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

1 2010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专题简介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很重视概念原理的教学但教学效果又往往不如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效果好。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概念原理学习对学生其他化学知识学习的概括指导作用没有充分挖掘概念原理学习的功能价值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不足也使得概念原理教学效果降低。本专题希望通过教学案例的详细分析帮助教师理解概念原理教学的功能价值把握概念原理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获得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本专题以溶液和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概念原理教学的功能价值有哪些学生进行概念原理学习的障碍点是什么和学习规律是怎样的怎样进行概念原理的教学设计概念原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哪些如何看待概念原理教学的功能价值

概念原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有什么特点使用策略有哪些

概念原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分析案例1溶解度案例2分子和原子

案例3化学式如何通过概念原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学科观念

怎样构建出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线索

学生化学用语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化学用语教学的常见策略有哪些 2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嘉宾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化学教研员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化学教研员一溶解度概念教学的案例展示与分析

主持人那么前两个专题的讨论当中我们讨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专题教学问题那么在今天我们将用一个专题的时间来讨论其它概念原理的相关问题首先先请各位老师先来看一个课例插入视频溶解度课例。。。 1

对溶解度案例的初步分析

王磊从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出老师有很多非常积极地教学理念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她直接想打破传统概念这个方法把溶解度设计成探究活动这是个积极地努力。第二她改变了许多老师是这样讲溶解度概念的有的老师是先这样讲溶解度定义的他先引出溶解度定义然后再解释溶解度概念比如说围绕这个概念提出一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要是100g水为什么要是固定温度再组织一个小的探究我们也没有采取这样的课有的老师也采用这样的方式采取了一个相对整体性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他的探究时候中他的核心任务就是比较糖和盐谁的溶解度更大他的问题是在这并不是明晃晃的摆在那而不是给他而是老师的本意是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等于引出来溶解度的关键特征我们这个也是看的出来的。

另外老师在围绕这个探究活动她还是蛮精致的比如说她事先考虑到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它需要一个标准老师觉得学生可能不大容易想到这一点或者容易忽略这一点所以她设计了一个台阶式的活动一个支架式的活动就是通过生活当中比个子高矮让学生体会到要有一个统一标准才谈得上比较这个老师也是蛮用心的另外老师也是让学生还测了怎么才能知道温度怎么才能对温度做了探究怎么才能获得质量的数据能用多少的质量数据要求学生 3

能够主动做了记录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技巧上的讨论那么我们做了这些技巧上的讨论都能够看出这个老师她在应用探究法教学方法支持概念教学这个方面还是想得蛮细致的也是做了很好的努力和探索给的这个任务也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因为她给了一个比较性的任务我想这个任务它的价值或者说这个比较性的任务除了能够引领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100g的溶剂应该说肯定有一定的支持作用的这个活动还有一个支持性的作用是她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要研究溶解度这个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她是希望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特别是用定量的方法去比较溶解性那么所以要学习溶解度通过这个活动是需要达到这个目的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溶解

度概念是有条件的这一点也是能够达到的我觉得这是能够肯定能够看的出来而且还是现场的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都还投入到活动其中所以说一个枯燥的概念研究看起来还是比较生动的。 2.如何看待溶解度概念教学的核心价值

崔素芳初中化学溶解度这个概念还是一个比较核心的一个量的概念这个老师探究活动来进行这个学习这个概念是比较合理的用这个核心概念进行地更完整同时她课前的这个小游戏能让学生感受到把生活的经验传授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吧能够让孩子们知道定性和定量哪种更精确而且要统一标准这块也为后面探究方案的实施做了准备工作这个老师思考这一点也非常好再一个对溶解度学习它通过强调了在一定温度下在室温情况下比较了食盐和蔗糖的溶解性这个比较的结果实际上也暗示了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应用能够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主持人我观察到一个细节想请专家们稍微给我们一点解读我也看到过溶解度这个概念教学

老师他们也会让学生比比盐和糖谁的溶解性更好谁的溶解性更多比如我给你等量的水都是几毫升的水然后去比较而在这节课上老师选这节课选择的是不同量的水分别是不同的水一个选15ml、20

ml、25ml另外糖和盐的用量也是写在黑板上的温度的具体数值都标在那它是用了不同量放在那也可以表示它的数量她还让课外小组去查说在不同的温度下像20℃、30℃这个不同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糖和盐的量也查了出来她整了这么丰富的数值只是用来比较溶解度的还是大小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我想请专家给我 4

们这方面做这样一个解读她这样的设计有她的道理没有

王磊她这样的设计是有的意义但是她的意义指向是是指向溶解度的使用条件因为她要给的这个溶解度条件都是指向溶解度概念的不同条件只是根据不同的条件所以我相信学生这样一点是会非常深刻的以后学生就不会乱用溶解度的他一定会关注温度是不是恒定是不是可能也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看溶解度曲线时需要特别很小心当然我在具体比较一份溶解度大小时我一定会控制好这些标准我觉得这个方面的教育意义肯定会产生效果的但是我不知道在坐的老师会怎么看我总觉得这个好像应该是第二段的认识关于溶解度的学习在什么条件下怎么比较、比较条件使用溶解度时要注意条件我觉得这个事件应该是第二段关注的。

崔素芳首先溶解度是一个定量的描述溶液溶解性的一种方式首先应该把这个概念建立起来之后在去讨论别的。

王磊溶解度的本体认识现在没有建立起来溶解度的本体认识等于是花了很大力气是绕在溶解度的背景知识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上面。

主持人对于溶解度的本体认识专家能否给我们一个解读呢。

王磊溶解度的本体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它跟浓度一样都是用来描述溶液的组成的类似的浓度是什么浓度就是这个C它揭示的是这一份溶液当中溶质和溶剂之间质量关系如果用质量浓度分数去表征换句话说我看到一个浓度值我就知道溶质和溶剂的一个质量关系我看到一个C的表示可以理解为这一份溶剂里溶质和溶剂是多少进而我们还理解为怎么才能够知道它们可以有那些情况就是说我一份溶液值可以变成什么样的溶液怎么才能够找到变成什么样的溶液符合这个浓度值要求的溶液是可以是很多的就是它实际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实际上是很多的只要它的组成关系符合这个浓度值的都是符合这个值的这就是浓度这个概念定量表示功能就是在这了它可以抽象的表示具体溶液中的具体表示溶解度也是一样的溶解度也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概念只不过是饱和溶液的一种组成。饱和溶液的组成下面是揭示的是在一定下温度这个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间的一个关系。

卢巍她应该首先定义一个饱和溶液在这样的一个饱和溶液下溶质的量和溶剂的量是不再发生改变了是个稳定体系了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特定条件下的 5

一个溶液像这样的一个溶液它是一种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因为它是一种特定条件下这种特定条件经常被我们利用了所以它需要一个定量描述。

王磊揭示这个关系非常有益这样一个饱和溶液其实就在我如何看待这个饱和溶液的组成这是溶解度的直接功能我认识溶解度我知道溶解度氯化钠25℃食盐的溶解度是35g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可以指导我认识能告诉我25℃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最多能溶解35g它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它的一个组成我们好了我们本身一个意义这个本身的一个拓展意义或者变式意义是什么就像刚才有浓度值变成真实值一样符合在25℃溶解度的约束条件的是有很多的为什么都有很多它们可以都是S∕100S就是这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就是溶剂啊其实它可以有很多的溶质和溶剂都满足这个具体的赋值都等于S∕100这就是说我氯化钠25g饱和溶液不只是100g水里面36g的溶质可以是18g氯化钠溶于50g水也可以是200g水里面溶入72g的食盐你随便只要它的比例关系符合S∕100就可以了这个是溶解度本体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本体概念和本体意义这个就是我们概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的和体会的什么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定量意义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实际上它放映的是什么呢是一份溶液当中达饱和时一份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然后它是有限度的不是没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其实就是S反过来我们来理解我给你一个溶解度的值我就应该能理解成什么呢它其实放映的是溶剂是100g时溶质是S.对不对于是我就可以给它变成各种各样的溶液这是一个抽象的极限值真实的溶液可以不是100g溶剂啊那你就可以变成50、25、20等相应比例达饱和状态的值应该是多少这我们说要求是理解那么我们反过来我们以这种观点探究我觉得有几点需要进一步反思或者改进的我们先从本体来说它很可惜的她其实都是让学生做了几份饱和溶液糖盐溶液而且她也曾经让学生量过

100g水的情况、也量过不是100g水的情况15g、25g而且她都实测了这个溶剂是多少溶质也测了而且费了很大劲称量了溶质的质量老师没把这两件事能在一起黑板上列出了很多但是老师没有给出一个比值相等的没有找到这么多都是蔗糖都是食盐相同种类的溶质的时候溶剂不同时你的溶质不同时没有从一个表象中去找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既然都是饱和溶液都一算就算出来了都是S。这个时候就很自然的都让学生建构出溶解度的概念的本质认识老师们 6

挺可惜只在外边打了半天转转为什么她在外面打了半天转转她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比较糖和盐谁的溶解性好她都放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上面去了她没有把这个探究活动的主旨或者主目标放在这个核心概念上最本质的东西和它最核心的关系的建立上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其实这层窗户纸外面人都看见了那些数据都在黑板上了就是没法把他们联系起来完全变成几张皮了这样我们的探究体系就没办法建立起来只是建立起来一个外围的探索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卢巍这些老师更多的是关注这些概念的解读上溶解度不是有个定义吗她就更多地去关注那个定义王磊在那几个词的表面上她只是在怎么让学生牢牢地掌握这个定义上下功夫了而没有构建一个溶解度这个物理量构建溶解度这个物理量是为了构建一个什么问题实际上现在新课程要求从三个维度去构建这个教学目标现在实际上只是从知识的本身概念定义本身这样知识目标上去进行教学。

王磊她仅仅把溶解度当做一个数值没有把溶解度当做一个关系溶解度本身是一个质量关系而且它这个数值是一个比例关系所以它是可以变得但是老师把这个溶解度当做了一个具体绝对的数值然后她告诉你这个数值在什么条件下受温度的影响她是这么来体会的所以我觉得有点可惜还是需进一步改进的再有这个案例也可以反思一点就是说我们对这种关系性的概念的学习比如说浓度还溶解度以及高中阶段会学的平衡常数我们不要把定义给死掉了这个定义其实里面揭示的是关系既然揭示的关系都可以用变量和变量的公式去表达的既然可以用变量的公式比如说溶质比溶剂真实溶液的我们叫M质∕M剂S∕100在特定的温度下如果我们把溶解性的定义用这样的一个

式子表达的时候大家看它的功能完全不一样了大家看这是一个比值特定溶液的它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其实它是可以赋值为任何一份真实溶液的溶液这份真实溶液只要比例符合S∕100但是完全可以不是36g也不是100g这样学生学习溶解度时才能把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概念回到真实的溶液中去至于这个时候你让学生去配你告诉学生一个溶解度数值你怎么配制饱和溶液你不能只会配制100g的水和只会称取36g的氯化钠了你真正理解了这个关系你会变出许多这样的溶液啊反过来我给你任意一份真实溶液我让你判断它到底是不是 7

饱和溶液那我怎么判断现在同学只会试试定性的只会我再加点东西看能够再溶解不能溶解这个当然是可以的这跟学了溶解度和没学溶解度是一样的那就不用学习溶解度了学习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判断它是不是饱和溶液只要你告诉我这份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我就能看它是不是等于S∕100如果等于S∕100我就知道它是饱和溶液如果不等于那它就不是饱和溶液那我才能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我要看是溶质少了可以改变溶液质量或者我改变溶剂质量那当然我还可以设计我还可以改变t我可以改变极限值吗我把极限值改了这份溶液跟极限值相等不就是饱和的了吗如果围绕这个线索进行探究可能比仅仅围绕影响因素做探究可能更有价值。3.溶解度概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卢巍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样一个概念只要教会这个概念就行了好像从三维目标来看好像也很难体现什么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构成方法还能体现但是她没能体现探究过程方法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跟溶解度之间是什么关系没能体现是它帮助理解了她现在溶解度的定义了但是作为溶解度这个概念来说当初建立这个概念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定量描述一个饱和溶液这个问题它是有需求的就像王教授刚才说的有些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到底能够溶解多少在得到这个混合体系的时候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到一块得到一个混合体系时很难知道它到底能溶解多少这是一个问题。我要配溶液了我要想要一个浓度的溶液我想要一个80的溶液但是食盐的话根本到不了他可能就不懂像这样极限值的问题出现了哦他才明白关于极限值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度量度量出来后就是那个溶解限量的问题度量出来才有一个指标去衡量比如食盐有它的溶解度蔗糖有它的溶解度作为这种物质的性质指标摆在那里这个时候我再去选用东西的时候就有指标可参照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这种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出来就像刚才设计探究活动教学根据这样的本体知识的思路去设计可能他就会让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更多。

王磊跟溶解度这个本质问题直接对应的探究问题的实际上是饱和溶液的组成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它的核心这个时候可以给他很多溶质溶剂数值不一样的一些饱和溶液或者我带着他去饱和溶液带着学生经历配制饱和溶液用定性的问题配制饱和溶液他就发现里面质量的关系规律这个其实是跟它匹 8

配的探究而这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这个其实是建立溶解度的指标之后再去干的事不要从一开始就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那么它应该是这样子的现在我确实是有这个需求比较谁的溶解度大所以我要选标准那选什么标准不是t不是选溶剂到底是选溶质还是溶剂还是以单一的溶剂去表示还是选择用浓度去作为标准还是用溶质比上溶剂作为标准这样话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找到S这个标准然后再进入另一层次的探究这个S受什么东西的影响如果这样的话她就不至于乱了现在我们觉得就是她所有的探究重点都放在了外围的影响因素上来了这个S本体的概念没有建立起来为什么要建立起来S而不是用别的东西这个事情其实也没有讨论所以这个还是有点可惜换句话说这个课例还是可以继续优化的。

主持人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知道当我们老师进行概念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关注我们这个概念的本体知识就是我们建立这个概念我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再是我怎么去教这个概念让学生怎么来做然后我们也发现了当我们用科学探究去理解概念

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探究点的选择非常重要我探究的是概念自身的那几个定义性的那样的几个点还是概念背后我真的要通过概念让学生去理解的那个核心问题的那探究点选择哪一个是非常重要的。

王磊:因为说到溶解度这个定义本身老师只注意了定义本身的影响因素这些关键词没有去概括这个定义当中的那个关系因为这个定义本身没有直接给出你这个关系只把这个定义摆出来了是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能溶解的克数但是它没有抽取出认识的一个变量关系是溶质和溶剂的一个质量关系比这个老师可能不太关注看来我们的教材以后也需要做一个转换和修改。二、分子原子概念教学的案例展示与分析1.分子原子教学设计课例简介

主持人我们将来在教材中也要做一些转换和修改刚才我们讨论了一个关系性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一组微观的概念它也是一个概念的建立看看这节课做的怎么样关于这节课我跟大家做一个介绍。这节课的课题是《分子和原子》老师先对这节课做了一个分析老师认为这是第一次给学生正面建立微粒概念的一节课所以他在这节课里设立了两个目标 1建立宏观和微观的一个联系。 9

2用宏观的观点思考微观的世界。

在这一内容上他打算用两课时内容去完成在讲课之前呢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分析他认为学生现有的知识包括

1.媒体科普书籍上接触过“分子原子”的词汇。所以这个词是不陌生的。

2初三物理课上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所以这可以作为学生的起点。

接着教师又对这个知识作了阶段分析要经过这两个课时的课经过四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分子原子这个概念那么第一阶段是要承认有分子原子这么会事这个客观事实。第二阶段让学生认识分子的性质第三阶段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第四阶段用分子观点来解释问题。在这四个阶段教师认为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是个难点因为学生虽然知道有这个概念但是从微观角度形成概念是非常困难的而重点是学会应用分子原子从分子原子的概念去应用所以第二第四阶段是他的重点那我们分别老师在这四个阶段老师分别是怎么做的在第一阶段教师把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义为承认客观事实从“无限宇宙到微小粒子”的奇异旅行模拟这样一个奇异旅行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请班里的同学跟他一起做了一个赋有诗情画意的诗朗诵那么背景是这样的假设我是一个小小的微粒我要经历一场奇异的旅行那先从宇宙看起从宇宙呢聚焦到银河系从银河系聚焦到太阳系再从太阳系聚焦到地球然后聚焦到土壤然后聚焦到土壤当中的动物然后聚焦到动物身上的细胞细胞里有DNADNA里就是分子了到了分子这个阶段我们再拿其中的一个分子我们再拿学生熟悉的一个分子水分子它的化学式学生也会写然后教师就给他们一些资料比如说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克一滴水里大约有多少多少个水分子。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描述接下来又给学生这样一个事实中科院的科学家可以用扫描用的显微镜看到原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证据来展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接下来来进行第二个阶段认识分子的性质教学目标是回忆所学知识总结分子性质并应用分子性质解释实验现象。也就是说将微观概念建立在宏观实验基础上教师首先要通过两个实验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一个实验里面呢有两组实验第一组他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就是水和氨水的混合看不到什么现象第二组呢是先滴加酚酞然后再滴加氨水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有变化。接下来就完成我们课标中要求的哪个实验用两个烧杯分别装有酚酞溶液一个烧杯装有浓 10

氨水然后把其中一个装有酚酞溶液一个装有浓氨水溶液扣在一个大烧杯当中然后去观察现象一般呢在教学当中教师会把这个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但是这个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分析浓氨水易挥发他认为多个小组做实验B烧杯中的酚酞也会变红第二个的话如果变成学生实验的话学生一定会十分重视实验步骤但是这个实验恰恰是需要学生去观察实验步骤中的各个关系所以对.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顾太明: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初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邀兼职教师,学大全国十佳教师。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初三年一班 授课时间:20XX年3月1日上午第3节 一、教学目的: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只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按性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同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C60、C70,红磷和白磷。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按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要了解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个概念的异同)。按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3、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各种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理解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 二、教学设计: (一)、考点精析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质 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二)、随堂练习: 1.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制新型的高能催化剂 B.设计开发新的电脑程序 C.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农药 D.制造符合环保的新材料 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灰浆变硬 C.冰受热熔化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3.人们常用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合金门窗B.新鲜牛奶C.医用酒精D.体温计中的水银4.“民以食为天”,在这些可食用的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食盐B.酒精C.淀粉D.葡萄糖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名称或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A.CO2冰二氧化碳B.NH3·H2O 氨气碱 C.CaO 消石灰氧化钙D.NaOH 烧碱氢氧化钠 6.现有K、H、C、O四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3)酸 (4)碱(5)盐(6)有机物 现实验需用磷酸(H3PO4),能从下列橱柜中找到的是() A.橱柜甲 B.橱柜乙 C.橱柜丙 D.橱柜丁 (三)、作业: 完成《复习指南》中的“主题演练”。 (四)检查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五)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 酸其他氧化物 质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

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发表时间:2009-08-21T16:02:48.793Z 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凤(呼盟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三中学,内蒙古呼盟,02215 [导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方法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14-05-21T10:33:43.0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5月供稿作者:毛志刚[导读]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毛志刚 /河北省沙河市栾卸学校—— 〔摘要〕化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协调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做好化学教学情境设计、推行多感官表征学习、根据首因—近因效应调节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做好化学知识的深加工和实验教学的科学思维引导。只有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学校的化学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好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课堂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二、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计算能力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中考考纲,抓好初三化学的起始教学:要通过加强实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好教材,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学习中最易出差错的是化学用语,最难理解的是氧化物、酸、碱、盐及其互相转化,最灵活综合的计算是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计算,也是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知识点。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向45分钟教学要质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分。三是重视抓好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各章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能力的程度。 四、优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控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揽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欲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因此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doc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文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九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必考科目,面对招生考试的化学科,需要化学教师在一年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力求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能灵活运用,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策略提高素质 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吃透课标,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有效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认真研读课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标是编写《化学》课本的依据,也是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解读。对“内容标准”中的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确立课时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行分层设立教学目标。 二、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应该是学生的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而教师的外在动力只是只能起着辅助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化学时,许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颇感兴趣,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好奇的表现。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化学兴趣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力争排除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学生在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元素,以及化学的基本概念等,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这方面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不佳的。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教育,将有关化学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对化学家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事迹,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化学在自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化学用语的规范性,让学生明白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的通用语,不能随意代替或更换,教师在化学用语方面的识记语理解,可以采用“顺口溜”,编成小故事,小品,也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如,对化学元素化合价的识记,我自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doc 6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金坛市第四中学阚和明 【摘要】问题解决是学习者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从“巧设问题,激发求知、准获信息,发展智能、科学探究,提升能力、把握因果,派生新疑”四个方面阐述了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早在《学习等级分类》一书中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是以独特的方式选择多组计划并加以综合运用的学习。从现代教育观点看,问题解决就是以问题为切入口,以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为重要认知活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问题的创设与感悟、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的提出与论证、结论的形成与新问题的派生”四个阶段。主要流程为:问题—→感悟—→假设—→验证—→结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简单调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巧设问题,激发求知 “创设和感悟问题”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造动机,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样,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化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这些问题就在学生身边,但是平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化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实证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化学中有关知识和事实类型的问题; (4)新颖性:能体现与化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 (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教师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文/白玉成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我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现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到底是怎样呢?下面几组问卷调查结果可说明一些问题:1.在学习化学的态度方面,愿意学习化学的比例高于95.2%,说明学生普遍是愿意学习化学的。2.在对化学好学程度的看法上,认为好学的少于25.6%,一般的占52.1%,认为不好学的超过20%。3.对待预习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但认为预习很有必要。4.在听课方面,认为老师还是讲细点,因为他们自学能力差。5.做作业的习惯不好,边做边翻书的人为62%。6.复习这个环节抓得不好,在当天没有复习的超过60%。7.80%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教师改进学法,说明进行学法指导能受到学生欢迎。 二、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1.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读书时,没有受到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训练、培养,加之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明显不足。 2.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3.学生自身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主要是脑袋笨,再好的学习方法

也没有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反思,对自己的现状得过且过,没有较高的要求。 三、对症下药,形成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严格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在学生初学化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3.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4.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除演示实验外还有较多的学生实验。尤其在酸、碱、盐一章,化学药品多是有毒、有腐蚀性的。而学生又特别喜欢做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们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5.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错。作业本改错不能在原题上改,在教师评语下面重新改正,改完错题后再做新作业。对于检测时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用红笔在原题旁改正。并要求学生将错题进行整理,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求学生将错题用红笔改过并注明错误原因。然后将错题裁减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为自己今后学习积累资料。 (二)注重方法,提高实效 1.抓教学,攻心为上。前面我谈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但严格不等同于严厉。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很叛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会口服心不服,这时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在教育学生时要就事论事。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语言,要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抓知识,重联系。备课时做好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抓方法,重实效。对于学生学习分化点,感觉困难大的内容,我们想办法降低难度,带领学生顺利的爬“坡”。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路径概要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路径 【摘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如何实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出具体实施方法。【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具体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作一概括总结。一、选择场景和方法加强对概念的建构概念教学过程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传授,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一般是不同的。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