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

昂首阔步的走

蹑手蹑脚的走

垂头丧气的走

踮着脚走的走

跃步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原地循环走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

快跑

跑跳步

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

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即:下蹲、腾起、落下。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

向前跳跃

边走边跳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

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动画片中角色的表

情不可能像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列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不论是表现微笑还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张,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张开,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张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对五官的夸张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悲哀:表现悲哀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悲哀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眉头、双眼和口角等部位均呈现下挂状,在此基础上对五官进行适当的刻画即可。

吃惊: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

动画角色的对白,是通过嘴部的张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是十分重要的。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是一个口型,有些音是二个口型,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第二章兽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兽类的运动规律--走路

兽类动物基本上都是四条腿走路,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向前弯曲,四条腿两分两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步子。走动时因腿部的分合运动使身体有高低变化。通常前腿迈出着地时,头会向下点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狮、虎、豹等爪类动物因关节运动不明显,所以动作较柔软,而马、羊、鹿等蹄类动物因关节运动明显,使人感到动作生硬。

兽类的跑也可以画成循环走。

四条腿的动物除了正常的行走姿,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常见的有昂首阔步的走、蹑手蹑脚的走、踮着脚走、快走、趴着走等。

第二节兽类的运动规律--跑步

兽类动物奔跑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会因速度的加快而不那么明显,甚至会前后两腿同时伸曲,四脚落地时只差一、二格,身体的伸缩明显,四脚会同时离开地面。

兽类的跑也可以画成循环跑。

兽类动物除了正常的跑步外,还有快跑。

兽类动物跑步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快跑通常一个完步需画十一至十三张原动画,快奔需画八至十张原动画,更快的可以画六至九张原动画。

第三节兽类的运动规律--跳动

兽类动物在跳越障碍、扑捕猎物时会用跳跃动作。一般可分三个基本过程,即跳跃前的准备动作、跳起后的腾空动作和落地动作。

第四节兽类的运动规律--拟人化

动画片中的动物,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段进行表现,拟人化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的拟人化。如身体直立行走、跑步、吃饭、游戏等。

2、形体的拟人化。如前肢变成手,后腿变成脚,面部表情同人相似。

3、装饰的拟人化。如穿鞋子、带手套、穿衣服、带帽子等。

第三章禽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鸡

鸡在走路时双脚交替运动,抬后脚时头向后收,脚抬到中间时,头缩到最后头,脚向前落地时,头伸到最前头。身体随着走动而稍微左右摇摆。走路时的鸡爪有许多变化。

第二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鸭

鸭、鹅游水时,双脚交替运动,脚逆水下划时蹼张开,动作有力且呈外弧线状,脚向前收回时,蹼紧缩沿内弧线运动,以减少阻力。鸭、鹅游水动作柔和,尾部稍微左右摆动。第三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雀类

雀类的翅膀较小,身体较圆,动作灵活、急促,飞行时翅膀扇动速度快到不易看清运动过程,常夹翅飞窜或停在空中急扇双翅。喜欢跳跃前进。

第四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阔翼类

阔翼类的翅膀宽大,有灵活的长颈,飞行时翅膀上下扇动有力,下扇时翅膀张的较大,抬起时翅膀略收拢。飞行时常有滑翔动作。阔翼类的飞行动作缓慢柔和。

第四章鱼虫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小鱼

小鱼身体细小狭长。绘画时先画游动路线,小鱼的游动线路为弧度不大的曲线。小鱼动作短促、灵活、多变,常常停顿又突然游动。

第二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大鱼

大鱼包括鲤鱼、黄鱼、青鱼等,它们在造型上的共同特点是鱼鳍较小,身体较大。绘制大鱼的游动时先画他的游动路线。大鱼的游动线路为弧度较大的曲线。大鱼动作缓慢常常将身体停在水中不动,只划动鱼鳍。

第三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金鱼

典型的金鱼造型多被塑造成大圆眼睛、小身体、宽大柔软的尾巴。金鱼的动作主要表现在尾巴上,其动作接近飘动的彩旗或绸带,可以用波浪形运动的方法进行绘制。

第四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蝴蝶

蝴蝶造型主要由美丽宽大的翅膀组成,体态轻盈。绘制时应首先设计好飞行的线路,之后把蝴蝶按翅膀一上一下的次序依次摆在飞行线路上,每个蝴蝶的之间的距离为一个蝴蝶身体的长度,这样运动时能产生随风飞舞之感。

第五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其它

这里例举了蜜蜂、蜻蜓、蟋蟀、青蛙的动作范例。

1、蜜蜂:身体小巧玲珑,翅膀急促、快速,画蜜蜂的飞行动画,要先设计好飞行线路,画翅膀扇动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同时画出一实一虚两个方向相反的翅膀,再加上几根速度流线,这样动起来就生动多了。

2、蜻蜓:飞行速度平稳,身体变化不大,尾部有时会有些小动作,翅膀扇动急促、快速,画蜻蜓飞行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画出翅膀的几个虚影,以示速度之快。

3、蟋蟀:跳是其基本动作。它们后腿粗壮、弹跳有力,跳动轨迹为抛物线状。随着身体的跳动,头上的触须呈曲线运动状上下摆动。

4、青蛙:弹跳是其基本动作。它们后腿粗壮、弹跳即高又远,在水中游动时前后腿划蹬动作配合协调。

第五章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第一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无色无形。通常风要通过被吹动的物体来表现。如被风吹动的红旗、麦浪等。动画片中常用三种基本方法来画风。即:轨迹线画法、速度流线画法、曲线运动画法。

1、轨迹线画法:质地轻薄的物体被风吹起后,沿着一定的线路飘动,从而产生风的效果。如随风飘荡的羽毛,被风吹飞的纸张。画这些过程时,首先要设计出它们飘动的轨迹线,然后根据时间与速度在轨迹线上定出每张画的位置以及关键帧,最后加上中间画就行了。

2、速度流线画法:狂风大作时,地面上的细小物体被风吹起,沿着气流的运动方向运行,产生了运动流线。如旋风、狂风等。用这种方法画风时,可以先画出长短、疏密不一的线条,以表现风势,然后再在这些线条上画些纸屑、树叶等,风的效果就很生动了。

3、曲线运动画法:随风飘动的红旗、被风吹动的头发、窗帘等,是表现风的最好媒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端被风吹起而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同一位置。画这类运动时,多用曲线运动画法。

第二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火

火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焰。无论是大火还是小火苗的运动,都可以用七种基本动态来概括。即:扩大、缩小、上升、下收、摇摆、分离和消失。

小火苗的画法:蜡烛火苗、打火机火苗、油灯火苗等都属于小火苗的范畴。

小火苗的运动特点是跳跃性强、动画琐碎。可以一张一张地直接画原画(关键帧),少加或不加中间画,大约十五张左右的画面,可以循环使用。

炉火的画法:是由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通常可画十张左右的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间加一至三张中间画。可循环使用。

大火的画法:大火看上去复杂,实际上是由多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用书64类图,分别用不同色填)画大火时即要有大火外形的整体运动,又要有小火苗的组合分裂运动。大火外形的整体运动速度较慢,局部小火苗的运动略快。运动时要遵循曲线运动的规律,才能更加生动。

第三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闪电

在动画片中,闪电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在背景上直接画出闪电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有型闪电。二是不出现闪电的形状而由不同明度的画面组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无型闪电。

1、有型闪电:有型闪电的形状可分枝形和图案形两种,全过程约七张画面。

2、无型闪电:画无形闪电时,首先准备好雨中夜景、闪电照亮的背景、全白和全黑四张画面,按照雨中夜景、闪电照亮的背景、全白、闪电照亮的背景、全黑、闪电照亮的背景、雨中夜景的次序进行拍摄,就可完成一次闪电的过程。通常在动画片中会在第一次闪电之后,相隔七、八帧再来一次闪电,这样处理会使人感到更加完整。

第四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烟

动画片中常出现的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浓烟,一类是轻烟。

1:浓烟包括火车头冒出的蒸气、烟囱冒出的烟、汽车驶过扬起的尘灰等。画浓烟时要注意它的外形变化和内在结构,运动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轻烟包括香炉里冒出的烟、烟圈、打枪冒出气体等。画轻烟时要注意其造型的变化,轻烟通过不断上升、拉长和弯曲的缓慢变化,直至终了。

第五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水

水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动画片中即有小小的水滴,又有大江大河的水浪。但不管水以什么形式出现,它都离不开七种基本运动形态。即:分离、聚集、推进、S变化形、曲线运动、发散变化、波浪形运动。

1、水圈的画法:平静的水面上落入一个物体,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水纹,我

们称之为水圈。水圈从中心出现向外围逐渐推出,之后慢慢消失。水圈

从产生到消失约需六至八张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之间加进七张左

右的中间画,这样运动起来就使人感到生动。

2、水流的画法:水流包括山间小溪、渠水、瀑布等。画水流时要注意水纹造型的变化,在两组水纹间加中间画时,要准确地画出中间的过程,还可适当地加上一些小水纹或线条,这样画出的水流就比较生动。

3、水花的画法:冲向地面的水柱、落入水中的石块、高处滴下的水滴都会形成水花。水花的运动属于发散变化。水花从产生到消失原画和动画需画十六到二十张左右,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4、水浪的画法:水浪属于波浪形运动,水浪从一个位置逐渐向另一个位置或形态推进,从而产生动感。

5、水纹的画法:物体浮游在水面上时,会使水面产生水纹,如行驶的小船、游动的天鹅、鸭子等。画水纹时,要注意水纹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速度不能太快,水纹逐渐向外扩展,一般在两张原画(关键帧)之间加七张中间画,这样运动起来比较适宜。

第六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爆炸

爆炸的绘制过程一般为:先画爆炸时发出的强光及飞散出来的物体碎片,接着画出爆炸产生的浓烟及其消失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二十二张原画和动画,这样运动起来比较生动。

爆竹爆炸的画法:一般画十到十五张原画即可,不一定加中间画。可循环使用二、三次。第七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雪

雪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能有效果地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用以烘托主题。雪的下落过程缓慢,因雪花的份量轻、体积大,会随风飘舞,所以运动线路呈不规则的曲线状。画雪时,要先给每一朵雪花设计好运动线路,使其按既定的线路飘舞。

可以用循环的方法画雪。在设计定好的线路上画出原画和中间画(假定7张),然后依次拍摄循环播放即可。

为了表达空间感,使画面看上去有一定的深度,可以把雪分成前、中、后三层分别画出。前层雪花因离镜头近,运动速度可相对快些,雪团较大,中层次之,后层最慢,雪团也最小。三层雪花的运动线路不能重叠,要有意识地错开,这样运动起来就比较生动。

第八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云

云在动画片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即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加以表达,又可以画成装饰风格强的图案,云在运动时,外形要适当变化,运动速度较慢,云即可以是整块云团的飘动,也可以由一块大云团分裂成若干小云团。

第九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雨

从高空快速下落的雨点,由于视觉残存的原理,给我们的印象是一条线。只有近处的雨点,才会有点的感觉。所以画雨时,常把雨画成长短不一的线条。所有雨点都朝同一个方向运动。为了表达动画镜头的深度,可把雨分成近、中、远三个层次来表现。近层的雨运动速度较快,一个雨点从入镜头到出镜头可以画6-8张动画,雨点的形状可画的粗大些、间距也较大。中层的雨运动速度略慢,一个雨点从入镜头到出镜头可以画8-10张动画,雨点的形状为较长的直线,间距略小些。远层的雨运动速度最慢,雨点从入镜头到出镜头可以画12-16张动画,雨点的形状可用细密的线条组成片状。三层雨叠在一起进行拍摄后可以循环使用。第六章物体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物体的运动规律--曲线运动

动画片中的角色或物体在表演过程中,不是以直线的方式进行运动,而是用曲线的方式进行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动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运动方式,主要包括弧形运动、波浪形运动和S形运动。

1、弧形运动:物体的运动过程或轨迹呈抛物线形,我们称之为弧形运动。如掷出的球体、弹跳的小球、被风吹动的花草、被扳动的竹竿等。

2、波浪形运动:物体的运动过程或轨迹呈波浪形时,我们称之为波浪形运动。如水浪的推进、飘带、被风吹动的头发、迎风招展的红旗等。用波浪形运动原理表现物体运动时,要注意波浪运行的方向和速度,不能突然改变方向或中途停顿。要循序渐进地运动。

3、S形运动:当物体的力从一端传向另一端时,它的运动过程或轨迹呈S形,我们称之为S 形运动。如松鼠摆动的大尾巴、飞鸟扇动的翅膀等。S形运动适合表现质地柔软的物体。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物体的运动规律--变形

变形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角色或物体在表演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影响使造型产生变化从而使角色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惯性变形、夸张变化。

1、弹性变形:物体在下落着地的过程中,造形产生拉长、压扁等形态,就是弹性变形。如下落的球、空中掉下的皮箱、被砸的垫子、下落的熊等。

2、惯性变形:运动着的物体突然停下或静止的物体突然运动时造型发生变化,就是惯性变形。如突然停止的汽车、插入木墩的刀等。

3、夸张变形:物体在用力或受到外力的影响时,局部或整体造型经过夸张手法进行变化,就是夸张变形。如被压成风琴褶的猫的身体、贪吃鸡蛋的猫、惊恐双眼、大笑的嘴、鸡等。夸张变形效果强烈、生动。

第三节物体的运动规律--流线

流线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表现角色或物体的快速运动或特殊效果时,常用此法。流线包括速度型流线、声音型流线、效果型流线。

1、速度型流线:物体快速运动时,往往看不清具体的造型结构,而只看到它的虚影。如果用速度型流线来表示这些虚影会有很强的动感。如飞碟直升机螺旋桨、掉出镜头的小熊、快速旋转的电风扇等。

2、声音型流线:为了配合动画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适当加上一些声音型流线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击鼓的声音、电唱机的音乐声、电话铃声等。

3、效果型流线:当有些特殊的感觉无法通过具体的动作进行充分表达时,加一些效果型流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晕头转向的感觉、惊恐的感觉、愤怒的感觉、怀疑的感觉等。第四节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

每一秒钟动画片由二十四张画面构成,动作是强烈还是柔和、有力还是绵软,都与速度与时间的掌握有关。动画片中常用的速度有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速度的快慢首先可通过画面上物体的距离来体现,距离大时物体移动的就快,距离小时物体移动的就慢。其次速度的快慢还可以通过拍摄时对画面帧数的重复次数进行调节。如拍一帧就快、拍三帧就较慢。

1、匀速运动:速度均匀的动作是匀速运动。如钟表指针的转动。

2、加速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动作是加速运动。表示力量强烈、动作有劲时,多用加速运动。如扔柿子、落下的水桶、迎面驶来的车辆、倒地的木棒。

3、减速运动:速度由快到慢的动作是减速运动。如在地面上滚动的圆球、掷向高空的帽子、远去的飞机等。

第五节物体的运动规律--节奏

动作节奏的产生与动作的距离、动作的时间、动作的张数有关。其中动作的距离是最基本又最重要的。画原画(关键帧)时对动作的设定非常关键。

1、柔和的节奏:停--慢--快、快--慢--停,是一种渐快或渐慢的节奏,产生柔和的感觉。

2、强烈的节奏:快--停、快--停--快,是一种突然性的节奏,产生强烈的感觉。

3、急骤的节奏:慢--快--停是一种渐快后骤然停止的节奏,可能预示一种异常结果的发生。

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班级: 13数媒(网络)本 1班主讲教师:王珊珊 院系(部):动漫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 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 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主编:张庆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学时 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授课内 容 弹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 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 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 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教学后记:

动画运动规律

1.在动画运动规律技巧方面美国与日本动画的区别 在技巧方面,非常充分的运用了传统的动画表现手法,展现各类物体的物理现象,我们常常称其为运动规律。弹性运动,曲线运动,预备和缓冲运动。美国动画片被当做艺术品和经典作品来完成,多为电影大片,制作周期长,品质优良。在运动规律方面,日本动画制作张数仅为美国动画的五分之一。常常“停格”。因此,日本动画大量运用大量摄影技巧来弥补运动方面的不足,日本动画多为电视动画,周期短,产量大。 2.什么是动画设计稿 设计师根据分镜头台本的构图人物造型比例以及场景样稿画设计稿,设计稿最主要的任务是统一背景和人物的透视。 3.什么是动漫 动漫是由“cartoon”包括两方面内容,动画和漫画,静止不动的称为漫画,像电影一样会动的称之为动画 4.视觉残留(名词解释) 物体在移动前其影像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会有八分之一秒左右的停留,如果这个物体形象的动作每三格动一下,观者看到的就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运动的画面。 4.画运动规律的专用设备叫“透台”又叫“拷贝台” 5.动画专用纸有三个定位孔,叫做“动画纸”用“定位尺”来固定 6.动画线条绘制标准“准,挺,匀,活” 7.日文的“中割”也称之为“动画”,即运动物体关键动态之间呈渐变过程的,已构成一个形体的画,对一个单一的动作而言,两头极限的两张叫做原画,中间的画面就叫做中间画8.动画中有哪几种变形 主要有四类变形(1)荒诞变形(2)弹性运动变形(3)预备和缓冲变形(4)阻力变形 9.什么是弹性运动变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上称之为弹性,当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时就成生了变形,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想,当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10.预备和缓冲变形 预备动作是指动画角色在同某一方向运动前呈现的一个反方向动作,加了物体的夸张,缓冲室物体受到惯性的影响,一时止不住而产生的物理现象,也会引起物体的变形,预备和缓冲引起的变形和夸张是动画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技巧,目的是使动画片更具有戏剧性。 11.阻力变形 物体受到阻力和离心力时也会变形,阻力变形会使动作充满力度 12.什么是转面 转面就是绘制角色或物体的朝向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运动规律中最基本的技法 13.头部转面要点 用十字线(眼线和中线)表示头部的朝向,用一个圆球概括头部形状来绘制转面,首先要注意角色自身的结构,在转面过程中基本保持角色结构不变。同时要注意两种透视关系:即切割的距离和造型的透视。 14.自然转面法 绘制转面时,还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才能使转面过程自然生动,称为自然转面法,如果眼神与头部同步运动,那么画出的效果就很机械,绘制转面时,可以让眼神先与头部运动,或者滞后,同时配合抬头——低头的过程,使转面呈现出弧线效果,都是自然转面常用的技巧。 15.表情绘制 表情主要通过口型和五官运动来表示

《动画概论》教案

《动画概论》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授课老师: 授课专业:动漫 授课时间: 学时:64 相关课程: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科基础课,以介绍动画艺术基础知识为目的,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念、原理、生产过程、艺术特性、发展史等。要求学生学会用专业眼光欣赏中外优秀动画片,提高艺术认识能力,加强专业修养及职业观念。 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2. 动画片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过程。 3. 世界动画发展简史。 4. 动画片的制作流程。 5. 动画的形成原理。 6. 动画中的影视元素。 7. 动画中的原画及动画技法。 8. 动画片中前期分镜和时间的设定。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情况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建议事宜: 课外辅导与答疑的安排要求: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1)以教学要求与作业要求为考核基本标准来衡量学生作业最终效果。(2)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程度及作业过程情况。 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动画艺术概论》金辅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动画技法》严定宪林文肖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漫艺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影通史?电影的发明》[法]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的时间掌握》 [英]哈德罗.威特克中国电影出版社 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动画概述 无论是动画专业的学生,还是动画片的爱好者,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定要扎实一样,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谈得上继续深入研究。 而对于那些想创作动画片的人来说,回归原点,思考动画的本质,对他们走出创作的困境和拓展思路,开创新的动画格局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动画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动画 1、动画的定义 “使……活动”

《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教学大纲

《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836 课程类别:专业 实验学时:7周 学分:7 适用专业:动画艺术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动画造型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学习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动画技法,揭示表象和内部的潜在要素,最终使学习者能够将这两种重要的因素应用于原画的设计和创作中去,同时也是为以后原画的运动规律和时间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一)实验室选择的要求 实验地点应保证每位同学有一台拷贝台,一个班有一台扫描仪。本次实验地点选择在校内的艺术设计学院的二维实验室。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实验指导老师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耐心,较全面的动画专业技术素质,较强的绘制和电脑操作水平。采取集中讲解示范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悉心手把手逐个指导学生,应有百问不烦,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来完成实验指导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实验材料准备:A4纸、2B铅笔、橡皮、铅笔刀。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卡通漫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进行卡通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卡通漫画设计的创意思维。 (3)按要求完成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连载漫画、漫画单行本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二:绘本小说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三:FLASH动画短片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四:音乐视频动画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五:吉祥物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六:卡通扑克牌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七:系列化玩偶设计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备注 1 弹性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 2 惯性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3 曲线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4 人的结构与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5 人的走路动作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6 人物的跑步动作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7 人物的跳跃动作14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考察学生对动画造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与考勤、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3、主要考核内容:课堂练习、个人形象造型设计、衍生产品制作以及实验报告。 4、考核题型:非试卷考试 5、成绩评定: 考勤情况:考试总成绩的5%,考勤全勤者方可得满分。 完成的课堂练习:占考试总成绩的15%.。 完成个人形象造型设计:占考试总成绩的30%.。 完成衍生产品制作:占考试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它占总成绩的20%,总分100分. 以上四个成绩累计60分以上(包括60分)算考试通过。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1、实验指导书 《卡通动漫画》吕江江苏美术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动画造型设计》赵鑫天津大学出版社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 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走路 第二节跑步 第三节跳动 第四节表情 第五节口型 三、学习顺序与方法: 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 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橡皮:软质橡皮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71494526.html,/ )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精心整理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 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7、圆弧动作 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因此在绘制中间画时,要以圆滑的曲线设定连接主要画面的动作,避免以锐角的曲线设定动作,否则会出现生硬、不自然的感觉。不同的运动轨迹,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机械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生命物体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圆滑曲线的运动形式。 8、第二动作 第二动作可理解为主要动作的辅助动作,它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表达。但第二动作只能以配合性的动作出现,不能过于独 立或剧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动作的清晰度。 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动画片中处理变形不明显的运动物体时,要运用夸张变形的动漫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弹性运动。在表现物体弹性运动时,也要处理好动画速度和节奏间的关系,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动画效果。 3、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时,便形成了曲线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弧形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曲线运动能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物体的质感。是动画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感。 1)弧形运动 当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抛物线的行进轨迹时,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动画运动规律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①在《埃及王子》、《人缘泰山》、《小马王》等几部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动画片影片问世之后,人们加强了运动规律是动画影片的技术支撑的认识,不再把它作为二维动画独有的技术知识。尤其是《小马王》这不影片,它是在三维技术环境中完成的,在制作中吸收了大量的二维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动作表演的完成基本上是在原画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当影片最终以二维动画的画面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三维制作的痕迹,这时,影片中角色动作表演的感染力就更强大了,可见,运动规律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修养。就像演员的表演素质一样,它不是机械的数据理论。它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调整工作方式或研究方法,哪怕就是在动作捕捉技术发明、推广之后,人们依然需要根据运动规律的知识来提高动作表演的质量。 ②原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包括:基本的运动规律和个性化的动作设计。在运动规律这门课程中,我们要讲解的就是常见动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围绕这些基本规律展开的常见的个性化表演,同时学会研究和总结运动规律的方式方法。因为运动规律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学科,它除了要求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通过不断地实验操作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在练习和创作中不断积累新的运动状态的规律和表现经验。通过对运动规律基础知识的分析,让学习者掌握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原动画制作和原动画动作设计的能力。 第二章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动画的概念: ①在这门课程中,必须准备以下工具: ⑴动画用纸张打孔机 ⑵动画用定位尺 ⑶拷贝箱 ⑷黑色铅笔和彩色铅笔 ⑸一面镜子和一支秒表 ②动画的工作流程: ⑴前期工作 ⑵中期制作 ⑶后期制作 ⑴前期工作包括:企划、剧本编写、形象设计、场景画面风格设计和分镜头剧本的绘制。 ⑵中期制作包括:镜头规格设计、原动画制作、背景制作和色处理。 ⑶后期制作包括:镜头合成、音效、特技处理和后期编辑。 ③工作进度表,是一部动画片进入实际制作后的时间进程安排与计划。 ④动画作品在制作的时候缺乏一般绘画创作的随意性,而是要求极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动画制作中的时间概念: ①所谓“动画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

《动画运动规律》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The rule of animartion sport 二、课程代码: 162Y043 三、课程类别: 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五、学时/学分: 40 / 2.5 六、先修课程: 基础素描、动画速写、动画素描 七、适应专业: 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目的:该课程的性质为学科基础课的必修课。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运动规律是我们动画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对于人物动画的制作也是动画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基本任务与要求:该课程通过对人物在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的分析与讲解,使学

生熟练的掌握人物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规律与特征。也启发学生对不同性格角色的人物在运动中的差异性,为今后的人物动画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人物运动规律的概念。(2学时) 1、了解人物运动规律 2、理解人物运动规律特点 3、掌握人物运动规律的特点 重点内容:.何谓人物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人物运动规律的特点。 第二章.人物运动规律的分类(8学时) 1、了解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2、理解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3、掌握人物运动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行走、跑、跳、 重点内容: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教学难点:人物运动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第三章.动物运动规律(8学时) 1、了解动物行走的特点 2、理解动物慢走、快走、匀速行走的特点 3、掌握行走与桢的运用 重点内容:慢走、快走、匀速行走 教学难点:行走与桢的运用 第四章.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8学时) 1、了解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特点 2、理解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3、掌握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特征 重点内容:风、雨、雷、电、水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差异性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

04504《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为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技能课程,掌握运动规律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动画制作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重点是学习动画角色的各种运动规律,包括真实人物的走跑跳等基本运动规律,还有物体及动物的运动规律,最后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动画角色的运动。从而使本专业学生掌握制作动画的最基础的技巧。通过对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动画创作基础,让他们的动画之路走的更远更稳。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编写的,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动画专业的培养方向。本大纲叙述的内容尽可能简明实用,便于自学。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熟练的掌握各种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动画角色的运动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层次地认识,为以后的动画学习创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大量观摩动画影片,对运动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习人、动物以及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并熟练掌握。 3.研究动画角色的运动和真实事物运动的区别,了解动画的特性。 4.把各种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特性相结合,掌握动画角色的运动表现。 5.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动画角色。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动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对二维动画创作和三维动画创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所有基础中的基础,动画中的“动”指的就是这门课,没有运动的画面就只能是单幅作品,永远不能称之为动画。也就是说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是使静止的画面活起来的魔术棒,是打开动画大门的钥匙。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大量的观赏动画,首先要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动画角色的运动规律,动画和电视电影的区别。启发学生创作动画的欲望,从而开展下一步教学。 二、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1.教学主要内容 (1)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定义 (2)动画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基本原理与实际运用;掌握动画运动规律中物理原理的体现。

动画造型设计与运动规律考试大纲答案

动画造型设计与运动规律 第一章:概论 1动画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艺术赋予感染力与生命力。 2动画造型设计的基本性质:是用来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载体。 3动画造型设计的前提核心:首先要研究和了解人的不同外在特征与内在性格的差 1《大闹天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鼹鼠的故事》前捷克斯洛伐克、《铁臂阿童木》日本手冢治虫。 第二章:动画造型设计的艺术特征及风格类型 领会 CG、《阿凡提》、《百物语》、《守护月天》、《邪恶的头罩》、《比拉罗的科幻世界》、《丁丁历险记》、《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狼人》、《阿基拉》、《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怪物公司》、《最终幻想 掌握: 动画艺术形象设计的重要特征和价值:动画造型设计的总体特证是简洁有力。简洁是直运用尽可能概括的造型手段来塑造动画角色的形象。有力是指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特有的性格、内涵与外在特征。 熟练掌握 动画造型设计的重要风格并举例说明:动画设计重要的风格主要有漫画和写实两种主要风格。漫画风格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自然形象进行一定程度夸张变形处理的造型表现,夸大其某一特征,强调角色的某种性格,是一种幽默有趣的造型艺术形式。如《阿凡提》,日本的《守护月天》,美国动画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兔子长长的耳朵和突出的门牙可以变化出很多的兔子造型。写实风格的动画造型是以自然形象的比例姿态的基准设计的动画造型。如日本的动画片《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狼人》,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中仙女角色造型就是完全按照真人的比例、形象、动态设计的,说话中的口型均以真实为依据。 第三章:二维动画造型 1.领会:《救难小英雄》、《猫和老鼠》、《跳调虎》、《小鹿班比》、《加菲猫》、《宠物小精灵》、《狮子王》、《CASPER》、《西部猎犬警察》、《迷墙》、《大力士》、《红猪》、《回忆的点点滴滴》、《辛普森一家》、《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机动警察》、《泰山》、《贵妇和流浪狗》、《勇闯黄金城》、《星际宝贝》、《风中奇缘》、《在阿尔的卧室》、《牧笛》、《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歌剧》、《C小调协奏曲》、《埃及王子》、《幻想曲2000》、《失落帝国》、《狼人》、《再生侠》、《冰冻星球》、《燃烧天使》 掌握 1符号化:是指所塑造的动画角色要有区别于同一类型的造型的特定样式(形态),即能传达出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适用专业 适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方向)三年制专科。(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大纲适用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方向)年级学生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能力,属专业核心课程。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人和物体在时间的展开中动作的顺序性、间隔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在动画片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观察表现对象动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动画技法和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画技术水平,以及对动画语言的感知力和把握力,为将来的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了解人、动物的走、跑、跳、表情与口型的动作特点,了解风、雨、雷电、云、烟、水、火及爆炸的动作特点,掌握这些动作的基本绘画技巧,并能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设计之中。 知识要求:认识、理解并运用动画艺术中各类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技法,为动画创作的动作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技能要求:熟知各类动体的运动规律,熟练地掌握这些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素质要求:培养创造力和基本造型能力,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掌握动画中人、动物以及自然想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下一步动画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条件

电脑、投影仪、拷贝台、动检仪、动画纸、动画尺 (四)课程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 学时:64—120学时 教学环节:理论讲述19—24学时,实践学时61-96学时(学时分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运动规律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第二节运动规律在动画设计中重要意义 第二章运动力学原理 第一节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二节力的表现 第三节加速度减速度 第四节惯性运动 第五节弹性运动 第六节曲线运动 第二章动画中常见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动作的预备和预感 第二节跟随动作 第三节动作的停顿 第四节动作的循环 第五节动作强调 第六节动作的夸张 第七节动作的交搭 第八节运动的透视 第九节复合动作 第十节口型与表情及情绪刻画 第三章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人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1、人的结构

《动画运动规律》(48h)中英文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熟练地掌握各种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动画角色的运动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动画学习创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 赏析大量的动画影片,并且对运动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学习人、动物以及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并熟练掌握。 3. 研究动画角色的运动和真实事物运动的区别,了解动画的特性。

4. 把各种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特性相结合,掌握动画角色的运动表现。 5. 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动画角色。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1.动画运动规律概论(4学时) 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熟悉原画、小原画、中间画、关键张等基本的动画概念。 2.人物动画运动规律原理及运用(16学时) 1)了解人物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对动画人物表现的意义;掌握固定人物的基本运动规律;2)了解人物正常的走路、跑步运动规律;理解人物在走路、跑步当中各个关节点的曲线运动规律;掌握人物运动规律的表现手法; 3)了解动画人物在不同角度行走、跑步的形态,按照相应运动规律设计人物的行走与跑步形态,从而更好刻画人物情绪。 3.动物运动规律原理及运用(12学时) 1)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四蹄动物的动画形象的行走及跑步,掌握动物主要运动形态和规律运用;2)了解有关动物的运动形态;深入分析相关动物的运动特点;掌握动物运动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 4.自然现象运动规律及原理(8学时) 了解动画自然现象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原则;理解自然现象的运动方式与一般规律; 全面掌握并运用自然现象的表现手法增强动画的视觉效果。 5.综合运动规律的动画运用原理与设计表现(8学时) 了解掌握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具体运用及相应案例。根据所掌握的人物、动物、自然现象的动画运动规律,帮助动画作品塑造形象,渲染气氛,营造效果。 四、作业 阶段作业 1.设计两个带有性别年龄特征的人物(侧面)走路循环,输出为psd或riff格式; 2.完成两个带有不同性别年龄情绪特征的任务(侧面)跑步循环,输出为psd或 riff格式; 3.完成四蹄动物的行走及奔跑各一组,输出为psd或riff格式; 4.完成鸟类、昆虫及爬行动物的运动规律练习各1组,输出为psd或riff格式; 5.完成烟雾、爆炸、火苗等自然现象的练习各1组; 6.完成一组镜头的临摹,掌握各种动画运动规律的特点及表现; 期末大作业要求 制作长度为1分钟以上的动画短片。 要求: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教 2 3 5 1 ” 充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一 、课程定位与方向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 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是经过无数动画人的探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集科学性、艺术 性、技术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影视 动画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一门集动画运动规律与造型技法绘制为一体的必修类课程。 学目的 在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运动、表现运动的能力。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能广泛适用于手绘、二维电脑、三维电脑动画及游戏制作领域的人 才,力图培养动画及游戏行业中的通用人才。本课程所培养的技能在整个动画行业应用面非 常广,从手绘动画到 FLASH 动画,到二维、三维电脑动画,到手机多媒体动画,到广告设计, 到游戏动画都需要这个技能。 本课程属于动画制作行业中动画岗位必备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教学 课时为 78 学时。 二、本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设想 本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设想通过三年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 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1、师资 队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师资结构欠合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4、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与教学课程的衔接不充分。为了达 到预期目的,该课程改革思路如下:1、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规划,力求三年内,师资队 伍的数量和质量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2、力求三年内编写出一整套符合试点专业改革要 求的教材;3、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主要措施:、制订 出分阶段实施计划,并落实到个人;2、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3、分阶段进行成果展示。 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目标及规划 1、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自从担任《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后,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动画的运动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力图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把知识 传授给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手绘练习和上机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绘制动漫人物和事物运 动规律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这一命题的提出,源于看到了一段 文字描述“一个不幸的艺术家的墓志铭:他发现了一个画滑稽兔子的模式,这个模式让他功 成名就,而最终他的生命以悲剧结束,因为他无法摆脱这个画滑稽兔子的模式。 当学生在 一直不断地对人、动物、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进行练习的时候,我担心他们的思想会固守在 已经被总结推广的运动规律上,使练习流于形式,创作出千篇一律的运动模式,这种担心引 起了我的思考。 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为学生构建系统实用的知识结构 及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课程设计思路是基于“头脑风暴”的 “三段五步”合作探讨教学模式。 (1)“三段”其模式结构: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达标检测。 目标导学”课前出示本节 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应达到的要求,还可以指导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课中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主要运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 分 体现学生主体。“达标检测”结课时设置达标检测,检查学生是否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统计达标率,优秀率,落实堂堂清。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Z19881023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6 学分:6 适用专业:影视动画 先修课程:《绘画基础》、《透视与解剖》、《造型设计》 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角色动画》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门课程是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主干专业课,是动画制作者制作动画的重要流程之一,是动画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掌握各种角色与物体动作的特点与表现方法,熟练地表达各种不同剧情中的不同动作。在了解动作运动的共性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个性运动规律的形态表现,并使静态的画面在荧幕中活动起来。并能将以前学习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造型设计知识等相结合,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展开教学打好基础。所以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相应的,也是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 课程基本理念 反映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相关理论为指导,突出动画运动规律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设计思路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依据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规律及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的,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运动方法、表现方法及设计的基本技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熟悉并掌握动作的运动变化是情感表达与戏剧内容的需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为创造角色服务。,打破传统的讲授式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以教师设置的不同任务模块为学习的知识技能点,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掌握该门课程知识要素的过程,逐渐构建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提升相关技能知识。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具体动画制作专业能力的训练,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一方面选取权威的专家和资深动漫行业工作者总结的规律性较强的动画技巧,内容的选取围绕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制作的任务需要来进行,并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将技能、知识和态度相结合。项目设计以使学生具备影视动画角色动画编导能力和初步创作能力为线索来进行,如结合定格动画来展示动画运动规律。教学过程中,多开发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设置案例制作实训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练习。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综合运用能力。

《动画运动规律》考试大纲

2020年高职自主招生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大纲 【考试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是根据考生在学完中等职业学校规定的课程后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 一、知识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硬件知识 (1)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2)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3)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最小) 2.计算机网络知识 (1)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的物联网及其作用。 (2)掌握常见的网络知识及其作用。 3.文字录入与设置 (1)认识键盘,掌握特殊键的功能,端正打字姿势 (2)常用的快捷键(删除、复制、粘贴、关闭、选择多项、连续选择) (3)鼠标选择(单击、双击、三击各选中什么)

4.微软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1)表格操作(合并拆分)。 (2)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运算(掌握常用的函数,如:average、sum、max、min等)。 (3)掌握ppt幻灯片的播放功能(快捷键)。 (4)掌握word、excel、ppt的扩展名、保存、另存为功能。5.互联网基础知识 (1)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互联网的特点。 (2)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3)理解何为电子邮件 6.计算机病毒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掌握什么是病毒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按交换方式分 (3)网络拓扑结构 2.计算机病毒特性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动画运动规律》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编码:26133A02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5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必修课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48 学时) 课程学分:3 分 先修课程:《动态速写》、《动画技法》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艺术创作的技能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人和事物运动绘制的方法,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绘制动态事物的相关技巧。逐步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 二、课程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的运动事物绘制原理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掌握绘制动漫画中人物和事物运动方法,能利用各种工具合理表现对象的运动和速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一般运动规律(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弹性运动。 第二节惯性运动。 第三节曲线运动。 【教学要求】 1.掌握弹性运动中,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掌握波形和曲线的运动特征,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动作的呆板、机械。 2.熟悉弹性运动的规律;熟悉惯性运动的规律;熟悉曲线运动的规律。

3.了解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了解惯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了解曲线运动的类型特征,并能灵活地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利用 PPT 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一般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让学生描摹一些相关动态序列。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12 学时。 课程单元二人物常规运动规律(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的结构与运动。 第二节人的走路动作。第 三节人的跑步动作。第四 节人的跳跃动作。 【教学要求】 1.掌握人的基本结构特征、人在运动时的结构和肌肉变化。掌握人的基本走路规律。握人的跑步基本规律。掌握人物跳跃时的基本规律。 2.熟悉影响人物运动的几个因素,准确刻画出各个骨骼关节的变化状态。熟悉人物的结构特征、细节上的变化处理及不同风格的走路方式。熟悉基本的跑步特征,注意跑步时的动态。熟悉人物在跳跃时,压缩和拉伸原理在人体运动上的具体体现。 3.了解人体解剖、透视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利用 PPT 教学(图片、影像结合讲解)使学生对人物常规运动规律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认识。让学生描摹并默写一些相关动态序列。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12 学时。 课程单元三动物的运动规律(理论讲课和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兽类。 第二节禽类。 第三节鱼类。 第四节昆虫类。 第五节两栖类。 【教学要求】 1.掌握兽类、禽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动物的动作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及运动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2.熟悉兽类、禽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动物的运动规律,并在实际操作中会加 以灵活运用。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班级: 13数媒(网络)本 1班主讲教师:王珊珊 院系(部):动漫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课程 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 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 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主编:张庆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学时分配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授课内 容 弹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 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 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 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