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集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集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集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集解答~第四章~陈正伟

第四章 消费需求统计分析

习题四解答

1.消费:消费是指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行为。-名词

2.任何社会中,消费都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每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部分用于消费,剩余的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填空

3.消费是社会总需求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填空 4.消费的类型有( )。-多选

A 生活消费

B 生产消费

C 中间消费

D 最终消费

E 投资消费

5.消费需求研究的消费是指进入国民经济使用阶段、用于国民生活的最终消费,生产消费或中间消费不属于消费需求统计分析的范围。-填空

6.最终消费总额:最终消费总额是指住户、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承担的个人消费货物或个人服务的全部支出再加上用于公共消费的支出之和。-名词

7.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就是指全社会所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名词

8.国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若用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Y C C α+=0。-填空

9.若消费函数表示为:Y C C α+=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简答

答:C 为消费额;o C 被称为自发性消费,是指不依存于收入消费;α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国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 C M P C = Y

?? ;α

Y 被为引致消费,就是依存

于收入的消费。

10.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C APC Y

=。-填空

11.国民可支配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增加消费就会减少储蓄,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消费和储蓄二者相互制约。-填空

12.储蓄函数是以收入为其自变量。在假定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函数可表示为:Y S S β+=0。-填空

13.若储蓄函数表示为:Y S S β+=0,请简述各个符号的意义。-简答

答:S 为储蓄倾,

o

S 为自发性储蓄,β为边际储蓄倾向, βY 为引致储蓄。

14.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Y

S MPS ??=。-填空

15.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来说明。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Y S APS =。 -填空

16.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 )。-多选

A 价格水平与价格预期

B 利率

C 分配状况

D 金融资产

E 人口

17.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显著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除非这种商品的需求惮性缩小。-填空、单选。

18.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之间呈()。-单选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完全相关

D 零相关

19.人们对价格的变动会作出自己的预期,并根据自己的预期来改变消费支出的决策。如果预期通货膨胀,则会增加即期的消费支出。-填空、单选

20.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货币的时间价值,从而改变消费或储蓄在收入中的比重。就全社会来讲,消费总支出与利率高低呈负相关关系。-填空、单选

21.消费总支出与利率之间呈现()。-单选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完全相关

D 零相关

22.低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而高收入者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因而总的来讲,分配均匀有助于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填空

23.对于高收入者来讲,随着金融资产拥有有量的增加,其储蓄的愿望会减弱,平均消费倾向会提高。-填空

24.对于低收入者来讲,一般没有什么资产可言,其平均消费倾向不会随着金融资产的增多而发生很大的提高。-填空

25.人口增加,不仅会使消费支出相应增加,而且还可能导致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提高。-填空

26.简述消费结构变动规律。-简答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消费结构呈现出如下的变动规律。

1)从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分类来看,生存型消费占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2)从物质产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的分类来看,实物消费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而服务产品的所占的比重会逐于上升。

3)从吃、穿、住、用、住、行的分类来看,吃在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而穿、用、住、行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上升。

4).从劳务消费内部来看,人们的消费中具有如下的优先顺序:先满足生存需要方面的劳务,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方面的劳务;先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劳务;先满足实物型、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再满足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等等。

2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生存消费需求之后,就会逐渐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方向发展。-填空

28.根据消费结构变动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实物消费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服务产品的所占的比重会逐于上升。-填空

29.经济统计学中把饮食费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广泛用于消费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的研究。-填空

30.联合国曾经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生活水平。-填空

31.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可知,恩格尔系数为()。多选

A 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

B 50%~60%为勉强度日

C 40%~50%为小康水平

D 20%~40%为富裕,

E 20%以下为最富裕生活水平

32.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多选

A 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C 居民收入水平。

D 价格水平。

E 人口。

33.一国特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其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直接影响因素。-填空

34.居民收入水平增大,在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就可以使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提升作用,从消费结构来看,就会出现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增多。-填空

35.价格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在价格水平上涨时,居民的消费倾向降低,当价格下降时,则消费倾向上升,则会促使居民对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及服务的消费。

36.消费主体结构是指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角度出发,来反映居民个人消费与社会公共消费在最终消费总额中的比例关系。-名词

37.消费支出的用途结构是指点对居民消费支出在吃、穿、用、住、行等消费用途方面的支出结构,反映居民消费的目的结构。-名词

38.简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的一般理论。-简答

答: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一般理论为:

1)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决定关系: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起支配作用、决定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表现为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结构的决定作用。这一点在过去的诸多理论研究中均有大量的论证与叙述。

2)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决定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资料生产结构的变化,消费资料生产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变化。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通过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引起两大部类生产的变化。从而,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的和最终的动因。

39.国际经验表明,消费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的和最终的动因。-填空

40.简述居民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规模分布结构与消费用途结构关系的分析思路。-简答答:居民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规模分布结构与消费用途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两种思路来进行分析

一是动态地考察随着收入分配集中度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例如关于消费需求的跟潮效应、逆潮效应和凡勃伦效应等等。关于收入分配集中度与消费结构的关系,也可以就同一时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收入分配结构的国家作对比分析,从而揭示收入分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结构的作用机理。

二是静态地考察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从中寻找消费结构演变的启示。

41.简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本思路。-简答

答: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作为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分析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经济增长通过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倾向的变化两个中介因素而对消费需求发生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在既定的收入分配政策下会通过增加或减少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在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会产生消费需求增减变化的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通过改变生产结构、声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或增加人们新的消费欲望,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同样能起到增加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

2)作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体来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消费需求弹性分析。从增长速度来看,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有多大?有何变化规律呢?也就是要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即市场消费需求增长一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2)消费需求贡献分析。从

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来分析,消费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而又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价格水平上涨。

42.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理论,消费需求受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两因素影响。其关系式为: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填空

43.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 )。-多选 A 经济增长 B 经济结构 C 可支配收入 D 消费倾向 E 人口

44.从消费需求模型: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可知,当消费倾向保持不变时,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也会增加;而当可支配收入保持不变时,消费倾向的增减变化,消费需求也会保持同方向的增减。-填空

45.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名词 46.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消费需求名义增长率与GDP 名义增长率之比。-名词

47.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消费需求实际增长率与GDP 实际增长率之比。实际弹性系数消除了消费价格指数与GDP 平减指数之间的差异影响,从而反映消费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比率关系。 -名词

48.消费拉动系数:消费拉动系数是指一定时期消费需求增量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量的比重,反映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增长所起的拉动作用程度。-名词 49.在消费拉动分析中所采用的基本计算公式有( )。-多选

A 增长量

消费需求增长量消费拉动系数GDP = B GDP

名义或基年上年名义消费需求增长量拉动名义增长)(=

C GDP

实际或基年上年实际消费需求增长量拉动实际增长)(=

D 拉动物价上升=拉动名义增长-拉动实际增长

E

Y

S APS =

50.简述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意义。-简答

答: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的意义主要有:

1)消费函数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2)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3)消费作为一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对象之一。

51.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实际上就是消费者行为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消费函数及其模型则是对这些理论的数学描述。-填空

52.在完善的市场制度下,消费者理性表现为( )。-多选

A 无制度变迁影响,具有稳定的制度预期

B 消费者收入是其人力资本的函数

C 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D 消费者具有前瞻性

E 无规则的消费倾向

53.简述莫迪利亚尼在1954年提出的消费函数模型。-简答

答:莫迪利亚尼在1954年提出了在资产收益率(利率)和人口年龄结构不变等辅助假设下,生命周期假说宏观消费函数的形式为:

e

t t t t Y Y aA C γβ++=

式中:C 为消费;A 为资产;Y 为收入;e

Y

为预期收入

54.某地区

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

1)该地区的消费倾向;

2)分析可支配收入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

3)分析消费倾向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

解:1)根据消费倾向的计算公式知: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得到下表:

2)

到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变动的情况如下表。

3) 根据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的公式,使用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消费倾向变动拉

4)

55.已知某地区

1)实际GDP和实际消费额;

2)计算GDP和消费额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

3)计算各个时期的名义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和实际消费弹性系数。解:1)

2)

3

56.已知重庆市

解:1) 根据数据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模型如下:

y = 0.7219x + 1114.2

R2 = 0.9964

模型表明: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0.7219元。并且,目前的人均消费支出的最低水平为1114.2元。

2)根据数据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到农村居民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模型如下:

y = 0.6988x + 114.55

R2 = 0.9764

模型表明:重庆市直辖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人均纯收入每增加一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将增加0.6988元。并且,目前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最低水平为114.55元。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_第四章

第四章判别分析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 和Y=。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

D(X,Y)==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是p维空间R p的k个子集,如果 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维空间 构造一个“划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 1和G 2,其均值分别是 1 和 2, 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 ,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 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 2(X ,G 1)和D 2(X ,G 2),则 X ,D 2(X ,G 1)D 2(X ,G 2) X ,D 2(X ,G 1)> D 2(X ,G 2,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 记()()W '=-X αX μ 则判别规则为 X ,W(X)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_第四章知识讲解

第四章判别分析 4.1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和Y=。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 D(X,Y)==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4.2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 是p 维空 间R p 的k 个子集,如果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 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 维空间构造一个“划 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4.3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 1和G 2,其均值分别是μ1和μ 2,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 , 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 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 2(X ,G 1)和D 2 (X ,G 2),则 X ,D 2 (X ,G 1) D 2(X ,G 2) X ,D 2(X ,G 1)> D 2 (X ,G 2,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 记()()W '=-X αX μ 则判别规则为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芬斯特拉版《国际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Exchange Rates II: The Asset Approach in the Short Run https://www.sodocs.net/doc/6e8167209.html,e the money market and FX diagram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tish pound (£) and the U.S. dollar ($). The exchange rate is in U.S. dollars per British pound, E $/£. W e want to consider how a change in the U.S. money supply affects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On all graphs, label the initial equilibrium point A. a.Illustrate how a temporary decrease in the U.S. money supply affects the money and FX markets. Label your short-run equilibrium point B and your long-run equilibrium point C . Answer:See the diagram below. S-23 i $i 1$i 2$ 2$DR 1 DR 2 E 1E E $/£M 1US P 1US M 2US P 1US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多元统计分析讲义(第四章)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 Array《多元统计分析》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 ^ ) 主讲:统计学院许启发() 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教研室 School of Statistics 2004年9月

第三章 主成分分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主成分分析的背景、基本思想; 2.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主成分分析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过程; 4.] 5.学会应用主成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一、什么是主成分分析 1.研究背景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涉及众多有关的变量。但是,变量太多不但会增加计算的复杂性,而且也给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带来困难。一般说来,虽然每个变量都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其重要性有所不同。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众多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人们希望利用这种相关性对这些变量加以“改造”,用为数较少的新变量来反映原变量所提供的大部分信息,通过对新变量的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便是在这种降维的思维下产生的处理高维数据的统计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构造原变量的适当的线性组合,以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新变量,从中选出少数几个新变量并使它们含有尽可能多的原变量带有的信息,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代替原变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之后,变量中所含“信息”的大小通常用该变量的方差或样本方差来度量。 > 概括地说,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就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而这些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它们通常表现为原始几个指标的线性组合。主成分概念最早是由Karl Parson 于1901年引进的,1933年Hotelling 把这个概念推广到随机向量。在实践中,主成分分析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如主成分回归可克服多重共线性。 2.基本思想及意义 哲学理念: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主成分分析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众多指标重新组合成新的无相互关系的综合指标来代替。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这p 个指标进行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问题是:这样的线性组合会很多,如何选择 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记为1F ,希望它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即1()Var F 越大,1F 所包含的原指标信息①就越多,1F 的方差应该最大,称1F 为第一主成分。 如果第一主成分1F 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2F 即选择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的信息,1F 中已包含的信息,无须出现在2F 中,即12(,)0Cov F F ,称2F 为第二主成分。 仿此可以得到p 个主成分。 ① 度量信息最经典的方差是方差。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多元统计分析应用 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四章判别分析 习题4.8 (1)根据数据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并根据此判别函数对原样本进行回判。 (2)现有一新品牌的饮料在该超市试销,其销售价格为3.0,顾客对其口味评分为8,信任度评分平均为5,试预测该饮料的销售情况。 将数据导入SPSS,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典型判别函数的特征函数的特征值表 表1-1 特征值表 表1-1所示是典型判别函数的特征值表,只有两个判别函数,所以特征值只有2个。函数1的特征值为17.791,函数2的特征值为0.720,判别函数的特征值越大,说明函数越具有区别判断力。函数1方差的累积贡献率高达96.1%,且典型相关系数为0.973,而函数2方差的贡献率仅为3.9%,典型相关系数为0.647。由此,说明函数1的区别判断力比函数2的强,函数1更具有区别判断力。 2.Wilks检验结果 表1-2 Wilks 的Lambda 上表中判别函数1和判别函数2的Wilks’Lambda值为0.031,判别函数2的Wilks’Lambda值为0.581。“1到2”表示两个判别函数的平均数在三个类间的差异情况,P值=0.002<0.05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表示在排除了第一个判别函数后,第二个判别函数在三个组别间的差异情况,P值=0.197>0.05表示判别函数2未达到显著水平。 3.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

表1-3 贝叶斯判别法函数系数 上表为贝叶斯判别函数的系数矩阵,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各类的贝叶斯判别函数为: 第一组: F1=-81.843-11.689X1+12.97X2+16.761X3 第二组: F2=-94.536-10.707X1+13.361X2+17.086X3 第三组: F3=-17.499-2.194X1+4.960X2+6.447X3 将新品牌饮料样品的自变量值分别代入上述三个贝叶斯判别函数,得到三个函数值为: F1=65.271,F2=65.661,F3=47.884 比较三个值,可以看出F2=65.661最大,据此得出新品牌饮料样品应该属于第二组,即该饮料的销售情况为平销。 4.个案观察结果表 表1-4 个案观察结果表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曼昆第五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2)

2.1.试叙述多元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之间的关系。 解:多元联合分布讨论多个随机变量联合到一起的概率分布状况,12(,,)p X X X X '=L 的联合分布密 度函数是一个p 维的函数,而边际分布讨论是12(,,)p X X X X '=L 的子向量的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 函数的维数小于p 。 2.2设二维随机向量1 2()X X '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写出其联合分布。 解:设1 2()X X '的均值向量为()1 2μμ'=μ,协方差矩阵为21 122212σσσσ?? ? ?? ,则其联合分布密度函数为 1/2 12 2 2112112222122121()exp ()()2f σσσσσσσσ--???????? '=---?? ? ??? ?????? x x μx μ。 2.3已知随机向量12()X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12121222 2[()()()()2()()] (,)()()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x b a d c --+-----= -- 其中1a x b ≤≤,2c x d ≤≤。求 (1)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 (2)随机变量1X 和2X 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3)判断 1X 和2X 是否相互独立。 (1)解:随机变量 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 11212122 2[()()()()2()()] ()()()d x c 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dx b a d c --+-----=--? 1221222222 2()()2[()()2()()]()()()() d d c c d c x a x b a x c x a x c dx b a d c b a d c -------=+----? 121 222202()()2[()2()]()()()() d d c c d c x a x b a t x a t dt b a d c b a d c ------= +----? 221212222 2()()[()2()] 1()()()()d c d c d c x a x b a t x a t b a d c b a d c b a ------=+= ----- 所以 由于1X 服从均匀分布,则均值为2b a +,方差为 ()2 12 b a -。

宏观经济学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 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 A.所有经济交易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 C.所有商品与劳务 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 A.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 C. 500和300亿美元 D.1500和2200亿美元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 B.C+I+G C.C+I+G+X-M D.C+I+G+X 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 B. C+I+G+X-M C.C+I+G+M D. C+I+G+M-X 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 B.利息 C.租金 D.利润 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 C.购买国债 D.上述都不是 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A.属于消费支出 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 D.不计人国内生产总值 10.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该国2001年GDP平减指数为 2,实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 C )。 A.8 000亿元 B.4 000亿元 C.6 000亿元 D. 3 000亿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货币是( D ) A.交易所用资产存量。 B.公众手中的现金。 C.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D.以上全部。 2.物物交换的经济体要求( C ) A.使用法定货币。 B.使用商品货币。 C.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D.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非交换媒介。 3.法定货币( D ) A.以黄金为后盾。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确定为货币。 C.包括通货和银行金库里储存的黄金。 D.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B ) A.政府购买增加。 B.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库债券。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向公众发售股票,然后将收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 5.下列哪项不包括在M1中( C )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6.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 A ) A.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胀率。 B.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胀率。 C.总是比实际利率高。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 C ) A.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高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 C )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 D )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 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美元的价格出售。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包括: ●Frequencies:频数分析过程,特色是产生频数表(主要针对分类变量) ●Descriptives:数据描述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主要针对数值型变量) ●Explore:数据探察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多维频数分布交叉表分析(列联表分析) ●Ratio statistics:比率分析 4.1 频数分析 4.1.1 频数分析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1、目的 基本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取值的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是非常有用的。 2、基本任务 (1)频数分析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编制频数分布表。 ●频数(Frequency):即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或某个类别)中的次数 ●百分比(Percent):即各频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即各频数占有效样本数的百分比,这里有效样本数 =总样本-缺失样本数 ●累计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即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的结果。最终取值 为100。 (2)频数分析的第二个任务是绘制统计图 ●条形图(Bar Chart):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 适用于定序和定类变量的分析。 ●饼图(Pie Chart):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百分比变化的图形,以利 于研究事物内在结构组成等问题。 ●直方图(Histograms):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适用于定距型 变量的分析。 注:变量的计量尺度: a 定类(Category Scale):只能计次 b 定序(Ordinal Scale):计次、排序 c 定距(Interval Scale):计次、排序、加减 d 定比(Ratio Scale):计次、排序、加减、乘除 4.1.2 频数分析的基本操作 ●(1)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2)将若干频数分析变量选择到Variable(s)框中。 ●(3)单击Chart按钮选择绘制统计图形,在Chart Values框中选择条形图中纵坐标(或 饼图中扇形面积)的含义,其中Frequencies表示频数;Percentages表示百分比。

多元统计分析 第四章至第九章 课后题数据

4.8 某超市经销十种品牌饮料,其中四种畅销,三种平销,三种滞销。下表是这十种品牌饮料的销售价格(元)和顾客对各种饮料的口味评分、信任度评分的平均数。 销售情况 产品序号 销售价格 口味评分 信任度评分 畅销 1 2. 2 5 8 2 2.5 6 7 3 3 3 9 4 3.2 8 6 平销 5 2.8 7 6 6 3.5 8 7 7 4. 8 9 8 滞销 8 1.7 3 4 9 2.2 4 2 10 2.7 4 3 (1) 根据数据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并根据此判别函数对原样本进行回判。 (2) 现有一新品牌的饮料在该超市试销,其销售价格为3.0,顾客对其口味的评分平均为8,信任评分平均为5,试预测该饮料的销售情况。 4.9 银行的贷款部门需要判别每个客户的信用好坏(是否为履行还贷责任),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可以根据贷款申请人的年龄(1X )、受教育程度(2X )、现在所从事工作的年数(3X )、未变更住址的年数(4X )、收入(5X )、负债收入比例(6X )、信用卡债务(7X )、其他债务(8X )等来判断其信用情况。下表是从银行的客户资料中抽取的部分数据,(1)根据样本资料分别用距离判别法、贝叶斯判别法和费希尔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2)某客户的如上情况资料为(53,1,918,50,11.20,2.02,3.58),对其进行信用好坏的评。 目前信用好坏 客户序 号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已履行还贷责任 1 23 1 7 2 31 6.6 0.34 1.71 2 34 1 17 3 59 8 1.81 2.91 3 42 2 7 23 41 4.6 0.9 4 0.94 4 39 1 19 5 48 13.1 1.93 4.3 6 5 35 1 9 1 34 5 0.4 1.3 未履行还贷责任 6 3 7 1 1 3 24 15.1 1. 8 1.82 7 2 9 1 13 1 42 7.4 1.46 1.65 8 32 2 11 6 75 23.3 7.76 9.72 9 28 2 2 3 23 6.4 0.19 1.29 10 26 1 4 3 27 10.5 2.47 0.36 5.8 下表是15个上市公司2001年的一些主要财物指标,使用系统聚类法和K 均值法分别对这些公司进行聚类,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公司编号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 净利润 总资产周转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负债比率 每股 净资产 净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1 11.09 0.21 0.05 96.98 70.53 1.86 -44.04 81.99 2 11.96 0.59 0.74 51.78 90.73 4.95 7.02 16.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