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彫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徳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而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徳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左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左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

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

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紅匕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

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

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泄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

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

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是决龙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 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不同文化、语言、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泄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如比较文学早期的法国学派,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文学的可比性要放到特左的视野、语境和角度之下才有意义,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的用和标准。钱钟书强调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我们无疑与很好的启示。(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徳放到特泄囤也能进行比较。)/各种文学关系:①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②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在价值联系)③交叉关系(文学和苴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1、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彫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彫响。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围。缺点:过于强调实证,限制了它的运用囤,对文学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不够。

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容,跨岀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岀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而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影响研究例子: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美国作家爱伦坡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我国元杂剧《氏孤儿》对法英徳诸国剧作的影响。

1)影响的放送:流传学:探讨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自创的文学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反响。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歌徳在英国;拜伦在法国:茶花女在中国;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爱伦坡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的影响:2)影响的接受:渊源学:研究作家模仿借鉴改编外族作家作品的情况1以及作品的外族渊源% 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寻找作家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而的国际渊源。例子:'移植改编和模仿是为了使外国原著能适合本国的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移植例子:京剧团把莎剧奥赛罗植入京剧。改编例子:徳国克拉朋改编我国元杂剧《灰栏记》: 伏尔泰改编《氏孤儿》为《中国孤儿》模仿例子:鲁迅笔下的狂人融入了果戈里的狂人、尼采的超人、迦尔洵的疯人。鲁迅将众家之长铸成心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自成一家。比较文学要重点研究的就是这种成熟的模仿。,作品的外族渊源:情肖渊源:莎士比亚许多作品情节来自外国作品,《错误的喜剧》取材于古罗马的《挛生兄弟》,《奥赛罗》取材于文艺复兴意大利作家钦提奥的《语言百篇》中的一个短篇小说。人物形象渊源:悟空形象的原形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题材渊源:戏剧《图兰朵》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中《朵拉夫与中国公主的故事》:莱辛通过对马菲、伏尔泰和欧里庇得斯就同一题材的处理和比较指明了一出戏的来龙去脉,成为后来影响研究探索渊源最早例。意象、隐喻渊源:闻一多悼念爱女的诗作《忘掉她》的结构题目和中心意象都是从美国诗人萨拉的一首诗中借来的。

3)影响的传播:媒介学(衍生译介学)对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以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等多种媒介的研究。媒介学三个组成部分: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

解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1)什么是“创造性叛逆J 媒介以及文学材料媒介。妇

首先,翻译是叛逆:文学翻译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造成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语言的转换使一部作品进入了新的语言环境,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形;其次,翻译是一种创造:1)融入了译者

的思想、个性、审美倾向、风格等,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2)文学翻译还将原作引入了新的接受环境,发生了原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接受变形:读者以自己的方式凋动其人生体验,加入了这个再创造,更富创造性和叛逆精神。所以说,它是再创造的艺术。(2)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如下表现:1)、个性化翻译2)、误译和漏译3)、肖译和编译4)、转译和改变影响研究中的远行研究:梵第根:从多个侧而对一个作家所受的外国彫响进行研究。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缺点:研究对象缺乏严格限定,而且不同民族都存在亚文化或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美国学派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强调“文学性”,强调作品在的各种关系,强调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注意理论上的阐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比附,零碎的拼凑,肤注的异同排列。

平行研究的例子:莱辛具体比较了《哈姆莱特》和伏尔泰的《塞密拉密斯》中的鬼魂。启示了之后所谓的平行比较。莱辛对比较文学的诞生做岀贡献,代表作《汉堡剧评》。平行研究例子:主题研究: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写类似的主题的研究:家族历史小说的研究: 雪芹红楼梦: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马丹杜迦尔《蒂波一家》。题材研究:题材的类似和差异,类似的题材常有不同的来源,特别是取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事件的题材。所以在这方而的平行研究常和追流溯源的影响研究结合。例如对克里斯托弗马娄的《浮士徳博士的悲剧》歌徳的《浮士徳》普希金的抒情诗《浮士徳的一幕》研究。情节研究:明代戏剧家《画中人》和奥维徳《变形记》有相似情节。人物形象:平行比较类似的人物形象。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徳,王熙凤和郝思嘉。文学作品背景:狄更斯作品中的伦敦、卡夫卡作品中的布拉格和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旅行背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徳背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的旅行背景。

3、阐发研究:由我国学者提岀。最初形态时佛教中"格义”研究法。包括用外来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或用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例如用结构主义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入手分析杜甫的《秋兴》,就可以从在结构说明这些诗之所以产生歧义的原因。

【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马科斯?缪勒),【人类学派】(英国的安徳鲁?朗、弗需泽《金枝》、哈特兰),【历史地理学派】(芬兰的科隆和阿尔奈“AT分类法”),【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徳、荣格)

1、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文类研究包括历时、共时和缺类。【判断题】:亚里士多徳认为文学相应分为三类:史诗、抒情诗、戏剧。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将文体划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

①文类学大题:历时研究:从纵的方向对属于同一“家族”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综合、归纳,总结出某一类型的基本共同点或规。也就是对某一具体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在各国流传进行研究,它强调"事实联系”。

Eg:流浪汉小说的共同特征:四方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以西班牙(16世纪中叶):《小癞子》(1554)、《古斯曼的生平》、《流浪女胡斯蒂娜》、《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徳国:《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奇遇记》法国:《吉尔?布拉斯》英国:《蓝登传》、《摩尔?弗兰徳斯》美国:《奥吉?马琪历险记》(20世纪50年代)

1都是以一个流浪汉式的中心人物一生的经历贯彻始终,展开一副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而

2小说具有大致类似的情节结构

3小说的目的大都是在乎眾需社会的黑暗腐败11恶

4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

5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诙谐幽默,聪明过人,常常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摆脱困境6流浪汉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单纯,与他们主人的昏庸怯懦狠毒贪婪形成对比,小说从头至尾充满讽刺的情调

7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插曲式结构

②文类学大题:共时研究:从横的方面对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某些文类加以比较,英重点是辩

异,而不是求同,当然在辩异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类似。

Eg:中西方悲剧比较:

|8W|:①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了近2000年,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中国悲剧是古代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希腊悲剧多取决于神话,中国悲剧取材较为广泛。

②从悲剧的本质来讲,西方悲剧可大致分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

莱特》、社会悲剧《人民公敌》和形而上的悲剧《等待戈多》。中国悲剧从古典悲剧実娥冤到现代悲剧雷雨几乎都是社会悲剧。

③从结构和形式上看,四方悲剧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或偶有歌唱之外,基本上是用以白

为主的话剧形式,而中国悲剧则是以歌唱为主,多事唱白相生的戏剧形式。

④主人公性质不同,四方悲剧人物都有髙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飲门贤胄而非普通人,知

道18世纪19世纪小人物出现才打破,中国悲剧对身份地区无严格约束,更有人情味。

⑤悲剧的结局,西方反对喜剧,双重结局,中方大团圆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带有理

想成分。中国传统戏曲悲剧一贯重视悲剧的喜剧因素,伤心与快意巧妙结合。丽:1中西方悲剧的起源于民间活动关系密切,与活动关系密切。

2悲剧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3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4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有主人公代表的正方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对立展开,不断的推动情节,导致最终的解决。

5充满悲剧的气氛和情调,与悲剧情节相辅相生

2、主题学:①主题学定义: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语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而的原因【主题】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需词或需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②一般主题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是个人主题的呈现,是某个部作品或典型人物所呈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涵。'一般的主题研究是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一一个别主题的呈现,研究对象的涵“:比较文学分支的圭壁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对相同或者相似主题、题材、情节、人物类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延‘。主题学研究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而,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一一手段和形式》③主题史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1主题史研究的恫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者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二W流变和增衍的过程如题材演变、主题异变。例:《孟女故事的转变》对孟女哭长城故事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朝代流变的追寻和分析2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路等齢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①主题研究: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作家的不同处理或不同主题在不同国家的流变如家庭主题、个性解放主题、个人奋斗主题、复仇主题等。【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廿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

可以用名词或划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

②母题研究:家底母题、战争母题、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母题。【母题】是描述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实践和情景的基本概况,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单位,主题可以从母题中抽象岀来。Eg:古华的《芙蓉镇》中勤劳致富的形势、连续的政治运动、一个女人和两个甚至几个男人的关系、政治人物和群众的关系,就是母题,③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不同民族文化间具有共通性的典型事件一一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形态极苴文化历史,重点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相同题材研究。Eg:灰姑娘题材、大洪水题材、唐璜题材。【题材】即可以改造、加工、建构完整故事、情节和意蕴的素材,存在于文学作品之前,轮廓淸晰的故事脉络。主题学畴的题材专指民族文化间的共通性的典型事件。④意象研究包括三方而的容:1)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相同意义,如狐狸狡猜。2)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同意义。如红色在中国表示大吉大利,他国没有3)—种物象在某种文化语境中具有意义,在期一文化语境中却没有, 如松柏鸩桃在中国表长寿,他国没有。【意象】是凝结着一左文化涵、意旨及审美意识的符号化物象,包括动植物、色彩以及景观等作品中的细肖描写、暗示、比喻、象征、双关等形成的一系列意象。⑤【情境】主要指作品的情节、事件、行为方式的组合,环境因素等大趣:主题学:人物形象《杜十娘》《茶花女》比较

相同点:|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岀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两位女性都美丽绝伦,纯洁善良,风华正茂,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她们都憎恨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渴望逃出火坑,过上一种真正充满自由、平等、欢乐的生活。'在如何实现自己这一理想追求的问题上,她们不谋而合地上上了依靠爱情力量而努力奋斗的道路。' 不同点:|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小仲马《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杜十娘聪明能干,勇敢坚立,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则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为了追求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虽然二位最终都是为情身亡,但十娘却充满了怒气,轰轰烈烈,投江而去,好不悲壮。而茶花女则抑郁成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充满悲情。'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尽管有着现实主义精神,但仍带着某些浪漫色彩,其中有积极精神,也有消极因素。相比之下,《茶花女》是更严格、更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入木三分地揭臨了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摧残,亳无粉饰地展示了茶花女的悲惨命运,英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得更明确、更深刻、更强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势”。"然而作品却不能指出妓女解放的出路,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杜十娘的形象比茶花女更具有理想的光辉。'

3、媒介学:

4、形象学:①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其任务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的人生图画。】②形象学徹义上的形象与一般文艺理论形象的区别:A、形象学的形象首先是异国异族形象,即“他者形象”。这种形彖是一种具体特左所指,包含着文化语境知识背景。可见形象学意义上的形彖比文艺理论形象的围小的多。Eg:“鬼子”便是日本人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判断,以及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造成的巨大创伤这一背景。B、其次是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自我形象,它依附在他者形象背后,并决左着他者形象的塑造和确定。也就是他者形象是自我形象的间接反映,是自我观念的曲折表现;形象学研究中,作家只是被看成媒介,研究重点是形象背后的文化差异。就是说形象学中的形象是一个民族的一种价值观念,认知态度的反映及媒介,苴核心容即其所指,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认知态度,反映的是民族观念,形象便是这一观念的结果。而一般文艺理论把形象看成是作家

个人艺术独创性的结晶,研究重点也在此。③社会集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为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作用有两种:1)意识形态化:(认同性)作家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对自我肯左,对他者否左。2)乌托邦:(颠覆性)当作家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英颠覆时,这样的异国形象叫乌托邦。-对他者肯左,对自我否左,社会颠覆性。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转变】18世纪以前,印象很好,因为中国本身的强大,所以西方人仰视18世纪以后,印象差,因为中国日渐落后,再加上某些中国人不注重形象,还有西方人的视角变化

1、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学问,有的学者称它为“科际整合”,专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苴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主题学大题

K意象比较-中外诗歌“月”意象审美涵之比较

白与劳伦斯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

在中国古代,月亮就一直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它阴晴圆缺的变化,一直激发着人们无尽的想象。传说中的月神总是一个具万般柔情于一身的完美纯洁的女子形象。因此,这一文化传统使诗人在失意、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将月亮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诗人白曾身怀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但在生活道路和政治生涯中与黑暗的现实世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清澄的月亮则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的青睐。口鲜明突出的个性就是浪漫、豪放和洒脱。他笔下的月亮便也具有了可邀可乘,可攀可揽,其至可醉可赊的种种灵性异秉。白在现实中屡遭打击因而诗中就常流露出他不得志时那孤独郁愤的心情。如〈玉壶吟〉中: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清纯的月还是友情、亲情等等充满人性情感色彩的象征。白在他的月壳诗里同样没有单纯的以月壳本身作为全诗的主题的诗作而是以月亮作为素材,寄托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而在劳伦斯留下的长篇小说和诗集中,月亮是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作品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性爱主题。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凡作品中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力图控制男人的独立女性总有月神相伴。劳伦斯善于用充满隐喻作用的象征体系,通过一个个月亮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3、个人奋斗主题:

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人生》其主人公于连和高家林则是两个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

于连和高加林都属于中下层阶级,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飞黄腾达,向上流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他们向上流社会进攻,并且与之冲突时,往往极力保持他们的“傲气、“清高”和“虚荣5在他们的性格中,强烈的门我意识是核心的和深层的容,主要表现为其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生出的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岀身于木匠家庭,他自称“平民的儿子m地位低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因不是一块当木匠的好料而常遭父兄的打骂。于连不甘心过这种受欺侮的生活,儿次想离家出走。这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高家林是一个陕北农村

小学的民办教师,此时他觉得很满足了。当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时,他感到很绝望,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感到深深的憎恶,他不满于这种不公平的现实,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

二.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时代和社会赋予了他们奋斗的精神和性格中追逐的因熟然而乂处处阻挡着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现实和理想之间充满了复杂的矛盾。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种种个人的欲望他们不得不釆取特殊的方式,其至不惜以扭曲自己的本性为代价,而以伪善的面H出现。为了确立自我,寻找个人幸福,顺应环境,于连不惜为复辟势力效劳,表现出一种妥协性。高加林是怎样的呢?当他失掉教师的工作成为一个普通的社员时,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并且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他,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爱质朴纯真,是一种充满激情而乂炽烈的爱。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三、善良天性的"回归”

无论是于连还是高家林,当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他们经过深深的反思,头脑终于清醒了,终于做回了原来的自我。

还在贝尚松神学院里的时候,于连对伪善的环境始终有一种抵抗力,是“充满了疯狂的愤怒S他的良心没有泯灭,在他虚伪的背后尚保留着正直与善良的天性。当高加林通过“走后门”进城这件事被人告发,他面对的将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继续做一个农民时,他拒绝了黃亚萍F可和他一起到农村去生活的请求,而是对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我自己一直也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我现在才深切感到,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也不识。我想我现在不应该对你隐瞒这一点……” [5]这是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完全破灭,冷静反省后的自白,是他心的真实感受,尽管巧珍已经嫁给人了。但是从他的自白我们可以看岀:他的良心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他的个人奋斗失败后,他的善良的天性重新“回归” To

于连和高家林的个人奋斗道路是失败的,其悲剧性的结局是必然的。他们的抱负和野心,他们的愤世嫉俗,他们的孤军奋战,他们的绝望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社会中“于连”式、“高家林”式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悲剧也是这些人的命运概括。

4.典型人物(吝啬鬼形象)

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儒临外史》),一个是巴尔扎克笔下的朗台(《欧也妮?朗台》作品所塑造的严监生这一形象也是封建文人之一,他仅仅取得了一个秀才的资格,没有中举,他是千百万知识分子的一员,他仅是科举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在《欧也妮?朗台》这部小说里,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的中心人物朗台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变动中一步步地发迹的。

在看两者吝啬的经典表现,临死时候对财富的态度,严监生之所以迟迟不肯闭眼是因为油灯里点着的两根灯芯草,待氏挑去一根之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再看看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儿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U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两人在临死时都是吝啬鬼的形象,但严监生是怕浪费自己的油,是典型的守财奴,而朗台是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是掠夺者的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