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擒孟获答案

七擒孟获答案

七擒孟获答案
七擒孟获答案

七擒孟获答案

【篇一:《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

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

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

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

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

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

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

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

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

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

开篇词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

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

出茅庐、探囊取物、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3、巧授连环计”涉及庞统、曹操这两个人物,使用连环计是因为

连环计是一计连环累敌,一计以火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于使

其“自累” ,在火攻时无法灵活应变,更

15、书中记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如“赚城斩车胄”、“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大意失荆洲”等,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依次是

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二、选择题。

1、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bc )

a袁术; b袁绍; c曹操; d刘备

2、长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谁( c )

a关羽; b张飞; c赵云

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a )

a吕布; b魏延; c孙权

4、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a )

a黄盖; b许诸; c典伟

5、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c )

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

6、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

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 ) 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 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

7、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a )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

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8、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d )

a美女 b金银 c奴役 d赤兔马

9、“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描写的是谁?( b)

a庞统 b刘备 c伊籍 d诸葛亮

10、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英雄是( c )

a马超 b赵云 c关羽d吕布

一、简答题

读了《三国演义》,你最喜欢其中那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

喜欢诸葛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义两全。

【篇二:三国演义76-90回检测题目及答案】

、二人不救。

77. 关羽被潘璋部将所获,孙权劝降不成,斩关羽、。关羽死后英魂不散,在圣。被关羽索命,当场七窍流血而死。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欲嫁祸此人,此人厚葬之。

78. 曹操疑其为关羽报仇,下狱而死。曹操前后两次梦到同槽。第一次是指、、;第二次是指、、。第二次的梦预示了。

79. 曹丕设计羞辱曾经投降刘备的此人气愤病死。曹丕为防兄弟抢夺王位,抓捕三弟、四弟。四弟”为题,其吟“ ,相煎何太急!”

孔明献“讨伐孟达。孟达招降,此人斩使毁书,后逃回被刘备斩了。

80. 曹丕为称帝,机关算尽。先让又派然后又演了一场“三辞而诏不许”。后拜谢天地,忽然刮来一阵怪风。

81.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刘备不听。让己率兵出征。也报仇心切,

因为部将范疆、没有按期完成任务,被其鞭挞,此二人怀恨在心,

当夜杀了他。

82. 蜀军兴兵,孙权派小将应敌,刘备派和迎战,败之。刘备感叹

昔日老将已经无用,老将不服气。

83. 战斗中,老将中了的冷箭,回营身亡。刘备一路东进,捷报连连,当初追杀关羽的等人全部被杀。孙权把杀死张飞的、刘备没有答应。向孙权推荐了儒将。其坚守不战,等待战机。

84. 刘备移营就凉,劝其不要驻军树林茂密之处,听说后认为是兵家大忌。刘备被火烧连营,幸亏关兴、救驾,后又有救驾,逃到城。

儒将追击,误入之死门,幸得指路才走出来。

85. 刘备托孤于曹丕乘此之机,用此人很快破了路,派使东吴讲和,破最后一路。

86. 吴国派随同蜀国使者回访蜀国,他至蜀甚傲,舌难之。曹丕大怒,率兵伐吴,被来救,被一箭射中腰部,回到许都箭疮迸裂而死。

87-90蛮王犯境,孔明坚持亲率大军南征。回顾“七擒孟获”:

一擒孟获:建议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孟获亲自出战,被活捉。二擒孟获: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坚守不战,诸葛亮命前来送解暑药

和粮草的去泸河下游渡河截孟获的粮草;第二洞元帅擒孟获见诸葛亮。

三擒孟获:孟获让弟弟诈降献宝于孔明,被孔明识破;后被扮作蛮

兵的

四擒孟获:孔明设下连环之计,先是之计,坚守不出,等待孟获兵

疲乏;

然后设下之计和之计。

五擒孟获:孟获求救于秃龙洞主,其封锁大路,引蜀军入小路,以

四个毒泉败蜀军,孔明见之庙,之后此人派山神指点,后又得孟获

之兄

解毒,二十一洞主擒孟获献孔明。

六擒孟获:孟获求救于八纳洞主,此人用之法败了赵云、魏延,孔

明用巧破此法;孟获和其妻诈降被识破。

七擒孟获:孟获借乌戈国击垮蜀军,诸葛亮设计将其引入谷中,用

之法将其打败。

76. 与关羽在沔水展开大战,关羽失荆州,败走求救,二人不救。

77. 关羽被潘璋部将所获,孙权劝降不成,斩关羽、。关羽死后英魂不散,在显圣。吕蒙被关羽索命,当场七窍流血而死。孙权将关羽

首级献给曹操,欲嫁祸此人,此人厚葬之。

78. 指马超、马腾、马岱;第二次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

马昭。第二次的梦预示了夺魏建晋。

79. 曹丕设计羞辱曾经投降刘备的四弟,曹丕限其七步为诗,并让其以“为题,其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孔明献“”之计,令孟达招降,此人斩使毁书,后逃回被刘备斩了。

80. 曹丕为称帝,机关算尽。先让等人用尽手段威逼汉献帝。又派然后又演了一场“三辞而诏不许”。后拜谢天地,忽然刮来一阵怪风。

81. 刘备称帝,刘备不听。让保太子守西川,自己率兵出征。张飞

也报仇心切,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成任务,被其鞭挞,

此二人怀恨在心,当夜杀了他。

82. 蜀军兴兵,孙权派小将应敌,刘备派经无用,老将黄忠不服气。

83. 战斗中,老将中了的冷箭,回营身亡。刘备一路东进,捷报连连,当初追杀关羽的孙权把杀死张飞的、刘备没有答应。阚泽向孙权推

荐了儒将陆逊。其坚守不战,等待战机。

84. 刘备移营就凉,劝其不要驻军树林茂密之处,听说后认为是兵家大忌。刘备被火烧连营,幸亏关兴、张苞救驾,后又有赵云救驾,逃到白帝城。儒将追击,误入八阵图之死门,幸得黄承彦指

路才走出来。

85. 刘备托孤于曹丕乘此之机,用此人很快破了路,派使东吴讲和,破最后一路。

86. 吴国派随同蜀国使者回访蜀国,他至蜀甚傲,一箭射中腰部,

回到许都箭疮迸裂而死。87-90蛮王犯境,孔明坚持亲率大军南征。回顾“七擒孟获”:

一擒孟获:马谡建议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孟获亲自出战,被

魏延活捉。

二擒孟获: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坚守不战,诸葛亮命前来送解暑药

和粮草的马岱去泸河下游渡

河截孟获的粮草;第二洞元帅董荼那擒孟获见诸葛亮。

然后设下疑兵之计和伏兵之计。

五擒孟获:孟获求救于秃龙洞主朵思大王,其封锁大路,引蜀军

入小路,以四个毒泉败蜀军,

孔明见伏波将军(马援)之庙,之后此人派山神指点,后又得孟

获之兄孟节

解毒,二十一洞主杨锋擒孟获献孔明。

六擒孟获:孟获求救于八纳洞主木鹿大王,此人用驱兽之法败了

赵云、魏延,孔明用假兽巧

破此法;孟获和其妻祝融夫人诈降被识破。

七擒孟获:孟获借乌戈国藤甲军击垮蜀军,诸葛亮设计将其引入

盘蛇谷中,用火攻之法将

其打败。

【篇三:古典名著答案】

参考答案:一、1、d 2、c 3、c 二、1、三国演义,2、青梅煮酒,3、赤壁之战、失街亭,4、吴用,智取生辰纲,5、《水浒传》,林

冲 6、林黛玉贾宝玉 7、林黛玉,8、红楼梦,9、曹雪芹,10、(1)鲁达(鲁智深)(2)曹操(3)孙悟空,11、(1)林冲或林教头(2)曹操,12、(1)孙悟空大闹天宫(2)吴用,13、莎士比亚

吝啬鬼,1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1、(1)“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 (2)“大闹野猪林”,2、《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

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

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

牙会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3、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

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4、略,5、略,6、赤壁

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

不献一策等。 7、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

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

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8、武松、武松打虎9、空城计等,

10、关云长、单刀会、走麦城等,

11、《水浒传》如:林冲风雪山神庙、宋江三打祝家庄等,12、略。四、1、a 2、d 3、c 第二部分

答案: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 3,林黛玉贾宝玉4,

林黛玉 5,赤壁之战失街亭 6,吴用智取生辰纲 7,林教头曹操 8,吴用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青

梅煮酒论英雄 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13,六出祈山、

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14,c 15,大闹天空 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21,章回 22,曹操 23,孙悟空。 24,赤壁之战。 25,略。26,(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7,略。28,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

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

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第三部分

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

黛玉悲葬花。)2、水浒,林冲,鲁智深。3、⑴西游记,⑵三国演义,⑶红楼梦。4、c。5、泰戈尔,诺贝尔文学。6、⑴智救星期五,⑵大闹野猪林,⑶孙悟空。7、⑴齐天大圣,斗战胜佛。⑵武松、李逵、鲁智深。⑶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港湾。8、略。

9、武松,景阳冈打虎。10、水浒,杨志。11、林冲(林教头),误

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守护草料场、被逼上梁山、火并王伦、活

捉扈三娘等。12、⑴虎妞,⑵贝多芬。13、如①《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4、略。15、如;读《西游记》,我们能

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

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

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读

《红楼梦》,

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16、⑴聊斋志异,⑵

三国演义。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18、⑴鲁智深、吴用。⑵三国演义。19、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北伐曹魏)。20、b。

第四部分

四大名著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

1,曹雪芹2,(1)鲁智深(2)曹操、刘备3,林黛玉,贾宝玉4,林黛玉5,赤壁之战,失街亭 6,吴用,智取生辰纲7,(1)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2)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

车胄8,吴用,水浒传9,武松10,关羽,温酒斩华雄 11,青梅煮

酒论英雄12,隆中对,借东风,七擒孟获13,六出:六次出兵中原,希望统一天下东和:与吴国联盟 14,c 15,大闹天宫 16,鲁达为

救卖唱的父女三拳打死郑屠,避难逃至五台山削发为僧。豹子头林冲,外貌豹头环眼,形容威猛17,略----是中国人都知道 18,三国

演义 19,红楼梦 20,魏,蜀,吴 21,章回体22曹操23,孙悟空24,赤壁之战26,能征善战,子龙勇救孤

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和刘备

3、林黛玉和贾宝玉

4、林黛玉

5、赤壁之战失街亭

6、吴用,智取生辰刚

7、林教头,曹操

8、吴用,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水淹七军11、煮酒论英雄

12、火烧新野,七擒孟获, 13,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14、c 15、

大闹天宫,1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九纹龙史进他身上有九条纹着的龙。17、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故事中显现出他的反抗精神 18、三国

演义19,红楼梦20,魏蜀吴21、章回体22、曹操23,孙悟空24、赤壁之战 26、骁勇至孝,李逵怒杀虎 25\27\(略)

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

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 兵不厌诈的意思: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 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 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 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 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 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 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 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 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 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 冲突。 兵不厌诈造句: 1 商场上竞争激烈,兵不厌诈的招数层出不穷。在我们还无法确定从中判断真假时, 切莫轻举妄动。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 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 「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 「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七擒孟获 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的英雄事迹重新整理成《三国演义》电视剧,让我们更容易的熟悉,了解他们。 全书简介:《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或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

锦囊妙计的故事,简短,清晰,还要有三条妙计的内容

锦囊妙计的故事,简短,清晰,还要有三条妙计的内容 解答: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 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 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 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 第二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回去; 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

我有点忘了,在意林上看到过的,好像十多年了,外婆珍藏着一根头发,给后辈们讲的故事,呵呵,印象挺深刻,谁还记得顺便告诉下名字. 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第一个锦囊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孔明竟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孙乾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孙权.权曰:“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孙乾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专候主公去结亲.”玄德怀疑不敢往.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 关于诸葛亮的三次锦囊妙计在中,诸葛亮一向是智慧过人,所向披靡.他从初出茅庐一直到五丈原病死这五十余回书中,使用过无数成功的计策.但锦囊妙计只用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当时刘备、诸葛亮趁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大肆扩充地盘,先后占领荆州大部地区,引起东吴孙权的警惕.为了限制刘备势力的发展,鲁肃奉命向刘备讨还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故事800字汇总 真实英雄事迹1 英勇抗敌,机制灵活,服从指挥等等许多词,都可以让他代言,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杨振宁。 他不帅气,却有英雄的气概;他没有高强的本领,却敢于在阵上冲锋;他没有读过书,却有过人的才智。 在险峻的威虎山上聚集着一群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匪帮,这群以座山雕为首的匪帮打家劫舍,公然与革命作对,是阻止革命事业前行的一块大石头。要想给嚣张的反革命者以威慑的力量,就要想办法除去威虎山这块心头之患。然而这想法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红军只有小米加步枪,而敌人却有精良的装备。如果硬碰硬的话,就像是用鸡蛋碰石头一样。正在红军战士们垂头丧气要撤退之时,杨振宁挺身而出,献上“离间计”。组织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让他深入虎穴,做最后一搏。 杨振宁杀掉威虎山上的一个头领老九,扮成他的摸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座山雕的大殿,座山雕不知他是真是假,便让他去杀红军。杨振宁装成大战一场的样子杀入红军阵中,实际上他是去报告了,红军听了杨振宁的话,便让人装成追兵的样子将他杀退。座山雕还是不相信杨振宁,便派耳目去盯梢,可杨振宁又设法除掉了座山雕身边的大将和亲信,使他势力单薄。当座山雕发觉不对劲,派人去杀杨振宁时已经迟了。红军占领了军火库,可哪知座山雕早有准备,逃入密道,杨振宁随后追来,在密道中与座山雕同归于尽。

杨振宁为革命事业而牺牲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新中国才能成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都是中华好男儿。 真实英雄事迹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是一个战事频频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传奇神秘的时代。你——曹操,无疑是三国时代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有人将你称作奸雄,可你在我心中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身为英雄,你有将帅之才、大将之范。 官渡之战中你以二万军队对抗袁绍十万大军,竟然奇迹般地获胜了,这一战给你一个辉煌的开端,这一战也让你尽展才华。你充分调用了手下的贤才,你把他们的智慧集结起来,铸就一班势不可挡的劲旅,也只有你才能有此英明之举,你才是真正的智者。 身为英雄,你心胸宽广,人格高尚。 袁绍刚愎自用,他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于你。周瑜气量狭小,他被诸葛亮但气致死。而你却不同,你有宰相度量,你甚至可以接纳自己从前的敌人,你可以任用曾经诽谤过你的人。你并非圣人,你同样会犯错,同样会中计,但你知错就改。打了败仗,你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打了胜仗,你却把功劳归于他人。正因为你这高尚的人格魅力,一等一的谋士都对你忠贞不二,效尽犬马之劳。 身为英雄,你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读《七擒孟获》有感400字六篇

读《七擒孟获》有感400字六篇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读《七擒孟获》有感,仅供参考。 读《七擒孟获》有感一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

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读《七擒孟获》有感二 今天,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获》,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散居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蜀汉对他们的统治并不巩固。刘备死后,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纷纷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精编版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一、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

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 诸葛亮比将军们看得远。他说:“南中的叛乱是要平的,可现在不行。”为什么呐?诸葛亮认为蜀国这几年不断地打仗,内部很空虚,力量比魏国和东吴都差远了,应该好好恢复元气。他把大伙儿的气压下去,一心一意地整理内部的事务。他制定了官职和各种法律,让大家严格执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还大大地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屯积粮食。过了不久,果然人心安定了,军队也比以前强盛了。诸葛亮又着手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魏”的策略,派人会见孙权,商谈两家重新和好的事。孙权当然也愿意。这一来,两家又象赤壁之战那时候一样好起来了。 公元225 年,诸葛亮听说魏文帝曹丕亲自去攻打东吴,大败而归。他知道魏国一时没有力量到西边来,就亲自带了军队,往南中平定叛乱。临走的时候,参军马谡[sù]给诸葛亮送行。诸葛亮虚心向他

请教仗怎么打。马谡说:“南中地势险要,人口又杂,光靠武力征讨,很难平定,今天压下去了,明天又会叛变。您以后想出师北伐,就要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我看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兵战不如心战,最好能叫他们心服口服。”诸葛亮挺佩服马谡的远见,说:“你说到我的心眼儿上了,我一定这么办。” 蜀国的军队很顺利地攻下了益州郡和牂牁、越巂,杀了叛乱的首领雍闿、高定、朱褒。将士们都以为可以撤兵回去了。没想到南方部族的首领孟获招集了雍闿他们的散兵,打着保卫家乡的旗号,起来反抗蜀军。孟获身材高大,能吃苦耐劳,待人还挺慷慨。在这一带,不管彝人、汉人都愿意听他的话。孟获领头起来反抗蜀军,跟雍闿他们就不一样了,光靠武力不行。诸葛亮觉着非用点儿心思不可。 孟获也有他的短处,打仗光靠人多,不会用计。他一瞧见蜀军就带着人马直冲上去,还真地把蜀兵吓跑了。孟获他们追过去,不知怎么的中了埋伏,被逮住了。孟获心里想:“这下完了。要死就死吧,怕什么!”他被带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亲自给他把绑绳解开,好言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孟获,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三国时期蜀汉益州建宁郡( 今云南晋宁东)大姓。生卒年不详。后官至御史中丞。 蜀先主刘备死的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据《汉晋春秋》有载:其时蜀南夷帅作叛,诸葛亮来到南中,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于是务要生擒他。后来诸葛亮果然擒孟获于盘东。

------------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1)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2) 今天,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获》,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散居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蜀汉对他们的统治并不巩固。刘备死后,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反叛,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兵南征。孟获在当地少数民族很有威望,所以诸葛亮决定生擒孟获。第一次,孟获被埋伏的蜀军生擒了,诸葛亮把他放了回去。第二次又被自己人抓了起来,诸葛亮又把他放了。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前后捉了孟获七次。最后孟获被诸葛亮的宽宏大量、足智多谋打动了,心甘情愿地投降了。 我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让孟获钦佩的五体投地,我一定要向他一样足智多谋我还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向孟获那样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马谡失街亭的历史故事

马谡失街亭的历史故事 导读:人物简介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描写马谡历史故事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马谡失街亭 马谡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他也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代言人,马谡其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见《三国志。蜀书。马谡传》)马谡在军事上是很有见地的,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次失败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这是诸葛亮的无奈,更是马谡的悲剧。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谡一家五个兄弟,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为此扬名乡里,马谡的哥哥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的接待。章武元年,刘备建立起了自己的蜀汉政权,马良就跟随刘备做事,第二年,刘备让马良去招纳安抚蛮夷部落,在马良的游说下,各部落表示愿意响应刘备的号召,不幸的是,这一年,马良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遇害身亡。子承父

业,刘备封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哥哥马良是个难得的人才,马谡作为其弟,才华虽然不及哥哥,但是也是个人才。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因为其擅长谋略,而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被诸葛亮称为“旷世奇才”,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各有其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马谡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天下人很少有人能够在运筹帷幄和能战善战之间平衡,当马谡在这两者之间无法平衡的时候,街亭失守就成为了必然。 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他的才华被诸葛亮所赏识,并且诸葛亮很相信马谡,他经常要询问马谡对一件事的看法,征求马谡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量,而他们的主公刘备,一直对马谡的才能有所质疑,就算是在临死之前也不忘交代诸葛亮,这人不靠谱,要看紧点马谡,不要让他乱来。此话一说出后,诸葛亮也就算听了,不过,他依然相信马谡,为什么刘备如此交代,诸葛亮还不听取刘备的劝告?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马谡的确如他所说的.,是个人才。 众所周知,马谡自从与哥哥马良一同为蜀汉政权卖命,马谡为诸葛亮做过很多事情,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也是蜀汉政权的智囊团成员之一,他曾经跟随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A 梁山好汉 宋江(及时雨) 李逵(黑旋风) 林冲(豹子头) 孙二娘(母夜叉) 鲁达(花和尚) 武松(行者) 杨志(青面兽) 时迁(鼓上虱) 史进(九纹龙) 扈三娘(一丈青) 顾大嫂(母大虫) 李忠(打虎将) 张青(菜园子) 石秀(拼命三郎) 柴进(小旋风) 花荣(小李广) 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张顺(浪里白跳) 刘唐(赤发鬼) 晁盖(托塔天王) 吴用(智多星) B 反面人物 1 高俅(高太尉) 高衙内(高俅之堂弟,高俅以之为义子) 蔡京童贯 2 西门庆蒋门神郑屠(镇关西) 3 阎婆惜潘金莲 C 水浒故事 1 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 2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三拳打死镇关西倒拔垂柳 3 武松: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力斗西门庆(血溅鸳鸯楼) 4 宋江: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浔阳楼题反诗 5 其它:智取生辰纲(晁盖等)杨志卖刀 D 成语逼上梁山(林冲) E歇后语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二、《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 A 人物 1 董卓袁绍袁术吕布颜良文丑 2 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徐庶姜维马腾马超黄忠刘禅 3 曹操夏候惇蒋干许禇徐晃张辽张郃司马懿 4 孙坚孙策孙权周堬鲁肃甘宁吕蒙黄盖 B 三国故事 1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2 刘备:三顾茅庐白帝托孤马跃檀溪 3 诸葛亮:火烧新野巧布八阵图隆中决策定三分草船借箭

火烧连营的故事

火烧连营的故事 篇一:(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_陆逊火烧连营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品德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关羽死后,刘备为报仇,不顾劝阻,毅然进攻东吴。他出兵没几个月,便攻占了东吴大面积领土。东吴将士见蜀军步步紧逼,都怒火中烧,想和蜀军决一死战,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 陆逊说:“这次刘备带领大军东征,士气旺盛,来势凶猛。再说他们在上游,占领险要地方,我们不容易攻击,不可跟他们硬拼。我们还是积蓄力量,认真准备。等日子一久,他们疲劳了,我们再找机会出击。”陆逊部下的将军,听他这样说,都认为他胆小怕事。 蜀军从巫县到彝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余里。刘备以为这样便好比布下天罗网,只等东吴人来攻,就能把他们消灭,但是陆逊一直按兵不动,双方一直相持了半年。刘备等得急了,便派将军吴班带了几千人从山上下来,在平地上扎营,向吴兵挑战。东吴的将军,耐不住性子,要求马上出击。 陆逊笑笑说:“我观察形。蜀兵在平地里扎营的兵士虽然少,可是周围山一定有伏兵。他们大声嚷嚷引我们打,我们可不能上他们的当。”将士们还是半信半疑。过了几天,刘备看见东吴兵不肯交战,知道陆逊识破他的计策,就把原来埋伏的八千蜀军陆续从山谷中撤出来。东吴将士这才体会到了陆逊的聪慧。 有一天,陆逊突然召集将士们,宣布要向蜀军进攻。将士们说:“要打刘备,早该动手了。现在主要的关口要道,都让他占了。我们打过去,不会有好处。”陆逊向他们解释说:“刘备刚来的时候,士气旺盛,我们是不能轻易取胜的。现在,他们在这儿呆了这么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兵士们已经很疲劳了。我们要打胜仗,是时候了。”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击蜀军的一个营,刚刚靠近蜀营的木栅栏,蜀兵从左右两旁冲出来厮杀;接着,附近的几个连营里的兵士也出来增援。东吴兵抵挡不住,赶快后退,已经损失不少人马。将军们抱怨陆逊,陆逊说:“这是我试探一下他们的虚实现在我已经有了破蜀营的办法了。” 当天晚上,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预先埋伏在南岸密林里,只等三更时候,就直奔江边,火烧连营。到了三更,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冲近蜀营,用茅草点起火把,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那天晚上,风刮得很大,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点着了一个营,附近的营也就一起燃烧起来。眨眼间便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陆逊命令各路吴军,围住马鞍山发起猛攻,留在马鞍山上的上万名蜀军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第二天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 经此一战,刘备大伤元气,自此之后一蹶不振。 篇二:火烧连营读书笔记 火烧连营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 1桃园三结义2三英战吕布3关羽温酒斩华雄4陶谦三让徐州5青梅煮酒论英雄6关公千里走单骑7三顾茅庐8隆中决策9火烧博望坡10赵子龙单骑救主11张翼德大闹长板桥12舌战群儒(43回)13群英会蒋干中计(45)14孔明借箭15周瑜实施苦肉计的内容16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17诸葛亮三气周瑜18关云长单刀赴会19刮骨疗毒白衣渡江(75)20关云长败走麦城21火烧连营(81)22七擒孟获的意义2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中“挥泪”的原因24在《三国》中哪个故事能体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概括。 桃园三结义 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英战吕布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

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关羽温酒斩华雄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陶谦三让徐州 曹操发兵攻徐州。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 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10个经典故事

.. 《三国演义》中的10个经典故事 1、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2、赵云单骑救阿斗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曹操——孟德献刀、关东起兵、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 须弃袍、十八路诸侯起义、徐州屠城、杀吕伯奢、白门楼收张辽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借荆州、夷陵之战、白帝托孤 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掩七军、刮骨疗伤、走麦城、智擒于禁 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 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 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五丈原、木牛流马 赵云——长坂坡 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 吕蒙——白衣渡江 陆逊——火烧联营、 曹植——七步成诗 姜维——九伐中原 孙坚——匿玉玺、跨江击刘表 王允(司徒)——连环美人计 陶谦(恭祖)——三让徐州 许田打围,孔融救援 桃园三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 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