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向吉海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中心小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9002] 目前中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都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而导致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脱节。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而一些很有潜力的孩子在进入中学学习后也成为了泯灭于众人中的现代“仲永”。

虽然现在中小学在体制上进行了初步的衔接,但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觉得要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也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

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呢?我认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育观念的衔接。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力度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尚未实现高中的普及,因此初中还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办学者较多考虑学习的结果,造成了教学观念的不一致。但不管怎样,我们始终要坚持: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不管是否考这些内容)。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要在此基础上谈算法。教学中紧紧依据教材,注意不要增加名词述语及提出不科学的提法。

二、教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所以中小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

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溉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初一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又如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得透熟,而遇到|a-3|一类题的讨论时便会感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学生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鉴于这些特点,中小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三是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讲“浓度配比”时可用颜色不同的水稀释来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

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学法的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学生一生的事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把这些习惯带到中学、高中以致大学中去。这些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当然,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成为羁绊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习惯的养成要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要靠老师和家长的精心指导、天天训练,切不可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语。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处理好预习与探究的关系。随着探究学习的提倡,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不希望学生预习的现象。老师们的疑虑是“学生先学了知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其实,这是对探究学习的错误认识。在进一步学习数学中,特别是对于中学的课堂教学,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教师提高探究的起点,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即促使探究的深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学习打好基础。同样,作为中学教师,在一堂课中也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探究,千万不要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中小学教师都要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携手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对

答案等。为此,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课堂上教会学生记笔记,笔记包括三个方面:(1)记问题,(2)记疑点,(3)记思路和方法。课后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所学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老师经常埋怨说,小学老师怎么教的,连个简单的方程都不会解,这种抱怨是因为初中老师不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造成的,总以为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例如小学生解方程仍然是算术法,利用的是(被除数=除数×商,减数=被减数-差…),但这些正是初中数学解方程中移项等步骤的基础。初中老师要了解一下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从小学生的原有思维方法出发,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不要期望小学生一下就改变了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应进行知识与习惯的嫁接,这也正是新课标改革所倡导的。小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一下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标准,为小学生升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不能各自为政,谁也不管谁,学生是否合格也不管。尤其是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九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应联手共同夯实好双基,教会孩子将来所需要的与有用的数学,共同做好中小学数学内容上的衔接与过渡。

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

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

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4;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4.结论适当作一些论证。

小学数学教学只要求教师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就可以作出结论,至于结论成立与否并

不作论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实验就是证明,这种观念对学习数学非常不利。教师可以在适宜的问题抓住时机作一些论证,使学生确信所得结论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数学的严密性。

5.适时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有明确的认识,对学过的形体以及接触过的物体、场地、河山等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思考,并以此为起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6.教好简易方程和几何初步知识。

教好小学教材中的简易方程,不要人为拔高,不要引进中学的定理、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不急于计算结果,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解答复杂疑难的问题,是中学的主要解题方法,小学应该认真做好孕伏。小学要教好几何初步知识,为中学作准备,教学中应认真进行操作性练习。

7.认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教材里隐含有函数、对应、集合等内容,教学时应挖掘出来进行渗透,但不给概念,不出名词。集合在数的整除里有过广泛的运用,有些思考题也应用集合来解答。现代数学思想融汇在教材之中,要注意挖掘,进行渗透,使学生及早接触并初步领略它。

五、教学语言上的衔接。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对于一个不变的知识点可利用不同的方法授导。语言是很重要的一环。要使学生听得懂、能理解,必须用他们的语言,讲的生动、具体。这就要我们常与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思想、爱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授好每一节课。

总之,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关注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向学生展示新知识产生的背景及其探究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进而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

四年级数学暑假辅导(一)

四年级数学暑假培训班小测验(一)解答下列各题: 1、客、货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60km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以在距离B 地40km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km?两次相遇点间的距离是多少km? 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从A、B 两城相对而行,途中相遇,相遇点距B城80km,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点距B城50km。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1800km处相遇,相遇后仍以原速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1000km 处,如果乙列车每小时行260km,甲列车每小时行多少km? 4、客、货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B地200km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以在距离A地150km处相遇,如果客车每小时行25km,则两车经过几小时第一次相遇? 5、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km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km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km?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离A站120km处,然后各自按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点离A站90km,如乙车行全程需要5小时,乙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km? 当天学习内容 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去西村,经过4小时甲到达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km处相遇乙。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快6km。求东西两村之间相距多少km?【练习题】 1、小黄和小林同时从学校去电影院,小黄 每分钟比小林多走20m,30分钟后,小黄 刚到电影院立即返回,要距离电影院350m 处遇到小林,小黄每分钟走多少m?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站开往北站,甲车 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km,甲车行驶4小时到 达北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 距离北站30km的地方和乙车相遇。求两站之 间的距离?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4km。甲车行驶5小时到达西站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在离西站42km处与乙车相遇。求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 例2:A、B两地相距21km,上午8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0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9km。甲共行了多少km?甲每小时行多少km? 【练习题】 1、A、B两地相距21km,上午9时整,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 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 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1时整他们第二次相 遇。此时,甲行的路程比乙行的路程多 5km。甲每小时行多少km? 2、A、B两城相距160km,早晨6时整,甲 车和乙分别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 车到达B城后立即返回,乙车到达城后立即 返回。12时整甲车和乙车第二次相遇。此时, 甲车行的路程比乙车多24km。甲车每小时行 多少km? 3、东西两城相距120km,上午8时整,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都立即返回,上午11时整两车第二次相遇。此时,客车行的路程是货车的2倍。客车每小时行多少km?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衔接试题及答案

5 10、一种铁丝 米重 千克,这种铁丝 1 米重( )千克, 1 千克长( )米。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 )。 3、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则甲乙两数之比为 2:3。( ) 2018 年小升初数学试题(一) (限时:80 分) 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72953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2、1 小时 15 分=( )小时 5.05 公顷=( )平方米 3、在 1.66,1.6,1.7%和 3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 4、在比例尺 1:30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 A 地到 B 地的距离是 3.5 厘米,则 A 地到 B 地 的实际距离是( )。 5、 甲乙两数的和是 28,甲与乙的比是 3:4,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差是( )。 6、 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 47.52。这个两位小数( )。 7、 A 、B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 小红把 2000 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 2.68%,利息税是 5%,那么到期时可 得利息( )元。 9、 在边长为 a 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 1 1 2 3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圆锥的高 是( )。 5 6 13、一辆汽车从 A 城到 B 城,去时每小时行 30 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 25 千米。去时和 返回时的速度比是( ),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 ),往返 AB 两城所 需要的时间比是( )。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1 2、把一根长为 1 米的绳子分成 5 段,每段长 米。( ) 1 1 4 6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 1,必定是合数。( ) 5、半径为 2 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小升初数学衔接资料(最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1课时 §2.2 数轴-------------------------1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 有理数的加法--------------1课时 §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2.9 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 § 复习-----------------------------------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围保存才合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课题: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姓名:王瑞瑞 学校:香乐乡南官地中心小学校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香乐乡南官地中心小学校王瑞 瑞 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各个教学阶段的课程标准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为避免教学的脱节,实现学生的平稳过渡,学区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学习,探讨反思,旨在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衔接的重要性。 一、衔接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训练学生读书、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同时小学教学中培养动手多练的习惯,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就需要让学生坚持长时间练笔,培养一种习惯。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坚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延续到初中,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二、衔接的前提是把握教材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衔接 在阅读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生要懂得默读,并且默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约束速度”;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同样要求进行默读,但更多是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浏览和略读的方式;在分析、理解与评价上,小学阶段注重的是对内容的理解、讨论与交流,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初中阶段在这基础上还要求针对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各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然后进行分解,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加以理解,然后再整合资源,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方案。只有充分掌握了标准,才能够明确教材意图,才能够获取教学依据。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钻研教材,能够找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将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必定会涉及到词汇、语法等内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课型当中也出现过词汇、语法等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可以注重这一部分内在联系,就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内容,满足教学要求。

三年级升四年级数学暑期衔接卷(二)人教版

三年级升四年级数学暑期衔接卷(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 1.从810里连续减9,减________个9的结果是0。 2.132是________的6倍,________的4倍是256。 3.一个数除以5,商是27,余数最大是________,这时被除数是________。 4.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________;向左转动1周半,面向________。 5.平年2月有_____天,全年有______天;闰年2月有_____天,全年有_____天。 6.学校组织春游,路上用了35分钟,8:00到达目的地,队伍最晚是________时________分出发的。 7.236÷5的商是________位数,536÷4的商是________位数。 8. (1)5.03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厘米(2)3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厘米 (3)0.08立方米=________升(4)35分=________时 9.在一个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0.两个因数的积是36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 11.( )个4相加的和是128。 A. 124 B. 132 C. 32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019年二月份是28天。 B. 零件实际长0.2厘米,画在图纸上长3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50。 C. 9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较小夹角是一个钝角。 D.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一个合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数(零除外)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比这个数大 B. 一个数(零除外)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 C. 一个数加上一个小数,结果比这个数大 D. 一个数减去一个数,结果比这个数小 14.比较两个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有重叠法和()。 A.数格子法 B. 对比法 C. 观察法

通用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小升初数学衔接培优训练一:整数、分数、小数∣(含解析)

数学小升初衔接培优训练一:整数、分数、小数 一、填空题(共11题;共54分) 1.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九千二百万平方米,写作________平方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平方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________平方米. 2.一个数亿位上是4,千万位上是8,百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________,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_____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 3.一个九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9,百位上的数字是6,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之和都是17,这个数是________. 4.如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____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是 ________. 5. ________吨的是12吨;50米的20%是________米;________米比50米多20%。 6.把0.85、、85.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0.305,0.31,,30.6%,3.06这些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8.先将1.89缩小到原来的,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________. 9.3.4扩大到它的________倍变成整数,0.245扩大到它的________倍变成整数。 10.在0.18、0.1818、、18.2%、这五个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最大的数是 ________,相等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小明按照如图的方法用灰色和白色正方形摆图 形. 当中间摆n个灰色的正方形时,四周共需要摆________个白色正方形.

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导案)

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

————————————————————————————————作者:————————————————————————————————日期:

暑期小升初衔接 专题一负数1、相关知识链接 小学学过的数: (1)整数(自然数):0,1,2,3………… (2)分数:1131 ,,,1, 2342 …………… (3)小数:0.5,1.2,0.25………… 提问: (1)温度:零上8度,零下8度,在数学中怎么表示? (2)海拔高度:+25,-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生活中常说负债800元,在数学中又是什么意思? 2、教材知识详解 负数的产生: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这样就产生了负数。 【知识点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1)正数:像5,1.2,1 3 ,125等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像-5,-1.2,-1 3 ,-12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 0小,“-”不能省略。 注:(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点(2)并不是所有带有“-”号的数字都叫做负数,例如0 【例1】下列那些数为负数 5,2,-8.3,4.7,-1 3 ,0,-0 【知识点2】有理数及其分类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注:分数可以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相互转化。 (2)有理数分类: 按性质分类: ,5.2 , 5.2?? ? ? ? ? ? ?? ? ? ?? ?? ?? - ??? ? 正整数:如1,2, 3,… 正有理数11 正分数:如,,… 23 有理数 负整数:如-1,-2,- 3,… 负有理数11 负分数:如-,-,… 23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1、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衔接。 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心理上的衔接。 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顾广林(225312) §1问题的提出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没有真正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2了解影响初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因 §2.1教材的原因 目前的小学已全面进入新课改,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且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初中学习中经常是变量,几何变换和逻辑推理.且小学部分复杂的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学习.这样小学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因而初中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和教学要求上都还不能很好地衔接小学教材. §2 .2环境与心理的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六年级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初中,认为小学学习任务已完成,目标已达到,整个身心完全放松.在两个多月的暑假中,基本不再复习小学数学,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思想继续松懈,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上课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认真完成作业,知识、能力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2 .3教学方法的原因 初中上课容量大,而且在讲授时,常常是知识点一出来,马上就是一道中考题,立即就拔高,当然,学生听不懂,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学,这样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在小学课上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一到初中就被抹杀了.因而产生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教法上未能与小学教法衔接上. §2 .4学生学法上的原因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掌握小初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动脑筋题分析及解答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动脑筋题分析及解答 2页 1、同学们在长2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分析:此题关键是起点要先栽一棵,然后走4米载一棵,200里有50个4所以共51棵,教者可借题发挥,加问两端不栽呢,也可以联想到有关爬楼梯,截木段,归纳其异同。(两端栽树要加1,两端都不栽树要减1,一端栽树不加不减。) 列式:200÷4+1=51 2、两座楼之间相距60米,每隔5米栽一棵松数。两座楼房之间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分析:此题上面1题类似,属于两边不栽树的那种,1题加1,此题减1。 列式:60÷5-1=13 3一个正方形,如果把它的相邻两边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积是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大12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此题要结合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增加的部分是宽为6,长为6+正的边长的长方形。所以要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就要出正方形的边长,要求边长只要求出增加的长方形的长就可以。 列式:120÷6-6=14;14×14=196。 4页 1、有一列数: 2、5、8、11、14、…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你知道第1995个数是多少吗? 分析: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差是3,第一个数是:3×1-1=2;第二个数是:3×2-1=5.第几个数是多少就是它的三倍减去1. 列式: 解:∵2+3=5 5+3=8 8+3=11 11+3=14 所以:第N个=3N-1 ∴3×1995-1=5984 2、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三条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在边界上每隔10米种一棵树,最多能种多少棵? 分析: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即起点也就是终点,所以我们可把它理解为一头栽树问题。列式:(120+150+80)/10=35 3、有144名少先队员列操练,12个人一行,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你知道这个方阵的四周站了多少名少先队员吗? 分析:方阵有4边,1边12人,所以4×12;有4个角都多算了,所以要减去:(1×4)列式:(12×4)-(1×4) =48-4 =44(人) 4、母亲今年比儿子大32岁,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儿子今年几岁? 分析:顺藤摸瓜,引导孩子从问题入手,要想求儿子今年的年龄,就要先求儿子3年前的,要求儿子3年前的就要知道母亲3年前的。 列式:32+3=35;35÷5=7;7+3=10。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衔接测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暑假作业训练 小升初数学试题(一) (限时:80分) 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 填空。 1、 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2、 1小时15分=( )小时 5.05公顷=( )平方米 3、 在1.66,1.6,1.7%和 4 3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地到B 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 地到B 地的实际距离是( )。 5、 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差是( )。 6、 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 )。 7、 A 、B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 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 ) 元。 9、 在边长为a 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 10、一种铁丝 2 1 米重31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 )千克,1千克长( )米。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 6 5 ,另一个内项是( )。 13、一辆汽车从A 城到B 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 ),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 ),往返AB 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 5 米。( ) 3、甲数的 41等于乙数的6 1 ,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三、选择。 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 A 、第一季度多一天 B 、天数相等 C 、第二季度多1天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代数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抽象化。在小学所学数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数,这种一股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主题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象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对初中内容望而生畏的恐惧感。 (2)、对于正负数这一概念的引入.可先将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因为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正整数集一(增加0)~自然数集(小学学过的整数)一(增加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一(增加负整数、负分数)一有理数集。这样既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有理数集合,又为再一次扩充作好了准备。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例子,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思考。 (3)、对于计算,小学重在演算。如简便运算中添括号去括号的应用,它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到了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做到每一步都要想一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计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现在初一学生年龄大都在1 1至l 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学习数学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于套用小学的老师总结好的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不善于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因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思考。有些问题同时可用算术方法和代数方法,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代数方法的每一步的感受它直接易懂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课程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阶段一般不要求学生预习,到了初一学生大多不会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既使预习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在指导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只要学生认真预习,听课时常常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就会逐步尝到自觉学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电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四年级数学暑假综合实践作业

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综合实践作业心爱的同学: 2015年的暑假到来了,你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就让我们度过一个喜悦的而又有意义的暑假吧!我们给你提供了开心、风趣的暑假数学实践作业,把你的作品在开学时带回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一、复习类作业(分计算题本和错题本) 1.每天做20道口算和3道脱式计算(简算)。(内容包括本册学习的内容,自己或家长出题均可,注意书写工整。)(整理到计算题本) 2.结合本册的课本、练习册、单元卷子等,找出自己的错题,并分析原因,(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 二、探究性作业 1.利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画出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标出主要街道、建筑名称)。 2.制作简捷称(天平称或钩称)。可用盘子、皮筋制作一个简捷称,用简捷秤书物体的重量,记录每增加一个物体(同一物体),皮筋增加的长度。探索皮筋长度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做好记录,也可照一些活动照片。 三、动手操作 1.制作学具:相同的正方体10个、三角形2个。圆形、正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各10个(家长可协助画好,学生观察特点后动手剪)。 2.办一张图文并茂的数学手抄报或者数学剪贴报(请家长指导完成),内容可以是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题、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谜语、数学名言、数学歌谣、数学滑稽以及结合假期里你的体验、感受和收获等,版面为8开纸大小。 3、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做几个幽美的密铺图案

四、实践活动 1.抛硬币50次,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出现正面、反面的次数。 2.列出随家人外出旅游(游玩)时采购的预算和支出清单,制作统计图或统计表,记录行程中的感受。 五、积累阅读习作 1.收集数学趣味题或自己喜欢的数学家的小故事。 2.阅读一些数学方面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收获记录在收获卡(或日记本上)。 3.结合假期里的实践、体验、感受和收获写三篇数学日记。 4、预习五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把预习的内容记在作业本上)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衔接测试题及答案

5 3、甲数的1 小升初数学暑假作业训练 小升初数学试题(一) (限时:80分)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1小时15分=()小时 5.05公顷=()平方米 3、在1.66,1.6,1.7%和3 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 7、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 元。 9、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10、一种铁丝1 2 1 米重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千克,1千克长()米。 3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5 6,另一个内项是()。 13、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往返A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1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米。() 1 等于乙数的,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46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 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

小升初数学衔接资料(最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1课时§2.2 数轴-------------------------1课时 §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 有理数的加法--------------1课时 §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2.9 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复习-----------------------------------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围保存才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四、课题论证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11-9-16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李玉玲 [导读] “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李玉玲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研室 作为一名教研员,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感触很多,特别是担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七年级 教学研究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进入中 学后的不适应。教师教得精疲力尽,学生学得苦 不堪言。面对这样的现状,深感做好中小学衔接 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 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 接。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 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 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 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一小学生进入初中,过渡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1.从教材内容不同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到了中学,教材体系一下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 2.教师授课不同 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老师反复讲、反复练。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中学教学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且初中教师大多都是从九年级下来的,对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前提、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认识不全面,了解不透,教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主导作用发挥不好,对学生估计过高,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师生协调适应差,下力不少,收获不大。 3.学生特征不同 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成人眼里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在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科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处于被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 前言 我们时常听到有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小学数学考试成绩大多都在八十分以上,很少有不及格的现象;怎么升初中后数学成绩下滑这么快?”我们七年级数学老师都知道这一现象的存在。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趋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按照思维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今天就衔接问题及策略,提出粗浅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数学知识的横向、纵向扩展 (1)数域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测量温度时,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

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样初中所学的数,就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随即又出现了一类新的数,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它的边长是多少?于是又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数的范围又扩大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实数的范围。 (2)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是可视为实物个数的数通过运算得出结论。升入中学,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和实数之后,与小学相比难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1)如:一条线段的长度、一个数值都可用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表示出来了;(2)还有另一类数又如何简单地表示呢?如:用n表示整数,2n就表示偶数,2n+l 就表示奇数,这样就解决了所有奇偶数的表示问题。(3)如:一个简单的代数式就表示了无数个现实的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使学生由常量数学走进变量数学的学习。这样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未引入代数知识之前,解决实际问题大多用的是算术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数值,是采用的直接计算得出结果。而引入代数概念后,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加简捷的途径。把问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脱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 业脱式计算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400÷80-14×2 108-(83+360÷60) 460÷(29-18÷3) 25×(26×4)×3 (432+48)÷(375-345)420÷[(205-198)×4] 1450÷[2×(16+9)] 735×(700-400÷25) 1520-(1070+28×2) (48+38-16)×24 (420+48)÷(357-345)420÷[(205-198)×4] 4940÷[2280÷(680-656)] (825-15×3)÷60 437÷23×(6+15) 450-120×8÷6125×5×8×2 180-40×4+26 245÷5-12×3 780÷30×(45-18) 52×6÷(860-756) 483-236-64 1800÷60-15×2 273+146+27+54 329+(86+471)+114(45+57)×(102-67)35×40+4320÷9 38+62-759÷33 592-168÷28+125 6760÷13+17×25 1080+270÷18-864(7001-3075)÷13×25

772-317+128-283 3000÷24+103×32 176-(76+38) 1998+7650÷75-75 370+150÷5×7 3500÷(900-893)×4 14×18+52×60 200-(302+70)÷6 (540-9×34)÷18 715+265+335+285(845-15×3)÷16 12×[(49-28)÷7] 7+300 75×4×2×5 (45+38-16)×24 600-(240+38×6)[64-(87-42)] ×15 215+85÷17-12 158+64+142+236 400÷(120-20×4) 25×7×4 156-78-22 [720÷(13+27)] ×12(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25×125×32 450÷[(84-48)÷12] 78+(43+122)+257 76×(576÷12+27)500÷[(477-27) ÷9] 245-120+280÷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