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一.选择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法性质: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A.语言学原理(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B.心理学原理

C.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3.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任职汉语的特点和教学:A.听说比读写容易 B.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C.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D. 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4.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5.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

6.讲练新内容:A.导入新课 B.讲解新知 C.操练新知

7.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A.分析阶段 B.实施阶段 C.反馈阶段

8.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A.听说读写全面发展。B.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C.结构、功能文化的结

合 D.强化学习环境

9.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A.国别。B.年龄。C.身份。D.文化程度

10. 文化导入的意义:A.理解课文。B.理解思维。C.了解民俗

11.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A.课堂与课外结合B.知识与应用结合

12. 阅读课型分精读课和泛读课,两者的区别是:精度课侧重于知识,即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泛读课侧重于能力,即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13. 词汇教学:

A.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a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b长期与速成c概念与词语的

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B.词汇教学的方法,a直观法b定义法c关联法d联想法e对比法f比较法

C.词语的练习

14.口语课有独白和会话两类。

15.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A.功能性话语 B.承接性话语 C.叙述性话语

16.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话语的核心内容。它是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话语结束

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17.列举性扩展就是列出集中事物或事例以展示话题的一种说话方式。例如罗列时令水果的品种、数量和

价格来展示水果丰盛这个话题。

18.话题结束的方式:A.下结论结束 B.溯原因结束 C.谈效果结束 D.转换性结束

19.会话教学中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20.听力课程的形式有:回听、视听、默听。比较起来,默听最难,但它是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1.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三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22.写作教学的步骤:A.阅读范文 B.布置作业 C.批改 D.评讲

23.从试题的题型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24.从考试成绩判别的标准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测试

25.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基本步骤为:A.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 B.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 C.试卷设计

D.测试的实施

E.评分与评估

26.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位、教学阶段27.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

28.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

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二.简答

1.简述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学习者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听说比读写容易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学习者有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3.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4.对比法

5.归类法

4.词汇教学的方法

1.直观法

2.定义法

3.关联法

4.联想法

5.对比法

6.比较法

5.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 1控制篇幅长短 2控制内容深浅 3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 500—800的短文,要求5分钟左右,800—1500要求10—12分钟,具体时间斟酌材料内容的深浅和新语句的难度而定

3.教学的节奏性。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

6.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基本的语音听辨能力

2.注意细节的能力

3.联想的能力

4.概括归纳的能力

5.推理判断的能力7.文化导入的原则

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2.摆正主次位置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

4.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

8.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提问法

2.对话法

3.讲练法

4.练讲法

5.归纳法

6.演绎法

7.交际法

8.对比法

9.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

1.话语计划

2.话语建构

3.话语计划的执行

10.影响听力理解的音素

1.听力材料

2.听力的声音条件

3.任务特征

4.主观因素

5.学习者的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11.教学内容展开与转换的具体做法

1. 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练、练——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 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12.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1.多听

2.听练结合

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

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

三.论述

一口语课的教学要点

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课堂传授和训练仍是其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口语会话的特点出发,抓住口语中的语言要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口语能力,并让学习者适应交际的情境,以便顺利的、流利的开展话语交际。

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

口语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种话语:

①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

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② 功能性话语:是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

③ 叙述性话语:是说话人述说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

训练重点应放在这几种话语的搭配和协调上,即口语教学和训练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点:

a. 同一命题的不同功能

b.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达

c.话语对子的搭配

d.叙述性话语的插入

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它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与话语结束三个要素

组合而成。

① 话题提出。是把需要叙说的话题置于说话的中心,这是一种说话技巧,需要学习者在口语实践中掌握。

话题提出的方式有:疑问性提出,叙述性提出,承接性提出和插入性提出。

② 话题扩展。是把提出的话题加以述说、阐释和扩充的说话方式。为框架填进了实质性的东西,从这个意

义说,话题的扩展比话题的提出尤为重要。有如下方式:列举性扩展,介绍性扩展,解释性扩展和说明

性扩展。

③ 话题结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宣告谈话结束的一种话语方式。有如下方法:下结论结束,朔原因结束,

谈效果结束和转换性结束。

3.适应交际语境。

① 语境的作用:语境在会话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有利于表达的准确

和贴切。

② 语境的设计和运用:在会话教学中现有的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A. 材料语境,即课文语境和声像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可以有顺应性的利用和发挥性的利用。

B.即时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要求教师在了解掌握学习者的认知状态、文化水准、社会背景的基础上,通

过细致的观察,不失时的抓住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言语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条件和机会,从而

形成良好的环境因素。

在语境设计中尤其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A. 语境要有开拓性或延续性。

B.语境设计要处理好会话双方的输入性与输出性的技能训练及其比重。

C.语境的设计应当有针对性。

D.语境的设计应该明确具体化。

二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在戏曲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精髓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

1.精讲多练原则。

① 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并辅以图片、电教等

直观手段,要言不烦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引向定义、内涵、规则或结论上去。这是要经过筛

选的,对于那些枝枝蔓蔓的、无关紧要的、可说可不说的东西进行割舍,腾出时间让学习者多练习。

② 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只是而印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常跟大脑思维紧密相

连,这样就能受大脑思维的支配而迅速作出反应,达到熟巧或自动反应。

2.讲练结合原则。

讲练结合是协调教学节奏的好方法。可以促进贮存。而且,讲练结合能化知识为能力。

讲练结合有多种形式:1.先讲后练 2.先练后讲 3.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习,相互作用,

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

② 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语言学习所产生的中介语,有其积极意义,教师不要讨厌这种中介语,而应该鼓励学习者大胆的应用,

并研究她们的中介语规律,不厌其烦的纠正和致电,肯定他们的成绩和点滴进步,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

的语言方向迈步。

③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

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产生式的推到必须有语法结构做指导;

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头脑中的命题必须罩裹某种表述、指令、承诺、致

意、宣告等的外衣,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习

惯、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

④ 强化学习环境

人们认知世界,离不开外部环境。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目的语环境,

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显示了两者

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不能处处依赖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所谓主导,就体现在:

①?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②?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巩固,输入长时

记忆;

③?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技巧。

三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确立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情况?

教学任务的确定,先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情况:

(一)对学习者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个起点的问题,即使在同一班级、同一水平的学习者也会有某些层次上

的差距,教学取个折衷点,还是有必要的。因而了解学习者先前学过的知识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对

外汉语教学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目的语听说读写

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对外汉语教师在如下三方面要多加注意:

1.学习者的概括能力。阅读课文能否概括出内容答疑,最能说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高下。教师需要根据

大多数学习者的特点和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讲练比例,以及选择教学方法。

2.学习者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高低很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而且这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方式

有关。

3.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学习者接受新内容,实际上是把新内容接纳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个过

程就是同化过程。如果新内容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相容,无法同化,就要改变、调整原有的知识结

构,以适应新知识,这个过程就叫顺应过程。教师要顾及排他倾向的学习者,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他

们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能力。

(三)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有两种,一种是整个学期的,一般是一本教材总的教学任务;一种是分课的一

般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任务。对每一篇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

1.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2.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4.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确认本课的学习材料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四)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分析教学任务时,除了对教材有通盘的了解,还要对每一课具体的学习材料进

行仔细的分解,以明确和决定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

1.学习材料的结构。包括整个教材的体例和本篇课文的构成。本篇课文的构成,是教师在执教一篇课文

前对学习材料所作的具体分析。这种分析,主要看:

① 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哪个义项,何种词性)和复现率

② 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是个例还是展示比较充分)

③ 注释部分的内容——文化的、习俗的、句型的、科技的、经济的等等

④ 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是同义的、反义的还是有一个词素相同的;是本课中出现的还是扩展

出去的等等)

⑤ 练习落实课文、生词、语言点、功能点的情况(形式、复现率、题量等)

2.学习材料的重点

确定学习材料重点的准则是:

① 既是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又是学习者以前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②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③ 学习者不易辨别而又常用的同义词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

④ 某一种表达功能常用的句式或句子

⑤ 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价值观念的内容

这五个准则供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时参考,但并不是五个方面都要齐备,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

面。

3.学习材料的难点

确定学习材料难点的准则是:

①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文化知识

②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难句子

③语言点中极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

④学习者说话和写作中经常性出错活着故意回避的部分(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⑤是汉语所特有的、又有难转化为技能的部分(如“把”字句等)

(五)提高教材可懂度

这一环节做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一般有:

1. 分段和归纳。

一篇较长的课文,经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总结出全篇的中心思想,学习者差不多就能把握和

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

2.难词难句的解释。

对于难词,可以采用直观法、讲成语故事、早例句、利用课文情景来体会等方法揭示词语的内涵,说

明词语的用法;对于难句,可以采用语法层次分析、理清其中的意义关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揭示

句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思。

3.语法规则的距离。

语法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放在生词表之后专门设栏进行介绍和阐述。其内容有语法规则

的定义、例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

①问题设计

带着问题学,是教学中最常用而效果较佳的一种方式。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引导性,可以启发性

的,可以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系列性的。

②练习设计和补充

练习是巩固和消化知识内容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练习,传达编者的意图,体现教材的重点,复现

知识内容,训练技能技巧。总结起来可分三大类:第一是理解类;第二是消化类;第三是应用类。

③ 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

图表示教具属于外界刺激,它的作用是把文字性的东西形象化的展现,然后反过来从形象的线索去理

解文字,这样就提高了教材的可懂度。心理图示实际上是存在于学习者头脑的一种认知结构,是由不

断实践而积累起来的具有等级层次的经验系统。

④ 情景的设计的营造

语言的细心传递和交际一般总在一定的情景(包括语境)下展开的。语言展示情景,情景又促进对语

言的理解。某种情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或所学习的外语材料包含着一定的情景,则学习者容易

理解和极易。这是因为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同时进行着语义和情节双重编码的缘故。

四.精读课的教学方法

1.读。读是精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两大类

①?朗读。朗读是出声音的读,包括听读、领读、跟读、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

② 默读。默读是不出声音的读,包括视读、跳读、扫读等;

③ 切分。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有个句子和词语的切分问题。切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句子和词语

意义的理解

2.问。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他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去钻研和理解课文的句子、层次和篇

章的意义。它可以吸引和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与某个内容,使教学按既定的方案顺利实施。问,

依据内容、功能、目的、作用等不同标准分为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等类型;

① 提示问。提示问是就课文的情节和内容的线索提示学习者思考或讨论的一种提问方式;

② 关联问。关联问是就相关语言只是的相关文化只是进行提问的一种方式;

③ 连环问。连环问是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

和揭晓,新知识的新内容的面目就愈加分明;

④ 随即问。随即问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觉得某个问题又提出来的必要而临时发问的一种方法。

3.听。听是辨别语音、培养语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听读和听辩两类;

① 听读。听读是边听语音边看文字的结合,学习者听觉、视觉并用,多通道地接收语言信息,在头脑中的

存留时间长,印象深,因而是精读课中阅读课文时最常用的教学方式。

② 听辩。听辩是当庭语音不看文字的一种方法。

4.说。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的和复述两类;

① 问答。问答是学习者想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② 复述。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

式。可分为

1)叙述性复述,是就故事情节的某一部分或群全部加以叙述,俗称讲故事;

2)描写性复述,是级故事中的场景或任务的外貌、内心活动等运用形容性和描绘性词语来进行复述;

3)概括性复述,是说出全文梗概或大意的一种复述方式;

4)创造性复述,是允许脱离或违背课文的情节和内容自行加工改编的一种复述方式。

5.思。思是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习者思考,并拟就答题腹稿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与“问”结合使用;

6.写。写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写字、写词语、写句子、写作文等几类;

① 写字。写字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尤其是汉字,笔画繁多,一字一个样,且还有笔顺问题,因此除了布置

课外的写字练习外,课内也应是而当安排写字练字,主要让学习者认清字形结构和了解笔顺规则;

② 写词语。写词语是熟悉新词语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写同义词和反义词,写词语的搭配和扩展,填写

量词等;

③ 写句子。写句子是遣词造句的常用的方法;

④ 写作文。写作文是联系课文的内容或模仿课文的写法而进行成段成篇的书面表达练习,俗称小作文,这

事精读课教学的延续。

7.讨论。讨论是一种群体互动,集“问”“听”“说”“思”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常用的有分析性讨论、

归纳性讨论、争辩性讨论和交流性讨论等几类。

① 分析性讨论是就某个问题的成因和条件,或者事情的发证和变化,或者事理的结论和情节的结果等展开

全班讨论;

② 归纳性讨论一般用于归结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

③ 争辩性讨论是就某个问题的不容看法进行争论和辩驳,有点像正方和反方的诘难和辩论;

④ 交流性讨论是就课文的情节诶和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写作教学的要点和重点

(一)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

(1)提高语篇的写作能力;(2)提高翻译和用目的语思维的能里;(3)扩大和充实目的语文化知识

2.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1)要顾及大多数;2)要明确写作要求;3)要组织阅读和讨论;4)在班级里进行评讲。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二)教学重点

1.遣词造句

2.思维和句式

3.句群、语段的连贯和衔接(1)句群的连贯和衔接(2)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4.各种文体的习作

5.写作的借鉴与监控

(1)写作的借鉴。借鉴是提高和加快写作进程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化为学习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因而借鉴可有移用、模仿和活用三个台阶。

a. 移用是学习写作最初级的方法,它主要是按照有关范文的语句和格式。

b. 模仿比移用提高一步,它不是照搬范围的语句和格式,而是参照和学习范文的写法。

c. 活用是综合学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创造性作文。

(2)写作的监控,除了语言上要选准词语、造对句子、明确句子之间的句群之间的关系外,还要重视文体方面谋篇布局的监控。

a.文体监控,是指学习者严格按照问题特点来写作,避免把说理文写成记叙文,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

b.构思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生活图式或逻辑思维来构思和安排文章的结构,避免在习作中产生不合情理货道理含混的状况;

c.剪裁监控,是指学习者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意义或主题,对材料进行删减或充实,力求做到详略有据,前后有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杂乱;

d.衔接过渡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语句的关联和段落的过渡呼应,避免出现段落之间前后矛盾错杂的情况;

e.篇幅监控,是指学习者根据作文的篇幅长短来决定文章的规模和内容的取舍,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失调。

对外汉语教学简论考试试题

2010年北京工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 简论考试试题 (答题纸上只写答案) (写明序号、班级、姓名) 一、根据短文写教案(共40分) 目的:测试教学者对汉语词汇、语 法教学等所掌握的教学方 法运用的熟练程度。 要求: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一个语 法点和一个词语。 2.编写一个大概10分钟左右的 教案(只写教学步骤)。 3.用3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详 细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同一个季节里 A:中国南北气候差别很大。 B:是啊,北方下大雪的时候,广州到处都开着鲜花。 A:听说新疆有的地方,有时一天的气温变化也很大。 B:我听说,那有句俗话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A:真有意思。我要是在那儿,恐怕每天都会感冒的。 B:在中国,气候最好、最舒服的地方要数昆明了,那儿四季如春。A:可不是吗?要不然怎么叫它“春城”呢?

B:寒假我打算去上海,那儿气候怎么样? A:上海的冬天又湿又冷。 B:每天我都看电视的天气预报,上海气温比北京高多了。 A:北京虽然天气冷,可是屋子里很暖和。 B:上海冬天没有暖气吗? A:很多地方没有,人们常常觉得外面比屋里暖和。 B:真的吗? A:真的,去年冬天我去过一次。B:你这么一说,我都不想去了。A:别,还是去吧,大的宾馆都有暖气的。

B:听说那儿不常刮风。 A:这倒是,不过下雨比较多,出去一次,也许会把鞋弄脏的。 B:这又是一个麻烦。 A:那是小事。我想,上海的风味菜你一定喜欢吃。 B:那我秋天去吧。 二、论文(共60分) 题目: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要求:层次分明,论述详略得当,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 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A] 语法[B] 语音[C] 文字[D] 词汇 2、现代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 3、“长”字的第一笔应是()。 [A] 撇[B] 竖[C] 竖提[D] 横 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B] 汉字是语素文字 [C] 汉字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 [D] 汉字是音节文字 5、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A] 语音[B] 语法[C] 汉字[D] 词汇 6、我国第一部以偏旁部首整理出来的字书是()。 [A]《说文解字》[B]《集韵》[C]《康熙字典》[D]《中华大字典》 7、当前要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首要的是()。 [A] 继续简化汉字[B] 促进汉字规范化 [C] 实现汉字拼音化[D]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8、汉字是()。 [A] 语素文字[B] 音素文字[C] 音节文字[D] 拼音文字 9、词里只包含一个语素的是()。 [A] 蜡烛[B] 蝴蝶[C] 著作[D] 桌子 10、元音-i[前]是()。 [A]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B]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C]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D] 前高圆唇舌面元音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2017.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 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二章 测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二章试题1

————————————————————————————————作者:————————————————————————————————日期: 2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卷(一) 一组:王娟、赵丽芳、刘雪、宋婷婷、张梦竹、刘振东一、选择(15×1′) 1,被称为实验心理学鼻祖的是德国心理学家()A华生 B 斯金纳C皮亚杰D冯特 2,()提出了新的行为主义公式:刺激——反应——强化A斯金纳B华生C巴普洛夫D皮亚杰 3,六十年代乔姆斯基的()理论问世,它是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基础,对于认知教学流派的形成有直接的 关系 A结构主义语言学B机械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4, 20世纪()克拉欣提出了“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5,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古典的翻译教学法,在()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 A十九世纪初B十九世纪下半叶 C二十世纪40年代D二十世纪50年代6,第一个成熟的科学的教学流派是() A直接法B听说法C认知法D语言翻译法 7,以下()是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

A贝力子B奥伦多夫C弗里斯D古根汉8,()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自然法” A叶斯珀森B帕默C贝力子D韦斯特9,第一个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掌握和注重观察,分类,判断及作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等观点的是()A贝力子B叶斯珀森C帕默D艾克斯力10,口授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1,阅读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2,直接法的教材是() A《新概念英语》B《跟我学》 C《走遍美国》D《基础英语》13,()以编写《基础英语》而著称于世 A帕默B奥伦多夫C艾克斯力D布龙菲尔德14,听说法产生于() A19世纪下半叶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5,听说法在语言发面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语言学B转换生成语言学 C机械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

中介语的特点:(三大特点: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P169 1.中介语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作为交际工具。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替工,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3.赛克林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也可以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在未完全掌握目的语情况下所做的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4.中介语存在一定的偏误并且有反复性。中介语曲折发展并靠向目的语,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有可能规律的重现。 5.中介语的偏误具有顽固性,语言中的一部分会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僵化,特别在语音方面。大部分学习者可能一辈子使用的都是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完整,不知道具体考啥) 起点:1957《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在一般的语言习得规律之外探讨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建立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体系, 对比分析:(P185-191完整版) 1、目的: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3、步骤: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4、意义&局限: 意义: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差异中发现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给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在老一辈的倡导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坚持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局限: 1.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但其实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虽大但干扰小,学的准确(举例子) 2.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并不只来自第一语言干扰 3.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不全面。

对外汉语教学法-模拟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①语言的______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______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严重作用外,_____________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⑤话语分析是对话语的_______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⑥教学单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教材的_______划分的。 ⑦学习语境主要指课堂、教材、教师和_______。 ⑧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区分失误和_______这两种例外性质的错误。 ⑨在一本教材中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内容的称为_________教材。 ⑩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试题。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建国以来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0年成立于: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北京外国语学院 D.北京师范大学() 2.《语言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______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A.直接法 B.听说法 C.自觉实践法 D.功能法 () 3.最早提出“中介语”概念的是 A.奥苏贝尔 B.皮特.科德 C.塞林格 D.克拉申 ()4.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的关键是______与_______相一致。 A.教学原则、教学类型 B.教学目标、教学类型 C.教学原则、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 5.会话教学最根源的原则是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练习题 配答案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一、填空 1、一个在香港出生的美国孩子首先学会了粤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__第一语言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__交际_____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____课堂教学_______和语言测试。 4、来华留学生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老师根据学生学过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的测试叫___成绩测试______。 5、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大脑发育过程确定的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段被称为____临界期__。 6、如果一个人不太善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事物,而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我们则说他是属于____场独立性___型认知风格的人。 7、美国语言学家拉多1957年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______行为主义心理学_____是其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8、先天论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__语言习得机制__。 9、___交际法__法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有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0、目前有许多学者建议区分学习和习得。一般认为,成人在学校里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目的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学习_____. 都是资格证上的原题 二.判断: 1.《基础汉语课本》是第一部结合功能法的对外汉语教材 2.听说法是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对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不仅…… 三、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通常表现为为达到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在学习上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学习的态度、努力行动四个方面 2.中介语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在目的语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通过自身学习策略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第二语言,并随着学习进度的发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独立的、动态语言系统 3.失误——偏误 是错误的两种形式,失误就是偶然发生的笔误或者口误,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说话者一旦发现,可以自行改正,而且相同的错误一般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即使是母语学习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这种错误不反应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得不好,经常性的、规律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偏移了目的语的语言轨道,说话者不能不行更改,甚至无法察觉错误的存在,它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水平。 4.迁移 是过去学习的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那么就是正迁移,如果起阻碍作用,那么就是负迁移。 四、大题 谈谈对"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教学原则的看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论述题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视听法十分强调创造和利用情景进行语言教学,故而也被称为情景法。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外语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因而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四项技能的掌握才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模仿和操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而口语又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口语也是读写的基础,因此要听说读写全方面培养提高言语水平。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都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的。语言教学结合情景是真实地再现实际的交际活动。情景的出现一方面使学习者形象直接完整地体会语言材料的意义、使用对象和场合等,不必通过分析语法在拼凑组合中理解。另一方面,结合情景学习的语言材料,易于记忆,因为图像可使语言和意义紧密联系,录音有助于学习者整体感知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增强感染力易于学习者掌握记忆。 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视听法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在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时,辅以图像等实物直观和动作手势等语言直观。把外语教学变成了语言和意义图像直接联系的交际过程,培养了学习者通过外语的声音来直接理解表达思想。从而避免学习者因为依赖母语、文字为中介,追求目的语和母语的关系,过分以来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的的表达练习。 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要使学习者学习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能达到充分的、经常性的使用,就要对教学的常用词汇和结构进行一番选择,尽量挑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词语结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视听法的评价 1、视听法的主要优点 : (1)视听法的最大贡献是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把语言和形象充分结合起来了,对以后的语言电化教学影响很大。教学方法活泼,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在语流中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学材料贴近真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需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的影响。 (3) 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予以操练。 2、视听法的主要缺点 : (1) 有人为地割断口语和书面语的倾向,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2)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3) 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4) 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也导致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误。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 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 [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基础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 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 教材编写[D] 课堂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 听说训练[D] 教材编写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 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 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 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 观光期[B]挫折期[C] 逐渐适应期[D] 完全复原期 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初级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 11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or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2、第一语文和官方语言 (1)第一语文: (2)官方语言:是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它是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件、法律裁决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一种或几种语言为有效语言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从该国使用范围最广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如中国为普通话,日本为日语,法国为法语。有的国家只有一个官方语言,如德国,有的国家有好几个官方语言,如印度,有的国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官方语言,如美国。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官方语言。 3、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母语≠第一语言) (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外语≠第二语言)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1)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6、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了“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7、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8、“第二语言”的含义?“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复杂关系? (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2)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没有关系);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本学科的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本学科的正式名称也是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只适用于中国。(补充:海外对本学科的称呼,美国称“中文教学”;日本称“中国语教学”;东南亚国家称“华文教学”。(2)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学术上较能准确指称本学科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缩写为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还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它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汉语教学” (特定情况专 指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即“我国母语文教学” “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2、本学科上位学科的名称: (1)应用语言学:这是使用得最早、最普遍的名称。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第二语言教学。 (2)外语教学: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和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使用的名称。 (3)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4)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1、“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2、“教育”的内涵要比“教学”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3、为什么提出用“对外汉语教育”取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更规范?P8 因为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不仅限于教学,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更能体现本学科的性质。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4、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外部因素: (1)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2)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3)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