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9月成立了第一个书院——彭康书院,以交通大学西迁时老校长彭康的名字命名,是由当年入校的东校区2006年新生组成的新书院。2007年,成立了由当年入校的东校区2007级学生组成文治书院和由当年入校的西校区2007级学生组成的宗濂书院。2008年,在以上三个书院的成功运行基础上,学校新建了仲英、南洋、崇实、励志、启德5所书院,形成8大书院鼎足而立的崭新格局。一个书院往往由跨度很大的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全校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均名列书院成员,最大的书院学生人数达3400余人,最小的书院也有学生近600人。书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的社区,目标指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心智和体魄的成长、素质和能力的增强、学业和实践的精进提供广阔空间。书院崇尚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所成立的党总支委员会其多数成员为学生,其中副书记在学生中选举产生。同时,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生兼职导师、管理服务人员均要承担书院育人重要职责。书院各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文化品格,龙腾虎跃,各展其长,形成强烈互补和鲜明特色。书院也是开放的,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李元正、潘宗光、安芷生等著名人士相继出任书院院长或名誉院长。在书院覆盖本科生的情况下,各学院不再从繁重的学生事务方面直接管理本科生,而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生产力,也与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可以看出,设立书院,不是单纯地回到过去,也不是简单地模仿欧美一些大学的住宿学院制,而是赋予书院新的内涵。它是一种学生社区的新形式,是本科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离开父母后来到的一个新的“大家庭”。在书院倡导一种文化,能呼唤已经失去的东西,抵御社会的各种诱惑。用爱心和善意来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西安交通大学书院的管理与划分是以学生宿舍楼的物理空间为依托,相对集中的学生宿舍楼群构成一个书院,形成一个小的社区文化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书院的成员。实现学生多学科、多年级的广泛交融。

书院与学院互为补充,学科为本与学生为本并重,学院的专业培养与书院的素质教育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集中精力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书院承担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提升、领导力培养、社会实践、心理

卫生、党团建设,还有所有传统的学生事务工作,如奖助补贷勤、科技社团、文体活动等等。重在营造养成优良行为的环境,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科学的行为养成与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具有优雅的个人气质、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科学民主意识。

一、书院的运行机制

1、书院的领导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书院建设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书院建设工作理论及实际问题;协调书院和学院的工作职责,加快书院建设进程;审定书院工作章程和中长期建设规划,健全规章制度,指导书院工作。

2、书院的组织机构。学校聘请德高望重的院士及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社会著名人士担任书院院长或名誉院长。书院设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常任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兼职辅导员。常任辅导员的配备按照1:200的师生比来配备,兼职辅导员按1:60的比例配备。为推进书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制定《学业导师聘任暂行办法》,要求凡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我校教师,均有兼任学业导师的资格与义务。常任辅导员为书院的骨干,也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辅导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在社区中开展学生全面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帮困助学、生涯指导、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做进学生社区。从研究生中聘任的兼职辅导员配合专职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业导师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学业规划指导,为学生选修课程、制订学习计划、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咨询与帮助;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在日常和学生接触中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进程和人生发展规划,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各支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层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研究生)

和不同的年龄梯队(长辈、同辈),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在学业理解、生活自理、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书院教师的辅导。

3、书院的管理机制。书院作为独立的与学院平行的实体行政机构,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完善制度建设和文化平台建设,均制定了书院发展中长期规划、书院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书院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有自己的院旗、院徽、院训、团工委和和学生会,书院还在学生社区建立社团、俱乐部以及社区服务,鼓励所有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会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发掘自身强项,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书院立足于社区文化建设,各书院建有图书报刊阅览室、机房、讨论室、会客室、谈心室、健身房、能举行会议和班级学生活动的多功能室等设施,氛围温馨,学风浓郁,所有学生社区的场所和设施都是24小时向学生开放;书院立足于对广大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的全面培养,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关注与教育,深入开展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和书院特色的教育活动,由书院指导的以学生宿舍为基地的各种活动相当活跃,文化氛围很浓。书院已成为西安交大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二、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的突出特色

1、建立全面的学业辅导体系。全面的学业辅导体系包括全面的听课制度,全面的学业分析,全面的课程辅导,全面的沟通与合作。书院坚持全体常、兼任辅导员的全面听课制度,每位常任、兼职辅导员每周至少听一次课,听课范围覆盖学生的全部课程。所有兼职辅导员,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在随堂听课了解任课教师讲课内容的基础上,坚持周一至周五晚的值班答疑制度。根据学生普遍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全部课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等课程的辅导,就学生反映出的难点进行课本内容串讲、典型例题讲解和答疑。这成为任课教师和第一课堂有效的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常、兼任辅导员对所负责年级、班级以及个人的每门课程学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每门课程、每个班级、每个个体的学业情况,分析问题,总结情况。书院在广泛收集各课程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把发现的问题,诸如课程安排不均衡问题、教学环境、设施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等进行整理,然后与教务

处和各学院及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为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起到了桥梁作用,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明晰社会责任书院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更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书院利用暑假组织约30%的学生奔赴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走向社会搞调研,其余约七成的学生均自发组队开展实践活动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他们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题多样,包涵历史文化、社会民生、基础教育、生态保护、挂职锻炼等各方面,并且能够与专业特色、地方特点、热点话题等相结合,与之前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全面的提高。以医电61班由凌云带队赴西安市东关南街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的12人为例,他们协助社区主任处理复杂的社区事务、了解居民生活方式、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对社区医疗站和医院进行医保、社保等方面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反馈给社区领导及相关单位。这些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创造了全方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关心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3、大力开展明礼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健全人格。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而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大局意识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书院坚持每个假期都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坚持每学年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汇报书院工作。针对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了“感知父母恩,报答社会情”、“读一本好书,点一盏心灵之灯”以及“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等假期活动倡议。例如针对中国人习惯收敛自己的感情,大学生普遍缺乏与父母的交流,不善于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等困难,开展了“感知父母恩,报答社会情”活动,要求新生们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并对父母进行访谈,用行动告诉父母深埋在心里的感激,让孝心滋润父母的心田。在给家长的信中,我们不但介绍了学生的表现,也请家长配合孩子完成“寒假作业”,父母们从寒假活动中体验到的惊喜,也为家庭增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父母们给书院的回信中,都表达了对学校和书院的感激和期望,平淡的“拜托”二字中蕴含着浓浓的父母心。一位父亲更是向书院的全体孩子们说出了心声:“作为学

生家长,我们衷心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西安交大的学子;未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的队伍里有我们孩子的身影”。很多学生深受感动,表示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寒假、一个更加祥和的新春佳节。同学们在总结中写下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学会聆听母亲的唠叨,尝试与父亲像朋友一样谈理想谈追求,没有轰轰烈烈的热情,却又丝丝缕缕的温馨”。

4、帮助学生接触学术大师,走近文化经典,贴近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也都不一致的学生生活在同一社区,相互交流,讨论问题,有利于知识综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更有利于产生有益于国计民生甚至能影响一个时代的大战略、大思想,从更高层次地实现大学的价值——不仅培养专门人才,更应该深刻地介入并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书院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科技创新列活动的支持和指导,大力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的学术、科技竞赛,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培养科学精神。

各书院均邀请了校内外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内容涵盖当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多个领域。这些讲座和报告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理性思维,营造学习理论、崇尚科学、追求进步的思想氛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书院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如天文爱好者协会、环境协会、新东方英语俱乐部等社团也多次举办星象观察、环保、英语角等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服务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并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每学期考试,书院的学生都会自发地进行诚信考试宣誓。同学们还倡导在宿舍里杜绝网络游戏,大家互相监督,并把每个宿舍全体成员的生活、学习总体表现作为宿舍之间的评比依据,有效提高了学生宿舍的学习风气。书院的同学不分专业统一住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有效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学科共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视野。各书院以丰富多彩的书院社区文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能力提供了舞台、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品质。例如彭康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征集院徽活动,对入围方案让全体书院学生进行评选,增强他们对书院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终在数十个方案中确定了自己的院徽。为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书院通过电子大屏每天滚动播

出一小段《论语》、《道德经》等中的传统经典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学精华;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倡议学生阅读经典,用心去读一本好书,用笔去记录感悟,书院以征文的形式交流读书感悟,并对提交上来的2600余篇读书心得中的47篇优秀的文章进行表彰奖励。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就了书院朝气蓬勃精神面貌,基本奠定了书院的文化底蕴,书院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热爱学校、热爱书院、维护学校荣誉之情和对书院强烈的归属感,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6、大力开展“知心工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所谓“知心工程”就是书院全体常任及兼职辅导员深入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寓温馨的关怀于严格的管理之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话覆盖面达100%。从早操到熄灯,从办公室到教室、食堂、宿舍、运动场,辅导员随时随地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话题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家庭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通过普遍性的谈话,对全体学生有了较为系统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了部分在学习、生活、思想上需要特别关心和关注的同学信息,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恳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生或问题:

1) 针对青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障碍增多的实际,深入摸察他们的心理状况,判断性格特点,分析问题原因与严重性,全方位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调节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2) 针对贫困学生,书院建立了所有贫困学生包括家庭所在地、经济来源、学费来源、年收入等在内的信息库,积极为困难学生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除经济上的资助外,还多次深入贫困同学的宿舍,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嘘寒问暖,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针对贫困学生容易出现的自卑、自闭心理,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力所能及的参加社会实践和班级活动,增强自信,全面发展。

3) 通过深入宿舍、课堂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预防和化解了危机。对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学生,书院采取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心理咨询和就医诊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妥善处理。

4) 在期中、期末考试后,书院对各班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各位常、兼任辅导员分别与不及格学生谈进行了谈话,一起分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出合理

的建议,帮助其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根据考试成绩与学生自身意愿,开展帮扶活动,不仅促进了学习,也密切了同学关系,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7、坚持集体出早操制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更多地强调个性发展,而缺乏集体协作精神,书院强调更多的集体与统一活动,有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书院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科学的领导力培养计划和温馨的育人小环境展开。各书院一直坚持每周两天集体出早操制度,全体常、兼任辅导员轮班与学生一起出操,这一举措,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力保证了上课的到课率,基本消灭迟到现象,而且确保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明显提高。据我校体育部的分析报告表明,在评价学生出操效果的体系中,耐力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2006级学生(两年来一直坚持每天集体出早操)的耐力素质(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平均得分为,高于上一学年2005级新生的同期水平(分)。除坚持早操制度外,书院坚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如篮球赛、羽毛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以及全体师生参加的长跑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也有力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发展的设想

书院制建设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个百年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生事物,西安交大的书院制建设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改革,至少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思考和实践。

1、对书院的建设要做长远规划。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学的书院建设的思路、理念,即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全盘否定,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书院的规模、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配置。各书院根据自己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院训、院徽、育人宗旨(使命)。

2、加强书院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而非仅仅是课堂学习,环境建设是“完整的大学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书院环境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书院文化,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空间与平台,同时还能提供一

种“隐藏的课程”,使学生在“正式的”学业之外,享有一种无形的心智上与文化上的生活,以陶养“博雅教育”的情操。

13 草原书屋各项管理制度1

草原书屋管理制度 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图书管理员要树立为所在地村民服务的思想,钻研业务,掌握图书管理业务的基本技能,制定和执行书屋的管理工作。 三、具有完善的出版物进出登记台帐,保证出版物的有效使用,防止出现私分、人为毁坏、丢失出版物想象。做好读者的图书出借和阅读工作,经常研究读者的学习借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借阅手续,提高图书流通率,充分发挥图书在陶冶读者思想品德和增强读者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作用。 四、有计划、有原则地选购图书,订阅期刊,及时添购新书籍,书柜,保证图书经费的合理使用。 五、按照图书编目的要求,对藏书分类编目,新买的书刊及时分编上架,投入流通,不无故积压。 六、经常宣传新书内容,开展读书活动,做好书刊鉴别工作,严禁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出借和阅览。 七、爱护图书财产,定期查库,帐物要清,经常保持图书馆、阅览室和资料整洁通风,做好防虫、防潮、防火、防盗等安全保护工作。 八、定期做好报纸、杂志的装订和保管工作,及时修补

损坏的书籍杂志。 九、对读者做好爱护图书和遵守阅览室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建立培养一支读者管理图书的服务队伍。 读者阅览制度 一、读者阅览必须统一安排在阅览室借阅书刊,就地阅览。 二、借阅时须检查刊物有否缺损,如发现应及时向工作人员说明,以明其责。 三、要爱护书刊,不得在书上批注划线,更不得挪剪其中图片、资料等,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四、不得将书刊带出室外,不得将包带进室内。 五、阅览室是公共场所,应注意文明礼貌,室内要保持安静、清洁,不得高声喧哗,不得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 草原书屋借阅制度 一、农家书屋陈列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全部实行开架借阅,在书屋内读者可自行取阅,每次取阅一册(盘、盒),阅毕放回原处。 二、外借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须凭本书屋借书证或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办理借阅手续。办理外借登记手续后,方可带出室外。未办理外借手续私自

【整理】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中国古代史的高考考点大题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答案: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①刺史制度。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察举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书屋制度

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一、读者入室须知: 1、读者须持本分馆借书证进入借阅室。 2、进入本馆应注意仪表、穿戴整洁。 3、保持室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并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设置为静音状态。 4、保持室内整洁,严禁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瓜皮、果壳等。 5、爱护室内公共设施和财务,若有污损、损坏应按规定标准赔偿。 6、请勿在室内从事与阅读无关的活动。 7、请自觉遵守本馆各项规定,配合工作人员管理。 二、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制度 1、认真学习业务只是,严格遵守《图书室管理制度》。 2、每年拟定本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并上报龙泉驿区图书馆及相关部门。 3、应做到图书分类清楚,书刊排架迅速,提高叔叔列用章,努力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 4、科学管理本馆图书,保持图书完好,随时清理图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5、每天下班前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核查借还图书是否上架,同时做好登记工作。 6、做好本馆环境卫生,随时保持室内清洁。 三、污损、遗失书刊赔偿制度 1、对污损书刊处理办法 若归还书刊又划线、描影、批点、污损、剪裁、撕页等现象,除进行批评教育外,过错方应赔偿原书刊,无法赔偿原书刊的,按遗失论处。 2、对私自携带书刊出馆的处理办法 未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的、私自将书刊带出本馆外的,除追回书刊、取消借阅资格、给予通报外,应同时按书刊价的10倍缴纳罚金。

3、对遗失书刊的处理办法 (一)若有书刊遗失,应及时到本馆办理挂失,按照相关规定赔偿损失,借阅期满后仍未办理挂失、除按规定赔偿外、还应缴纳逾期滞纳金。 (二)出现书刊遗失后,读者可选择以下两种赔偿方式: 1、以书赔书、自行购买相同版本的书刊予以赔偿(相同版本是指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相同版次的同一书刊) 2、以款赔书,一般中外文图书按不同的出版年份,赔款倍不同。分以下几类: (1)1985年以前出版的书刊,按原价的10倍赔款; (2)1986—1989年出版的书刊,按原价的8倍赔款; (3)1990—1992年出版的书刊,按原价的5倍赔款; (4)1992年以后出版的书刊,按原书价的3倍赔款。 (三)书刊价格计算方法: (1)单册图书,按原定价计算; (2)多卷书、丛书、按全卷(套)定价计算; (3)期刊等连续出版物按全年定价计算。 四、报刊阅览室阅览须知 1、报刊阅览室实行报刊开架阅览、读者可凭阅览证或借书证入室阅览。 2、随身携带的包和其他物品,应按要求存放在指定位置,贵重物品自行保管,若有遗失后果自负。 3、读者每次期架上只能选择一种期刊阅览。阅览后放回原处。 4、室内所有刊物为国家财产,应主动爱惜,若又撕页、污损刊物等情况,应按本室规定交纳赔偿金。未经许可,本室刊物不得私自带出室内。 5、进入本室应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自觉爱护室内卫生,严禁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杂物等。 五、图书外借规则 1、办理图书外借书手续时将选好的图书、杂志拿到本馆服务台按规定程序办理; 2、借书证仅限本人使用,每次可借书2册(包括图书和期刊)。本馆借期为30天,杂志借期为15天,期满后可续借一次(续借方法:直接将书带到本馆

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 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

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

西安交通大学年月课程测验《项目管理》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项目管理》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以下哪种计算不能用来确定项目完成时费用估计?() A.当前的 B. C.WP加上剩余的项目预算 D.当前的实际成本加上所有剩余工作新的估算 E.当前的实际成本加上剩余的预算 F. 当前的实际成本加上按照现有趋势调整的剩余的预算 正确答案: 2.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国际上()的范畴 A. 设计方项目管理 B.施工方项目管理 C.业主方项目管理 D. 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 正确答案: 3.M工作与N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工艺关系,说明他们之间的先后顺序是由() 决定的 A. 人力调配需要 B.材料供应需要 C. 资金调配需要 D. 工作程序需要 正确答案: 4. 一个人估计在最常见的情况下往返家里需要1小时。在被进一步询问后,他估计最少的时候需要45分钟,最多的时候需要1小时45分钟,该估计的标准差是多少?() A. 10分钟 B. 15分钟 C.50分钟 D. 60分钟 正确答案: 5. 协商解决施工所需的水.电等必备条件是业主在()的主要任务。 A. 项目决策阶段 B.项目准备阶段 C.项目实施阶段 D.项目验收阶段 正确答案: 6. 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材料费包括材料由来源地到()的全部费用

A. 施工工地仓库 B.施工操作地点 C. 施工工地仓库后出库 D. 施工现场所在地 正确答案: 7.为了充分发挥工人、主导机械的效率,每个施工段要有足够的()和工作面,使其所容纳的劳动力人数或机械台数,能满足合理劳动组织的要求 A. 流水步距 B.工作面 C.流水强度 D. 流水节拍 正确答案: 8. 下列关于业主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管理目的是实现项目各利害关系人的全部期望 B.业主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中心 C.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对项目大都采用直接管理方式 D. 以进度为中心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9.下列项目组织形式中,项目经理的权限各有不同,其中权限最大的是() A. 职能式 B. 项目式 C. 平衡矩阵式 D. 强矩阵式 正确答案: 10.以下哪个不是项目进度控制所需的输入:() A.项目进度 B. 进展报告 C.变更请求 D.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 11.一般说来,在处理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争议时,应该偏向于以下哪一方() A. 项目发起者 B. 高级经理 C. 执行组织 D. 顾客 正确答案: 12.下列哪个不是虚工作的特性:() A.需要资源 B. 在双代号网络中使用 C. 具有零的持续时间 D.指示一个先后关系 正确答案: 13.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组织来投标,这种招标方式称为() A.公开招标

中国古代史常考简答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一)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早的实践是什么?其理论来源于谁的思想? (2)最早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朝代是什么?这一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请解释这句话。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时发展了哪些制度? (5)在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是哪项措施? (6)汉武帝时期开创和实行了哪些制度和措施? (7)隋朝是个开创性的朝代,它首创了哪些制度? (8)唐朝时既削弱相权,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制度是什么? (9)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有哪些? (10)北宋通过设立什么官职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11)元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首要措施是什么? (12)元分别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台湾?元时的监察机构是什么? (13)明清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时期。最能说明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14)明清时期对人们思想控制的显性措施和隐性措施分别是什么? (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案: (1)商鞅变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秦朝,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由皇帝任免) (3)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而是由于秦朝的暴政。 (4)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编户齐民(5)封国制 (6)剌史制度、察举制度中的孝廉科、推恩令、附益法 (7)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庸(8)三省六部制 (9)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极度削弱地方,高度集中于中央 (10)转运使(11)实行行省制度 (1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御史台 (13)明:设立特务机构、清:设立军机处 (14)文字狱、八股取士 (15)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史(二) (1)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2)商鞅变法对这个制度作了什么修改? (3)墨子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4)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5)汉武帝时期,士大夫的主要做官途径是察举制中的什么科? (6)三国时魏国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7)隋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8)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9)谁在改革中改革科举制度? (10)科举制形成于哪一个皇帝时期? (11)从历史上得出什么选拔人才的经验或启示? (12)秦朝、汉朝、北宋、元朝、明朝监察的官职和机构分别是什么? (13)历代重视监察给我们什么启示? (14)什么选官制度是从上而下的? (15)哪一朝代科举录取人数太多而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答案: (1)世袭制,门第 (2)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3)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4)察举,才能和品德 (5)孝廉 (6)九品中正制 (7)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8)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 (9)王安石 (10)隋炀帝 (1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12)御史大夫、刺史制度、通判、御史台、提刑按察使司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本次课标题: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情境导入: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科举制度。 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四、教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一)西周以前的教育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后稷是周的始祖,名弃,曾被 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原始教育的特点: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 2、远古时期的学校: ①五帝时期的学校:成均(《礼记》)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郑玄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②夏商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庠, 乡学。古代学校是教养、学习礼仪、学习射击的地方) 3、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 ①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 ②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戒”。甲骨卜辞:“丁酉卜,其呼以 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③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上学需占卜。 (二)西周的教育 1、西周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①礼、乐。五礼:吉,凶,宾,军,嘉。(《周礼》) ②射、御。 ③书、数。 2、西周教育的特点: ①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②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③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 制度的显著特征。 (三)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1、背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 2、私学创始人:孔子 ①孔子教学内容:创新“六艺”教育—《诗》《书》《礼》《乐》《易》《春秋》②新六艺的特点:重文事 ③孔子教育思想: △将德育放在首位。△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修身。△学而优则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④私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 (四)战国时期的教育典型代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特点: 1、性质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 2、多功能性:集讲学、教育、咨议为一体。 3、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 (五)秦代的教育 1、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书同文,车同轨 2、教育政策:“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记》) 3、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思想专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六)汉代教育 1、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①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 ②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太学的教学内容:经学 ◆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士子读太学的出路: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设国子学: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 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设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2、设分科大学: 刘宋设四大学馆: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项目管理》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项目管理》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招投标法》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公开发布 A. 国家指定 B. 业主指定 C. 当地政府指定 D. 监理机构指定 正确答案: 2. 按照()方式,可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等等 A. 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的不同 B. 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权利和责任的不同 C. 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利益的不同 D. 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地位的不同 正确答案: 3. “为了合理地使用资源,我们将客厅的粉刷调整到主卧室的粉刷之后进行。”这种观点描述了下列哪种工作关系:() A. 依赖 B. 组织 C. 逻辑 D. 外部约束 正确答案: 4. 平行发包模式的优点不包括() A. 有利于缩短工期 B. 有利于质量控制 C. 有利于业主对所有承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 D. 有利于业主选择承包单位 正确答案: 5. 不属于工程项目范围确认依据的是项目的()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工作分解结构

C. 第三方评价报告 D. 施工成本管理手册 正确答案: 6. 《招投标法》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公开发布 A. 国家指定 B. 业主指定 C. 当地政府指定 D. 监理机构指定 正确答案: 7. 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发包人给承包人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合同金额的() A. 15% B. 20% C. 10% D. 25% 正确答案: 8. 招标管理中的公平原则是指() A. 工程项目招标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B. 给与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权利 C. 评标时按事先公布的标准评审 D. 当事人应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正确答案: 9. 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天内给予答复,或要求承包人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 A. 28 B. 15 C. 21 D. 1个月 正确答案: 10. 组织中最高领导层到基层人员之间划分成的职位等级的数目称为() A. 分权程度; B. 管理层次; C. 集权程度; D. 管理幅度 正确答案: 11. 以下哪个不是项目进度控制所需的输入:() A. 项目进度 B. 进展报告 C. 变更请求 D. 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 12. 对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工程项目,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可增加() 阶段 A. 方案优选

职工书屋借阅制度

社区职工书屋借阅制度 为做好社区职工书屋的图书借阅管理工作,方便职工群众借阅书籍,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学习型企业,制定本制度。 一、职工书屋所有书籍供社区全体员工借阅。职工借阅图书一律由本人办理,不能委托办理。职工直系亲属借阅图书,通过职工本人陪同办理。 二、职工借阅图书,每人每次可借3册,期限为3个月,可续借一次,文艺类图书续借时间为1.5个月,技术类图书续借时间为3个月。 三、职工借阅图书时,必须认真履行借阅手续,要签名确认借书日期。应当面进行详细检查,如有发现图书圈画、污损、缺页、散页等现象,当场向工作人员申明注记。否则,由借阅者负责。 四、爱护图书,防止丢失,严禁在书中圈画、批注、撕页、污损;对于已损坏或丢失的图书,原则上要求购买一本相同的图书归还,如属确实无法买到的图书,照价赔偿。

五、如因工作需要,图书馆有权催回已借出图书,借阅职工要按通知日期交回图书。 六、职工书屋阅读区内看书的职工,查找书刊时要保持排架顺序。文明礼貌,自觉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要爱护书刊。不要在阅读区内打电话、大声喧哗、吸烟、乱扔杂物。 七、需要办理续借手续的职工,可在该书无人预约的情况下,在所借图书到期前10天之内,到职工书屋办理续借手续。 八、借阅图书,应当按期归还。职工工作调动,应将所借图书全部归还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逾期不还,经催告一次仍不归还者,按遗失处理。 九、撕页、挖剪、污损图书者,除当面批评教育外,按图书原价赔偿;对于文学名著,现时售书价远高于购买时的价格的,按照现在市场价格赔偿,残书收回图书馆。 十、遗失所借阅的书籍的,按原价的5倍赔偿。 逊克农场社区居民委 2010年8月10日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 1、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即仁人。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安史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影响:导致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剥削加重、边疆不稳、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西域独立等。 7、均田制 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北魏太和九年颁布施行均田制,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了赋税。隋文帝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隋炀帝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故隋之均田己略为变质。唐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

至诚书院宿生活动资助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至诚书院宿生活动资助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为围绕学校国际化和精细化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住宿学院社区活动平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为宿生提供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感悟,培养宿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团队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宿生全面发展,创建“诚·敬·谦·和”的书院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至诚书院全体宿生均可以团队的形式组织申报宿生活动资助计划项目,团队的形式可以是宿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以书院的小型团队(导生区)、 中型团队、学生社团或宿舍房间等为单位。 第二条申请立项的活动内容必须是主题明确、营造和谐氛围及时代气息,形式不限,一般分为以下四类活动: 1、创业实践类活动 2、学科交叉类活动 3、体育文娱类活动 4、文化艺术类活动 第三条申请立项的项目必须是书院宿生在计划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且由团队完成的非教学计划安排的活动项目。 第二章项目申报程序 第四条课外活动立项的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份。 第五条凡申请宿生活动资助计划项目,应填写《**大学至诚书院宿生活动资助

计划立项申报书》。立项申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与 实施、宣传方案、活动创意及创新性、可行性分析、经费预算等。 第六条由书院成立宿生活动资助计划组织委员会,公开、公正地对申请立项项目进行答辩及评选。 第三章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七条申请和争取活动资助计划项目,需认真做好规划,尽可能使项目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保证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效益。 第八条项目获准立项后,申请人应按申报书的计划付诸实施,按进度开展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 并向书院负责。如需调整或改变计划,须报请书院院务室批准。 第九条书院对于批准立项的项目,参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经费资助建议予以资助,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项目不超过500元,大型活动不超过 1000元。 第十条获得资助的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费,先由项目组团队自行垫付,活动结束后凭有效发票到书院院务室办理报销手续,在批准资助经 费额度内报销。如项目金额较大,可申请预支部分经费。 第十一条项目资助经费需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活动资助计划组委会的监 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对于批准立项的项目,立项团队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立项活动的内容和经费的使用项目,确实因条件变化需更改活动内容和经费使用项目 的,由项目负责人向书院院务室提出申请,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活动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摘要:书院是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到清末终止,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书院在其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许多独特的办学经验,一直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本文分析了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求明晰对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并试图厘清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书院形成与发展 书院作为中国士人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传递了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创立了极具特色的学风,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做以简要分析,并试图从中归纳出些许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史始于唐初民间书院的初建,而终于清末的书院改制,其中历时一千多年。因书院在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各有兴衰,故本文将以书院发展的朝代为序,逐一对古代书院发展历程做以简要梳理。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唐代书院 传统观点把唐玄宗开元六年设的丽正修书院后改称集贤殿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源自于清人袁枚的《随园笔记》记载:“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其实不然,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文献证明在丽正、集贤以前民间早有书院存在。根据地方志记载,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今湖南攸县的光石山书院,而且最初的书院是士人的读书治学之所。同时期的还有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河北满城的张说书院。因此,书院应是产生于唐初。 唐代中期,中央官府开始注意到民间兴起的这种新生的文化组织,于是创立官方的书院。但在当时仅是官方藏书和修书的地方,还不是教学机构。在受到官方承认以后,更多的士人渐渐接受书院,并根据自身的文化素质、需要和当地条件,不断赋予书院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书院也大量兴起于民间。至此,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这两大源头的书院形成了民办和官办的传统。民办书院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之所;官办书院藏书修书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政治制度1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 【秦】(BC220-BC206年)强化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1-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行政)、太尉(掌管军队处理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其下设九卿,如丰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廷警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廷尉(司法)、治栗内史(全国财政税收)等。 地方: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县令/长,县下设乡、亭。(地方官每年要向中央“上计”) 统治手段:扩大军队,指定法律,加强治安。秦有中央常备军驻京师由皇帝直管,外加地方武装管理地方治安,由都尉管理。《秦律》制定,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维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北征匈奴,南征百越,建设长城等。 【西汉】(BC206-25年)汉承秦制 中央:承袭秦制,皇帝最高统治者,其下设三公九卿。中期之后,改三公名称为司徒、司马、司空,其职责发生变化,九卿职责大致相同。 地方:郡县制;郡国并存制 统治手段:军队、法律、编户制度—户籍制度。中央常备军外加地方预备军,中央军是禁军有南北军组成,守卫京师。地方军有郡都尉或王国中尉主管,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地方官员无权调动军队,需有虎符才可发兵,皇帝对军事官员有任免权。刘邦令萧何在《秦律》基础上去夷三族及连坐法,增加兴、户、厩律三章,称“九章律”。 汉武帝时(强化中央集权):中央设1-建立中朝机构,扩大尚书台权利,削弱丞相权利。中

外朝的形成,加强了皇权,消弱了相权,达到了权力的集中。(有尚书、中书、侍中组成的内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有丞相为首的外朝演变为执行机构)2-京师设司隶校尉。章纠察京师百官(除三公)和三辅、三河(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3-地方加强控制故设刺史,除了京师直辖区以外的13个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官吏和郡国诸侯。—“以内制外,以小制大”。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察举制。汉初,一是军功地主,二是郎官才有资格出任官职(任子、资选)。汉武帝时,将举孝廉定为制度。兴立太学,凡考试合格者授官,采取“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策试等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和加强了统治机构。5-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弱诸侯王国权利,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东汉】(25年-220年) 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系专制主义的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中央: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尚书台权利,削弱三公权利,司徒即丞相管民政,司空即御史大夫不管监察,改管水利工程,太尉管军事,三公职高,徒有虚名。尚书台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实际上已经成为核心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是受命办事,三公其他官员,得皇帝批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才可参政。2-监察制度。御史中丞,负责御史台监察百官,权利仅次于尚书令。司隶校尉,东汉复制,兼领一洲,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事务,即是京官,又是地方官,“无所不咎,唯不察三公”。此举是皇帝抑制权臣和贵戚之用。州刺史,在司隶校尉辖区外分十二州,设刺史,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收归刺史,东汉中后期,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且固定州刺史治所,可以处理地方事务,不通过三公,直接向皇帝负责,(州郡县三级)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废除郡国都尉

书院制暂行办法

书院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富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体制,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学校实施书院管理模式,逐步将学生管理事务由校院两级分工转化为由二级学院和书院相互承担、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第二条为推动我校书院制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条书院制内涵。实施书院制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力求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从而践行学校“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育人理念。 第四条实施书院制目的。实施书院制,是通过书院制的特殊学习、生活模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配合学分制,开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五条书院制模式。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有益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书院负责素质教育,学院负责专业教育”两者互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第三章实施目标 第六条实施书院制是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落实以生为本,秉承“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育人理念,围绕学生发展打造书院文化,并形成不同风格的书院群;通过多元文化交流,促进校园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吸引力,构建专业教育学院制、素质教育书院制的育人制度,形成具有**特色和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 第七条实施书院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书院制主要以学生自治、学生社团和书院经典活动为依托,通过书院公共设施建设和打造文化标识,营造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氛围。 第九条书院制以非形式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开发素质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生兴趣和自主发展的文化组织,强化书院学生的朋辈教育,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通过有引导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发展,营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和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优质文化环境和自我教育平台。 第十条利用书院制发扬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党建引领育人工作,进一步落实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第七章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第七章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私学发展的高级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七年八月(1901年9月),清廷上谕改书院为学堂,存在了一千年多年。它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书院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教育发展所做伟大贡献之一。 第一节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 书院制度自宋初基本形成,至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时兴时衰,走着曲折的道路。考察各个历史时期书院发展的概况,探讨其兴衰的原因,不仅有助于阐明书院制度在封建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封建教育发展的某些规律。甚至可以说,倘若完全离开了书院的研究,那么要弄清唐以后,尤其是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文化学术思想史,都是相当困难的。它所形成的特色和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书院的起源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唐朝曾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昌盛。从文化角度讲,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是中国封建社会辉煌灿烂的时期,特别是书籍的普遍印行,已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唐代,官府所藏书籍已有明显增加,为此不得不为藏书而开“乾元院”。唐玄宗开元元年(717年),将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这便是书院之名的最初例证,可以看出,它是专门用于藏书和校书的场所,类似于皇家图书馆,不是教学机构。 “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藩镇割据、连绵混战的时期,这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使学校荒废,文化遭到破坏。于是,许多人为避战乱和保护优秀文化,远走较为安定的穷乡僻壤和山林之间,以耕读为业。他们在个人治学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家塾式的教学场所。同时受佛教禅林寺院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在山林胜地隐居读书,创办了个人读书治学的书院。这些书院逐渐也开始授徒讲学活动,于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便出现了。 二、宋初著名书院 统一的北宋王朝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也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在立国之初,统治者还无暇顾及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兴学设教,所以官方转而支持正在发展中的书院,给予他们以部分经济上的资助,这样,四海之内,儒生多设书院,在这些书院中,尤以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石鼓书院等为最著名。它们大都设建于风景优美的山林幽静处,虽然其规模还都不大,组织机构也极为简单,活动内容也较单一,但它们却标志着真正意义上书院制度的确立,并对后世书院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但宋初书院的兴盛状况为时很短,便由于宋王朝大力提倡科举,尤在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中渐渐冷落下去。在范仲淹、王安石发起的“新政”、“变法”运动中派生出的这三次兴学高潮,重点在振兴官学,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又大力推广胡瑷的“苏湖教法”,

最新西交大本科《工程项目管理》精品案例 (2)

案例9 1. 背景 某建设单位投资兴建科研楼工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分别与三家施工单位签订了土建施工合同、电梯安装施工合同、装饰装修施工合同。三个合同都提出了一项相同的条款:建设单位应协调现场的施工单位,为施工单位创造可利用条件,如垂直运输等。 土建施工单位开槽后发现一输气管道影响施工。建设单位代表察看现场后,认为施工单位放线有误,提出重新复查定位线。施工单位配合复查,没有查出问题。一天后,建设单位代表认为前一天复查时仪器有问题,要求更换测量仪器再次复测。施工单位只好停工配合复测,最后证明测量无错误。为此,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反复检查两次的配合费用的索赔要求。 此外,土建施工企业在工程顶层结构楼板吊装施工的时候,电梯安装企业进入施工现场,而后装饰装修企业也在施工现场进行了大量垂直运输工作,三家施工单位因卷扬机吨位不足发生了矛盾。由于建设单位没有协调好三个施工单位的协作关系,他们互相之间又没有合同约束,引起了电梯安装企业和装饰装修企业的索赔要求。最终,整个工程的工期延误了43d。 2. 问题 (1)建设单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要求重新检验,施工单位是否必须执行?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土建施工企业索赔是否有充分的理由? (3)若再次检验不合格,施工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 (4)电梯安装企业和装饰装修企业能否就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索赔?为什么? 【解答】 (1)建设单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检验,施工单位必须执行,这是施工单位的义务。其主要依据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2)土建施工企业索赔有充分的理由。因为该分项工程已检验合格,建设单位代表要求复验,复验结果若合格,建设单位应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 (3)若再次检验不合格,施工单位应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