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86年联合国制订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指出:“本守则中使用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本书的定义:“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一)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于1960’s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1、产品周期发展的三个阶段(P.140图6-1)

(1)新产品阶段:

新产品开发和生产需要的条件: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新产品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2)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更多地关注成本。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会选择直接投资。

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

区位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产品周期理论的评述

该理论是在综合考虑科斯的内部交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较好解释了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扩展,但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行为。

该理论只重视最终产品的生产周期,未考虑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可进行国际分工。实际上,自1970’s以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往往在国内外同时引入新产品,而且国际分工也不再仅限于企业最终产品的分工,而是在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上就开始分工。因此,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不再严格遵循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式。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7年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提出)

1.跨国投资的优势

(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如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或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能力优势等。

(2)内部化优势:若企业已满足上述条件,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若已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上述优势与投资对象国当地的区位要素相结合,企业必然获利。各国的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政治环境、政策、社会因素、市场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条件,共同构成国家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上述三种优势的主要内容详见表6-1。

表6-1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

资料来源:Dunning: 1993, 1995, 2000。

2. 跨国公司的优势与对外投资的产生

在上述企业的跨国投资的优势中,当一个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1990年代中期,邓宁从实证的角度,对世界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的144家公司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司的竞争优势与跨国度(在外国投资的资产、国外机构就业人数或研发活动开支占公司相应总量的百分比)显著相关:跨国度越高的公司,从国外分支机构获取越多竞争优势。绝大多数公司认为,近些年来,从外国机构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是重要竞争优势获取方式。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方式。与证券投资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涉及一系列资产的国际转移,包括货币资本、管理与组织技能、技术、企业家精神等。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一般外商首先选择特定国家,然后再在东道国国内确定地区和具体生产厂址。

(一) 跨国投资的影响因素

1、非制度因素:包括当地的政局稳定性、资源禀赋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高低、产品销售的现有市场以及潜在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亲近性等;

2、制度因素:即国际经济制度安排、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

(二) 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取向

1、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

生产成本最低或预期利润较高的国别,易于成为跨国投资地。

(2)区位论市场学派观点

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而公司在国内生出口这一国家受交通运输成本影响,特别是受国家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影响时,公司便会选择在这一国家直接投资。

(3)地理学的观点

由于资源的区位差异,以及不同工业(企业)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它国的资源优势,公司必然会在相应国家跨国投资。

(4)从公司地理角度

为了公司整体利益,有时公司会在战略重点区位投资建立相应生产或经营机构。

2、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取向

综合而论,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包括市场取向、成本取向、利润取向、要素取向和公司战略取向。

(1)成本与利润取向(效率取向)

根据区位论成本学派的观点,生产成本最低的区位为企业所追求的最佳区位。

①考虑到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企业倾向选择在销售量较大的国家生产,并向当地及周边国家销售;

②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企业(或生产工序)倾向选择低劳动成本的国家,产品往往当地生产,全球销售;

③考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低环境成本,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向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2)市场取向

根据区位论市场学派的观点,企业的生存与利润主要取决于市场领地的大小;因此可以服务较大市场的区位,为企业追求的最佳区位。

据此,企业跨国投资会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即具有消费本企业产品能力、且数量规模较大的消费者群)的国家、特别是当这些国家有着种种进口限制,出口产品到该国运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向这些国家就更有着投资冲动。

(3)要素取向(资源取向)

从地理学的观点出发,考虑到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水、煤炭等资源),投资企业往往到上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寻求合作开发,或将开发资源运回国内,或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生产消耗该资源类的产品,运回国内或出口到其他相关国家。

(4)公司战略取向:

从公司地理角度出发,跨国公司出于对公司全球战略的考虑,也可能有与上述选择投资对象的各种原则不完全一致的国别选择方案。

此外,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时,除了从成本和利润等经济因素考虑之外,还会考虑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状况、产业政策、利用外资的政策、劳动者的普遍素质、竞争环境、法律法规等其他影响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一)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原因:仿效东道国原有的投资格局,可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例)

外国分支机构在东道国的区位选择对产业集群有较强的指向性。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一般占到国内利用外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区域。

当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扎下了根,对东道国的国内环境比较熟悉以后,其在东道国国内的扩张,则基本上遵循国内企业空间扩张的规律,即由集中走向分散,由一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扩张,由发达地区逐渐向相对落后的地区扩张等。

(二)集中于边界地区

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构成了相互投资的基础。

(三)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减少信息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

(四)其他区位选择

1、企业间相互依赖和集群效应

一个企业在某一个地区投资的成功,将会吸引其他企业的跟随,不仅是为了降低风险,也是出于竞争需要。

2、制度因素

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

区位要求——各个组分区位需求条件不同,区位选择具有较大差异。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公司总部的功能: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核心,具有统领公司全局,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把握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方向等功能。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以便于公司各部门之间人员的往来和与市场的联系。

2、及时获取信息,包括市场变化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东道国的一些经济政策变化的信息等。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包括法院和政府有关机构的主要人员,其他中外大公司的首脑、金融市场的决策者等。

(二)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1、区位:趋向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

2、原因:大都市区具有三种优势:

①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

②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

③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3、不同尺度上跨国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区域总部位于少数主要都市。如教材上的图6-2“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中地”所示,3个全球性城市——纽约、东京、伦敦是世界上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集中了数量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围绕着这三大中心是一批次级大都市,也集中了一些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P.146图6-2)从国家层面上看,跨国公司总部多分布在各国的首都、各州的首府城市。如教材图6-3 “美国主要公司总部的区位”所示,1980’s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费城-威尔明顿、底特律这6个都市占全美国大公司总部数量的50%以上和销售额的2/3以上。纽约的公司总部的数量占全国的26%。(P.146图6-3)

(三)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1、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国家变化表现有所不同。

宏观尺度:很少迁移,或有将其一部分迁往它国。

一国之内: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其结果使公司总部区位趋于分散。

微观尺度:由市中心外移或移向相邻都市。

2、公司总部的区位由集中走向分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交通、通讯设施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通讯和航空条件的改善,为公司总部的分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加强,目前许多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能够满足公司总部的各种区位要求。

其次,自1960s以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大城市郊区化与逆工业化的趋势。人口、制造业不断由大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以及周围的中小城镇,促使一些公司的总部也开始逐步出现分散化的趋势。

第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相互购并也导致公司总部和控制中心的转移。特别是,当那些迅速增长的中小企业大量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时,会进一步加剧公司总部的分散化趋势。

3、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实例——壳牌公司(教材P.148-150 图6-4)

二、公司研发(R&D)机构的区位特征

(一)R&D的过程特点

1.R&D的重要性

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术对公司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

2.R&D的过程(教材P.150图6-5 “研究与开发(R&D)的过程”)

(1)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或者对原产品的改进)信息;同时通过应用科学研究,了解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可行性。

(2)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

(3)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修改,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和营销。

(二)R&D 的区位要求

1、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此外还包括(补充):

靠近公司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区位,如公司区域总部、生产制造基地等;同时还要求当地有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协同创新能力。

能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大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是促使跨国公司做出选挥的一个很直接的因素)。

拥有比较优越的、能吸引科技人才的生活环境和待遇(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但仍很重要)。

(三)R&D区位

1、公司的R&D区位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R&D在空间上也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1)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

(2)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3)世界市场型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特定研究实验室。

2、实例:

一国之内R&D格局特点以美国为例,见教材P.151及152图6-6 “美国大公司R&D

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R&D的跨国发展以日本为例(见教材P. 151-152)。

3、跨国公司根据R&D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区位(补充)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研究与开发可分为三类:

①基础研究,这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需要接近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等。

②技术支持性研究与开发,目的是将跨国公司技术本地化和提供技术支持。

③本地化的产品设计开发与技术转移,影响这种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区位因素包括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技术基础设施等。

以上三种类型中,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持性研究与开发属于研究指向型,本地化的产品设计开发与技术转移属于市场指向型。(见表6-2)

大多数研究指向型的国外研发机构高度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些区位通常有高度集中的技术创新资源,如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接近大学与其他科研机构以及技术创新集群等。

跨国公司通常根据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渐进式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首先是一些支持性研发将公司技术本地化,然后逐渐地提升跨国公司在本地的研发水平,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创新潜力与科研人员。

表6-2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类型与区位指向

(四)公司案例:英国卡德伯里·施韦普斯公司(P.152-153, 图6-7)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4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见教材P.154图6-8)

(一)全球集中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这种区位类型,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如果国家间贸易壁垒存在,国外销售便难以拓展。所以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东南亚联盟、英联邦等)之内,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在公司跨国发展的早期阶段,也出现此种格局。

(二)市场地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国家)均建立其生产厂家,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自的市场为主,没有(或很少有)跨越国界的销售发生。该类型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2.区位形成条件

早期与运输成本因素有关。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主要影响因素为:

①在市场地建厂,可及时根据消费者偏好改造产品,还可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

②由于多数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贸易壁垒,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潜在市场地建立生产厂家。世界各国大量的汽车企业相互投资,彼此在对方国家生产,绕开贸易壁垒是一个重要目的。

(三)专业化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此种公司格局多在贸易壁垒较小、区域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国家间形成(如欧盟、东盟内部等)。此种公司格局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不同生产要素上的优势,发展大规模专业生产,并配以大规模的贸易,将其产品覆盖全部区域,使企业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四)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

的一个生产过程。公司在一个区位的生产产品与当地市场毫无关系。某一工厂的产品只是同一公司内另一位于其他国家的工厂的原材料(投入品),最终产品或许要运往第三国市场或跨国公司的母国市场进行销售。

该类型具有公司生产单位的国家,一般只负责加工出口,被称作出口平台(export platform),其作用仅充当跨国公司“国际采购站”的角色。

2.区位形成条件

产生于1960’s以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逐渐地将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程度高、耗费劳动多的生产工序,转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这类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外,这种生产过程可分离为独立的运营阶段,距离对运输成本影响不大。

四、企业跨国经营本地化趋势(补充)

企业跨国经营本地化,也俗称“本土化”,是指企业跨国经营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政治制度、文化氛围、消费者偏好等人文因素与经营环境,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在东道国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适应当地环境,满足当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含义:

1、品牌本土化:即跨国公司在品牌形象、含义、特征等方面设法符合东道国的文化传统,得到东道国消费者的认同与接受。

2、人才本土化:这是跨国公司迅速熟悉目标市场,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东道国公众对公司认同度的重要举措。例如跨国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时,一方面大量聘用本地适用人才,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还大力培养公司的本土化生产经营人才。

3、产品本土化:这是跨国公司在异国他乡能够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想牢牢地占据他国市场,就必须使产品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偏好。

4、研发本土化:这是指企业在东道国聘用研发人员和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这样可以及时了解需求动态,贴近最终消费市场,从而开发出适合当地消费者个性化的适用产品。

5、生产本土化:即最终产品和主要零部件在东道国生产,既可以节省运费,也可避开贸易壁垒,同时还获得东道国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的诸多优惠。特别是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在发展中国家本土生产,可以大大地降低其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6、原料本土化:即在东道国建立一支稳定的供应商队伍,保证原材料的按时按需供应,不仅能够减少采购成本,降低采购风险,确保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拉近公司与东道国的距离,获得东道国政府更多的支持。因此,众多的跨国公司热衷于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并不断加大原材料采购的本土化力度。

7、营销本土化:指用符合东道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传播手段和宣传艺术来介绍、推销

公司及公司的产品,更容易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从而迅速地打开市场。

8、销售渠道本土化: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自己的销售网。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灵活而畅通的销售渠道是跨国公司有力的竞争武器。每一个进入他国的企业,都重视销售渠道的选择与开辟。最初,企业往往借助东道国一些原有批发零售网络渠道,然后随着企业对东道国环境越来越熟悉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着手建立企业自身的营销网络。同时一些跨国公司还与当地企业合资以加速渠道本土化进程。

9、公共关系本土化:企业跨国经营进入东道国,既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还要得到东道国民众的认可,这是跨国企业能够在异国他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跨国企业往往都热心于东道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并借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构建企业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公共关系。

10、管理本土化:企业跨国经营,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最终的企业决策,都会因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进入他国的跨国企业,往往都把企业的运营中心设在东道国(特别是一些市场较大的国家)国内,并赋予其充分的经营决策权。

总之,跨国企业经营本地化,最终要实现除了企业的出资方、利润和少数高层管理者,以及少量关键技术、商标权、专利权和一些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与技术等是属于跨国企业的,其他一切都要尽可能地入乡随俗。而企业跨国经营能否成功,即跨国企业能否在异国他乡扎根、真正为异国所接受,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地实施经营本地化战略。

第三节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补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国内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在国内与国外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营销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点的不断增多。但是与世界上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无论从企业投资规模还是驾驭国际市场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大、中、小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己走出去的道路。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意图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是其成长的必然趋势。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实现跨国经营也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

从国家层面上看,国与国之间在经济领域相互开放、平等竞争,既体现在贸易领域彼此进出口商品与服务,同时也体现在投资领域的相互投资与合作。因此,中国政府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

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基于下述意图:

(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被迫寻求海外市场。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市场的方式主要是投资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扩大

本企业产品出口,并提高出口收益。真正到国外建厂进行生产的企业还十分有限。

(2)由于国内一些矿产与能源资源有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因而到海外寻求长期稳定的资源与能源供应。

如国内众多的钢铁企业分别进入秘鲁、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或收购当地采矿企业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发新矿山。

(3)获得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以提高企业自身产品的技术水平。

如南汽集团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等。

(4)获得国外企业的知名品牌以及销售渠道,借以进入别国乃至世界市场。

如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是希望利用国外企业品牌与销售渠道,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5)以对外投资建厂的方式,使企业从国内名牌逐渐发展为世界知名品牌。

如1999年海尔选择在美国投资建厂生产家电。

(6)除具有上述主要目的,还兼有资本运作的意图。

如2005年南汽成功收购英国MG罗孚,南汽方面除了其在硬件和品牌方面均有所收获外,还赢得了至少100亿元以上的资产。

(7)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与绕过贸易壁垒,占领当地市场。

如广东和福建的服装、鞋类、食品、石材、电机、电器、摩托车制造等中小企业,分别到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建立境外加工企业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的对外投资同时兼有上述多种投资意图。

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长远目标都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从不断增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与受资国的具体情况,考虑到跨国经营的成本与风险,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并不完全一样:中小企业往往注重短期的投资效益,而大企业则更加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

1、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数据显示,从平均水平看,发达国家单一项目的跨国投资平均金额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目前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为100万美元以下的占90%。

但是,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2005年联想公司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中石油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标志着中国企业以较大规模并购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开始加快。

2、投资地区比较集中。

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地理分布上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以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约占全部对外投资的80%),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外投资的市场也日趋多样化,已经从亚洲市场扩展到了北美、南美、非洲、以及欧洲市场。

3、海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我国对外投资的分布来看,以采矿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商业分销等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对外投资格局已经打破了简单的贸易和生产加工,非工经济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4、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得很多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导致境外投资企业效益较差,投资回报率不高。

总之,由于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对国外的市场环境与投资风险缺乏了解,对跨国经营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一些企业对外投资效益欠佳甚至投资失败。为此,不断地总结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有助于使后续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少走弯路,成功实现企业的跨国经营。

第四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课上略)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P156 图6-9)

(一)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

1.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

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生产联系状况,可作为跨国公司对投资地影响的的重要标志之一;

2.所有权关系系统

可通过在公司董事会的地位,影响投资企业的重大决策。

3.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

跨国公司机构间的联系,决定各自在跨国公司网络中的地位。

(二)区域等级关系

1、克里斯塔勒的区域之间的等级关系

基于对市场、交通和行政管理的分析,认为以中心地为代表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功能等级差别。

2、马西的区域等级关系

认为空间是“该经济的相互交错的、差异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强调区域之间的生产关系联系。

3、用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三维座标系来界定的区域等级关系(P.159 图6-10)

一般而论,较高的经济地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更有利于加强与投资企业的经济联系。(三)跨国公司—区域综合联系

跨国公司处于企业关联系统和区域等级关系系统的关键部位。区域系统可通过与跨国公司的联系,介入国际或全球生产系统;跨国公司通过投资企业与当地区域系统的联系,影响区域生产活动,最终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1、广泛性

迪肯指出,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六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2、层次性

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

间接影响:原料、燃料联系;半成品、零部件联系,劳动力及服务联系,信息联系,技术联系等。间接影响还可依据所通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有层次之别。

3、区域性

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因而其投资影响具有区域性。

4、多面性

跨国公司对区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例如,投资企业可吸纳一定就业人员,间接带动相关企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但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5、差异性

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借助广泛的联系,扩散其影响。

6、时间性

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

以上6个特点中,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国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

1.互补性

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为对方所需求,从而形成双方的互补关系。例如,跨国公司拥有投资地所需的技术、管理专长、资金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投资地拥有跨

国公司所需的市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

2.竞争性

跨国公司在区域投资与区域引进外资各有其目的。双方为各自的利益而竞争,最后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

3.变化性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

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生产系统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均在不断变化着;

其次,跨国公司在区域的投资时间也改变着两者的关系。

(二)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背景

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投资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对方社会文化特点。2.结构状况

发达地区经济和技术结构易于使跨国投资企业与其联为一体,而不发达地区则比较困难;若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联系较强,较难与当地建立供应联系;反之,主要从事生产链中部分经济活动的跨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与其它公司发生联系。

3.相对地位

跨国公司与投资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等,是决定两者关系的另一重要因素。

本章思考题(教材P.164)

补充:

1.概念题:跨国公司

2.根据弗农的产品阶段理论分析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

3.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跨国公司的优势与对外投资产生的前提条件。

4.跨国公司如何进行投资国别选择?

5.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6.分析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实际区位及其变化。

7.R&D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分析跨国公司R&D机构的区位要求与区位分布。

8.分析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9.企业跨国经营本地化趋势包括那些方面?(补充)

10.简述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补充)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刺激了中国FDI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对落后,中国FDI的区位分布过于集中于一些国家或地区,总体投资效率较低,甚至造成了资本的严重损失。因此,如何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分布、提高FDI投资效率就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从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的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环境、投资主体、产业结构、国内外区域优势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研究从FDI 区位分布角度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来看,中国跨国公司FDI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假投资过多,真实投资较少。FDI的产业结构也偏离中国真正的比较优势,对商务服务业和资源产业投资过多,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过少。同时,FDI区位分布也过于集中于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例过高,对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过低,偏离发展中国家的常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国内市场化、私营化的不断深入,中国FDI区位分布将逐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趋近。从区域角度看,国内来源地区域

经济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FDI的投资主体、投资结构、区位选择以及投资效率,国内区域经济的变化对国外投资区位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同时,国外投资地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都对FDI 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持续深入,中国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分布将逐步发生改变。其次,本研究强调了制度依赖对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中国跨国公司FDI中存在着各种扭曲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体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国内社会风险的剧增,法制不完善导致私人财产缺乏保障,其导致大量资本流失;歧视性的投资、市场准入、融资政策,过高的税费负担,其导致大量资本的制度逃逸,最终也形成巨额的虚假投资;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长期悬置以及垄断的普遍存在都导致劣胜优汰,使企业缺乏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助长虚假投资。由于国有企业主导的中国FDI特殊的产权结构、激励机制和软约束机制,其导致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投资行业的扭曲和投资区位的不合理,降低投资效率。因此,改善中国跨国公司FDI区位布局,制度优化是其关键。再次,在对邓宁理论进行拓展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FDI区位选择规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FDI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宏观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已成为FDI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企业FDI的条件,比较优势和技术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也成为发展中国家FDI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投资动因、投资目标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FDI区位选择模式。对于发

跨国公司答案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A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1分),并且改企业拥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企业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并 分担责任(1分)。 2、买方垄断价格:指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1分),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采购的 初级产品的价格,就是买方垄断价格(1分)。 3、跨国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1分),这种关系是一种外部合伙关系(1分)。 4、国外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办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1分),其典型形式是新建公司或兼并收购其他现有公 司(1分)。 5、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1分),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和子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 交易活动(1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跨国公司”在英语中的表述是什么?(D) A、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C、Global Enterprises D、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2、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有哪四类?(C) A、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B、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C、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 D、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 3、跨国公司的收购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兼并,另一种是(A) A、创新合并 B、换股收购 C、公开收购 D、杠杆收购 4、跨国公司产品策略根据国内/国外开发、国内/国外生产和国内/国外市场来划分,一共 有多少个产品策略的基本形态? (C) A.4个B、6个C、8个D、9个 5、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在公司截止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的是什么样 的营销策略?(A) A、无差异营销策略 B、差异性营销策略 C、专业化营销策略 D、集中性营销策略 6、下列关于国外证券投资特征的命题中错误的是(B) A、证券收益可分为固定收益和变动收益 B、证券的风险性和收益性成反比 C、证券市场越成熟,证券的流通性越强 D、证券的价格可分为市场价格和票面价格 7、跨国公司为了加强某地的投资,而往往必须放弃另外其他地区投资的撤资策略是(B ) A、主动撤资B、进攻性撤资C、有计划地撤资D、被动撤资 8、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我们通常说到的“绿地投资”(Green Field)指的是( D ) A、吸收兼并 B、创新合并 C、公开收购 D、新建工厂 9、根据转移定价理论,在“三地模型”中,税率均高的两个国家为了逃避所得税,需引进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季冰 摘要: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令人注目的现象.跨国公司向国外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获得以较低成本投资国外的机会(包括自然资源和技术),接近国外市场,靠其技术性企业特定优势赚取利润,以及取得优先购买权的有利竞争地位等.中国作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一个大国必然有其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基于有关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讨论,阐释其区位选择的特点,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与优越的地缘条件,市场潜力及其大小,劳动力成本和素质和我国政策经济制度有关. 关键字:跨国公司经济市场劳动力政策 引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演进的理论框架有直接投资战略类型和连续投资战略两种。其中连续投资区位选择则分为(1)试探性投资和战略投资阶段的区位选择—沿海地区。由于早期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是基于出口导向型市场定位,倾向于选择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沿海地区。(2)市场扩张阶段的区位选择—内陆地区。(3)组织学习阶段的区位选择—沿海地区。1979~1999年为跨国公司在华试探性投资和战略投资阶段,因此投资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进入市场扩张以后,由于仍处于市场扩张初期,主要投资仍然为东部沿海地区,但中西部地区投资在不断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渐将重心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向长江三角洲。 一.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跨国公司考虑的条件之一。 港澳地区以其与中国内地的天然联系(地域,血缘,文化甚至语言上)而成为内地引资的重要来源.截止1999年底,香港澳门分列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第一位和第十位.广东.福建.海南.江苏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港澳投资的最优区位. 中国的沿海地区是日韩企业投资最直接最便利的区位.截止2001年底,中国共批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8517个,协议韩资金额222.88亿美元,实际利用122.28亿美元.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集中在山东,天津,辽宁等环渤海地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日资和韩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区位具有一定的类似性,由于环渤海地区和日韩距离较近,因此成为跨国公司建立的一个主要条件之一. 二.市场潜力及大小成为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Losch(1938)在Webber(1929)成本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市场理论”,试图将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由成本导向拉回到市场导向的轨道上来.Coughlin等人(1991)、Wheeler&Mody(1992)及Friedman等人(1996)在对跨国公司在美国国内的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中肯定了市场容量因素对区位决策的重要作用。魏巍贤在《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预测》,1997年底3期)一文中,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作了实证分析.该文将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系统的内生变量,用单方程线性模型来拟合1982-199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由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资本成本决定的.此外,外商对我国的汇率和劳动力成本敏感,实际GDP增长率是刺激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而GDP增长率可反映一国市场规模和潜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市场优势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在空间上呈现一种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梯度分布格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提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达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等。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区位选择展开论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区位选择 【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跨国公司是对外开放的一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正确.由于交通、电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好似变小了,各个国家在空间、时间上的距离缩小了,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

开这种经济交流的形式,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文】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考虑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来建立分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性质可以发现不光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和便捷的交通等也渐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跨国公司理论及其行为将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上述论点展开论述。 一、我国的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分公司 1999年9月,作为试点,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然后,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2004年3月,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关于举办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将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明确将“地区总部”概念列入了《规定》,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 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地区总部可从事的经营范围上,具体而言,除了投资性公司可从事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特点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一、宏观上看有以下几点: 1、在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中,不同部门具有较大差异。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有着不同的区位需求条件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是资金控制,还代表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高层协商、谈判、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所以,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根据这些条件,公司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随着公司地理扩张及其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 公司研究与开发(R&D)对公司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思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公司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由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区位格局。例如,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四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全球集中生产型;市场生产型;专业化生产型和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北上行为反映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区位要素需求的升级, 因为: 第一, 我国加入 WTO 后,全国范围利用外资政策逐步正走向均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传统优惠政策效应正在消失而与此同时该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基本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加上高素质人才的相对匮乏,跨国公司在该区域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不断消失。 第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为提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设施等高级要素再加上厚实的产业科研基础,良好的劳动力素质,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的投资。 第三, 以北京、天津为依托的环渤海经济区主要以高质量的研发力量,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2008奥运经济的辐射等要素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要素的需求已从低级转向高级、静态转向动态。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这一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研究.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研究 摘要: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然而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展,其经济活动会不断受到地方政策等许多外部因素的限制与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内部贸易便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产生的原因、作用机制、有利与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对这一现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基本见解。 关键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国际竞争 1、前言 当前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在这一大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强力集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在实质上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力量、配置资源、统筹管理,跨国巨头们将世界经济有机的整合起来,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对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截至2006年,世界贸易总额中,来自跨国公司的贡献比例已超过70%[3],且这一数字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因此,无论是要了解本国经济或是世界市场格局,对于跨国公司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篇幅及精力有限,本文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这一特定角度,通过对其发生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探讨,从侧面对跨国公司作一解读。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产生原因 跨国公司,顾名思义,其最主要特点就是运营机构分布于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形式为在本国设立母公司,在其他国家设立下属全资或部分控股子公司,经营活动通常囊括产业上中下游的部分或全部,在不同国家及行业间贸易往来频繁。而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并不是单纯受经济规律调控的理想型市场,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会受到许多非可控因素的作用:在宏观方面,有国家的外贸政策、税收机制和汇率变化在影响;在微观方面,则有行业内部竞争、上下游合作双方的相互制约等等在作用。这些因素,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和引资对策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和引资对策 [摘要]本文逐一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对策,分析得出:城市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能力取决于公司与城市的相互作用和城市竞争优势,城市的政府政策、要素供给、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入驻的重要因素。总部经济的建立将加速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形成互动良性循环。 [关键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政府对策 总部经济成为近年我国众多城市发展中新的战略选择。在总部经济形成过程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给城市带来了庞大的资金流,巨额税收,高收入工作岗位,先进技术和一流的管理经验。众多城市认识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作用,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视为发展总部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种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 1影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因素 与所有外商直接投资一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倾向于设立在政治稳定、政策优惠、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作为跨国公司地区经营管理决策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承担着公司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它的区位选择有着独特的考虑因素。 1.1政府政策 政府对地区总部的态度,政府提供的良好市场环境和优惠政策是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首先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加政府政策透明度,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诚实信用。提高政府运营效率,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供高质量服务。政府的高效行政和公正廉洁形象会增加跨国公司投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赖程度。政府通过实施差异性政策,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保证公司投资得到法律保护,保证相关政策法规有效实施,设立较低市场准入壁垒,宽松的外汇管理,自由灵活的资金调度,便利的人员出入境和税收优惠等,吸引跨国公司在城市设立地区总部。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来自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00亿美元,存量15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机构达到79万家,吸纳就业人数8200万,销售额31万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跨国公司的历史悠久,如果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作跨国公司的先驱的话,那么从1600年起,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在卡奈基工业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随后,在西方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出现多国公司、宇宙公司、国际公司等,直到1974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定,统一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关于它的含义,各个国家分别从结构标准、营业实绩标准、行为标准等标准和尺度出发,给跨国公司下了多个定义,互不统一。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定义:“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是指发达国家的私营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构成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如通用汽车、福特、富士宝洁等大型综合性跨国公司 2.重视研究与开发。 3.实行全球战略和集中管理 (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4.公司部实现“一体化” 5.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多样化并行 6.股权关系复杂 (三)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概要

第五章跨国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外商直接投资(FDI)涉及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跨国投资?2、选择在何国家投资?3、选择在何地点建立机构?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 (一)产品周期理论(R Vernon) 其中心在于产品从其进入市场开始,大致经历了由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新产品阶段是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需要通过国内市场以了解对产品的不同要求,并加以改进。所以,这一阶段市场过程中投入最多的是技术知识和熟练劳动,产品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成熟阶段的产品出口量大增,并开始被国外厂商模仿或引进先进技术从事生产,这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本与非熟练劳动,产品由知识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转化。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经定型,资本与非技术型熟练劳动成为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因而生产区位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就是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由于企业为了顺应产品周期的变化,以避免某些产品生产上的比较劣势,从而引发产业结构的区域性转型。 (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其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以扩张边际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导向顺贸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即从投资国趋于劣势的边际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被投资国廉价生产并向本国进口是有利的。

(三)折衷理论(J.H.Dunning )(Compromise Theory ) 与其他国际商务相比,对于具有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国家或公司必须具备一些特定优势,这些特定优势即是的折衷理论中所论述的所有权优势、内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OLI )。 1、所有权优势(Owner Advantage )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 2、内部化优势(Interior Advantage )是指企业通过将其资产的内部化使用所能带来的优势,它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范围。 3、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是指企业在国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权优势,它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优势来源于受资国的需求拉力,包括该国的丰富资源、市场潜力和各种优惠政策等,间接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所在国各种因素对企业所造成的无形推力,包括生产成本上升、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等。 前两项优势条件是投资者自身所要具备的、优于其他竞争者的能力,而区位优势则是影响产业结构在区域间转移的选择方向。对于缺乏区位优势的企业,就会选择出口的经营方式而不是对外投资。因为,市场和成本是企业行为的主导,对于出口经营而言,虽然固定成本低,但可变成本将因国际运费和关税的影响而不断增加。因而,具有一定优势能力的跨国企业都要经历从商贸出口向对外投资的转移过程(图 4.1)。 图1 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成本曲线 (参照:Buckley ,1995,p.491) 赫斯(Hirsch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建成本即等于生产技术转化成本,而技术转化成本依照弗农的生产周期理论是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相关的。标准化程度反映生0 成本 C(q)

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徐康宁陈健 内容提要:不同类型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价值链内部各增值环节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FDI聚集的一些细致特征。本文以中国样本为检验对象,揭示决定跨国公司价值链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区位选择上,市场规模、交通便利程度、金融条件等对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影响度较大;研发类跨国公司对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基础或人力资本、通讯能力等较为敏感;营运类跨国公司与地理方位、制度透明性和服务业发达程度关联紧密。研究还表明,高端跨国公司在区位选择上对低成本劳动力这一/重要0因素并不敏感,这一结论和已有的许多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关键词:跨国公司价值链区位选择决定因素 一、引言 跨国公司或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揭示跨国公司的区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释FD I流动的内在动因,并且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正确描述具有很好的政策含义,可以帮助政策当局制定或修订有利于吸引外来资本的相关制度政策。就具体对FDI区位分布的研究而言,既可以从总体特征上来观察,也可以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构成角度来分析。 跨国公司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间断的价值链,从生产到销售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跨国公司的价值链看作主要是由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营运销售三个阶段所构成的,自然会遇到价值链内部不同价值生成阶段各自的区位选择问题。为什么跨国公司会将研发活动设在某个国家,将制造活动设在另一个国家,同时又将相应的管理销售活动设在第三国呢?显然,如果仅仅从总体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无法得出很好的结论,而对跨国公司更细微投资活动的观察却可以使我们对其投资行为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并且,对跨国公司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区位选择做出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FDI在东道国活动的层次性和生产网络,也有助于解释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出于直观的经验判断,我们可以基本判定,尽管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价值增值环节彼此在区位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但是对其区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除一些共性因素外,跨国公司的研发设计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显著、通讯条件优良的区位;生产制造活动的分布范围相对来说要广泛得多,但也受一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凡是具备便利运输条件的区位,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制造活动的选择之地;相比较而言,跨国公司的营运管理活动则更多地与所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省会城市似乎是跨国公司选择营运管理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当然,严肃的学术研究不能靠简单的直观观察,它必须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徐康宁,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10096,电子信箱:xkn@https://www.sodocs.net/doc/6f1681103.html,;陈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 JL064)的资助,特此致谢。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但文责自负。 138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参考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1.跨国公司:在他们的基地所在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 (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 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2.跨国指数:也称跨国程度指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跨国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佣人数/雇员总数)/3 *100% 3.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联系和区别。 (1)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用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决策的公司,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 母公司的主要特征: 母公司实际控制子公司经营管理权。 母公司以参股或非股权安排行使对子公司的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2)子公司:指一定比例的股份被另一家公司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家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主要特征: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子公司在经济上和业务上被母公司实际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实际控制或是基于支配性协议等非股权安排。 (3)分公司主要特征: 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其一切行为后果及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章程; 分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其所有资产属于总公司,母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国际直接投资:指居民(含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核心内容:(1)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2)投资方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5.直接投资的四种形式 (1)资源追求性的直接投资 (2)市场追求型的直接投资 (3)效率追求型的直接投资 (4)战略资产追求型直接投资 6. 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之像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跨国公司的地位及作用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各自的利益,采取各种方式,超越空间和社会的限制,不断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协调认识和行动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各国经济、社会联系与竞争的普遍化及其方式的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是震撼国际社会诸多领域的重大变革,使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理念、方式和空间发生深刻变化。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跨国公司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正在通过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在全球X围展开。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立足全球,对生产经营实行全球性战略安排,把别国的市场和资源纳入其全球性的安排之中。为了实现其全球经营战略,许多跨国公司把本国的跨国公司变为世界X围的总公司,在全球X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实施全球经营战略过程中,跨国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公司本地化,以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进经营资源国际化,促进经营管理知识、技术专利、营销方法、融资渠道、信息网络和管理组织等经营性资源向所在国转移,提高当地管理人员掌握和运用本公司经营资源的能力。为了以科技进步支撑世界各地工厂的生产,跨国公司大力推进研究开发国际化,在国外设立研究开发基地,聘用国外科技人才,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在当地把生产和科研结合起来。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达63000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从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看,即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雇员总数三个比率的平均数目前已达37%,其中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达54%。事实表明,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经济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充当了推行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角色。 2、跨国公司进行的国际性投资,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条件。国际性投资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加快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性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国际性投资,一方面是向全球扩X金融资本、垄断世界市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生产国际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向国外开展大规模、系统化投资,在国外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统一管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连锁竞争效应,只要有一个跨国公司向外投资扩X,同行的跨国公司为了保住自己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也会竞相向国外投资扩X。所以,近些年来,跨国公司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而实行对外投资的战略性意图非常明显,投资势头愈益强劲。增加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外投资为自己更便捷地获取当地的资源和市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一般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英国、加拿大、荷兰三个国家吸收了美国对外投资的近40%。同时,近些年来对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前年和去年美国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作业 1.为什么需要进行汇率预测模型的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答:无论是运用基础因素分析法还是市场分析法,由于这些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得到的预测结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实际值。偏差越大意味着预测的准确性越差,预测的结果有效性越低。为了确保预测的准确性,以便为外汇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必须对所采用的汇率预测方法或者预测模型进行检验,选择偏差最小的预测方法,采用预测效果最佳的模型。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基础因素预测法和市场预测法。 2.你如何看待汇率预测出现的误差问题?如何调整预测的系统偏差? 答: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建立的模型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的模型预测误差大小也不相同。除了运用散点图直观地粗略地判断预测模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误差的方法来度量,比较模型的预测误差。一般情况下,置信度为95%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求不那么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90%的置信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调整步骤:(1)用预测模型求得一组预测值(2)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并进行参数检验(3)计算具体的系数偏差(4)根据预测的系统偏差进行预测值调整。 3.币值变化和货币相关关系给涉外企业会带来哪些交易风险? 答:(1)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经济风险:①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入类业务的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本国的销售收入减少,以本币标价的出口现金流入量可能减少,以外币标价的出口也可能出现现金流入量减少,②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出类业务的影响。本币升值给跨国公司的现金流出类业务带来的经济风险正好与现金流入类业务相反,会同时导致跨国公司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减少。 (2)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经济风险:①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入类业务的影响。由于本币贬值,从外国进口的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使跨国公司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增强,以本币标价的出口现金流入量增加,以外币标价的出口本币现金流入量增加,②对跨国公司本币流出类业务的影响。以本币标价的进口现金流出量不会直接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然而以外币标价的进口成本会增加,外币融资利息支出的本币成本也会增加,总之本币贬值导致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时增加。 (3)币值变化带来交易风险:不同货币具有不同的内在稳定性,由于外币的波动性常常因时而异,这给跨国公司预测汇率可能范围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把外币前一期的波动性作为指示器或者参照标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跨国公司预测的货币在未来时期的波动性很可能偏离实际波动水平。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6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86年联合国制订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指出:“本守则中使用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本书的定义:“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一)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于1960’s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1、产品周期发展的三个阶段(P.140图6-1) (1)新产品阶段: 新产品开发和生产需要的条件: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新产品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2)成熟产品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更多地关注成本。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会选择直接投资。 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 区位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产品周期理论的评述 该理论是在综合考虑科斯的内部交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较好解释了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扩展,但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行为。

经济地理学 第六章(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库:第六章 一、填空题;(掌握) 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一般涉及到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2、在弗农懂得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 3、1977年,英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 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主要包括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等取向。 5、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趋于集中于经济中心区、集中于边界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显著特征。 6、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研究、第二阶段研制、第三阶段即生产。 7、根据R&D的区位要求,跨国公司的R&D的区位一般应趋于大都市区、科研机构集中区和公司总部所在地。 8、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和时间性等特点。 10、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互补性、竞争性和变化性 等。 11. 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位于( A ) A 少数主要城市 B 绝大多数大城市 C 经济中心 D 边境地区 二、名词解释(掌握)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折衷理论: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生产链:从原材料、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成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每一环节均为成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 三、问答题: 1.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注重相关理论的阐释)。(掌握) 答: 跨国投资的原因: (一)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1.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新产品阶段:特点: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⑵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⑶较高的消费水平,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宣传费用高,刚进入市场时价格较高。这些特点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首先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区范围的扩大,在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有一部分新产品的生产,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成熟产品阶段:特点:⑴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稳定,实现标准化生产⑵企业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当产品的成本(出厂价格+运费)高于在当地直接投资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⑶由于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种国际投资也以发达国家为主。 标准化产品阶段:特点:⑴产品已经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⑵生产企业的区位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区域。⑶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市场区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此阶段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生产企业建厂投资(地价、建筑材料等)、关税等。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关税差距很大,整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