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护肝肾的中药有哪些

保护肝肾的中药有哪些

保护肝肾的中药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保护肝肾的中药有哪些

导语:如果我们想要将肝肾保护好的话,那么到底该给自己吃点什么中药才好呢?保护肝肾的时候吃中药的话就相当于是一种治病的方法,肝肾一旦受损,

如果我们想要将肝肾保护好的话,那么到底该给自己吃点什么中药才好呢?保护肝肾的时候吃中药的话就相当于是一种治病的方法,肝肾一旦受损,最严重的时候还会诱发生命危险,所以说保护肝肾是很重要的,但是保护肝肾也不是说说就行,必须要合理的保护肝肾,那么在保护肝肾的时候到底该吃什么中药好呢?

鹿茸(鹿茸食品)

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妇女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症。成药中参茸三肾粉、龟龄集、龟龄丸等,鹿茸均为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胶质、磷酸钙、碳酸钙(钙食品)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增进性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消除疲劳;促进溃疡和创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0.6克~克。

仙灵脾

也称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阳痿,妇人宫冷不孕,肾阳虚性高血压(血压食品),更年期(更年期食品)症候群,腰膝无力,牙齿松动,头发脱落以及风湿筋骨疼痛等症。根据现代研究,仙灵脾主要含有淫羊藿甙等,仙灵脾提取液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精液分泌、降血糖(血糖食品);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5克~15克。

保护肝肾的中药就是这些了,肝肾是很容易生病的地方,如果自己

常见肾毒性药物有那些简述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 抗癫痫药。 3.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5.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8.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目录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 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 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 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 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 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

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 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 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 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 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 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 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 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 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得中药 1.肝聲性中药 川棟子:对肝脏得奉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專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与肝用, 刚柔相济。 桅子:有奉成分:梔子昔 血清中ALTT、ASTT、TBILt。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得含量与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就是梔子昔能抑制CYP3A2使索性成分代谢减股、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黃素、大黃素甲醛、大黄酸等组成得蕙醍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得“量—时一 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毗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AST、TBIL得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 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得炎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与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就是水提组分得毒性大 于醇提得?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得变化可能与氧 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得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 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奉成分:苍术戎 致命性得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与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得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与大剂量得用药 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得DNA受到损伤,DNA得合成受到影响。 /由于大黄所含得大黄素等蔥醍类成分被认为有肝瘁性、肾聲 性与致癌性得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得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 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得含葱a类成分得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得关系比校明显得就是在五味理 论中,资料表明具养甘、养成四种气昧属性得中药之间肝奉性得发 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唯独“酸”味属性得中药缺如,就是 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与酸能人肝得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 研究。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昔。 常用董:3—10go 中律量:3%以上。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0 常用量:3?12g。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楝子、苦楝皮中的苦楝素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正常剂量既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 苍耳子、雷公藤这两种药是治疗鼻炎、头痛和肾病的常用药。苍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及肝肿大,还可引起肝炎。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苍耳子和雷公藤。 五倍子、石榴皮这些中药含有的水解型鞣质,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蝮蛇抗栓酶该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一般患者在用药10~14天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铅丹、铅粉、密陀僧常用于治疗癫痫、银屑病、精神病等。因含有氧化铝等物质,可致铅中毒,表现为腹痛、肝肿大、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 黄药子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但却含有薯蓣皂甙等毒性物质, 使用两周后有可能引起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也可出现腹水或肝昏迷。 蓖麻子是常用的泻下药,因其含有蓖麻毒蛋白,易伤害肝脏而致中毒性肝炎。 千里光、农吉利、天芥菜因含有吡里西啶类生物碱而具有迟发性肝毒性,长期使用可导致肝静脉闭塞,出现黄疸和腹水。 望江南、马桑、广豆根内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致肝细胞损害。 半夏、蒲黄、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如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损害。 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这些中草药中含有黄樟醚、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硝基化合物,如使用不当,不但损害肝脏,还有诱发肝癌的可能。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酸构成,具有较强的毒性。我国至少有50多种常用中药和民间草药含有,如千里光、款冬花、佩兰、软紫草、硬紫草、菊三七等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救治

1.乌头类药物 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 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

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则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感觉中枢的机能。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上篇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药物(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 1.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2.中成药追风丸、活络丸、追风透骨丸、小活络丸、三七

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二)中毒机理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 )。一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 (三)中毒表现 1.神经系统 2. 循环系统 3. 消化系统(四)中毒原因 1.过量服用为主要原因。 2.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 3.泡酒服用或与酒同用。 4.个体差异引起蓄积性中毒。(五)中毒解救 1.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肌注阿托品0.5 ~1.0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 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3.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4.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一)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二)中毒机理 30mg即一次服即可中毒,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5~10mg 用可致死。(三)中毒

表现(四)中毒原因(五)中毒解救1.人需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刺激(因外界刺激可引发惊厥痉挛),吸氧。病 除毒物,洗胃、导泻。较大量的静脉输液,以加快排泄。 2.清 ~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0.2 3. 。钠0.3g 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4.肉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一)含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二)中毒机理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

07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药 1.诱发肝癌:雷公藤、木通、木香、细辛、肉桂皮、小茴香、八角茴香、花椒、炒麦芽、藿香、土荆芥、石菖蒲、诃子、硝石、辛夷、朱砂、千里光、蜂头茶。 2.伤害肝肾:豆根、蜈蚣、雄黄、马兜铃、朱砂莲(黄药子)、苍耳子、丁香、大枫子、钩吻、萱草根、芫花、梧桐、黄独、山慈姑、相思子、轻粉。 3.常用伤肾:生蜂蜜、黑豆、大蒜、芦荟、柴胡、泽泻、肉桂、补骨脂、海马、天麻、益母草、胖大海、威灵仙、槟榔、草乌、斑螯、防己、厚朴、虎杖、牵牛子、天花粉、罂粟壳、含汞的安宫牛黄丸、贝母、苦楝皮、侧柏叶、胆汁、巴豆。 4.常用伤肝:大黄、蓖麻子、川楝子、四季青(严重伤肝)。白花丹参、杏仁、麦冬、苍术、何首乌、半夏、决明子、麻黄、穿山甲、桑寄生、地榆、川乌、海藻、五倍子、石榴皮、土茯苓(禹余粮)、艾叶、蒲黄、蒺藜(沙苑子)、藤黄、青黛、薄荷油、蟾酥、白果、芸香、贯众、海龟、生棉子油、蛇莓、石蒜、鱼藤、野百合、老虎节(外用)。 5.具有毒性:草乌、附子、天南星、甘遂、猫眼草、大戟、商陆。 6.其它伤肾:大青叶、砒霜、昆明山海棠、铅丹、腊梅根、使君子、棉酚、望江南子、千年健、金樱根、绿矾、番泻叶、荜澄茄、松节、鸦胆子、密陀僧、红娘子、八角枫、乌柏、丢了棒、山道年、洋金花、白花丹、六轴子、油酮子、红升丹。 7.其它伤肝:黄丹、白豆蔻、桉叶、麝草、马桑叶、猫尾草、土三七、冬青叶、合欢皮、木薯、农吉利、天芥菜、麦角、毛冬青、川棣、白屈菜、常山、臭草、大白顶草、旱地石蚕、金不换、望江南、喜树、羊角菜子、一叶秋碱。 8.伤肝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取物制剂)、银翘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复方甘露饮、葛根汤、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克银丸、消银片(丸)、银屑散、消癣宁、静脉滴注四季青、增生平、润肤丸、疏风定痛丸、湿毒清、防风通圣丸、

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及注意方法

浅谈 常见有毒中药大概有200多种,但有毒中药对机体的毒性损害也比较复杂,机理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毒中药的毒理可分为以下几种:1、对消化道有直接刺激及腐蚀作用的药物: 此类药物服后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等症状,可通过减量或停药及时对症处理多可缓解症状。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物威灵仙、关白附、禹白附、青风藤、醉鱼草、荭草、白花丹、臭黄菇、枫杨、水晶花、毛蓼、披麻草根、雪山一枝蒿等中药皆属此类。 2、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损害的药物: 服药后可引起头晕,头疼、肌肉发紧,甚至抽搐、痉挛等症状,减量或停药或对症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或逆转,如马钱子、洋金花、闹羊化、细辛、白芷、祖师麻、关白附、蜂毒、窝儿七、丁公藤、马桑树、两面针、醉鱼草、木天蓼、搜山虎、河豚、滇杠柳、娃儿藤、臭黄菇、昆明堵喇、骆驼蓬子、秋水仙等皆属此类。此类药亦相对安全,但合并心脏毒者除外。 3、对心脏及血液系统有毒性损害的药物: 服用后引起胸闷、心慌、气短、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并导致死亡,如草乌、川乌、关白附、附子、雷公藤、细辛、铁棒锤、麻黄、全蝎、蜈蚣、白花蛇、土鳖虫、雪山一枝蒿、白花丹、滇杠柳、红茴香根、昆明堵喇、乌骚风、飞燕草、茵芋、八角枫、竹根七、小大蒜、黑骨头、照山白、骆驼蓬子、三十六荡等。这些药物 大多数有心脏毒性,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尤其也是同时合并对中枢神经有影响者,更要十分注意,以防心脏猝死。 4、对细胞组织结构及代谢有影响的药物: 此类药物可引起肝肾组织代谢发生改变,造成肝肾功能受损,故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且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雷公藤、艾叶、桃儿 七、臭黄菇、鬼臼等。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及相关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是如何分型的?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如果以谷丙转氨酶升高(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通常提示肝细胞有损伤,ALT升高幅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为肝细胞损伤型。如果以碱性磷酸酶(AKP)和/或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AKP升高幅度超过2倍正常上限时,为胆汁淤积型。有些患者,既有ALT升高的表现,也有AKP或GGT升高的表现,为混合型. 哪些指标异常预示严重的肝损伤? ALT/AST、ALP/GGT等酶学指标升高的幅度越大,通常反映肝脏的损伤也越大。此外,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明显的异常,比如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通常意味着肝脏的损伤更严重,肝脏的真正功能受到了损害。临床上,出现“胆酶分离”(转氨酶水平下降,但总胆红素却明显升高)时,往往是严重肝损伤的特征,这些患者的预后不良,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风险增加,此时的转氨酶下降并不是好事情。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中,如果ALT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同时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倍正常上限,那么,这些患者的预后同样不良,死亡率可高达10%。 前言 由于许多种药物有潜在的肝毒性,所以肝脏是较易受损害的脏器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此外,有研究发现,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因此,在临床医务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药物所引起的肝损害。 定义及流行病学 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DILI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特异质或意外反应所致。同扑热息痛药所诱导的依赖过量药物所致的肝毒性相比,人们传统上认为特异质反应呈剂量非依赖性。然而,具有良好记载的致特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诸多药物已被证明有剂量依赖组分,对大多数药物而言,肝毒性是非常罕见的,据估计,其发生率在1/10000 - 1/ 100000范围内, 在大多数临床药物试验中,因所包含的患者人数最多不超过10000,而且药物的肝毒性几乎都是在上市阶段才得以发现的。所以,对多数药物而言,使用者用药后发生DILI的频率仍是未知的,在这方面,大多数流行病学的研究受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既往报道的许多研究中,药物与肝损伤的关系尚不确定。大部分流行病的逻辑研究是回顾性的,且缺乏标准化的诊断检查以排除引起肝损伤的其他原因。而且,许多研究来自于三级转诊中心,且许多研究有偏倚,药品不良反应少报漏报情况人所共知,当然DILI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对DlLI真正发病率情况,仍然知之甚少。到目前为

一些常用中药肝脏毒副作用及防治

常用中药肝脏毒副作用及防治一般而言,若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立法、组方用药(包括中成药),并正确地服用中药,中药是较为安全的。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在肝脏经过生物转化被清除,而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也可对肝脏造成损害和病变。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不断增加,药源性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据统计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而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目前相关报导,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4.8%-32.6%。 一、下列中药曾在毒理试验中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肝损伤。马桑叶、四季青、地榆、鱼藤、萱草根、丁香、苦楝子、苦楝皮、天花粉、大白顶草、苍耳子、臭草、野百合、轻粉、海藻、斑蟊、蓖麻子。综合文献报道可致肝损伤的中药有:地奥心血康(薯蓣皂苷)、黄药子、雷公藤、千里光、苍耳子、川楝子、贯众、芫花、潼蒺藜、土荆芥、钩吻、艾叶、大白顶草、蓖麻子、羊角菜子、一叶秋碱等、藤黄、大风子、相思子、常山、望江南子、喜树,均可引起肝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还有一些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药, 如桑寄生、土茯苓、贯众、半夏、蒲黄、泽泻等, 对其肝脏毒性成分还知之甚少。我们儿科常用中药具有肝脏毒副作用的有天花粉、苍耳子、川楝子、地榆、丁香、雷公藤等。 二、致肝损伤中药的基本特点:1、引起免疫变态反应导致急性肝炎: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如何首乌(养血生发胶囊含有此生药)、老虎节、蜈蚣粉(潜伏期平均5.3d)以及苍耳子、金不换、白屈菜等。 2、抑制免疫反应、抗风湿的中成药:如雷公藤(糖浆制剂、片剂及总苷,96例)、昆明山海棠、苍耳子等,表现为中毒性肝坏死。3、杀虫解毒药:千里光、川楝子、贯众、及己、藤黄等均为杀虫解毒作用的中药。 4、治疗皮肤病的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如克银丸(10例)、消银片(4例)、消银1号汤剂(11例,1例死亡,肝细胞坏死为主)。5、软坚散结、化瘀/破瘀的中成药:中医认为此类药物易损伤正气,不可久服。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乳房肿块,甲状腺瘤或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肿块治疗的中成药均属于此类,可引起肝损伤。6、重金属类: 中药材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其含量受种植条件、炮制工艺、炮制器具的影响很大, 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朱砂、雄黄、铅粉则毫无疑问的具有较大的肝脏毒性。7、柴胡制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为我国汉代用于外感或伴有热结病证的方剂,一般不宜长期服用。但是在日本将其作为抗肝损伤的药物长期广泛的用于慢性肝病病人。现已有报道,小柴胡汤在平均2个月的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肝炎。肝组织显示肝小叶中央性坏死、微囊泡状的脂肪变和纤维化,在2个活检肝组织中有胆汁淤积的表现。 三、中药肝脏毒副作用的产生原因:1 药物本身的毒性及炮制加工的差异多种中药的成分能致肝损害,例如,雷公藤多甙主要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和糖类,对心、肝、肾均有损伤作用。某些中药若炮制加工不当,以生代制或炮制不合要求(尤其是对含毒性成分的马钱子、乌头类药物等) ,临床使用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2 用药过量而中毒主要表现为医生处方过量,病人服药时间过长,以及患者擅自服药过量所致。3中药品种混乱,质量差异较大由于历史原因,中药品种的混乱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中药的基源品种往往有数种之多,其基源品种不同,则所含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有所差异。此外,中药还存在地区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 伤药物种类之首。林爱金[2]综合了国内1998年至2002年发表的9篇有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30.00%,74.14%不等,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中药的肝毒性必须正确认识。以前认为中药是“天然的”不是化学合成的药物,因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放心使用的观点,应当予以纠正。王金荣和徐瑞莲[3]认为,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正以146.7,的速度递增。笔者认为,对中药的 肝毒性过于夸大也是不恰当的。中药的肝毒性是客观存在早已有之,近年来中药应用的广泛、不正确的使用而增加了肝损伤的发生率。但主要的可能还是临床医生重视此类问题以后,增加了相关的报道,给人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速度正在飞速进展的感觉。 常用中药有数百种,其组成的复方可能数万种,按用途或化学成分可分为好多种类。现研究报告多将中药算作一类,而将西药分成很多类,比较结果,中药致肝毒性的比例自然名列前茅。以《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为例[1],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类占24%,激素类引起者为11%,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类药引起的也为11%,如将各种西药也算作一类,则占肝损伤发生的36%,这还不包括24%原因不明的患者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某些中药的肝毒性是存在的,但尚不在药物性肝损伤中占主要地位。只要正确选择、恰当应用中药,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标。 1. 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近年来报道的导致肝脏损伤的中药[4-9],其毒性 物质与其含有的生物碱、甙、毒蛋白、萜、内酯以及金属成分有关[10]。如雷公藤含雷公藤碱[11],黄药子含薯芋皂甙、薯芋毒皂甙,苍耳子含毒蛋白,苦楝、艾叶、决明、贯众等含萜或内酯[12],砒石(红砒、白砒) 成分为三氧化二砷。

中药中有毒的药名

有毒中药目录 丁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蛰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千金子霜鹤虱绵马贯众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 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 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 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蒺藜常山 苍耳子红大戟全蝎红粉芫花蓖麻子商陆 两头尖两面针吴茱萸附子苦木雄黄急性子 苦杏仁苦楝皮京大戟闹羊花制草乌硫黄重楼 草乌叶南鹤虱牵牛子轻粉鸦胆子斑蝥香加皮 猪牙皂洋金花三分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毒中药大辞典 第一篇有毒抗癌药:蟾酥、喜树、长春花、山慈姑、光慈姑 第二篇有毒止痛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棒锤、天仙子、白屈菜 第三篇有毒麻醉药: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乌草、茉莉根 第四篇有毒解表药:细辛、白芷、苍耳子、苍耳 第五篇有毒清热药: 1、有毒清热解毒药:北豆根、山豆根、地不容、马鞭草 2、有毒清热燥湿药:苦参、鸦胆子、博落回、拳参、白英 3、有毒清热泻火药:芦荟 4、有毒清热滚血药:白头翁、蛇莓 5、有毒滋阴清热药:天花粉、密蒙花 第六篇有毒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花蛇、青风藤 第七篇有毒泻下药:大黄、巴豆、红大戟。 第八篇有毒渗湿利尿药:泽漆、关木通、石蒜、 第九篇有毒催吐药:藜芦、瓜蒂、胆矾 第十篇有毒抗疟药:常山、土常山、八仙花 第十一篇有毒理气药:川楝手、青木香、烟草 第十二篇有毒活血祛瘀药:三七、水蛭、虻虫 第十三篇有毒止血药:马勃、紫金龙、麦角 第十四篇有毒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 第十五篇有毒平肝熄风药:全蝎、蝎毒、蜈蚣 第十六篇有毒开窍药:皂荚、猪牙皂 第十七篇有毒安神药:朱砂、徐长卿 第十八篇有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半夏、天南星 第十九篇有毒补益药:人参、壁参、雪莲花 第二十篇有毒收涩药:五倍子、罂粟壳、白矾

肝毒性、肾毒性中药

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 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 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 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 中毒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 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 中毒量: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 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