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中图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中图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原创题)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人类对地表影响最强烈的地方,致使人地关系表现多

样。据此回答1~3题。

1.如果下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③处进行植树造林,对于城市空气起到的作()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2.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3.水汽压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下图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

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原创题)读图,回答4~5题。

4.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洋流

5.在图2所示的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中与图1甲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C,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C)。回答6~7题。

6.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的变化

B.工业生产的发展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

7.上题所述地区的盛行风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原创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或创造能力越来越强。例如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央气象台就成功实施了人工消云减雨措施,为保证奥运会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天气条件。如果下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模式图”,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人类水循环各环节中干预最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是针对哪一环节的干预()

A.①

B.②

C.③

D.④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按哥伦布的最初计划,他将一直沿()

A.4°34′N航行

B.28°N航行

C.41°34′N航行

D.62°N航行

11.为加快航速,下列洋流中哥伦布航海时可利用的是()

A.加那利寒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东格陵兰寒流

(原创题)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12~13题。

12.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侵蚀作用

13.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009·广东湛江模拟)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15.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读“自然界碳、水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②表示的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侵蚀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形成河口三角洲④形成喀斯特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火山喷发能使地球升温,也会使地球降温②火山喷发能淹没城镇和农田,对人类有害无益③开采石油能加快其中一种物质循环④植树造林能加快其中一种物质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8.(2009·江苏南京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

(2)在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地。影响①地和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②地常年盛行风,该地的盛行风是(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③地比较,①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等主要环节上。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

(6)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19.(原创题)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原因是;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

①,②。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理由是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b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对沿岸的气候起到的作用。

(5)假设该地处在南半球太平洋的西岸,则b洋流是。

(6)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季通过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答案

1.C

2.B

3.C

4.C

5.B

6.B

7.D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D 15.A 16.C 17.C

18(1

(2

(3)西南(西) D

(4)降水陆地径流

(5)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

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6)如右图

19(1)不能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海陆间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岩浆沉积

(3)不适合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暖流增温增湿

(5)东澳大利亚暖流

(6)夏东南亚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