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目录

一、概述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

(三)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

(四)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二、地形地貌 (3)

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3)

(一)地层岩性 (3)

(二)地质构造概况 (4)

四、水文地质 (6)

(一)地表水 (6)

(二)地下水 (6)

(三)水文地质试验 (8)

(四)隧道涌水量分析评价 (8)

(五)、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11)

五、工程地质条件 (12)

(一)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2)

(二)场地地震效应 (13)

(三)、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3)

(四)、隧道围岩分级 (13)

(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16)

(六)、斜井进口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8)

六、隧道风险分析与评估 (18)

七、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0)

八、工程措施建议 (21)

蒿吉坪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蒿吉坪隧道位于湖南省中方县蒿吉坪乡境内,线路跨过上蒲溪(蒿吉坪中桥)直

接进入隧道,隧道下穿蒿吉坪乡、田坳、烂田坳、干田垅村,隧道出口位于杨家村爷

溪右谷坡,隧道起屹里程为:DK287+832~DK292+905,全长5073米,隧道最大埋深

为442m。隧道进口标高353.78m,出口标高327.91m。

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差,进口段至东南方向的蒿吉坪乡平距303m。出口段沟对面,有通往袁家的村道,可供农用车辆通行,洞身段地表则为人行山道及通往蒿吉坪乡的

乡村水泥路。

该隧道共设计有1#、2#两个斜井以及1个横洞。

1#斜井位于进口段DK288+150公里处右侧,总长160m,走向212°,与正线夹角50°,斜井坡度8%。出口位于电站引水渠上,无公路可通,交通条件差。

1#横洞位于隧道进口段的DK288+000公里处右侧,总长190m,走向346°,与正

线夹角83°,横洞坡度0.4%。出口位于河谷边,无公路可通,交通条件差。

2#斜井位于隧道洞身段DK292+300公里处左侧,斜井长度(平距)330m,走向71°,与正线夹角41.26°,斜井坡度9.2%。出口位于沟谷,距离乡村水泥路202m,需要

新修公路到洞口。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目的:通过勘察,为沪昆客运专线的初步设计,提供最基本的地质参数。提出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措施建议。

2、任务:详细查明蒿吉坪隧道进出口、洞身段以及线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形式及性质特征。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充分估计隧道施工可能诱发的危险因素,及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工程措施意见。完成蒿吉坪隧道定测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三)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钻探任务书

(2)《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长沙至玉屏段)》;

(3)《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2、勘察过程及方法

本隧道勘察采用了大面积地质调绘、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并大力推广和采用了

航测遥感、物探、钻探等多种综合勘探手段。尤其是大力推广和采用了物探技术,采

用了电测深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地震弹性波法、声波测井、综合测井等多种物

探手段指导钻探工作,同时结合地质调绘,对重大物探异常(断层破碎带、孔洞等)采用钻探验证。由于受地形、气候、工期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本隧道分步勘探,分阶

段提供地质资料。钻探工作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共布设7孔,第二阶段重点针对

隧道进出口及浅埋段,共布设7孔,3个挖探。

(四)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隧道由于山高坡陡,地形较复杂,本勘察阶段以大面积工程地质调绘为主,辅

以控制性钻孔相配合,最后根据钻孔资料,在薄弱地段加密勘探。实际完成的勘探工

程量如下。

蒿吉坪隧道主要勘探工作量表表1

二、地形地貌

隧道所在区为雪峰山西麓的北向延伸的中低山区,沿线地形较复杂,所经之处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陡峻,相对高差达500m。

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0.5~3.0m。植被茂密,自然坡度一般15°~35°,总体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弓”型,在沟壑、路基软、陡壁处基岩出露。进口自然坡度25°~35°,出口自然坡度10°~15°。

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一)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隧道调查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

残坡积层(Q

4el+dl)和坡洪积层(Q

4

dl+pl),震旦系下统南沱江组(Zant)和江口组(Zaj),

以及元古界板溪群拉榄组第二段(Pbnbl2),按由新至老顺序,各地层岩性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蒿吉坪隧道地层统计表表2

序号

时代

成因岩性特征

里程厚度

(m)

分布系统组段起讫

1 第

Q4el+dl

Q4dl+pl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具

弱粘结性。含粉细砂约20~

30%,角砾约占10~15%。

碎石土:以板岩碎块为主,

灰褐、黄褐色,稍密,主要

分布于陡坡、沟谷等处。

1~3

进出口段地表

及洞身段低凹

2

震旦系下

南沱江组Zant

含砾绢云母砂质板岩、含砾

绢云母板岩,灰绿色,不具

层理或微具层理,风化后呈

黄绿色或肉红色,与下覆地

层整合接触。

DK287

+832

DK289

+240

1408 隧道进口段

3 江口组Zaj 含砾凝灰质砂岩、含砾砂质

板岩,灰黄~浅灰绿色,中

厚层状,产状110~140∠

60~80°,与下覆地层呈角

度不整合接触。

DK289

+240

DK291

+740

2500 进入隧道洞身

(二)地质构造概况

区域上,属于雪峰山复式背斜西北侧的次级构造--大墦坪—溆浦复背斜核部,地质构造较复杂,总体表现为复式背斜叠加压扭性断层的组合。岩层总体以单斜为主。DK287+832~DK291+760,地层总体倾向东,略向东南偏转,倾角45°~75°。

本次定测,共发现9条断层,从进口至出口依次为:①F101压扭性断层、②F102压扭性断层、③F103挤压错动带、④F104逆断层、⑤F106石堡区域压性断裂。

蒿吉坪隧道主要断层一览表表3

另外,物探采用无源大地电磁法(EH-4),推测断层有F1、F2、F3、F4、F5等5条,F1与区域断层F103吻合。物探推测断层,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层间错动,以及节理裂隙密集带,岩体破碎,地下水富集。详见下表。

物探推测断层一览表表4

测线区内因不均衡的雪峰运动,使海盆部分抬升封闭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造成测线区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与元古界板溪群拉揽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使震旦系地层以含砾明显区别于元古界地层,地质调查未见明显的不整合面。

(三)节理

据实地调绘,区内节理裂隙较发育,在断层破碎带两侧各5-30m范围内较密集。节理裂隙面较平直,少量粗糙,多数闭合。少量张开,宽度1~5mm,张开节理裂隙一般被方解石和石英脉充填。节理裂隙倾角一般较陡,长度1.5~20m,间距0.2~5m不

等,节理裂隙

发育段,岩石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碎块。

综合蒿吉坪隧道调查区,主要发育三组节理,以走向北西290~320°方位的最为发育,该组倾向与线路中线夹角38°,约占节理总数的43.9%,对施工较为不利的结构面,隧洞掘进时,形成较多倾向大里程方向的结构面,容易产生崩塌、掉块,需要重点防范;次为走向北偏西335~350°,该组倾向与线路中线夹角78°,约占节理总数的22%

东0~30

62°,约占节理总数的12.2%

构不成大的威胁。(见节理走向玫

瑰花图)。

四、水文地质

测线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年降雨量大,山峦重叠,山坡及沟谷植被茂密,覆土和风化岩石空隙较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吸收和保持,使测线区地表水较发育,山坡至山顶地带河沟、溪谷密集,但地层本身富水性差,各地表溪沟流量随大气降水陡涨陡落。

地下水以基岩风化裂隙水以及构造裂隙水为主。

(一)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沅江流域的山间溪沟水,常年有流水的溪沟主要有三条,即隧道进口处的上蒲溪(调查时流量3.2L/S)、隧道出口的爷溪(调查时流量3.7L/S)以及洞身部分的田坳溪,里程DK289+270公里处(调查时流量1.5L/S),其余的溪沟流量随大气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雨季水量较大,枯季基本无水。区内沟谷坡降较大,地表水排泄较暢通。

(二)地下水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浅变质岩裂隙中,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力特征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土石界面处及冲沟内粉质粘土、砂土及碎石土中,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该层透水性好,含水丰富,据调查该层厚度小,储水能力差。孔隙

水通过基岩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带等通道传输补给到下伏岩层中。该层水在隧道出口以及洞身的沟谷内带状

分布。该层水埋藏浅,是隧道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2、基岩裂隙水

浅变质岩裂隙水: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南沱冰碛岩组(Zant)、江口组(Zaj),主要岩性为含砾绢云母板岩、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分布于整个隧道。据调查,含水层内共调查6个泉水点,流量小,均小于0.2L/s,水量贫乏,主要分布于震旦系下统南沱冰碛岩组(Zant)和太古界板溪群拉榄组(Ptbnbl2)。据区域资料,泉水流量80%以上小于0.5L/s。主要接收大气降水补给,在风化裂隙或构造裂隙带中运移,下渗补给下伏地层,以泉的形式向沟谷或低凹处排泄。

3、断裂构造带中的构造裂隙水

隧道区发育有三条区域性断裂,即F103、F104、F105,断裂平面上延伸较长,切割错动地层,为良好的地下水富集带,长期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赋水量较好。但隧道区断层为压扭性,破碎带内岩石结构较紧密,使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不均匀。如洞身浅埋段的09-ZD-2005孔,揭穿断层后,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承压水头高出地表2.48m,但涌水量较小,经观测,钻孔自流量为0.3m3/d,最大涌水量为26m3/d。

蒿吉坪隧道井、泉点调查表表5

以上泉点,泉水主要用于灌溉。

隧道区,除断层破碎带地下水相对富集外,区域地层倒转,其层间搓动比较普遍,节理裂隙发育无规律,使隧道岩体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不均匀。物探测试揭示11处异常区均有可能富集地下水。

物探低阻异常区一览表表6

(三)水文地质试验

洞身段的钻孔,均进行了抽(提)水试验,通过试验,求的相应岩层的渗透系数以及单孔最大出水量。见下表:

蒿吉坪隧道勘探钻孔抽水试验统计表表7

(四)隧道涌水量分析评价

1、隧道涌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对隧道涌水的影响

隧道穿越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只在局部地段分布少量水塘,以及迳流短、流速快的季节性冲沟;DK288+609左侧189m坡顶见一水塘,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蓄水量小。其余冲沟,水量都不大,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隧道顶板岩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地表水体和隧道之间无贯通性导水构造,地表水对隧道涌水的影响比较小。

(2)基岩风化裂隙水对隧道涌水的影响

隧道穿越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变质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为震旦系南沱江组含砾绢云母砂质板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强风化带的风化裂隙中,单眼泉流量小,本阶段勘察期间所调查的泉水流量皆小于1L/s,为0.01~0.2L/s,该含水层富水性等级为弱富水性。综上所述,基岩风化带,对浅埋地段的隧道涌水量影响较大,对深埋段的隧道涌水量,影响较小。

(3)构造破碎带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

隧道穿越区在DK287+958(F101)、DK288+080(F102)、DK288+272(F103)、DK290+785(F104)、DK291+740(F105)发育5条压性断层。通过穿越和追踪,发现泉水沿F105断裂带两侧带状分布,流量小,但比较稳定。其余断层,未发现呈线状分布的泉水点,物探结果也表明,挤压闭合性较好,导水性较差。

上述情况表明区域断层破碎带附近,地下水富集,隧道穿越时,很容易导通风化带节理裂隙水、地表水,隧道涌水量会急剧增大。该类水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隧道穿越区地表水、风化裂隙水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较小,而构造裂隙水、大气降水,是隧道涌水的主要因素。

2、隧道涌水量预测

(1)涌水量计算方法选择

本隧道位于浅变质岩区,岩层总体为弱透水地层。隧道仅穿越一个地表分水岭,地表切割强烈,隧道洞身埋藏深度最大为442m,最小为5.6m。隧道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给能力受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形、地貌及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根据大致相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分段计算,综合评价。

隧道穿越区上部强风化带可视为相对含水层,强风化带底界至隧道隧底板可视为相对隔水层。断层破碎带为含水层,完整基岩段为相对隔水层。依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修订版)第三章第三节相关内容,蒿吉坪隧道涌水量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裘布依、佐藤邦明经验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用大气降雨入渗法、古德曼经验公式和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式进行隧道最大涌水量预测。

(2)大气降水入渗法

隧道区内,多为崇山峻岭,地表坡度陡,冲沟发育,地表岩石露头较好,暴雨山洪易涨易退。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因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而有所区别。分段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降水入渗法公式:Q=2.74ɑ·W·A

式中:Q---隧道涌水量(m3/d);

A---集水面积(km2)。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分段量取。

ɑ---入渗系数,根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修订版)表2-4-13选择;

W---年降雨量(mm);采用溆浦县1984年至2008年的统计值,最大降雨量为1897.2mm(2002年),平均降雨量为1336.6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264.0mm(5月)。

蒿吉坪隧道降水入渗法计算涌水量表表8

(2)地下水动力学法

隧道穿越的岩层为浅变质岩,裂隙相对不发育。隧道调查范围内共发现断层6条,其断层均为压扭性断层,断面紧密,导水性较弱至中等;根据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岩性差异、导水性的差异,将隧道分段进行涌水量计算。具体参照1:20万溆浦幅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及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结合实际,在区域断层附近地下水渗透系数取值0.366m/d,强风化带地下水渗透系数取值0.2m/d,基岩渗透系数综合取值为0.1m/d。

采用裘布依、佐藤邦明、经验公式等多种方法,估算隧道涌水量。

详见附表:“蒿吉坪隧道洞身涌水量计算表”。

3、隧道涌水量评价

综合计算结果,根据隧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实际,推荐蒿吉坪隧道涌水量如下:见表9。

蒿吉坪隧道推荐涌水量表表9

推荐蒿吉坪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8100(m3/d),隧道最大涌水量为72500(m3/d)。

推荐1号斜井正常涌水量为1000m3/d,最大涌水量为3000m3/d。

推荐2号斜井正常涌水量为300m3/d,最大涌水量为650m3/d。

推荐1号横洞正常涌水量为1500m3/d,最大涌水量为3500m3/d。

(五)、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该隧道区内,共取了7组水样,做简分析以及侵蚀性试验,其成果统计如下: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表10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前言 (一)概况 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 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 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 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 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 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 1、勘察工作布置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剥蚀侵蚀中山区,地势陡峻,植被较差,地面标高855~1030m以上,相对高差约175m以上。隧道最大埋深约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 1.3.2 气象 该区属北暖温带重干旱气候,其要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11.0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97.94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67.70mm,一如最大降水量75.5mm,年平均风速1.9m/s,最多风向CNW,最大风速17.1m/s,最大积雪深度13cm,年平均相对湿度56.6%。 1.3.3 地质条件 1 地层岩性 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 4 col:灰褐色、杂色,中密,稍湿,成分以石灰岩石块为主,厚10~18m,出露于出口段。 石灰岩O 2 S:青灰色-灰黑色,表层为灰白色,弱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层为碎块状,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强度高。岩层产状88°∠6 °,节理产状224°∠89°,140°∠90°,151°∠90°,220°∠90°。 2 地层承载力特征 碎石土Q4col稍密—中密,稍湿,承载力基本值σ=400kpa。 石灰岩O 2 S 承载力基本值,弱风化层σ=1400kpa,微风化层σ=1800kpa。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根据资料现实,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6米。 4 隧道围岩类别 根据资料所给,结合隧道围岩基本分级表(表1--2)隧道围岩类别及分布里程: DK20+493--DK20+508段为Ⅲ级; DK21+355--DK21+363段为Ⅲ级; DK20+508--DK21+363段为Ⅱ级;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新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特征 (四)地震动参数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特征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二)特殊岩土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二)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一)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力学参数建议值 (二)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四)隧道施工预测预报内容及范围 九、隧道辅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十、设计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 DK345+) 一、工程概况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黄土台塬区前缘,隧道进口(DK341+304.0m)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出口端(DK345+120.0m)位于黄土塬边,全长3816m,最大埋深120m,相对高差90~130m。该隧道设有斜井,斜井位于港口镇,和线路交于DK343+100m处,斜井长294m。

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勘察工作主要分为初测(2003年11月~2004年2月)、定测(2004年5月~9月)、补充定测(2004年12月~2005年1月)三大阶段进行。初测阶段线路方案走行于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以隧道形式通过,主要以收集区域资料和地面调查为主;定测阶段线路方案与初测阶段方案相同,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详细的沿线地质调查,随后,根据工程设置及定测阶段技术要求,布置了深孔1孔,计145.0m ,一般工程孔钻探241.70m/4孔,试坑30m/2坑,并取样化验,完成了本阶段工作;补充定测阶段线路方案没有调整,在充分利用定测阶段资料的基础上,沿线作了补充地质调查,完成本阶段任务。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工点位于潼关县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I级黄土台塬区,塬面地形平坦,高程545~555m;进口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相对高差20~70m,冲沟发育;出口端位于黄土塬边,地形起伏,冲沟发育,相对高差15~50m;斜井洞口位于一黄土冲沟,地形起伏,地面高程420m。塬顶为农田,多有村庄、道路分布。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 四、自然地理概况 (1) (一) 地理位置 (1) (二) 地形地貌 (2) (三) 气象特征 (2) (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 (五) 地震动参数 (2) 五、工程地质特征 (2) (一) 地层岩性 (2) (二) 地质构造 (4) (三) 水文地质特征 (4)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 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 (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 (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 (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 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 附件: 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 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 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十、地质柱状图 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 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表1.1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 地理位置 XXXXX隧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XXXXX镇,位于XXXXX镇东北部的XXXXX 村,交通较为便利,村镇之间有公路连接。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坡缓坡处,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1工程概况 太行山高速公路邯郸东坡隧道位于武安市岭底村南、七水岭村东、涉县东坡村东北处。隧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隧道工程总施工长度为3134m。左幅为ZK38+624~ZK41+740,长3116;右幅为 K38+642~K41+776。最大埋深为176m。本文以此工程为例,对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难题 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地质问题是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关键领域,最先要通过预测天然地温,一旦地温超过30℃一般将其称之为高地温。高地温不仅会恶化深埋隧道作业的环境,还会严重降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甚至会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对深埋隧道施工材料选取的难度也相应增加[1]。然而,地温值是随着地下工程埋深在不断变化的,但地下工程的最大埋深和地温值的增加关系不是呈线性的,因为造成这种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活动以及近期岩浆活动中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较高等。 3深埋隧道与岩爆的高地应力问题

在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其中一个突出的地质难题就是岩爆问题。地下隧道工程埋得越深,其地应力就会越高。深埋隧道工程和近地表工程的不同之处除了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外,最主要取决于围岩出现的高地应力。它不仅在硐侧壁引起高压应力,还导致硐顶部出现高拉应力,这样会导致硐室围岩不稳定,埋下隐患。由于高地应力的存在,一些黏性土含量较高,而硬岩含量较低的围岩就会产生被塑性挤出的可能。高地应力不断释放,地下隧洞就会发生变形,往往会出现隧洞短时间内突然变小的异常现象。就好比从掌子面距离正洞30m开始,洞身变形的长度有40m,起初的支架保护结构破坏就会非常严重,通过测量计算,隧洞拱顶的下沉在10~20cm之间,隧洞的拱脚和边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压和移位,甚至还有混凝土开裂的情况[2]。这时就需设计一套科学有效、刚柔结合、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案。为克制高地应力,考虑使用约1 万根超长锚杆,要求总长超过11×104m,把地下隧洞中的断面改成环形成拱,做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的设计要求。岩爆受影响的原因有地震爆破,也有相邻岩爆或机械等外因动力的振动,但其中影响岩爆的最基本原因是岩石的结构特征。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岩石颗粒排列呈定向排列还是随机排列,岩石是胶结连接还是结晶连接,是钙质胶结还是硅质胶结,这最终关系着岩爆烈度的强弱。例如:(1)随机排列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岩石的岩爆烈度,会比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等具有定向排列的围岩颗粒更强一些;(2)结晶连接的深层岩浆岩石中的岩爆烈度比胶结连接的

XX隧道勘察实施方案

XX隧道 勘察实施方案 北京中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2月

XX隧道勘察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山特长隧道为越岭隧道,横穿XX山脉中段,隧道进口位于XXX,出口位于XXX,设计行车速度80km/小时,为双向6车道分离式隧道。 二、目的 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勘察资料,并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从而使隧道工程的实施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三、勘察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6、《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 10、建设部15号文《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四、隧道勘察 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4.1 可行性研究勘察 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

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中的勘察主要侧重于是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各个可能方案作实地调查,并对不良地质地段等重要工点进行必要的勘探,大致查明地质情况。 4.2 初步勘察 初勘是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在初步选定的路线内进行勘察,其任务是满足初步设计对资料要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优选路线方案,在路线基本走向范围内,对可能作为隧道线位的区间进行初勘,重点勘察不良地质地段,以明确隧道能否通过或如何通过。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所需全部工程地质资料。 初勘工作步骤:可按收集资料、工程地质选定隧道线位、工程地质调绘、勘探、试验、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 ⑴收集资料:初勘也应收集已有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 ⑵工程地质选定隧道线位:初勘工作的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当测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如区域地质的稳定条件差,有不良地质现象,尤其应注意工程地质选线工作。首先应从工程地质观点来选定隧道线位的概略位置,然后充分研究并掌握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提出有比较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将隧道选定在地质情况比较好的区间内,以避免在详测时因工程地质问题发生大的方案变动。 ⑶初勘资料整理: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始资料,包括调查、测绘、勘探、试验等资料,并按有关规定填写,并进行复核与检查。提交的资料包括图件、文字等资料,要求清晰正确,并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⑷隧道初勘工作量统计表

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界垭隧道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报告 1、前言 工程概况 拟建的界垭隧道位于秭归县周坪界垭村,为秭归县周坪乡至聚集坊公路改建工程中路线穿越东西向山岭地带而建设。隧道轴线呈直线型展布,隧道轴线走向方位角约152°,隧道进、出口与路基相接。隧道按单线双向行车道设计,设计里程桩号为AK5+727~AK6+119,洞内纵坡%,长度为。隧道最大埋深约,属长隧道。隧道进口端设计高程,出口端设计高程。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为了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尽量恢复洞口自然境观,洞口均设置一段明洞。洞内设计灯光照明,自然通风。 隧道工程按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标准: ⑴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⑵隧道建筑限界 主洞建筑限界(m)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等技术规范、规定进行,主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⑴初步查明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参数; ⑵初步查明隧址区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形态特征,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⑶初步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及围岩等级; ⑷初步查明隧道进出口斜坡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⑸初步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⑹初步查明地震情况,明确隧道区的基本烈度,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因素,提出抗震设计烈度及处理意见; ⑺初步查明隧道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⑻初步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围岩级别等设计必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⑼初步查明岩溶、断裂、地表水体发育地段产生突水、突泥及塌方冒顶的可能性; ⑽初步查明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⑾初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初勘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于2013年10月20日至2013年10月25日对隧道工程场址进行了初勘。本次初勘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表1-1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理,均以现行公路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及《工程地质初勘勘察大纲》和设计要求为依据,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规定;钻孔质量经监理检查和签署,确认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隧址所在地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周坪界垭村。隧道进、出口端附近有乡村公路到达,交通较为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隧道工程习题及答案之二

精心整理 隧道工程试题及答案之二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分类可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中隧道长度为() 1)L≤2502)1000>L>2503)3000≥L≥10004)L>3000 2、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哪种误差衡量() 1)最小误差2)中误差3)最大误差4 3、对明洞衬砌施工,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1 2)浇筑拱圈混凝土其强度达到2.0MPa 3 4 4 1)左右边墙马口应同时开挖2 3 48m,并且及时施工作边墙衬砌 5、锚杆做拨力试验检查的频率() 1)按锚杆数1%做拨力试验2)不小于3根做拨力试验 3)同时满足1)和2)条件4)满足1)或2)条件 6、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下列叙述正确有() 1)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空隙,由于对隧道结构影响不大,为了节约成本可不填 2)泵砼浇注二衬时,可先从一边浇注完后再浇注另一边

3)二次衬砌施工完后再施工隧道仰拱 4)二次衬砌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已铺设的防水层有无破损,并同时清除防水层表面粉尘和洒水润湿7、某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支撑+双层钢筋网+系统锚杆支护体系,下列施工方法正确() 1)架立格栅钢支撑挂好双层钢筋网再喷射砼 2)架立格栅钢支撑挂第一层钢筋网喷射砼再挂第二层钢筋网喷射砼 3)不论喷射砼多厚,一次就喷射够厚度 4 8 1)先挖后护2 3)强爆破,弱支护4)全断面开挖 9、下列叙述错误有() 1 2 3 4 10、 1)60m2)80m3)100m4)120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山岭公路隧道洞门型式主要有:() 1)环框式洞门2)端墙式洞门3)翼墙式洞门4)削竹式洞门 2、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围岩压力,按其压力方面不同,可分为() 1)竖直顶压力2)纵向压力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Tunnel and location choice survey 摘要——我国公路隧道随着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将建设重点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必须面临大量的隧道工程。隧道勘测为确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类型等技术方案,对隧道地处范围内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况要进行勘测。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的勘察及位置选择的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 Abstract——China'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increase, the current national focu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network must face a large number of tunnels. Tunnel tunnel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bracing, lining type of technology solu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unnel is located in the terr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hydrology, etc.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urvey and loca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selected some of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关键词:隧道勘察目的调查位置选择洞口位置 Keywords: Tunnel investigation Purpose Survey Selecting a Location Hole location 正文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中国铁路隧道约有半数以上分布在川、陕、云、贵4省。成昆、襄渝两条铁路干线隧道总延长分别为342及28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比率分别为31.6%和34.3%。在隧道勘测和开挖过程中,须了解围岩的类别。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岩体。围岩分类是依次表明周围岩石的综合强度。中国在1975年制定的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规范中将围岩分为6类。关于岩石分类70年代以前常用泰沙基及普氏等岩石分类方法。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应用较广并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的为巴顿等各种分级系统。此外,还有日本以弹性波速为主的分类法。围岩的类别的确定,为隧道工程设计合理和施工顺利提供了依据。 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勘察资料,并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从而使隧道工程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中的勘察主要侧重于是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各个可能方案作实地调查,并对不良地质地段等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发表时间:2018-05-25T09:53:11.7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任得坤 [导读] 预测开挖涌水量,为隧道施工布置、各段洞身掘进方法及程序、支护及衬砌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勘察经验,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法,总结了目前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中隧道围岩级别划分和涌水量预测的一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 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进行的专门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查明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隧道的设计提供依据是隧道建设的需要也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隧址区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及其稳定性。 (2)查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不良地质及特殊岩体,预测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工程诱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3)对隧道围岩进行级别划分,预测隧道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并提出防护建议。 (4)查明地表水的分布特点、埋藏条件,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并预测隧道开挖后的涌水量。 2 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在各勘察阶段的应用 2.1 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 (1)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是初始阶段勘察的主要手段,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明区域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资金、资料,而效果显著。根据测绘工作对地面地质了解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对地下地质情况作出初步判断,为勘察试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节约勘察投资。地质人员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和遥感解译资料,现场量测和描述对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查明隧址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特征,并将有关的地质要素以图例、符号等按一定的比例尺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中,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 (2)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搬运轻便、勘察面广等特点,不仅能对地质现象进行定性解释,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给予定量分析。其方法一般包括浅层地震折射、超声波测井、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法等。 (3)钻探。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它的特点是可以最为直接获得地层岩性等地质资料,可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的样品,为孔内波速和水文试验提供载体。但它在整个工程地质勘察投资中的费用往往很大,其进出场条件困难,勘察周期长,具有以点代面的局限,因此如何有效的使用钻探和合理地布置其工作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物探与钻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物探的准确性,同时提高钻探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4)试验及测试。试验包括岩土水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以及现场抽水、压水等水文地质试验等,目的是获得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岩土层地下水渗透及腐蚀性进行评价。测试要包括配合钻孔进行的地应力测试、地温测试、放射性检测等。 2.2 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各勘察阶段的工作重点 高等级公路勘察一般应按公路基本建设程序不同阶段对地质资料的深度要求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阶段进行,即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因各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勘察手段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对隧道不良地质路段布置少量钻探工作,以便初略掌握隧道地层岩性特征及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 在初步设计阶段,路线的走向和位置已基本确定,进入线路比选阶段,勘察工作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结合少量钻探、物探工作。通过调绘和物探已初步探明影响隧道稳定的不良地质路段,然后针对性地布置钻孔,查明不良地质路段围岩情况,对路段围岩进行分级。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以便进行线路比选。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详细查明公路隧道地质情况,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需要进行1:2000工程地质测绘,根据地质调绘和物探结果,针对隧址区的不良地质路段布置勘探孔,查明构造岩溶等的发育特征,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利用钻孔进行抽注水试验、孔内波速试验,以及孔内取样试验。综合所有资料对隧道进行路段围岩分级,预测隧道开挖后的涌水量。 3 公路隧道工程地质评价重点 3.1 公路隧道围岩级别的划分及稳定性评价 公路隧道围岩级别的划分主要根据通过计算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岩土体特征进行定性评价。 根据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规定,按照隧道围岩受构造影响程度、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特征、弹性波速(VP)、岩体完整性系数(KV)和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等因素综合确定围岩级别。 首先确定基本质量指标BQ值,BQ值根据下式计算求取: BQ=90+2Rc+250KV 式中: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根据室内岩石试验确定; KV—岩体完整性系数,根据钻孔声波探测值求取,计算公式为KV=(Vpm/Vpr); Vpm—岩体弹性纵波波速;Vpr—岩石弹性纵波波速。 当Rc>90K+30时,以Rc=90K+30和KV代入公式计算;当KV>0.04Rc+0.4时,以KV >0.04Rc+0.4和Rc代入公式计算。 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分级基础上考虑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产状和围岩初始应力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进行修正,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 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

红岩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红岩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红岩寺隧道是拟建的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襄阳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根据施工图设计,左线起讫桩号ZK14+962~ZK21+640,长6678m,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约655.6m,进洞口走向方位角178°,出洞口走向方位角175°;右线起讫桩号YK14+915~YK21+661,长6746m,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约654.5m,进洞口走向方位角178°,出洞口走向方位角175°。进洞口洞门拟采用端墙式,出洞口洞门拟采用削竹式,单洞净空(宽×高):10.25×5.0m。 1.2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隧址工程地质详勘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地震勘探、EH4电磁法、声波测井、室内岩土试验以及利用初勘资料等综合勘察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在隧址区布置9个钻孔,洞口孔2个,洞身孔7个,孔号是SZK43~49及SZK201~202,利用初勘孔CZK104、CZK107~108及CZK363~364。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布置浅层震探及深层EH4大地电磁测线,以测定隧址围岩弹性纵波速、探测山体有无断层异常带,并配合钻孔划分隧道土石及风化带界线。工程地质调绘采用近期1:2000航测地形图为底图,重点对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体和地层分界线展开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勘察日期为2011年8月1日~2011年10月14日,目前已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所列。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1-1 2、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隧址所在地进口段及洞身段隶属于湖北省保康县后坪镇,出口段隶属于歇马镇,隧道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223及村村通经过,交通条件较好。 2.2 地形地貌 隧道区微地貌属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区,海拔高程一般约为540.0~1314.0m,拟建隧道穿越聚龙山脉,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大,地势陡峭。所跨山体系南北分水岭,地表水往南流入沮河,汇入长江;往北流入桂河,汇入汉江。 2.3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等勘察手段得出,隧址区揭示出三叠系嘉陵江组(T 1 j)白云质灰岩、大冶 组(T 1 d)灰岩、二叠系龙潭组(P 2 l)页岩、茅口组(P 1 m)灰岩、栖霞组(P 1 q)灰岩、志留系砂帽 组(S 2 s)粉砂岩及罗惹坪组(S 1 lr)页岩。岩性特征见表2-1。 地层岩性特征表表2-1 1

隧道工程施工基础知识详解

隧道工程施工基础知识讲解 赵源林 各位同仁下午好,感谢局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一起系统的学习隧道施工基础知识。下面由我给各位介绍,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以帮助我在今后工作中提高。见天我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新奥法力学基础、围岩的工程性质、隧道施工方法、隧道辅助施工工法、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隧道施工临时工程、体会。当然,隧道系统性内容较多(如未介绍的地质学、爆破学、监控量测等),需要各位在施工中不断积累、总结、提升 P1.隧道施工基础 P2.第一部分概念 P3.隧道基本概念 地下工程—修筑于地下的建筑结构物称为地下结构。为建设这些地下结构所进行的工程,通称为地下工程。 隧道—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水工通道的地下工程,称为隧道。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优点:1、可直线穿越障碍物;2、与障碍物间无冲突并节约土地,输送速度快,输送能力大。 缺点:1、与其它工程相比,隧道工程属于最难人工建筑物之一。影响因素多,隧道受地质、水文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2、难以保证计算准确性,与其它结构不同,没有精确计算隧道力学的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力学模型的限制;3、施工难度大,可发生如塌方、地下涌水、突泥、瓦斯等多种意外情况;4、造价高、波动大,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造价的波动大约为5倍,有时可达9~10倍。 导坑—隧道修建首先在地下开挖出一个洞穴并延伸成

为一个长形的孔道,称之为导坑。如平行导坑、超前导坑、泄水洞等。 衬砌—在坑道周围修建的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一般有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加锚杆、喷射混凝土锚杆与钢架联合支护等形式;二次衬砌一般是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洞门—在隧道两端外露部分为保护洞口和排放流水所修建的挡土墙式结构。端墙式、斜截式。 隧道附属建筑物—避车洞、防排水设备、通风系统等。 隧道施工—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P4.隧道发展历史 1、中国隧道发展史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是我国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尤其是最后20年,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水平由落后状态而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的隧道总长度及修建技术水平均为世界领先。 1888年至1911年,铁路隧道237座,总延长数42.199km。 1911年至1949年,铁路隧道427座,总延长113.8km。 1950年至1979年,铁路隧道2118座,总延长966km。 1979年至2005年,修建铁路隧道2802座,总延长2156km。 2006年在建的隧道1785座,总延长2164km。 即将开工的的高速铁路隧道146座,总延长184km。 目前规划及在建铁路隧道长度约2300km,其中特长隧道约760km。 2、中国隧道建设四阶段 (1)起步阶段(时间跨度为50年代至60年代初) ,代表性工程有: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黄土梁峁区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张志亮(3—),男,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助理工程师。 文章编号:167227479(2010)022*******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黄土梁峁区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张志亮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App li ca ti on of Syn theti c M ethod for Geolog i ca l I nvesti ga tion of Tunnel Engi n eer i n g i n L oess R i dge 2H illy Ar ea Zhang Zhiliang 摘 要 黄土梁峁区在我国西北分布广泛,由于地表被厚层风积黄土覆盖,给该地区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以宝鸡—兰州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为例,针对黄土梁峁区的地形地质及隧道工程特点,采用了航片判释、地面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了隧道 区地层岩性、构造的分布及特征,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 综合地质勘察 黄土梁峁区 隧道工程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B 黄土梁峁区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甘肃、宁夏等地,区内黄土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图1)。下伏基岩往往与地形的起伏相吻合,且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地表覆盖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风积黄土,基岩及构造在地表出露较少,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 图1 黄土梁峁区   针对黄土梁峁区的地形地质特点,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有针对性的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基本查明了该隧道的地质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1 工程地质概况111 工程概况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长约400km ,设计时速350 km 。该隧道工程位于甘肃省定西市,起讫里程为DK853+986~DK856+595,全长2609m ,为双线隧道,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65m 。 112 地形地貌 隧道地貌属黄土梁峁区,区内黄土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冲沟发育,沟深坡陡。地面高程1710~1890m ,自然坡度在20°~30°之间。 113 地质构造 隧道地处陇西系内旋褶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在区内表现为差异性整体抬升运动,山地断块强烈隆升,盆地相对下沉,形成现今的地貌态和格局。 114 地层概况及水文地质特征 该隧道地层由新至老包括了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上第三系泥岩、二叠系上统砂岩夹板岩、下元古界片麻岩等地层。 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无地下水发育,沟谷内仅在雨季有少量地表水径流。 2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及过程 主要采用航片判释、地面地质调查、物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勘察工作。 1 航片判释 根据航片判释,隧道基本被全新统上更新统风积 7 6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黄土梁峁区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张志亮 :20100124 :1982008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