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
精编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答案11资料

河南科技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代码: 342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

一、简答题:

1、答: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发展战略的原因、条件、政策体系、产业的侧重点皆不相同。两种战略各有其优缺点。(2分)

②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5分)

③两种经济战略各有优缺点。出口导向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缓解外汇压力。也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也可以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最后还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但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问题如外资依存度过高、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等。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有: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而其存在的问题是:高贸

易保护使进口替代部门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作风金属进步和创新的动力被削弱,外债风险加大,同时也阻隔了本国向外国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5分)

④两种经济战略虽然在使用条件、原因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别,但是也有很多联系。一般地说,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程度,遇到国内市场狭小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时,才开始实行出口替代战略,而且往往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比较成功的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大都实行得较好。(3分)

2、答:①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学家曾实际测算了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认为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由于技术水平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和初级资源相对较多,而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劳动力投入比例下降。这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适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7分)

②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职工素质以及社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等,而这些因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可以说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其具体表现在: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8分)

二、论述题:

答:①“无农不稳”指的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稳定的基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农业来支撑,国家就会发生动荡,就会不稳定。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能够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农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要想赢得更大范围的“长治久安”,必须“风物长宜放眼量”。而首要的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农村地广人多,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则所谓的稳定势必是虚假的稳定,是停滞的令人气闷的稳定,这恐怕才是可虑的不稳定,更大范围的不稳定!(7分)

②“无工不富”指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那么该国居民就难以致富,会遭遇更多的贫穷,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一般看来,发展中国家都是工业落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进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服务。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积极发展工业,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道路,是农民脱贫致富、农村改换面貌的必由之路。(7分)

③“无商不活”指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内、国际范围内的贸易等商业活动来支撑,那么就不会有活跃的市场交易,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

拓展对外贸易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现代经济的发展促使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国际化,这一进程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外贸增长成为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引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6分)

第二部分:农村社会学

一、简答题:

1、答:①人地关系是指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它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还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或者限制的作用,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历史长时段观察,人地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越来越紧张。现阶段,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吸取和总结前人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直接关乎中国未来发展。(3分)

②当前我国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一是地少人多的矛盾。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的四分之一;二是农村的圈地运动。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开发区的旗号,肆意乱占耕地,浪费大量的土地影响农业生产;三是农村土地的抛荒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经济、自然、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导致大量耕地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村人口过剩问题。中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为5.8亿,如果按照每人耕种10亩土地计算,农村土地只能容纳大约1.8亿左右的劳动力,加上企业用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目前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这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6分)

③缓和人地关系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一是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增长率;二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三是搞好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确立农民的土地产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五是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6分)

2、答:①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5分)

②社会流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纵向流动、横向流动、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自发流动等形式。(定义和举例略。10分)

二、论述题:

答:①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贫乏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苦状态或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的状态。贫困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根除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现阶段世界各国所急需解决的难题。(2分)

②就贫困地区的现状来看,农村致贫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自然环境的劣势。自然环境的劣势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温饱;二是后天发展的社会因素制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积蓄期中,在生产力落后,工业化水平低下,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大背景下,牺牲了广大农村的应得利益。三是自身传统观念中的惰性。区位劣势加之交通,通讯等的落后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经济上的封闭停滞和观念上的保守陈旧。安贫乐道、不思进取是农村改变自身贫困环境的一大障碍。四是农民的身体及文化素质。贫困地区是各种地方病的多发区,文化教育的贫瘠区。身体健康不佳、科技文化知识缺乏是农民致富的拦路虎。(5分)

③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的扶贫模式有救济性扶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种类型。(5分)

④针对扶贫工作,虽然投入力度很大,但是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参与不够;二是扶贫对象的确定和动态管理方面存在溢出和漏出现象,不够规范;三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的脆弱性,返贫问题比较严重;四是针对贫困人口的教育与专业培训十分缺乏,扶贫效果不够持久。(8分)

第三部分:农村政策学

一、简答题:

1、答:①从提供的机遇而言。我国入世后可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享受各成员方授予的最惠国待遇和各种权利。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更多机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可以在下一轮WTO多边谈判中参与制订新规则。我国畜牧业大多数产品包括猪、牛、羊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我国现在是最大渔类产品生产国,发展势态良好,竞争力强;我国劳

动力低廉,成本低,水果、蔬菜和花卉产品类,售价都低于世界市场。入世后因市场空间扩大,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7分)

②加入WTO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农业协议》中规定的很多规则,与我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奉行的农业政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因而入世后对我国现行的农业贸易规则和有关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等,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要放开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和改变我国对部分农产品长期由国营企业垄断的经营体制。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政策采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制度”为主的非关税措施,配额内进口的农产品税率很低。我国农产品市场扩大开放后,势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承受较大压力的主要是种植业中的粮食类产品,尤其是小麦、玉米、大米、菜油、食糖等;在有关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标准方面。三是,入世后将带来我国动植物的卫生与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课题。比如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规定,对美国小麦的“矮腥黑穗病”(TCK)和柑橘、肉类和检验标准上,我国必须在农业技术和防疫水平等方面迅速提高,才能适应这些即将来临的新情况。(8分)

2、答:①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土地保障+国家救助模式—→集体保障+国家救助模式—→土地保障+国家、社区扶助+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这个变迁过程,是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纳入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轨道的过程。(3分)

②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从1984年到现在,土地保障一直是农村“土地保障+国家、社区扶助+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保障的重要性源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更源于政府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供给的不足,进一步说,是政府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供给的不足,凸显了土地保障的重要性,强化了其主体地位。今后应强化政府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责任,逐步推开目前正在试点的一些具有现代性质的社会保障项目,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的实施范围和比重,在新旧体制转轨中解决模式转换的“路径依赖”问题,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10分)

③只有加大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制性变迁的责任和力度,才能使农村保障制度走出传统路径并向现代型迈进。(2分)

二、案例题:

答:①日本构筑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主要有:(1)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日本构筑的新贸易壁垒,科技含量很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必须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技术、安全和环保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新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冲破新贸易壁垒,达到环保与贸易的双赢;(2)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日本试图通过制定苛刻的食品卫生检测标准,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瓶颈”,来制约我国农产品的进入。2006年,日方以《肯定列表》为依据,加大检查力度,使得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难度剧增,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压力。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压力,迫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规范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6分)

②消极影响主要有:(1)直接影响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农副产品质量也不高,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大多都严重超标。由于《肯定列表》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标准,从而导致了对日农产品出口遭受极大阻碍。此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企业为了符合《肯定列表》的要求,输日农产品要经过自检、出口检验、进口商制定的第三方检验和日方进口检验等多重检测,项目增多,费用增高、时间增长,大大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2)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开拓新市场。近年来,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不断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提出歧视性的、不合理的要求,在农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重重困难。由于我国农业出口企业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这些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也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3)不断引发贸易摩擦。新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引发中日两国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日本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新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的进入。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由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与日本地理位置相邻并且交通便利,以及受利润因素的驱使,极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进军日本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日两国的贸易争端。我国企业在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时候,不但要面临高不可攀的市场准入壁垒,还要面对因这些贸易壁垒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企业承担的海外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7分)

③我国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措施来应对日本新贸易壁垒:

在政府层面,需要(1)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快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2)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和法律制度。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包装、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销售,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3)培育和发展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商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可以反映企业的要求、收集企业的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起到很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我国要尽快培育和发展这些行业中介组织,在农产品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成立行政协会,加强立法,保护行业中介组织的发展,为这些行业中介组织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在企业层面,需要:一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面对日本构筑的新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把一些被日本拒之门外的农产品转移到环保水平相对低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但能扩大我国农产品在新的市场上的出口,还能缓解来自日本市场的压力,分散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重视农副产品的国际认证。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标准、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是依据国际惯例对产品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工作。企业要突破日本的新贸易壁垒,必须加强国际认证意识,与国际标准接轨,赢得新的市场。(7分)

第四部分:农业经济学

一、简答题:

1、答:①政府进行农业调控的目标有4个: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市场培育、生态环境保护。(4分)

②政府农业调控的领域有7个: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专项储备,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产业政策引导。(7分)

③政府农业调控的手段有3类:经济、法律、行政。(4分)

2、答:①扩大农业用地的方法有(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垦殖率;(2)保护土地,节约用地;(3)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4)合理利用草原,草山和草坡;(5)合理利用水面。(7分)

②土地生产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当前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如宜农、宜林、宜牧等),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合理利用方向,充分发挥不同土地类型的优势,做到地尽其利;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量,实现土地持续增产和稳产高产。最后是土地流转。(8分)

二、论述题:

试析近期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后果以及我国应采取的调控措施。

答:①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多种农产品出现了价格上涨现象。先是绿豆,紧接着是大蒜,随后苹果、猪肉、鸡蛋等多种农产品集体大幅度涨价。(2分)

②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分析起来不外乎自然和非自然等方面原因:一是成本上升;二是需求增大;三是个人或者机构扰乱市场;四是季节和异常气候等外部原因。等等。(详细分析略。6分)

③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将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是可能导致整个价格体系失控;二是有可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三是损害相关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四是极大损害消费者利益。(6分)

④我国应当且可以采取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适当地放开一些粮食的收购价格市场;改革现有价格补贴政策和货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小水利的建设;(6分)

第五部分:管理学

一、简答题:

1、答: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每个部门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期望于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2分)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3分)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5分)

④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目标。首先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总的经营目标(包括贡献目标、利益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地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展开,确定各级的计划目标,形成一个上下左右项目之间协调平衡、相互衔接的计划目标体系。(2)实施目标。这是决定性阶段,主要是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实现计划目标的需要,授予目标执行者必要的权力,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行“自我控制”,促使目标完成。领导者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了然情况,组织协调,提供信息和服务,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支持下属搞好工作,实现计划目标。(3)成果评价。目的有二:一是掌握各级目标完成情况,为正确进行

奖励或批评提供依据;二是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

一步提高目标管理水平。进行成果评价的依据是目标的完成程度、目标的困难程度

和为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5分)

2、答:①导致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其一是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二是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外部环境因素包括顾客、竞争、科技、经济、法律、政治等因素。组织内部条件包括目标、规模、技术、管理等因素。(5分)

②组织变革的目标一是使组织更适应环境,二是管理者更适应环境,三是使员工更适应环境。(5分)

③组织变革的程序是:首先,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其次,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第三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第四,评价变革结果,及时进行反馈。(5分)

二、案例题:

答:①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的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5分)

②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详细分析略。10分)

③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5分)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共包括农村社会学(50分)、农业政策学(50分)和农业经济学(50分)三部分,这三部分的考试大纲分述如下: 一、农村社会学(部分)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农村社会学》是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占《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李守经主编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三)考试内容 1、乡村建设运动。 2、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 3、农村家庭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农村邻里关系及其特点。 5、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6、农村社区的类型与特点。 7、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分化。 8、农村社会流动。 9、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10、农村社会控制的原则与机制。 (四)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五)试卷结构 (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基础课试卷内容的三分之一,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 10分 简答题 25分 论述题 15分 (六)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七)主要参考书 [1]《农村社会学》,李守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农业知识综合课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何忠伟主编的《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考察学生对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学及食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1. 粮油原辅料 掌握粮油原料的分类及品质特征,糖类、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油脂、疏松剂等辅助材料。 2. 面制品加工 掌握面包制作方法分类、面团调制、发酵、整形与醒发、烘烤,冷却与包装。 3. 油脂加工 掌握油料预处理,包括清洗、剥壳及仁壳分离、生坯的制备、生坯干燥、油料挤压膨化及料坯蒸炒;植物油脂的制取、油脂精炼和改性。 4. 果蔬原料的分类及加工保藏原理 掌握果蔬原料的分类及品质特征;果蔬加工基本原理,包括果蔬败坏的原因、果蔬的加工保藏方法、加工保藏对原料的要求、半成品的保存、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原料预处理工序,包括原料分级、洗涤、去皮、切分、去心、去核、修整、破碎、提汁、护色等。 5. 果蔬干制加工 掌握果蔬中的水分性质与保藏性、干制原理、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干制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处理、干制过程的管理、干制品包装、贮藏、复水、果蔬干制品质量标准;干制加工方法与常用设备。 6. 果蔬冷冻加工 掌握冷冻的基本原理,包括冷冻过程、冻结速度与产品质量、冷冻量的要求、冷冻对微生物的影响、冷冻对酶活性的影响、冷冻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冷冻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冷冻的方法与设备;解冻技术及冷冻品加工应用。 (二)食品安全学 1. 食品污染 掌握食品污染的基本概念、食品污染的分类、危害、来源和途径,控制食品污染防控措施与技术手段等。

2. 生物性污染 掌握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物的分类、基本特征、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中的细菌性污染、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寄生虫污染、病毒污染。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分类和预防措施。 3.化学污染物 掌握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的分类、基本特征、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食品加工和环境污染的化学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杂环胺、亚硝酸盐、丙烯酰胺、氯丙醇、二噁英等和三聚氰胺、苏丹红、盐酸克伦特罗等非法添加物。 4. 天然有毒物质 掌握来自动植物的毒素分类、性质、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天然动物性毒素如河豚毒素、组胺、雪卡毒素等,天然植物性毒素如苷类、生物碱、棉酚、亚硝酸盐、芥酸等以及毒蕈和麦角毒素等。 (三)食品分析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样品预处理方法;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2. 密度的测定 掌握密度瓶和密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3. 食品水分的测定 了解食品的水分含量及其存在形式;掌握常见几种(加热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水分测定方法的原理、测定过程及注意事项;掌握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 4. 食品灰分的测定 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方法;掌握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掌握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了解特殊的灰化方法。 5. 食品酸度的测定 掌握总酸度的测定、有效酸度的测定和挥发性酸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了解食品中脂肪存在的形式,掌握脂类测定(索氏提取法、碱性乙醚法、酸

(完整版)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学院)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三、考试内容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 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

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 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控制 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第一部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管理 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区别。 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安全用水(农业灌溉与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用水)、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化肥等可能给食用产品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作物和饲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畜禽养殖(饲料、饮水、设施和环境要求;动物福利)、收获加工及贮存(农药停用期、兽药休药期)、工人健康和卫生、卫生设施(废弃物处理、卫生间)、田地卫生、包装设备卫生、运输、溯源 第二部分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和内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概念和内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概念、原理与应用、HACCP、GMP和SSOP的关系、以及针对某一关键控制点(CCP),三者如何协同作用,控制食品安全危害、《GB/T 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与HACCP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及其基本框架、最新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卷 科目名称及代码: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适用领域: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农产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考生做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值50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卷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食品卫生学(50分) 一、名称解释(共计12分,每小题3分) 1、食品添加剂 2、体外实验 3、糖渍食品 4、生物防腐 二、选择题(共计20分,每小题1分) 1. 食品检测中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是()。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2. 食物若由于烹饪方式不当,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烧焦了的鱼、肉不宜再食用,因其中含有( ),该物质对人体有极强的致癌作用。 A.苯并芘 B.二恶英 C.黄曲霉毒素 D.亚硝胺 3.我国饮用水微生物标准是细菌总数每升不超过()个。 .60 C 4.发芽马铃薯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 )。此种物质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及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作用明显。它还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可致溶血。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其次为胃肠炎及肺、肝、心肌和肾脏皮质的水肿等。 A. 龙葵素 B.苦杏仁苷 C.秋水仙碱 D. 亚麻苦苷 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其中规定产品配料表中必须标明()的具体名称。 A.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 B.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 C.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 D.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 6.制定食品卫生标准的主要法律依据()。

华中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公管)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村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 1.公共政策的概念 2.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政策主体) 3.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环境 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 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1公共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 2.2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2.3公共政策分析的程序 第三章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3.1政策问题的性质 3.2问题界定的过程 3.3问题界定的方法 3.4农村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特殊性 第四章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 4.1公共政策目标 4.2公共政策指标 4.3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4.4农村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的特殊性 第五章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变化 5.1农村公共政策的概念 5.2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 5.3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农村公共政策过程 6.1政策过程 6.2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 6.3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 6.4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 6.5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评估 6.6农村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变化 参考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管理学 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

一、管理概述 (一)重要概念 管理定义,管理创新,管理人,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角色, (二)基本考点 1.管理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3.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4.现代管理理论特征; 5.管理主体能力结构; 二、管理组织 (一)重要概念 组织概念,组织的类型,管理幅度,组织权变,组织整合,科层制,现代公司制度(二)基本考点 1.管理组织的类型、功能; 2.组织目标制定与管理; 3.组织设计理论与原则; 4.组织结构特性与基本类型; 5.组织制度体系、特点; 6.组织变革动因、阻力与发展方向; 7.组织的运行机制。 三、管理过程 (一)重要概念 决策的本质,计划、领导者、激励、控制 (二)基本考点 1.决策内涵与决策方法 2.计划的特点、内容、和类型; 3.领导的类型、权利与领导风格; 4.激励本质与激励理论; 5.控制的模式、方式与要点; 四、管理方式 (一)重要概念 共同愿景,目标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流程,管理效率,管理成本 (二)基本考点 1.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与步骤; 2.目标管理的方式; 3.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改进; 4.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 5.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四、管理绩效评价 (一)重要概念 标杆管理,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竞争合作 (二)基本考点 1.管理绩效评价标准;

湖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综合知识四(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发展经济学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学校自主命题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生运用发展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经济理论专业素质,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反映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发展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发展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释义与比较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简述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18分(1小题,每小题18分) Ⅳ.考查内容 一、导论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与比较。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尺度。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与人文发展指数。引起“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的情况。 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经济学演变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寻租与寻利的概念与比较。精都考研(https://www.sodocs.net/doc/6f2386226.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二、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2020农业知识综合三_入学考试大纲2020

淮海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三》大纲 Ⅰ、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1)何计国等,《食品卫生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01 (2)周才琼等,《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08 (3)张水华主编,《食品分析》(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2 (4)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知识。 2.考试内容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24% 简答题:55% 论述(综合)题:21% (2)内容比例 食品卫生学占1/3;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占1/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占1/3。Ⅱ、考试内容: 一、食品卫生学 (一)重要名词 1.食品卫生学 2.菌落总数 3. ADI 4.生物放大作用 5.食品安全性评价 6.食品的细菌菌相 7. 食物中毒 8. HACCP 9. 食品腐败变质 10. 食品添加剂

11. 大肠菌群 12.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二)重要知识点 1. 简述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途径和控制 2.什么是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的表示方法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3.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指标,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其预防措施、处理原则 4. 霉菌污染的卫生学意义和霉菌产毒条件及预防措施 5.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6.说明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7. 二恶英的污染来源及预防措施 8. 试列举一类食品,说明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控制措施 9.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请论述食品细菌性污染的防控措施。 11.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 12.简述厂房设计的卫生要求。 13.简述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一)重要名词 1. 标准 2. 标准化 3. 广义法律 4. 法规 5. 食品行政执法 6. 技术法规 7. 第三方评定 8. 有机食品 9.无公害农产品 10.ISO标准 11.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 考试题型:客观性试题占10%,为单选题; 主观性试题占90%,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时间: 3小时 考试方式: 笔试 考试范围: 农业经济管理:50分 第一章绪论 1.考试知识点:农业的起源与演进、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概念与内涵、农业管理思想、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 第二章农产品市场 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求平衡,市场的含义与职能,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农产品市场特点,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及各自功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2.考核要求:了解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需求概念,掌握影响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同因素,增加农产品供给、引导农产品需求的理论;了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作用与局限性,深入理解均衡变动蛛网理论及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循环变动模式。了解农产品市场等相关概念、作用与发展趋势,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作用机理,掌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完善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农产品物流管理 1.考试知识点: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 2.考核要求:了解物流与农产品概念与特点,物流系统构成要素,掌握农产品物流供需的特点、运输与配送。 第四章农业的宏观调控 1.考核知识点:农业宏观调控地位与作用,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与原则,农业宏观调控手段体系。 2.考核要求:掌握农业宏观调控内涵、理论依据、地位与作用,了解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特征、任务与原则,掌握农业宏观调控的职责、实施条件、手段体系及功能。 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1.考核知识点: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布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布局的因素。 第六章农业经营预测与决策 1.考核知识点:农业经营预测、农业经营决策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经营预测的含义与原则,程序与方法;农业经营决策的含义与类型,掌握农业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与分析方法。 第七章农业生产要素与管理 1.考核知识点: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 2.考核要求:了解农业自然资源及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概念,特征,掌握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_中国农业大学考研网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考试内容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 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 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控制 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第一部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管理 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区别。 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安全用水(农业灌溉与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用水)、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化肥等可能给食用产品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作物和饲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畜禽养殖(饲料、饮水、设施和环境要求;动物福利)、收获加工及贮存(农药停用期、兽药休药期)、工人健康和卫生、卫生设施(废弃物处理、卫生间)、田地卫生、包装设备卫生、运输、溯源 第二部分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和内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概念和内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适用领域:农业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农业信息化领域考生做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值50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程序设计(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4分,每小题2分) 1.C语言程序中必须有的函数是()。 A.#include “stdio.h”B.main C.printf D.scanf 2.C语言中对二维数组a的正确说明是()。 A.int a[3][] B.float a(3,4) C.int a[1][4] D.float a(3)(4) 3.在C语言中,引用数组元素时,其数组下标的数据类型允许是()。 A.整型常量B.整型表达式 C.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D.任何类型的表达式 4.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为()。 for(i=4;i>1;i--) for(j=1;j

5. 结束本次循环,继续执行下一次循环的语句是()。 A.break语句 B.return语句 C.continue语句 D. 空语句 6.对下面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 for(t=1;t<=100;t++) { scanf("%d",&x); if (x<0) continue; printf("%d\n",t); } A.当x<0时,整个循环结束B.当x>=0时,什么也不输出 C.printf函数永远也不执行D.最多允许输出100个非负整数 7.假定a和b为int型变量,则执行以下语句后b的值为()。 a=1; b=10; do { b=b-a; a++; } while (b-- > 0); A.-3 B.-2 C.-1 D.-4 8.在C语言中,数组作为函数的形参,函数调用时,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实参,则实际上传递给形参的是()。 A.数组的首地址B.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值 C.数组中全部元素的值D.数组元素的个数 9.以下C函数的功能是()。 int fun(int x,int y) { int z=0; z=x>y?x:y return z; }

《农业知识综合三》自命题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自命题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科目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大纲 (一)《食品卫生学》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 2.2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3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4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5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2.6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类型,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异物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5.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3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1. 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 2. 掌握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 3. 掌握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 1) 农业用水与生产用水 2) 肥料的使用 3) 农药的使用 4) 作物和饲料生产 5) 畜禽养殖 6) 收获加工及贮存 7) 工人健康和卫生 8) 卫生设施 9) 田地卫生 10)包装设备卫生 11)运输 12)溯源 4. 掌握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应用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适用领域: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本试题由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5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值50分,由考生任选三部分作答,并注明所选部分,以及序号和科目名称。如考生作答多于3个部分,则以答题纸上前三部分计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发展经济学(50分) 一、释义与比较(共计12分,每小题6分) 1、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2、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二、简述题(共计2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2、简述区域分工的经典理论。 三、论述题(共计18分,每小题18分) 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政府机构改革,部署“简政放权”,明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2015年8月26日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有关部门要严查“简政放权”改革中“玩花样”等现象,逐项清理收费项目,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清单”。2016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请运用制度创新与政府干预理论,阐释你对政府机构“简政放权”改革的认知。 (二)农村社会学(50分) 一、论述题(共3题,共50分) 1、结合《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论述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15分) 2、请结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试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15分) 3、根据2016年《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试述如何统筹协调,推进网络扶贫政策。(20分)

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2012-2017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2、农产品()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 3、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 )的总和。包括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 4、乡城人口迁移的()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差异越大,流入()的人口就越多;距离越短,流入的量就越大。 5、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或家庭农场。 6、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其形成与否主要看内部组织费用和市 场交易费用的()。如果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如果组织费用高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萎缩解体或难以产生与发展。 7、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性管理制度。 8、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为畜牧业服务的趋势正日趋明显;经济作物、水果、疏菜、饮料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日益(),观赏植物,花卉盆景等生产部门的发展速度也在()。 9、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第1 页共4 页

北京林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核心知识点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核心知识点 本《农业综合知识三》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工艺学》三门课程。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食品中存在或可能进入食品的而且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学的评价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和食品相关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危害,了解现阶段食品安全性控制方法,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和食品相关行业,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本次考试内容主要分食品加工原理、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乳制品加工工艺学等三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食品安全与加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食品卫生学》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污染概念与分类 2.食品的细菌污染 3.食品的腐败变质 4.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5.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6.食品的霉菌污染 7.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的细菌性污染途径及检验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污染食品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的病原学特点与性质、感染途径、对人体危害、预防措施。 第二章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

华中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文法)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村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 1.公共政策的概念 2.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政策主体) 3.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环境 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 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1公共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 2.2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2.3公共政策分析的程序 第三章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3.1政策问题的性质 3.2问题界定的过程 3.3问题界定的方法 3.4农村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特殊性 第四章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 4.1公共政策目标 4.2公共政策指标 4.3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4.4农村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的特殊性 第五章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变化 5.1农村公共政策的概念 5.2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 5.3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农村公共政策过程 6.1政策过程 6.2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 6.3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 6.4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 6.5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评估 6.6农村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变化 参考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管理学 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 一、管理概述 (一)重要概念 管理定义,管理创新,管理人,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角色, (二)基本考点 1.管理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3.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4.现代管理理论特征; 5.管理主体能力结构; 二、管理组织 (一)重要概念 组织概念,组织的类型,管理幅度,组织权变,组织整合,科层制,现代公司制度(二)基本考点 1.管理组织的类型、功能; 2.组织目标制定与管理; 3.组织设计理论与原则; 4.组织结构特性与基本类型; 5.组织制度体系、特点; 6.组织变革动因、阻力与发展方向; 7.组织的运行机制。 三、管理过程 (一)重要概念 决策的本质,计划、领导者、激励、控制 (二)基本考点 1.决策内涵与决策方法 2.计划的特点、内容、和类型; 3.领导的类型、权利与领导风格; 4.激励本质与激励理论; 5.控制的模式、方式与要点; 四、管理方式 (一)重要概念 共同愿景,目标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流程,管理效率,管理成本 (二)基本考点 1.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与步骤; 2.目标管理的方式; 3.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改进; 4.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 5.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四、管理绩效评价 (一)重要概念 标杆管理,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竞争合作

湖南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农业知识综合三 341 适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农业信息化领域考生做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值50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程序设计(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4分,每小题2分) 1.C语言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C程序中,语句之间必须用分号分隔 B.C程序中,多行语句可以写在一行中 C.C程序中,可以不必包含主函数 D.C程序中,可以包含多个函数 2.以下关于运算符优先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逻辑与运算符 B.逻辑与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 C.赋值运算符<逻辑与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D.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赋值运算符<逻辑与运算符 3.用C语言编写的源文件经过编译,若没有产生编译错误,则系统将( ) A.生成可执行目标文件 B.生成目标文件 C.输出运行结果 D.自动保存源文件 4.C语言规定else总是与()配对。 A.缩进位置相同的if B.同一行上的if

C.其之前最近的if D.其之后最近的if 5.C语言中变量的指针,其含义是指该变量的() A.值 B.地址 C.名称 D.标志 6. 能正确表示逻辑关系:“a≥10或a≤0”的C语言表达式是() A.a>=10 or a<=0 B.a>=0|a<=10 C.a>=10 && a<=0 D.a>=10‖a<=0 7. 结束本次循环,继续执行下一次循环的语句是() A.break语句 B.return语句 C.continue语句 D. 空语句 8.下面关于for循环的正确描述是() A.for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B.for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语句,后判断表达式 C.在for循环中,不能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体 D.for循环的循环体语句中,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但必须用花括号括起来 9.下列循环语句会进入死循环的是() A.i=0;do{i++;}while(i==100); B.for(i=0;i<100;i+=3.14); C.for(i=0;i+=2) D.k=1;do{k--;}while(k); 10.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 void main() { int x=102,y=012; Printf("%2d,%2d\n",x,y);} A.10,01 B.02,12 C.102 10 D.102,10 11. 执行下面的程序段之后,i的值是() int i,x; for(i=1,x=1;i<=50;i++)

《农业知识综合三》复习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复习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涵盖《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与应用》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程序设计》 考试参考书:C语言程序设计,赵喜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复习内容: 第一章C程序设计概述 一、程序设计语言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算法及其表示 四、C语言的发展 五、C语言的特点 六、 1.6C语言的应用领域 七、 1.7C语言的结构 第二章C语言基础 一、C语言符号 二、数据类型 三、常量 四、变量 五、运算符 第三章表达式和语句 一、表达式 二、语句 三、输入输出函数 四、顺序程序设计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的设计 一、分支结构 二、循环结构 三、转移控制语句 第五章函数

一、概述 二、函数的分类和定义 三、函数的调用 四、函数的嵌套调用 五、函数的递归调用 六、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七、变量的存储类型 八、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九、函数小结 第六章预处理 一、宏定义 二、文件包含 三、条件编译 第七章数组 一、一维数组的定义与数组元素的引用 二、二维数组的定义与数组元素的引用 三、字符数组 第八章指针 一、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二、数组与指针 三、字符串与指针 四、指向函数的指针 五、指针数组与指向指针的指针 六、Void指针类型 第九章结构体和共用体 一、概述 二、结构体数组 三、链表概述 四、共用体(union) 五、枚举类型 第二部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参考书目: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引论 1.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层次模型简介、网状模型简介、关系模型简介。 3.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和数据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关系基本概念、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2.关系操作 3.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SQL概述 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2.数据定义 定义、删除和修改基本表;建立和删除索引。 3.数据查询 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 4.数据更新 插入数据、修改数据 5.视图 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

农业知识综合三2012青岛农业大学真题

青岛农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科目代码/名称: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纸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该试题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其它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程序设计程序设计((50分) 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15分,每小题1分) 1.C 语言中不能用来表示整常数的进制是 。 A )十进制 B )十六进制 C )八进制 D )二进制 2.C 语言规定标识符由 等字符组成。 A )字母 数字 下划线 B )中划线 字母 数字 C)字母 数字 逗号 D)字母 下划线 中划线 3.若有如下定义:int a=2,b=3; float x=3.5,y=2.5; 则表达式: (float)(a+b)/2+(int)x%(int)y 的值是 。 A )2.500000 B )3.500000 C )4.500000 D )5.000000 4.以下表达式: 2+’a’+i*f, 其中i 为整型变量,f 为float 型变量,则表达式的最终数据类型为 。 A )int B )float C )char D )double 5.有如下语句: printf(“%s,%5.3s\n”,“COMPUTER”,“COMPUTER”); 执行语句后的最终结果为 。 A )COMPUTER ,COM . B )COMPUTER, COM. C )COMPU, COM. D )COMPU, COM . 6.以下if 语句中语法错误的是 。 A )if (a>b)printf(“%f”,a); B )if(a>b)printf(“%f”,a); else printf(“%f”,b); C )if(a>b)printf(“%f”,a) D )if(a>b)printf(“%f”,b); else printf(“%f”,b); else printf(“%f”,a); 7.能表示整数x 符合下面两个条件的语句是 。 (1)“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2)能被4整除,又能被400整除. A )(x%4==0&&x%100!=0)||x%400==0 B )(x%4==0||x%100!=0)&&x%400==0 C )(x%4==0&&x%400!=0)||x%100==0 D )(x%100==0||x%4!=0)&&x%400==0 8.循环语句中的for 语句,其一般形式如下: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语句 其中表示循环条件的是 。 A )表达式1 B )表达式2 C )表达式3 D )语句 9.以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时传递的数组的首地址,那么实参数组与形参数组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为 。 A )地址传递 B )单向值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