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宁波港的发展现状

宁波港的发展现状

宁波港的发展现状
宁波港的发展现状

二、宁波港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宁波港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深水外港。是国内发展最快的综合性大港,据统计,2008年,宁波—舟山港以年吞吐量1093.3万标准箱的优异成绩跻身世界前10强,排名从2007年的11位上升至第8位,创造了令国内外航运界瞩目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同比仍然保持了16%的增幅,跃居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首位。2009年更是超越上海港成为我国国内第一大港。

(一)在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体中的地位

1、国际远洋集装箱干线枢纽港

目前,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90万标箱左右, 其中, 国际远洋集装箱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这些远洋集装箱除少部分直航欧洲和北美外, 大部分则经短途运输到香港或神户中转, 还有大量适箱货也直接运输到香港或神户中转。

据有关人员测算, 从上海用第一代国际集装箱船载1000标准箱(吃水7米)直航欧洲, 与从宁波用第三代国际集装箱船载3000标准箱(吃水14米)直航欧洲, 两者运费相比, 后者仅为前者的。经短途运输到香港或神户港中转, 需支付大量中转费用和二程运输费用, 损失可观, 而如果用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发货直达北美或西欧, 每箱可节约500美元以上, 运输周期也可以缩短3天。由于长江三角洲内各港的远洋集装箱运输到香港中转的距离, 比区域内港口之间的距离远700海里左右。因此, 即使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后,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远洋集装箱和适箱货也不宜在香港中转。

据有关部门预测,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体的远洋集装箱, 到2000年时达100万标箱,2010年后, 达到300万标箱。因此, 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尽快建成自己的洲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从宁波港与其它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宁波港应成为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体中的国际远洋集装箱干线枢纽港。

宁波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建成之后,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远洋集装箱既可从各港口, 采用第一、二代集装箱船在宁波港中转, 也可由公路或铁路采取联运方式中转, 宁波港再采用第三和第四代集装箱船与欧美主要集装箱干线港联结, 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短途运输费用, 大量中转费用和二程运输费用也将由国内赚取, 减少了国家外汇的流失。浙中南沿海诸港的远洋集装箱也可在宁波港中转, 另外, 浙赣铁路沿线, 宣杭铁路沿线的集装箱可通过铁路从宁波港进行集疏运。

2、为重化工业基地服务的工业港

根据市场经济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重化工业

段的前期结构调整阶段。从国内、省内重化工业发展的资源供给来看, 长

江三角洲地区重化工业布局不尽合理, 迫切需要在沿海深水港地区, 利用进口原料, 发展重化工业新基地。

国内重化工业原料供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化工业布局有待调整。首先看钢铁工业,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国内铁矿石资源日益不足,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 运输距离都比较长, 采用大吨位船舶运输, 比用小吨位船舶运输, 可节约大量运输成本, 如20万吨级油轮与10万吨级油轮相比, 进口原油运费每吨可减少4美元。因此, 在沿海深水港口地区布置重化工业企业, 可以大大减少运输费用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宁波镇海石化总厂的人均创税利在同行30多家部直属大型企业中名列前茅。

(二)宁波港物流经济发展状况

港口物流是整个社会物流体系中举足轻重的“老大”,它的功能有:首先、港口是远洋运输的起点与终点,而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的比例在75%以上,因而港口在整个运输链中总是货物的主要集散地。第二、港口往往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临港产业,特别是以港口物流业为核心的临港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 年排名世界第4 位,稳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 位;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4 大集装箱港口的地位。从物流业发展状况看,2006 年全市物流总额达8490.6 亿元,同比增长25.14%初步估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占现代物流业的增加值70%以上,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7.5%左右。按现价计算,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对GDP 增长率的贡献接近1.7~1.8 个百分点。当年全市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口数达11.8 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数的2.7%。根据2010年投入产出表,宁波市的物流产业产值每增加1 元,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增加1.99 元。对物流产业的中间品投入每增加1 元,直接增加的物流业增加值为0.97 元,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增加3.92 元,带动效应明显。加快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宁波转变港口发展方式、建设枢纽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迫切需要。

三、宁波港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因素分析

1、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宁波港区位条件优越。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 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

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宁波港附近有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等8 个国家级园区,投资环境十分诱人。

宁波港发展潜力巨大。宁波港常年不淤不冻,水深流顺风浪小,每年作业天数可高达350 天以上,25万吨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口。目前,宁波港百里港区拥有生产性泊位305座,其中5—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就有33座。集装箱码头总长度达到4900多米,码头前沿自然水深13.5—17 米,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

2、集疏运网络日趋完善,口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宁波港的集疏运网络日趋完善。(1)水水中转:向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通过江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武汉、重庆,并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2)公路:通过“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建设,将实现以城区为中心的“213”高速交通圈,上海、杭州等城市将进入2 小时交通圈,市域内实行1 小时交通圈、都市区30 分钟交通圈。(3) 铁路:已被铁道部列入50 个铁路枢纽城市和18 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4)航空:栎社

国际机场挂牌,使宁波机场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南京、杭州之后第四个国际机场。

宁波港的口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大通关”建设步伐加快,与省内许多城市建立了“无水港”和“直通关”,与中部六省签署了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二是通关效率不断提高。据测算,目前宁波海关的出口通关作业时间减少到1 个小时,进口平均作业时间缩减到不足12 个小时,进口、出口货物的当天放行率分别达到65%和99%。三是港口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据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推出的“2006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说明会”,宁波-舟山港在我国60 个港口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 位,是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

3、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优势显现,自然和经济社会环境良好。

宁波港和舟山两港一体化优势显现。2006年实现货物吞吐量42387万吨,同

比增长20.45%;集装箱吞吐量714万TEU,同比增长35.71%,初步形成了一干线四大基地,即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原油转运基地国内沿海最大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运输基地。

宁波港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环境良好。一是自然环境好。宁波倚山临海、江河纵横、丘陵绵延,自然景观秀美,气候宜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二是经济社会环境好。2006 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 万元,达51285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6568美元),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名列全国第四,已被评为公众首选宜居城市,荣膺中国十佳国际性城市与和谐发展城市称号。

(二)劣势因素分析

1、港口布局结构不合理,海陆经济腹地不对称。

宁波港港口布局结构不合理。一是公用码头泊位总体吞吐能力不足,而大量业主码头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二是大中小泊位比例不协调,很难适应大宗散货装卸、储存、中转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大型专用泊位的空间布局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配置优化的大型专业化港区。

宁波港海陆经济腹地不对称。宁波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和近洋航线明显增多,海向腹地已经覆盖到五大洲经济发达的主要航区。然而与海向腹地相比,宁波港现有的直接陆向腹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一部分,并与同处长三角的上海港的腹地重叠,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与上海港相比,宁波港存在内陆腹地开拓起步晚、航线航班分布稀集装箱码头使用效率低、口岸综合服务有待完善等不足。

2、多式联运推进慢,港口服务功能单一。

宁波港的多式联运推进慢。虽然综合运输网络日趋完善,但各种运输手段之间的联运比较落后,缺少相应的物流服务机构和政策机制。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起步较慢,各种运输手段之间的信息共享、配套合作程度还很不够。

宁波港港口服务功能单一。目前宁波港的功能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服务为主,而在货物流通过程中的货检、分装、包装、贴标签等物流增值服务比较薄弱,区港联动的试点区块——宁波保税物流园区还未真正发挥其保税物流功能。宁波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促进形成了临港工业带,但港口在拓展商贸和物流服务功能方面,与国际先进港口存在很大差距,“以港兴市”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3、城市服务功能不配套,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有障碍。

宁波城市服务功能不配套。港口及国际航运必需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港口商贸、物流功能拓展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临港产业链,“以市促港”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尽管我市已在东部新城区开工建设了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功能区和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但这“三大中心”的建设是否会很快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还有待时间的证实。

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有障碍。一是行政区划不同导致的管理障碍,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还只是一个协调两港关系的“松散”的管理部门;二是口岸单位按照现行行政区域形成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港口的一体化运作,尤其是海关和海事的管理体制。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形成原因 苏南是指江苏南部的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是中国商品粮的苏南模式 主要基地;人口稠密,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苏南农村较早兴办乡镇企业的内在动因;该地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区,农村素有家庭手工业传统,加之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这些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基础;苏南地处集镇密集地区,受城市经济的辐射较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对辐射有较强的接收能力;文革期间大城市知青、干部的下放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城市工业因动乱受挫,生产和生活资料供不应求,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依靠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商品经济。具体表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六自”即:资金自筹、劳力自招、原料自找、产品自销、决策自主、风险自担;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注意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一方面通过小而专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地理优势,依托城市,充分接收城市经济的辐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农村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编辑本段存在问题 问题概述 A、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B、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薄弱,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 C、乡镇企业负担重,其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 D、如何上技术、上质量、上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苏南模式 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 消极方面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实际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

乡镇企业管理生产实习报告

乡镇企业管理生产实习报告 乡镇企业管理生产实习报告 乡镇企业管理生产实习报告 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青场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畜牧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我们镇上的支柱产业发展产业:煤矿厂、红砖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广东等地的人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家乡企业落后的现实。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应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201X年冬,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及在企业的学习。从中我在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和一系列问题及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因个人原因及时间的安排不当,有些企业建厂的时间较早,所以倒闭的也早。而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举家搬迁了,所以调查的大多是一些原在厂职工人和我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我想通过在他们的嘴里和自己的学习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2) 当地有采煤经验基础,设备易购得且廉价。3) 农村人自和创建时期,政府和村支部对建厂大力支持,倾其全部。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退资的原因1) 当时农村文化水平普遍还很低,每家用煤量都不大,煤在当时没有一定的市场。2) 劳动力廉价,采煤过程幸苦,又

采不出又多又好的煤。3) 煤厂职工绝大多数都是自家人,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兴厂的原因1) 有一个不怕失败的带头人带来了不少的买家。 2) 有外人的资金支持和先进设备技术支持。3) 企业有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多劳多得制。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完全将个人效益考虑在内,所以工人工作激进。当时土地资源丰富,就在厂址处取得原料,且只须花一些钱买点简单设备即可。2) 家乡人都要修房盖屋,想到自买砖时方便又便宜就大胆的将钱拿来投资。3) 而且厂房不需要选地投资,只需简单装修改造就行。 2、兴厂原因1) 刚开始有一个好的带头人。2) 有乡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1) 事故发生了却无人知晓,到目前为止也不知道什么因何原因。2) 根据走访最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管理不当,因个人原因发不起工资最后逃之遥遥。 三、调查思考乡镇企业兴衰的原因: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文化水来底下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文化水不不高管理方法不当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虽然煤矿厂现在还是红红火火但是万一有那么一天也说不一定,我不是咒他而是

2020年(发展战略)乡镇企业发展状态探析

(发展战略)乡镇企业发展状态探析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壹、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壹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运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于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于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壹)乡镇企业于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能够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壹样存于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运营自主权。运营自主权无疑是保证企业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政府和企业发展目标壹致,也使企业赢得了更大的运营自主权。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于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

得企业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见,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的层次和幅度均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和乡镇于利益上的壹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情况,控制企业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二)乡镇企业于市场上的优势 1、潜于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和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于动力。能够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于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壹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和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于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于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三)乡镇企业于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见,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于和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 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企业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又是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该文结合笔者多年乡镇经济管理的工作实践及所在辖区乡镇企业发展的 实际情况,通过入驻企业等多种形式,调查乡镇企业分布、产业结构及发展过程等情况,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乡镇企业科学发展提出相关 建议。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带动了区域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涌现一 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地方特色产业效应逐渐显现。然而,随着外部经济环 境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内在制约因素,也出现了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竞争力不足、 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地方政府经济管理也随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 政府应积极引导,把加快乡镇企业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 辖区内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辖区内共有 12 个乡镇(街道),其中沿海乡镇(街道)7 个,山区乡镇 5 个,区域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750 家,从业人员5.2 万余,创造增加值122.7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8.3%。特色产业明显,“一镇一产业”、“一村一产品”的特色 专业镇、村有 20 多个,如蔬菜种植镇、枇杷镇、海蛏养殖镇、电子加工镇、家具生产村、鞋面加工村、渔网村、米粉村、粮行米市村以及豆腐村等。特别是手织鱼网,占 据全省同类鱼网销售市场的优势;特色枇杷吸引省内外客户前来洽谈交易;粮行米市 一直是闽中规模较大的民营粮食加工中心;特色海蛏干畅销省内外。可见,乡镇企业 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业类别多、产品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潜力较大。 2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区域内乡镇企业多数是“宗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主要由有血缘关 系的亲戚组成,管理过程中兼顾亲情关系,公私不分;企业负责人既抓生产、销售, 又管招聘人才、财务,未能充分利用外来人才、信息等优势,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管理机构;企业管理不注重“以人为本”的宗旨,奖惩制度不完善、“五险一金”保障不健全,企业员工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调研中有多数企业经营管理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1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2006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课件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75%;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xx.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 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23%;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02%;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

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 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 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方法二:图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见面就是叩头。 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

浅谈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乡镇企业①的发展问题 洪涌生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乡镇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突出的问题也不断制约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更需解决。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试图能够从原因入手提出一些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起来,已逐渐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 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乡镇企业对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加以解决,以促使其又好又快发展。 二、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乡镇企业也将受到更加严峻 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乡镇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经济中不落伍、不退后,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持续发展,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说到底,就必须认清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发展战略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大循环已经不是自己愿不愿意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迫到临头的现实。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500强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30多家,乡镇企业面对的现实是,在国内市场要与国有企业,国际强者竞争,在国际市场更要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但是,我国的众多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却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缺乏前瞻性、现实性,这使得我国众多乡镇企业发展困难,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二)、人才,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不强的问题。在短缺经济下,买方求卖为主,市场营销不显作用;在供不应求情况下,产品可以几十年一贯制,技术开发和人才没有地位,在市场约束增强,市场竞争加剧之后,过去的一切全然改变。一些拥有巨型生产能力的企业竟出现亏损,一些曾填补过我国“空白”的企业也陷入困境,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幼稚企业”却如一匹匹黑马争标夺魁。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条件下证明企业实力是生产能力,而转向供求平衡后,决定企业兴衰的则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使企业间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技术实力的竞争;用户越来越充分的选择性,使得企业营销能力、经营策略、服务水平已直接影响经营业绩,而决定两者水平的是人才。但是,我国的乡镇企业就存在人才先天不足的现象,这使得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也难以进行有效营销,所以直接造成我国乡镇企业只能是局部的小打小闹,缺少可以与众多强劲竞争对手竞争的大型企业。 (三)、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调整问题。在全球化经济中,乡镇企业靠什么来跻身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只能靠自己的拳头产品。一般是不行的,必须用自己的“拳头” 产品。“拳头”产品的诞生是不容易的,这要求乡镇企业根据两个市场的变化和要求,本着“名、优、新、特”的原则。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一个

乡镇企业情况及发展规划

乡镇企业情况及发展规划 一、乡镇工业企业情况 (一)、乡镇工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截止到2007年底,全镇企业数达到353家,拥有资产总额11.3亿元,从业人员12303人;完成增加值5.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4.61亿元、利润1.14亿元,利税1.51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乡镇企业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橡胶、童车、汽车配件、工艺品、缫丝、地毯、家具等都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较高的名牌产品。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10家,创省、市级以上名牌产品4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二)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外经外贸稳步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乡镇企业与外商、港澳合资企业达10家,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三)、社会贡献明显增大 乡镇工业企业提供给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实现财政收入比重占95%,同时,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支持农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县委县府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推进乡镇企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乡镇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合理,为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实践报告:乡镇企业管理的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企业管理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位于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青场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畜牧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我们镇上的支柱产业发展产业:煤矿厂、红砖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广东等地的人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家乡企业落后的现实。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应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____年冬,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及在企业的学习。从中我在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和一系列问题及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因个人原因及时间的安排不当,有些企业建厂的时间较早,所以倒闭的也早。而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举家搬迁了,所以调查的大多是一些原在厂职工人和我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我想通过在他们的嘴里和自己的学习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煤矿厂 工厂概况:煤矿产业具体是那一年开始起用的我就不得而知,因家乡人世世代代都是用那里的煤了,通过对老一代的人的打听在他的口中得知建厂是在____年开始。基于家乡的煤矿产业颇为丰厚,建厂时有工人20多人。曾经因煤一度紧张引来了不少的外来人的疯狂收购。(外来人指:不是本地镇上的人)特别是有一年全国的煤价上长,一下子就子厂就火起来了,没多久就形成了企业。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煤厂的厂办主任吴先生和现煤厂工人周先生。两位先生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怎么看好,但干着干着就好起来了。刚开始最差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三差五的不去工作。当时煤就只卖给家乡人烧,根本就要不了多少煤,而且每家都有用不完的煤,眼看煤不好出售就要关门了。有好几个股东就退股了,一个个都没有心思做下去了。就当大半的人都退资了之后,老王(现在煤厂的懂事长)王先生就到外地去寻找外面的买家。几个月过后他回到煤厂找了朋友借了一笔钱买了一些先进的运输煤的工具,每天都能开采很多煤,,请了工人猛采煤,几个月不到就有很多买家上门买煤,刚刚开始是想买就有得买,后来变成了抢,连家乡的都开始抢购。开始没钱转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退资,后来厂里转钱了大伙又拿钱出来投资。后来因投资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不起眼小煤厂就成了一个煤业公司,越做越好直到今天还是一样红红火火”。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当地有采煤经验基础,设备易购得且廉价。 3)农村人自和创建时期,政府和村支部对建厂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退资的原因

第14课_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一.教学分析 1.说学情: 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的学习,学生对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课本里也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概况,但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进行主干知识的展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2.说教材: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涉及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大众传媒三个领域,重点突出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四个发展阶段。 本节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延伸和丰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史的理解。 对于本课教学,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整合“衣、食、住、习俗四个子目”的内容,突出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因素,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我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通过对典型史料的研读来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 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代服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史料研习和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019年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20XX年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强化服务与监管努力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步伐 一、**镇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年来,一贯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专抓。近年来,**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良机,充分发挥该镇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攻煤炭采掘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建材业和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乡镇企业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现有3万以上吨规模煤矿12个,已建成煤矿规模达50多万吨,年产煤炭30多万吨,水泥厂1间,页岩砖厂1间,砂石厂10间,加油站1个。18年,乡镇企业部产值3142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824万元,营业收入34049万元。 二、基本做法和采取的措施。 1、筑巢行风---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镇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乡镇企业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无序发展到逐步规范的过程,20世纪18年代,随着全国白酒市场的变化和XX向白酒产业逐步向茅台集中,**镇的酒类企业相继衰败;采矿业逐步成为了支柱产业。18年,当时全镇拥有煤矿54间,可谓遍地开花,但煤矿规模小,年产量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500万元。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系数较低,事故频发。镇党

委政府按照国家煤矿关井压产的精神,认真分析了镇情,提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煤矿向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关、并、转”等方式,关闭了一批采区规划不合理、资金不足的小矿,把一些有一定的资金能力,采区规划合理的煤矿进行了合并,把一此资金不足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煤矿进行转让,重新规划保留了8间煤矿,然后请地矿部门对全镇范围的煤矿资源重新进行了调查和规划,新增了6 个煤矿规划点,1个页岩砖采矿点,1个水泥厂采矿点。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坚决炸封非法小煤窑,关闭了非法页瓦厂采石点。为煤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煤矿要向规模化发展资金是个问题,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成立了**镇工商联和商会,充分发挥工商界广大人士的积极作用,进行对外宣传,联络引资。二是镇党委政府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进行招商引资,参加了18年遵义市“8.28”招商节,神秘赤水河观光及招商节会等活动。到18年底,共完成招商引资9000多万元,新建6万吨煤矿2间,9万吨煤矿2间,技改扩建煤矿8间,新建年产1000万块规模页岩砖厂1间,加油站一个,技改扩建水泥厂1间。 2、优化服务---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外商引来了,如何留住外商,服务于企业发展,这成了乡镇企业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摆在了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不断的探索创新,紧紧围绕打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历年来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张正义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早在公社化以前的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农村就产生了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的互助合作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国小化肥、小农药、小农机、小水电、小水泥等“五小”社队工业迅速发展。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对社队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生产经营范围、所有制形式、组织领导、优惠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把社队办企业、部分社员(村民)合作企业、其他形式合作工生和个体企业称为“乡镇企业”,亦即通常所说的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整个体私营企业这四个“轮子”。当然.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负责的乡镇企业统计已不再按。四个轮子”,而是按“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标准将乡镇企业划分为两大类。 在我们看来,所谓的乡镇企业,不管其属于怎样的所有制类型,都是指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在农村地区兴办的以非农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在社会结构意义上,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农民创办的用以求生存求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地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组织形式。乡镇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是农民和乡村集体.这导致了村民、乡村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实际上,只要是乡村居民和集体的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占绝对重要地位,并导致乡村居民和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从而带有乡村居民和集体直接参与工业化过程的性质的企业,都是“乡镇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主要走过了四个阶段: (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1988)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避免农民涌进城市”,大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24.3%提高到58.1%;乡镇企业职工人数由3234万人增加到95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6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由9.3%提高到23.8%。这是农村工业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985年。全国每个农业人口从乡镇企业中得到的收入已经由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了133.79元,增长了5.7倍;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15%增加到了1985年的34%。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一比重甚至高达70%~80%。农民收入增长与乡镇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阶段的乡镇企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农民联户办及个体企业发展快,促进了乡镇企业高速增长;②从“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逐渐转向了全国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企业;③由分散的企业经营转向专业化、社会化的协作生产.产生了一大批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④由运用传统技术转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二)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1989~1991) 1988年9月,中共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200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课标内容】 ①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②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电 报和电话的使用;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大众传媒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 成在了解信息、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的结果,是历 史发展的要求。 ②树立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变革的背景、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生活习俗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水平,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随着列强的入侵,紧闭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显示幻灯片杜牧《过华清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最快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什么?请你估算一下当时用这种工具 从广州到西安最快要多久才能把荔枝或者军情送到。 学生体验后,教师指出:到了清末,这种状况有了改观,新的交通工具、通讯 工具开始出现。 2、自学课文,说说近代出现了那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3、学生讨论归纳: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比传统交通、通讯工具的优势。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讲解: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使用驿站和民信局作为传递信息的机构。这种 传递方式就普及程度而言都远不如西方邮政。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变革带 来邮运工具的革命,使得近代邮政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新型通讯工具能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因此,对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明确:新的交通、通讯工具更快捷,也更能为大众服务。它的出现,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4、新的娱乐方式 ①设置问题,比较分析。你知道中国传统的娱乐方式有哪些?近代又出现了那些新的娱乐方式?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娱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今天的绝大多数娱乐方式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并逐步成为新的时尚。 (二)大众传媒

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乡镇企业也将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乡镇企业如何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经济中不落伍,不后退,保持住自己 的优势和特色。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乡镇企业必须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 乡镇企业要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必须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要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提供的机遇,培植自己的强项。因为乡镇企业走向国际经济大循环已经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迫到临头的现实。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500强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已有230多家,乡镇企业面对的现实是,在国内市场要与国有企业,国际强者竞争,在国际市场更要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所以乡镇企业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如自己要进入或退出哪一市场,如何设定市场占有目标。主攻的市场区域是国内还是国际,是收缩战线壮大主业,还是战略扩张,多角经营;如何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如何确定新产品开发方案,是靠投资建设实现扩展,还是走兼并联合与 协作之路,如何选择适宜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如何设定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主要融资方式是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为一个决策者和经营者,如此等等众多的问题,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过程中, 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不能到时再说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同情弱者,如果到时候再说,以不变应万变,必然坐失商机,什么都晚了。 二、乡镇企业必须确立人才、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 在短缺经济下,买方求卖主,市场营销没有作用;在供不应求情况下,产品可以几十年一贯制,技术开发和人才 没有地位,在市场约束增强,企业竞争加剧之后。过去的一切全然变了。一些拥有巨型生产能力的企业竟出现亏损,一些曾填补过我国“空白”的企业也陷入困境。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幼稚企业”却如一匹匹黑马,频频争标夺魁。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条件下证明企业实力的是生产能力,而转向供需平衡之后,决定企业兴衰的则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的大幅缩短,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实力的竞争;用户越来越充分的选择性,使得企业营销能力,经营策略,服务水平已直接影响经营业绩,而决定这两者水平的是人才。 才的作用不可低估。今后若干年,人才的争夺战将会越来越激烈。乡镇企业先天人才不足,但是一些有远见的经营者却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上不惜花血本,下大功夫吸引到自己的企业,国内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发展深深地证明了这一点。广东省超亿元的乡镇企业已达437个,以1995年博士后落户佛山乡镇企业为标志。广东乡镇企业在技术最高领域开始了更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连技术带人才一起“抢”,使更多的人才汇集到乡镇企业旗下,成为广东省乡镇企业从人海战术到人才战略转型的标志。以科龙集团为例,1983年,靠9万元试制费起家,到1997年已成为世界冰箱十强之一,总部搬到了香港,还到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家电研究机构。还有1997年之后的美的集团,平均每五天就有一项专利申请这种让人佩服的发展举措,无不显示了各种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我市乡镇企业中的有些企业也是人才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南高营集团拥有一个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智囊团,专门为南高营的企业出谋划策,使企业及时抓住机遇,避免了走弯路和负出不必要的学费。东郊链轮总厂有一百多名大学本科生在厂里的各个关键岗位上。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市场。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强化服务与监管努力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步伐一、**镇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年来,一贯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专抓。近年来,**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良机,充分发挥该镇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攻煤炭采掘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建材业和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乡镇企业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现有3万以上吨规模煤矿12个,已建成煤矿规模达50多万吨,年产煤炭30多万吨,水泥厂1间,页岩砖厂1间,砂石厂10间,加油站1个。20xx年,乡镇企业部产值3142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824万元,营业收入34049万元。二、基本做法和采取的措施。1、筑巢行风---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镇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乡镇企业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无序发展到逐步规范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白酒市场的变化和仁怀向白酒产业逐步向茅台集中,**镇的酒类企业相继衰败;采矿业逐步成为了支柱产业。1999年,当时全镇拥有煤矿54间,可谓遍地开花,但煤矿规模小,年产量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500万元。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系数较低,事故频发。镇党委政府按照国家煤矿关井压产的精神,认真分析了镇情,提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煤矿向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关、并、转”等方式,关闭了一批采区规划不合理、资金不足的小矿,把一些有一定的资金能力,采区规划合理的煤矿进行了合并,把一此资金不足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煤矿进行转让,重新规划保留了8间煤矿,然后请地矿部门对全镇范围的煤矿资源重新进行了调查和规划,新增了6个煤矿规划点,1个页岩砖采矿点,1个水泥厂采矿点。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坚决炸封非法小煤窑,关闭了非法页瓦厂采石点。为煤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煤矿要向规模化发展资金是个问题,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成立了**镇工商联和商会,充分发挥工商界广大人士的积极作用,进行对外宣传,联络引资。二是镇党委政府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进行招商引资,参加了20xx年遵义市“8.28”招商节,神秘赤水河观光及招商节会等活动。到20xx年底,共完成招商引资9000多万元,新建6万吨煤矿2间,9万吨煤矿2间,技改扩建煤矿8间,新建年产1000万块规模页岩砖厂1间,加油站一个,技改扩建水泥厂1间。2、优化服务---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外商引来了,如何留住外商,服务于企业发展,这成了乡镇企业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摆在了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不断的探索创新,紧紧围绕打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历年来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加强水、电、路、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硬件环境。几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各种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了水电路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余(家坳口)茅(坝)公路混凝土硬化改造,**九仓公路沥清硬化改造,打通了**交通的瓶颈;利用农村电网改造之机,修建了变电站1个,基本完成了农村高低压电网改造,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实现了固定电话扩网增容,开通了移动、联通无线电话;针对煤矿集中的雄丰、二合村两个村用水困难的实际,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资金从青菜河水库引水,为两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煤矿用水难问题。积极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努力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干实事、干好事,严格作风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创新,为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子。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镇党委高度重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土地问题,工人培训问题,矛盾纠纷调解问题,企业周边环境治理问题等,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使企业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发展上,如20xx年慈竹林煤矿、永红煤矿、石联煤矿扩改扩建过程中,用土问题涉及几户农户协商不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工作组和村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用地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农户调研,以维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