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马富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学科:中国历史(人教版)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本课内容,收集和阅读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一些材料。

5、教师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备

教学的PPT课件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查阅有关郑和和戚继光的视频资料,再现历史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知道戚继光抗倭;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过程与方法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提高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

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重点。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而他的优秀品质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作用,故也为重点。

难点: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由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执行明代初期的对外政策,并不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其航海活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但这并不能抹杀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壮举,以及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所以郑和本人作为一名伟大的航海家、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培养相应技能。

【学法、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不太熟悉,对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去创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体验。

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认识郑和的远洋是世界的壮举,戚继光扫除倭患的英勇斗争精神,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发扬之。

【课前导学】

1.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事迹。

2. 地图在历史课上具有重要作用,同学们要学会使用地图。请同学们查阅地图、古今对比,了解西洋的概念及其范围。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激趣导入:

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活动引出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英勇壮举,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https://www.sodocs.net/doc/778014817.html,/programs/view/V8zYmlHWb0c/

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暴风骤雨?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航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外的交往和冲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当年的惊心动魄的场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新知探究

一、【交往篇】——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1)目的(2)时间

(3)次数(4)出发地

(5)到达地区

(6)意义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在第一框题中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熟悉哪里是西洋,让学生明确明朝的西洋跟现在的西洋所指范围的变化。

合作探究: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表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为什么能

够成功实现远航?

点拨提升,以教导学: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群策群力,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

让学生阅读三段材料,材料一通过中外史的对比学习不难得出郑和下西洋是壮举,材料二和三的解读学生也能分析出郑和远航促进了经济往来和发展了友好关系,三则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激发情感得出:郑和是航海的先驱,贸易的伙伴,友谊的使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郑和远航的负面影响稍加阐述,突出世界意义,即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突破难点。

探究郑和远航的原因,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从物质、技术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解答。通过这一问突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和郑和的伟大人格魅力。

直观史料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坚持论从史出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升华了思想,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的和平风帆遇到了危机,有人发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感慨,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冲突篇】——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一)戚继光抗倭:

1.原因

2.抗倭的经过: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又进入、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3.评价

(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国家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在第二框中注意倭寇的概念,当时把什么人叫倭寇呢?是不是把所有的日本人叫倭寇?同时指出倭寇的出现与政治腐败、海防的松弛是分不开的,便于学生理解明朝国力的变化。同时请同学结合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抗倭经过,加深学生的印象也突出了本课的第二个重点。第三框的“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突出澳门回归的时间,检查学生是否关注实事。

合作探究

材料一:(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

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根据材料,①分析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②从材料三中你能学到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点拨提升,以教导学: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三则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说明了日本倭寇侵略我国,反衬出我们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材料二直观的展示了戚家军纪律的严明、英勇善战,以及人民群众的同仇敌忾,材料三展示了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乘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戚继光的高尚品质,更加丰满了其民族英雄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做到了教书育人。

(三)达标检测评

1.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2.右图是明朝时某船队在海上航行的路线图,该路线图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张骞通西域 D.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

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4.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5.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

A.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 B.戚家军军纪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

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抗外来侵略 D.戚继光作战勇敢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哪个地区的居住权()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广东

(四)课堂小结,情感提升:

学习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收获,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收获。

此环节可先由学生来总结,锻炼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边板书边总结补充,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的一面;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开始了殖民活动。最后突出强调由“交往到冲突的变化”是明清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外交上的体现,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结论,升华学生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课外拓展】

1、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21世纪被人们视为“海洋世纪”。21世纪被人们视为“海洋世纪”。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海洋意识 ?(温馨提示:请上网观看纪录片《走进海洋》,用你喜欢的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

2、穿越历史“我随郑和下西洋,重走郑和远航路。”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员,跟随郑和远涉重洋,你会遇到哪些离奇的经发前复杂的准备和恐惧的心里;海上遇险;异国他乡的奇特见闻等方面展开想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很好的素材。为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以情感教育作为基线,首先充分发挥视频、图片资料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使情感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本课潜在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但这节课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谈观点时展开的不够,发表讨论的学生人数不够,讨论略显平淡,如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保持探究情绪的高涨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方向。还有一点,就是我讲的有点多,课堂争论的精神没有贯彻到底。 明朝

的对外交往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交 往

国力

强 国力弱

川教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6课《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含答案)

《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 1.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大陆会议 B.最高法院 C.国会 D.总统 2.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这()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下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美国人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材料中止权鼎立原则确立的自接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5.清人徐继畲(shen)这样赞誉华盛顿:“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他主要赞誉华盛顿() ①领导赢得民族独立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③开创美国民主政治④废除黑奴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右图为美国某地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一段铭文:“坚 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 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 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应位于() A.费城 B.华盛顿 C.列克星顿 D.萨拉托加 7.“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 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寻找与此相关历史遗迹可以到( ) ①波士顿②来克星顿③苏格兰④约克镇⑤华盛顿

最新-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最新-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一.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一)1.Four skills: Can I have some ice cream? Sure. 2. Let’s make and talk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用英语进行活动,活化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Let’s read and chant 培养学生英语朗诵的节奏感,同时进行语音训练,目标是元音字母ow在单词中的读音/eu/,同时又扩展操练would like.... 等表达方式。 (二)TeachingAffection 1. 通过课堂制作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Reading:Can I have some ice cream? Sure. 2. Writing: kind ice cream candy 四、Teachingmethods: 1.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2. Direct Teaching Method. 3. Reading and writing. 4.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5. TPR. 五.Teaching aids: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和录音磁带。 2.准备自制教学挂图和购物单。

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现在的国旗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萨凡纳 查尔斯顿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 巴尔的摩费城纽约 波士顿 大 西 洋 木材、造船、冶铁 小麦 烟草、蓝靛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 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玉米 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经济矛盾 民族矛盾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来克星顿 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三、 《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第16课 殖民地独立运动(zxls_201801008144837)

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授课教师组长签字审核人 教学目标: 了解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知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反殖民斗争等史实。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玻利瓦尔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第10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激烈的抗争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二、新课讲授 (一)“解放者”玻利瓦尔 1.教师提问: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最先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是哪两个? 学生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 2.教师讲解: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殖民者进入美洲,占领了大片的殖民地。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侵略,大肆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是如何反抗西班牙的殖民掠夺的? 学生回答:方式: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纷纷掀起了独立运动。 3.教师讲解:启蒙思想的传播,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拿破仑战争打击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勇气。提出问题: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有哪些著名的领导者展开了怎样的争取独立的斗争呢? 学生回答:玻利瓦尔:1813年,“解放者”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打败西班牙殖民军;1819年成立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随后解放了厄瓜多尔。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命名为玻

新概念2第16课教案

Lesson 16 A polite request If you park your car in the wrong place, a traffic policeman will soon find it. You will be very lucky if he lets you go without a ticket. However,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 Traffic police are sometimes very polite. During a holiday in Sweden, I found this note on my car: sir, 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 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 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一旦你把汽车停错了地方,交通警很快就会发现。如果他没给你罚单就放你走了,算你走运。然而,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交通警有时也很客气。有一次在瑞典度假,我发现我的车上有这样一个字条:“先生,欢迎您光临我们的城市。此处是‘禁止停车’区。如果您对我们街上的标牌稍加注意,您在此会过得很愉快的。谨此提请注意。”如果你收到这样的恳求,你是不会不遵照执行的! Listening Practice. If you park your car in the wrong ______, a traffic policeman will soon find it. You will be very ______ if he lets you go without a ticket. However,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 Traffic police are sometimes very polite. ______ a holiday in Sweden, I found this note on my car: sir, 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 You will ______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 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 If you receive a ______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Shadow Practice Word Practice Find out words you don’t know. ______________ 便条______________地段______________指示牌______________ 提示______________无视,忘记______________服从______________ Phrase Practice 把汽车停错了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给你罚单就放你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1.通过阅读教材,简单说出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正确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及影响,准确简述《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正确评价华盛顿,准确阐释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概况及《独立宣言》的意义 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美国国旗”,设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__13__个殖民地。 2.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__东印度公司__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3.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__来克星顿__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4.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__第二届大陆会议__。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__大陆军__,委任__华盛顿__为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5.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__杰斐逊__起草的《__独立宣言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6.__萨拉托加大捷__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1783__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__民族解放战争__,也是一场__资产阶级革命__。 8.1787年,宪法依据__分权制衡__原则设计了一个__联邦制__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__资产阶级__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阅读教材,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2. 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揣摩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取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驱遣想象进行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难点 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运用到欣赏作品的实践中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 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思路 ,明确论证方 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 2. 品读感悟法。文中有不少意蕴深刻的语言 ,与学 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其中的内涵。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1课时 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 ,它们大多都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回答得都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 ,发挥阅读时 的想象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圣陶(1894 —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 《倪焕之》等。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 综观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1)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 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⑶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 ……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1 ?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2?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 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 ,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 ,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 ,就是文艺作 :?< 培养学生发现美、 重点 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B.南京 C.武汉D.北京 2.小明同学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其中归纳有误的是() A.均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B.都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C.采用了城市暴动的方式 D.都是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 3.某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处的是() A.武昌革命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遵义会议 4.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A.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B.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整顿工农革命军 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 C.朱德D.蒋介石 6.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当时哪些部队会师后组建起来的() ①湘南的工农武装②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③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1、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方式有哪些?答:暴力抢劫、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 不等价交换、种族灭绝、黑奴贸易等。 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自称“无敌舰队” 4、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 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5、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6、过于“三角贸易” (1)原因和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2)主要进行国家:英国 (3)出程: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中程: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归程: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4)“三角贸易”以什么为中心?答:贩卖黑奴 (5)“三角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欧洲 (6)“三角贸易”的中程装载的是黑奴;最具有血腥性的是中程;中程度过的是大西洋 (7)“三角贸易”的影响: ○1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2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3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7、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8、18世纪后半期,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9、早期殖民争霸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早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有什么特点: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 11、例题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同时也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 A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 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C 殖民国家与殖民地相互影响 D 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影响对等。 12、“三角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D) A 非洲 B 亚洲C美洲D欧洲 13、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等NBA巨星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B) 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 C 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南北战争 14、下列有关奴隶贸易的路线,正确的是(C) A 亚洲---欧洲---非洲 B 美洲---欧洲---非洲 C欧洲---非洲---美洲D欧洲---亚洲---美洲

第16课《猫》教案

16.<<猫>>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了《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第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生活认识比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学时,结合圈点勾画、品味赏析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公平公正、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品读感悟对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学生介绍养猫经历。 2.出示图片,师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郑振铎先生写的《猫》。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a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a) 怂恿 ..(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ng) 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 教学难点:战争的双重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是哪国国旗?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教师讲述: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黑人、印第安人等)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2.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语成为通用语言,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形成。 (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高压政策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上——英国欲将北美殖民地作为它永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总之: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更加激起人民的不满、反抗和斗争,从而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目标导学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12月) 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代表共有55名,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主。 2.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4月18日) 3.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组建军队,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等人润色。(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 5.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宣言》节选部分。指出《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不在解放之中。 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此战役美国俘虏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美国从此扭转了不利局面。 7.合约:1783年英国终于承认美国独立。 “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 ——英、美在巴黎签署《英美合约》1783.9.3 8.表格展示:英、美对比 思考与讨论:弱小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 提示:正义性;美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长期斗争,领袖人物华盛顿发挥重要作用;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教师过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独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组建政府。 目标导学三:1787年美国宪法 1.教师讲述: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

陶艺教案(16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第16课《品质》教案

第16课《品质》教案 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778014817.html,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高尔斯华绥的生平及其基本创作情况。2.培养学生准确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教学重点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梳理每一次交往,挖掘主人公身上主要的矛盾冲突,探究小说主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标画生字。2.查阅有关高尔斯华绥的生平及创作资料。一、导入新课。穷则变,变则通。然而是不是我们面临所有困境时都用“变”来突破,我们怎样“变”才能真正实现“通”的目的?或许读一读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能对思考这一问题有所启示。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分别从生平、创作、评价三个角度介绍高尔斯华绥,师生相互补充,了解作者。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落实以下基础知识。(1)音形辨识。沁()人脾胃靴()子一爿()鬈()曲赊()账趿()拖鞋蹙()眉时髦()褶()皱脚趾()诧()异断炊()(2)词语积累。簇新:极新、全新。羞怯:羞涩胆怯。鬈曲:弯曲的。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赊账:把

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垄断:指把持和独占。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褶皱:皱纹。抚爱:照料、爱护。喃喃:拟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3)成语积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奥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象讲。三、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说讲了什么内容。2.一共写了“我”与格斯拉的几次交往?(7次。)3.明确每一次交往的起始段。 四、布置作业。1.在作业本上落实本课的基础知识。2.进一步读课文,标画出作者都对主人公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板书设计品质高尔斯华绥第一次交往:第3—8自然段第二次交往:第9—12自然段第三次交往:第13—22自然段第四次交往:第23—28自然段第五次交往:第29—35自然段第六次交往:第36—43自然段第七次交往:第44—52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标语或广告:以质量为生命,以客户为中心;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可见在今天,人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可是在上节课我们所接触的故事中,主人公格斯拉做了质量顶好的靴子,然而他的店却倒闭了,他本人竟然饿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班级:姓名: 第学习小组 第18课《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独立战争的背景,简述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2.记住《独立宣言》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时间、地位、内容和意义。 3.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知道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独立宣言》。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过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个殖民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到北美,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1765年,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 2. 年4月19日凌晨,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3. 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会议上,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他为大陆军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4. 年7月4日,通过了由起草的,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和追求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5.《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但是,它没有宣布废除,事实上,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6.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美法联军在与英军激战,英将率部投降。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7.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主持召开了,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美国独立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探究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划横线的部分反映出哪些信息? 2.《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人民追求哪些权利? 3.《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一、课的任务:使用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让婴儿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为爬行做准备,继续练习抓握为精细动作打基础,发展肩带力量对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韧带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二、课的内容: 1、音乐律动《两只老虎》 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学习简单的拍手、跑的手部动作等手语。 ⑵教法: ①教家长学会;跑的快、没有眼睛、没有尾巴、摇尾巴的手语。 ②然后教师示范做律动,宝宝欣赏: 音乐前奏的动作:双手插腰,身体随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跑的快”引导宝宝前后摆臂,“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双手只出眼睛,小尾巴的时候双手放于臀部后面,摇一摇。“真奇怪,真奇怪”拍一次手掌,再向外翻一下手掌表示没有的姿势。 ③音乐律动:教师播放音乐,请家长和宝宝一起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律动。 ⑶器材:音乐《两只老虎》 ⑷时间;5分钟 2、竹竿操1-2节 ⑴目的: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培养婴儿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徒手操做准备。 第1节;握竿扩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两臂侧平举握竿,成人两成人分坐两边,握竿子的两端。 ①两臂上举。 ②还原到开始姿势。

做2个8拍。 教法: ①教师引题:“今天老师要教妈妈给宝宝做一套新的操,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给宝宝的抓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竹竿操。” ②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两根竹竿,我们先来学习竹竿操的第一节——握竿扩胸运动,这节操是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为以后的竿操做准备。”老师请一位宝宝来示范一遍。 ③家长给宝宝做操。 教师指挥:“好,现在每个家长拿两根竹竿,跟我一起来给宝宝做竹竿操的第一节,做两个八拍。” 第2节:上臂屈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握住竹竿。 ①前臂屈 ②前臂伸上举 ③前臂屈 ④还愿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 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点练习 中华书局版

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进行殖民。到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北美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18世纪中叶,这13个殖民地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英语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北美人民的民主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独立战争:18世纪60年代,英国加紧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这同殖民地人民的自治诉求之间产生矛盾。为反对英国在北美的荼叶税法,1773年12月16日夜,波士顿居民登上茶船,将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枪声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独立宣言》是北美人民独立战争的纲领,成为激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英勇战斗的一面旗帜。 知识点2华盛顿与独立战争的胜利 华盛顿: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他去世后,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合众国之父”。 独立战争:①过程:1777年,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斗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从此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际形势也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化。1781年10月19日,英军在约克镇的战斗中遭到失败,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②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树立了榜样。 知识点31787年《合众国宪法》 制定: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草案;1789年,美国第一届联邦议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生效。 内容:宪法规定,美国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意义:使美国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国家,它对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但这部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宪法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妇女和黑人也被排除在宪法权利保障之外。广大劳动人民实际上处于无权地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宣言》 1.美国的诞生源自18世纪的一场重大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D) A.13个殖民地的形成 B.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C.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统治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2018年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245周年。历史上波士顿倾茶事件是(B)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 B.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美国诞生的标志 D.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 3.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