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中的图)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线叫经线。

(3)、地球自转的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象的轴。

(4)、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做经度;为了区别不同的纬度而标定的度数叫做纬度例1:(1)写出图中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2)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点位于B点的方向;B位于(南或北)半球。

(3)C位于(东或西)半球。

(4)A点位于C点的方向;C位于B的方向;

(5)在图中找出点M(500N、1600E)、N(350N、1700E)

例2:甲:(,)半球、半球

(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带

乙:(,)半球、半球

(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结合课本图:地球的自转(P11中的图)、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

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2、四季的变化

例1:当地球运动到C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北极上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当地球运动到B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地球上出现的现象是;当地球运动到D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地球上出现的现象;当地球运动到A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北极上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例2: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1)、填出五个温度带的名称:

A、 B、 C、 D、

E、我国位于温度带;

(2)、A与B的分界线是;

B与C的分界线是;

A与D的分界线是;D与E的分界线是;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二、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0 1 2 3 4千米

(重点)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1)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指向标定向法)

(3)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一般定向法)

(4)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数字,叫做图例。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3)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等深线:在海洋里,将水域深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做等深线。

2、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④零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⑤除了陡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中的部分不中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①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B C A 山顶: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

B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谷线,也称集水线,易形成河流;

C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脊线,也称分水线,不形成河流;

D E

D 盆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E 鞍部:E 图中A 处,两个山峰之间的平缓部位; 5、修水坝,选坝址,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例1: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 ;理由是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理由是: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 和D 的相对高度是 。 例2:读左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②

③ ④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水库大坝的是 ,理由是:

山峰 盆地 山谷 山脊 鞍部 陡崖 特点

等高线闭合,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闭合,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凸

等高线向低处凸

两座山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等高线重合地方

例3:判定图图中地形名称:

A、

B、

C、

D、

HI、

MN、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古寺位于雁北湖的方向

(2)a河或b河中流速快的一条河流是。

(3)C处的地形是该处的海拔高度是

(4)如果沿缓坡爬山,应选择坡。(A或B)。

四、地形剖面图是以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可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大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大小排序的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33中的图)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大小排序的顺口溜:太大印北)。

③大洲分界线:(P33中的图)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乌乌里大黑土地)。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例1、根据下图,填出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B、

C、

D、

E、

F、

G、

①、

②、

③、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42中的图)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例1、根据下图填出六大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是;澳大利亚位于。

例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山火山地震带 b) 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板块与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板块与板块张裂地区。

日本、台湾多地震,原因是板块与板发生运动。

例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板块边缘运动活跃,容易形成、。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和人类活动: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人们的生活、生产、交通、旅游、军事等;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知识点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P49中的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P49中的图

(1)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二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尾,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__级)(级)(级)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P51中的图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

(2)人类活动——焚烧秸秆、汽车尾气、工业烟尘、家庭燃煤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3)、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3、降水的分布特点(P60中的图)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世界气候的分布(P65中的图)

____________气候气候气候气候

____________气候气候气候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全球气候恶化。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世界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①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

2、人口的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二战以后:迅速增长。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大洋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人口密度: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3)人口的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原因:①、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②、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B 、人口稀疏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干、高地区)(如:北冰洋沿岸;亚马孙平原;撒哈拉沙漠;大洋洲中西部沙漠;青藏高原等。)

原因:终年严寒;过于湿热;极端干旱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A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采取措施 :控制生育。

B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C 、正确的人口观::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三大人种

(1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第二

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2、宗教:(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乡村和城市是人类社会两种最基本的聚落形态)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等。(自然条件优越)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⑴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⑵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呈团块状,沿着河流、山麓、山谷等地的聚落一般呈条带状。

(3)、聚落发展存在问题: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传统聚落有法国"巴黎塞纳河"、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和合作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国。

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