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草案)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现代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卫生重心下移和健康资源下沉,加快转变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为泰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卫生健康保障。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泰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专项规划》(泰政办发〔2017〕121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相衔接的现代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在服务体系方面,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功能完善、机构齐全的现代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泰州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向区域性高水平医疗中心发展,大力发展专科医院,提升县级医院发展质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到2020年,建成15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2.在综合医改方面,落实各项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泰州医改特色亮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卫生健康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基本建成以电子健康卡为服务载体的新型就医模式。

3.在中医药特色方面,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建设,全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和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全市大健康产业重要特色与支柱。

4.在医养结合方面,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多

种渠道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到2020年,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0%。

5.在健身健康方面,高质量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整合型服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10分钟体育健康生活圈”,到2020年,建成健身步道60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市民体质合格率达95%以上。

6.在健康产业方面,加强产业发展与健康城市建设的衔接配套,推动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健身健康、文化旅游相融合,到2020年,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产业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

1.加快卫生资源填缺补短。优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布局,明确功能和职责,有效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采供血和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建设泰州市妇幼保健院、第五人民医院,新建海陵区疾控中心,启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和泰州妇产医院住院大

楼建设。(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行政审批局、城投公司、海陵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2.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对外合作,加大学科带头人、医药专家、高端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接轨上海,加强与知名医药类高等院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多途径协作机制,建设特色专科,兴建专科医院,搭建科研平台,合作共建高水平综合医院。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3.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每个街道或3-10万居民设置1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规划建设好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全科医生工作室。每个建制乡镇规划建设好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规划建设好1所村卫生室。根据距离、服务人口需求、医疗资源配置等因素,在农村地区规划设置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城市地区规划设置社区医院。到2020年,全市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率达95%。(牵头单位: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卫生计生委、环保局)

4.增强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重点支持精神、传染、康复、护理、肿瘤、心脑血管、儿童、

妇幼、老年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提升。修订完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标准,强化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动态管理。围绕提高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重大新药创制能力,着力加强“一基地六中心”(特色医疗诊断技术临床研究及应用基地,产前诊断筛查中心、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中心、组织移植与干细胞治疗中心、免疫治疗中心、质量控制监管中心、新药研发临床试验中心)建设,推进卫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开展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结对帮扶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5.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百名医学专家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卫生杰出人才。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免费医学生培养,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招聘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75人和3.14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4.16人。(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二)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6.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

盖。将符合条件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和老年护理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范围。研究制定基本照护保险政策,重点解决长期失能参保人员基本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混合付费方式改革,到2020年单病种结算的病种数扩大到20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计生委、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7.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纵向联合为主要路径,建立不同类型的紧密型医联体。鼓励医联体整合医疗资源,实行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工作目标。(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物价局、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8. 保障药品耗材的有效供给。落实医疗机构短缺药品“零报告”制度,加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需情况动态监测,有效保障短缺药品临床供应。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基层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进一步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继续深化药品耗材招标采购,逐步完善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实现市级医用耗材网上采购和监管,切实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减轻群众

负担。(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物价局、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9. 创新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试点建设1-2个互联网医院,积极推行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等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信息惠民便民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融合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为一体的远程医疗诊断体系,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选择1-2个地区进行试点,到2020年,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卡为服务载体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就医模式,实现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医疗服务资源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市(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三)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10.推动中医医院提档升级。支持泰州市中医院传承创新,强化质量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建成一流的重点三级中医院。泰兴市、兴化市中医院完成新院建设,开展三级中医院创建工作,建成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姜堰中医院、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达到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标准。(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泰兴市政府、兴化市政府、姜堰区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11.加强基层国医馆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大基层国医馆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