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语文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语文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导读: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

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 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2、“……也”。 6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C、“……者,……”。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译: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与他一块去。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就爱你过来都将被他所俘虏!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译: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D、“……者也”。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311592807.html,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 作者:朱忠乐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24期 《考试大纲》指出,在中学阶段,学生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宾语前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其他几种分别为: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了解并掌握宾语前 置的文言句式,对学生正确翻译句子,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就针对在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宾语前置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归类分析。 从大的方向来看,宾语前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的情况有两种: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有两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否定句”和“代词”。这是判断文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准之一。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的句子,无论句中是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还是有表示否定的动词“无”、不定代词“莫”,这种句子都叫否定句。如果在这种句子中,它的宾语是代词,那么,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一句中有否定代词“莫”和代词“之”,宾语“之”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所以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其正常语序应该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翻译为“保全百姓而称王,没有谁能够抵挡他”。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有两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疑问句”和“代词”。这也是判断文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准之一。在古代并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所以在阅读古文典籍的时候,文句句末并没有问号,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疑问代词来判断它是不是疑问句。在古代汉语里,疑问代词一般有“何、谁、恶(作代词时读wū)、安、焉、胡、奚、曷、孰等”。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一句中有明显的问号提示,同时又有疑问代词“何”,所以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其正常语序应该为“大王来操何”,翻译为“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东西没有”。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判断动词宾语前置的标准是“在否定句或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时候要前置”。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整个句子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也不会把宾语前置。如“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 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一句中虽然出现了不定代词“莫”,但不属于宾语前置。 2.常用的代词有“我”“吾”“余”“彼”“女”“尔”“之”等,有些词(如“君”“子”“等”)虽然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因为它们终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即使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也不前置。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句中,“君”在这里作名词,所以这句话不属于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九年级下册 《公输》 一.倒装句 1?起于鲁 2. 宋何罪之有? 3. 吾既已言之王矣 4. 胡不见我于王? 二.省略句 1. 知而不争 2. 然胡不已乎? 3.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4. 必为有窃疾矣 5. 于是见公输盘 6. 虽杀臣,不能绝也。 7. 将以攻宋 三.判断句 1. 此为何若人? 2. 必为有窃疾矣 3.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4.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5.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省略句 1.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被动句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鱼我所欲也》 一..省略句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举于海,

1. 乡为身死而不受 2.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二.倒装句 1.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判断句 1. 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 生,亦我所欲也。 4. 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一.省略句 1. 对曰:“小惠……” 2. 问:“何以战” 3. 必以分人 4.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 曹刿请见 6. 又何间焉? 7. 乃入见 8. 小惠未徧 9. 可以一战 二.倒装句 1. 何以战 2. 战于长勺 三.判断句 1. 夫战,勇气也。 2. 忠之属也 3. 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倒装句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 君美甚 3. 吾孰与徐公美? 4. 问之客曰 5. 又弗如远甚。 6. 欲有求于我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 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

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倒装句 【教学设想】:近几年中考试卷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除了考查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经常涉及文言句式的理解。因此,要正确理解和翻译,常常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句式的特点。倒装句是文言特殊句式中最难的一种,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课内出现的一些倒装句的复习,让学生熟悉倒装句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定的规律,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辨识这种句式,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句式逐渐地接触,有所了解,但是缺乏整体认识和知识的归纳。所以,在初三下学期,引导学生复习典型的例句,归纳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1、学会鉴别倒装句。 2、借助倒装句特点,结合语境正确地理解和翻译。 【教学方法】:归纳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古人说话有时候会颠倒着说,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中,作者说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原文是怎么说的? 学生回答:忌不自信。 像这种词语顺序颠倒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倒装句。今天我们要复习和探讨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知识准备。 (一)倒装句----即指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二)句子成分及构成: 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 附属成分(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 例句: ①水鸟梳理羽毛 主谓宾 ②我相信自己 主谓宾 句子成分------由词或短语充当 主语和宾语常用词或词充当。 谓语常用词充当。 (三)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水鸟梳理羽毛。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乂用篆章一,原句应为:乂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其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其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7工湖之远则忧其启。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9、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其有 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 25、躬耕于南阳 26、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 I、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9、失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10、莲,花之启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II、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1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贝U”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1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1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 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1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7、菲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此)忠之届也。(《曹刿论战》) 3、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投(之)以骨。(《狼〉〉) 5、启与(之)俱来。(《隆中对》) 6、林尽(丁)水源。(《桃花源记》) 7、急湍甚(丁) 箭。(《与朱元思书》) 8、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 已 9、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10、二(个)男新战死 11、日中(友人)不至。 12/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13、口技人坐(丁)屏障中。 四、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竽”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4、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丁士举丁……”即在……被举荐”。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山峦为晴学所洗。

文言句式倒装句

2倒装句 词序固定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调词序固定,就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主语——谓语——宾语”这一顺序不能颠倒,定语和状语在它们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补语在它们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等等。这个语法规则是古今汉语共有的特点。但是,在古代汉语里,也有一一些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里少有的,这就是倒装句。 (1)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会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例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如鸣琳坏足如现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澜,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2)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放在 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 ①介宾倒装。例如: 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何”,疑问代词。“以”,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 ,介词) ②谓宾倒装。例如: 何有于我哉! (《论语》)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文言文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要前置:例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日 日风雨大作》)“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

特殊句式之——倒装

特殊句式之——(1)倒装句一、完全倒装: 练习: 1.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 Then___all shouting together. A.voices had come B.came voices B.C.voices would come D.did voices come 2.Hearing the dog barking fiercely, away___. A.fleeing the thief B.was fleeing the thief B.the thief was fleeing D.fled the thief 二、部分倒装

Eg. Helen likes music ,so she does. 练习: 1.Onl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octors by 50 percent___ properly in this hospital. A. can be the patients treated B.can the patients be treated C. the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D.treated can be the patients 2.Not once___ to Michael that he could one day become a top student in his class. A.occurred it B.it did occur C.it occurred D.did it occur 3.——I reminded you not to forget the appointment. ——____. A. So you did B. So I do not C.So did you D.So do I 三、形式倒装(强调作用)

特殊句式(倒装句)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专题 ------ 特殊句式 一、考点聚焦 倒装句 部分倒装 1. 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位于句首,需部分倒装。如否定词no, not, never;半否定词hardly, seldom, scarcely, barely, rarely, little, few;no合成的代词或副词nobody, nothing, nowhere;否定的短语not until, by no means, in no way, in no time, under no circumstances。 No word did he say before he left. Never had I heard or seen such a thing. Little did I know about it. Nowhere will you find better roses than theses. Not until he went abroad did he know the truth. By no means shall we give up. 2. not only (merely, alone, simply)…(but) also 连接两个并列分句,前一分句需倒装。 Not only did we lose our money, but we also came close to losing our lives. Not simply is this book interesting but also instructive. 注意:Not only you but also I(连接并列主语不倒装)will attend the meeting. 3. neither…nor连接两个并列分句,前后两个分句都倒装。 Neither did they write nor did they telephone. Neither is he wrong nor are you. Neither could I help you, nor could he. Neither French nor German do I know. Neither on Saturday nor on Sunday do we have lessons. 注意:Neither you nor I(连接并列主语不倒装)like this book. 4. Only + 状语,位于句首,需部分倒装。 Only when I got there did I know the truth. Only in the morning can you meet him. Only him did I see yesterday. 注意:Only Li Lei(修饰主语不倒装)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5. 在含有were, had, should的if虚拟条件句中,省略if,将were, had, should移到句首,需部分倒装。 Were he here, we would have no difficulty with it. Had you worked hard, you would have finished it early. Should it rain, the crops would be saved. 6. as / 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用部分倒装。 Old as / though he is, he works like a young man. Much as I admire her, I can’t forgive her faults. Try again as / though he will, he can’t succeed. In the classroom as / though he stays, he doesn’t read his texts. 注意:Child as / though he is, he knows much about the society. (表语是单数可数名词,倒装时省略名词前的a/an)

初升高语文文言之特殊句式(倒装句)

高中语文衔接之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_____。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一、把下面各词填入下表: 校园繁忙北京积蓄三万豁亮诚实中间哪里 瞻仰战场颓唐夜晚二分之一斤朵驾驶 那里自己坚固起来大伙政治希望

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4)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第一部分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古文句式解析之倒装句

古文句式解析之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定语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常见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例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 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例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无标志系列 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二、被动句 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例如: ①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用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例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做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沛公安在?(《鸿门宴》)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文言文中可把宾语移到动词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前的标志。有的文言句式为了表示强调,特意在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之……”的形式。如: ①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形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最新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特殊句式倒装句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专题 -———--特殊句式 一、考点聚焦 倒装句 部分倒装 1。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位于句首,需部分倒装。如否定词no, not,never;半否定词hardly, seldom, scarcely, barely, rarely, little, few;no合成的代词或副词nobody,nothing, nowhere;否定的短语not until, by no means, in no way, in no time,under nocircumstances。 No word did he say before he left. Never hadI heard or seensuch a thing. Littledid I knowabout it. Nowhere will you findbetter roses than theses. Not until he went abroad did he know the truth. By nomeans shall we give up。 2. not only (merely,alone,simply)…(but) also连接两个并列分句,前一分句需倒装。 Not only did we lose ourmoney, butwe also came close to losingour lives。 Not simply is this book interesting butalso instructive. 注意:Not only youbut also I(连接并列主语不倒装)will attend the meeting。 3. neither…nor连接两个并列分句,前后两个分句都倒装。 Neither did they write nor did they telephone。 Neither is he wrong nor are you. Neither could I help you, nor could he. Neither French nor German do I know。 Neither onSaturday nor on Sunday do we have lessons. 注意: Neither you nor I(连接并列主语不倒装) like thisbook. 4. Only +状语,位于句首,需部分倒装。 Only when I got there did I know the truth. Only in the morning can you meet him. Only him did I seeyesterday. 注意:Only Li Lei(修饰主语不倒装) can answerthis question。 5. 在含有were, had,should的if虚拟条件句中,省略if,将were,had, should 移到句首,需部分倒装。 Were he here, we wouldhave no difficulty withit。 Had you worked hard, you would have finished it early。 Should it rain, the cropswould be saved。 6。as / 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用部分倒装。 Oldas / though he is, he works like a youngman。 Much as I admire her, I can't forgive her faul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