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钱中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云南近半地区降水偏少”及“澳大利亚洪灾”,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云南和澳大利亚在同一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过少对云南地区的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降水过多对澳大利亚的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

板书:一、降水的概念

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

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

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④第三组:降水过少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干旱灾害。

教师总结、归纳

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降水适中利于人类生产生活;

②降水过多则会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③降水过少则会造成人类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严重不足,还会造成干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

向学生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8时和20时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为年降水量。如今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向学生介绍:根据单位时间降雨的多少,我国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的划分(一般情况)

级别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

降水量(㎜)12小时降

水量≤5㎜

24小时降

水量≤10

12小时降

水量5~15

24小时降

水量10~

24.9㎜

12小时降

水量15~

30㎜

24小时降

水量25~

49.9㎜

12小时降

水量30~

70㎜

24小时降

水量50~

100㎜

12小时降

水量70~

140㎜

24小时降

水量100~

200㎜

12小时

降水量

>140㎜

24小时

降水量

>200㎜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图”,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北京一年四季降水量是否一致?

学生回答:不一致。

教师归纳、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北京,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表现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向学生介绍: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降水量的多少。从全年各月降水量的分配状况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

展示课件中的“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要求学生读图思索两地全年哪个季节降水量多?哪个季节降水量少?各季节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学生回答:A地降水较均匀;B地降水各季节差异大,5~9月降水多,其他月份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由“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得出来A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均匀,B地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主要抓住三点:①年降水量是多还是少;②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③哪个季节降水量多哪个降水量少。

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利用北半球某地各月降水量资料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向学生介绍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为12段,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阅读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学生回答:依次是全年多雨、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于冬季、常年湿润、全年少雨。

教师归纳、总结:这就是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全年少雨型。

向学生介绍:我们依据降雨形成的原因将降雨分为了四大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向学生介绍:等降水量线指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地降水量线示意图”,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A地降水量是多少?B地降水量取值范围在多少之间?C地降水量比D地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A地降水量是60mm,B地降水量取值范围在80~100mm之间,C地降水量比D地多。

教师归纳、总结:等降水量线类似于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结合图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赤道附近降水多还是两极地区降水多?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状况如何?中纬度大陆呢?

学生回答:赤道附近降水较多,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西岸多,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较内陆多。

教师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不均

①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②南北回归线上,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③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多,沿海降水较少。

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赤道地区;

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活动:

利用多媒体给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要求学生阅读后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均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总结与自主学习能力。

向学生介绍:世界“干极”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中国“干极”在新疆托克逊,“雨极”在台湾火烧寮。

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雨的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后初步分析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学生回答:乞拉朋齐降水多与地形雨有关,其位于海洋气流迎风坡上。

教师归纳、总结: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板书设计:

一、降水的概念

1.降水的概念

2.降雨的等级

二、降水的变化——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介绍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学习的要点有降水的概念及主要形式、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及绘制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养成对地理知识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介绍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时可利用多媒体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以便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同时力图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此外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动口、多动脑的机会,以便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

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判读与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育生涯中最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教师生涯中最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深圳市笋岗小学吴丽珠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这里有我们磨灭不掉的记忆。走入教师行业虽才短短三年时间,但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现在还是那么的心生感激。是这些学生们给予了我成长过程中宝贵的经历,是他们使我的人生阅历更加的丰富,让我懂得师生之间的友情,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师师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共同努力,这些都是人生中多么宝贵的财富。 从教一年后,我毅然决然地辞去家乡安逸的教学工作,重新规划职业生涯,选择来深圳挑战自己。很幸运,应聘上一所学校的临聘教师,开始全新的生活。 在新学校,我所教的是八年级,即是初中二年级,孩子们处于叛逆时期;并且一般情况下,主科任课老师都会带他们三年。俗话说“后妈难当”,确实刚开始时,孩子们会试探老师,在课堂上会搞些小动作或者反驳老师。庆幸的是经过一段“磨合期”,和孩子们相处地越来越融洽,课堂表现学生越来越积极,课后有说有笑。 有一个女孩子却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第一天和孩子们见面的时候,她主动地介绍自己,看起来非常开朗。但是,逐渐地发现其他同学不喜欢和她玩;她上课没有认真听课外,时不时会和上课老师发生冲突,动不动就跑出教室。在和其他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老师对她的印象非常不好。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她在走廊准备往楼下扔零食袋,刚好被我看见,我制止她的行为时,她却视而不见。之前就想见见她

的父母,这次刚好有机会叫她爸爸来学校。知道她爸爸要来学校,她居然大哭起来。在安慰她的过程中,了解到她爸爸经常用“武力”解决问题,在家里等不到反抗,内心的情绪只能带到学校来发泄。在和她沟通时,说些走心的话,对她的某些行为表示能够理解,她慢慢地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之后,也和她爸爸沟通,可以感觉出他仍然把孩子当成小朋友,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慢慢长大,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想法,还是用小时候的教育方式。三方面对面沟通后,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遇到问题要先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好好地沟通;孩子也意识到犯错误了要主动承认,要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经过这件事后,发现女孩上课认真了,对待同学也友善了;老师们对她的评价也改观了;现在女孩和我的关系非常好,课间会主动找我聊天或者问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理解。有时候就是因为一点小事情导致孩子发生变化。如果老师和家长及时的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帮助,相信孩子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精品文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 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忆往事》教案

回忆往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及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 习了六年,并且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

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 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 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这 六年的小学生活制作成一本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并且永久珍藏, 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二、回忆往事 六年的时间,发生非常多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轴来 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1.填写时间轴。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点点 滴滴。可以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如果有照片的 话,可以把照片贴在相应的事件旁边。 2.大家做好时间轴后,可以分享自己的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如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 舍不得的人,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关键词…… 三、阅读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书中所给材料。 四、制作成长纪念册 一起回忆了小学生活之后,我们大家来用心制作一本具有特殊意义 的成长纪念册,珍藏这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纪念册,大家都在积极地 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怎样把这个栏目制作得更好,让我们继 续踏着成长的足迹,去感受浓浓的师恩吧!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 1.“教诲深深”(评语组) (1)交流活动计划,介绍活动过程。

六年级作文:记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作文800字

记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 来到厦门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两次夏令营的磨炼。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五年级的劳动夏令营:一个个金黄饱满的玉米、一张张纯朴的笑脸,还有那次愉快的插秧。 来到农村的第二天早晨,老师将我们带到了宿舍附近的一个水田,安排我们进行“插秧”实践活动。我们一路上大声欢呼,宣布着自己插秧的“历史”,而到了水田之后所有人都傻眼了,刚才的豪言壮语早已不知是不是随着一阵柔和的风飘走了。大家都在尖叫,老师在做一些安全指导,此时我的脑海里被水蟑螂、水蜘蛛、蚂蝗等爬行类昆虫的词语所充斥。我越想越不敢向水田望去,它仿佛就像一个“昆虫窟”!不过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虚荣心在捣乱,与此同时她将胆怯“看扁”了,我将脚伸入了水田。 水田里除了水就是泥,当然还少不了肥料(估计是当地的牛粪)。不过光着脚丫在上面走,的确舒服。不过我呢,最终目的就是将秧插满老师安排的秧田。我挽了挽衣袖,卷了卷裤腿开始插秧。 我左手拖着插满秧苗的泥土块,右手捏秧,食指在上,中指在下,拇指扶住细细的秧苗。将二至三跟秧苗分为一撮,将它们一块插进田地里。插秧苗别看是体力活,其实它也是需要细心,并且很有讲究。拿秧苗时必须按照我刚才的手法,否则:重则会掐死它们,轻则插不进土壤里去;如果同时插入的秧苗过多将无法均衡营养,过少秧苗根本扎不稳。可见插秧也是一门学问呀! 突然我听见一声女生的欢呼,原来是一些害怕昆虫的女生为自己

发明的插秧法而感到“骄傲”!有的是将两、三赶秧苗握在手里直接往田里扔,有点像在投掷;有的同学是将分发的整大块秧苗直接放入田中,更有甚者居然用秧苗作“防身与攻击武器”。 虽然大家的插秧方法不对,但是我们却在插秧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中国农业,享受劳动带来的欢乐。 欢笑随着时间流淌,胆怯化成一缕农村瓦房上的袅袅青烟。虽然老师已经带我们离开了水田,但是我们的心依旧停留在同学们插秧时的欢声笑语中。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我们体验了农民伯伯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的艰辛,感受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同样在欢乐中我们依然认识到了中国南方农业的落后。

【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示范教学方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思想. 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与课本内容要保持一致 .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 /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 /h ,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解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小结:对于1 km 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1h 6070??- ???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11=420km 6070??÷- ??? (). 2.在学生尝试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问: (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 (2)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小结:(1)本题中涉及一个相等关系,是从时间上考虑,两车的行使时间之差为1 h . (2)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km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6070 x x -=. (3)列方程的依据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算术解法不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得:70x =60(x +1).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 2.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组间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 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等式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教师提问:你能列举方程的一个例子吗? 归纳: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设计意图:这是首次正式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举例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一件值得回忆的事_600字

一件值得回忆的事_600字 幼儿园大班刚毕业的时候,厦门卫视要拍一部叫《一定爱幸福》的电视剧,要在厦门选两个小朋友参加电视剧的拍摄,我太想参加了。 挑选的那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晴空万里。我怀着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早早来到电视台接受“挑战”。我真希望能 被选上啊! 来到电视台,因为我们很早就来排队,所以拿到了5号,阿姨发给我一份台词,让我先去准备,那时候的我还不识字,所以只是爸爸和妈妈教我念了一遍又一遍。考试时一批是五个人,我是第一批,所以难度可大哩,可我一点儿也不怕。 选拔赛开始了!前面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都上台去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比他们好,该轮到4号选手了,我心想:下一个就是我了。我心里有一点儿紧张。因为我想我一定要被选上。可是4号选手是个小姑娘,她很害羞,在台上急得都哭了。她又哭又闹最后终于走到台下。该轮到我了,我站到台上,第一次面对台下那么多人,那么亮的大灯。导演和叔叔、阿姨都微笑地看着我爸爸、爷爷和奶奶朝我竖起大拇指鼓励我,是我信心大增。我流利地把台词讲了遍,大家都为鼓掌,我赶紧跳下台。

走出演播大厅,迎面一位阿姨拿着话筒拦住了我。阿姨问我:“小朋友,你紧张不紧张?” “一点儿也不紧张。”我回答。 “那你有什么感想?”阿姨又问。 我信心十足地回答:“我想我一定能选上!一定能!” 走出电视台,道路两旁的小草格外嫩绿,一朵朵鲜花变得更加艳丽,天空格外的蓝,阳光显得更加灿烂。我们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过去了一周,终于等来了电视台的电话,通知我被选上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啦!” 我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电视剧也早就播放。但是只要想起拍电视时辛苦与快乐,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探索等式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中考中只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既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结合其他知识综合命题,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本章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本章难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等过程,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求解.2.掌握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本章内容的体现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六年级《回忆往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及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

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制作成一本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二、回忆往事 六年的时间,发生非常多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轴来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1.填写时间轴。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可以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如果有照片的话,可以把照片贴在相应的事件旁边。 2.大家做好时间轴后,可以分享自己的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如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关键词…… 三、阅读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书中所给材料。 四、制作成长纪念册 一起回忆了小学生活之后,我们大家来用心制作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珍藏这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 程全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收第78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进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作者:邢雪 单位:唐山七中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二)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并且“降水”这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之前学习的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之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四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冰雹等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并且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视频、图片等资料信息都非常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再者,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降水”的教学与“气温”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教案

一件深刻的或难忘的事情(习作指导) 习作要求: 1. 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先列提纲,后写作。 2. 培养观察能力,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取精彩的见闻来写。 3. 复习叙事的一般写作方法,要求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叙事具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在这个星期里面,你们肯定遇到很多事情,见到很多东西,你们能说说这一个星期都是怎么过的吗?(指名说)同学们的平时生活过得可真是多姿多彩啊,那今天我们就来写写你的见闻吧。二、指导选材。 1.解题。看了题目,你能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吗? A.要求写“一件事”; B.这件事一定是自己深刻的或自己难忘的(结合题意分析理解),其中自己最难忘的。 2.选材。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个日常经历的都是一些平常、普通的小事,没什么觉得写的。其实,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包含着许多学问,有的让我们从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有的会让我们从中感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有的让我们从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说我们例文中的《抢座》,《我看到的一件事》,这两篇例文写的都是生活上的一些小事。 现在,请你们想想,你想跟大家分享你的经历呢?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感觉很难忘的事情。 指名说,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题材。

三、理清思路、编写提纲。 1. 回忆记叙文的写法。 2. 说说你打算怎么写好这篇见闻。 3. 编写提纲。 四、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看到、听到的、或自己经历的或自己印象深刻的)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或者总起全文 事情的起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中间:事情的经过(具体)环境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 事情的结果 结尾: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明白了什么道理。 好的开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真有点怀念.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暗然发黑. 漫漫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是艰辛的。发生的事如满天的繁星多得数也数不完,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那件事。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五光十色的,童年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聚全。我的童年里有一件最令我难忘的事,就是…… 在我的脑海里,有很多的事情像无数小星星,每颗小星星都是一件事,其中,有一颗并不引人注目的小星星,却勾起我的无穷的回忆。 好的结尾:这就是我难忘的第一次,每次想到这见是我都会捧腹大笑,你呢?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分) 1.下列关于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 D.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多,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少 2.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3.降水概率为100%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 4.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A.赤道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洲东部 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5.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6.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雨类型主要是() A.地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锋面雨 7.读图,从纬度分布看,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A.南北回归线地带 B.南北极圈 C.中纬度地带 D.赤道附近地带 8.有关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的降水一定多 B.纬度越高,降水越多 C.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少多 D.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9.有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0.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11.读图,表达正确的一组是() A.①地形雨②对流雨③锋面雨 B.①对流雨②锋面雨 ③地形雨 C.①锋面雨②地形雨③对流雨 D.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 12.读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9-20题. 据图判断盐城市区的降水量最有可能为() A.1000毫米 B.1050毫米 C.1090毫米 D.1150毫米 13.读图,回答4-6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乞拉朋齐地处亚洲,是世界上著名的雨极,平均年降水量11500毫米.该地降水类型多与下图所示的()相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 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作文教案[1]1

习作四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教材分析】 《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他们感动我”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个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感人的事。然后揭示习作内容《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和习作要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重点: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位学生准备一件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从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中,老师知道你们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可是由 于时间关系,老师无法完全分享每个同学的故事。这样吧,这节课,你们提起手中的笔把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老师就会知道了。 2、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表达的欲望,变“要我写”为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期末复习学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期末复习学案 第1课时:等式的性质 【知识梳理】 性质1:等式两边都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成立。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成立。 性质3:若,,a b b c ==那么有b c =。我们称为等量代换。 【例题精讲】 例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532+= b a 例2、已知72412x y --=,则320166x y -+= ; 例3、已知2713 x y -=,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 ; 例4、“□”“△”“○”各代表一种物品,其质量关系由下面两个天平给出(左右平衡状态),如果“○”的质量是4kg ,那么“□”的质量是 ( ) A .6 kg B .9 kg C .10 kg D .12 kg 【当堂检测】 1、若3-=b a ,则a b -的值是( ) A .3 B .3- C .0 D .6 2、下列变形不是根据等式性质的是 ( ) A . 0.330.55x x y y = B .若-a =x ,则x +a =0 C .若x -3=2-2x ,则x +2x =2+3 D .若- x =1,则x =-2 3、把方程12x =1变形为x =2,其依据是 ( ) A .等式性质1 B .等式性质2 C .分数的基本性质 D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若3a +2b =1,且3a +2b -3c =0,则c 的值为 .

6、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c ,d ,规定|a b c d |=ad -bc ,如|1 23 4|=1×4-2×3.若|x ?23 ?4|=-2,试用等式的性质求出x 的值. 7、已知2320a a --=,求2726a a -+的值。 8、已知1232,4y x y x =+=-,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为何值时,12y y =? (2)当x 为何值时,1y 比2y 大4? 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梳理】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 +b =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例题精讲】 例1、下列方程221326, 2,26,54255 x x y x x x x x -+==-=++=+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 A、1 B、2 C、3 D、4 例2、如果06312=+--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方程的解为 。 例3、解一元一次方程:321(1) 123x x -+-= (2)10.10.20.40.130.60.2 x x x -+--= (3)11 1[(3045)10]25310 x x ---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1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变化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4.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5.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