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有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

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一)提高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

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

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

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聚焦了课堂教学,关注了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使课题研究贴近了教师的需要,贴近了问题研究、贴近了课堂教学,更是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研究

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行为一般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环节,判断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衡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依据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学情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方面因素预设的。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目标预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大而化之的思路、空洞的文字预设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流水似的淌到哪儿就教到哪儿,教学目标的不明和无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

(1)教学目标预设的可行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向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与方法,而教学目标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美术课程的理念预设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具有可行性。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往往将三维目标分解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环节是解决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是一节课必须的教学环节;技能目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通过活动、作业或者语言表达,必须把握的技术与能力的要求;情感目标是融会在整节课中,其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提升是重点,是在

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活动。因此,教学目标的预设一定要有可行性,过高过低均不符合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操作的可控性。教学目标是相对静态的,也是有指向明确的,但是,美术教学是面对一个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生,这种预设只是相对稳定和大体指向的,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教学生存中的变化。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要考虑教师的可控性,也就是教师在预设时思考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者可能会发生哪些课堂变化,发生的这些问题与变化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可控性是教学目标预设的重要要素。

(3)教学目标实施的可能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产生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无论效果如何,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师教学手段实现的,学生实际效果体现的。因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面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分析实现可能性的基础与条件,比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有效课堂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2.、教学环境创设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经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审美教育的功能,为学

生的学习美术和艺术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学环境的创设是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1)视觉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美术课程的教育环境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在这一朝一夕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也直接影响到美术的课堂教学。教学环境的创设已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大美术教师所认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视觉艺术材料,创设一定的视觉艺术空间,让学生在视觉艺术的环境中感悟美,体验美。在从审美的角度,视觉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情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有效条件,学生在一定的视觉艺术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造,为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奠定基础环境。

(2)物质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美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和视觉、情感的综合条件,是根据教育规律创设的物质属性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的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关系不大,忽视了美术环境对学生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物质环境的创设重视不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特殊要求,教师的智慧教学是将教学设计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大到教学设施,小到材料准备,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物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

美术课程的关注,将美术学习置身于一定物质环境氛围中。我们知道,美术是物质艺术、视觉艺术,主要靠物质表现出视觉效果,因而,创设一定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资源怎样创设教学环境。在重视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程改革今天,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资源的联系的紧密度增强了,当地的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丰富了美术课程环境,为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与保证。如何利用这些美术资源,是美术课程建设中新的课题。我们知道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区美术资源的差异性也体现了资源的多元性,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环境,发挥学科的优势,凸显环境资源的优势来设计美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在研究中,不少学校根据学校和教师的优势,主动开发具有地方或校园特色的美术环境,

3.、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以学科的自身优势,展示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效,在研究的形式上,聚焦课堂,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操作技术,提高研究效益,使课题研究成为我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精彩教学片段备课研究是在美术课程改革以来集体备课形式上的创新,由于实

施了新版教材,其观念、内容、形式、活动、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解决美术教师在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研究、资源有效利用、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教师备课中的困难,每学期由各区县申报,由一个区县组织骨干教师精心备课主讲,以浓缩课堂教学的方式,一边介绍教学设计,一边演示教学课件,使美术集体备课呈现了新的研究方式。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难点克星”、“多重演示”、“对策锦囊”等具有时代特征和研究性、实用性的教学小栏目,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内容,解决了操作问题,提高了备课效益。全处四所学校在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中纷纷亮相,展示了骨干教师的风采,也让一批青年教师有机会在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中成熟、成长起来。

(2)“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同课异构是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的发展。美术的“同课异构”选择是在同一教学课题,同一个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异构”。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带来的各自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究是能够反映出教学个性的魅力,反映不同教师不同发展上的个性“异构”,是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在新课程

背景下教学研究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根据《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从教师能力水平素养提升的深度,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维度,以“同课异构”的模式,在美术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深入研究,是对教师思想、能力、素养的一种考验与挑战。

(3)针对问题的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研究。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以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在研究中要着重把握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以及教材、资源、活动、媒体、环节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讲授的有效性等。我们课题组针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组织了美术研讨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教学特色,展示了授课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研讨中,我们反思了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现状,聚焦课堂,紧密联系教材、学生、媒体,把握有效的教学设计,正确处理美术教材与资源利用的关系,重视“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教学中的静与动的关系,理解教学媒体与专业基本功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和艺术性,积极探索有效教学

的策略,切实提高教师教的有效途径,学生学的有效方法。

4.、课堂学习方式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程改革要促进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核心问题之一,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习方式变革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变化。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性转向全面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使教学更加民主和人性,使之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新的学习方式注入美术课堂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具有学科特征,体现了美术学科与现代信息社会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就教与学的关系看,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也就是说,我们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当前的课程改革正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了更大空间,而在这个

空间中学生的学,正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校聚焦美术课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从研究的角度,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等,凸显学生在学习方式变革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科研上一批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从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高度,撰写了一批有研究价值的论文,提升了教师对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能力。

(2)合作学习方式带来学生思维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成为美术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显著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较多,缺少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课题组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整体推进策略,以实验学校为支撑,以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进行了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组组织了专题研讨,凸显美术学科教学特征,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正确交流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表达,养成认真倾听习惯,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在合作学习的

艺术实践中,提高学习与动手的能力,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探究学习方式带来师生教学的变革。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与呈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前提,是实施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多地依赖教科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探究学习的研究,能否调动学生的广泛参,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探究问题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艺术性。要考虑到问题设置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多种结论存在的可能,呈现方式的学科特征等。对同一问题的探究,采用不同的探究学习的方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5、课堂教学反思的问题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更多的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教师,以此体现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我们在聚焦课堂教学问题时,依托课题研究,总结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形成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反思是当前美术教育研究倡导的新形式,我们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困惑中寻找问题,从美术教育的现象中捕捉问题,从美术教学的交流、研讨中发现

问题,从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找准问题反思的点,有利于明确反思的方向,从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1)美术课堂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紧密联系美术课程改革的实际,在贯彻临沂市美术学科课程改革推进规划的进程中,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不断解决推进中新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效提高反思的效益。

(2)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美术课堂教学在课改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通过美术教育科研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研究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新旧理念的碰撞,教学内容的变化,美术课程的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评价方式的多元,媒体辅助的手段等方面都会引发问题研究的话题。

(3)美术课堂教学反思拓宽了教学研究领域。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如何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准确把握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提高研究的效益,拓宽研究的思路,针对美术课堂评课的研

究,在观课、议课中加强反思,多视角深化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我们组织了部分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在美术评课的新思想、美术评课的新途径、美术评课的新拓展、美术评课的新保障等四个方面,从美术课程理念的高度和评课、观课、议课的维度,深入进行了有效评课的研究。

6.、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应当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从评价的功能角度,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类型。各类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操作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内容与目标上应当体现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美术课程的核心理念。评价也是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与价值。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评价的导向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其诊断功能、改进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也在评价中得到印证。由于美术学科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不应强调太多的规范性,而应根据学科审美特点和情感体验,崇尚多样性,要注重人的情感与智慧品质,使评价在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效应。

(1)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准确评价要体现真诚性,要发自内心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是敏感的,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才能体现评

价的激励作用;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体现针对性,不同的教育对象有着不同的认知与心理特征,要依据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分层次、分对象的评价;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体现多样性,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评价要经常变换方式,体现评价的灵活、多样、适时。

(2)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是关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规范与务实,是由单一评价向质与量评价转变。美术的评价往往是采用量化考核的分值来硬性评价,忽视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现的丰富情感和活动参与的态度评价。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观的量化向客观的描述性分析评价、软性评价转变,多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信心,适度地指出问题,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发展。

(3)成长记录评价的导向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向性评价是依托一定的氛围和载体进行的,而现时流行的是成长记录的方式,无论项目、格式如何,其目的是通过成长的痕迹,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集了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热心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

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渠道。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发挥了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凸显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水平,强化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技术操作。

4、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

5、展示了课题研究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领作用。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教研依托科研提升,科研依托教研深化,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我

校的美术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实验课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了研究的目标与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随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研究,课题组感到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长期性的,不能因课题结题而停止研究,这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面临美术课堂教学新问题的产生,新的课题研究也会孕育而生,关注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新任务、新课题,特别在国家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中,美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来,也是美术教育研究面临新的研究课题与新的挑战,美术教育研究任重而道远。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只是一个阶段针对若干问题的研究,我们要继续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提升我校美术教育品质,在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推进中作出新的贡献。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案例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在这节课中,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三次作业的设计与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技能点。 (一)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师:同学们,请跟老师做动作(拍手)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师:好,谁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生1:手感到很痛。生2:手很麻、很酸。生3:手有火辣辣的感觉。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师:很好!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来表现感觉。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案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案例研修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报告 分享到: 5 浏览量:285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重心逐渐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被视为振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策略,更被看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教师的自我反思,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关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乃是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尚无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从XX年起,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此课题申请经审核后批准立项为省级课题,我们研究的目的 1、是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告诉人们如何将所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2、将解决同一主题的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串和经验集。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中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将这些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还可以是为了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运用的策略,将解决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以主题为单位进行整合,形成经验串和经验集。经过梳理的经验更便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提取相关信息,也便于其他教师学习并在实践中再运用。 3、作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案例中所描述的教育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有效载体。首先,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非常有益。与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 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200514103711)

渗透心理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 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把握学科特点,挖掘心理教育因素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而 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 的材料。在上第三册《地下的故事》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地下有着丑 陋的老鼠和长的不是很帅气的蚂蚁正在抢夺着一点点食物。一棵棵树根都被他们毁坏了。在听完他们的回答后,我就出示不同的有关地下的图片(有关 地铁的,还有学生想象地下城堡的等等),此时学生会啊的一声尖叫原来地 下也有这么美的啊!最后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地下的故事就变的非常的有 趣,连老鼠都变的可爱了。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 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要 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在教《梦》这一 课时,我就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并及 时的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他们营造轻松和谐的作画氛围,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让他们感觉在梦境般的感觉 中创作着自己的梦。让学生达到用“我手画我心”,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美术中优化心理素质。 二、放飞情感,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 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在美术绘画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 落笔不够大胆,很拘束;有些学生在活动时,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从何 下笔;有些学生则非常紧张,还没有动手画画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请你帮帮我吧。”其实像以上这些小学生,他们不是不会绘画,而是他们在作 画之前存在一定的疑虑,不敢落笔。长期以往,这些小朋友,往往会导致自 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 解学生的作画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 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可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 造信心。 三、赏识孩子,提高学生心理水平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否者,会打击和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书要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改变评价 方式与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评价。评价本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 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例:“各种各样的车” 那天下午,我们的美术是“各种各样的车”,有许多小朋友把自己也画在车中,婷婷也画了,但她的作品一展示出来,马上引起小朋友的大笑,许 多小朋友不约而同地说:“婷婷真难看,头尖尖的,像一部破飞机。”婷婷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

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4)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 四、研究管理 (一)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 1、课题前期找准问题。 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 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式各样的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传承美学的文化 ——《各种各样的鞋》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进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

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进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许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操作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双心中的鞋。

最新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课例研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并且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一、背景与主题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了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的校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怎么实现;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研究怎样改革教材资源,让课本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情境与描述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反思 美术课要上好,这半年时间中我还是有不少收获,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美术,他们有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不是简单的临摹,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很多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很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多引导学生思考创造的心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工作以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善于烘托教学气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我努力的学习知

识,长期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

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真诚的守候今天是星期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于是我早早地赶往学校。走入学校外的“红领巾一条街上”,孩子们都很有礼貌,“老师,您早!”的问候让我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老师,早上好!”刚入校门又听到同学稚嫩的声音。“早上好!”我便微笑着作习惯性的回答,并没有太多在意,推着车便往里走。“老师,等一下!”哦,原来是戴宛丽和胡妍丽这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俩平时性格内向,胆了很小,课堂活动却十分认真,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她们一大早找我会有什么事呢?我正纳闷,只见宛丽急忙从背上把书包取下来,从沉甸甸的书包里拿出两张DVD碟片,“老师,今天是上”我与卡通“一课吧,我带来了最好看的《米老鼠》和《狮子王》,您能让我和同学们一起看吗?孩子的眼里充满了纯真与祈盼,多可爱的孩子呀,我感动了!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小朋友首先欣赏一段动画片《狮子王》,孩子们聚在一起欣赏喜欢的影片,别提多高兴了!我郑重地说:“这部好看的片子你们知道是谁提供给我们的吗?那就是我们班的双胞胎姐妹,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立刻,孩子们感激地看着姐妹俩,掌声四起!姐妹俩也非常高兴,脸蛋笑得像熟了的小苹果!什么是幸福?天气一变化,我就感冒了,喉咙更是出奇地疼,这恐怕是教师的职业病吧!怀着郁闷的心情,我走进了教室。抬头一看,讲台上有一杯黑乎乎的液体正“望”着我呢!“老师,我妈妈说这种草药对喉咙特别有好处,您把它喝了吧。”是余亚男的声音,购买我没有言语,他又说:“老师,不苦的,我已经帮您放了些冰糖。”接着,一个个小脑袋都凑到了我身边,把各式各样的润喉片往我手里塞:“老师,吃金嗓子吧,广告里说很好的!”“老师,还是吃我的西瓜霜吧!”……还会有谁比我更幸福呢?故事写到这,我忽然想起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在这艰难的课改大道上,正因为有挑战,正因为有信念才有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者!虽然这些故事微不足道,但它却似我两年艺术教学的一个小结和归纳,又似一道道美丽的心灵彩虹,永远鞭策着我,照亮着我……野蜂飞舞新课程的“新”,体现在师生们用新眼光在观察、用新思路在思考,课堂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场所,而成为了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里,你可能很难再发现小手放在背后,眼睛盯着黑板,心思却游离在窗外的安静课堂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群群被“激活”的因子在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热闹场景……我是一名艺术教师我总是在想办法使艺术课堂“热闹”起来,因为我认为:在艺术的课堂里,“闹”总比“静”好,因为,“闹”一“闹”,可以帮助孩子们点燃艺术的思想火花;“闹”一“闹”,还可以使凝固的课程资源变得鲜活起来!记得有一次艺术课,我和孩子们正饶有兴趣地描述着春天的美景,抒发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小学二年级美术《大脚丫》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大脚丫》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湖南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以“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为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这一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真知识,真本领,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大脚丫》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问题思考】 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加以创新,制作出一双有趣而有特色的拖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拖鞋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用造型能力。 2、能力目标:能掌握纸拖鞋的制作过程,能通过不同形式制作出精美的纸拖鞋。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合脚的纸拖鞋。【教学难点】 将拖鞋装饰得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 1、鞋子的实物。 2、手工制作完成的拖鞋。

课例研究报告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愉快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将合作交流带入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优化教学习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册96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区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与说明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继而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摆放方向,从直观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出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抽象的认识长方体.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四、研究课例样本 一、课前谈话

小学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水墨游戏》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想象,只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看到他们的思维的活跃和创作的大胆。那么,如果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美术课就先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我利用课前在教室里粘贴了大量的上学期《水墨游戏》的学生作品,当学生们有的说笑,有的懒散走进教室时,立刻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画面,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许多学生开始找自己的作品,教室里显得嘈杂起来,不过没关系,这都在我意料之中。随着我响亮的一声“上课”,学生们都习惯性的、整齐的起立,一切进入正轨,尽在掌握。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次画展,你想起了什么?(示意大家看到教室里粘贴的作品。) 生:想起了我们上学期上的《彩墨游戏》那一课。 生:我还想起了那堂课上我们是在做“挑战”游戏中画的这些画。 师: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堂课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玩一次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水墨游戏 这种形式的导入,简捷而有效。学生看到自己曾经的作品,唤起了他们对中国画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但毕竟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十分有

限粗浅,他们的好奇与求知欲使之带着疑问急于想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了铺垫。 师: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在游戏中我们使用的几件宝物是什么吗? 生:是笔、墨、纸、砚。 师:对,也就是文房四宝。(板书: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如果用生硬的语言对学生们说“我们来练习练习笔墨吧”,那么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性就会少了一半,所以我结合要继续“挑战”游戏的结构安排来设计教学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另外,还要在细微之处渗透对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 师: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用文房四宝武装自己,再操练操练。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先要在书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然后才能动笔呀。 中国画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登峰造极,使后代景仰与效仿。而学生们对国画的了解和笔墨的控制更是十分有限,因此我认为在练习的过程中,既不能难度大要求过高,也不可一开始就放任其涂鸦。否则,不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就是毫无技法,何谈国画艺术?所以我在教学从实际出发,既要按程式,学习传统中的本源东西。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研究报告 威海市文登第二实验小学李霞 【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校数学团队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的主题研讨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何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有哪些作为?”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在循环的磨课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点的提炼。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正文】 一、背景和主题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时下以“主动有效”为教学改革关键词的情境之下,我们在谈论任何一个议题都无法绕开“学生的学”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并非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关注,而是说目前“学生的学”被提上了崭新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主动”单单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更加无从谈起。于是我们都在努力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向,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怎么才能达到数学课堂更“有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它强调的是师生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索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为此,我们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载体,开展了以“探索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x帽子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四年级《千变万化的帽子》 一、案例主题: 本课以真实性、朴实性和学科性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由于帽子的知识特别丰富,在一节课里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课的设计。力求做到课件少而精,不摆花架子,让学生学得扎实。 二、案例背景: 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帽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除 了有遮阳、保暖、美观的作用外,有的可以显示职业和身份,还有的可以保护头部避免或降低来自外力的伤害。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帽子的有关知识并能利用各种材料和方法 制作帽子。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掌握帽子的基本造型、装饰方法。能用 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造型独特的帽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生活、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 的兴趣。 四、教学要求与重难点: 要求: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 重难点: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若干个帽子、剪刀等手工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胶水﹑剪刀﹑素描纸﹑小刀﹑各种装饰品。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出示课件,出现歌曲《小红帽》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小红帽的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小红帽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教师板书课题——千变万化的帽子。 再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帽子。有古代现代,和各民族,款式多样,让学生进行区分对比,通过欣赏对比让学生对帽子的形状、颜色、饰品更加了解,为制作帽子积累素材。 (二)、师生合作、探究方法: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 2、师生共同研究帽子的制作方法:选择材料,设计款式,制作方法(主要是粘贴,缝制),装饰方法(粘贴,画,佩带)。教师板书。 (三)、教师示范: 因为制作是本课难点,所以教师要做一些拼折的示范,让学生更直观一点,利于学生掌握制作要点。教师再小结,强化学生对帽子制作步骤的了解。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老师提出制作要求,让学生自选材料和方法,制作出一顶造型独特,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传承美学的文化——《各种各样的鞋》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但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实行综合,

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实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很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水平。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 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分数除法》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动境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 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 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 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背景】 这是人美版第九册的内容——《动物的脸》,这一课属于美术的造型·表现的范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有效目标的达成。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情境】 课前我制作看漂亮的课件,以加强上课的效率,并把课堂结构调整为观察体验、欣赏探索、示范讲解、创作练习、拓展评价五个步骤。学生在看完老师展示的有关动物的图片和自己的体验后,对描绘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不仅对用中国画的工具作

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分析】 (一)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 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80%来自视觉。所以形象丰富、生动的图象是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色彩的感受、形态的体验、情景的触动,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有效地学习状态。 本堂课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喜爱的动物后,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画下来。于是我有紧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体验的教学环节,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动手尝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合理化引导观察 在引导学生欣赏黄永玉的《猫头鹰》的国画时,我特意出示了猫头鹰的图片和国画作品放在一起,并让学生找出猫头鹰的特点,并和画作《猫头鹰》进行比较,看看他们的异同点,并理解画家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 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 我挑选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周长》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学生在动境(小组合作测量)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一、新课程教学设计1、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满堂间的对话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问题②: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偏离目标非学科活动浅层次的教学2、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

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⑺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由“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