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_上_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_上_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_上_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_上_

 第1期建 筑 科 学 BU ILDING SCIENCE1997年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上)

黄成若 胡德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

近十多年,随着科学与技术进步,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有了很大发展,从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的规范每隔三至五年就修订一次。90年代的规范汇集了建筑结构的最新成果。本文侧重介绍和分析美国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规范与国际规范存在的差异。同时,对美国的钢、砌体、木结构规范也作了简要介绍。

1 美国荷载规范

房屋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 s and Other Structures ASCE7-93),1993年版。

美国荷载规范以往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负责,80年代初期的编号为ANSI A58.1-1982; 8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共同负责,此时的编号为ANSI/ ASCE7-88;进入90年代后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负责,编号改为ASCE7-93。

1.1 荷载分类

美国荷载规范将荷载分为7类,即(1)恒荷载;(2)活荷载(指房屋建筑或其它结构由于使用或居住产生的荷载,不包括风、雪、雨、地震等自然荷载);(3)土及静水压力;(4)风荷载;(5)雪荷载;(6)雨荷载;(7)地震荷载。

1.2 荷载组合

结构的设计强度应大于下列6种组合中的最大者:

(1) 1.4D

(2) 1.2D+1.6L+0.5(L r或S或R);

(3) 1.2D+1.6(L r或S或R)+(0.5R或0.8W);

(4) 1.2D+1.3W+0.5L+0.5(L r或S 或R);

(5) 1.2D+1.0E+0.5L+0.2S;

(6)0.9D-1.3W或+1.0E。

式中,D=恒荷载;L=活荷载;L r=屋面活荷载;S=雪荷载;R=雨荷载;W=风荷载;E=地震荷载。

上述6种荷载组合及其荷载系数是根据概率理论按结构可靠指标 校正后得出的。

美国荷载规范与我国荷载规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我国荷载规范有充分的法定效力,而美国荷载规范没有法定效力。具体来讲,我国材料规范(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设计规范)及设计工作中有关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必须严格按我国荷载规范执行,而美国材料规范及设计工作中有关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不一定按美国荷载规范执行。例如美国钢结构规范接受了上述6种组合及相应的荷载系数,美国混凝土结构规范就不接受上述6种组合,美国混凝土规范A CI318-89,以及最近新颁布的规范A CI318-95基本上都不接受上述组合。希望我国工程设计人员能注意到这一点。

1.3 地震荷载

美国荷载规范1993年版与1988年版相比,

49

修改最大的是地震荷载部分。地震荷载在1993年版本中已全面改写。

1.3.1 地震地面加速度图

以前的美国荷载规范根据地震危险性将整个美国划分为0、1、2、3、4五个区,其中0区地震危险性最低,4区地震危险性最高。现行荷载规范ASCE7-93是根据A v(与速度有关的地面有效峰值加速度)的数值(从0.05至0.4),对整个美国画出系数A v的等值线图(本文从略)。设计人员查图可直接得出A v值(在二个等值线之间可用内插法),该值直接用于地震力计算。

美国确定A v值时是根据“50年内不被超越的概率为90%”这一概率定义确定的,其平均重现期为475年。我国确定基本烈度时是根据“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这一概率定义确定的,平均重现期同样也是475年。二者的概率定义是相同的,因而中美两国在地震力上具有可比性。当然,中美两国在地震数据处理上并不相同。美国的A v与中国的基本烈度之间的粗略关系如下:

美国A v 0.4 0.2 0.1 0.05

中国基本烈度9876

1.3.2 结构体系与反应修正系数

结构所受地震力的大小,除取决于地面加速度、场地条件、结构自振周期和重量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延性水平,而不同的结构体系其延性水平是不同的。

美国荷载规范将结构体系划分为四个基本体系,而在每一基本体系内又划分为若干个抗地震力体系,并相应给出用于计算地震力大小的反应修正系数R,如表1。

结构所受的地震力与反应修正系数R成反比。从表1可见,在地面加速度、场地、自振周期和重量均相同的条件下,由于结构体系不同其所受到的地震力可相差最大达6.4倍。这是近年来在抗震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而把地震作用力计算与结构体系割裂开来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结构体系表表1 基本结构体系抗地震力体系

反应修正

系数R 承重墙体系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配筋砌体剪力墙

不配筋砌体剪力墙

4.5

3.5

1.25

房屋框架体系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配筋砌体剪力墙

不配筋砌体剪力墙

5.5

4.5

1.5

抗弯框架体系

钢筋混凝土特设抗弯框架

钢筋混凝土中等抗弯框架

钢筋混凝土普通抗弯框架

8

5

3

双重体系(有至少

能承受25%地震力

的特设抗弯框架)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配筋砌体剪力墙

8

6.5

1.3.3 地震力计算

地震的基底剪力V按下式计算:

V=

1.2A v S

RT2/3W

式中 A v——与速度有关的地面有效峰值

加速度,由A v的等值线图查

得;

S——场地系数,根据土壤情况,全国

分为四类场地,场地系数分别

取为1.0、1.2、1.5、2.0;

R——反应修正系数,由表1查得;

T——自振周期;

W——重量。

从上式可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延性结构所受的地震力要比脆性结构所受的地震力小得多。

美国抗弯框架体系相当于我国框架结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相比,美国特设抗弯框架(延性最好)所受的地震力,明显低于我国框架所受的地震力;美国中等抗弯框架(延性中等)所受的地震力,大致相当于我国框架所受的地震力;美国普通框架(延性差)所受的地震力,大于我国框架所受的地震力。

为了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目前国际上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结构的延性上,而不是靠加大地震力取值,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0

2 美国混凝土规范

美国结构混凝土房屋建筑规范(Building Code Requirem ents for Str uctural Concrete, ACI318-95)。

2.1 适用范围

在新出版的美国规范中,不再用“钢筋混凝土”来代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改用结构混凝土来代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素混凝土。同时将原先的钢筋混凝土规范和素混凝土规范合成一本,将原先的素混凝土规范内容作为新版规范的第22章(前21章为原先钢筋混凝土规范内容)。

2.2 材料

2.2.1 混凝土

美国混凝土强度按圆柱体(6×12)试件确定,我国按立方体(150×150×150)试件确定。美国与我国混凝土强度的换算可按表2进行。

美国和中国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表 表2 美国抗压强度

(N/mm2)

202530354050

中国抗压强度

(N/mm2)

253037455060

2.2.2 钢筋

美国规范中钢筋强度范围和钢筋规格范围都比我国规范宽。

在强度方面,美国可以用到80级(指80000磅/2,非预应力),当然要满足挠度和裂缝要求。美国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的裂缝宽度允许值比我国大,这也有利于发挥高强材料的作用。这种80级钢筋相当于550N/m m2,还略高于我国Ⅳ级钢筋的540N/m m2。而在我国设计工作中从未用过(甚至从未想过要用)Ⅳ级钢筋,热轧Ⅳ级钢筋列在规范表中形同虚设。其实只要规范对裂缝宽度要求适当,那末这类高强度钢筋在跨度不大的板类构件中完全有用武之地。

在规格方面,美国可以用到55号(规格号),其相应的标定直径为56.4m m。这种钢筋一根相当于3根 32或2根 40,可以大幅度减少钢筋接头数量,改善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条件。当然,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种钢筋的。

2.3 设计表达式、荷载组合及系数

美国规范中“强度”一词,既用于材料,如混凝土强度,也用于构件或截面,如构件的设计强度;我国规范中“强度”一词,只用于材料,对构件或截面则用“承载力”,如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美国的“标定”相当于我国的“标准”。

2.3.1 设计表达式

强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可表达为:

设计强度≥需要强度

美国结构构件的“设计强度”是用结构构件的“标定强度”乘以小于1的强度折减系数计算的,而结构构件的“标定强度”就是按材料标准强度计算的截面承载力。我国结构构件的“设计承载力”是用材料的设计强度计算的,而材料的设计强度等于材料的标准强度除以大于1的材料强度系数。

以受弯为例,构件的设计强度为:

M n= A s f y(d-a

2

)

式中 ——强度折减系数;

M n——构件的标定强度;

A s——钢筋面积,与我国A s含意相

同;

f y——钢筋标定(即标准)强度,相当

于我国的f yk;

d——截面有效高度,相当于我国h0;

a——受压区(折算成矩形应力图块)

高度,相当于我国的x。

需要强度U是使用荷载(相当于我国标准荷载)乘以荷载系数计算的。以受弯为例,恒载和活载的设计弯矩M u或需要的抗弯强度计算如下:

U=1.4D+1.7L

或M u=1.4M D+ 1.7M L

式中 U——抵抗设计荷载或与其相应的内

51

力矩和内力所需要的强度;

D——恒载,或与其相应的内力矩和

内力;

L——活载,或与其相应的内力矩和

内力。

设计表达式为:

M u≤ M n

2.3.2 荷载组合与荷载系数

结构构件的设计强度应大于下列组合中的最大者:

(1)恒载+活载 1.4D+1.7L

(2)恒载+活载+风载

2a 0.75(1.4D+1.7L+1.7W)

2b 0.9D+ 1.3W

(3)恒载+活载+地震荷载

3a 1.05D+1.28L+1.40E

3b 0.9D+1.43E

此外,还有考虑土压力、水压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的荷载组合,在此不一一详列。

由上可见,美国混凝土结构规范并没有采用美国荷载规范中的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美国钢结构规范是采用美国荷载规范中的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的),这在具体设计时就产生了矛盾。

一般做法是,荷载标定值(即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值,而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按材料规范(此处即为ACI318规范)取值。因为荷载系数必须和构件强度折减系数配套构成结构可靠度,而构件强度折减系数总是在材料规范中规定的。

2.3.3 结构构件强度折减系数

(1)强度折减系数 按下列规定采用

没有轴向力的弯曲 =0.9(0.8)

轴向拉力,及轴向拉力并受弯

=0.9(0.8) 轴向压力,及轴向压力并受弯

螺旋钢筋 =0.75(0.7)

其它配筋 =0.70(0.65)

剪切和扭转 =0.85(0.75)

(2)对强度折减系数 的修正

如上所述,美国钢结构规范采用了荷载规范中的荷载组合和荷载系数,而混凝土规范没有采用,当一个结构中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又有钢结构构件时,如何处理呢?

在新出版的ACI318-95规范中,为了协调解决上述矛盾,增设了一个新的附录C。在该附录中规定,当结构的主要构件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允许采用美国荷载规范中规定的荷载组合和荷载系数以及附录C中的构件强度折减系数。为便于读者比较,现将附录C中列出的 值放在2.3.3(1)中相应的 值后,用括号表示。

上述规定的含意是,当结构主要受力体系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譬如是钢框架,而楼面用了钢筋混凝土梁和板,那末整个结构分析当然要按美国钢结构规范的规定,用荷载规范中规定的荷载组合和荷载系数。按此结构分析结果来设计钢筋混凝土梁和板时,构件强度折减系数 就应采用2.3.3(1)中括号内的数值。

2.4 最小配筋率

2.4.1 梁的最小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的规定适用于由于建筑或其它原因使得梁截面比按强度考虑需要的截面大得多的梁,当梁的受拉钢筋很少时,破坏是脆性的、突然的。

min=A smin/bd=0.25f c /f y

式中,f c 为混凝土规定抗压强度,f y为标定(即标准)屈服强度,均以M Pa计。

在一个大构件中,按上述规定的最小配筋

量为0.25f c /f y可能多了,此时可用另一种方法来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即

每个截面上实际配置的正弯矩或负弯矩钢筋,比强度计算所需的钢筋面积至少大1/3(此时不再要求 min=0.25f c /f y)。

2.4.2 板的最小配筋率

板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比梁要求的最小配筋率可稍低,因为荷载超载时会在横向上分布并

(下转第26页)

52

5 结 语

(1)某大型储油罐工程,采用了本文介绍的新测试技术是成功的。实测的油罐底板应力、底板挠度等数据,为该油罐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这种测试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实践证明,可推广应用到类似工程中去。

The Measurement of Bottom Plate

for a Large Oil Tank under the Practical Load

L i L ip ing Zhai Bin

(I nstitute of Building S tructures,China A cademy of B uilding Research)

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measur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esting of the stress and deflectio n o f the botto m plate for a larg e oil tank pressed by water.T 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et o f measuring m ethods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similar eng ineer ing.

(上接第52页)

且比较不容易脆性破坏。最小配筋率:

min=A smin/bh

且不应少于:

(1)屈服强度300M Pa变形钢筋0.0020

(2)屈服强度400M Pa变形钢筋

或焊接钢丝网0.0018

(3)在屈服应变为0.35%时,所

测得屈服应力超过400M Pa的钢筋

0.0018×400/f y

(4)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少于0.0014

上述最小配筋率的规定,起源于为抵抗收缩和温度应力,使由于收缩和温度作用引起的裂缝减至最小,因而在计算最小配筋率时用的是全部面积bh(b、h含义与我国相同),与计算梁最小配筋率时用bd不同。

双向板在每一方向上的配筋率均应符合上述规定。

2.4.3 柱的最小、最大配筋率

(1)最小配筋率 min=A smin/bh=0.01

美国规范将柱最小配筋率定为0.01的原因有三: 柱的设计方法是把由混凝土承受的荷载与由钢筋承受的荷载相结合,必须规定最小钢筋用量以保证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是钢筋混凝土柱; 有些弯矩在计算中不存在而在实际中可能存在; 减少在持久的压应力下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影响。

(2)最大配筋率 max=A smax/bh=0.08

上述规定是根据经济和混凝土浇筑的需要而确定的,当柱内钢筋需要搭接时,则柱的配筋率通常不应超过4%。

(待续)

2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最新版本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教案 山东大学 土建与水利学院 薛云冱

目录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 (2) §1-1 概述 (2)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7) §1-3 结构总体布置原则 (9) 第二章:荷载及设计要求 (12) §2-1 风荷载 (12) §2-2 地震作用 (13) §2-3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14) 第三章: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15) §3-1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法 (15) §3-2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一)—反弯点法 (16) §3-3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二)—改进反弯 点(D值)法 (17) §3-4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18) 第四章: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20) §4-1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 (20) §4-2 整体墙的计算 (22) §4-3 双肢墙的计算 (23) §4-4 关于墙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以及各类剪力墙划 分判别式的讨论 (24) §4-5 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 (29) §4-6 多肢墙和壁式框架的近似计算 (30)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30) §5-1 框架—剪力墙的协同工作 (30) §5-2 总框架的剪切刚度 (31) §5-3 框—剪结构铰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32) §5-4 框—剪结构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33) §5-5 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征及计算方法应用条件的说明 (36) §5-6 结构扭转的近似计算 (36) 第六章:框架截面设计及构造 (36) §6-1 框架延性设计的概念 (36) §6-2 框架截面的设计内力 (37) §6-3 框架梁设计 (39) §6-4 框架柱设计 (42) §6-5 框架节点区抗震设计 (47) 第七章:剪力墙截面设计及构造 (49) §7-1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49) §7-2 连梁的设计 (5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68-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230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68-2001 ,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0.5,1.0.8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11月13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共同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限状态的关系; 3.借鉴最新版国际标准ISO 2394:1998 《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本标准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寄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顺胡德炘史志华陶学康陈基发白生翔苑振芳戴国欣陈雪庭王永维钟亮戴国莹林忠民 1 总则 1.0.1 为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结构,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0007-2011【28条】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5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1.0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 摘要:高层建筑目前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而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很多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案以迅猛的速度呈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建筑类型与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的数量口渐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该文主要研究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发展迅速。但从设计质量方面来看,并不理想。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不能仅仅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结构方案的具体实际情况,应作出合理的结构方案选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掌握的知识处理实际建筑设计中遇到了各种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轴向变形是不容忽视的。高层建筑中,竖向载荷很大,能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此外还会对预测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底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的结构更柔和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高层建筑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高层建筑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变化。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问题分析 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和高规范中,对结构的总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制,

钢结构最新设计规范方案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第2.0.3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承重结构的钢材,必要时尚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但当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于3号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的非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必要时亦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第 2.0.4条钢铸件应采用现行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中规定的ZG200-400、ZG230-450、ZG270-500或ZG310-570号钢。 第2.0.5条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1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 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和变化。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特征,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并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 标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策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抗风结构设计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特点,使得其抗风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对抗风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考虑。通常来说,由于高层建筑自身高度很高,作为建筑物自身则同外界风之间存在一种阻隔以及扰动作用,这就使得建筑物周围的风会在一定作用之下对建筑产生一种类似于振动的效果,并使其承受相当的荷载力,从而使建筑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严重的还会使建筑主体结构被破坏、墙体断裂等现象的出现。 1.2 抗震结构设计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在对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实施的环节就是其抗震结构的设计,因为高层建筑特点,使得其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在目前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效的进行避震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性进行足够的考虑。而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高层建筑的相关抗震数据较为精确的分析,且不能够根据地震发生原理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设计,则很有可能由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不足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1.3 消防结构设计问题 同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具有更为复杂的特点,而为了对高层建筑多种需求进行满足,则需要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种类的材料。目前,在高层建筑中使用较多的还是可燃性材料,而这就会对高层建筑的火灾情况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同时,由于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风力大、空气流动强的特点,一旦出现火灾则很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灾害。另外,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多,在对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都将其设计为垂直形态,而在这中形态之中一旦发生火灾,那么对居民疏散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也为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带来了威胁。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2014-05-26點右側加我《建筑结构》杂志 本文来自【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 【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2.4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各阶段(包括前期方案阶段)须提交我司提供的《技术评审表》的答复意见(在评审表内填写并由结构审核人签名)。 2.5项目结构初步设计前,设计单位结构负责人针对各单体结构设计做统一技术及绘图要求,并将《结构技术统一措施》提交我司设计部一份。 2.6初步设计资料送审前,应将电子版先发我司设计部技术组一份。 2.7户型大样图中,要求能体现结构的梁、板尺寸及标高(可另设图层,将结构相关信息放在此图层内)。 2.8对甲方提交的《审图意见表》应做及时回复(回复意见可在意见表内填写)。 2.9正式施工蓝图出图前,应提交设计部完整的电子版图供我司进行成本测算。 2.10提供给我司的电子版图纸,必须按目录顺序将图纸布置好。一张图纸对应 一个电子文件。 2.11出确认图时,提供给我司完整的计算书:

关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9-06-12T13:57:51.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作者:杨佳宁 [导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一、高层建筑设计的意义与依据 1.概念设计的意义 高层建筑能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展现先进的设计,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性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用概念设计来判断计算设计的合理性。 2.概念设计的依据 高层建筑结构总体系与各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构造处理原则,计算程序的力学模型和功能,吸取或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2.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垒的结果。 5.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建筑结构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即为建筑三心,在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即三心合一。结构的扭转问题就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为避免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扭转破坏,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扭转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布。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单平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的要求以及建筑场地的限制,高层建筑不可能全部采用简单平面形式,当需要采用不规则L形、T形、十字形等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时,应将凸出部分厚度与宽度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其它问题 3.1关于转换梁新的《高规》已经明确规定,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采取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或暗柱,或在墙内设置型钢等至少一种措施,减小梁端部弯距对墙的不利影响。但有个别工程设计,将框支梁(转换梁)直接垂直支承于一般厚度的剪力墙上,而未对墙体采取上述加强措施。其中有些转换梁是大跨度单跨梁垂直支承于两端墙体;有些转换梁甚至位于支承墙的门洞边;有些支承墙因多层架空,高厚比不满足要求。这类情况,为增强转换梁两端的约束能力,满足其钢筋锚固要求,必须在转换梁两端的墙体中设置墙体端柱或扶壁柱,或加厚墙体设置暗柱(必要时加型钢),并按框支柱的要求进行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基本设计和规定 1.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 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二级三级很严重 严重 不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一般的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1.1.3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ck、?tk应按表 4.1.3采用。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 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 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1.1.4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c、?t应按表 4.1.4采用。 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 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 ?t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 注: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 不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1.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 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yk表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ptk表示。 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4.2.2-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一节、术语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s 承受建筑物基础传来的各种作用的岩土体。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随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由土与岩石(或大块弧石)组成的地基 填土地基 fill-foundation soil 由人工填土组成的地基洞穴地基foundation with cavern 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着洞穴的地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地基承载能力代表值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底部截面扩大的基础。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有筋扩展基础两类 刚性下卧层 rigid sub-layer 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很大的土层或岩层 桩基础 pile foun dati on 由柱或桩与连接于桩顶的承台所组成的基础 嵌岩桩 rock-socketed piles 端部嵌入基岩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 基坑支护结构 support ing of foun dati on pit

为保持基坑稳定、控制基坑变形而兴建的结构 第二节、基本规定 1、根据地基基础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个安全等级,按表3.0.2选用。 2、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应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 岩体分类有:1.岩石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 2.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3、岩层根据单层厚度分为巨厚层(H>1.0)、厚层(1.0>H>0.5)、中厚层(0.5>H>0.1)和薄层(H<0.1) 4、按岩体结构类型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5、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 6、按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不完整、和极不完整。 7、粒径大于2mm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篇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xx]46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 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 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xx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xx年2月20日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 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和>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2章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第2.1.1条地基subgradefoundation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已颁布施行,本次修订的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规范和经验,相对于老规范有较多的调整和补充。此外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彼此存在搭接和重叠。针对上述情况,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编者对广泛应用的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需遵守的规范规定,给予综合梳理汇编、补充必要的注解、以及对不便应用的计算公式和结构构造规定进行变换和阐明,从而形成一本综合性的规范应用手册。 本手册已对“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一版),依据新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工作。现就手册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编制意图和方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手册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带有共性的内容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 二、编制依据 本手册的内容以下列七本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为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程”; [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以下简称“箱基规范”。 三、特点 本手册拟在下列六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一)展示应用新规范的全过程及其各部分的相关和连续关系 上述六本主要结构规范是相对独立的。本手册考虑了设计全过程中要系统配套地应用各种规范,将述及荷载、荷载组合、结构计算方法及假定条件、内力调整、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计算等各方面的内容。通阅本手册,可使设计人员全面地了解新规范,以便在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确切地应用,以及处理好设计过程中各计算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 (二)综合同类性质的有关规定以便查阅 对上述各规范横向关系中,同类性质的计算公式和构造规定给予综合或合并,同时还并列期间的差异部分,以使应用时免去反复对照有关条文的麻烦,也因采用了集中汇编而可能使设计者避免对规范的错用及漏用有关规定。 (三)使手算条理化、电算易于核对技术条件 “新”规范相对于“老”规范,结构计算过程中相关系数的取值不同,因此有必要在结构的手算过程中尽量实现条理化,愿本手册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启迪。

GB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8条】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制图标准

施工图制图原则和顺序 一、目录 根据建筑总平图,并与建筑子项工程相结合,确定项目要分“几套图,几个目录”。 大项目——分栋号楼号,分地上地下进行目录编排。 小项目——尽可能用一套图纸完成目录编排。 顺序:1.通用说明2.特殊说明(如桩基、人防)3.基础(地梁和承台应在一张图中体现)竖向构件(墙柱定位)5.楼层构件(楼板、梁)6.水池或楼梯详图7.节点详图 二、比例及图框 1.优先用A1或A0图框(横竖摆放),避免用加长图框。 2.优先用1:100比例,楼梯用1:50,节点详图用1:25,(用缩小图框及文字方式) 3.大图的比例在1:100-1:150之间,注意采用大比例时,字体要相应放大。 4.当采用分区,分块出图时,应有相应填充的分区示意图,缝相邻的构件应画出。 5.对于简单平面,模版及板配筋可以同一张图中表示。 6.对于复杂平面,模版及板配筋应分两张图表示。 7.对于多层住宅或办公楼,或是高层项目,可尝试板图和粱图在同一张图中表示,这是最方便施工的排图方式! 8.特别----当3~4层粱图与5~6层粱图仅有几根梁截面和配筋不同时,可以在一张图中表示,原位或说明用[_____]表示第5~6层梁,反之用于3~4层。 9.为了确保并提高效率,图框均应用TSSD自己做,预留7000宽图签栏,左下角说明是A几的图框。 10.轴号建筑未定时,可先不套,但应预留空间。 11.轴线、轴网、图框、模版图,墙柱图 地上、地下不同层之间-----善于用图框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三、图层及文字 1.结构底图原则----各专业图层及pkpm生成的图均用向结构底图中拷贝并刷成相应颜色及图层,统一图面,红色只能是不打印的查改图层,用于标注重点及缺漏 2.轴号轴线尺寸及图中构件尺寸定位应分不同图层及颜色。 3.墙柱填充及板面填充应不同图层及颜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