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公式

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总结:(可可整理)

1.行程问题

基础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一、相遇追及型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二、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和为N个周长,

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差为N个周长,

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三、流水行船型

顺流路程=(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路程=(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四、扶梯上下型

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1±(V梯÷V人)],顺行用加法,逆行用减法解析:设扶梯为s级,速度为v,根据公式带入

S=30×1×(1+v÷1) 解得 v=1

S=20×2×(1+v÷2) s=60,所以选择B。

五、队伍行进型

队头→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头: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解析:假设通讯员和队伍的速度分别为v和u,所求时间为t,则:

600=(v-u)×3 解得 v=250

600=v×(2+24÷60) u=50

600=(v+u)×t t=2,所以选择D

六、往返相遇型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

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1)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

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

解析:a汽车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与b汽车相遇,实际上是两辆车第3次迎面相遇,根据公式,路程和为5个全程,即5×210=1050(公里),使用的时间为1050÷(90+120)=5(小时),所以b汽车共行驶了120×5=600(公里),选择B

七、典型行程模型

等距离平均速度=(2速度1×速度2)÷(速度1+速度2)(调和平均数公式)(速度1和速度2分别代表往﹑返的速度)

解析:代入公式v=2×60×120÷(60+120)=80

等发车前后过车:发车间隔T=(2t1×t2) ÷(t1+t2);

V车/V人=(t2+t1) ÷( t2-t1)

例:某人沿电车线路匀速行走,每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假设两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相同,则这个发车间隔为多少?

解析:依据公式,发车间隔T=(2t1×t2) ÷(t1+t2)=2×12×4÷(12+4)=6(分钟)。

推导原型:设每隔t1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每隔t2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该人,有方程组:

S=(V车+V人)×t1→ V车=(S/t1 +S/t2) ÷2→

S=(V车-V人)×t2 V人=(S/t1 -S/t2) ÷2

T=S/V车=2t1t2/(t1+t2)

N=V车/V人=(t2+t1)/(t2-t1)

(S表示发车间距,T为发车间隔时间,V车为车速,V人为人速,N为车速与人速的比)

不间歇多次相遇:

单岸型:S=(3S1+S2)/2(S表示两岸的距离)

推导原型:设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S1,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S2,则 V甲/V 乙=S1/(S-S1)=(2S-S2)/(S+S2)→

S=(3S1+S2)/2(注:单岸指的是S1、S2都是距离同一出发地的距离)

解析:假设AB两地相距S,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各走了80 、(S-80),根据时间相同,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可得,V甲/V乙=80/(S-80),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各走了(2S-60)、(S+60),同理可得,V甲/V乙=(2S-60) /(S+60),综上80/(S-80)=

(2S-60)/(S+60),解得S=150。选择B

注:直接代入单岸型公式S=(3×80+60)/2=150。

两岸型:S=3S1-S2

推导原型:设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S1,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B地S2,则 V甲/V 乙=S1/(S-S1)=(S+S2)/(2S-S2)→

S=3S1-S2

解析:假设AB两地相距S,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各走了6 、(S-6),根据时间相同,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可得,V甲/V乙=6/(S-6),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各走了

(S+3)、(2S-3),同理可得,V甲/V乙=(S+3) /(2S-3),综上6/(S-6)=

(S+3)/(2S-3),解得S=15。选择D

注:直接代入两岸型公式S=3×6-3=15。

无动力顺水漂流:漂流所需时间=2 T逆T顺÷(T逆-T顺)(其中T逆T顺分别代表船逆流和顺流所需的时间)

解析:根据公式:漂流所需时间=2 T逆T顺÷(T逆-T顺)=2×7×5÷(7-5)=35(天),选择B

2.排列组合问题

排列:与顺序有关,用A

组合:与顺序无关,用C

排列公式:Anm=n﹗/(n-m)﹗=n×(n-1) ×(n-2) ×…×(n-m+1)(简单记忆就是从n 开始,连续乘以m个数)

组合公式:Cnm= n﹗/(n-m)﹗m﹗= n×(n-1) ×(n-2) ×…×(n-m+1)/m×(m-1) ×(m-2) ×(m-3) ×…×1

一、相邻问题-捆绑法

6人排成一队,ab要排在一起:A22*A55(先排ab,再捆在一起与剩下的4人一起排队)

二、不相邻-插空法

6人排队,ab不排在一起:A44*A52(先排除了ab之外的4人,4人排好后有5个空位,再选择其中2个排ab两人)

三、围成一圈

6人围成一圈:A55(选定6人中其中一人标定位置,其余5人按顺序排队)

四、几对夫妻排队

4对夫妻排队:A88(相当于8人排队)

五、夫妻要排一起

4对夫妻排队,并且夫妻要排在一起:(A22*A22*A22*A22)*A44(先把每对夫妻排好,再将每队夫妻捆绑在一起排队)

六、夫妻坐在一起圆桌吃饭

4对夫妻坐在圆桌上吃饭,并且每队夫妻要坐在一起:((A22*A22*A22*A22)*A33)七、错位排列型

N个封信和N个信封,每一封信都不装在自己的信封里,可能的种数为Dn,则D1=0,D2=1,D3=2,D4=9,D5=44。

八、分配插板

○将8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至少一个,共有多少种分法?

答:C72。(8个苹果排成一排,除两头外共有7个空档,选择2个空档插入)

○将8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至少2个,共有多少种分法?

答:C42。(8个苹果先给每个小朋友分1个,剩下5个苹果排队,除去两头外共有4个空档,选择2个空档插入)

3.牛吃草问题

核心公式:y=(N-x)*T y代表草量,N代表牛的数量,x代表草长的速度,T代表吃完草需要的时间

表格法解牛吃草问题

例:一片草地(草匀速生长),240只羊可以吃6天,200只羊可以吃10天,则这片草可供190只羊吃多少天?

190 5012 N3 N3-x T3

200 60 10 2000 N1 N1-x T1 N1*T1

240 100 6 1440 N2 N2-x T2 N2*T2

140 4 560 x=右两项之商 T1-T2 N1*T1-N2*T2

y= (N3-x)*T3 =(N1-x)*T1=(N2-x)* T2

注:题目中有牛有羊时,可将其全部转换成牛或羊;如果草场面积有区别,如M头牛吃W亩草时,N可用M/W带入,N代表单位面积上的牛数。

4.钟表问题

基本常识:时针每分钟走0.5°,分钟每分钟走6°;

24h内,时针和分钟重合22次,垂直44次;

钟表上每两格之间为30°

钟表问题追及公式:T=To+(1/11)To,其中T为追及时间,To为静态时间,及假设时针不动,分针和时针达到条件要求时的虚拟时间。

例:时针和分针在7点多少分重合?

假设时针不动,分钟需要走35分钟才能与时针重合(7点时分钟和时间间间隔35分钟的空格),所以To为35分钟,带入公式,T=35+35/11

5.余数同于问题

核心口诀: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作周期。

(1)余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则取1,表示为60n+1。

(60为4,5,6的最小公倍数,可取60的任意整倍数)

(2)和同:一个数除以4 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则取7,

表示为60n+7。

(3)差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 余3,则取3,

表示为60n-3。

注:n的取值范围为整数,可为负值,也可以取0。

6.容斥原理

两集合标准型核心公式:

满足条件I的个数+满足条件II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标准型核心公式:

︱A∪B∪C︱=︱A︱+︱B︱+︱C︱-︱A∩B︱-︱A∩C︱-

︱B∩C︱+︱A∩B∩C︱

三集合整体重复型核心公式: B

W=x+y+z

A+B+C= x×1+y×2+z×3 A C

其中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分别为A、B、C,而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之一的元素总量为W,满足一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x,满足两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y,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y。

例:一个班级共有55个学生,暑假参加特长培训班,35人参加书法,28人参加美术,31人参加舞蹈,其中以上三种培训班都参加的有6人,则有多少人只参加一种培训班?22

解答:W=55,z=6,A=35,B=28,C=31,代入公式

55=x+y+6 解得 x=22

35+28+31= x×1+y×2+6×3 y=27

7.几何问题模块

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周长=4a;长方形周长=2(a+b);圆周长=2πR;扇形周长=2πR×(n/360°)

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面积=a2;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长方形面积=ab;圆面积=πR2;扇形面积=πR2×(n/360°);三角形面积=1/2ah=1/2absinC;平

行四边形=ah;梯形面积=1/2(a+b)h;正方体表面积=6a2;长方体表面积=2ab+2ac+2bc;

球表面积=4πR2=πD2

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体积=a2;长方体体积=ab;球体积=3/4πR2;棱柱体积=sh;圆柱体积=sh=πR2h;棱锥体积=1/3sh;圆锥体积=1/3sh=1/3πR2h

勾股定理:a2+b2=c2

几何特性:

①等比放缩

一个几何图形,其尺寸变为原来的m倍,则:

1.所有对应角度不发生改变

2.所有对应长度变为原来的m倍

3.所有对应面积变为原来的m2倍

4.所有对应体积变为原来的m3倍

②几何最值

1.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

2.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3.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4.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

③三角形三边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几何边端:

①植树型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 +1;

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 -1;

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问题公式:响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②方阵型(N为每边人数)

三角形方阵:总人数=3N-3四边形方阵:总人数=4N-4

五边形方阵:总人数=5N-5六边形方阵:总人数=6N-6

M排N列实心方阵:总人数=M×N,外围人数=2M+2N-4

N排N列实心方阵:总人数=N×N,外围人数=4N-4

规律总结:1.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2.在方阵中,总人数=N2=(外圈人数÷4+1)2

8.其他一些常用公式:

1.前n个奇数之和为n2;

2.等差数列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中位

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等比数列公式:a n=a1×q n-1 ;s n=a1×(q n-1/q-1)

4.三位数的页码公式:页码=(数字+111)÷3-1=数字÷3+36(数字代表

用了多少个数字,如115,用了2个1和1个 5,共3个数字)

5.四位数页码公式:页码=(数字+1111)÷4-1

6.如果所有的年不是闰年,那么N年之后星期几相当于N天之后星期几

7.空瓶换酒型,讲M个空瓶换N瓶酒转化为(M-N)个空瓶换N个(无瓶)

例:超市规定每3个空汽水瓶可换一瓶汽水,小李有11个空汽水瓶,最多可以换几瓶汽水?

解析:3空瓶=1瓶汽水=1空瓶+1汽水,可得2空瓶=1汽水,

11÷2=5.5,所以最多可换5瓶汽水。

李委明老师懒人专供部分:

1.ABCAC-相对效率问题

例:小王和小刘一起手工制作一种工艺品,每个工艺品由甲部件和乙部件组成,小王每天可制作150个甲部件,或者制作75个乙部件,小刘每天可制作60个甲部件,或者制作24个乙部件。现两人一起制作工艺品,10天时间最多可制造多少件工艺品?

A.660 B.675 C.700 D.900

解析:先列表

将表中的数字十字相乘并比较大小即:150×24

60×75=150×30,显然60×75>150×24,将相乘最大的两个数,把大数设为A,小数设为B,A所在同一行(左边或右边)所在的数设为C,则得公式A(B+C)/(A+C),代入可得75×210÷225=70,再乘以天数10,得出700,即为答案。

2.九宫格

以下九宫格每行、每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和相同,为w

关于九宫格的结论:

①正中间那个数为和的1/3,即e=1/3 ×w

②d,e,f 成等差数列,b,e,h,成等差数列,即2e=d+f=b+h,由此可知两对腰之和相

③顶点处数字为远处两腰的平均数,即i=(d+b)/2

3.分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分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子的最大公约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对角面切长方体,大边则大,小边则小。(大小包括周长和面积)蚂蚁走路,一点走到另一对点,切割长的棱则路线短,切割短的棱则长。(这个较抽象,可取观看李委明老师的讲课视频理解)

5.容斥原理扩展

二多型:参与两种的至多有多少

例:一个班级有30(M)名学生,12(A)个人会跳拉丁舞,8(B)个人会跳肚皮舞,10(C)会跳芭蕾舞,问至多有多少人会跳两种舞蹈?

①.若ABC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答案为(A+B+C)/2

②.若ABC无法构成三角形,B+C

③.若(A+B+C)>2M,则答案为3M-(A+B+C)

三少型:参加三种的至少有多少

例:一小偷藏匿于某商场,三名保安甲乙丙分别行动搜查商场的100家商铺。已知甲检查过80家,乙检查过70家,丙检查过60家,则三人都检查过的商铺至少有多少家?

公式:(A+B+C)-2M

同理四少型:(A+B+C+D)-3M

(以上公式,有不足及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指出,谢谢)

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汇总【精品】.pdf

数量关系 一、数量思维 1.选项关联:不是填空题 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倍数关系。 2.代入排除: 应用范围:多位数范围、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优先代入整数选项。 3.整除思想:必须将题目式子转化成 A =B ×C 两两相乘的形式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517=470+47;②因式分解 6=2×3 ;③常用的 2、3、5、7、11和13 整除判定法则。 4.特值思想: 数字特值:题目没具体数字,只有相互比例关系等,常用于计算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 数字特值计算题优先考虑-1,0,1,工程与行程等问题优先考虑最小公倍。 图形特值:比如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 5.奇偶特性:题目中出现平均、总和、差,尤其是不定方程的时候 奇偶判定:①加减运算:同奇同偶比得偶,一奇一偶只能奇; ②乘除运算:一偶就是偶,双奇才是奇。 二、基础代数公式和方法 1.基础代数公式: 完全平方:(a ±b)2 =a 2 ±2ab +b 2 平方差: a 2 -b 2=(a +b )×(a -b ) 完全立方:(a ±b)3 =a 3 ±3a 2 b +3ab 2 ±b 3 立方和差: a 3 ±b 3 =(a ±b)(a 2 ab +b 2 ) 阶乘: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2.常用方法: 公式法(记住常用的公式) 因子法(整除特性结合) 放缩法(用于判定计算的整数部分) n 1-n 32=1n!)(?????

构造法 特值法 三、等差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求和公式:s n = =na 1+ n(n-1)d 项数公式:n = +1 等差中项:2A =a +b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 2.若m+n =k+i ,则:a m +a n =a k +a i 3.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四、等比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求和公式:s n = (q ≠1) 等比公式:G 2=ab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 2.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3.a m -a n =(m-n)d =q (m-n) 五、周期问题 一周7天,5个工作日。一年平均365天(52周+1天),闰年366天(52周+2天)。 心竺提醒: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365÷7=52…1 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月)28或29天。 2 12) (1n a a n +?d a a n 1 -q q a n -11 ·1) -(n m a a

(word完整版)数量关系公式大全,推荐文档

第一课数字特性及数列相关 一、整除特性 1、能被常见数字整除的数字特性 (1)被2整除特性:偶数 (2)能被3整除特性:一个数字每位数字相加能被3整除。可以把被三整除的个别数字直接消掉,以减少计算量 (3)被4和25整除特性:只看一个数字的末两位能不能被4(25)整除 (4)被5整除特性:末尾是0或5 (5)被6整除特性:兼被2和3整除的特性 (6)被7整除特性:划分出末尾3位,大数减小数除以7,能整除说明这个数能被7整除 (7)被8和125整除特性:看一个数的末3位,能被8(125)整除(8)被9整除特性:一个数字每位数字相加能被9整除。可以把被三整除的个别数字直接消掉,以减少计算量 (9)被11整除:奇数位的和-偶数位的和,能被11整除 2、关于整除的其他注意事项 (1)被合数整除的数字,也能被其因数整除 (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积)能被3整除 (3)四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偶数,但不能被4整除 (4)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 二、奇、偶、质、合性 1、奇偶性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0是偶数) 2、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3、质合性

质数: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正整数叫做质数(质数也称为素数),如2、5、7、11、13 合数: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正整数整除,这样的正整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方法技巧及规律 (1)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或差)必为奇数。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积必为偶数。 (3)乘方运算后,数字的奇偶性不变。 (4)2是唯一一个为偶数的质数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三、公倍数、公约数(往往考察周期性问题) 四、余数问题 基本形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是正整数) 1、同余定义 两个整数a、b除以自然数m(m>1),所得余数相同,则称整数a、b对自然数m同余。 2、四种常考形式: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最小公倍数做周期。(1)余同取余,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余数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余数相加的形式。(2)和同加和,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之和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和相加的形式。 (3)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之差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差相减的形式。 (4)如果三个不符合口诀,先两个结合,再跟第三结合 五、尾数乘方问题 尾数变化规律:底数留个位,指数除4留余数,余数为0转成4

小学数学数量关系式与公式

小学数学数量关系式与公式 本金*利率=利息 单价*数量=总价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每份数*份数=总数速度=时间*路程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植树问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是:间隔数×每个间隔的米数=一共的米数; 锯木头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锯的次数×锯一次用的时间=一共要的时间; 爬楼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楼梯的级数÷每两层楼之间楼梯的级数=楼梯的段数。 敲钟问题的主要关系式是:等待的次数×等待一次用的时间=一共用的时间 成活率=成活棵数/总棵数 合格率=合格/总 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 和计算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一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1-税率)税后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1-税率) 个人所得税=(收入-基数)×税率 2.四则运算中的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3.计算公式 (1)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C=2Лr或C=Лd (2)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面积;S=Лr2 (3)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4)柱体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V=a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V=ab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或v=1/3sh (6)圆的相关计算公式(直径d,半径r,大圆半径R,圆周率Л,周长C) r=d÷2r=c÷Л÷2 d=2rd=c÷Л 环形面积=Л(R2-r2) (7)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解题加速100%)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 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 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 A. 3 C. 5 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3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8、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9、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 慢车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1 、收入-支出= 结余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量的计量 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各种 量的计量,我 国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计量单位一致。 名数;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含有一种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 复名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 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升 =1000 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 =100 分 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0000 平方 米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体 积(容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0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02.尾数法 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03.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0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 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2 05.火车过桥核心公式 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 06.相遇追及问题公式 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07.队伍行进问题公式 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08.流水行船问题公式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09.往返相遇问题公式 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 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10.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 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2 × /(+)。 11.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13.经济利润问题常用公式 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总利润=单利润×销量 售价=进价+利润=原价×折扣 14.溶液问题基本公式 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浓度 混合溶液的浓度=(溶质1+溶质2)÷(溶液1+溶液2)

小学数学常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小升初大卷考试即将进行,数学公式的复习十分必要,下面是小学数学常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0、解比例:求比例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 行测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行测数学秒杀实战方法) 目录 一、基础代数公式 (2) 二、等差数列 (2) 三、等比数列 (2) 四、不等式 (3) 五、基础几何公式 (3) 六、工程问题 (4) 七、几何边端问题 (4) 八、利润问题 (5) 九、排列组合 (5) 十、年龄问题 (5) 十一、植树问题 (6) 十二、行程问题 (6) 十三、钟表问题 (7) 十四、容斥原理 (7) 十五、牛吃草问题 (8) 十六、弃九推断 (8) 十七、乘方尾数 (8) 十八、除以“7”乘方余数核心口诀 (8) 十九、指数增长 (9) 二十、溶液问题 (9) 二十二、减半调和平均数 (10) 二十三、余数同余问题 (10) 二十四、星期日期问题 (10) 二十五、循环周期问题 (10) 二十六、典型数列前N项和 (11)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诚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0、单产量×面积=总产量总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S×2÷h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方米 1公顷=1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巧解归纳(总结篇)

一.页码问题 对多少页出现多少1或2的公式 如果是X千里找几,公式是1000+X00*3 如果是X百里找几,就是100+X0*2,X有多少个0 就*多少。依次类推!请注意,要找的数一定要小于X ,如果大于X就不要加1000或者100一类的了, 比如,7000页中有多少3 就是1000+700*3=3100(个) 20000页中有多少6就是2000*4=8000 (个) 友情提示,如3000页中有多少3,就是300*3+1=901,请不要把3000的3忘了 二,握手问题 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 S=(n-1){a1+a(n-1)}/2=(n-1){1+1+(n-2)}/2=『n^2-n』/2 =N×(N-1)/2 例题: 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人 A、16 B、17 C、18 D、19 【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多边形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时却是相当的麻烦。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每个人都是这样。则总共握了x×(x-3)次手。但是没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则实际的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 三,钟表重合公式 钟表几分重合,公式为:x/5=(x+a)/60 a时钟前面的格数 四,时钟成角度的问题 设X时时,夹角为30X ,Y分时,分针追时针5.5,设夹角为A.(请大家掌握) 钟面分12大格60小格每一大格为360除以12等于30度,每过一分钟分针走6度,时针走0.5度,能追5.5度。 1.【30X-5.5Y】或是360-【30X-5.5Y】【】表示绝对值的意义(求角度公式) 变式与应用 2.【30X-5.5Y】=A或360-【30X-5.5Y】=A (已知角度或时针或分针求其中一个角) 五,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引用) 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2ab/(a+b )。 证明:设A、B两地相距S,则 往返总路程2S,往返总共花费时间s/a+s/b 故v=2s/(s/a+s/b)=2ab/(a+b) 六,空心方阵的总数 空心方阵的总数=(最外层边人(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最外层的每一边的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每层的边数相加×4-4×层数 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总人数/4/层数+层数 方阵的基本特点: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2=(最外层总人数÷4+1)2 例:①某部队排成一方阵,最外层人数是80人,问方阵共有多少官兵?(441人) ②某校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队,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24人,问该方阵有多少名学生?(576名)解题方法:方阵人数=(外层人数÷4+1)2=(每边人数)2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数学中常用的数量关系

数学中常用的数量关系1每份数>份数=总数 2速度>时间二路程 3单价澈量=总价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二工作总量 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6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二速度差>追及时间 7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宁2 水流速度二(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8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弓容液的重量X100%F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畝度二溶液的重量 9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一成本 利润率二利润城本X 100%F(售出价誠本—1)x 100% 涨跌金额二本金X 张跌百分比 折扣二实际售价i原售价x 100%折扣v 1) 10利息二本金X利率X寸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x (—20%)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X 4 C=4a 面积=边长X边长 S=a X 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x 6 S 表:=a x a x 6 体积=棱长xs长x棱长 V=a x a x 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x 2 C=2(a+b) 面积二长xg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 表面积(长xg +长x高+宽x高)x 2 S=2(ab+ah+bh) ⑵体积=yxgx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x高一2 s=ah* 2 三角形高=面积x 2底三角形底=面积x 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X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高2 s=(a+b) x h 高2 8圆形 S面积C周长n d直径r=半径 (1)周长二直径xn =2x半径 C=n d=2n r ⑵面积二半径x半径xn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二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 2 (3)体积二底面积x高 (4)体积=侧面积高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二底面积>高* 3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敏感度训练 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 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 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2 自然数立方数列:1*,2*,3*。。。*=3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无理式数列:。。。。。。等 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8、双重数列 9、简单有理化式 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 11、纯数字排列题目 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 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 25,33,(),52,63 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9,13,21,(),69 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 111,107,98,(),57

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 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