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四年级起点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起点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起点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起点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用画图软件画画

第一课认识画图软件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师:认识了这些工具后,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画简单的图画了。

(教师演示“直线工具”的应用: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在工具箱下面选择合适的粗细类型;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画布合适位置,拖动鼠标就可以画出一条直线了。)

师:现在请相邻的同学一组,共同发现工具箱里其他工具的用法。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工具的功能和用法;重点是“直线”、“矩形”、“椭圆”、“橡皮”、“圆角矩形”、“铅笔”工具;不要求学生掌握全部工具的用法。)(3)认识颜料盒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怎么用各种画图工具来画画。只是我们的画还没有填上颜色。没有颜色的画就像老师的这副图画一样,总觉得不那么生动。

(教师出示待填色的图片)

师:怎么给图片填上颜色呢?

(教师演示填色的操作方法:选择“用颜色填充”工具→设定颜色→鼠标单击要填充颜色的部位;选择其他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颜色设定的操作方法:鼠标单击选择前景色,鼠标右击选择背景色。)

师:现在请同学们施展你们的创作本领,给自己刚刚画的画填上颜色。

(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

四、保存、打开文件

师:画好一幅图画后,应该把它保存起来,便于以后欣赏或修改。怎么保存呢?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72页的操作步骤动手做一做。记住,要注意按步骤操作,否则画好的画容易被计算机忘记哦!

(学生自主练习)

师:请保存好图画的同学说说看,你给自己的画图文件起了个什么名字?

(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并提醒学生注意:文件的名字应该有意义,方便查找和管理。)

师:同学们已经给自己的画填上了颜色,而且都填得很好,那么请大家帮帮老师,把老师的这副画也填上漂亮的颜色吧。

(教师演示如何打开待填色的图片文件)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保存填好颜色的图画。)

五、退出“画图”程序

师: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教师演示: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

师(总结):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画图”软件,认识了里面的“工具箱”、“颜料盒”,学会了怎样进入与正常退出“画图”窗口,以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里的更多功能。

第2课画方形和多边形

【教学目标】

·能综合应用直线、矩形、椭圆、多边形、橡皮工具创作几何图形

·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自学意识

【教学内容】

—椭圆工具和直线工具

·类型框

·矩形工具

·多变形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边形工具的应用

难点:各类工具的综合使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以画“几何图形”为切入点,以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教材以图示和操作步骤两种方式给出了操作方法,如果前面的学习较为顺利,那么教师稍作讲解,学生对照教材,一般都能很快完成本课的操作要求。

工具箱上的工具较多,建议学习新内容之前,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重要内容。

多让学生“试一试”,多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践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创作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椭圆工具和直线工具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画图”窗口里的工具箱和颜料盒。现在,请大家运用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动手试一试,画出这三副画!

(出示教材71页中的太阳图、76页的气球图和荷叶图)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优秀作品)

师(总结强调):第一,选择“椭圆”工具后,在画布上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上档键,可以画出个圆。第二,选择不同的工具,比如选择直线工具和椭圆工具,在类型框里会出现不同的选项。

师:现在请同学们保存自己的作品。注意:要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有意义的文件名。

二、复习矩形工具

师:刚刚同学们主要用椭圆和直线工具画了太阳、气球和荷叶。那么如果用矩形工具能画什么呢?

(教师指定举手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优秀作品)

师:同学们都画得不错,老师也想表演一个,你们想不想看呀?

(教师演示立方体的画法)

第一:画正方形。单击矩形工具在绘图区中拖动鼠标(同时按住Shift),画出一正方形。

第二:画其它线条。单击直线工具,在正方形上拖动鼠标画其它线条。(拖动鼠标时,同时按住Shift,可画出垂直线段,水平线段和45度角斜线段)第三:擦除成虚线。单击橡皮工具,将背面线条擦成虚线。

师:同学们从老师的画画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选择“矩形”工具后,在画布上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上档键,可以画出个正方形;选择“直线”工具后,在画布上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上档键可以画出垂直线段、水平线段和45度斜线段;灵活运用橡皮工具创作虚线;如果画画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可以单击菜单栏里的“编辑”选项,单击其中的“撤销”命令,可以撤销刚刚完成的最后一步操作。

师:画好以后,一定要注意保存自己的作品。

(学生保存文件)

三、学习多边形工具

师:圆、正方形、椭圆、长方形我们都能画了,可是三角形怎么画呢?

(生答:直线组合)

师:画三角形有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利用“多边形”工具来画。

(教师演示一个利用“多边形”画三角形的画法,并着重强调画法的基本步骤:拖动鼠标──(单击鼠标)──双击鼠标完成(多边形)三角形)师:现在同学们试着画一个五边形,如果遇到问题,自己看教材79页的操作步骤或者问相邻的同学。

(学生自己选用多边形工具,画五边形)

四、拓展:用多边形工具画马

(教师出示马的图形)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匹马都是什么工具来画的?

(学生回答:用实心有线的多边形)

(学生结合教材80页的动手做自主练习用多边形工具画小马,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画得比较快的学生可以进行创作性绘画)

五、鼓励创作

师:其实直线工具、椭圆工具、多边形工具不仅能画马、画气球和太阳,还能画好多好多的图形呢,不信你们看。

(教师演示事先画好的各种图形)

师:请同学们课后想一想用这些基本图形还可以画出什么美丽的图形,然后把你想象的图形画出来,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3课画线条

【教学目标】

·能综合应用直线、铅笔、曲线工具创作图形

·熟练掌握填充颜色工具和曲线工具的用法

【教学内容】

·填色工具

·铅笔工具

·曲线工具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2课时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书起点】,然后跳出去。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

(完整版)发展汉语中级阅读1第一课《山谷的起点》

中级阅读1 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重点: (一)篇章内容理解 (二)认识人生哲理小文章的写法,抓住重点关键句子。 二、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文化知识点:人生的哲理,亲情等: 1,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2,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适应,就能发出美丽的光;不能适应,就加快了死亡的脚步。 3,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亲情,永远是不变的。 4,自行车文化的含义。 阅读技能训练 一、细读文章一《山谷的起点》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二、通读文章二《活珍珠》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三、通读文章三《换了一个位置》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四、略读文章四《自行车文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查读文章五实用阅读《怎么去八达岭长城》使用、查找信息。 授课目标: 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强调理解能力,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课程要求: 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知道阅读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有选择性地看,并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有些文章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细读),有些文章需要从头到位快速阅读(通读),有些文章只需要快速看懂大意(略读),还有些文章只要查到需要的信息即可(查读)。 考核方法: 百分制,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 三、导入新课 文章一《《山谷的起点》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提问导入:对学生逐个提问 你爬过山吗?山谷和山顶你更喜欢哪里?当你站在山谷,而别人都站在山顶

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谷的起点》,这是什么意思? 二. 通读课文 1.给学生大约10分钟,读课文,之后,梳理文章结构: 人生哲理性的文章,通常会在开头用故事带入,使用比喻的手法提出文章主题,最后一段通常都是阐述深刻道理。引导其注意抓文章结构,也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整体大概。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问题 第三部分阐述哲理 3.回答练习一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用提问方式引出重点难点词语,解释词语意思:学生自主造句增强理解 烦恼:(fán nǎo) Worry心情不高兴,不愉快。 蹲:(dūn ) squat 退步:(fall behind)落后。 鼓励:( encourage) 激发;勉励。也指指振作精神。 起点( starting point) 开始的地点或时间。 向……表示感谢/歉意/祝贺 之所以……,是因为…… 三. 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考试比喻成爬山? 作者给了母亲什么建议? 结合课文中的故事解释这句话: “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里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因为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完成练习二 (四)小结: 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人生的哲理——道理,即: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开始。生活中这样的哲理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思考。 (五)学生课堂任务与活动: 分组讨论,如何从山谷的起点开始从失败走向成功?(大约10分钟) 文章二《活珍珠》通读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2.起点和终点 【教材简析】 《起点和终点》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2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首先通过聚焦的问题,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这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如何对组内的两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进行比较,还涉及到全班多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远近的比较,最后如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纸青蛙到底跳了多远。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确定起点和终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从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来。 【学情分析】 不能将一年级的小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

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预设5分钟)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得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的核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各类微视频,大纸蛙2-3只,大纸带一条、剪刀。 学生:两人一条纸带,每人一只纸蛙,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大班起点阅读活动方案《包公审石头》

大班起点阅读活动方案《包公审石头》 设计意图: 包公的故事被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孩子们喜欢包公,喜欢他巧妙地断案,喜欢他的秉公执法,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而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遇事不能机智应对,更谈不上孝心。《包公审石头》的故事通俗易懂,包公的机智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形象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我萌生了设计此次阅读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理解故事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角色的个性,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3、喜欢欣赏民间文学作品,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故事《包公审石头》的课件和PPT,幼儿每人一本绘本。 2、铜钱、水、油等实验器材。 3、包公脸谱图片、空白包公脸谱、涂色工具、情景表演的道具(包公的帽子、服饰、篮子、铜钱、石头、棒子等)。

4、背景音乐《包青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古代的名人,是谁呢?先播放音乐《包青天》,然后出示视频包公人物像,幼儿讨论:这个人是谁?他长得什么样子? 幼1:他脸黑黑的,长着长胡子。 师:因为他长得黑,人们又叫他黑包公。 幼2:他戴的帽子很有趣,额头上还有个弯弯的月亮。 师:观察的真仔细,他戴的帽子是古时候的审判官戴的,头上的明月代表他做事公平公正。 小结:他是包公,人们也叫他“包青天”,他是古代的一名大官,专门捉拿坏人,为百姓做好事,是人们称赞的清官。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以题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破案的故事,名叫《包公审石头》。 听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自由发言) 幼1:石头不会说话,他怎么审石头呢? 幼2:他肯定有什么魔法,让石头说话呢! 师:是呀,石头又不会说话,包公怎么会审石头呢?让我们

起点和终点教案

第 2 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目标】 1.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 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 察。 2. 问题聚焦。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 让学 生重新比赛, 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 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幼儿园小一班起点阅读方案

幼儿园小一班起点阅读方案 一.班况分析 1.阅读兴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经验缺乏,虽说已经经过一学期的培养,但对阅读的兴趣远不如中班、大班的幼儿,大部分幼儿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他们比较喜欢动的活动,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大部分幼儿可以随着老师的讲解和引导进行阅读,但时间较短,持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阅读常规 幼儿基本掌握翻书的方法,会取放图书,但是对爱护图书和安静阅读的能力还需培养。 3.幼儿表现 多数幼儿能够简单表达图书中的内容,多数幼儿不能和他人共同看书或讲述,多数幼儿能在大家面前背诵儿歌,但能大胆讲故事的幼儿太少。不能专心欣赏故事。个别幼儿有拿倒书的现象。还有的幼儿会假装自己在看书,有时还讲一讲书中的人物。也有个别幼儿阅读时有撕书或咬书现象。 三、本学期具体实践目标 1.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 2.培养基本的阅读常规,如:翻书、拿书的方法,知道文字是从左到右、由上而下阅读,并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3.能够简单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图片的意思,初步建立语言与图片间的联系。 4.愿意和他人合作看书。 5.愿意在大家面前表达,能够讲述一些简单的故事。 6.欣赏一些内容简单浅显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四.本学期具体内容 1.如何培养孩子的基本阅读常规,如:爱护图书,知道翻书的方法,认识书的封面和封底等。 2.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图书区,表演区 3.如何培养孩子听赏的兴趣及能力。 4.与家长探讨亲子阅读活动。 五.实施方案与途径 1.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注意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累。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气氛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如环境的布置;活动区中图书角、表演区的建立。 3.利用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每周进行集体教学,教给欣赏一些故事、儿歌,补充大图画书的阅读、图片阅读、碟片阅读等。并借助字卡,完成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学习。 4.在孩子的生活活动中,贯穿学习。 如:利用晨间进行早读活动;午读半小时可以幼儿听一些经典的童话;通过表演区的活动,来巩固幼儿对诗歌和故事的理解。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新的起点主题班会教案

新的起点主题班会教案

分组情况主题:新的起点 主持:姜红、文尚彬 采访组:俞艳红、金太天、徐美燕 河宣佑 信息采集:崔京民、徐杰、李斌 朴银锡、金成君、许成容后勤保障:蔡莲花、裴兰翔 作品创作:徐成福、金吉相、魏玲 金玉、田孟卿、洪美兰 皇甫瑛虹 小品创作:李知娟、李红实、徐文玉 金英淑、朴星燕、张顺莲小品演员:徐杰、文尚彬、徐成福 裴兰翔、金成君

1、音乐声中等待观众的到来 方式:多媒体释放音乐(有背景) 2、主持人开场 男:我是一年一班的文尚彬 女:我是一年一班的姜红 男: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主持这个主题班会。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一个新的起点。 女:在我们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起点,小学是学生起点,初中是我们的成长的起点,高一是我们提高的起点。 男:青春是我们辉煌的起点,成熟是我们生活的起点 男、女:……起点!无数的起点。 男: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起点,而更多的时候把目光投注到结局——令人目眩的成功的结局! 女:殊不知一个好的开头会给成功的结局注入多么大的可能的比例啊! 男:想要取得这种结果,要更有自信的性格,缜密的头脑,完整的计划,还要有坚韧的努力……这是起点必须做到。 男:让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示给大家一个闪亮的起点的光彩吧! 女:全力以赴,等待我们的是那冲刺的一刹那的美丽!!! 男:一年一班的主题班会“新的起点”现在开始。首先请大家观看我们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 3、小品:小偷与警察 小品创作:李知娟、李红实、徐文玉、金英淑、朴星燕、张顺莲 小品演员:徐杰、文尚彬、徐成福、裴兰翔、金成君 4、结合小品同学们畅所欲言对新的起点的看法 女:让我们领略一下同学们眼中不同的起点吧! 徐文玉:我们要像婴儿迈出第一步一样。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虽然开始会很笨拙。但是只要你从新的起点出发了,你的眼里就会出现光彩的! 李知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独特的位置。但是光具有这些是没用的。我们要从新起点将他体现出来。 皇甫瑛虹:有时会有人对你说你不能做什么事,但只要你从新的起点开始,不断奋斗,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 徐美燕:从现实上看,往往是奋斗目标鲜明,越具体,就越有益于成功。但是他的前提还是需要从新的起点奋斗的。 李斌:要想使自己的才能发展的更快,也是需要一个明确的起点来迈出第一步才可以的。女: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非常好 男:接下来我们每位同学从更高一层次,另外的角度来重新诠释了“新的起点”含义。让我们有请我们班的副班长——田孟卿的精彩演讲 5、演讲:田孟卿——在新的起点上 演讲稿:‘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充满希望的学习旅程开始了,我们心潮澎湃,准备用崭新的心情去迎接新的挑战。 人们对‘起点’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人把失败后的重新开始看作自己的起点,有人把平淡后的重新转向看作自己的起点,有人把荣耀后的继续努力看作自己的起点,而我所以为的起点则是以一崭新的心情、认真勤奋的态度去迎接高中生活。 在高中这个起点上,前进的道路不可能全是平坦,有时甚至是充满荆棘的。不过,我们应毫不妥协,一往超前,奋力前行。时间太容易流逝,光阴经不起等待,岁月耐不住蹉跎,在傍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目标: 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 学习重点: 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 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小青蛙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PPT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 生:好啊。 二、问题猜想 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

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 (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 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组长收回青蛙)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 生:我会了,我会了。 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生:想!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 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 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 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 (生1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 生1:(指着第一条线)这是小青蛙起跳的地方,(指着第二条线)这是小青蛙停下的地方。 师:你刚才画小青蛙停下来的线的位置刚好是小青蛙的嘴,那么我们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新标准一年级起点英语教案

第三册Module 9 Unit 1教案 一.教材分析 穿衣服这一话题在本册第二模块里有所涉及,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衣服类单词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有关四季穿衣的话题,学好本课为更好地学习本单元谈论季节和天气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研修学习,制定本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如下: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四个季节类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一个动词:wear以及以下衣服类单词:jacket, sunglasses, sweater, gloves, coat和已学句型It’s……。熟练掌握新句型“We wear….,We don’t wear…”.会读课文。学生能积极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句型进行表达,根据不同的情境综合运用。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四季及衣服类单词,以及引导学生运用句型来表达对衣服的选择。本课第一课时共有十个新单词,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学生往往见书就能读词、句,但在实际情况中却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能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已学语言又是本课另一个难点。 四.教学方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发挥chant、游戏比赛及TPR 活动的激趣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我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季节命名,以奖励贴纸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 五.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 采用火眼金睛的形式出示衣服类的图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达到了复习衣服单词的目的,同时引出本节课需要用到的衣服类单词。 2.TPR活动 T: I say, you do. Point to your shoes. Point to your trousers. Point to a dress. S: derss? T: Yes, dress. There’s no dress here, because it’s winter now. 板书 winter ,We don’t wear dress。 设计意图:引出新单词和句型。 读新单词 winter, wear (read the words in many ways) T: let’s think, what will we wear in different seasons. 学生想出各个季节可以穿的衣服,同时老师导出新单词 sweater gloves coat jacket 板书:spring shirt jacket sweater

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八册全册教案3

新标准一年级起点第八册全册教案3 dule9 dule9Unit1hdulieAustralia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与能力目标: rds: Australia,Australian,angars,alas,language Sentenes:hdulie…? Beause… 2. 情感态度目标: Helpthestudentsusetheserdsandsentenesinativitiesand daillifeHelpthestudentsexpresslierdislieandtellther easns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raleduatintarget: Inspirethestudents’interest

Inspirethestudentstlveurtherlandandlearnabuttherld ainanddiffiultpints: Tastertheainsentenes“h…Beause…” Usetheainsentenestexpresstheirsfeelingsfreel 三、 前准备: Tapererder,ards,ts,ultiedia 四、 教学过程 Step1 arup hat’surfavriteanial? Revietheanials Step2 Presentatinandpratie Presentatinf“ala”and“angar” Guessingtheriddles A ItlslieabearItlieslibingthetreesItisverute B IthasstrnglegsItliesupingIthasa“bag”nitsstah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二、问题聚焦 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1.举手回答问题。 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 3.纸蛙跳远比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 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目标:? 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 学习重点: 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 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小青蛙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PPT 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 生:好啊。 二、问题猜想

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 (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组长收回青蛙) 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 生:我会了,我会了。 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 生:想!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 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 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 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 (生1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