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但是学生却对民间美术没有深入地了解,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教材分析

本课是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采,展现着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特别是在今天,民间艺术所体现的生活主题,早已凝结成深挚的民族情结,对目前的中学生来说,学习了解民间艺术,传播民族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同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辿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西灯彩二包括鱼种花灯、各种纸扎。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而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祜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 o (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 提“意见” o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

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刀、?: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 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

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 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少数几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创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是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这样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既获得了所学的知识,又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学习能力低的同学关注的还不够,应充分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也敢说、敢问。

学生对学习主题抱有偏见,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将偏见变为积极地认识。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我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到以前没有学会的知识。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吸取经验教训,不求做得最好,力求做得更好,让美术课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作用。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认识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学生数后并作答。(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看花灯》教学设计之一

《看花灯》教学设计之一 导读:开学第二天,就迎来了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的编者老师们真是有心人,我们所学的第一单元正是元宵节。瞧,学完了《元宵节》的儿歌,又该学《看花灯》了,抓住时机,从民俗入手,从身边的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全心感受,主动掌握。 “同学们,昨天你们玩的快乐吗?”我单刀直入,把同学们的情绪带进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中。“快乐!”同学们异口同声。“昨天是我们中国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中有哪些民间活动?”“有踩高跷”“舞狮子”“看花灯”……看着同学们高兴的样子,我接着转入正题:“你们见过花灯吗?什么样子?”“我见过的花灯是圆的,红红的。”“我看到的花灯上面有小鱼。”“我见到的花灯在转。”看来同学们对花灯有一些了解,但是知之甚少。我开始拓展,“花灯的样子可多了,看——”出示powerpoint课件,屏幕中展现出各种造型生动的花灯。“哇塞!”“真漂亮呀!”同学们发出一声声的感叹。看来,时机已经成熟,同学们对花灯的了解已经让他们对儿歌有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读懂儿歌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花灯》。” 有了基础,我决定让同学们自己学习这篇儿歌。这样的训练我们以前进行过,同学们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说:“同学们想自己学习吗?”“想!”同学们高兴的合不拢嘴。“那就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自己来学习。”一声令下,同学们开始了。我走到第三小组,看到小组长和同学们一起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到认字表

和后面的查字表中去查。来到第一小组,小组长正和同学们进行抢答游戏,她指着课文中的一个字,其他同学读出这个字,比比谁回答的最快最好。我也参与进去,与同学们一起抢答,然后请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当小考官指出生字,组员们参与的异常热烈。到了第四小队,就更热闹了,大家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找错误,然后还可以加上动作。有的表演有的朗读,有声有色,情趣盎然。最后我来到了第四小组,小组长代表全组队员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认字比赛,我愉快的接受了邀请。同学们互相提问,花样百出,“什么字带火字旁?”“第一行第三个字读什么?”“这个字念什么?谁来表演一下?”……你来我往各个像个小老师。 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讨论学习的声音越来越少了。我喊了一声“1、2、3!”教室里立刻安静了。同学们都准备听老师讲课了,我却依然站在讲台的下面。轻声问了一句:“你们想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儿歌认生字吗?”“想!!”同学们的眼睛又闪烁起了光芒,都举起了小手。我微笑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当小老师。接着每个组的小老师陆续上台。他们很有礼貌的请同学们看书,看屏幕,认字。有的比赛,有的抢答,有的朗读,有的表演。有位同学说“各种花灯……”,“请停一下!”我打断了他的话。同学们的目光都转移到我身上,“这位同学读的‘种’读错了,应该读成zhǒng种,请你再读一遍。”“很好,小老师请继续吧!”“讲课”又继续进行了,同学们的神情更专注了,态度更认真了。原来刘老师在监督着我们好好学习呢,我们可不能马虎!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两种实际意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0”,了解“0”的实际意义。 2.难点:认识到“0”作为起点的意义,并能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放着三根铅笔的粉笔盒、小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师:谁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出示西游记主要四个人物的图片)你最喜欢谁?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出示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二、0的认识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接下来,看看这三幅图,你能根据这三幅图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图中的内容)第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盘子里面有桃子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2.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小男孩拿了几个气球?气球发生了什么?现在他手里还有气球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3.利用粉笔和黑板教学。 师:猜一猜老师的粉笔盒里有几个粉笔?现在老师把他们全拿走,现在粉笔盒里几个粉笔?一个都没有,用数字“0”表示。黑板上几个字?我把它们都擦光,现在黑板上还有几个字?一个都没有,用数字“”表示。 4.你能用“0”说句话吗? 5.总结:刚刚我们说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 6.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0”? 7.出示直尺。在直尺中找“0”的位置,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那么在直尺上,它是从“0”到1,以此类推,让学生明白“0”表示起点。 三、教学书写“0” 1.你们觉得“0”像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数字,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0”,并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数学书上描实,老师检查学生书写状况。 四、“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理解“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1)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图意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请学生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列式。 (2)教师用贴画引导学生说出“2-2=0”的式子,并将它写在黑板上。 (3)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分别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我才不怕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才不怕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才不怕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理解画面,体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读前交流,对课题、封面进行观察 1.初步了解彩虹鱼系列,是瑞士着名画家马克斯?菲斯特创作的享誉世界的图画书经典,曾获199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1993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1993年法国图书馆最佳图书奖、1995年美国ABBY奖等多项殊荣。 2.出示图画书主人翁“彩虹鱼”,进行观察,谈一谈你对这个卡通人物的感受?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学生齐读题目。 3.出示封面:彩虹鱼在成长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又是如何解决的?。那赶快让我们打开书,一起走进故事吧! (二)读中交流,通过文字理解画面,体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1.师讲故事的起因,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理解故事内容,请同学们汇报,彩虹鱼遇到了什么问题?(驼峰鱼病得很厉害,彩虹鱼决定到可怕的魔鬼谷去找红海草,开始生命的第一次冒险。) 2.师讲述故事经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鱼冒险时,遇到了什么魔鬼呢?(三个脑袋的棒子鱼、一千只爪子的怪物、五只眼睛的黑胖墩鱼。)

3.师讲述故事结果,引发学生理解,原来这些怪物一开始就不存在,体会彩虹鱼的爱心,对友谊的珍惜,勇于冒险,敢于挑战自我。 (三)角色扮演 1.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彩虹鱼、小蓝鱼、灯笼鱼、水草等。 2.小组交流练习角色扮演。 3.班级交流展示表演。 (四)绘画交流:请同学们回想自己的成长中,遇到过什么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呢?请同桌交流,并画一画,再全班交流。 图画书《我才不怕呢》教学反思 瞧,《我才不怕呢》这个绘本的题目,如此的儿童化,让我们感受到主人翁的勇敢与自信。细细翻阅绘本,它讲述的是一个爱心和 冒险的故事:驼峰鱼病得很厉害,要救驼峰鱼的唯一办法,就是要 去可怕的恶魔谷找到红色海草。恶魔谷是小鱼们听起来就会发抖的 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吓人的怪兽,从没有谁去过那里并能活着回来,但为了驼峰鱼,彩虹鱼和小蓝鱼一起,开始了他们生命的第一 次冒险。他们能够顺利归来吗?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我与孩子们一 起随着彩虹鱼开始了惊险的冒险。 这本绘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理解画面,体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把故事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 个部分进行讲述,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通过文字、画面理解故事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我发现我班级的孩子们善于倾听,并且能抓住重点进行故事的`表达。 我思考,彩虹鱼与小蓝鱼对朋友的爱心,珍惜友情,并且勇于挑战的精神,一定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角色。因此,我安排了角色 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深入角色的内心,感受彩虹鱼遇到 成长问题时,自身的转变,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兴奋,课堂活跃,孩子们沉静在开心快乐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提问: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探究新知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铅笔长15米。() 课桌高70米。() 一棵树高16厘米。()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音乐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音乐歌曲《幸福拍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附点节奏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教具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谈话导入: 幸福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听听歌中有哪些肢体动作(拍拍手、跺跺脚、打打肩 膀、握握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3、复听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问:这首歌的节奏怎样? 4、出示节奏谱,解释并学习X × 5、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仔细看歌词。 6、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呢?”要求:学生试一试。 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7、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要求:积极唱好X X (前重后轻, 前长后短) 8、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9、完整演唱歌曲

四、编歌词 1. 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 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2.自由结组,引导同学们发现还可以用哪种行动表现幸福的心情。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学相互配合,表演或回答:跺脚、跳舞、拍腿、拍肩、揪耳朵.................... ) 3.分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举例如何创编歌词,带领同学们试唱一遍。 5.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表演。(让学生偷偷地告诉老师用什么动作表 现幸福,然后大声唱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唱) 6.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7.全体同学共同创作一首四段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唱一唱,并 五、小结 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过去了,最后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 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

做灯笼教学反思

做灯笼教学反思 《做灯笼》这篇课文,讲的是王京和李良合作做灯笼的事。教师们在教授完这门课程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网络整理的《做灯笼》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做灯笼》教学反思(一)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做灯笼》这篇课文,讲的是王京和李良合作做灯笼的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写一件事要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在本课时,我抓住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的特性,以《拔萝卜》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然融入课堂。 故事内容简介(小兔种的萝卜长得特大。小兔怎么也拔不动,就叫来小猴帮忙,也拔不动,后来就叫来小松鼠、小熊他们四个一起拉可还是拔不动。这时,看见小老鼠来了,就连忙叫他过来和大家一起,一个接着一个拉着,使劲地拔呀拔,终于拔出了大萝卜。小老鼠得意的说:“还是我的力气最大,是我把萝卜拔出来了。”大家听了都笑了。)故事讲完后,我便问:“大家为什么笑呀?”孩子们纷纷举手答道:“小老鼠说得不对。”“根本不是小老鼠一个拔出的。”“是他们一起拔出来

的。”“是靠大家共同的力量拔出来的。”这时,我随即肯定孩子们的回答“对,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来导入课题,并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两个新朋友,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做手工。于是,他们俩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合作完成了一个纸灯笼。我随即板书课题《做灯笼》并引导读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激发求知欲。 学生齐读课题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老师导语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发言非常积极,纷纷举手发言:这两个新朋友叫什么名字啊?他们为什么要做个纸灯笼?他们做的灯笼漂亮吗?等。我随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为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引导学生在听我的范读中获得相关信息。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知道了这两个新朋友一个叫王京,一个叫李良”; 有的说:“我知道了王京会画画,李良会做手工”;有的说:“我知道了王京、李良合作做灯笼是为了布置教室”;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他们合作得很成功,同学们夸奖他们了,王京还写上了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师随即完成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轻松达到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识字、写字,学生激情高涨。 在识字环节,我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如:读拼音识字、分析字形识字、熟字加部首识字、同桌互相测读识字等。然后集体评一评,最后让有新的识字方法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并学习。学生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rice con sumption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

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2017部审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灯笼果》教案教学设计

17灯笼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晶莹、透明”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灯笼果的外形特点,感悟秋天的美好,体验丰收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培养学生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新课 1.(课件出示不同种类的水果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些水果吗?你最爱吃哪一种水果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节课我们还要认识另一种水果。 (出示灯笼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水果吗? (教师简单讲解关于灯笼果的知识)这种果子的果实吃起来酸酸的,甜甜的,可以用来做果酱…… 3.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种果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看看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它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二读: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三读:想一想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讲灯笼果的。 2.教师出示课文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教师带读词语,订正易读错(或难读)的音。 “棱角”的“棱”读“léng”;“玛瑙”的读音为“mǎ nǎo”。 5.学生自由读词语,同桌互读,纠正。 6.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哪些句子难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7.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三、巩固复习,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并口头扩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后笔顺书写表中生字的笔顺书写和位置。 3.教师范写生字,提醒书写事项: 件: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竖要出头。 舌: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晶:品字结构,上面一个“日”,下面两个“日”,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组间巡视,纠正错误姿势和书写。 5.展评书写,奖励。

《0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成县葆真小学张旭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西游记都看过吗?你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那个人物? 生:唐僧、猪八戒、孙悟空…… 师:老师也喜欢孙悟空,因为它聪明、活泼可爱,就像你们一样。那同学们想一想悟空和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桃子 师:我们来看看孙悟空是怎样吃桃子的?要看仔细哦! (出示孙悟空吃桃子的课件或用小黑板画图表示,引用课本图一猴子吃桃) 师:动画片看完了,想以向你从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能提出什么问题?下面把你们看到的到小组中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小孩子感兴趣并熟悉的问题引导动画设计学生很感兴趣,在创设的情景中,巧妙的生成问题: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1)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2)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3)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1,认识0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第3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自主测量,知道1米=100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和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上一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瞧!这样用尺子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这把尺子(用更长的尺子量)试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大树的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例4)。 (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画。 (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卷尺,比一比,看1米和米尺上的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 (3)体验。 ①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②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③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④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例5)。 (1)课件演示米尺与长10厘米的尺子,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2)每个小组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 (4)汇报归纳:1米 = 100厘米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自主观察米尺,比、画、量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深刻

初中语文_灯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2、以“灯笼”为载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以“灯笼”为具象,赏析文章的语言写法。 教学重点: 1、认知“灯笼”所蕴含的民俗意义; 2、感受“灯笼”所寄予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典雅蕴藉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灯笼》,作者吴伯箫,提起“灯笼”,你会想起什么? 预设:灯笼可以照亮,带来温暖,美丽古典、好像带我们穿越回过去的老时光、想起了我童年时看花灯的经历…… “灯笼”勾起了大家许多美好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一看关于“灯笼”,吴伯箫先生会想起什么?

二、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著名散文家、教育家。 1906年生于莱芜吴花园村。大学时参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后到延安,参与文化宣传工作。解放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教育事业和文学创作。笔耕不辍,成果丰硕,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北极星》等文集。 三、走进《灯笼》 (一)、教师范读: 了解了作者,接下来请允许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朗读课文。听读时,注意标段号、正字音。 神龛kān犬吠fèi呵斥hē争讼sòng 斡旋wò幽悄qiǎo锵然qiāng霍骠姚piào 范读后,请同学读课件上的字词。 (二)、灯笼之“忆” 提问:请同学们以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关于“灯笼”,作者写到了的哪些回忆? 要求:圈画语句,理清思路,表述观点。 (生自读,圈点评注)

预设: 1、关于家园的回忆: (1)、第三段:我伴祖父行,祖孙间情笃。 “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提问:“忘路之远近”是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意思是“忘记走了多远”。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忘路之远近”? 预设:心思被更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不知不觉走了很远,记不清路了。 提问:文中的“我”的心思被什么所吸引了? 预设:被祖父所讲的掌故。 提问:故事内容有趣固然吸引人,但还要讲故事的人声情并茂才会更有意思。想象一下,祖父讲时是声情并茂的,还是疲惫不堪的?

大班主题0的认识教案反思

(封面) 大班主题0的认识教案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Teaching design and explanation of "understa nding of rice"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上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 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2.知道1 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 绸带、标签纸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 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

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谈话:大家都想 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 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 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 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 好准备。]2.认识1米。出示米尺。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 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 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 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 置贴上标签)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 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 验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 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 与思考。]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

三年级音乐 我是个小音乐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价

《我是小音乐家》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教学方法】:教法:情景导入法、示范法、聆听法等。 学法:听唱法、模唱法、体验法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和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以及吉他、提琴、和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3、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教学难点】:用有弹性的声音,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像我们生活中的什 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出上刮音,下刮音。(下刮音表示滑梯、下楼······上刮音表示上楼梯、爬山·······)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2、师:音乐中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能使我们自然地与生活中的情景 联系起来,那么在下面一段音乐中,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领我们越过山峰,再上台阶。 播放音乐片段,指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出旋律起伏的变化。(出示课件)(教学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唱歌曲 1、师:音乐中的旋律能带领我们越过山坡,能爬上楼梯,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也有着非常明显起伏的旋律特点,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我是小音乐家》。 第一遍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绪快乐、活泼。) 2、第二遍听歌曲。师:小音乐家在哪些城市,演奏了哪几种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吉他、小提琴和圆号)(出示课件)师分别介绍并出示三种乐器。 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17.灯笼果》教学设计

17.灯笼果》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纱、软、剥”等9 个生字,学会“件、姑、菊”的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灯笼果的学习课文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的方法。 4. 读懂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对灯笼果以及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叹之情,激发探究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了解灯笼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难点:理解最后一段话“灯笼果,一盏小小的属于秋天的灯笼,一盏亮亮的属于田野的灯笼”的深刻含义。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灯笼果的资料;生字卡片。 学生:认真观察灯笼的样子,了解它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1.认识本课“纱、软、剥”等9 个生字,学会“件、姑、菊”的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灯笼果的,初步理清课文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 谈话交流:孩子们,你们一定都见到灯笼吧,说一说灯笼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引导学生感知灯笼的结构,同时明确灯笼可以起到照明、驱走黑暗的作用。 2. 引入课题: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超级“迷你型”小灯笼(课件出示灯笼果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图上事物的感知)。其实它并不是真的小灯笼,而是种名叫“灯笼果”的植物(简介“灯笼果”:又叫红菇娘、挂金灯、灯笼草、洛神珠、泡泡草等,果实可食用)。看,这些小灯笼可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灯笼果》。(板书课题:灯笼果,指导学生读准课题,注意“灯笼”两个字都读后鼻音,“笼”在这里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圈画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词。 2. 学生交流课文中哪些生字或词语容易读错,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音准确朗读生字词。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同时给课文标注上自然段的序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及时予以个别朗读指导。 4. 检查学生自主读文情况。 (1)检查学生朗读生字情况,抽取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再次重点提醒读准“莹、晶”两个字的后鼻音。 (2)课件出示词语“纱衣、一件、姑姑、剥开”等,指名朗读词语,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进行纠正与强调。学生齐读词语,师生随机指读、抢读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朗读予以部分句段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他们准确朗读课文第三和第五两个自然段,注意长句子的短暂停顿。 三、感知课文,理清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0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封面) 大班数学教案:0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