器材; ②介绍实验步骤,将实验记录表格发给学生,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在表格中。 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不搅拌搅拌后放置一会儿过滤后食盐 沙子 面粉 ③分组实验:

A、将盐与沙子放入烧杯的水中; B、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C、让两杯溶液静置一会儿。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三个阶段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教师注意规范并纠正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沙在水里不溶解) 3.食盐溶解在水中之后,这杯水就称为食盐水溶液。由此引出沙子 4.用同样的方法做沙子的实验 沙子在水中的状态是怎样的? (沙子在水里不溶解) 5.组织讨论: A、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盐的颗粒慢慢变小、变少,到最后盐的颗粒没有了 B、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沙子的颗粒仍然还在,并没有变小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5.教师总结: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提问: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你认为它会溶解吗?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4.讨论: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更像食盐还是更像沙子?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三、学习过滤 1.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因为过滤能将不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漏斗、玻璃棒、滤纸。 A、演示折纸的方法: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玻璃棒靠在三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溶解》单元的第2课,主要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通过猜测、实验验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实验步骤,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明显存在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细致的问题;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展开了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进行充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通过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努力使学生不仅掌握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而且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进而了解到溶解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观察交流、探究发现、口语表达、动手操作等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

本溶解性表崔扬(vmbn)录入,2003-5-5,修正于2003-7-27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氢氧化锕(III)Ac(OH) 3 0.0022 氨NH 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 4N 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 4C 7 H 5 O 2 20 碳酸氢铵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 4 Br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 4) 2 CO 3 100 氯酸铵NH 4ClO 3 28.7 氯化铵NH 4 Cl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 4) 2 PtCl 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 4) 2 CrO 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 4) 2 Cr 2 O 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 4H 2 AsO 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 4H 2 PO 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 4) 2 SiF 6 18.6 甲酸铵NH 4HCO 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 4) 2 HPO 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NH 4HSO 4 100 酒石酸氢铵NH 4HC 4 H 4 O 6 1.88 2.7 碘酸铵NH 4IO 3 2.6 碘化铵NH 4 I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 4NO 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每组2只装水的烧杯、搅拌棒1根、高锰酸钾1小包、小药勺1把。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刘谦叔叔吗?为什么喜欢他?老师也喜欢他,还向他学了一招,你们想看吗?(想看的同学坐好了,睁大你们的眼 2、你们看,这是一杯水,老师能让这杯水变色,你们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用醼有高锰酸钾的塑料棒搅拌杯中水)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魔术在老师的搅拌棒上,老师的搅拌棒上早就醼了高锰酸钾这种物质,老师用它在水中一搅拌,这种物质全溶解在水中了,水就变色了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高锰酸钾这种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科学观察 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高锰酸钾(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方法) 2、观察、描述高锰酸钾 ①观察高锰酸钾 ②组内观察、描述高锰酸钾 ③小结: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晶体 3、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把这紫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于水,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 (二)活动二:溶解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方案: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示) 第一步,用药勺取3-4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侧面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的状态及变化,做好记录; 第二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1分钟,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好记录; 第三步,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好记录。 3、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4、分组实验,认真填写记录表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习目标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习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2 学习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习准备4个80ml烧杯,3个50ml烧杯、3个20ml试管、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实验记录单;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1、高锰酸钾具有()性。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和()。 2、不能用()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来取。 合作探究: 一、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小组讨论,猜测实验现象 2、出示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步骤一、用勺子从杯中取出一勺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 步骤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 步骤三、静静地观察,记录它们是怎样在水中扩散的。 步骤四、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轻轻搅拌一下,记录发生的变化。 步骤五、最后用小棒充分地搅拌,观察它们是否溶解。 3、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导学过程 二、探究醋、酒精和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 1、学生讨论、汇报猜测 2、明确实验过程和目的 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ml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ml醋、酒精和食用油。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之后,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 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 4、汇报点评。 5、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搅拌,食用油都不能溶解在水中,那食用油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当中吗? 6、分组实验 将少量液体(洗涤剂)倒入放有食用油和水的试管中,并充分震荡。探究:看到了什么?猜测加进去的液体是什么。简单解释原因。 巩固练习: 1、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等。 2、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形成()、()、()的溶液。拓展延伸: 了解人们利用液体的溶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洗发水→水中一丝丝的,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胶水→水中小水滴一样沉在杯底搅拌后溶解醋→水中颜色变了,沉下去了搅拌后溶解食用油→水中上下浮动,然后浮在水面上搅拌后不溶 导学反思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xin)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氢气应早去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试管口下倾水滴。 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愈“弱”愈水解, 又“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左边水写分子式,中间符号写可逆,右边不写“↑”和“↓”。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 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 (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