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工作的方案

关于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工作的方案

关于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工作的方案

关于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工作的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市政协确定开展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活动。方案如下:一、时间:2016年3月-6月二、内容:总结近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分析十三五期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的需求,理清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提出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建议。三、重点协商部门单位:市金融办、银监局、人行、保险协会、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四、活动安排:(一)重点协商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市政协经济委、市金融办:负责整个调研的牵头组织,制定调研计划,起草调研提纲,协调调研工作及报告的起草、汇总。市人行:结合落实国家货币政策,根据东营实际,就银行机构创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政策措施;提供各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市银监局:就各金融机构针对转型升级的机构设置,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及从银监角度鼓励银行机构支持转型升级提出措施建议。市保险业协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好做法以及今后支持转型升级的措施打算。市发改委:根据十三五规划,研究实体经济中重点领域、行业、项目、新兴产业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金融支持,提出思路和建议。市经信委:提出工业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需要哪些金融支持及措施建议及指导工业发展的正面、负面清单。市科技局:科技金融方面的成功做法和今后对策措施。就金融怎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出建议。市商务局: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金融服务和环境。市财政局:提出发挥好财政资源和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方面的措施建议。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分析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理清思路,全力配合开展协商调研。请各单位将各自调研情况形成材料于4月11日前报市政协经济委秘书科。(二)工作计划协商调研活动分四个阶段:筹备阶段(3月底前),在政协七届22次常委会前,成立调研组,制定调研活动方案,形成初步思路,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协商调研工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修改完成向政协常委会汇报稿。调研阶段(4-5月),根据常委会协商议政提出的意见深入基层、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调研,到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经验,撰写调研报告,形成报告初稿。1、实地调研、多方协商。调研组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及相关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赴有关县区、金融部门、企业等实地调研协商。由金融办会同人行、银监、发改、经信、商务、科技、财政等部门确定并联系安排到县区及重点企业的调研。组织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2、汇总梳理,形成初稿。全面分析、梳理调研情况,起草报告初稿,提交集体讨论。梳理需要赴外地做重点调研的问题,确定调研路线,提前做好函联。

3、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重点考察学习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消化吸收补充调研报告。协商阶段(6月上旬),召开协商部门、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协商会议,对报告提出协商意见。完善上报阶段(6月底前),充分吸纳协商意见后,形成报告最终稿,按程序上报。

该篇DOC格式关于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商调研工作的方案范文,共有840.5个字。为全国范文类知名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第一课)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 ——支部书记陈世强 时间:2011年3月18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五楼会议室记录人:朱剑军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陈世强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就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

宽。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经济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供给适应国内的需求,实现经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如发展民族企业、调节收入分配等,这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认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深刻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式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凡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2.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3.重大作用 一是能够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精神,推动全省众创空间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支撑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市场导向、科技引领、开放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吸引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高效集成和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众创空间的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重点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针对重点领域的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在以下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1.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机床自诊断等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开发基于I5系统的系列化高速车削中心,面向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等。(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 2.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重点面向汽车、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等行业需求,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装配用工业机器人及系列自动化产品等。(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3.IC装备:提升产业链所需的设备、部件的制造能力,推进光伏、LED、平板显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IC产业上下游集群式发展等。(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 4.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工业物联网传感、工业无线网络通信、云应用运行优化、蓝光大容量存储、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网络主动防御等关键技术等。(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5.激光技术:激光通信、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 6.生物医药:高端诊疗装备、重大创新药物、大品种新适应症、新型疫苗等创新品种研发。(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企业服务局) 7.现代农业:采取生物技术加快农业新品种选育,研发种苗繁育技术、农产品加工、生物饲料新产品等。(牵头单位:各市政府,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农委)(二)聚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增强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依托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利用科研成果、科技人员、科研仪器设备富集优势,在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配合单位:中科院沈阳分院)2.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要重点面向中青年科技人员、教师、大学生创业者建设众创空间。要适应创新创业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广度与深度,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升级版。(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配合单位:省地税局)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81683212.html,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作者:陈雪王自强 来源:《商情》2016年第43期 【摘要】新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与此同时,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严重。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制度障碍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尤其在新常态下,稳健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保障。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同时加之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金融资源供给有所增强,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另外,金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风险频繁。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二、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难点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一定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正规金融占整个社会融资的绝大部分,但正规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传统商业银行限于自身体制原因,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而地方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造成间接融资渠道不畅。与此同时,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还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融资有待规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家虽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相关制度细则未出台,使得民间资本受到严格的进入管制。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甬政发[2012]27号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28 【实施日期】2012.03.28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甬政发〔2012〕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金融业的立业之基、发展之源。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三思三创”实践活动、全力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际,为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推动我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以支持实体经

济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拓宽视野,银政企和衷共济,努力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大力开拓多元化融资新渠道,积极利用市内外各类资金,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服务,着力维护优良的金融生态,确保我市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千方百计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信贷总量 (一)保持信贷投放的领先增长地位。各金融机构要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妥善解决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矛盾,努力向上争取新增信贷规模、总行直贷项目或单列指标,积极利用资产转让、行内银团、境外代付、内保外贷等新兴融资品种,盘活现有信贷存量,腾出信贷规模,放大银行信用,引入市外资金,增加我市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各总部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将信贷资源优先支持我市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2012年,力争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着力提高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关于做好“六个加快”资金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甬党办〔2011〕37号),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注重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突出信贷投放重点,要以总行直贷、银团贷款等形式加强对我市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4+4+4”产业升级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资金保障,提高对航运物流企业、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支持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对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金融支持,2012年力争涉海信贷投入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多措并举,大力拓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三)不断提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ition of China 内容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完整周期,而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源于一次较大的制度改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这种制度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而每一次制度的改进又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就是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的负面产物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世界经济 文献综述 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是当前学术界比较权威和全面的,它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且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的结构转型。对于总体产出增长而言,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本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7.1%,因此可以将之视为解释我国产出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引用) 通过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给出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我以为在中国没有加入世界经济板块,至少没有加入WTO以及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是可以认为一些外资和国外的某些大国的经济、政治对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影响可以降为0 或某个常数。但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组成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世界经济的走向已然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可以简接来改变中国现有经济结构。在陈平和李广众的一文中,并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因素加进去,同时他们拿的是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虽然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但是中国加入WTO,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后,他们并没有加以分析讨论。 主体内容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表1:经济普查后GDP总量修订情况 单位:亿元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

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 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

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05T09:12:43.37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作者:张萌萌 [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随后探讨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张萌萌 大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见公司金融的发展与大大影响着银行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经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趋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交易银行、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科技的兴起为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形势下,中国银行公司应根据国家经济趋势,紧扣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随后探讨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础,是金融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公司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形式,构成了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如何进行经营转型。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商业银行的所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就导致了传统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面临巨大挑战,各大银行纷纷探寻战略转型。 一、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目前在国际大银行里,公司金融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金融危机给国际银行带来了沉重打击,各大银行在危机之后纷纷出谋划策,以期谋求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总体趋势是强化稳健经营、回归传统业务,在这种形势之下银行的金融业绩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增强。很多新兴产业、交易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的涌现和“围栏”法则的落实都给银行的金融业务灌输了全新的活力。可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公司金融业务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1.1 商投互动的全融资业务蓬勃发展 在欧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大幅减少了企业对信贷业务的需要。同时在如今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趋势下,投行类业务发展困难,在未来会面临利润逐渐减少的情况。尤其是股权承销业务,在短期内的发展空间会更狭窄。可见,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由于客户的需求是一系列金融服务方案。单一的投行业务和信贷业务已经不符合企业多元化的金融形势。目前,商行和投行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相互补充合作,相应的业务地带已经逐渐崛起,这意味着金融控股公司将得到新的发展。 1.2 交易银行迅速发展 在金融危机还未爆发时,国际大银行很喜欢提供收益更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对于交易银行业务的重视度严重不足。交易银行业务虽然单笔收益较低,但其资产、风险和资本都很低,且操作量较大,收益稳定,是银行维系客户关系和提高公司忠诚度的有效方式。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银行的业务带来巨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交易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在关键时期拯救了国际各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银行加强了对交易银行业务的重视水平。交易银行是行业银行服务项目的基础,是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根源,加强交易银行业务也就是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本源的回归。 1.3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为居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银行更是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并把批发和零售业务相分离,防止风险的影响干扰。比如英国实行的“围栏法则”,规定超过250亿英镑的个人或者小型企业的存款的银行,需要将小微金融业务同投行业务在集团内部进行经营主体分离。在中国,政府大力提倡在大中型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以及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此为小微企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新兴产业开辟公司信贷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已经步入了中高级,国家的产业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的新旧转换阶段使得产业信贷需求降低。然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导致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迟缓,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在新产业成长的趋势之下,公司信贷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过去几年,新兴产业正不断兴起,国际大银行也将信贷投入向新兴产业靠拢。 二、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公司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形式,已经在内外两方面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全球角度看,公司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关键支柱,一直是银行的发展基础和主要业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交换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明确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地位,做好公司的金融业务发展工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1 遵循国家发展形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阶段,中国已逐渐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发展观念所引领的政策结构,并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认识新形势、并把握、引领好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新目标,是做好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因此,商业公司要紧随国家发展形势,紧扣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做好四大布局。一是布局新兴产业,发掘新市场。当前信息科技走向智能化,致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出现了一大批跨领域、有交叉性的新兴产业。二是布局产业升级。制造业是国家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柱,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发展。所以未来国家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能有丝毫减弱,而要在改善结构中进一步加强制造业发展,以此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三是布局绿色经济,发展绿色公司金融。这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展利润及保护资产质量的关键方法。因此,要大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寻符合绿色产业特点的信贷模式,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目前小微金融已经被国内外多家银行所重视,是新形势下银行的关键客户资源,是双创经济的主要载体。国家要深入探索专业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解决小微金融服务遇到的各项问题,提高小微金融发展水平。 2.2 发展交易银行,以公司金融带动其他业务发展 交易银行拥有成本低、收益稳定的特点。并且其涉及范围较广,不仅适用于零售金融业务,同时还涉及公司金融业务,覆盖企业交易

最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可能面临“中等国家陷阱” 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7.1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但不能盲目地认为未来会自动成功,现在离最终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可能遭遇“中等国家陷阱”。 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最近几年正在发生突变,已经明显偏离了原有收入差距允许的范围。现有发展模式产生的过度不均衡问题将会极大地制约需求增长,最终限制经济总量的继续快速扩张。收入差距过大,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并抑制消费,将对经济的高增长形成巨大的影响,即一国在达到中等

收入水平后的增长将面临消费不足的巨大障碍。城镇化长期滞后、地区差距过大等都会产生需求陷阱。在此阶段,缩小增长差距的政策不仅会得到更多的民众支持,而且会推动新的发展,因为它们将带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的扩张,从而纠正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问题。 2.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过度不均衡问题将会极大地约束需求增长,最终限制经济总量继续快速扩张 持续的高增长如果不能带来产业竞争力(主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有发展模式的继续推进将会阻碍产业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高。同时,现有发展模式如果不改变将会使资源瓶颈约束难以克服,且环境的代价巨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耗能行业。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有限,其对下游产业升级的要求不强,因此,它的过快发展将会阻碍产业升级。 现有发展模式还扭曲了资金、资源的宏观配置,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现有发展模式在资源、资金及人才方面都倾向于房地产业,这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可能引发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即存在房地产过度泡沫化的风险。 总之,现有发展模式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对内依赖于房地产,对外依赖于出口,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预见危机

工作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稳步发展间接融资 (一)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增长。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为依托,引导信贷稳定增长,确保全省贷款增幅高于全国、高于中部地区平均增幅。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总行信贷政策和资源倾斜,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充分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积极争取扩大地方法人机构合意贷款规模,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开展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试点,积极归集证券、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存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贷资金来源。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充分发挥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对补短板的积极作用,拓展薄弱经济环节的融资渠道。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质押、动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顺位抵押,有效盘活抵质押物。推动商业银行与税务部门开展银税合作。扩大政银合作,推广“助保贷”、“助农贷”、“商标贷”等产品,加大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推广和应用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主动履行代偿协议,保障银政合作有序推

进。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等多种形式,用好用活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支持地方搭建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平台,通过“过桥贷”等方式解决过桥融资难题。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创业担保、新型农业主体等贷款给予贴息。继续开设一批村镇银行。 (三)重构融资担保体系。省财政筹措50亿元资本金壮大省再担保集团实力,鼓励和支持省再担保集团与市州县政府性担保机构相互参股,构建全省统一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再担保集团拓展再担保业务,加快建立担保机构遴选、分险机制,促进银担合作。积极向国有及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服务,鼓励市州县政府不断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投入,建立与当地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相适应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偿补充机制,不断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建立银行、担保、再担保和政府四方合作机制,当出现信贷风险时,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省再担保集团、银行、当地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省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和省再担保集团公司运行情况,逐步建立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银种子”计划,借助交易所、中介机构力量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不断增加报辅报会企业数量。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暂未达到公开发行上市标准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借力资本市场快速成长。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

浅析“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浅析“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 1本文作者: 【摘要】“互联网+”将通过效率优化、服务提高和市场导向,推动中国经 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可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联网+服务”将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 “互联网+金融”打通了货币 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隔阂;“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以服务化带 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互联网+”,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加的是实体经济新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加的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加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 。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结构转型 引言 现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在19世纪末,互联网就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等形式在孕育发展。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占据新兴业态竞争高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新高度。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在一产、二产和三产中全面推进“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什么呢?它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新一代新型服务创新的集聚融合,是立足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的重要入口。随着宽带网络加速光纤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通信物理系统的低能耗与计算技术的高效率紧密融合起来,快速度地推进新一代信息网络向综合、智能、融合、渗透方向发展,大范围地集成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新型人机交互、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综合应用,大跨度地实现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O2O)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造商业模式的经济共享。可以说,“互联网+”正是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新的业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同时也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 1徐启泉12级财管5班1203020510005

2018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局及破解思路课后测试 2

测试成绩:75.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本讲提到,以发展为导向的行为模式是以()作为判断政府工作能力最主要的标准。(5 分) A 技术进步 ?B 经济发展 C 民生改善 D 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B 2、本讲提到,劳动力的价格上升导致改变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比价关系,使得()产业竞争优势得到体现。(5 分) A 劳动密集型 B 国有企业 C 非国有企业 ?D 资本密集型 正确答案:D 3、本讲提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采取了抱团的方式,采取了产业链输出的办法。(5 分)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D 4、本讲提到,()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 分) ?A 金融业 B 轻工业 C 重化工业 D 农业 正确答案:A 5、本讲提到,企业获利的过程是不同个性的资本与不同个性的劳动力结合从而满足具有个性的市场需求,这体现了()。(5 分) A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B 跨越企业文化鸿沟 C 关注企业核心能力 D 资本是不具有活力的 正确答案:A 6、本讲提到,()经济效应强调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以此降低企业经营成本。(5 分) A 外部结构 B 内部结构 ?C 外部规模 D 内部规模 正确答案:C

1、本讲提到,下列属于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的是()。(5 分) A 土地 B 股票期货 C 期权 D 股指期货 E 股票 正确答案:B C D 2、本讲提到,下列属于新常态的标准的是()。(5 分) A 企业盈利 B 财政增收 C 就业改善 D 风险防范改善民生 正确答案:A B C D 3、本讲提到,在新常态条件下,经济运行出现阶段性变化,主要包括()。(5 分) A 国际角色变化 B 经济增长速度阶段下降 C 主导产业发生更替 D 增长动力的转换 E 政治制度转变 正确答案:B C D 4、本讲提到,在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方面,探索很早就已经启动了,并且取得很多的成果,下列属于技术类成果的是()。(5 分) A 光伏产业 B 高铁 C 航母 D 人工智能 E 国产汽车 正确答案:B C D 5、本讲提到,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策支柱的是()。(5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产业政策要准 C 改革政策要实 D 社会政策要托底宏观经济要活 正确答案:A B C D 6、本讲提到,下列属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的是()。(5 分) A 巩固加强一批企业 B 创新发展一批 C 补贴支持一批 D 重组整合一批 E 清理退出一批 正确答案:A B D E 判断题 1、本讲提到,虚拟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题。(5 分)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8-04-26T08:44:27.5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马晓金谭健乐王思鑫[导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 马晓金谭健乐王思鑫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摘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而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为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实体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金融局势,如何保障我国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防范金融风险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也逐渐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对于金融投资而言,更加着重于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在实体经济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金融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在虚拟经济方面的投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 (二)正确处理金融经济关系 从金融的发展历史出发,便可以发现金融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主要依靠于金融的货币进行延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逐渐引入信用体制,进而使金融业务得到一定的发展,金融产业中涉及的工具以及方式得到改进与完善。 (三)切实防范规避金融危机 对于金融而言,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因此,在发展金融行业时,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倘若金融仅仅在虚拟经济中进行发展,没有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一定程度上不会有长久的发展。既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对于金融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而言,在实体经济的支持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投向有欠科学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机构逐步趋于饱和,各类银行的同质化经营严重加剧了竞争,有些领域的竞争甚至已经发展成为恶性竞争。有些银行为了顺利完成考核任务降低风险,投放目标对象主要为不易破产的大型企业,同时在信贷投入过程中,并不考虑这些企业是否需要,便一味的进行投入,对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则提升了信贷投入门槛,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小型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信贷资金的投向有欠科学。 (二)许多企业投资过于盲目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往往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并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条件以及当前形势下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另一方面,我国融资渠道多样且操作起来简单容易,这便使企业致力于扩大规模,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精力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进而企业便开始对经营战略进行一定的改革。 (三)直接融资支持实体效果不佳 我国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并不能对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持。上市公司普遍为电力、煤炭这一类较为传统的资源型行业,我国的高新技术现阶段仍然远远落后,同时在高新科技产业的融资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其次,虽然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市场呈现出了发展迅速的状态,然而并没有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增强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增强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要了解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减少对虚拟经济的投入,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表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政府需加强调控,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金融能够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贡献。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融资的新渠道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使民间资本能够进入金融行业并鼓励其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支持我国实体经济,通过民间资本的参与,能够使金融行业加强竞争力并且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其次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小微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有效运营,降低融资要求,同时设立试点,对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进行健全。 (二)采用利益进行指导,增强金融服务动力增强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遏制虚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使我国经济市场保持稳定。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进一步进行调控,保障我国各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采用多种手段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等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实体经济的盈利方面进行加强与提升,降低实体经济在发展中所需要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