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篇一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何以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而解惑也。不难看出师之含义不仅限于学校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也都是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七尺之躯的大人。从古至今,从低等动物到人,对后代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教育问题,涉及面很广,这是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及教育专家学者们共同、长期探讨的话题。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为人父母当学孟母三迁。我们不应以长辈的特权去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因为他(她)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生活与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完全不一样。而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首创精神。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扬其长,避其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孩子时要尽量结合孩子的年龄、智力发育、性格和学习基础等情况,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倾听孩子的诉求,必要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孩子的朋友,多给孩子以尊重、理解、鼓励。要作孩子成长的助推器,不要作孩子人生的设计者!教给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良好心态和能力。让他们自己作主、独立地面对生活,自主设计自未来的人生。作为孩子的父母们应该改变那种“长宜子孙”的落后观念.。因为过去、现在、将来是绝对不相雷同的几个世界!何况人

生不过百年,你又能如何完全预知后世之事的发展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国,这说明教育一向是被人们所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社会问题。我们也明白,没有教育,国家就谈不上发展;没有教育,人民就得不到幸福。但是,即使人们关心和关注教育,在校园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学校宣布放假的时候,当教师宣布不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顿时欢呼雀跃、欣喜若狂,那情景似乎是得到了一次解放,摆脱了一种束缚……并且在生活中,诸如孩子早恋等的问题也一再发生,那么,教育孩子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同样问题一再被人们推上教育发展的风口浪尖,这其实并非重复啰嗦,而是发自对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际的一种深刻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步入人生误区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时常见新闻报导的孩子抢劫、偷盗事件,又如平时经常在大街上看到的孩子大肆吸烟、说脏话等现象。从这些现象让我们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又是什么屡次造成未成年孩子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更是什么导致一些孩子逐渐开始挑战父母、教师等长者的权威?教育孩子究竟缺失了什么?是什么导致孩子步入人生误区、成为了“坏孩子”?不难想象是现在学校、家庭等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社会许多孩子的“畸形发展”。

视角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缺教--教养。当今教育其实缺失了教教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许多家庭,孩子往往却变成了父母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说东,父母不敢言西,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必定会

全力满足。而这些,也就自然导致孩子“蹬鼻子上脸”,往往不听家长的言权,并时常表现出明显的叛逆特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是不可能教出一个好孩子的。“可怜的父母,你们这种做法究竟是想帮助孩子呢还是想毁了孩子呢?”

家庭教育缺教--做人。“对于孩子们,应该从小多向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但如今的家庭,看重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却忽视了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当今社会存在一个现象,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就会对孩子百依百顺、惟命是从,而在这种“好”环境下,孩子们慢慢就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一旦遇到芝麻大点成功就傲慢不已,一旦受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而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责骂或严惩下生存,很小就缺失了自信,性格就很容易出现扭曲,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将来会有何种发展。

家庭教育缺教--基础。当前教育孩子还缺失教“基础”。此基础并非家长简简单单只重视教孩子们汉字的笔画、拼音、数字等,而是教孩子最起码的生活、生存所需的基础。我们知道,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家庭或学校,而家庭则更应该首先教会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尊敬师长等“基本功”。只有这样,孩子到了学校才能得到更健康、有利的发展。杨女士还说,这些“基础”都是孩子们踏上社会所需的“基本功”,如果连“基本功”都练不好,那还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那必定是教育的一大失败。

家庭教育缺教--辨别是非的能力。“电视、网络……在迈入信息化时代后,各种传播手段蜂拥而起,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对于

社会经验等十分欠缺的孩子们来说,如何提高社会辨别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偶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各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年少无知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网络,只要涉略到从各种媒介中传递出的相关信息,都会出现明显的跟风亦或模仿现象。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孩子一出生家里便就有了电脑、电视机等工具,孩子从小也就耳濡目染了这些工具所带来的各种信息,加上平时一些家长不注意克制孩子,导致一些孩子看多了肥皂剧,就学会了谈恋爱;看多了电影里的打打杀杀,就学会了怎么报复别人甚至杀人等等,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应当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督促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视角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缺教--道德落实。德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接受道德教育,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内涵、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当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还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把道德教育神圣化、教条化的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向孩子们阐释道德对于人类群体的功利意义,让他们破除神秘感和反感,用冷静客观地眼光去看这些用来维护他们自己利益的行为准则。而这样简单的德育方式,只能让孩子们在压力面前遵纪守法于一时,而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深层含义,也就谈不上自觉遵守。显然,这也就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青少年”。

学校教育缺教--处世道理、方法。一些老师通常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往往认为教孩子立身

处世的道理、方式方法那都是家长的事儿,其实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学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大任,试想,假如学校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了教孩子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孩子们只知道学而不知道做,那培养出的这些孩子对社会又会有多大用处呢?因此,学生一旦陷入谈恋爱等不良行为之中,学校就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沟通,并对学生这种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干预,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而对于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等问题,学校则应当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总之,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教育亦或学校教育中的某一方,更多情况下,他是两者双管齐下所取得的成果。

如何弥补教育的缺失?弥补教育的缺失,这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正因为它漫长,所以我们更应当马上弥补,也正是因为它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毅挑战!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都要从孩子生活的点滴抓起,从教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行为习惯抓起。并且,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都要有耐心,还要有关心和爱心,而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孩子的真实情况、亦或忽略孩子的真正需求,那我们的教育还是无法教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将更加饱满、更加科学!”

篇二

家庭

一切教育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第四,从法律责任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责任。

当代父母大多是70后、80后,由于他们中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少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民主、更加

平等,但年轻的父母依然遭遇许多新挑战:时代变化太快,70后、80后家长的成长环境明显异于00后、10后孩子的成长环境,许多生活概念完全不同,许多知识、经验已跟不上孩子的视线、需求,这是现代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此以外,孩子学业与升学竞争压力仍然较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尚未完全减轻。一方面,社会天天在喊“减负”,另一方面,家长们又被迫给孩子“施压”,此外,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父母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因此,时下不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诠释主要还是抓孩子的学习。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52.5%的家庭教育仍然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的家庭在“陪着孩子做功课”。反而忽略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这些家庭最基本职责的履行,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不少家庭在育儿职责上的“越位”或“错位”现象。

尽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交叉重叠部分,但是,家庭教育无法完全被学校教育所替代,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独特的、终身的教化功能。在笔者看来,学校教育训练学生遵循“规定”、社会教育是训练公民遵守“规则”,家庭教育则是培养孩子学会“规矩”。

学校

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用十分通俗、形象、准确的语言强调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曰“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意思就是要走好人生开始最关键的几步。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书记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包含了以下内涵:

一是学校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人才能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

二是学校要通过“家校共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观念重在当下,理想关注未来,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三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校园文化与社区公益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才干。如何走好未来生活道路的每一步,是由人生目标与信仰决定的。孩子在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自主选择、自我决定,学校需要创造环境,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抉择,帮助他们去实现。

人生目标选择为什么重要?

哈佛大学对一群智力、学历相似的人进行的25年跟踪发现: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为专业人士;

60%目标模糊者,能安稳工作生活,无特别成绩;

27%无目标的人,经常失业,生活动荡。

尽管我们孩子中绝大多数终将成为普通人,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步,理应成为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之首要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