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新中国的歌》

设计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3、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能力,重视音乐实践

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音乐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优秀歌曲,从而受益终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设计思路如下:

一、确立主题

本人以“心中有歌”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心中有歌》是李忠翔先生的云南版画名称,版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钢琴边正在弹琴,虽然听不到她的歌声,但我们仿佛依昔可以听到她那清脆的歌声和流畅的钢琴旋律,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歌曲毛泽东作词的《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新中国建立前后期歌曲风格的特点的比较;又选择《祝酒歌》作为典型的作品分析;也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

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

四、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动员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依据各班不同特长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表演的计划,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热爱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演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作品为主线,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歌曲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将音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的歌曲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

的帷幕正向每个中国人拉开”。这支歌在1980年被评为优秀的群众歌曲,可见此曲正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歌曲的总体特色和时代精神。

②、介绍施光南:作曲家,浙江金华人(1940-1990),他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作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周总理,你在哪里》和歌剧《伤逝》,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等。

③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歌曲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在中音区回绕进行,含蓄婉转,表现内心的情感;第二段节奏紧缩,旋律向上,音调活跃与第一段形成反比,更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是第一段曲调的变奏发展,基本保持原有的节奏型,但音区提高了,因此曲调显得挺拔、刚强,形成歌曲的高潮。歌曲结束时,是与引子为素材的再现部分,音调提高了八度,使歌曲情绪显得更为激动、热烈。最后以渐慢的速度、上行的旋律,推出了高潮,圆满地结束全曲。

此曲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既有抒情歌曲、舞蹈歌曲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词曲中还运用了戏曲、曲艺的手法。

B、从体裁、题材、形式、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等方面对比①中外两首《祝酒歌》音乐差异及两首歌曲的社会功能是怎样的?②与刀郎演唱的通俗版《祝酒歌》风格对比。

C、展拓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了解蒙族人在接待客人时的一项重要礼仪----唱敬酒歌。

②中外酒文化透析。开展有关酒的发明、历史、作用、中外酒文化的差异、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课题的讨论。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应尊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把“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三、创作和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代表负责介绍本组的表演歌曲、表演形式、表演者及有关此歌曲描写的背景、内容等。

歌唱者一定将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之中,歌声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歌,人皆自醉”。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总结歌曲分类环节、分析《祝酒歌》的旋律、结构等特点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这节课的亮点也集中在学生自编自演的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顺利地完成作品后是多么地兴奋和骄傲,这些也同时地打动和激励着我。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各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表现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将这些作品压缩到一节课当中,需要音乐教师精确的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也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网络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人通过继续学习和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促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