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日语-1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日语-1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日语-1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日语-1

《大学日语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011005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Japanese 1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大学日语课程是高校必开设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日语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安排在1、2、3、4学期进行。大学日语1在第1学期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2. 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

3. 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4. 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的能力;

5. 具有日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知识;

6.达到大学日语四级,甚至六级水平,并为全面提高日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语音方面: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 语法能力:掌握基本语法知识,理解常见语法现象并具有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并能运用已学语法规则解决习题、测试、日语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 词汇方面:初级阶段(1-2级)领会式掌握词汇累计数为3350个,其中复用式掌握累计数为2100个。高级阶段(3-4级)领会式掌握累计数为5000个,复用式掌握3000个;

4. 阅读能力:初级阶段(1-2级)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一般题材中等语言难度的文章,速度达到每分钟90--100字(指汉字与假名自然混合的日文印刷字数,以下各项相同)。3-4级阶段能熟练、综合掌握并运用基本阅读技能。对于一般题材的文章能快速阅读并正确理解。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时,速度达到每分钟120-140字,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不低于70%;

5. 翻译能力:能借助工具书将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翻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700——800日文印刷字数。无重大语法错误,理解正确,译文较为通顺;

6. 听的能力:能听懂日语讲课,对题材熟悉浅于课文基本上无生词,语速每分钟180~200字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的准确率不低于70%;

7. 写作能力:能按规定的题目和提示在半小时内写出250~300字的短文,内容连贯,文体统一,无重大语法错误,词语错误(含使用表记等方面) 较少,表意基本清楚。

8. 口语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的内容进行问答和复述。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为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应着眼于外语学习的特点精讲多练,边学边练,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抓住日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具体要求为:

1)突出语言基本功训练,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交际能力;

2)向学生灌输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自觉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冲突、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3)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语言技能基本训练和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2.教学手段:本课程是外语课,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视频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课外辅助教学:向学生推荐文章、书籍、动画等有益于外语学习资料,并且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大学日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256个学时,共分四个阶段:大学日语1在第一学期56个学时内完成,即达到大学日语1级水平;大学日语2在第二学期72个学时内完成,即达到大学日语2级水平;大学日语3在第一学期64个学时内完成,即达到大学日语3级水平;大学日语3在第二学期64个学时内完成,即达到大学日语4级水平。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中阶段选修日语,且有高考成绩者。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习题的选取应加强句子和语篇水平上的操练;

2.进一步增加主观题;扩充知识点和信息量,新增科普,热门话题的阅读文章;

3.增加复习题内容,进一步操练并巩固所学过的有关各课的重点词语和语言技能,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全面;

4.同时兼顾阅读、会话、翻译等方面的训练,使整个习题的安排达到最佳状态。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考核目标:

语言测试侧重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做到科学、客观、统一和标准化。

3. 成绩构成:

学生最终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期中随堂测试成绩占20%,期末测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笔试与听力相结合,具体包括文字、词汇部分,语法阅读部分,翻译或应用填空和作文及听力。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涵盖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题型多样,题量适中,要求比较客观准确的体现本学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参考书目

《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4册总主编:陈俊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3月修订版

《新大学日语》(听力与会话)1-4册总主编:陈俊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修订版

《新世纪大学日语》1-4册总主编:郑玉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7月第一版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总主编: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1日(第二版)

二、中文摘要

大学日语课程是高校必开设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日语基础语言知识和

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具有日本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并为全面提高日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けんめいな選択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1.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2部分衣服といろ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2.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3部分習慣とマナー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3.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4部分ゾウキ移植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4.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5部分日本の夫のジレンマ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5.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6部分「じゃージャン面」と「ギョーザ」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6.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7部分誕生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7.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7.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8部分障子の破れに学ぶもの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 上机:0

第8.1部分本文へのどうにゅう(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1) 言葉の使い方;

2) 表現と文型;

3) 本文の解説と分析

重点:

似通っていることばと表現;

第8.2部分練習問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練習問題2--6;

2) チャレンジ1;

3) チャレンジ2。

重点:

翻訳問題

难点:

さくぶんとちょう解

习题:

中国語文の日本語訳

第9部分模擬テスト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9.1部分解説(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解説と難解点ぶんせき

编写人:黄宝权

车靖

张继红

审核人:黄宝权

批准人:李雪梅

沈阳理工大学 化工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131018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化工工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化学工程类课程的最后理论教学环节,是专业主干课,主要讲授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化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将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养成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化学工程类工作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具有获取相关数据和参数的基本技能;从事工艺计算的基本能力;初步运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计算的技能;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初步工程意识。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讲授中要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工艺流程设计、化工设备的选型、化工厂布置、化工管路部分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尽量采用工程实例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制图、化工过程自动控制与仪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课程结束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课要根据课程进度适当安排一些化工计算、制图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深入理解。本课程无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化工设计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化工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基本的工程意识。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小测验、期中考试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给出,最后折算为百分制总评成绩。 (七)参考书目 《化工设计》,娄爱娟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化工设计》,陈声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化工设计》,黄璐,王宝国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化工计算》,葛婉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沈阳理工大学C语言课程设计DOC

一、题目要求 题目名称: 数字的组成及删除指定位置的字符,工资统计的设计 内容: 1、编程:用0—9之间不同的三个数字构成一个三位数,统计 有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2、规定输出的字符串中只能包含字母和*号,编写函数 fun(char*a,int n),其功能是:是字符串前边连续的*号不多于n个;若多于n个,则删除多于的*号,若小于或等于n个,则什么也不做。 例如:若输入字符串为******A*BC*DEF*G***,n的值为4,则删除后的字符串应是:****A*BC*DEF*G*** 3、工资统计程序设计 设计结构体数组,结构中包含职工数据为:编号、姓名、部门、应付工资、保险、税金、实付工资。其中实付工资有公式计算得到:实付工资=应付工资-保险-税金 设计各个函数,分别实现以下功能: (4)输入职工数据,其中“实付工资”通过计算得到 (5)显示全部职工数据 (6)输入其部门值、显示该部门职工的数据,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设计菜单,通过选择菜单调用以上函数。 要求:

使用C语言完成上述程序的设计、编程和调试,开发环境可采用Turbo C 2.0、WinTC或Visual C++ 6.0等。

3、3、工资统计程序设计 设计结构体数组,结构中包含职工数据为:编号、姓名、部门、应付工资、保险、税金、实付工资。其中实付工资有公式计算得到:实付工资=应付工资-保险-税金 设计各个函数,分别实现以下功能: (7)输入职工数据,其中“实付工资”通过计算得到 (8)显示全部职工数据 (9)输入其部门值、显示该部门职工的数据,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设计菜单,通过选择菜单调用以上函数。 1、每个函数的功能: (1)void input();录入:输入职工数据,其中"实付工资"通过计算得到 (2)void del();)删除:删除指定的职工信息(输入姓名,若找到则删除该信息 (3)void mod();修改:允许对已经录入的数据重新进行编辑、修改 (4)void show_all();显示:显示全体职工数据; (5)void show_name();查询:a. 输入职工姓名,显示该职工的全部数据b. 输入某部门值,显示该部门职工的数据、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6)void show_dep();退出程序

2016年沈阳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一)报考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次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具有本科学位,在相应的科研领域做出突出成绩,身心健康。 3.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5.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安排。(二)报考事项: 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各相关专业成立考试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 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每个要点段落安排以真题为主,精细化方法对教材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大部分知识点题目都出自课后。专业基础知识、该专业关注的研究方向。较为系统的了解都要为基础一定要做到对教材大纲范围的大体框架有全面的把握,把整个原理的前后概念贯穿起来。2、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做完后对照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专业课的真题都会出什么题型,总结其考察重点是什么是哪一章节。在熟悉这些之后呢,一定要必须的题目都整理出来加强背诵。根据科目的先后顺序,因为通常前几年出现的题目会出现,细化专业特点分析对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正确的安排答题技巧针对有限的知识来最好地回答。专业课的难度绝不亚于英语,对掌握的侧重点范围解题思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设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具有一定数量数据的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做管理。几乎所有学校也都已经在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机制,大大减少了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的工作量。该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要求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以及学生所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要方便学生进行成绩查询,通过该课程设计,应该达到把数据库理论知识更加的巩固加深,加强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以致用,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的结合起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基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工具和VB开发工具来进行设计。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SQL Server 2008;VB6.0;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目录 1 系统功能概述 (1) 2 数据库设计 (2) 2.1 需求分析 (2) 2.2 E-R模型 (2) 2.3 表结构设计 (3) 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5) 3.1 欢迎界面的设计 (5) 3.2 登录界面 (6) 3.3 主控界面 (7) 3.4 信息浏览界面 (9) 3.5各科信息浏览界面 (11) 3.6修改信息浏览界面 (12) 3.7混合信息查询界面 (14) 3.8打印报表 (16) 4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1系统功能概述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有效的解决学生成绩记录的数量众多,管理造成的混乱。从而对学生成绩的信息进行准确的管理。本系统的开发目的是有效的管理学生信息,实现学生信息的数据规范化,自动化,系统化管理。 适用于某个班级内部使用的成绩管理软件,有班长负责使用。 1输入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及其信息,并可以修改和删除。 2实现每个同学各学期各门课程的成绩的输入、修改。 3能够快速的查询统计学生的信息和课程信息。

沈阳理工大学 霸书红-超细粉体加工技术新教学大纲

《超细粉体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542001 课程英文名称:Preparation Technology on Ultra-Micropowde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粉体科学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超细粉体加工技术是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超细粉碎的基本理论,物理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原理、设备、工艺,超细粉碎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粉碎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等。为学生将来从事粉末材料、粉体工程领域的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物料超细化的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密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物料超细化的基础理论; 2.使学生掌握不同物理超细方法的原理与技术; 3.使学生掌握不同物理超细方法的典型设备; 4.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超细粉碎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在粉体加工过程中的环保与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6.了解超细粉体加工技术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粉体物理超细化的一般知识,包括超细粉体的概念、超细粉碎技术、超细粉碎设备的分类、超细粉碎设备的发展史、超细粉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超细粉碎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法、液相物理法及物理气相法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原理、主要设备、操作工艺等;掌握超细粉碎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的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材料超细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基本技能:掌握超细粉碎工艺设计计算、独立进行设备选型的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学习,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2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各部分学时数可适当调整2学时。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涉及到许多物料超细化的设备,因此在教学中采用ppt 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管理办法

沈阳理工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引导和鼓励学生争取优秀、发展特长、开拓创新,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培养任务,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测评坚持全面性、指导性、可行性、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测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测评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记实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第三条凡在我校注册并参加全日制学习活动的本科生,均应依据本办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评。 第四条学生综合测评由学业成绩测评和素质学分测评两部分构成。 第二章综合测评的实施 第五条综合测评每学年度开展一次,一般应在每学年度起一个月内完成。

第六条学校统筹监督:每学年开始,由学生处统筹安排综合测评工作,并设立学生综合测评监督检查小组,对学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学院组织实施:学院根据学生处下达的综合测评工作要求,成立学院综合测评评价小组,组织开展本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小组成员由学院副书记、团委书记及全体辅导员组成。 第八条班级全面开展:综合测评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在学院综合测评小组的协调安排下全面开展工作。班级需成立评审小组,由全体班级干部组成,可适当考虑吸收部分普通同学参加。 第九条每年综合测评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将各班填报的《沈阳理工大学综合测评成绩统计表》(见附表1)的复印件汇总后报送学生处备案,同时上报教务处登录成绩。 第十条测评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表格、书面文字等材料由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建档保存。 第十一条凡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除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给予批评教育外,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校纪处分。 第三章学业成绩测评 第十二条学业成绩测评采用平均学分绩点进行评定,以一个学年为时间界限,以教务处提供的一考成绩为准。

大学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青岛科技大学大学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报告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城市管理092班 组长李韦韦 0911070218 组员王迪 0911070205 王玉慧 0911070207 王学进 0911070208 邓小霞 0911070209 李延延 0911070219

大学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分析报告 一、大学学生成绩管理业务简介 二、系统开发概况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为实现优化、创新、实用、规范的目标与原则,需要对新的系统进行开发。 一方面,学生成绩数量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处理起来比较艰巨,新的系统对学校、教师、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得数据的存储更快更准确合理、公布及时、查询更方便、简洁。另一方面,系统开发对流程的变革、创新、优化及完成大工作量的数据管理更有效,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效率,增强相关人员对系统流程、数据、结果的了解。 (二)、系统开发的意义 大学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意义: 1.有助于提高教务处、二级院系的效率; 2.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课程、教师、学生、教务处、二级院系等教学系统 中几个关键要素的科学管理; 3.有助于实现选课管理,课程查询,教师批阅、准确统计成绩、成绩及时 公布和查询; 4.有助于将选课,课程安排,教师批阅结果,成绩公布及查询等相关内容 和校内的资源整合,达到高效统一科学的管理。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本系统是一个小型开发系统,使用Visual Basic 6.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VB 6.0具有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以事件驱动、图形用户界面等为特点, VB 6.0集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引擎和OLE技术,在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通过本学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更加熟练,掌握系统的逻辑模型开发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施,现有技术可以满足系统开发需求。 本系统是一个学生选课(必修+选修)、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教师批阅试卷、成绩公布的系统平台,本系统的开发技术是先进的、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现在的高校来说,其本身均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和网络设施基础,这就大大减少了系统开发的成本。并且,我们开发的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本身就很容易获得,这又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从而在经济上是很可行的。 3)管理可行性分析 系统开发要想取得成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绝对不行

沈阳理工大学高数学A

《高等数学A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011002 课程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A2) 课程总学时:80 讲课:8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理学院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进一步学好其它理工学科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函数(变化过程中量的依赖关系)。内容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学,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与常微分方程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学习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科目的理学院专业的本科生。 2、因教学学时所限,课堂教学要做到突出重点,精讲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基本数学问题。教师在授课中可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贯通,注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学并不断积累学科前沿最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于与其它课程交叉部分的内容,要分工明确,突出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作用与特色。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等数学》(上册)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取应体现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应结合实际的应用,使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考察并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用高等数学的解题思想去解决数学中的其它问题以及其它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均为闭卷考试。 (七)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等数学》下册(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142033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64 讲课:56 实验:0 上机:8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通用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规模局域网的初步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思路,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标准; 3.具有运用设备安装、调试,看懂相关参数、图表结构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4.了解典型计算机网络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OSI参考模型及TCP/IP模型的异同,各层的功能及相关协议。掌握编码技术的相关理论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组小型局域网及局域网的简单维护);处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3.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技能(网络代理等);计算机使用技能(防止黑客入侵、对木马、病毒的有效预防等,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习题课和讨论等方式强化重点,通过分散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难点。在教学重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结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的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一般三章安排一次习题课,总学时在8学时左右,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2.习题课的教学内容要配合主讲课程的教学进度,由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课程考核方式

《火炮弹道学》课程设计-100mm舰炮杀爆弹弹道计算与飞行稳定性分析课件

提供各专业全套毕业设计 提供各专业全套毕业设计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弹丸的弹道进行计算,并分析弹丸的飞行稳定性,是以《火炮弹道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100mm舰炮杀爆弹弹道计算与飞行稳定性分析”,是应用《火炮弹道学》的相关知识,对弹丸所受的摩擦阻力、涡流阻力、波动阻力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弹丸的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通过对《地面火炮外弹道表》(国防工业出版社)的查找,分析100mm舰炮杀爆弹的各弹道诸元,最终对弹丸进行陀螺稳定性和追随稳定性的计算,并进行结果分析。

目录 1弹体零件图和弹丸装配图绘制 (1) 2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 (2) 2.1弹丸外形的几何参数计算 (2) 2.2空气动力参数计算 (3) 2.2.1弹体表面摩擦阻力系数计算 (3) 2.2.2涡流阻力系数计算 (4) 2.2.3波动阻力系数计算 (4) 2.2.4阻力系数计算 (5) 2.2.5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计算 (5) 3弹道诸元计算 (7) 4飞行稳定性计算 (9) 4.1陀螺稳定性计算 (9) 4.1.1翻转力矩特征数 K计算 (9) mz 4.1.2缠度上限的计算 (9) 4.2追随稳定性计算 (10) 4.2.1弹道最高点速度 v的计算 (10) s 4.2.2缠度下限的计算 (11) 4.3动态稳定性分析 (11) 5结果分析 (13) 5.1弹丸空气动力参数分析 (13) 5.2弹丸弹道参数分析 (13) 5.3弹丸飞行稳定性分析 (13)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弹体图 附图2:装配图

沈阳理工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在采集图像过程中,由于实际环境与理想环境存在条件差异,造成图像的背景光照不均匀,那么图像上对应照度亮的部分会比较清晰,相反,暗的部分,其细节就较难分辨。为了消除数字图像中的照度不均匀性(即图像增强),对数字图像的照度不均匀进行校正。其中校正技术(即图像增强处理技术)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同态滤波等。 本设计针对数字图像中的背景光照不均匀性,采用同态滤波技术进行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函数对频谱成分进行调整,然后经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增强图像,并且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图像,局部对比度增强效果明显,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滤波效果。同时同态滤波能有效恢复不均匀光照背景,为实际图像处理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前期处理。 关键词:同态滤波;图像增强;Matlab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MATLAB简介 (1) 2.1 MATLAB特点 (1) 2.2MATLAB优势 (1) 3 同态滤波器设计原理 (3) 3.1基本概念 (3) 3.2同态信号处理 (3) 3.3相乘信号的同态滤波处理 (3) 4 同态滤波器设计方案 (6) 4.1同态滤波基本流程 (6) 4.2同态滤波具体设计内容 (7) 4.3同态滤波传递函数的确定 (8) 5 同态滤波器程序及MATLAB软件仿真 (9) 5.1同态滤波器程序代码 (9) 5.2仿真结果及分析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1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图像频域增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傅立叶变换和卷积的计算过程。 3.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程序编译及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4.提高自己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2MATLAB简介 2.1MATLAB特点 ●此高级语言可用于技术计算 ●此开发环境可对代码、文件和数据进行管理 ●交互式工具可以按迭代的方式探查、设计及求解问题 ●数学函数可用于线性代数、统计、傅立叶分析、筛选、优化以及数值积分等 ●二维和三维图形函数可用于可视化数据 ●各种工具可用于构建自定义的图形用户界面 ●各种函数可将基于MATLAB的算法与外部应用程序和语言(如C、C++、Fortran、Java、COM 以及Microsoft Excel)集成[2] ●不支持大写输入,内核仅仅支持小写 2.2 MATLAB优势 (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 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