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解读体会交流报告

我学习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后,感到新的课程与以往的大有不同。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从而以幼儿为学习主体,转变以往陈旧的观念,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激发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个别化教育。

《课程指南》以幼儿从小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为目标,不在以单一学习知识为主导,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幼儿,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全面发展。促进幼儿与老师,家长与老师双向交流,共同活动的理念。

我认为《课程指南》突出了整合教育,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以启蒙性、讨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发展自己机会的空间,同时《课程指南》非常重视师生互动,无论是幼儿的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还是对老师的评价均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活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直接影响是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开始到最终,更多的是忽略了幼儿本身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这对于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正在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明确自身的真正作用,在自我角色的转变的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角色转变,由此新的师生关系就产生了,有了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征。随着探索主题活动的展开,要求我们教师不是简单地知识讲述、传播,而应是通过各种质疑、各种问题的解决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这时的教师应该积极的看、听、观察、记录,掌握幼儿的第一手资料,以便给予幼儿更多支持。

在传统的教育中幼儿只是教师知识的接受者,是一种强加接受者,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消极被动接受学习。但二期课改却打破了这一贯的规律,将幼儿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自我调整、自我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是有个性的学习。如果幼儿有了

自主学习能力以后只是各自完成任务,那么在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后,他是难以解决的。在探索主题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是最理想的形式,在其中需要每个幼儿积极参与,积极交流想法,相互间不断沟通,合作就成为一个载体,必不可少。良好的合作意识能使幼儿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我表现控制能力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间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交往,有良好的品质。当教师不再成为单纯的传授者时,注定幼儿也不再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研究者,自己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等,他们会利用班内的各种主题活动创设的问题情景来产生兴趣,产生问题。

随着不断的学习课改精神,我越来越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树立新的“教材观”。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也知道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幼儿学习的工具,它起到的只是媒介作用。那么,我们就不必把教材看成神圣的、不可置疑的。在教材、教师、幼儿三者中,幼儿是中心,是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选择和应用教材,而不是跟在教材后面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