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论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论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论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论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摘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积淀出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象征文明的结晶。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学者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的迂腐,同时,也有不少国人盲目追求传统文化的复兴潮。这些现象都把传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上。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固然对民族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少帮助,但不能否定的是,其中也有与时代前进相悖的成分存在。我们需要理智的看待和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热;中华民族复兴;文化交融;

一、关于论题的讨论价值(为什么研究此话题)

1传统文化是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1.1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具有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含博大精深的优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2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联。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以儒家为核心,而儒家思想的根本在于“仁”,在经过历史的发展和先贤们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后,最终发展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道德观。

1.2.1中国落后已不是一两年了,至今我们仍不是发达国家。很多学者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于传统文化不好,很多百姓也接受了这一观点。鸦片战争后,国人渐渐发现要想先进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但中国社会上的人文环境却和先进的西方思想格格不入,这使得当时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矛头对准儒家传统思想,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2.2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批文学大儒归附台湾,造成大陆上中国传统文化并未能够得到很好的复兴和发展。而随后的文革,更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在1966年,兴起了“兴法批儒”运动。毛泽东的威望空前高涨,任何修正主义倾向都会受到批评和批判,全国盛行“造反有理”的口号,法律完全受到漠视。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但是劳动人民除外的资本主义家,或者那些学者,都遭到了抄家,批判,他们的孩子上学都会遭到歧视,辱骂。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大民主。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

被红卫兵砸烂;大量的科学工作者、艺术家、文学家被迫下乡,甚至在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直接对准了中华文化自汉朝后的主流儒家文化。

1.2.3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西方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肯德基、可口可乐这些快餐文化,到好莱坞、走秀这些精神文化,再到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中。甚至一些音译的词语如“摩登”等,已被写入字典,造成一种文化入侵现象。

1.3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更是重拾热情。“当今儒学进入了复兴期,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所谓儒学进人复兴期,绝不意味着儒学完全复兴了,相反,甚至于像复兴儒学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采取怎样的形式之类的问题,都仍旧在艰难的探索之中。”1 1.3.1现如今,各种被描述为“国学热”、“儒学复兴”的社会现象,目不暇接。既有学院中竞设国学院所、争开国学班之状况,也有社会上遍是文化讲坛、儿童读经班,乃至出现国学辣妹、汉服运动之类。各地又或祭孔、祭三皇、祭五帝,或大讲姓氏文化、尊祖报本,或抬出乡贤名儒,号召儒商。凡此等等,无法殚述,形成新时代最特殊的文化景观。

1.3.2对于传统文化受到人们空前重视,这现象自然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儒学复兴或许又来得太快太轻易了。学术界还没准备好、社会条件也不足,以致所谓儒学复兴不仅颇见乱象,真实内涵亦颇堪疑。例如学界到处办国学院、国学班,可是国学中断或停滞了几十年,如今通晓国学的人有多少?师资何在?教材又在哪?过去批判孔子的人,如今俯徇时尚,转来讲儒学,当然没什么不好,但真正的研究又如何?80年代,通过对港台新儒家的介绍与对话,并整理章太炎、熊十力等早期儒者的文集,儒学研究确实奠定了点基础,也培养了若干人才。但新时代儒风大盛,儒学研究却其实并无进展。没有新学派,也无新理论。从前留下来的学术问题,看来也没人在意。这些也间接说明了儒学研究目前甚是萧条,新意无多,学术社群也没什么活力。

二、论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1.1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之外,还必须要有与之相称的“软实力”存在,而中国浩浩荡荡的5000年传统文化,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会使得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彻底和完整,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关乎到一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

2.1.2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宋朝大儒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同时,就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而言,其表达的“出世”一说,不仅劝导人们要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教会我们谨言慎行、放低姿态做人,谦卑、忍辱的处世道理。

2.2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也有不少糟粕部分,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例如“三纲三从”一说,一定范围内使得妇女的地位不如男子,造成了中国很多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男女比例失调的后果。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在某些方面对民族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界未

1论“儒学复兴运动”说,《当代儒学》,2012年01期

被当作独立的认识对象严重影响了民族创造力的发挥;内敛式的认识方法削弱了思维力;认识来源的局限性导致缺乏创造所需的探索精神;对物质利益的否定导致创造动力的缺乏四个方面.为了提高民族的创造力,要在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扬弃并求得发展。”2

2.3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来讲,13亿的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才能达到社会秩序不紊乱,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期望呢?文化建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入侵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当前国情,理智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传统文化不能一成不变,它必须有选择性的融入时代的一股新鲜血液,这样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传统文化,才能为中华民族带来繁荣和昌盛,同时也能为世界输送正能量。

三、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1.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3.1.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当代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2.1正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普及推广不力的问题。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等投资力度欠缺,普及方式和师资力量都不尽人意。这需要有关政府认真总结反思,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重视并且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纠正一些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同时,传统节日的气氛、休假问题,也急需列入考虑行列。

3.2.2理性看待“国学热”和“汉语热”现象。“国学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复兴,它只是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后,盲目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追捧的结果,其实际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同样,“汉语热”并不意味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了认可和发展,这可能只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外国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才学习汉语,了解中国。面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并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研究能真正出成果,使外国人能真正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且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结论

在这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年代,人们开始追寻心灵上的依托。看见曾经一度被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对中华民族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国人忽视的传统文化再次出现并且兴起的时候,感觉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又往前迈进了一步。可是质疑声音也一直没有停过。传统文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又当如何积极的存在等,这种种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答,但正是因为国人对这类问题有了探索的欲望,我相信,传统文化必有一天能真正复兴,届时,中华民族也即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论“儒学复兴运动”说,《当代儒学》,2012年01期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对中华民族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少数民族文化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突破点 ——少数民族工艺品 挑战杯论文 作者:宋晓宁 学校:呼伦贝尔学院 年级:2011级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郭楠

弘扬民族文化的突破点 ——民族工艺品 内容摘要:目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落后,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旅游业,而且少数民族文化这一块的发展速度较慢,创造的经济价值较低。要想让民族文化传播的更广,对民族文化了解的人更多,那就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了,不能一成不变了,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改变,进行创新,只有目前的传播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与发扬。 关键字:中国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品,蒙古民族,发展与创新,产业化,商业化,网络,电子商务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遥远的古代起,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在漫漫长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我国各少数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由于其居住的环境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具有各自文化风俗的特点。谈到民族文化我想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长大,并且我们的性格也与这个文化息息相关。但是要让我们说什么是民族文化,大家就有可能说不明白其具体的概念了。民族文化就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习俗,其中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而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风格、住宅、生产工具,

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和独特的文化气质。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形成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因此想要深入的理解民族文化,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一、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文化作为软国立重要性正在日益凸现,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也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外国文化对我国国民的影响日益加重,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怎么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让我过文化发展的更好成为我们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了。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冲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如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传媒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空前,各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也都达到空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较汉族和汉族地区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至少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舞蹈和习俗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手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和动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接下来,经理人网编辑就和大家具体谈谈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 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就是说,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初,就存在了企业文化。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信念的力量,也是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的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优势,成为企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无形力量。 新形势下建设企业文化有哪些措施和途径呢?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来管理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见解和其独具个性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只有通过其长远的目光、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才能不断推动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更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 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能够达到增强企业内聚力、加强职工自我控制、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所以,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可实现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姓名:教育层次: 学号: 省级电大: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教学点: 2011年4月

目录 摘要 (3)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4)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4)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4)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5) 三、发展企业文化的科学方法 (6)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 (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经营管理理念 (6)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7) (四)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7) (五)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7)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7) 五、参考文献 (9)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结合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势。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强竞争力,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有效性也大都以此为衡量标准。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企业文化,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它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它能在企业管理制度失灵的时候,发挥独到的、有效的管理作用。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一种充实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献身事业的生活取向。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精华,在理性与科学的基础上,强调人的精神、道德和心理作用。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最终衍生为企业形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多载体、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型文化。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标签: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和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用一种精神去统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英文版2011)

CHINESE FOLK CULTURE Folk culture has strong folklor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kind of culture that forms among the working people rather than governmental authority. Folk culture, also known as popular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poetry that contains much folk cultural of Pre-Qin dynasty, which reflects that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ha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However, as the time flying, there are lots of changes happened in the aspects of folk culture. I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that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ding away graduall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analyze the new appearance and discus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folk culture further. It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Folk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the whole community foundation, and has strong vitality. As we all know, superficial culture is often the top of folk culture,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adaptation and refinement results of the folk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reason that Folk culture of a country ar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re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So it is critical for Chinese peo ple learning more details about their own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also known as moon festival, is china’s second traditional festival next to the spring festival.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has bred brilliant folk culture, which form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folk culture resources. Chinese folk culture is famous to the whole world for it’s more than 5,000 years long history and its special existence form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long history, the hardworking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ed an ampl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a splendid folk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folk culture, our people link the moon cakes and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Archer Yi, just like lots of people are fond of Associating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wi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combining sweeping day with honoring ancestor and new life. Mid-autumn Festivals is one of three major Chinese holidays, along with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during the eighth month of lunar calendar, for which b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go back to their home and gather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raditionally, on this day, Chine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ill gather to admire the bright mid-autumn harvest moon, and eat moon cakes and pommels together. Mid-autumn festival as well as mouthwatering food people eaten during the period of it and various activities people held in the process of celebrating this festiva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y are also kinds of civil epitome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is significant festival from generations to generations since 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both the Han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re are also some record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st popular records is that people believe

从中外电影文化差异看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外电影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陈若昕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作为每个民族长时间智慧的沉淀,文化有着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设置了一些障碍,如何引导当代学生尽可能的摆脱这个困境,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这个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电影也成为了我们认识不同文化重要的方式,现代社会的文化体验都已经深刻的受到了大众传媒交际的影响,电影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也必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教育 1.漫谈中外电影中跨文化交际元素 1.1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元素 功夫:《功夫熊猫》中的盖世五侠,就《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来看,里面涉及到了“中原五侠”,即蛇、虎、鹤、螳螂、猴,这主要是依据中国南方拳法里极为有名的“五形拳”所设计的角色。原本“五形”是指虎、蛇、龙、豹、鹤,但是由于成龙主演的诸多武侠电影在好莱坞极为影响力,因而这部电影的武侠取材主要来源于五形拳却受到1978 年,先后出现于荧屏的成龙主演的武侠电影《蛇鹤八步》以及《蛇形刁手》的影响,影片将其作以细微改动,主要是将鹤拳以及蛇拳作为主題。,《冰河世纪2》里总会像李小龙那样“啊”的一声的小松鼠,《黑客帝国》里摆起了黄飞鸿的经典动作的尼奥。 中国话:《赤焰战场》里飙了一句中文“几年前,我住在,武汉。”的布鲁斯·威利斯让底下的观众骚动了好一会儿。电影里外国人说中文的例子并不少见,早在2001年《珍珠港》的开头,亚历克·鲍德温饰演的军官就临时教了即将参与战斗的美国兵一句中文:“我是一个美国人。”以防遭遇空袭,美国军人迫降在中国,向当地人传达信息,能有得救的可能。《碟中谍3》里,汤姆·克鲁斯在路上狂奔大喊:“让开!让开!小心!”一句简单的中文,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_初二作文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 一个完整的世界文化由许多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又是有组成这个国家的不同名族的文化组成,由此可观名族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尤为重要。况我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地大物博,更有多打五十六个名族而组成,文化的厚重文化的多样性以成规模,每个名族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悠久的文化。 那一个名族的文化是如何在日月更替中形成的呢,我想那是他们的信仰,对于一种事,一种物更可能是一种幻想的膜拜追求一代一代的传承而形成的,让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的原因人们分布也较为分散,于是时间的行走,人们都有了自己的信仰以至于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少数名族文化是宝贵的,特别对于西部这个特殊的地方---大多数的少数名族的都分布在这里,所以西部也是一个文化最为多彩的地方,也是最为原始最为纯正的。众所周知,西部是以个不发达的地方--因为这里发展的较晚,但对以一个从欣赏名族文话角度来说这对于西部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这使得西部名族的文化依然是最淳朴最纯真。随着国家十一五的不段开展的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力度我们将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少数名族文化保护与开发?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名族文化的聚居区这里人数最多的是侗族和苗族他们都拥有非常优秀的文话侗族的侗族大歌,苗族测那染

刺绣都早已闻名于世,而黔东南也依靠着对名族文化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飞速的发展着更赢得了全国游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是呀!拥有如此的成就我们不得不肯定对名族文化的成功,然这一切怎的成功了吗?我不的不问下自己。 中国拥有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被世界冠名与文明古国,但到了21世纪修养,道德,文明行为甚至文化的缺少以成为中国最为严重的问题,何也?究其根源我想是人们对自己文化的漠视,不断的同化着外来文话的结果。我并不反对外来文化但我更认为任何事都需要一个限度。 我们的城市需要发展,我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但不要因此而抹杀了少数名族人们的信仰摧毁他嫩的文化。是他们组成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如果为了经济的发展的放弃了对它的重视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无疑是遗憾的。如何保护与发展我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sodocs.net/doc/798747305.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sodocs.net/doc/798747305.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

如何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多元区域性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辐射其他区域,汇聚一起,共同点燃了中华文明之火。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三代,实际上是华夏与周边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华夏民族是由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源,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多源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多元性的统一,既是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首“龙的传人”唱响了大江南北,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自认是龙的传人。而龙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正是在早期多个部落、氏族的交融碰撞中,由不同氏族的图腾融合而成的。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它们与汉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各有优点和特色。比如,汉族书面文学很发达,文献典籍很丰富,而一些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在某些方面超过汉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其长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史诗,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超过80种。演唱艺术就有几十种,舞蹈艺术有数百种。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舞姿,成为我国艺术舞台的常见节目。笛子、大胡、二胡、琵琶等最早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至今仍然是我国民族乐器不可或缺的常见乐器。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神奇的丽江古城成为中华建筑的杰出代表。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并称为我国两大古文字珍品。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盛开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中华各族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 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

中华文化概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镇安职工 专业金融学 学号1361001264466 学生姓名艾美贞 2014年01月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 【题目】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辨析 【摘要】 在当代中华道德思想文化谱系中,虽然有古典儒家思想的成分,但由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各历史时代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远比古典儒家思想丰富和深刻,因而更适合现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资源。 【正文】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逢重大变革的时代,都习惯于从古人那里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儒家占主导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儒家思想资源的问题每每被提及。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近年来的新儒学运动,都就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在目前学术界,一些较为普遍的主张认为,儒家思想中关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孔子所说的“仁”包括“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内容,“忠恕之道”只是其中两点。如果从孔子的文本探究其含义,就很容易发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 如对“爱”的解释,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墨子的主张是:“视人这国若现其国,视人之家若现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为人之国,若为其国,……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儒家过分看重血缘亲情,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在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缺乏公平意识,直接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不管这种秩序是否合理和公正显然,对人类社会来说,问题不在于有无秩序,而在于这种秩序是否公正合理,在于这种秩序能否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不断促进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际上,“和谐”并不是说统一体中没有矛盾和冲突,只不过是矛盾和冲突的双方相互容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健康互动、互利双赢,以致矛盾双方关系达到平衡与协调状态,并且其中一方的发展对于另一方的发展有利,从而使矛盾统一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阙云太的表征。仅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如果没有此起彼伏、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今天能有民族独立、迅速发展的局面吗?我们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并且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国际纷争、缓和国际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基本的外交立场。实际上,国际社会之间的对话、合作、妥协与斗争都是建立和实现和谐世界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儒家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却不断被重新提出。如有学者提出,在当前的农村中,对老人不孝的情况非常严重,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儒家的孝道精神。 儒家所提倡和宣扬“孝道”思想虽然有“显亲”(政治层面)和“娱亲”(精神层面)等几层意思,但是其核心是“养亲”(经济层面),即由子女负责上代人的养老问题。这种养老方式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村社会中是唯一的可选择的方式。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31省46县72村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好8%,较好39%,差53%。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气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 对此,翟玉和提出5大对策:第一、修改《老年人权益法》。因该法对不孝者没有惩戒,所以,不孝者不知晓不尽孝是违法。第二、孝道从娃娃抓起。将《二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问题,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分析,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文化差异比较是提高语用准确率的保证;差异性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跨文化交际与时俱进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地位;作用 当时代的发展使世界变成地球村,跨文化交际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在文化学或语言学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研讨。笔者注意到,虽然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媒介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均能以联系的观点承认彼此的密切关系,但对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却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本文认为,包括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在内的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主要是以交际者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而不是共通性的解读而实现的,这是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人们主要是从个性而非共性认识事物的原因。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文化差异比较是提高语用准确率的保证;差异性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跨文化交际与时俱进。对于文化差异的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我们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从习俗文化、概念文化、思维文化等方面入手,对于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解读,是我们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首先,我们可以从习俗文化这一显性差异文化入手了解文化背景。习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于这种习惯化的文化,本族人已习以为常。但外族人在同本族人的交际中却往往不知就里而违反这些习惯,使本族人就无法接受。每一个民族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的,如果他们都把自己民族文化对世界的看法视作全人类的共识,是天经地义而又自然合理的,其合理性是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