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价值

相关性研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及其计量

—来自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张烨1胡倩2

(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2.海通证券研究所,上海,200001)

摘要: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广泛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本文以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研究香港公允价值的实施是否增强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都对公司价格和市场收益率产生了显着的增量解释能力。实证结果同时显示,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计量部分资产的关注程度也要普遍高于非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研究结果能有效消除准则制定者的顾虑,推动公允价值更为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作者简介:张烨,女,经济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胡倩,女,经济学博士,海通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研究方向:证券投资和公司估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value-related research

Zhang Ye1 Hu Qian2

( 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

Securities Co.,Ltd,Shanghai,200001)

Abstract:In 2006, China promulgated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financial listed company in Hong Kong as samples to analysis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ir value can explain the accounting data more effectively. Base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ther the future value of finaicial assets or the unrealized gains due to changes in fair value can explaine the value of company and market yields results also shows that investo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the assets base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an asstes which are not base on fair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can eliminate worries of the people who enact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promoting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more extensive use.

Keywords:fair Value,accounting standard,accounting Information

引言

决策相关性已经成为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重要理论原则。会计信息就是要为使用者提供有利于进行决策的有用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相关利益人带来经济收益。在会计计量基础的领域里,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何者更适合成为计量基础,有史以来一直颇受争议。可以说,历史成本从会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会计计量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曾经被认为是“企业会计最合乎逻辑的基础”(.利特尔顿,1989)[22],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基于这种认识,历史成本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计量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演变,历史成本的局限性也逐步暴露出来,如通货膨胀导致历史成本严重失真、历史成本严重脱离市价从而导致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决策的相关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被普遍认为更具有决策相关性,因而是一个更优的计量属性。

20世纪90年代起,公允价值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任主席Breeden在1990年首次提出所有上市公司都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认为公允价值更能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此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颁布了SAFS105、107和115等一系列会计准则,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颁布的准则中也有十几个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各国会计界的学者也就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和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计量基础的首选标准,并将其作为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主要属性。

我国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上一直比较谨慎,在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广泛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别是在金

融工具的相关领域里,明确了公允价值的确认和使用原则。但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关联交易频繁、会计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以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研究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实施是否增强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以此来考察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

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在美国,集中了大量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早在美国FASB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出台以前,美国会计界就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实证结果差异很大。例如,在SFAS 33号(FASB 1979)重置成本准则和和SFAS 19号(FASB 1977)石油天然气信息披露准则的研究中,Beaver and Landsman(1983) [2]发现历史成本下的收益比重置成本下的收益更有相关性。Harris and Ohlson(1987)[3]和Magliolo(1986) [4]也认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账面价值对解释权益的市值更有效。另外一些研究报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如Beaver and Ryan (1985)[5]、Bernard and Ruland (1987)[6]等。但是,Bell(1983)[7]认为收益与石油天然气信息披露正相关,Bublitz et al.(1985)[8],Murdoch(1986)[9]和Haw, Lustgarten(1988) [10]也发现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并将以前研究得到的不相关结果归结为模型错误,包括相关变量的忽略和计量误差。

自SFAS107发布以来,大量的公允价值相关性文献开始集中于金融工具领域。Barth, et al. (1990) [11]发现可交易证券获利(损失)(STGL)前收益与银行的价值呈显着相关性,STGL的系数是变化的并且不显着区别于零。1971-1990期间,在用美国银行数据的研究中,Barth(1994) [12]发现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证

券在每股估值模型(per share valuation model)的历史成本中没有增量解释力。而对于STGL来说,公允价值也只有很低的增量解释力,并且对所用的模型非常敏感。

在进一步研究美国的STGL中,Warfield和Linsmeier(1992)[13]检验了1980-1985年期间市场对143个季报中披露STGL的美国上市公司的反应。他们发现市场反应主要与一年中前三季度的预期税收有关,与第四季度无关。第四季度的研究结果与Barth et al.(1992) [14]的结果相吻合,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层通过调节STGL来操纵公司的价值。

在1992-1993年期间对美国银行的研究中,Eccher et al.(1996) [15]发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与企业的价值只有有限的相关性,并且结果取决于模型和年份的选取。同期,对于公允价值披露的研究中,Nelson(1996) [16]也发现公允价值的披露与公司估值相关较小。Eccher et al.(1996) [15]将原因归结为虽然公允价值的披露与公司估值间存在一些联系,但是这些联系远小于历史成本与公司估值间的联系。因此,财务制度的变换是有害的,它会剔除与价值非常相关的历史成本数据。

Ahmed和Takeda(1995) [17]对前期关于STGL与公司价值关系很小的言论提出了质疑,通过对1986-1991年期间的152家美国银行的STGL研究,他们发现在“正常”时期未实现和已实现STGL对美国银行股的股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会计收益或者公司净资本率较低也就是利润操纵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已实现STGL对公司的股价影响很小。

Barth et al.(1996) [18]发现利率非常重要。通过研究1976-1990年期间美国银行的1377个样本,他们发现利息收入比其他收入更有价值,而利率收入与利

率一致。此外研究也表明银行贷款、股票和长期债务的公平价值均比历史成本具有意义。

Ahmed and Takeda(1995) [17]提出当利润被操纵时,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会减弱。Petroni和Wahlen(1995) [19]发现1985-1991年期间56个美国资产负债保险公司(property liability insurers)的投资资产公允价值的披露与持有证券的品种非常有关。有高流动性市场的交易型证券(如美国的国债市场)的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而缺乏流动性的投资(如公司债和市政债)没有很强的解释力。Carrol et al.(2002) [20]研究了1982-1997年期间的143个美国封闭式基金公司,发现股价和STGL的公允价值正相关。

在我国,葛家澍(2001)、张为国和赵宇龙(2000)、黄世忠(1997)、马维华(1999)、卢永华和杨晓军(2000)等就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进行了细致广泛的探索。邓传洲(2005)[23]以B股公司为样本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公司对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遵循显着增强了每股收益对股价的解释能力,也显着增强了每股收益对市场收益率的解释能力。但是在历史成本的帐面价值基础上,证券投资帐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的价值型惯性,而持有利得则具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邓传洲(2005)[23]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公允价值来源或管理操纵导致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误差。

研究设计与模型选择

一、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运用

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于1999年4月颁布了《证券投资会计准则》(SSAP24),它对证券投资的确认、分类、计价及持有损益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均进行了规范。SSAP24按管理当局持有意图将“持有到期证券”作为一项单独的分

类。对不是持有至到期日的证券投资即“非持有到期证券”,则根据企业对投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分类:如果企业选择基准处理法,则应将其分类为投资证券和其他投资。如果企业采用可选性处理法,则应将其分类为交易目的证券或非交易目的证券。对非持有到期证券投资的分类,随企业采用基准处理法或可选性处理法而不同。在基准处理法下,非持有到期证券分为投资证券和其他投资。投资证券是指管理当局在一段确定的较长期间内或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持有该证券,是以确定的成文方式准备长期持有的债权或权益性证券。没有归入投资证券的非持有到期证券则作为“其他投资”。有关其他投资的决策通常是基于市场公允价值来判断作出的。在可选性处理法下,非持有到期证券分为交易目的证券和非交易目的证券。如果取得证券主要是为了从价格的短期变动中获得利益,则该证券作为交易目的证券,否则是非交易目的证券对其他投资,则应按公允价值计价于资产负债表上,并反映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均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售价与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交易目的证券,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损益。

2004年HKSA又根据国际会计准则颁布了HKAS32《金融工具:披露及呈列》和HKAS39《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将金融资产分为持有到期之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过损益表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金融资产以及货款和应收款项。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通过损益表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记帐,并且公允价值的变动分别反应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

由上可见,对于证券类投资等金融资产,香港上市公司自1999年起就涉及公允价值计量了。由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持有规模较大的金融资产,因此,我

们可以从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后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是否增加了信息的有用性。

二、模型的选择和设定

研究财务模型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最常用的模型是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二者都从Ohlson(1995) [21]模型演化而来。价格模型具有规模影响,收益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是一阶差分后的模型,但收益模型的问题在于会计收益的解释能力往往很低。Kothari and Zimmerman(1995)[1]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模型,这也成为类似研究的通用方法。本文也同时采用价格和收益模型。

1.检验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增强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

我们将公司的净资产拆分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含金融资产前的净资产,以此来考察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否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具体采用的价格模型如下:

BV为公司i第t财务年度除按公允价其中it P为公司i第t财务年度的收盘价,it

FINV为公司i第t财务年度按公允价值计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之外的每股净资产,it

量的每股金融资产。itε为干扰因子。

BV、FINV、P都采用每股数是为了降低不同公司规模对数据量级的影响,如果2α显着不为零,则表明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

2.检验公允价值变动量是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

为了检验公允价值变动量的增量解释能力,我们同样将公司收益分解为两部分,即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未实现损益)和含公允价值变动前的收益,以此来考察公允价值变动量是否具有增量的价值解释能力。具体收益模型如下:

其中it R 为公司i 第t 财务年度股票收益率,Bit E 表示公司i 第t 财年含公允价值变动前的每股收益,it UGL 表示公司i 第t 财年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it u 为干扰因子。

与前相同,R 、E 和UGL 都采用每股数也是为了降低不同公司规模对数据量级的影响。如果2 显着不为零,则表明公允价值变动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

实证检验

一、样本数据及方法说明

样本数据我们选取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即包括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金融类公司来考察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并以此来考察新会计准则在大陆实施后可能带来的效果。之所以选取该样本作为观察数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香港与大陆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香港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大陆公司,如中国人寿、中银香港等等。对香港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对大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有着直接的参考意义。

第二、香港早在1999年颁布的《证券投资会计准则》中就明确了公允价值的确认和使用原则,从而为我们观察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足够的样本数量和时间跨度。

第三、不同行业样本数据间的异方差现象可能导致公允价值相关性不显着的结果。这也是国外很多研究都选取单一的银行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的原因。为了避免不同行业的异方差现象,我们选取单一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金融类公司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选取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金融类公司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及其变动更为敏感。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2002年到2005年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了缺失市场数据以及上市少于4年的上市公司,共计69家公司、276个有效观测。模型中,it P的取值为各公司会计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it R为公司本会计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与上一个会计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期间的收益率,在计算收益率时采用复权处理。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金融类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5年期间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之外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前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以及遵循HKSA 39以及HKSA 32的有关数据均经查询年报手工获取,其他数据源自万德咨询金融终端以及Bloomberg。为了更好的反映公允价值及其变动的整体效应,我们考虑合并时间序列,即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所用数据运用SAS系统处理,表1和表2归纳了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价格模型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价格模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FINV 的均值大于BV 的均值,前者为,而后者为,表明对于金融类公司而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在公司净资产构成中占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该部分资产的计量方式将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产生重大影响。

表2 收益模型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收益模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1it

it UGL P 对公司每股收益也有重大影响。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每股未实现收益均值为,而公允价值变动前的每股收益均值为,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都成为了每股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表2的描述性统计表明,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如银行、保险以及证券等公司而言,金融类投资是其业务的主要构成之一,因此金融类资产及其价值变动无论对于公司的净资产还是收益,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金融类资产的计量方法的选择也必将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三、实证结果

1.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增强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

不管是单因素固定效用模型(One-Way Fixed Effects )还是双因素固定效用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 ),F 检验说明不能拒绝价格模型不存在固定效

应。同样不论是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One-Way Random Effects)还是双因素随机效应模型(Two-Way Random Effects),Hausman检验说明价格模型存在随机效应。因此我们使用双因素固定效用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作为我们的分析工具。

表3 双因素固定/随机效应检验

表4 单因素固定效应检验

表5 价格模型估计结果

表6 价格模型拟合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

第一,公允价值具有显着的增量价值相关性。FINV的系数为,显着异于零,表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显着增加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

第二,投资者更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FINV的系数显着大于BV的系数,表明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投资者更关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价值。

2.公允价值变动量是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

从收益模型看,F检验说明不管是单因素固定效用模型(One-Way Fixed Effects)还是双因素固定效用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s)都不存在固定效应;而 Hausman检验说明双因素随机效应模型(Two-Way Random Effects)拒绝存在随机效应,而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One-Way Random Effects),存在随机效应,因此我们使用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One-Way Random Effects Model)作为分析基础。

表9 收益模型估计结果

检验结果同样表明了:

第一,公允价值变动量具有显着的增量价值相关性。UGL

P的系数为,显着异

于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对市场收益率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

第二,投资者更关注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与价格模型相同,UGL

P的系

数明显大于E

P的系数,同样表明对于金融类公司,投资者对公允价值变动的关注

度要明显高于已实现收益。

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的结果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采用增加了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结论

本文研究了具有中国概念的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价值相关性,为了克服单一模型的局限性,同时采用了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两种检验方法,并且为了更好的反映样本数据的整体效应,合并了时间序列,采用了面板数据进行处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论是资产的期末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对公司的价格和市场收益率都有显着的增量解释能力。并且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投资者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无论是其期末值还是其价值变动值的关注程度都明显大于按成本法计量的资产。

是否将公允价值作为基础计量属性并且更广泛的采用,在我国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议。为了迎接入世压力,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在计量方法上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在实务领域,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结果,准则制定者以及使用部门都难免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顾虑。本文以香港市场为研究对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表明公允价值具有显着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因而可以有效地消除准则制定者的顾虑,推动公允价值更为广泛的运用。对于准则的使用公司而言,迫于投资者的关注压力,也存在认真运用公允价值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Kothari,SP, and Zimmerman JL,Price and Return Mode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155 - 192

[2] Beaver, and Wayne R. Landsman, How Well Does Replacement Cost Income Explain Stock Return [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83,39:26-32.

[3] Harris, . and . Ohlson, Accounting Disclosures and the Market’s 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Propert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62: 651-70,

[4] Magliolo, J., Captial Market Analysis of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6 ,24(3): 69-108.

[5] Beaver, and How Well do Statement Earnings Explain Stock Returns [J],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1985,Oct: 66-71.

[6] Bernard, . and R. Ruland,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Historical Cost and Current Cost Numbers: Time Series Analysi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62(4): 701-722,.

[7] Bell, ., Market Reaction to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21(1): 1-17.

[8] Bublitz, B., . Frecka, and . McKeown, Market Association Tests and FASB Statement Disclosures: a Reexamin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5 ,23(3): 1-23.

[9] Murdoch, B.,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AS 33 Returns on Equity[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6, 61 Apr: 273-287.

[10] Haw, . and S. Lustgarten, Evidence on Incom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ASR and SFAS No. 33 Dat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8,26 Autumn: 331-352.

[11] Barth, M.E., and . Wolfson, Components of Bank Earnings and the Structure of Bank Share Price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0,46 May/Jun: 53-60.

[12] Barth,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4,69(1):1-25.

[13] Warfield, . and . Linsmeier, Tax Plann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Bank Earnings Componen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2, Jul: 546-562.

[14] Beaver, . Griffin, and . Landsman,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Replacement Cost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2, :15-39

[15] Eccher, E., Ramesh, K, and S. Thiagarajan, 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22: 79-117.

[16]

[17] Ahmed, and C. Takeda,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on Commercial Banks'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 207-225.

[18] Barth M., Bearer, W. and W. Landsman, Value-Relevance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SFA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513-537.

[19] Petroni, K. and J. Wahlen, Fair Values of Equity and Debt Securities and Share Prices of Property - Liability Insurance Companie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5, 62 : 719–737.

[20] Carroll, T., Linsmeir, T. and Petroni K., the Reliability of Fair Value VS. Historical Cost Information: Evidence Closed-End Mutual Funds,[EB/OL], , 2002,Manuscript.

[21] Ohlson J.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 1995, 11: 661-687.

[22] .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3] 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卢永华杨晓军 (厦门大学会计系316005)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矗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把在用价值定义为:特定主体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市场价格。IASC也在IAS36“固定资产的减损”中采取了类似的描述,将在用价值定义为:主体连续使用某项资产以及对其在使用寿命终了进行处置时,估计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分析

厦门市2007年度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论文论文题目: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分析 学员姓名:陈彩霞 学员证号码:0702022234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资产和负债。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和模式,并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当期损益,说明今后的上市公司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下面就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及影响展开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

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如果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空的影响;。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 2007年1月1日,某上市公司将原先自用的办公楼出租给A公司,租赁合同约定租金每月100000元,租期5年。该上市公司账薄记录载明,该产房原值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40年,已提折旧60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0,由于受房地产价格影响,至2007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在二手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800万元。在成本计量模式下,该上市公司2007年由于办公楼出租带来的收益为90万元(年租金收入为120万元,折旧费用为30万元,收益=租金收入-折旧费=90万元,不考虑租金相关税费影响)。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该上市公司2007年由于办公楼出租带来的收益为320万元(年租金收入120万元,公允价值超过办公楼净值2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在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会增加公司的当期收益。本例该上市公司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比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增加利润230万元。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简介: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二、公允价值的认定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 (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 (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这样,如何选择确定同类交易就成了公允价值确认的关键。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 三、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谈公允价值运用中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以及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时,都由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改为了公允价值计价。不仅如此,利润表中还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来计量由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但截至目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值显著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这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业绩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未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作出硬性规定,这就给房地产上市公司留下了选择的空间。那么,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何没有采用倍受关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具体分析其原因如下: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 1.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规定 在2005 年11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注解准则发表了一个讨论意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公允价值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由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全体职员编写。虽然意见包含了对于公允价值的讨论,但它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哪些计量属性适合初始确认。意见是不断更新的概念框架项目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框架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为财务报表服务的计量概念。因为意见范围和意图的不同,它不在此论文中讨论。然而,关于那篇讨论意见的评论将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草案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计划的第1号第157条以及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这篇讨论意见是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某些资产、负债和权益性工具应该在某些情况下用公允价值计量。然而,指南在公允价值方面的要求通常被准则稀释了,并且准则在这方面的说明也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单一来源的那些准则中有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指南将会简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且改善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一个简明的公允价值的定义和一个适用于所有公允价值计量的前后一致的指南将会更清晰地表达公允价值的对象并且消除公众对于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传播的指南方面的顾虑。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调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并不是一种用来延伸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应用的手段。此外,项目的目标在于重新编写、明晰、简化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广泛应用的现有指南。然而,为了构建一个按准则要求对于所有公允价值的计量都能统一指南的单一标准,必须对现有的指南做出修改。这些修改意见在第2号准则中做了进一步的讨论,这可能会使公允价值在某些标准下的计量和在准则要求下进行的解释和应用都做出调整。 在某些准则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或其前身)有意识地纳入了一些计量指南。这些指南会导致尽管它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客体上并不是前后一致,但在这些客体的计量上仍被视为公允价值计量。例如,关于第3号准则第16段企业合并的指南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客体就与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项目如税项资产、税项负债和特定收益计划中的员工福利经资产或负债不一致。此外,一些准则包含了计量的可靠性的标准。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中只有在公允价值能可靠确定时才可以使用公允模式计量。此项规定一点也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 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 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主讲老师:周春利 本准则是新印发的准则,重点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的特征;公允价值层次的概念,以及公允价值初始计量等内容。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案例1】 如果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考虑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时,应当考虑该资产的状况(全新、二手)、位置(地段)以及是否涉及税金等因素考虑。 三、计量单元 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案例2】 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与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2)包装机H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 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包装机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后的净额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能够合理确定。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公允估值技术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公允估值技术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关公允价值估值的几点思考 摘要:计量属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允价值的估值问题。文章着重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2008年那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把会计又一次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很多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当。其实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公允价值(而是在于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而非根源。会计准则只是服务、跟随于市场,而非领导市场,公允价值计量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让投资者看到了真实情况,如果停止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只会削弱投资者信心,使计量模式回来历史成本,又会是一种倒退,并且危机并不会因为公允价值的取消而消失。所以,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该被继续使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美国执行了近20年,缺乏可操作性一直是一

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衡量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值是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其他计量属性都是市场价格的衍生物。市场经济中要进行交换(交易),交换价格的基础只能是市场价格,其中包括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它始终追随市场价格的消长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数值,公允价值的一切计量都和市场信息息息相关。综合美国SFAS15号准则,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大多按优先顺序把估值所依据的标准分为三类:第一层级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此时公允价值就是活跃市场中的市场价格;第二层级是交易处于不活跃的市场中,此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来确定;第三层级是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信息,此时,公允价值需要某些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来确定。纵然准则给出了三种公允价值估值的确定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怎么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数字”更接近公允、更接近“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操作困难。 首先看第一层级下的估值技术。在此层次下,有公开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较好确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报价确定金融产品的价值。但是当金融工具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时,由于金融产品此时的流动性极低,不会也不可能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和类似交易的市场价格,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各种估值模型来估计其公允价值,但是不同模型及使用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质疑与争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放大作用,而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先进的,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本质的计量属性,是不能够被摈弃的。但通过金融危机也使人们认识到执行公允价值的难度,要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评估体系,为公允价值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环境。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大量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条件,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体现出资产内在价值,反映资产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然而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会造成金融机构对资产的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的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 公允价值也称称公允市价和公允价格,其利弊一直受到广泛的争议。美国在2007年爆发了次贷经济危机,更加加重了人们对公允价值的争议性。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的理论与应用也逐渐完善,但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人们开始质疑公允价值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公允价值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的角色的重要性。公允价值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为今后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建立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的应用做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公允价值基本属性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导向,结合国内具体经济环境,对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具体应用以及影响公允价值因素展开研究,为实现高公允价值与我国经济的适应性做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标签: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更加重视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并在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中占有更重要地位。但是,公允价值所体现的与我国经济制度的不适应性以及自身的缺点,使公允价值在应用中饱受非议。且后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对公允价值再次受到质疑。因此,要结合当代经济背景,对影响公允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认知公允价值的基本属性,进而更好地利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为今后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建立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的应用做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1]。 一、内部因素分析 1.垄断:现代经济市场中,垄断经济学术语,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则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2]。因此,当发生垄断时,垄断者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将商品的价格制定大大高于分垄断时商品的价格,从而不能真正反映商品价值,导致公允价值失效。 2.政府干预价格:在经济市场中,政府有权对商品进行价格的支持或干预。对于支持价格即政府为了支持并扶持某种行业,规定该商品的价格要高于市场中同类商品的最低价格。而对于限制价格即政府要对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太大或者其它因素进而规定该商品的价格要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最高值。国家对商品价格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因此,在关乎国家民生的重要商品,政府一般对商品进行最高价格的限制[3-4]。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会使得商品规定的价格与实际的商品的价值不符,使得该价格并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进而影响公允价值,使得政府的干预成为影响公允价值的内在因素。 二、外部因素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对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界的主要观点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所以饱受指责。随着雷 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 陡然升级。面对飞流直下的股价,很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 相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水准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当 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 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 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 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在危机中倍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指 责它是危机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此次金融 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 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 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所以,他们呼吁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 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与意义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实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应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则 强调,资产和负债理应以当时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金额实行计量。例如,2007年1月,甲企业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30元/股的价格,购入中信 证券100万股股票,若不考虑相关费用,甲公司共计支付3000万元。 假定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然持有这些100万股 股票,而在2007年末,中信证券的市价已经升值为89.27元/股。那 么甲公司理应怎样在会计报表上对报表使用者报送公司拥有的该项股 票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 的列示则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甲公司资产负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序号(学号):XXXXXX 长春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 姓名XXX 学院财经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200X级(X)班 指导教师XXX(教授)

201X 年XX 月XX 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论文结合国际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深厚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寻求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通过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和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来看,国外众多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关键在于计量方法;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鉴于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管理层操作利润等问题的存在,在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提出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引入外部评估人员、提高估价技术、引入全面收益表、明确应纳税调整围、制定并完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审计准则的建议。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时采用归纳的方法,即在获取大量的国国外文献资料,认真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后,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概念和理论。同时采用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结合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发现同国际上的差距,指出了我国未来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方法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Abstract] Thesis combination the research sta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ccounting profession on the fair value,and elaborat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a measurement of a composite attribute.On the basis of deep theoretical of fair value trying to seek reasonable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determine the fair value.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air value applic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unting standards,many empirical studies abroad have proven the relevance of fair value,the key lies in measurement methods.Finally, thesis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fair value application in China.In view of China's market system is imperfect,operating profit management issue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a market system,introducing external evaluation, raising the valuation of technology, introducing a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clear response tax adjustment scope,and to formulate and improve relevant audit criteria of fair value.Thesis presented in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used inductive method.that is,access to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eriou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redecessors.Related research results,summarize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s and theories.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of the method used。the focus of the fair value of the use of several difficult issues to be resolved.By contrast,in light of China’s use of fair value of the status quo,that the gap with international,pointed out that th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ttribute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Measurement Method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介绍 在实务当中、执行其它会计准则的时候,会提到公允价值,比如说存货准则。如果接受投资的存货,就需要在存货准则当中规定,可以以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的价格作为投资的成本。但是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的价格是不公允的,就要按照公允价值来进行调整。这在存货准则当中,体现了公允价值。 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说金融工具的计量和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等,这些准则中都会涉及到公允价值。 在2014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考量: 1、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2011年5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是和国际充分地融合的,是市场化、全球化的,所以它需要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产生的信息,去符合国际的一些要求。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在变动,国内的会计准则必然会跟着做一定的修订,来跟进国际会计准则。 2、国内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分散在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比较分散并未单独就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定。 3、到底应该如何来确认公允价值,如何计量,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它反映出来。为了保持国际准则趋同,提高会计信息的通用性,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因此,为使国内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国际的准则有相应的接轨,同时使国内的一些关于公允价值的论述集中,所以就需要出台这样一个准则。 1. 公允价值定义的变化 首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析》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过去的准则或者在实务当中,财务人员认为就是在市场中可能购买商品的价格,就是公允价值。这个论述是不完备,比如说在清算市场时,或者是某个企业已经清算了,已经以非正常的价格对外销售了,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公允价值。 所以过去可能企业更多地认为公允价值只是购买价格。但这个价格,有一定的条件现在。所以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了一个准确的评判。

公允价值获取技术研究论文

公允价值获取技术研究论文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层级理论研究 现阶段关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如何更好的使用,使其更好的 服务于市场经济。其层级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公允价值运用主要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黄世忠认为随 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会计界完全 有能力解决公允价值会计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即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公允价 值的获取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程序,以实现在实务中的可操作性。FASB在2021 年发布的SFAS157把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划分为三个次序,三个层级的确认原则为:把同质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定为最高层级的参数,把不可观察的输入因素 定为最低层级的参数,中间层级的参数则是最高层级的参数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参数。IASB2021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根据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所依据的变量确定了三个层级,这与美国的三级层次理论相似。 二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层级理论研究 我国在参考和借鉴美国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考虑国情的基础上,也明确提出 了公允价值估值应当依次考虑的三个级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运用的三级次”理论:第一 级次是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第二级次是以同类资产在活跃市场的报价为基础 进行调整的金额,第三级次是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通常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一般认为,第一层级变量是计量公允价值最好的依据,但是越是这样的数据受到的限 制性条件就会越多,就会越不容易取得,比如第一层级要求的“计量日”“、活跃市 场”“、相同资产”等,若不符合条件则需要转入使用下一层级的变量。规范三个层级之 间的转换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可观察变量运用的主观随意性。细分中间级是层级之间转换的重要内容,中间级首先考虑的是活跃市场上相似资产或 负债的报价,其次是非活跃市场上图1计量层级与获取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同或相似资 产或负债的报价,再次是市场报价之外的直接可观察变量如报价期间内可观察的利率、收 益曲线、波动性、信用风险等,最后是由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推算或关联性证实的变量。 二、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层级解决的是计量时所依据变量的优先选择次序,那么当变量具备时, 就是利用所选择变量如何获取公允价值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获取技术。公允价值的估价方 法和计量层级具有一定的联系,公允价值的计量应采用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且可以获取足 够数据的估价技术。从图1可以看到计量层级与获取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教材例12-2】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专利权与乙公司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交换。交换后两公司对于换入资产仍供经营使用。在交换日,甲公司的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9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1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乙公司拥有的机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5万元,乙公司另支付了45万元给甲公司。假定两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7%和6%上述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税法规定可抵扣且已得到认证;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即补价45万元。 对甲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45万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800万元(换入机器设备公允价值755万元+收到的补价45万元)=5.6%<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于乙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45万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800万元=5.6%<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例题属于以无形资产换入机器设备。专利权这项无形资产和机器设备这项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时间、风险、金额、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因而可判断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专利权和机器设备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因此,甲、乙公司均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7 5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283 500 银行存款 450 000 累计摊销 1 500 000 贷:无形资产 9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80 000 营业外收入 1 303 5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7 000 000 累计折旧 3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10 000 000 借:无形资产 8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80 000 营业外支出253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000 银行存款4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283 500 【教材例12-2改编】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专利权与乙公司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交换。交换后两公司对于换入资产仍供经营使用。在交换日,甲公司的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9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1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乙公司拥有的机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5万元,甲公司另支付了35.35万元给乙公司(增值税差80.35,公允价值差-45)。假定两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和无形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导读】2014年春节前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迎来了新成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这项全新的准则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事实上,在2014年1月间,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一批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新规定。记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说,2014年1月是名符其实的“会计准则制度发布月”。 最大亮点:公允价值准则掀开面纱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财政部一直致力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随之进行修订与完善。 可以说,在2014年1月这一轮的会计准则发布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新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掀开了神秘面纱,惊艳亮相。从2012

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算起,《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国内的问世至少经过了18个月的准备工作。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在两年半之前已经专门针对公允价值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准则,而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要保持与国际持续趋同,公允价值计量肯定也会跟进国际准则。 记者注意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一,公允价值日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5月,国际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更是同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 事实上,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已经在存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租赁、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等内容中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原则,但之前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单独进行规定。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会计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随着《39号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布,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我

注会考试会计学习笔记第二十八章公允价值计量01

第二十八章公允价值计量(一)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方法,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015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系今年新增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 第二节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一)相关资产或负债 相关资产或负债,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也包括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如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生物资产、资产减值(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不包括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年金基金、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规范的各项资产。 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所具有的特征,例如,资产的状况及所在位置、出售或使用资产的限制等。如果市场参与者在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时会考虑这些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企业在计量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时,也应当考虑这些特征因素。 企业为合理确定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区分该限制是针对资产持有者的,还是针对该资产本身。如果该限制是针对相关资产本身的,那么此类限制是该资产具有的一项特征,任何持有该资产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进行定价时会考虑这一特征。因此,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应当考虑该限制特征。

公允价值计量探析论文.pdf

一、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之争 新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IASB32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FASB于2006年9月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 对比以上三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经常变化的,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不统一,我国主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允价值的定义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与FASB的主要区别在于 :FASB的公允价值是采用的脱手价格而不是交换价格,因为它认为脱手价格能够更好地代表现金流入与流出,更加符合现行的资产、负债的定义。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后果之争 公允价值的运用无疑是对以前计量属性的重大创新,它被运用的本意是为了能够提供对决策更为有用的信息,以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经济学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走向做出预测和判断。然而,2006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使得公允价值遭受了一片责难之声,有人就认为是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导致了本轮金融危机的发生。SEC在对金融企业及部分上市公司调查后认为,金融企业在资产及负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在报表中确认的比重并不高,它不可能是银行经营失败的原因。它进一步发现,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贷款质量审核的严重失误、风险管理的不当措施以及现行监管政策所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因此,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仍是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最恰当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是基于价值和现值,具有“真实和公允”本质特征的计量属性,无疑具有很多优点。一般认为公允价值具有公平交易、假想交易、为实现性及非客观性的特点(葛家澍,2009;孙丽影、杜兴强,2008),但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得它从诞生的第一天就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平交易,其实这里面暗含着交易应该是在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因为,一般认为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其交易价格的确定可能并不是资产的真实价格。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很大比例的是受国家统一控制的国有企业,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并没有相互的持股关系,也并没有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关系,但是它们的终极控制人都是同一个主体。如果说仅仅就此认定它们是关联方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因而交易不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话,笔者认为这似乎不太合理。最终受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之间,只要不存在控制、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关系,其发生的交易应该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也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并没有关于公允价值的专项准则,只是在其他的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做出了一些规定。在运用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价格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确认,如果没有相同的则要根据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确认,最后才能采用特定的估值技术对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率等进行估计,从而得出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并不是那么完全可靠,其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在确定未来现金流、适用折现率的时候,因为包含了一系列的估计和假设,这也就给我们做出合理、恰当的审计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现代审计目标之一——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发表意见,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也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审计界和司法界之间在“公允表达”理解上存在的重大分歧(谢诗芬,2006),但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认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的时候,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公允价值审计的应对策略 (一)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时的公允价值审计策略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就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尤其是当市价不存在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并且还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的时候。所以在审计时,首先,注册会计师需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能力和态度的分析。注册会计师进行公允价值审计时应对管理层的诚信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其是否存在公允价值计量舞弊的可能性。同时,注册会计师也要对被审计单位对待公允价值审计的态度进行分析。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一反常态,出现一些怪异行为,对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资料迟迟不予提供,对注册会计师的提问含糊其辞、甚至是故意回避或绕开话题,这时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警惕。 其次,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融资扩股情况等相关内容,要把握其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被审计单位的市场占有率情况,被审计单位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作假大多是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特别是上市公司,其作假往往是为了达到再融资指标、避免退市以及管理层的期权行权等方面的考虑,如以前股市上的10%现象以及现在的6%现象。 再次,注册会计师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特别关注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程序;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价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特别关注管理层采取特定措施的意图,对其意图获取审计证据、做出评估,并考虑管理层实施相关行为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