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物理各知识点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各知识点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各知识点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各知识点专题复习

专题之一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既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

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

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

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

个质点的质量为m i ,对应的加速度为a i ,则有:F 合=m 1a 1+m 2a 2+m 3a 3+……+m n a n

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

∑F 1=m 1a 1,∑F 2=m 2a 2,……∑F n =m n a n ,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

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实际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

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

阶段列方程求解。

解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那么问题

都能迎刃而解。

3.应用举例

例1.如图所示,m A =1kg ,m B =2kg ,A 、B 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 ,水平

面光滑。用水平力F 拉B ,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 =10N 和F =20N 时,A 、B 的

加速度各多大?

解: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的F 值。当A 、B 间的静摩擦力达到

5N 时,既

可以认为它们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又可以认为它们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A

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这时以A 为对象得到a =f /m A =5m/s 2,再以A 、B 系统为对象得

到 F =(m A +m B )a =15N

⑴当F =10N<15N 时, A 、B 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2B

A B A 3.3m/s =+==m m F a a ⑵当F =20N>15N 时,A 、B 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B

B A A a m a m F +=,而a A =f /m A =5m/s 2,于是可以得到a B =7.5m/s 2 例2.如图所示,m =4kg 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当:

⑴小车以a=g 向右加速;⑵小车以a=g 向右减速时,分别求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F 1和后壁对小球的压力F 2各多大?

解:⑴向右加速时小球对后壁必然有压力,球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 A B F F 2

F 1

G a

v F 1 G

v a

向右加速。合外力向右,F 2向右,因此G 和F 1的合力一定水平向左,所以 F 1的大小可以用平行

四边形定则求出:F 1=50N ,可见向右加速时F 1的大小与a 无关;F 2可在水平方向上用牛顿第二定

律列方程:F 2-0.75G =ma 计算得F 2=70N 。可以看出F 2将随a 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用平行

四边形定则比用正交分解法简单。)

⑵必须注意到:向右减速时,F 2有可能减为零,这时小球将离开后壁而“飞”起来。这时细

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会改变,因此F 1的方向会改变。所以必须先求出这个临界值。当时G 和F 1的合力刚好等于ma ,所以a 的临界值为g a 4

3=。当a=g 时小球必将离开后壁。不难看出,这时F 1=2mg =56N , F 2=0

例3.如图所示,在箱内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为α)上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

固定一木块,木块质量为m 。当⑴箱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时,⑵箱以加速度a

匀加速向左时,分别求线对木块的拉力F 1和斜面对箱的压力F 2

解:⑴a 向上时,由于箱受的合外力竖直向上,重力

竖直向下,所以F 1、F 2的合力F 必然竖直向上。可先 求F ,再由F 1=F sin α和F 2=F cos α求解,得到: F 1=m (g +a )sin α,F 2=m (g +a )cos α 显然这种方法比正交分解法简单。 ⑵a 向左时,箱受的三个力都不和加速度在一条直线

上,必须用正交分解法。可选择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 斜面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同时也正交分解a ),然后分别沿x 、y 轴列方程求出F 1、F 2:

F 1=m (g sin α-a cos α),F 2=m (g cos α+a sin α)

经比较可知,这样正交分解比按照水平、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列方程和解方程都简单。

还应该注意到F 1的表达式F 1=m (g sin α-a cos α)显示其有可能得负值,这意味这绳对木块的

力是推力,这是不可能的。可见这里又有一个临界值的问题:当向左的加速度

a ≤g tan α时F 1=m (g sin α-a cos α)沿绳向斜上方;当a >g tan α时木块和斜面不再保持相对静止,

而是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绳子松弛,拉力为零。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4kg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与水平成θ=37°角的

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起向右前进t 1=2s 后撤去F ,又经过t 2=4s 物体刚好停下。求:F 的大小、最大速度v m 、总位移s 解:由运动学知识可知:前后两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与时间t 成反比,而第二段中μmg=ma 2,加速度a 2=μg =5m/s 2,

所以第一段中的加速度一定是a 1=10m/s 2。再由方程1)sin (cos ma F mg F =--θ

μθ可求得:F =54.5N

第一段的末速度和第二段的初速度相等都是最大速度,可以按第二段求得:v m =a 2t 2=20m/s 又由

于两段的平均速度和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有60)(2

21=+=t t v s m m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撤去拉力F 前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发生了改变。

四、连接体(质点组)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取一组物体(一组质点)为研究对象。这

一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的好

处是可以不考虑组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往往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

例5.如图A 、B 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

运动,求A 、B 间的弹力F N 。 F θ

v F a A B

F F 2 F 1 a v

G v a a x a y F 2 F 1 G G x G y x y

解:这里有a 、F N 两个未知数,需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 、

(A +B )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F m m m F B

A B N += 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水平面粗糙时(A 、B 与水平面间μ相同);也可以推广到沿斜面方向推A 、

B 向上加速的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是完全一样的。

例6.如图,倾角为α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

的木块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仍保持静止。求

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仅受静摩擦力作用,而整体中只有木块的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可

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αμαcos sin -=g a ,再在水平方向

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

α

αμαcos )cos (sin -=mg F f 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M ,本题还可以求

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F N =Mg +mg (cos α+μsin α)sin α,这个值小于静止时系统对水平面的压力。 例7. 长L 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铁球,杆的三等分点O 处有光滑的水平

转动轴。用手将该装置固定在杆恰好水平的

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当杆到达竖直位置

时,求轴对杆的作用力F 的大小和方向。

解: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求出小球1在最高点的速度v :0=mg ?1/3L -mg ?2/3L +1/2mv 2+1/2m (2v )2,

在竖直位置对系统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向下为正方向,设轴对系统的作用力F 向上,

()3

/223/22

2L v m L mv F mg -=-,得到F =2.4mg 五、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1.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向心力

“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任何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的某个分力,只要

其效果是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一般地说,做圆周运动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为向心力。当作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指向

圆心时,可以将它沿半径方向和切线方向正交分解,其沿半径方向的分力为向心力,只改变速度

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其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为切向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

方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切向加速度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

快慢。

3.圆锥摆

圆锥摆是典型的运动轨迹在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其特点是由物体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

充当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水平。也可以说是其中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向心力(弹力的竖直分力

和重力互为平衡力)。

例8.小球在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内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图中的θ(小球与半球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与线速度v 、周期T 的关系。(小

球的半径远小于R 。) O

1 2

α N

G

F θ

解: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和小球等高的水平面上(不在半球的球心),向心力F 是重力

G 和支持力N 的合力,所以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必然水平。如图所示有:

22sin sin tan θω

θθmR R mv mg ==,由此可得: g

h g R T gR v πθπθθ2cos 2,sin tan ===,(式中h 为小球轨道平面到球心的高度)。可见,θ越大(即轨迹所在平面越高),v 越大,T 越小。

本题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同样适用于圆锥摆、火车转弯、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飞行等在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共同点是由重力和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方向水平。

4.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处的受力特点及结论

这类题的特点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是时刻在改变的,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在最高点

处的速率最小,在最底点处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

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⑴弹力只可能向下,如绳拉球。

这种情况下有mg R mv mg F ≥=

+2 即gR v ≥,否则不能通过最高点。 ⑵弹力只可能向上,如车过桥。在这种情况

下有gR v mg R

mv F mg ≤∴≤=-,2,否则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

⑶弹力既可能向上又可能向下,如管内转(或杆连球)。这种情况下,速度大小v 可以取任意值。

可以进一步讨论:①当gR v >时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gR v <时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

gR v =时弹力恰好为零。②当弹力大小F mg

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mg ;当弹力F =mg 时,向心力等于零。

例9.杆长为L ,球的质量为m ,杆连球在竖直平面内绕轴O 自由转动,已知在最

高点处,杆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1/2mg ,求这时小球的即时速度大小。

解:小球所需向心力向下,本题中F =1/2mg <mg ,所以弹力的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

向下。⑴若F 向上,则2

,2gL v L mv F mg ==- ⑵若F 向下,则2

3,2gL v L mv F mg ==+ 本题是杆连球绕轴自由转动,根据机械能守恒,还能求出小球在最低点的即时速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题目中说明小球在杆的带动下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运动过

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再守恒,这两类题务必分清。

六、万有引力 人造卫星

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环绕星球质

量为m ,线速度为v ,公转周期为T ,两星球相距r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F G G

F

2222??? ??==T mr r mv r GMm π,可得出23

224GT r G r v M π==,由r 、v 或r 、T 就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质量;如果环绕星球离中心星球表面很近,即满足r ≈R ,那么由33

4R M πρ=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平均密度ρ。 2.双星

宇宙中往往会有相距较近,质量可以相比的两颗星球,它们离其它星球都较远,因此其它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

它们将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同周期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做双星。

⑴由于双星和该固定点总保持三点共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必

相等,即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同。

⑵由于每颗星的向心力都是由双星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大小必然相等,由F=mrω2

可得m r 1∝,于是有L m m m r L m m m r 2

1122121,+=+= ⑶列式时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r 表示双星间的距离,按题意应该是L ,而向心力表

达式中的r 表示它们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在本题中为r 1、r 2,千万不可混淆。

3.人造卫星(只讨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⑴人造卫星的线速度和周期。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有:

2

222??? ??==T mr r mv r GMm π,由此可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r 1r GM v ∝=和332r GM

r T ∝=π。可以看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r 、线速度大小v 和周期T 是一一对应的,其中一个量确定后,另外两个量也就唯一确定了。离地面越高的人造卫星,线速度越小而周期越

大。

⑵近地卫星。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 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又因为地面附近2R GM g =

,所以有min 85101.52,/109.73

3=?==?==s g R T s m gR v π。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⑶同步卫星。“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又叫静止轨道卫星),所以其周期等于地

球自转周期,既T =24h ,根据⑴可知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经过计算可得求得同步卫星离地

面的高度为h =3.6×107m ≈5.6R 地,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卫星的运转方向必须是

由西向东。

例10.“神舟三号”顺利发射升空后,在离地面340km 的圆轨道上运行了108圈。运行中需要多

次进行 “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方向,

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

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变化情况将会是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m 1 m 2 r 1 r 2 O ω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解:由于阻力很小,轨道高度的变化很慢,卫星运行的每一圈仍可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由于摩擦阻力做负功,根据机械能定理,卫星的机械能减小;由于重力做正功,根据势能定理,卫星的重力势能减小;由r

1r GM v ∝=可知,卫星动能将增大。这也说明该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大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外力做的总功为正。答案选D

例11. 如图所示,某次发射同步卫星时,先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P 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该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 ,远地点为同步轨道上的Q ),到达远地点时再次自动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v 1,在P 点短时间加速后的速率为v 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Q 时的速率为v 3,在Q 点短时间加速后进

入同步轨道后的速率为v 4。试比较v 1、v 2、v 3、v 4的大小,并用小于号将

它们排列起来______。 解:根据题意在P 、Q 两点点火加速过程中,卫星速度将增大,所以有

v 2>v 1、v 4>v 3,而v 1、v 4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线速度,

由于它们对应的轨道半径r 1< r 4,所以v 1>v 4。把以上不等式连接起来,可得到结论:v 2>v 1>v 4>v 3。(卫星沿椭圆轨道由P →Q 运行时,由于只有重力做负功,卫星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因此有v 2>v 3。)

例12. 欧洲航天局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发射前在赤道附近(北纬5°左右)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的库卢基地某个发射场上等待发射时为1状态,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2状态,最后通过转移、调试,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时为3状态。将下列物理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不等号排列:①这三个状态下卫星的线速度大小______;②向心加速度大小______;③周期大小______。

解:①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 2

专题之二 动量和能量

概述:处理力学问题、常用的三种方法 Q v 2 v 3 P v 4 v 1

一是牛顿定律;二是动量关系;三是能量关系。若考查的物理量是瞬时对应关系,常用牛顿运动定律;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首先考虑的是两个守恒定律;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可优先考虑两个定理。特别涉及时间问题时,优先考虑的是动量定理、而涉及位移及功的问题时,优先考虑的是动能定理。两个定律和两个定理,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对中间过程不予以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特别是变力问题,就显示出其优越性。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例题分析:

例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靠紧竖直墙。用水平力

F 将B 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这时突然撤去F ,关于A 、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撤去F 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D.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3

[A 离开墙前墙对A 有弹力,这个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A 有冲量,因此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动量不守恒;A 离开墙后则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A 刚离开墙时刻,B 的动能为E ,动量为p =mE 4向右;以后动量守恒,因此系统动能不可能为零,当A 、B 速度相等时,系统总动能最小,这时的弹性势能为E /3。]

指出:应用守恒定律要注意条件。

对整个宇宙而言,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无条件的。但对于我们选定的研究对象所组成的系统,守恒定律就有一定的条件了。如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就是“只有重力做功”;而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就是“合外力为零”。

例2. 长为L 宽为d 质量为m 总电阻为R 的矩形导线框上下两边保持水平,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落下而穿越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 宽度也是d 的匀强磁场区。

已知线框下边刚进入磁场就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则整个线框穿越该磁场的

全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电热是___________。 [若直接从电功率计算,就需要根据R

v L B mg 22 求匀速运动的速度v 、再求电动势E 、电功率P 、时间t ,最后才能得到电热Q 。如果从能量守恒考虑,该过程的能量转化途径是重力势能E P →电能E →电热Q ,因此直接得出Q =2mgd ]

指出:深刻理解守恒的本质,灵活选用守恒定律的各种表示形式

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有多种表达形式:E K +E P =E K /

+E P ′,ΔE K +ΔE P =0。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在运用时有繁简之分。因为重力势能的计算要选定参考平面,而重力势能变化的计算跟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所以用后者往往更方便一些。

在运用更广义的能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可以这样分析:先确定在某一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参与了转化;哪些能量增加了,哪些能量减少了;然后根据能量守恒的思想,所有增加了的能量之和一定等于所有减少了的能量之和,即ΔE 增=ΔE 减。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m 1,以5m/s 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AB 部分的左侧向右运动,桌面AB 部分与m 1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B 间的距离s=2.25m ,桌面其他部分光滑。m 1滑到F A B L d d

B

桌边处与质量为2.5kg 的静止物体m 2发生正碰,碰撞后m 2在坚直方向上落下0.6m 时速度大小为4m/s ,若g 取10m/s 2,问m 1碰撞后静止在什么位置?

解析:m1向右运动经过AB 段作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律可以求出离开B 点继续向右运动的速度为4米/秒;和m2发生碰撞后,m2作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以求出m2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碰撞之后)为2米/秒。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撞之后瞬间m1的速度为1米/秒。由动能定律可以求出返回经过AB 段,离B 点0.25米处停止。

例4如图所示,球A 无初速地沿光滑圆弧滑下至最低点C 后,又沿水平轨道前进至D 与质量、大小完全相同的球B 发生动能没有损失的碰撞。B 球用长L 的细线悬于O 点,恰与水平地面切

于D 点。A 球与水平地面间摩擦系数μ=0.1,已知球A 初始高度

h=2米,CD=1米。问:

(1)若悬线L=2米,A 与B 能碰几次?最后A 球停在何处?

(2)若球B 能绕悬点O 在竖直平面内旋转,L 满足什么条件时,

A 、

B 将只能碰两次?A 球最终停于何处?

(1)20次 A 球停在C 处

(2)L ≤0.76米,A 球停于离D9.5米处

例5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质量m =0.4kg ,以速度υ=20m/s ,水平地滑上一个静止的平板小车,小车的质量M =1.6kg ,小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不计车与路面的摩擦)求:

(1)小车的加速度;

(2)小车上的木块相对于小车静止时,小车的速度;

(3)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 (1)0.5m/s 2;(2)4m/s ;(3)8s]

第二问:对m 、M 系统研究,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很快求

出木块相对小车静止时,小车的速度。也可以利用动能

定理分别研究m 和M ,但相对而言要麻烦得多。表明合理选择物理规律求解,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程度

例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质量为M 的小车,车上装有一个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一

个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跟车面等高的平台上以速度V0滑

入圆环.试问:小滑块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它

运动到环顶时恰好对环顶无压力?

解析:滑块至圆环的最高点且恰好对环顶无压力,应有 )1(2 R

v m mg =式中V 是滑块相对圆心O 的线速度,方向向左。设小车此时速度u ,并以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滑块的对地速度为).(u v --对滑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由于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由动量守恒有

)2()(0

u v m Mu mv --= 由滑块和小车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3(2)(2

121212220 mgR u v m Mu mv +-+=三式联立求解得:M

Rg m M v )45(0+=

指出:公式v R

v 中的/2是相对圆心的线速度,而本题中的圆心是以u 向右移动的,所以滑快对地速度为V —u 。而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中的速度均应为对地的。

例7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使A 开始向左运动、

B 开始向右运动, 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以地面

为参照系)

(1)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 0, 求它们最后的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 若初速度大小未知, 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达的最

远处(从地面上看)离出发点的距离. 解析: A 和B 相对静止时,A 相对B 向左滑动了L 如图(3)设此时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v m M mv Mv )(0

0+=- )/()(0m M v m M v +-=① 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达最远处x 时(如图(2))对地速度为零,对小

木块A 由动能定理:202

1mv fx = ② 对AB 全程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220)(2

1)(21v m M v m M mgL +-+=μ

③由以上三式可解得x 。求解本题要充分利用草图弄清物理过程。 例8、 如图所示,小车A 质量为kg m A 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s m v /14=,带电量q=0.2C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质量为kg m B 1.0

=,轻放在小车的右端,它们的周转围存在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强度为B=0.5T,物体B 与小车之间有摩擦力,小车足够长.求(1)物体B 的最大速度.(2)小车A 的最小速度.(3)在此过程中转变成多少内能

[解析:小车受到摩擦力作减速运动,物体B 受到摩擦力作用而加速运动,其受到的磁场力

方向向上,把A 和B 作为一个系统,在竖直方向

上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统

总动量守恒.当物体B 受到的磁场力和所受重

力平衡时,其速度最大,此时小车A 的速度最小,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转变成内

能.(1)mg qBv =1 s m qB

g m v B /101==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s m v Mv mv Mv /5.132

21=+= (3)J mv Mv Mv Q 75.82

1212121222=--=

例9静止在太空中的飞行器上有一种装置,它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形成向外发射的粒子流,从而对飞行器产生反冲力,使其获得加速度.已知飞行器的质量为M,发射的2价氧离子,发射功率为P,加速电压为U,每个氧离子的质量为m,单位电荷的电量为e,不计发射离子后飞行器质量的变化,求:(1)射出的氧离子速度;(2)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3)射出离子后飞行器开始运动的加速度。

A B V X

[解析:(1)以氧离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有:)1(22

12 eU qU mv E k ===?所以氧离子速度为 m eU v /2= (2)设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为N ,则发射功率可表示为:

)2(2 NeU E N P k

=?=所以氧离子数为N=P/2eU (3)以氧离子和飞行器为系统,设飞行器的反冲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tmv N MV mv =?=-∑ 0 所以,飞行器的加速度为eU m M

P a /= 例10、质量为0.01kg 的子弹以300m/s 的水平速度射中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子弹进入木块6cm 而相对于木块静止下来。在这过程中,木块往前移动了0.2cm 。求:(1)木块的末速度;

(2)木块的质量

解析:以子弹和木块为系统,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v M m mv )(0+=

① 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时,木块滑动的位移为L ,子弹相对地面发生的位移为L+d ,对子弹和木块

分别利用动能定理:2202121)(mv mv d L f -=+② 22

1Mv fL = ③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V=10m/S M=0.29Kg

例11、如图,物块A 以初速度V 0滑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若B 固定,则A 恰好滑到B 的右端时停下;若B 不固定,则A 在B 上滑行的长度为板长的4/5,求A 、B 的质量比。

解析:B 固定时:对A 由动量定理 202

1mv fL = ① B 不固定时: A 相对B 滑动距离4L/5 时,AB 相对静止,此时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

定律 v m M mv )(0+= ② 又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20)(2

12154v m M mv fL +-=③由以上三式可得M=4m 。

例12、 质量为m 的长木板A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两个质量也是m 的铁块B 、C 同时从A 的左右两端滑上A 的上表面,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和2v ,B 、C 与A 间

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⑴试分析B 、C 滑上长木板A 后,A 的运动状态如

何变化?⑵为使B 、C 不相撞,A 木板至少多长? 解:B 、C 都相对于A 滑动时,A 所受合力为零,保持静止。这段时间为

g v

t μ=?1。B 刚好相对于A 静止时,C 的速度为v ,A 开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由动量守恒可求

出A 、B 、C 最终的共同速度3v v =

',这段加速经历的时间为g v t μ322=?,最终A 将以3v v ='做匀速运动。

全过程系统动能的损失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而摩擦生热mgd fd Q μ==,由能量守恒

定律列式:()g v d v m v m mv mgd μ

μ37,3321221212222=??? ???-+=解得。这就是A 木板应该具有的最小长度。

例13、 质量为M 的小车A 左端固定一根轻弹簧,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从右端以速度v 0冲上小车并压缩弹簧,然后又被弹回,回到车右端时刚好与车保持相对静

A B C v 2v A B

止。求这过程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和全过程系统摩擦生热Q 各多少?简述B 相对于车向右返回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解: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小物块在车左端和回到车右端两个时刻,系统的速度是相同的,都满足:mv 0=(m +M )v ;第二阶段初、末系统动能相同,说明小物块从车左端返回车右端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减小恰好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即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恰好等于返回过程的摩擦生热,而往、返两个过程中摩擦生热是相同的,所以E P 是全过程摩擦生热Q 的一半。又因为全过程系统的动能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因摩擦而增加的内能,所以ΔE K =Q =2E P

而()m M Mmv E k +=?220, ∴()()m M Mmv Q m M Mmv E p +=+=2,42020 至于B 相对于车向右返回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变化,则应该用牛顿运动

定律来分析:刚开始向右返回时刻,弹簧对B 的弹力一定大于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车受的弹力F 也一定大于摩擦力f ,小车向左加速运动;弹力逐渐减小而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到某一时刻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时小车速度最大;以后弹力将小于摩擦力,小车受的合外力向右,开始做减速运动;B 脱离弹簧后,小车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继续减速,直到和B 具有向左的共同速度,并保持匀速运动。

例14、如图所示,在水平固定的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2m 的环,一根长为L 的轻质绳(质量不计),一端拴在环上,另一端系住一质量为m 的球,先将球拉至绳沿水平的位置,然后按住环且将球由静止释放,当球下摆至绳与水平方向成300的位置时,再将环释放,若不计一切摩擦阻力,求球在以后的运动中可摆到离杆的最小距离。

例15、 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长为L 的静止小船的右端,小船的左端靠在岸边。当他向左走到船的左端时,船左端离岸多远?

解:本类型题不宜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先画出示意图。人、船系统动量守恒,总动量始终为零,所以人、船

动量大小始终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人、船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L 。

设人、船位移大小分别为l 1、l 2,则:mv 1=Mv 2,两边同乘时间t ,ml 1=Ml 2,

而l 1+l 2=L ,∴L m

M m l +=2 应该注意到:此结论与人在船上行走的速度大小无关。不论是匀速

行走还是变速行走,甚至往返行走,只要人最终到达船的左端,那么

结论都是相同的。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画好示意图,要特别注意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的移动方向和两个物体位移大小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速度,那就不能再用m 1v 1=m 2v 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 1+m 2)v 0= m 1v 1+ m 2v 2列式。

专题之三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比较

A B

F f l 2 l 1

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初速度为零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保持静止

初速度∥场线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场线 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

共同规律 受恒力作用,做匀变速运动 洛伦兹力不做功,动能不变

2.带电粒子以垂直(或平行)于场线的初速度进入匀强电(磁)场

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重视画示意图的重要作用。

⑴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画出示意图,要点是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在水平位移的中点。

⑵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类题的解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画示意图的要点是找圆心、找半径和用对称。

例1 右图是示波管内部构造示意图。竖直偏转电极的板长为l =4cm ,板间

距离为d =1cm ,板右端到荧光屏L =18cm ,(本题不研究水平偏转)。电子沿中心轴线进入偏转电极时的速度为v 0=1.6×107m/s ,电子电荷e =1.6×10-19C ,质量为0.91×10-30kg 。为了使电子束不会打在偏转电极的极板上,加在偏转电极上的电压不能超过多少?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偏离中心点O 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设电子刚好打在偏转极板右端时对应的电压为U ,根据侧移公式不

难求出U (当时对应的侧移恰好为d /2):2

212??? ???=v l dm Ue d ,得U =91V ;然后由图中相似形对应边成比例可以求得最大偏离量h =5cm 。]

例2 如图甲所示,在真空中,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M 、N 相距为d ,水平放置。它们的中心有小孔A 、B ,A 、B 及O 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两板的左端连有如图所示的电路,交流电源的内阻忽略不计,电动势为U ,U 的方向如图甲所示,U 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它的峰值为ε。今将S 接b 一段足够长时间后又断开,并在A 孔正上方距A 为h (已知d h <)的O 点释放一个带电微粒P ,P 在AB 之间刚好做匀速运动,再将S 接到a 后让P 从O 点自由下落,在t=0时刻刚好进入A 孔,为了使P 一直向下运动,求

h

与T 的关系式? [解析:当S 接b 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后又断开,而带电微粒进入A 孔后刚好做匀速运动,说明它受到

的重力与电场力相等,有d q mg ε

= 若将S 接a 后,刚从t=0开始,M 、N 两板间的电压为,2ε,

故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所受到的电场力为mg d

q F 22==ε,也就是以大小为g 、方向向上的加速度作减速运动。当t=T/2后,M 、N 两板间的电压为零,微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若要使带电微粒一直向下运动,则带电粒子在t=T/2时的速度V ≥0。由带电粒了在电场外和电场内加速、减速运动的对称性,要使V ≥0,则可知g

h

T g h T 822≤≤即

例3 如图直线MN 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正、负电子同时从同一点O 以与MN 成30°角的同样速度v 射入磁场(电子质量为m ,电荷为e ),它们从

磁场中射出时相距多远?射出的时间差是多少? y

l /2 L h M

N

O

[解: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知,正、负电子的半径和周期是相同的,只是偏转方向相反。由于向心力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圆心一定在过O 点垂直于速度的直线上,因此可确定圆心和半径;由对称性知,射入、射出点处速度和MN 所成的角必然相等。因此射入点、射出点和圆心恰好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两个射出点相距2r 。由图看出,正负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圆弧所含的度数分别是60°和300°,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 /6和5T /6,相差2T /3。故答案为射出点相距

Be

mv s 2=,时间差为Bq m t 34π=?。] 3.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综合应用: 当E ⊥B 时,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组成速度选择器。带电粒

子必须以唯一确定的速度(包括大小、方向)才能匀速通过速度选择

器。否则将发生偏转。这个速度的大小可以由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的平

衡得出:qvB=Eq ,v=E /B 。在本图中,速度方向必须向右。①这个结

论与离子带何种电荷、电荷多少都无关。②若速度小于这一速度,电场力将大于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向电场力方向偏转,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将增大,洛伦兹力也将增大,粒子的轨迹既不是抛物线,也不是圆,而是一

条复杂曲线;若大于这一速度,将向洛伦兹力方向偏转,电场力将做负功,动能将减小,洛伦兹力也将减

小,轨迹是一条复杂曲线。

例5正方形abcd 内有方向如图的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质子流从ad 边的中点O 以初速度v 0,沿着与ab 平行的方向射入正方形区域。

若撤去匀强磁场,质子将达到b 点;若撤去匀强电场,

质子将打到c 点。求:⑴E ∶B ⑵当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同时存在时,为使质子沿原方向射入后能做直线运动而打到bc 边的中点O /,其初速度应调整为v 0的多少倍?

[解:⑴只有匀强电场时,由图知质子打到b 点时速度的偏转角为α=45°,可得:

1tan 20

==mv EqL α;只有匀强磁场时,由图可求得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5L /4,可得:4

50L Bq mv r ==;由以上两式可得E ∶B =5v 0∶4 ⑵为了使质子做直线运动,必须满足Eq =Bqv ,所以1.25v 0 ]

例6、(1991年上海高考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从两平行电极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线和磁感线方向以速度V 飞入。已知两板间距为d ,磁感强度为B ,这时粒子恰好能沿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重力不计)现将磁感应强度增大到某值,则粒子将落到板上,粒子落到极板上时的动能为多大?

[答案:2/2

12qBvd mv E k -=]

例7、(2001年全国高考理综题)如图所示是测量带电粒

O E B O / a b

d c O E B O / a b d c L r + + + + + + - - - - - -

S 1 S 2

S 3

B A Q

U d P

子质量的仪器工作原理示意图。设法使某有机化合物的气态分子导入图中所示的容器A 中,使它受到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为正一价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从狭缝S 1以很小的速度进入电压为U 的加速电场区(初速不计),加速后,再通过狭缝S 2、S 3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磁场区的界面PQ ,最后,分子离子打到感光片上,形成垂直于纸面且平行于狭缝S 3的细线,若测得细线到狭缝S 3的距离为d 。导出分子离子的质量m 的表达式。

质谱仪主要是分析同位素、测定其质量、荷质比和含量比的现代科学仪器。m=qB 2d 2/8U

例8、(1993年上海高考题)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大小可调节的均匀磁场。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粒子在环中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A 、B 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极板,原来电势都为零,每当粒子飞经A 板时,A 板电势升高为+U ,B 板电势仍为零,粒子在两板间的电场中得到加速。第当粒子离开时,A 板电势又降到零。粒子在电场一次次加速下动能不断增大,而绕行半径不变。

(1) 设t=0时,粒子静止在A 板小孔处,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并开始绕行第一圈,求粒子绕

行n 圈回到A 板时获得的总动能En 。

(2) 为使粒子始终保持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动,磁场必须周期性递增,求粒子绕行第n

圈时磁感应强度B 。

(3) 求粒子绕行n 圈所需的总时间tn (设极板间距远小R )

(4) 在图中画出A 板电势U 与时间t 的关系(从t=0起画到粒子第四次离开B 极板)

(5) 在粒了绕行的整个过程中,A 板电势可否始终保持+U ?为什么?

本题是回旋加速器原理图: (1) En=Ek=nqU

(2) q

nmU R B n 21= (3) )131211(22n

qU m R t ++++= π

(4) 图略

(5) 不可以。因为这样会使粒子在AB 两板之间飞行时,电场力对其做功+qU ,从而使之加速;

在AB 板之外飞行时,电场力又对其做功-qu ,从而使之减速。粒子绕行一周电场对其所做的总功为零,能量不会增加。

例9、(2001年北京海淀区高考模拟题)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叫做磁流体发电机。这种发电机与一般发电机不同,它可以直接把内能转化为电能,它的发电原理是: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而整体来说呈中性)喷射入磁场,磁场中A 、B 两平行金属板上会聚集电荷,产生电压。设AB 两平行板的面积为S ,彼此相距L ,等离子体气体的导电率为P (即电阻率ρ的倒数)喷入速度为V ,板间磁感应强度B 与气流方向垂直,与板相连的电阻的阻值为R 。问流过R

的电流I 为多少? 解析:电源电动势为外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

势差,当等离子体匀速通过AB 板时,AB 两板间的

电势差达到最大

A 板

B 板 R O t

u

A +U

B 0 R

)/(RPS L vBLPS I +=

例10、(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考题)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长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 、b 、c 。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流体的管道相连(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金属材料,前后两面是绝缘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前后两面,当导电流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上、下两表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 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 表示测得的是流值。已知液体的电阻率为ρ,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流量为

A 、I (bR+ρC/a )/

B B 、I (aR+ρb/c )/B

C 、I (cR+ρa/b )/B

D 、I (R+ρbc /a )/B 电磁流量计是一根管道内部没有任何阻碍流体流动的仪器,

所以可以用来测量度粘度强腐蚀性流体的流量,它还具有测

量范围宽、反应快、易与其它自动控制配套等优点。当导电液流动时,流体中定向移动离子受洛仑兹力作用,在上下金

属板上就聚集电荷,产生电场。当导电液体匀速运动时,有洛仑兹力等于电场力。 该电源电动势ε=VBc 根据电阻定律r=ρc/ab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I=ε/(R+r )解得: V=I (R+ρc/ab)/Bc 故流量Q=SV=(答案A )

例11、(2000年全国理科综合考题)如图所示,厚度为h ,宽度为d 的导体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 和下侧面A1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 、电流I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关系为U=KIB/d ,式中的比例系数K 称为霍尔系数。霍尔效应可解释如下:

外部磁场的洛仑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一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仑兹力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仑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设电流I 是由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速度为V ,电量为e ,回答下列问题:

(1)达到稳定状态时,导体板上侧A 的电势( 低于 )下侧面A1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电了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为( );

(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 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 );

(4)由静电力和洛仑兹力平衡,证明:霍尔系数为K=1/ne ,其中n 代表导体板的单位体积内的电子的个数。 解答略

专题复习之四 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

题与能量转化问题 在物理学研究的问题中,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的、重要的规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由磁生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能,而只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已。在力学中b

c

a

B A1

d h I A

就已经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那么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是什么力在做功呢?是安培力在做功,在电学中,安培力做正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安培力做负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必须明确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中,是安培力做功导致能量的转化。

(1)由t N ??=φ

ε决定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无论磁场发生的增强变化还是减弱变化,磁场都通

过感应导体对外输出能量(指电路闭合的情况下,下同)。磁场增强时,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磁场能中的一部分对外输出;磁场子削弱时,是消耗磁场自身储存的能量对外输出。

(2)由θεsin Blv

=决定的电磁感应现象中,由于磁场本身不发生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并不输出能量,而是其它形式的能量,借助安培的功(做正功、负功)来实现能量的转化。

(3)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的大小和方向;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表达式;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变化所满足的方程。

例1.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 形导轨宽为L ,上端串有电阻R (其余导体部分的电阻都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金属棒ab 的质量为m ,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从静止释放后ab 保持水平而下滑。试求ab 下滑的最大速度v m 解:释放瞬间ab 只受重力,开始向下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感应电动势E 、

感应电流I 、安培力F 都随之增大,加速度随之减小。当F 增大到F=mg 时,加速

度变为零,这时ab 达到最大速度。

由mg R v L B F m ==22,可得22L

B mgR v m = 这道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习题。要注意该过程中的功能关系:重力做功的过程

是重力势能向动能和电能转化的过程;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

过程;合外力(重力和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增加的过程;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向内能转化的过程。达到稳定速度后,重力势能的减小全部转化为电能,电流做功又使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时重力的功率等于电功率也等于热功率。

进一步讨论:如果在该图上端电阻右边安一只电键,让ab 下落一段距离后再闭合电键,那么闭合电键后ab 的运动情况又将如何?(无论何时闭合电键,ab 可能先加速后匀速,也可能先减速后匀速,但最终稳定后的速度总是一样的)。

例2. 如图所示,U 形导线框固定在水平面上,右端放有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ab 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围成的矩形边长分别为L 1、L 2,回路的总电阻为R 。从t =0时刻起,在竖直向上方向加一个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B =kt ,(k >0)那么在t 为多大时,金属棒开始移动? 解:由t

E ??Φ== kL 1L 2可知,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是恒定的,电流大小也是恒定的,但由于安培力F=BIL ∝B =kt ∝t ,随时间的增大,安培力将随之增大。当安培力增大到

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ab 将开始向左移动。这时有:2

212211,L L k mgR t mg R L kL L kt μ

μ==??

例3. 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闭合金属环,悬于O 点,虚线左边有匀强磁场,

右边没有磁场。金属环的摆动会很快停下来。试解释这一现象。若整个空间都有向

外的 b a B L 1 L 2 R a b m L O B

匀强磁场,会有这种现象吗?

解:只有左边有匀强磁场,金属环在穿越磁场边界时,由于磁通量发生变化,环内一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根据楞次定律将会阻碍相对运动,所以摆动会很快停下来,这就是电磁阻尼现象。当然也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既然有电流产生,就一定有一部分机械能向电能转化,最后电流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若空间都有匀强磁场,穿过金属环的磁通量反而不变化了,因此不产生感应

电流,因此也就不会阻碍相对运动,摆动就不会很快停下来。[拓展:(1)此时摆角不大于50时,

它的振动周期相对没有磁场时有什么变化?(2)如果线框换成

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振动周期相对没有磁场时有什么不同。(3)

如果线框换成带电小球,匀强磁场换成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

相对没有电场,它的振动周期有什么不同?]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从有界的匀

强磁场上方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电阻为R 。匀强磁场的宽度

为H 。(

l <H ,磁感强度为B ,线框下落过程中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已知ab 边刚进入磁场和刚穿出磁场时线框都作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都是g 3

1。求 (1)ab 边刚进入磁场时与ab 边刚出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2)cd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的速度大小;

(3)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解(1)由题意可知ab 边刚进入磁场与刚出磁场时的速度相等,设为v 1,则结线框有: ε=B l v 1 I =ε/R F =BI l

且F -mg =mg/3

解得速度v 1为:v 1=4mgR/3B 2l 2

(2)设cd 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 2,则cd 边进入磁场到ab 边刚出磁场应用动能定理得:)(2

1212221l H mg mv mv -=- 解得: )(2)34(2222l H g l

B mgR v --= (3)由能和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在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有

Q mv mgl mv +=+22212

121 解得产生的热量Q 为:Q =mgH]

例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强度相等的匀强磁场,方向一个垂直斜面向上,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设电阻为R )以速度v 进入磁场时,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当ab

边到达gg 1与ff 1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作匀速直线运

动,则:(1)当ab 边刚越过ff1时,线框加速度的值为

多少?(2)求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ab 边到达gg 1和

ff 1中点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1)ab 边刚越过ee1即作匀速直线运动,表明

线框此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

L R

BLv B mg ??=θsin 在ab 边刚越过ff1时,ab 、H B c d a b

cd 边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势,但线框的运动速度不能突变,则此时回路中的总感应电动势为.21BLv =ε故此时线框加速度为:

.sin 3sin /21

方向沿斜面θθεg g mR L B a =-=(2)设线框再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1,则:4/2/2sin 1

1v v R L BLv B mg =???=即θ

从线框越过ee1到线框再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设产生的热量为Q ,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21232

15sin 232121sin 23mv mgL mv mv L mg Q +=-+?=θθ]

例6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导轨PQ 和MN 相距d =0.5m ,它们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α(sinα=0.6),导轨的上方跟电阻为R =4Ω相连,导轨上放一个金属棒,金属棒的质量为m =0.2kg ,电阻r =2Ω。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B =1.2T 。金属棒在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恒力作用下收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电阻R 消耗的

最大电功率P =1W 。(g =10m/s 2)求:(1)恒力的大小;(2)恒

力作用功的最大功率。

例7、如图所示,AB .CD 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轨间距离为L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在导轨的AC 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 ,质量为m ,电阻为R ,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求:

(1)ab 棒的最大速度 (2)ab 释放的最大功率

(3) 若ab 棒下降高度h 时达到最大速度,在这个过程中,ab 棒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大?

B

a θ D R

b A C α R N M P

Q B

高考临考讲座

一、应试技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呢?除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心理素质等因素之外,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也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法码。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通览全卷,沉着应战。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而是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通览一遍,了解试卷的分量,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对于题多、量大、题型新、题目难的试卷,更要注意这一点。 缜密审题,扣题做答。每做一道题,特别是做问答题。首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抓住重点,然后认真作答,这样才不会答非所问。以往有些考生不注意仔细审题,结果不是离题太远,就是泛泛而答没有抓住重点,造成失误。

先易后难、从容解答。各科试卷每种题型中所列的试题,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做好答案,一般来说,解题要按先易后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如果避易就难,啃住难题不放,只会费时甚至会影响对易题的做答,还可能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打乱思路和步骤。过去有的考生就是吃了这个亏,到收卷时,难题没有啃通,易题也未做好,这是应当记取的一个教训。

坚定信心、力克难题。所谓难题,一般指综合性较强,变化较多的试题。但是不管它怎么难,都不会超出中学所学范围,总是渗透着所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基本知识。所以,应当有攻克难题的信心,决不能在难题面前后退。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的联想,进行推导,触类旁通;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试解,打开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一丝不苟、每分必争。高考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差一分就有可能失去录取资格。因此,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分必争。每题的答案,都要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书写工整。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几步就做几步。对分数少的小题,也要认真回答,争取多得分。整个卷面要保持整洁,清晰,否则也会造成无谓失分。

仔细检查、补漏纠错。为了尽量避免失误,做完答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只要时间允就应对试卷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做到有漏必补,有错必纠,力争答案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

这里需要单独提出来重点说明的是选择题的应试技巧。选择题存在着凭猜测答案得分的可能性,我们称为机遇分,这种机遇对每个人来讲是均等的。如四选一型,当遇到不能肯定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得分的机遇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二、热点题型分析

例1、1997年8月26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学术大会上,德国Max planck 学会的一个研究组宣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所谓“黑洞”,它是某些天体的最后演变结果。

(1)根据长期观测发现,距离某“黑洞”6.0×1012m 的另一个星体(设其质量为m )以

2×106m/s 的速度绕“黑洞”旋转,求该“黑洞”的质量M (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天体物理学知识,物体从某天体上的逃逸速度公式为v=

R GM

2,其中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

,M 为天体质量,R 为天体半径。且已知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请估计(1)中“黑洞”的可能最大半径。(结果只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1)r v m r GMm 22 M=G r v 2=3.6×1035kg

(2)

R GM

2>c 则:R<22c GM =5×108m 例2、地球上空有人造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们向地球发射微波。但无论同步卫星数目增到多少个,地球表面上总有一部分面积不能直接收到它们发射来的微波问这个面积S 与地球表面积S 0

之比至少有多大?结果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地球半径R 0=6.4×106m ,半径为R ,高为h

的球缺的表面积为S 1=2πRh ,球面积为S =4πR 2。 解:g R GM =20 sin а=r R 0 r T m r GMm 2224π=

一个极周围收不到微波的面积:S =2π

20R (1-cosа) 322020)4(112gT R S S π--= 代入已知数值得:02S S =0.011

例3、右图为推行节水灌溉工程中使用的转动式喷水龙头的示意图。“龙头”离地面高h m ,将水水平喷出,其喷灌半径为10h m ,每分钟可喷水m kg ,所用的水从地面以下H m 深的井里抽取。设所用水泵(含电动机)的效率为η,不计空气阻力。求:⑴水从龙头中喷出时的速度v 0 ⑵水泵每分钟对水做的功W ⑶带动该水泵的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 。

解:(1)平抛所用时间为t=g h

2 ① 水平初速度为v=gh t h 2510= ②

(2)1min 内喷出水的动能为

E k =21

mv 2=25mgh ③

水泵提水,1min 内水所获得的重力势能为

E p =mg(H+h) ④ 1min 内水泵对水所做功为

W=E k +E p =mg(H+26h) ⑤

(3)带动水泵的电动机的最小输出功率等于水泵输入功率P=

η60)

26(h H mg + 例4、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N/m 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kg 的物体A 、B 。物体A 、B 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 在上面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 物体B 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

内,取g=10m/s 2 ,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 所做的功。

╮ r O

R 0 а

h H 10h

高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高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一】 201X年已经过去,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对于刚进三中的我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于是我积极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二班和高三的物理教学工作,半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回顾这半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

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 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doc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间眨眼而过,又是一年工作总结的时刻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关于工作总结内容,工作总结栏目。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物理备课组全体同志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年级组的正确指挥下,发扬了物理组勇于肯骨头的精神,经过一年的努力,针对20XX年高考及高三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这届学生的特点,力争做一研究型的团队,进行认真地备课,讲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坚持全组统一备课,钻研教材分析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采取了准、很、高的复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一年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 一、几点成功之处 1、崇高的敬业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开始 有人说: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职业为了谋生,而事业就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献身精神。 2、过硬的业务素质,仍要不断进取 事实证明我们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虽然我们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但是我们并没有搞经验主义,并没有吃老本,而是以冷静的思想分析高考形式、学生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判断,实事求是的作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批改一丝不苟等方面。而且,我们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相互听课,深入学生全方位辅导,以饱满的情绪,青春的活力感染、感召着每一位学生。正是如此的工作作风,深受学生的好评。 3、和谐团结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我们高三物理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我们高三物理组,我们是团结的,体现在我们君子之交,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在备课、还是上课、还是辅导出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们的资料可以毫无保留提供出;来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可以不分班级,谁有空谁解决,学案的编写、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学校大局为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是和谐的,充满春意的,心情舒畅,斗志昂杨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精诚团结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4、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苦干实干更应巧干,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做是: (1)工作具有提前性,提前谋划,会使我们永远掌握主动性。我们刚进入高三我们就制定了我们高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如关于边缘生我们制定的摸清情况、确定到人、责任到人、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和辅助等。 (2)精心编制学案,精讲精炼,多层次反馈 目前市场上教复材料多如牛毛,鱼目混珠,而在教学上必须有一套适应一中教学的好资料,为了增加资料的适应性,我们高三物理组的做法是:先由老师初步筛选一部分参考书,然后对所复习的知识,从内容、到例题、到方法、到习题、到检测一一推敲,我适合我们学情的高三学案系列,其中第一轮物理学案88个,第二轮物理学案103个。 在教学上我们发扬了我们物理组的传统,高效轻负,不争不抢不拖堂,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我们精讲精练,每周一练,单元过关。 5、集体备课求实求效

2021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三物理知识点1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2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了解高一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大量的概念。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等。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高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高中更具复杂性,如曲线运动的速度等。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

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 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 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 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 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 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 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 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 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与师德表现 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能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学科教研组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本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1、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品位,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2、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每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最终目标,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4、教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就需要有健康的竞争心理。在课堂上也采用了“竞赛法”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出好竞赛试题,题型包括基础必答、能力提高、智慧风险等。课堂上采用分组竞赛、分别记分、现场亮分的办法,最后加分排出名次,老师总结。此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入到积极投入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5、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三、本人在教育教学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另外,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情景教学和课堂游戏,教学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物理是高一年级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物理,由差到好。

2019届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9届高三物理备课组 工作总结 我校2019届高三物理备课组由五人组成,组长xx老师,其中中学高级3人,大多数为我校教学骨干,而且老中青搭配合理,这是一只充满活力的队伍,是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奋进、富有战斗力的集体,也是一个和谐亲密的集体。全体成员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年级部的正确部署下,发扬了物理备课组一贯脚踏实地、认真务实的精神,针对2019年高考及高三物理学科和这届学生的特点,力争做一研究型、务实性的团队,进行认真地备课、授课,认真批改学生试卷、作业。坚持全组统一备课,钻研教材分析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采取了准、很、高的复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所突破,提高。 我们高考复习的总体思路是:心中有考纲,复习有体系;从容有序,严谨规范;务实高效,力求创新。下面对物理备课组本学期工作从几个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复习计划性强 工作提前谋划,会使我们掌握主动,高二学期末我们通过组内讨论,制定了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结合2018年高考考纲我们又对高考复习工作拟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严谨规范的计划,提前计划好各个章节精细的、明确的分工,以便于有磨合和调整的机会。在常规教学、单元测试和复习命题、实验复习方案等几个方面都有落实到人的、全面可行的计划,使得我们的复习工作科学有序,让科学的计划引领我们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二、复习的具体举措 1.相互听课、研课,研讨氛围浓厚 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集体备课交流到平常的讨论,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激烈,有时如同真理就是争来的。在常规教学中努力创造交流的时间,我们通常选择第三节课听课,便于第四节课及时评议,本着务实的理念,从学科的发展出发,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多谈我们亟需改进的地方,把同伴的课作为自己的“镜子”,对这节课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改进与发展,进行全方位反思和总结,或者在下次备课组活动时提出来再讨论,或者在下次课中延伸、渗透。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优选更好的方案,促进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 2.常规训练科学有序 (1)补充题:高三物理复习中使用的补充题是我们复习材料的核心。补充题共分十四章,每章配有中心负责人与审题、解题人,题目从几十道题到百余题不等,其最大的特色是紧贴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新高考的思路与新信息不断变化、更新。 (2)周末训练:每一个周末假期我们有以专题形式对课堂复习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形成周末训练使学生对近期复习内容到达“能下手,能完成”的程度。 (3)滚动训练:在复习中及时将所复习的内容滚动训练,以168套为依托,综合训练与专题研究为相互依托。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三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转瞬即逝,我调入平山已两年半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5班物理教师和高三物理备课组长,在这学期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使本学期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如下成绩,总结如下: 一、切实做好备课组工作 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扎实做好每一项学校交给的工作,勤勤肯肯。特别是组里每一位成员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把每项分配到的事做得有声有色,我也从物理组其他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很多、理解了很多。 二、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

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三、积极认真备课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是做好教学的前提条件。上课前,我一定要预先备好课。备课时,我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扣大纲,抓重点;2、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3、能围绕本课时教学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转变,取其精华,有取有舍;4、有反思等等。总之,要紧跟课改要求,备好每一节课。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四、讲究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

高一物理组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高一物理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由于第一次教新课程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我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勤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这学期我外出听课8节同时作了很多新课程高考和会考题。这使我对新课程高考和会考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高一四个班教学任务的我,更觉得责任重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发挥去年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还是有收效的。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

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工作总结 一年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对我来说是反面而收获良多,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于是我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和二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二、处理好个人与同事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学生已经毕业了,反思我们的备课组工作,特别是是高三复习课教学工作,能使得今后的教学遗憾少一点、小一些,还是十分必要的。总结让我们能坚持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案,反思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复习的总体思路是:心中有考纲,复习有体系;从容有序,谨严规范。下面对备课组工作从四个方面做一下总结。 一、校本复习材料 1.补充题:高三物理复习中使用的补充题是我们校本复习材料的核心。这套补充题共分十四章,每章配有简单的知识点回顾,题目从几十道题到百余题不等,最大的特色就是适合我们高中的学生实际水平,并根据高考的思路不断变化更新。这套补充题的受益者是高三的毕业生,贡献者是教研组老一辈的教师,我们青年教师肩负着继续传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任务。 2.(会考)基础练习:严格说,物理的高考复习是从学生毕业会考后开始的。我们备课组以会考为契机,利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部分复习,同时加工整理,最终积累了一整套会考基础练习资料,这套资料对学生提纲挈领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的脉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单元测试:我们备课组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就是选编了一套各章的单元测试题。我校一直倡导对购买、征订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用,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还有一些资料不适合全部印发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备课组下决心选编了一套各章的单元测试题,最终成形。这套测试题目也会象补充题一样,动态调整,相信也会成为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复习材料之一。 4.周末专题:周末我们有7个分层教学班的复习任务,2个高水平的a班,4个中等水平的b班,一个基础薄弱的c班。我们进行的是专题复习内容,先后进行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和动量、电场和磁场、电路、电磁感应等专题复习内容。上学期、寒假和下学期,这三个阶段,我们都是以专题形式对课堂复习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使学生对近年的高考典型问题到达“能下手,能完成”的程度。 5.一模后的专题:一模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涵盖高考要求的各章节和实验的全面复习。一模后到二模前有三周的复习时间,我们安排的是重组38套模拟试题的专题复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知识做出回顾和熟悉,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提高解题能力,解难题能力上一个台阶的最后机会。 6.补遗和备忘录、考前祝福:复习课基本进行的是高考重点难点的知识,有些细碎的知识学生容易忽略和遗忘,所以我们在一模和高考前给学生印发了知识补遗和备忘录。一模前发的是简化的备忘录,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2020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简谐振动 F=-kx{F: 回复力, k: 比例系数, x: 位移,负号表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 2.单摆周期 T=2π(l/g)1/2{l: 摆长 (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 立条件 : 摆角θ<100;l>>r }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f 固, 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 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 P2〕 7.声波的波速 ( 在空气中 )0 ℃: 332m/s;20 ℃:344m/s;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 8.波发生明显衍射 ( 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 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 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 :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 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 , 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 1) 常见的力 1.重力 G=mg(方向竖直向下, g=9.8m/s2 ≈10m/s2,作用点在 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 2.胡克定律 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 (N/m) , x:形变量 (m)} 3.滑动摩擦力 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 (N) } 4.静摩擦力 0≤f静≤ 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 为 最大静摩擦力 ) 5.万有引力 F=Gm1m2/r2(G= 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 ) 6.静电力 F=kQ1Q2/r2(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7.电场力 F=Eq(E:场强 N/C,q:电量 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 场强方向相同 ) 8.安培力 F=BILsin θ( θ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B时:F=BIL , B//L 时:F=0) 9.洛仑兹力 f=qVBsin θ( θ为 B 与 V 的夹角,当 V⊥B时: f=qVB,V//B 时:f=0) 注: (1)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 (2)摩擦因数μ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 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 (3)fm 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 fm≈μ F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