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教学艺术浅谈

语言教学艺术浅谈

语言教学艺术浅谈
语言教学艺术浅谈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浅谈

作者:邱永勋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的专门工作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狭义上指语文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有声语言。高度的语言修养不仅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且有助于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师生共处于轻松愉快的美好状态,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正确地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起码条件,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有理;要悦耳动听,生动有趣;还要富有情感性和启发性。让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语言修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有声语言; 要求

On the Language Art of Chines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QiuYongxun

Supervisor: ZhanYuzhao

Abstract: Teaching language is a specialized working language which is used by the teachers to preach theory, solve problems, cultivate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foster students’ character. Narrowly speaking, the 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is a vocal language which used by the Chinese teachers to teach knowledge, foster ability of students. Classic proficiency in language usage is not only useful of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accurately but also useful of creating comfortable situation under whic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as so to finish teaching task together. 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is a kind of art language. Firstly, the art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at of 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asic qualification of teachers to work at teaching is to use the teaching language correctly; the marvelous teaching language art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successful teaching. Chinese teaching language must be accurate and normative; simple and rational also must be melodiou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otherwise it must be rich of emotionality and enlighten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mprove the proficiency in language usage and make the classroom fill with vitality and fascination.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language; Language art;

Vocal language; Requirements

目录

前言 (1)

一、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有理 (1)

(一)准确规范 (1)

1、准确规范地运用语音、词汇、语法 (1)

2、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 (2)

(二)简明有理 (2)

1、简洁精约地使用教学语言 (2)

2、明白而有条理地表述内容和知识点 (3)

二、语文教学语言要悦耳动听、生动有趣 (3)

(一)悦耳动听,追求音乐美 (3)

(二)幽默有趣,具有生动性 (4)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 (5)

(一)语言传达的情感性 (6)

1、引情 (6)

2、朗读 (6)

3、讲情 (6)

(二)语言表达的情感性 (7)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7)

(一)善启发者,必善提问 (8)

(二)课堂提问常见的几处误区 (8)

结语 (9)

致谢 (11)

前言

语言是人与人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和交流桥梁。教学语言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的专门工作语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狭义上指语文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有声语言,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语言还包括许多无声语言。[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2]他强调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高度的语言修养不仅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且有助于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师生共处于轻松愉快的美好状态,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语文课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示范,是学生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本文拟从有声语言的角度浅谈一下语文教学语言的要求。一、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明有理

(一)准确规范

准确规范是对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1、准确规范地运用语音、词汇、语法

语文教师要每个字每个词发音正确,用普通话,不说方言土语,不生造词语,不说病句,不说口头禅。

语音上,例如,“开花”一词,读书音读(kai hua),而在南方许多地方会话音却读(kai fa);词汇上,如“小孩”共同语称“孩子”,就不可以四川方言叫“娃儿”,南方方言叫“伢崽”;语法上,如“他每年要给几元钱他爸爸”和“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前者是句粤方言,习惯把对象(他爸爸)说在后面。这种方言说法易让学生误以为是宾语后置句,而后者存在成分残缺的错误。

有的老师爱说口头禅,“啊”“哈”“嗯”“是吧”等等。比如有一个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说:“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是吧?作者是郁达夫是吧?故都指的

是北平是吧?写的是作者对故都秋天的眷恋是吧?”一个完整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

2、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

语文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如讲《狂人日记》,学生问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教师要果断回答:写了狂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如要求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教学用语应该是:记叙文用“记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文用“介绍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议论文用“阐明了什么,论证或批驳了什么”。

(二)简明有理

《礼记·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简,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3]教师的语言精妙,在于语言简洁精美,说理透彻而微妙,举例不多而诱导得体。

1、简洁精约地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约,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4]“片言可以明百意”[5]。莎士比亚说得也很好:“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洁精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果教学语言随意挥洒,冗长啰嗦,拖泥带水,就会跑了韵味,甚至离题千里,便达不到教学目的。

如讲《拿来主义》,教师开篇即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样的开头,较之通常所听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杂文,题目是《拿来主义》,作者是鲁迅先生,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云云,不仅干脆利落,而且简洁明了。

又如“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山前线战士那种像满山遍野的小草一样的无人知晓却绿满天涯的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一长句,一共用了六个定语来修饰“崇高精神”,而且还有其他修饰成分,倘若在口语中,听的人必定晕头转向。

2、明白而有条理地表述内容和知识点

简明有理还要求教学语言明白,有条理。明白,即表意明晰,不卖弄高深莫测和偏僻晦涩的成语;有条理,即要求教学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注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上下通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6]。特级教师于漪上《孔乙己》一课的开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根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7]这段开场白用一系列的问句一环扣一环地把孔乙己推到众人面前:读过鲁迅的人都知道《孔乙己》——读过《孔乙己》的都忘不了孔乙己——连鲁迅本人也最喜欢《孔乙己》,紧接其后又是一串问句,为什么被人喜欢?他是怎样一个形象?怎样被塑造出来的?精炼严谨,步步紧逼,逻辑严密,有条不紊,闪烁出教学语言简明有理的奇异光彩。

二、语文教学语言要悦耳动听、生动有趣

(一)悦耳动听,追求音乐美

同样是讲课,为什么有的教师讲得悦耳动听,有的教师讲得令人昏昏欲睡呢?这其中有个教学语言音乐美的问题。教学中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流利动听,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音乐美。

声调的高低强弱,语言节奏的快慢缓急,直接影响着语气与情感的表达,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与接受,直接影响着思维的进行与记忆,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感情基调的变化,或侃侃而谈,像大江奔流,一泻千里;或娓娓道来,如小河细溪,淙淙流淌。叙述,娓娓动人,丝丝入扣;描写,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说明,平实明了,简洁科学;议论,头头是道,逻辑严密;抒情,发自肺腑,亲切真诚。

如《纪念刘和珍君》,表达的是悲愤的情感,应语速稍慢,低沉有力;《海燕》

表现的是海燕大无畏的形象和作品强大的号召力,应语速稍快语调稍高,具有鼓动性;《荷塘月色》一课,教师可以用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时而低沉,时而轻柔,时而空灵,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感受作者笔下亭亭的荷叶、袅娜的荷花、飘渺的荷香、凝碧的荷波、朦胧的月色,体会作者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讲课是一件慢工细活,大多时候,教师要运用中音中速,舒缓地讲述,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会因欣赏而注意倾听,生怕错过了哪句话。实际上说话声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是以听者的感觉来衡量的而非说话者的自我感受。有的教师讲话过快,如连珠炮;有的教师讲话拖沓让人着急;有的教师自持嗓门大,以为声音大速度快就是有激情;有的语音弱化虚化,甚至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消失;有的语音含混话语朦胧;有的语气无间歇……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二)幽默有趣,具有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充满活力。它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能深入浅出地把深奥道理形象化,把抽象道理具体化,促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且青少年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想象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而生动的语言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易于被接受,因此可以“粘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矿藏,其中的语言风格多样,饶有趣味,要求教师能用更有趣味的语言体现学科特点。如果语文教师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会使教学过程更愉快,就会让教学效果更显著。

幽默有趣是教学语言生动性的重要表现。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国外也把“有幽默感”作为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之一。但必须明确,幽默毕竟只是一种技巧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因此不能只为幽默而幽默,忽略教学对象、内容、重点及感情基调,否则就会破坏课堂气氛,浪费教学时间,甚至给人一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之感。

幽默的方法很多,比如古为今用,无中生有,双关歪解,正话反说,仿拟引述等等,不一而足,运用成功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邹忌询问妻子他与徐公“孰美”时妻子的回答。有位教师这样解说:“你美极了,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枯燥的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又如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教师先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纽约州长在马克·吐温面前吹嘘道:“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么?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的手枪了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可跟您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您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您的胡须,您的脸皮那样厚,可您的胡须竟然能刺破它长出来!”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发出了愉悦的笑声,他们十分好奇这样一个幽默的人写的文章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进而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

生动性的教学语言,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来模拟表现,绘声绘色;可以用体态语,利用表情、目光、动作等进行演示,增强语言表现力;也可以用修辞如比喻、谐音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还可以用诗词、成语、顺口溜、绕口令、当地方言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乐学。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8]语言是用来表达内心感情的。教学语言正是这样,特别是语文教学内容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它不仅需要表意,而且重要的是传情。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情感的理解与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9]“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人叹服”。语文教学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而学生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情,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会细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活的激情、火的热情、美的感情去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从语文的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实现的目标有三个:“文”、“理”、“情”。其中“情”就是情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

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共鸣,分辨出真善美与假恶丑,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

从语文教材的特点看,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无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要想使这些作品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情感性的教学语言;

从语文教师的传情作用来看,要实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需要教师的思想感情作中介,以火去点燃火,以心去发现心。

事实上,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包括两方面:语言传达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情感。

(一)语言传达的情感性

语言传达的情感,即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的各种喜怒哀乐传达给学生,从而使他们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常用的情感传递手段有三种:

1、引情

通过饱含深情的导语,创设一种情境。如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春日的暖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

2、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能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如朗读《江南逢李龟年》,要让学生听出悲喜交集;《再别康桥》,要让学生听出一丝伤感,和作者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对母校的深情留恋。

3、讲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语境的不同选择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设身处地,激昂处

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10]如讲《最后一次讲演》,理应表达出悲壮激愤;讲《致橡树》,理应表达出热烈执着;讲《社戏》,理应表达出纯真无邪。(二)语言表达的情感性

语言表达的情感是教师用情深意切推心置腹的话语与学生进行自然而真诚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

教师用亲切的话语激励鼓舞学生,就体现了语言表达的情感性,正如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青少年学生情感起伏变化比较大,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虽然他们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向善向美,但遇到挫折和困难也容易泄气,产生妄自菲薄的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用激励性的话语唤起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会真切感受到老师是十分关爱和信任他们的,他们一点点的进步都是老师期盼和由衷赞赏的,就会产生尊重感荣誉感责任感,增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的信心。

例如,一部分毕业班学生,因为考试不太理想便认为自己不是块料,觉得没有希望。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下英国著名导演艾金森的故事,并用艾金森母亲的话鼓励他们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遇到适合他们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们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学生因此而欢欣跃动。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白开水,而融进了情感后奔流的却是鲜红的血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和灵魂。”[11]可见教学语言情感性的重要了。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富有启

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12]所谓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而巧妙的话语和方法,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拨。点拨时,教师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他们对讲授的内容必定高度注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课堂上,教师应不断给学生创造“愤”“悱”的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再点其要害,拨其疑难,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常常以恰当的举例、贴切的比喻、比较、提问等方式出现。(一)善启发者,必善提问

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教师的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临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是这样启发的:

师:那个“遗男”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从“龀”字知道的。

师:噢,“龀”是什么意思?

生:换牙,换牙时七八岁。

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生:(一时不能言,稍一思索,七嘴八舌地)他没有爸爸!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追问下找到了答案,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龀”和“孀妻”的意思印象要深刻得多。

(二)课堂提问常见的几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由于没有抓住课堂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

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1、提问过于简单表面,直来直去,体现不出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封闭学生思维。

2、提问时机不对,当问不当问,全凭自己的感觉和想象。

3、提问空泛或难度太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如开篇就问“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

4、提问急于求成。有的老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学生立即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

5、提问无新意。“文章分几段?”“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

6、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不科学的提问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具体要做到:先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听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又像欣赏一首名曲,扣人心弦,余音缭绕。正确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起码条件,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征途上,让我们共同探索,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

[3]林觥顺.礼记我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55.

[4]郑奠.中国修辞学研究法[M].

[5]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上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3.270.

[6]王运熙.苏轼散文精选[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88.

[7]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的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

[8]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13.

[9]谢思炜.白居易集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52.

[1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 [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97.

[1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2.

[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 [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6.

致谢

本论文是在湛玉钊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选题、资料查询、开题及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湛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这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将是我以后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我愿借此机会向湛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感谢本组成员在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

邱永勋

2009-5-20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能将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教学对教师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语文课的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应注意的艺术技巧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艺术的好处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媒体。一堂生物课,尽管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语言艺术的应用却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计算机有“计算机语言”一样,生物学也有自己的“生物学语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要讲的内容清晰明了地讲出来,并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接受,这需要将生物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甚至其他学科的语言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来很清楚的表明某个生物知识。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规范对学生吸收知识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教学语言接要符合语言规范有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1、准确描述科学事实 在生物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介绍科学事实,概括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教学语言要真实清楚的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

形态的知识,诸如形状、大小的形容或比喻;其位置的上、下、左、右,色彩的描述等都不能含糊。 结构的知识,诸如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或器官水平,其层次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等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生理的知识,诸如一个过程的起止点,该过程的顺序,结构基础,行进机制,常态与非常态要一一阐明。 总之,描述科学事实,语言要斟酌、准确。特别是讲解一些名词、术语和形成一个概念时,甚至一句话中的个别字的用法、不连贯的中间停顿等都应谨慎。力求简明扼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精确的语言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2、使用科学术语,避免生活“俗语” 教学语言要避免生活中的某些方言、俗语。如在教学中要避免把“小麦”说成“麦子”;“骨骼”说成“骨头”;“翼”说成“翅膀”等。即使某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俗话”,用时也要谨慎,不要为博学生一笑而用之。 3、适当拓展深度,使学生产生正确理解 例如在讲同源染色体时,如果只按教材定义“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大

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膊及熟悉教材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讲课时由于教师的话音标准,口齿清楚,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很快地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而美妙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如队列操练时,教师在讲解有关动作要领后,只要你一提国庆阅兵式的情景,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阅兵式的行列中,立即会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飒爽英姿地做好队列动作,从而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这种反应在心理上叫“念动反应”,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因此,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在体育中对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好语言艺术呢?我认为要体现以下“四性”: 一、语言的针对性 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知识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 二、语言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三、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艺术的好处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语言艺术的好处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媒体。一堂生物课,尽管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语言艺术的应用却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计算机有“计算机语言”一样,生物学也有自己的“生物学语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要讲的内容清晰明了地讲出来,并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接受,这需要将生物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甚至其他学科的语言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来很清楚的表明某个生物知识。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规范对学生吸收知识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教学语言接要符合语言规范有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1、准确描述科学事实 在生物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介绍科学事实,概括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教学语言要真实清楚的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

形态的知识,诸如形状、大小的形容或比喻;其位置的上、下、左、右,色彩的描述等都不能含糊。 结构的知识,诸如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或器官水平,其层次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等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生理的知识,诸如一个过程的起止点,该过程的顺序,结构基础,行进机制,常态与非常态要一一阐明。 总之,描述科学事实,语言要斟酌、准确。特别是讲解一些名词、术语和形成一个概念时,甚至一句话中的个别字的用法、不连贯的中间停顿等都应谨慎。力求简明扼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精确的语言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2、使用科学术语,避免生活“俗语” 教学语言要避免生活中的某些方言、俗语。如:在教学中要避免把“小麦”说成“麦子”;“骨骼”说成“骨头”;“翼”说成“翅膀”等。即使某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俗话”,用时也要谨慎,不要为博学生一笑而用之。 3、适当拓展深度,使学生产生正确理解 例如在讲同源染色体时,如果只按教材定义“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大小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教授,学生就会产生异议:既然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为什么还叫“同源”呢?因此这里还需拓展深度讲明“同源”两个字的含义。再如讲减数分裂时讲到“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染色体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提炼与转化 封丘县居厢乡乡中王晓晨【摘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日益迫切地呼唤语言艺术大师。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语文教学 【正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三、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其熏陶。 四、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 五、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双甸石甸小学王兴国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师的语言在其中的作用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要研究语言的艺术,因为只有将这仅有的语言利用好才能使我们的课上得更加完美,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记》中就有关于语言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喻,可谓继其志矣”。说的就是教学的语言,要让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的义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切忌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得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够感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课内语言艺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内应适当注意说话的节奏。因为在教学中,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激动型。如《十里

长街送总理》一文就是典型的凝重型;《难忘的一天》就是典型的激动型。 2、说话的语气 语气,它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的不同色彩。教师对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要贴切,二要丰富,三要深刻。那如何把握到准确的感情色彩呢?首先,要遵循正确的讲课态度。其次,在判断语句的具体感情色彩时,要扣准语句本质,切忌见字生情、断章取义。 3、说话的技巧 教师说话有技巧,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特别是在课堂上,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 ①、鼓补法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时无意识写错了字而被学生指出时,我们不能立即说:“对不起,我写错了。”那马上便会招来学生的嘲笑和不信任。而应微笑着说:“果然不出所料,我就知道有的同学不细心、粗枝大叶的,这么久才有人说出来,我还以为没有人发现呢。”同时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语文的特点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提高教学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提高;语言 一、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或讲解时,使用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感人,要有趣味。每一句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才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描绘,贴切的比喻,恰当的语句,准确而简明地表达出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内容形象而具体,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探求新的知识。 二、科学性 科学的语言是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用词要准确,语句要合乎逻辑。特别是数学概念、定义的表述、公式、定律推导时,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索精神。 三、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定律。即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设备等,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讲课时条理清晰、准确严密、由浅入深,才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理,才能温故而知新,引起联想,正确掌握新课内容;否则,就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四、透僻性 透僻性是指教师对所讲内容阐述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语言简练,深刻精炼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将庞杂的知识信息经过筛选、过滤凝结成的“精品”,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在解决关键问题时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使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平实性 平实性是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艺术与风格的集中展示。而简洁精练的教学语言多是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时所用,以一切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和消化,切不可渲染点燃和烘托;否则,将画蛇添足。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

谈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谈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发表时间:2011-05-26T09:34:19.53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榴花 [导读]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徐榴花(丹阳市吴塘初级中学,江苏镇江212300) 教学改革说到底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而教学观念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以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为标志的“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积极思考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 二、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地定义,应根据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知识的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接下来在高中讲授牛顿第三定律,对力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到了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量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的教育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应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须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 四、语言技巧的源泉———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丰富的想象力,理智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想象知识的演化,想象实验的结果,想象学生认知过各的不同特点,想象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景,借助于想象提高语言技巧。从想象中采集,由造化中迸发,语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语言的技巧性恰是自然形成。 五、语言要幽默可亲、有较强的趣味性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六、要考虑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学生们对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注意力集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 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

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性;趣味性; 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54―01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因此,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作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教师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而教师的教学表达具有多讯道特点,或者说课堂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多种讯道完成的。教师要有效地掌握一定的教学表达艺术能力,首先必须对教学表达的多讯道特点有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按照教学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教学表达分为以下几种主要讯道①:(1)音声讯道。主要指口头语言及副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要求准确、精炼、生动有趣、纯洁文雅、启发思维等。而副语言一是指语言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二是指笑声、叹息等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它们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所具备的情感,使教学语言更具表现力。(2)形符讯道。主要指配合教学语言表达的板书、板画、模型、标本、挂图、表格等。它们一般诉诸学生的视觉,可以调剂由纯语言讲授带来的单调感和疲劳感;并且直观性强,可增强语言说服力,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准确了解并迅速掌握所学的内容。(3)动姿讯道。主要指由人体本身的动作和姿态来传播教学信息,如眼神、表情、手势、摇头、耸肩、站姿、步态等,可称之为“人体语言”。它们以动态的形象诉诸学生的视觉,具有生动灵活、鲜明真实的特征、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附加信息量和感情的交流。(4)时空讯道。主要是近年兴起的“时间学”和“距离学”给我们揭示了时空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意义。因为教学表达的时间跨度及顺序等,会影响到表达的情义及效果;而教学表达的空间因素如师生在交往时的人间距离及占用空间,也可以丰富传递的信息,沟通师生间的联系,缩短心与心的距离。(5)综合讯道。主要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像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教学电影等,有的综合了各种讯道的优点,有的延伸和增强了教学表达手段,总之是有效地拓宽和优化了教学表达的讯道,扩大了教学表达的内涵。可见,教学表达是多讯道进行的,且每种讯道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注意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以便灵活地利用多种讯道有效地进行教学表达,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上属音声讯道的教学表达范畴。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语言艺术的自觉修养。如孔子就以引人入胜的语言因素“诲人不倦”,为他教学艺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孔子的教学语言艺术以“雅言”为正音、以“辞达”为目的、以“慎言”为特点、以启发性为追求,多使用语重心长的口头语言和概括性强、富于说服力的哲理思辨语言等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①孟子则认为,“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言无实不详”,“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后来《学记》中更是明确地提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早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并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在国外,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②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见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③他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

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读后感 永吉县第十中学范金英 开学初,照例到学校图书馆搜罗新书,按着管理员的指点,慢慢穿行在书的海洋中精心筛选着。忽然被排列整齐的“新时代校园阶梯图书”所吸引。 这套书由金开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册书封面都写着“如果你希望成为课堂有效的管理者;如果你真正想让学生的人生从此有所改变;如果你想获得教师这个职业最高的成就感,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订造的!” 我如获至宝,立即选出了《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这本书,回到办公室,启动了本学期的阅读模式。 《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共五章,书中通过一个个详实生动的事例与精辟的理论相结合,向我们讲述了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的艺术化,是指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快慢适度的节奏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多么重要。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这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描述不够准确,就会引起学生的疑惑和误解,无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0℃的冰是不是比0℃的水更冷些?”“冷”究竟是表示实测温度还是体感温度,学生无从判断。属于提问条件的不明确,学生不知从哪个方面回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提问主题明确,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保证不失偏颇。 教师的语言还要有激情,对学生要有吸引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语言富有激情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师及传授的知识上。例如: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地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吧,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可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应该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长出来!”通过这个故事的引述,

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用语语言艺术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苏联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常看到有些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试着将其归纳为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把话讲通、讲好。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 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教学中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方面一般不用方言词和学生不懂的古语,更不能自造生词;语法方面,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语序或词语的搭配都需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因为少年儿童对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语言训练几乎全部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所以,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否则会误导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他把“一对老夫妻住在木棚(péng)里”,读成了“一对老夫妻住在木盆(pén)里”,这位老师因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传递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导致当场就引起了所有学生小声的议论。可见,像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歧义。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在此,希望能与同志着的佳人探讨、非诚勿扰。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本文就如何形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几点粗略的尝试。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学习兴趣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做为教师,无论上课、谈心、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在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语言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疗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冇学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左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划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左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髙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髙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髙度知识性和大容虽: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而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知识小品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不局限于学生能够淸晰的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了,而是要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葱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每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且会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能学到课外的东四,从而加强了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认頁?琢磨自己学科与其他学科和一些课外知识等的联系,全而提髙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试想,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手拈来,让学生们对学习情景有一种接近和拥护的心理倾向,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呢? 二、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斜教师,是不是他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知识性,他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就可以了呢?如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也会无形中大大削弱。同样一节课,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索然无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为一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表现消极,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教师在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