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池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第Ⅰ卷后的答题卡上。)

1.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2.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唐秘色瓷宋孩儿枕清珐琅彩花卉瓷碗A.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B.珐琅彩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D.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3.《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 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地位 D.“海禁”政策影响了他的茶叶出口

5.《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地位重要 D.对“市”严格直接管理

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上述这种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有力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7.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8.近代中国生产动力受外部影响,在传统的人力、畜力、自然力等基础上开始使用机器力。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力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部地区 D.长江上游地区

9.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 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 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10.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和这段论述的主题最贴切的是()A.中国绝不可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 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

C.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

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2.仔细观察漫画家丁悚在1910年创造的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最能反映作者意图的是()A.外国侵略是民族资本发展的障碍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

C.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充满信心 D.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艰难

13.《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互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①受一战影响,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机遇

③一战期间,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

1913年698 330,,000 270,717

1920年1759 500,620,000 557,622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为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阶段奠定基础

15.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16.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

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英国资本(万英镑) A .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17. 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 .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 .英镑成为世界主宰货币

D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18.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

趋势的是( )

A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 .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 .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19.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 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 .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 .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21.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

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 .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

C .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22.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

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3. 下列日常生活所见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乘坐火车 ②穿机织棉衣 ③使用塑料水桶 ④看电视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①②

24.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 “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

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

C .城市化进程

D .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

A. 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池州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共3题,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7分,共50分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材料二(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补救、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四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问,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这样的新局面体现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7分)

(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处的地位。(1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变法中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百度百科《商鞅变法》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所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相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为保证这一思想的实施,二者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的主张各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明清时期材料所述思想有所改变,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各举一例论证之。(6分)

28.(17分)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英国也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主角的欲望。……成立于1754年的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历来承担国家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担任皇家艺术协会主席的阿尔柏特亲王具有一种与传统理念所不同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1849年,艺术协会开始酝酿筹划规模更大的博览会时,阿尔伯特提出要求“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要求能在伦敦海德公园中找到最好的展览场地,以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

——《水晶宫的魅力——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材料二:1900年4月,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这是巴黎第三次举办博览会,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九届博览会,参观者达4000万人,被称为“世纪之总”。本次博览会上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

——《世博,人类的聚会——世界博览会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有哪些?(4分)

(2)1900年巴黎举办的世博会“以产业革命为龙头”达到高潮的原因何在?从市场角度分析其被称为“世纪之总”的理由。(4分)

(3)19世纪中期以来的几次世博会,为何大多以英、法等欧洲国家举办?此时的英、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处于怎样的地位?(4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5 CBAAA 6~10 AABCA 11~15 CABDB

16~20 DDBDA 21~25 BDABC

26.(1)特点:坚持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经济作物(或棉花)为主(或经济作物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越来

越高);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任答两点

共4分)

(2)局面: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或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棉花出口增多(或日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分)

趋势:逐渐形成“中心——边缘”的经济格局(或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销往全世界,非工业国家生产的原料不断运往工业化国家)。(2分)

因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2分)

(3)现象:流入城市做工。(2分)

因素:城市化进程加速;民族工业(纺织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3分)

(4)地位:领先。(1分)

27.(1)主张:重农抑商;(2分)

措施:政策引导与惩罚限制相结合;(2分)

(2)商鞅的主张有利于发展生产,促使秦国富国强兵,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3分)班固的主张有利于抑制富商大贾,迅速恢复秦末以来破坏的社会经济。(3分)

(3)理论: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对重农抑商正常的一种质疑和否定;(3分)

实践: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或答“清政府奖励实业”皆可)(3分)

28.(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英国伦敦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英

国政府的支持及阿尔伯特的精心组织。(6分)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西方社会的技术创新、生产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使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3分)

理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技术的革新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3分)

(3)原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几百年,英、法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等多种手段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强。(3分)

地位:英、法等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和主导的地位,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2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第3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80分) 1. 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 A . 春秋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代 2.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 .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 . 加速了自耕农经济衰退 C .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我国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我国以煤炭为燃料冶铁始于() A . 战国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北宋 4.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通过这条通道外销的重要商品,除丝织品外,还有 A . 玉米 B . 香料 C . 烟草 D . 瓷器()

5. 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表明“交子”() A . 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伪”功能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 .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时主要货币 D . 起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力推行 6. 明朝中叶以后,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 . 地主剥削有所加重 B . 贫富分化在加剧 C .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7. 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这一制度() A . 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经济结构 B . 拓展了“市”的发展空间 C . 提升了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 D . 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 8. 某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这一政策是() A . 重农抑商 B . 海禁闭关 C . 朝贡贸易 D . 盐铁官营 9. 下表为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量。据此可推断()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 A . 民族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 . 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 . 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0. 下侧照片是光绪年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安装使用的中国第一台蒸汽绞车。它可以用来研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

1、历史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密封线内。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卷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如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土地私有的出现 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夜市繁荣表明 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

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 D.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的旧俗,在门前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 5.秦朝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打击贪官污吏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6.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 A.秦朝的太尉 B.西汉的刺史 C.宋朝的枢密院 D.清代的军机处 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B.地域 C.信仰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考试范围:必修①第1~10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不予判分!非选择题答案认真填写到该题所留空白处。 卷Ⅰ(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 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 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 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 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 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 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 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1.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坤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问 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2.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对地方控制情况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反映它们关系变化的 是: 年代 A 中 央 中 央 年代 C 年代 B 中 央 中 央 年代 D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夫妻恩爱,其乐融融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陕西安塞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 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 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 .夏、商时期 B .战国、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 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 新石器时代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青花瓷 B.铜钱 C. 白瓷 D. 唐三彩 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 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7.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 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 图(1) 图(2)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符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 2.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网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重视技术的革新 B.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4.《朱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 A. B.

C. D. 5.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6.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 D.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7.明朝万历六年胡肴指出:“四民固最次商,此在古民鲜而用简则然,世日降民日众而用繁,必有无相通,民用有所资,匪商能坐致乎?守令固当加意于民,使商旅而愿藏于市,此恤商之道可见耶!”由此可知,胡肴主张 A.稳固四民秩序 B.实行海禁政策 C.重视商人作用 D.限制人口增长 8.明清时期,淮阳盐商在扬州、苏州建造同林宅地,相互攀比,徽商在徽州建造精美住宅,晋商建造的大院更显示出财大气粗。这可以佐证明清时期 A.建筑技艺日臻成熟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重利轻义成为时尚 D.崇商重利之风盛行 9.清初,从土地分配的总体看,占地100亩以上的地主只拥有全部土地的30%,其余70%的土地则分散在各类农民手里,仅自耕农土地就占总数的60.5%,人数占户工总数的43.5%。这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共 28 个小题,总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 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 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 A B C D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 .公田的大量抛荒C.铁器和牛耕的出 现 D .商鞅变法 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 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7.“(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 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 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B .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 .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 .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