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

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

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 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1、纯财务分析考核体系

杜邦(1915)公司首创“杜邦分析体系”。纳德森·布朗(Donaldson)将投资报酬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共同为企业整体及部门的经营业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大扩大了投资报酬率的使用,标志着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基本形成,被认为是财务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亚历山大·沃尔(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他选择了流动比率、自由资本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七个财务指标,采用行业标准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引导企业向行业先进看齐。

沃尔比重法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虽然都在财务领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体系只重视经营的管理活动、完全忽视市场外部的纯财务分析的考核体系,但是,这两种体系在企业业绩评价的道路上开拓了新的思路。

2、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杰克逊?马丁德尔(1950)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收益的健康状况、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其绩效评价思想在当时来讲最为全面,形成了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50年代后期被许多公司和管理咨询机构普遍采用。

美国会计学会(AAA)(1973)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海外经营的子公司的利润受转移价格影响很大,而转移价格并非子公司的经营者所能控制的,因此提出在进行预算比较时应区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并开始使用附加的非财务指标。

Persen和Lezzing(1979)对美国400多家跨国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对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杜邦体系的分析指标,强调了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相关的财务指标。

米勒(1982)出版的《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一书中,对业绩评价问题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讨论和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应运用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的观点。

3、创新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经济增加价值(EVA)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迅速的变化,过去那些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如投资收益率等、每股收益等,已有了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衡量企业市场价值方面,受到各方企业的广泛批评。那么,这些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些财务指标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对外披露的限制,企业的实际资本和成本没有考虑进去,这就造成了管理层的短期化,有了很多盈余操作的空间。在这个时候,EVA这个指标就由此产生了,解决了上述的缺陷。

Stern Stewart(1991)公司在《应用公司理财》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Stern Stewart认为在该评价体系中,业绩评价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而非投资收益率等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从而消除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

要补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Robert Kaplan(1992,哈佛商学院教授)和David Vorton带领的研究小组在“衡量未来组织的业绩”的研究课题中,提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平衡记分,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核心思想包括以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四个内容。综合平衡记分卡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和衡量方法。综合平衡记分卡使企业经营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来审视自己的绩效,促使企业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

三、绩效评价系统中的财务指标

(一)盈利能力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经营利润,同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得前提,它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债权人、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由于利润的大小不仅与生产经营的成绩有关,也和生产经营规模大小、经济资源的占用量有关,所以,利润的高低不可以直接衡量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与资产获利能力和企业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有关,其大小可以用投入产出的比值来衡量

总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额( 销售收入)

(二)偿债能力

耿莉萍(2008)说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 企业才有条件和基础实现快速平稳发展。一般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来分别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主要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这一比率越高, 债权人的安全程度越高, 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但对于企业来说, 流动比率过高会使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白白丧失了再投资的价值。一般认为, 生产企业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左右。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1/2,余下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长期债务是企

业的主要债务。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借款筹来的, 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获利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 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按通行标准,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三)经营效率

衡量一个企业资产运营的好坏要看企业资产运用的经营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企业经营所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 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的指标也就不同, 通常可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销平衡率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周转越快, 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越少, 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一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产销平衡率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 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若产销平衡率过低, 则说明产品销路较差。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四)发展潜力

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之一,在市场环境中,销售收入是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是企业的总量成果,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断增长显示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销售额的增长也预示了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故选择以下两项指标来分析: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四、财务指标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的地位

季卫(2010)认为,虽然平衡计分卡的主体思想是在学习和成长、内部流程、客户及财务四个方面取得平衡,但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且,它们都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

中的一部分,并最终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从学习和成长维度到财务维度,它们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在企业内部,企业长期盈利水平的提高、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股东价值的增长将更多来源于客户的满意程度,而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企业内部运作的效率,以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意度上升,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而企业内部运作效率的提升则要以学习与成长为基础。上述关系如下图所示。可见,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财务维度处于统领地位。

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总裁(2010)把财务指标作为BSC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这样理解:“我们从最终目标开始,我们要追求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BSC的逻辑关系,所有的箭头最后指向财务维度”;“财务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实施公司战略必须达到的财务业绩,同时成为BSC其它三个维度所有指标的最终目标和指标。”由此可见,作为“最终目标”,财务维度的各种指标为另外三个维度指标的选择奠定基础。当设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的指标时,必须保持这些纳入的指标有助于改善财务成果和实施战略。

如上所述,季卫(2010)认为,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都会影响财务维度,但其影响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并且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顾客角度指标的改进,一般会影响当期的财务指标,影响程度很低,作用期间最短。而内部业务过程角度不同部分的改进,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不一样,既可以影响短期收益,又可以影响长期收益:其中,运作效率的提高和过程的改进,提高短期的收益;顾客关系的改进会在改进期间带来收入的增长;学习和成长角度指标的提高,一般在短期内不会对财务指标产生影响,但会提高未来的财务指标,并且

影响的时间最长。即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否致力于使利润最大化,经济的“自然选择”将确保每一个生存下来的企业个体都表现出与“利润最大化”相一致的行为。所以,无论在经营过程中如何的“平衡”,为了生存,企业战略的落脚点最终还是长期财务指标的提高。另外,从实践角度看,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的运行和操作过程中,也往往从设定好的财务维度的目标出发,分别设定在其他三个维度的目标,并选择适当评价指标值,考虑所需采取的行动。即四个维度的目标和指标彼此关联,缔结合理因果关系,并以财务目标为最终归结点。

因此,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是企业的战略,它有机地结合了多种衡量方法,使它不仅包括了各种财务指标,如盈利能力、经营效率等,而且通过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客户满意度等等,补充说明了财务指标的代表性,并构成其驱动因素。所以,可以密切关注如何提高企业能力并且使其获得相关资产等方面的进展,把企业的长期财务指标搞好。

五、小结

国际经营绩效评价是企业在日常管理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与企业员工的各种行为控制有关,是一种结果控制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建立科学而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双元化得需要,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

对我国而言,如何在国外众多优秀的评价体系上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各级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从战略高度来重视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如何为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国的绩效体系改革刚刚起步,建立高效、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对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有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1999:《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财统字[1999]2号

[2]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2002:《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财统字[2002]5号

[3]董飚,骆月敏,2004:《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财会通讯》综合第10期

[4]杜胜利,2001:《企业经营业绩的跨世纪思考》,《财会通讯》第2期下

[5]董守胜,程炜,2003:《经济增加值方法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检验》,《证券市场导报》

[6]耿莉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年6 月第11 卷第11 期

[7]陈共德,2004:《中国总会计师月刊》总第12期

[8]胡继之,吕一凡,2000:《经济增加值(EVA)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报告》

[9]季卫,财会通讯综合2010 年第5 期(上)

[10]刘力,宋志毅,1999:《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经济增加值(EVA)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会计研究》

[11]李闽洲,陈云,200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绩评价探讨》《会计之友》第11期下

[12]孟建民,2001:《中国企业效绩评价方法研究》,财政部1999年重点会计科研课题

[13]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4]苏宁,崔颖,2007:《企业业绩评价新视野》《中国集体经济》

[15]王化成,程小可,佟岩,2004:《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会计研究》

[16]张涛,文新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7] Charles. H. House and Paymond L. 1991: Price. The Return Map: Tracking Product Team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8]C. K. Prakalad and Gary Hamel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 Gary C. Biddle, Robert M. Bowen, James S. Wallance,1992:"Does EVA bear earning? Evidence on association with stock returns and firm valu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 Robert .S .Kaplan,David P. Norton 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浅谈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

浅谈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在汽车日常维修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这也直接影响了汽车维修维修的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维修质量和维修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汽车维修;维修质量;质量评价 Brief Discussion Into Automobil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utomobil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s also in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bviou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daily maintenance work,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directly. So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quality and maintenan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to give you some reference. Keywords:Automobil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he Quality Of Maintenan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1.引言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逐渐建成,人们的收入逐年提高,使得汽车已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因此,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这给汽车的维护保养、修理等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然而汽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更新,对汽车维修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汽车维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汽车维修业将面临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信息、质量管理、品牌服务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汽车的维修质量以及维修质量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2.汽车维修质量概念 汽车维修质量是指汽车经过维护和修理作业后,汽车的实际技术状况或实际工作能力、寿命等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包括维修技术水平、维修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的要求和服务制度等。 3.维修质量影响因素 汽车的维修质量决定于维修工艺质量,而影响维修工艺质量无外乎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主要因素。 (1)人指维修操作者。其要求技术熟练、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较强的服务、质量意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准则。

文献综述绩效评价

绩效是评价一切实践活动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伴随着我国产业集聚的迅速发展,产业集聚的绩效评价也在不断地完善。 对于产业集聚绩效评价,起初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来分析。如鲁丹和张肖虎(2009)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规模经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和市场效应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赵军和时乐乐(2012)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评价产业集聚绩效;陈建军和胡晨光(2008)、宋燕平和王艳荣(2009)、常亚楠(2012)他们分析了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关系,产业集聚的效应通过创新、技术的提升效应、生产率的提升来表现;彭国川(2005)通过生产率的提高评价工业集聚绩效,孙兆斌(2008)业提出利用生产率来评价金融产业集聚绩效;赵忠华(2009)利用创新效率和创新效益来度量产业集聚创新的绩效。 为了更直观的评价产业集聚的绩效,一些学者不断地探索构建产业集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苏李、臧日宏和田国英(2011)利用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指标对及集聚绩效进行评价;左和平和杨建仁(2014)提出了陶瓷业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集聚、竞争、合作、创新、产出和经济促进六个方面;《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集聚度和绩效评价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体产业集聚绩效评价的指标集聚联系程度、合作程度(基础设施的投入、服务机构收入及种类、中介机构收入对产业的贡献率)、创新程度(成果及专利数、技术人员数、研发投入、新产品率)、规模经济效应(市场占有率、产业增加值率、总产值和企业及规模以上数目)、单位经济效应和总体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全员生产率)。 参考文献 1、鲁丹,张肖虎.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赵军,时乐乐.中国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给予区域将经济发展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2.09 3、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8.06 4、宋燕平,王艳荣.面向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科学学研究.2009 5、常亚楠.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实证研究.商业时代.2012.02 6、彭国川.中国工业集聚与经济绩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 7、孙兆斌.中国金融产业集聚效应检验—以银行业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8.09 8、赵忠华.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绩效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 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XX-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20XX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

浅谈如何提高设备维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设备维修质量 l 概述 设备维修是查找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故障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排除,进而恢复或改进设备原有性能的工作。维修工作包括对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两个阶段的内容。故障诊断是观察、分析、思考、确诊的过程,是动脑的工作,而排除就是在分析确诊的基础上动手排除故障的过程。维修工作的目的是恢复或改进设备的原有性能。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配件的质量、维修过程管理都直接决定了维修质量的高低,所以提高维修质量就要从以上几方面人手。 2 维修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 维修人员对故障分析的合理性、诊断的准确性、维修操作过程的细致程度及规范性都对维修质量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2.1 具有机械、液压、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现代设备越来越多地溶进了液压、电气、电子技术,这就要求从业者从单一的机械专业领域,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不断地更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要做到能够通过设备的各种技术文件、结合掌握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读懂设备的构造、原理,找到解决故障的突破口。 2.2 能够及时地获取设备的故障信息 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是建立在综合故障信息的基础上的。对

于简单的故障可以通过看、听、摸、闻、问等方法,从其外观、异响、气味、温度升高等现象获得故障信息,直接对故障进行诊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复杂问题,就要在简单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仪器、仪表或专家诊断系统等先进方法获取故障信息进行诊断。 2.3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能够对已掌握的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在分析过程中,应从简入繁逐一确认,对于机电液一体化设备进行处理时,一般先检查电气系统、再查液压系统、最后检查机械传动系统;检查液压系统时,应按辅助油路、控制油路、主油路和关键元件的顺序逐步检查,切忌乱拆乱卸,这样能很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准确的故障诊断体现了维修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准确的诊断可以使维修工作少走弯路,节省费用,提高维修质量。 2.4 要有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维修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技术工作。故障排除工序更是一项以动手为主的艰苦细致劳动,须要维修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一丝不苟的工作。 2.5 优秀维修人员的培养 首先维修人员自身应积极进取,努力钻研业务,其次单位要多提供培训、交流及操作的机会,第三建立对革新、技改的奖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老师作文之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06-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 2006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 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 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 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 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 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 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 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 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及答辩教师评语集锦】

评语: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 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 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 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 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 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 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 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 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 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 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 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 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 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 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 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

设备维修规范

设备维修规范 1.0目的 规范公司设备维修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维修人员。 3.0职责 设备部 4.0流程图 略 5.0流程说明 5.1报修响应 5.1.1设备部维修人员,在接待报修人员时要热情,并仔细听取报修人员的故障汇报。 5.1.2设备部维修人员接到报修单后,应在五分钟内赶到现场.(如有脱不开身的事或 维修任务,应向部门经理汇报,并耐心向报修人员说明原因)。 5.1.3设备维修人员在维修次序安排原则上按报修时间的先后顺序,应急优先,如急 需处理的事,应由设备部经理认可,方可停下手中的维修任务,进行抢修。5.2进行维修 5.2.1设备维修人员接到报修单后按报修单上所描述的故障现象,认真分析故障原因 找出故障点。如不能确诊应及时向设备部经理汇报,由设备部经理组织会诊, 制定具体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 5.2.2设备维修人员有权拒收未经过保养的设备,维修前,应认真地和操作人员做 好设备交接手续(操作人员一旦和维修人员办好交接手续,设备的保养工作由 接收者负责)。并在维修员一栏上签字。 5.2.3维修中设备维修人员要保持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整齐;工具,附件摆放整齐有 序,严禁将工具附件等物放置在设备上,拆卸下的附件要管理好,防止丢失。 5.2.4需更换零件时,应由设备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一起领取,.并且由设备使用 部门开具领料单。 5.2.5设备维修需更换配件时而无库存件,维修员应迅速通知设备部负责人紧急采 购。 5.2.6设备维修前必须切断电源,有车间安全员负责安全监控。方可进行维修作业, 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5.2.7维修人员必须穿戴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带好维修工具箱,备足维修工具, 并在现场张挂维修标志。 5.3修复交付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莱文森(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尼科尔斯(1991)认为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一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吃点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能灵活反应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更应当成指导者,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詹思金(1991)提出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这其实已经包括了当代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的大部分内容。 施潘根贝格(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考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 帕门特(2000)指出应该把传统的绩效考核的目的转移到提高员工效率上来。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由于考核的主观性,考核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管理者当面对员工评价甚高,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太过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形式,不注重考核的价值,对组织和员工的作用不大等等。 范德瑞(2001)之处应该用绩效管理系统代替每年的绩效考核。考核的废止仅仅只是绩效管理的开端。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考核。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在研究绩效管理,并且不少专家和咨询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建设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沿用的西方绩效管理理论。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只和目标及薪酬挂钩,却与晋升和员工发展脱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无从谈及。不少企业正在尝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系统的知识,不知从何处着手。 岳玲(2010)认为管理控制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以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研究上是一种创新,也将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组织工作方式以及对人性假设认识的变化,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经历了从简单控制、结构控制到协和控制的演变,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桂英(2011)认为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具体的的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却存在了诸多问题,导致绩效管理往往只存在于形式。她指出我国企业要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转变观念,打好基础,抓住轴心,完善考核制度,构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 黄蓉(2010)认为职工的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绩效工资的高低,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要做出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者必须与职工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掌握绩效沟通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用人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 梁新波(2010)认为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反馈与辅导改进、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这四个环节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这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