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涡阳县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

目录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指导思想 (2)

(二)规划依据 (2)

(三)规划原则 (3)

(四)规划期限 (4)

(五)规划范围 (4)

二、涡阳县概况 (5)

(一)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5)

(二)自然资源 (5)

(三)社会经济 (7)

(四)土地利用现状 (9)

三、规划目标 (11)

(一)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11)

(三)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11)

(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2)

四、指标分解 (13)

(一)分解因素 (13)

(二)分解原则 (13)

(三)分解方法 (13)

五、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生态平衡 (15)

(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15)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20)

(三)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平衡 (22)

六、用地分区及空间管制引导 (25)

(一)空间管制引导总则 (25)

(二)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措施 (26)

(三)土地利用功能综合分区及管制措施 (40)

七、实施规划的措施 (46)

(一)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46)

(二)建立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50)

(三)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 (52)

相关表格汇编

图件汇编

涡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示意图

城关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

前言

涡阳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开始编制,2001年1月《涡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审批,进入实施阶段。规划自实施以来,在全县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落实“1234”工程(即打响一张老子品牌,争取新型工业化水平和生态县建设两项工作分别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着力建设机械化工、优质农产品、中型能源基地,加快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企业民营化进程)力争使涡阳县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省县级前列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未来土地布局和需求估计不足,导致部分乡镇已基本提前达到了上一轮规划控制指标和任务、部分乡镇指标尚有盈余。随着老子故里、煤炭生产服务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深入,涡阳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外向带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突出名人牌、旅游牌、绿色牌、生态牌,把涡阳县建成皖西北的能源基地、旅游服务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20年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为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组织编制了涡阳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工业涡阳、开放涡阳、生态涡阳、和谐涡阳为目标,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科学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1998]第8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2007]第74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2003]第77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1991]第49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发[1998]256号);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发[1998]第257号);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1995]国土法)字第117号);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年9月22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6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决定(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7月1

日起施行);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

2、技术标准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10月);

关于修订《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国家和省其他有关技术标准。

3、指导性文件与相关规划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33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

《安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皖政〔2004〕1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政[2005]20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5〕38号);

《涡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涡阳县城总体规划》(2001-2030);

《淮北矿区规划》(2004~2010);

水利、交通、工业等部门相关规划。

(三)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坚持节约和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大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4)努力破解要素制约,保障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5)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6)推进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基期数据采用经验收合格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以确保基础数据和图件的真实、准确、全面、可靠。

(五)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涡阳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二、涡阳县概况

(一)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老子”故里安徽省涡阳县位于淮北平原,地处亳州市中心地带。位于北纬33°27′至33°47′,东经115°53′至116°33′之间。全县国土面积2109.2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近期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涡阳处于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横贯东西,将全县分为涡南、涡北两个自然区域。除东北部有龙山和石弓山外,其余均为一望无际的沃野。涡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涡阳汉为城父、山桑、至县地,北魏、北齐曾置涡阳、丹城、龙山县。隋改置肥水县。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亳州、宿州、阜阳、蒙城析置涡阳县。因袭北魏涡阳县名而命名。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试点县。2005年底,涡阳户籍人口140.91万人。

依2005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国土总面积31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2.26万亩,2005年全县人口140.91万。县境自东向西分别与淮北市、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涡阳县辖城关、城西、城东、西阳、双庙、楚店、高公、闸北、高炉、曹市、青疃、石弓、龙山、义门、新兴、临湖、丹城、马店集、花沟、店集、陈大、牌坊、公吉寺、标里、耿皇、张老家和单集林场计24个镇、2个乡、1个林场。县政府设在城关镇。

(二)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本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41.2℃(1964年7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24℃(1969年2月5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7.4小时。县域内年平均降雨量809.3毫米左右,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一般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于秋雨。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北、西北风,春秋季多偏东风。

地质地貌

县境有巨厚的第四纪松沉积物发育,其下隐伏有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和二迭纪地层。涡河以北,有零星山丘出露,属寒武纪,由灰岩和泥岩构成。由于构造运动差异,第四纪厚度各地有所不同,北部较薄,南部较厚,涡河以北70—600米,涡河以南大于200米。

涡阳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形平坦开阔,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6.5—34.5米,坡降约1/7000。由于降雨、河流的侵蚀作用和人类的长期活动及近代黄泛影响,平原地区又有不同的微域地貌,呈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为石灰岩岛状残丘、河间平原、黄泛沉积平原三种类型。县境82.9%的面积为早期河间平原,17.16%的面积为黄泛区平原,分布在涡河两沿。中部的涡河、北部的包河和南部的西淝河两岸受黄泛的影响最大,为近代黄泛沉积所覆盖,地势较高。涡河与包河、涡河与西淝河之间是两片低洼的平原。从河上游至河下游,宽度逐渐减小,呈“V”形。其地面一般高出两边河间平原区地面1米左右,是涡河的天然堤防。

水文

县境内主要水系有涡河、包河、北淝河、西淝河,顺地势自西北流向东南。此外,尚有武家河、芡河、界洪河等。涡河是流经县域的主要河流,自义门镇入境,从西阳出界进入蒙城县界,流经县境55公里,流域平均宽度16.7公里,流域面积1268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3%。涡阳县是一个缺水型县城,地表水资源量为4.016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178亿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7.03亿m3。

矿产资源

涡阳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灰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等。涡阳煤田是淮北煤田的主要接替者,位于淮北煤田的西南部,东以丰涡断层为界,与临涣矿区为邻,煤种以肥煤、焦煤,少量贫煤、瘦煤等为主,主要分布于涡阳县中部和东部,有徐广楼矿区(含杨潘楼、徐广楼、张楼、单集林场、蒙关、高炉6小矿),刘店矿区(包括一井田、二井田),涡北矿区、花沟信湖矿区(包括花沟矿和信湖矿)、青疃矿区和袁店矿区等6大矿区。涡阳煤田煤炭资源储量约32.5亿吨,其中-800米以上累计探明储量约26.9亿吨。

涡阳县龙山水泥灰岩矿床(零星),探明储量1.65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资源储量103.98万m3;饰面用灰岩矿产储量788万m3。

涡阳县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主要分布于高炉镇、闸北镇,矿泉水达标组分以偏硅酸、

碘、锶最为普遍。

生物资源

本县适宜暖温带各种植物生长,林木属暖温带落叶阔叶类,林种、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林木覆盖率较高。主要木本树种有:杨、泡桐、椿、楝、柳、桑、槐、榆、水杉、苹果、柿、梨、桃、杏、枣、葡萄、石榴、李、樱桃、银杏、悬铃木、侧柏、荆条、紫穗槐等50余种。本县地处古北界动物区南部,多为北方动物,野生动物主要有兔、鼠、蝙蝠、黄鼠狼、雉鸡、鸽、雁、猫头鹰、布谷、翡翠、斑鸠、麻雀、灰喜鹊、乌鸦、燕、鹌鹑、黄莺、蜜蜂、蛙、蛇等。家畜家禽主要有黄牛、驴、马、骡、水牛、猪、羊、兔、鸡、鸭、鹅等。涡阳县是黄牛养殖大县。

旅游资源

涡阳县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是先秦伟大思想家、道教创始人、一代先哲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涡阳自古物阜天宝,人杰地灵,贤哲如林,英豪代起,如老子、尹熹、范蠡、黄石公、张良、嵇康、陈抟、陈涉等先后在这里活动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新四军四师健儿曾在此英勇抗战,横扫日寇千军万马。涡阳的名胜古迹闻名遐迩,如老子故里太清宫、老子诞生时九龙升腾的九龙井、恳请老子著书立说的关令尹熹墓、越大夫范蠡西施墓、陈抟老祖沉睡800年的陈抟卧迹、黄石公授兵书于张良的遗履桥、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墓,各领神奇,引人遐思。源远流长的古城址和古遗址,如丹城故城、蒙郡故城、红栗故城、樊哙点将台犹如座座丰碑;丰富的出土文物,如亿年前的象牙、新石器时期的陶尊、陶网坠、春秋的青铜器、西汉大型花纹空心砖、东汉的彩陶戏楼等,堪称传世瑰宝。

(三)社会经济

人口

2005年涡阳县人口140.9万,建制镇人口规模超过1.5万人有义门、高炉、青疃、闸北4镇,超过1万人的建制镇有3个;其余镇人口规模1万人以下,其中大多数为4~7千人左右,城镇规模偏小。

表1 涡阳县域城镇现状等级规模一览表

根据2005年涡阳县经济运行监测成果数据和户籍部门提供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以人口离散模型递推涡阳县2005年底各年龄段的构成如下1:14岁以下人口19.4万人,占总人口的13.77%;15-64岁人口108.2万人,占总人口的76.76%;65岁以上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7%。总人口抚养比30.30%,老少比为68.81%;年龄中位数34岁2。基础设施

交通:涡阳交通便利,自古有“陈宋梁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现有濉阜、永青铁路穿境而过,S202、S307在县城交汇,涡河横穿全境,为五级航道。涡阳县城距亳州60公里、阜阳84公里、淮北86公里、蚌埠138公里、合肥282公里,交通极为便利。但是,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涡阳县现状省道102公里,县乡公路701公里,干道与县乡道里程的比值即干支比1:7.0,干支匹配不太合理,县乡公路比例大,主要以三、四级路为主,公路网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少。随着商景高速公路、界阜蚌高速公路和楚利凤快速公路的建设,涡阳县的交通区位进一步加强。

供电:

涡阳县电网是亳州市电网的一部分,境内有220kV变电所1座(涡阳变,1×9+1×12万kV A),110kV变电所1座(城南变,1×2+1×3.15万kV A),其中220kV涡阳变电所以110kV电压等级向涡阳、蒙城、亳州、利辛等地供电,同时还以35kV出线向附近用户供电。

至2002年底,全县有35kV变电所14座,主变变压器总容量3.305万kVA,35kV 1人口离散模型的参数详见预测专题的“人口总量预测”。

2采用国际标准:0~14岁为少儿人口组(被抚养人口组),15~64岁为劳动力年龄组,65岁以上老年人口组(被抚养人口组)。

输电线路170.75公里;10kV配变10.88万kV A。10kV输电线路1839公里;低压线路3650公里。形成以35kV为主网架,10kV线路遍及广大农村,实现村通电率100%的供电网络。

交通通信:涡阳交通便利,现有濉阜、永青铁路穿境而过,S202、S307省道在县城交汇,涡河横穿全境,为五级航道。S307与涡河连襟,S202与濉阜铁路并行,一陆一铁,一陆一水,水陆铁四线纵横交错,形成涡阳的交通框架。条条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展,与省内外公路相连。随着商景高速公路、界阜蚌高速公路和楚利凤快速公路的建设,涡阳的交通区位更显优越。

涡阳县现有电信局1个、电信支局26个、有源光节点81个。2002年末城市电话户数4.2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7.28万户,移动电话户数3.15万户,分别比2001年增长53.8%、17.4%和49.3%。电话普及率35.3部/百户,比上年提高14.7%。

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同步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2005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5.2亿元(采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4元;全年财政收入2.19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有所提高;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阶段迈进。全县职工平均工资10405元,比上年增长16.04%,农民人均纯收入2607元,比上年增长6.8%。(四)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度涡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涡阳县行政辖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3163920.2亩,农用地面积2672797.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48%,建设用地面积415038.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2%,未利用地面积76084.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0%。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见表2。

表2 2005年涡阳县土地利用结构表

单位:亩、%

资料来源:2005年度涡阳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上报国家数据

三、规划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耕地过快减少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土地利用布局得到合理调整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土地整理复垦全面推进

◆土地退化与污染的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土地管理制度化、法律化不断完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耕地保有量:规划期末耕地保护面积为153837.75公顷。

基本农田:规划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36780.00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5677.57公顷;近期规划201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4666.79公顷。

建设用地总量:规划期末建设用地总量达到30229.63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563.37公顷,交通用地2100.2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566.05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涡阳县在规划期内共需新增建设用地2560.41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2118.13公顷。

土地开发整理及补充耕地:规划期内可新增耕地1700.00公顷,其中开发新增耕地37.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新增耕地1663.00公顷。

(三)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规划到2020年,涡阳县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地区生产总值0.43亿元,城镇人均用地10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为105平方米。全县通过优化城镇和工业布局,推进城镇闲置、空闲土地的利用、回收、转让,使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率接近98.1%,实现土

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挖掘工业企业内部低效用地潜力,利用好低效工业用地,使低效用地重新利用率达70%以上;通过村庄详细规划编制的试点,调整村庄布局,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复垦及盘活规划”;中心城区的弹性用地占用耕地必须与农村居民点复垦耕地相挂钩。进一步提高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城镇、村庄、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全市前列,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平衡。

(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规划诠释:调整生态用地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使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结合涡阳县县情,涡阳县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15.8%提高到2010年18%,到2020年达到22%。

四、指标分解

(一)分解因素

指标分解应考虑以下因素:

1、基期现状耕地面积(含可调整地类);

2、补充耕地潜力;

3、建设用地需求状况,包括建设用地总规模、建设用地增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4、重点项目布局;

5、上轮规划实施期易地代保基本农田数量和有偿调剂折抵指标折算成耕地数量;

6、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低效建设用地数量。

(二)分解原则

指标分解应遵循下列原则

1、占补平衡的原则

2、利、责相统一的原则

3、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

4、刚性和弹性并举的原则

5、统筹兼顾的原则

6、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三)分解方法

1、建设占用耕地

建设占用

(1)充分衔接县城规划

(2)综合考虑各专项规划

农村公路、土地整理等专项规划

(3)乡镇规划和新农村规划

应用特尔菲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乡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分解的因素体系和权重,根据这一体系及权重分解各乡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扣除已接受的县城规划建设用地)。

2、补充耕地

(1)补充耕地应达到占补平衡,一般在潜力允许情况下应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按分配的建设占用耕地和其他退耕数确定应补充耕地面积。

(3)根据补充耕地潜力与应补充耕地面积为差值确定分担面积,差值为负值的乡镇由差值为正值的乡镇分担。

(4)求出分摊系数,再根据分摊系数得到分摊面积。

(5)分摊面积加上应补充耕地面积为分解下达面积。

3、耕地保有量

(1)根据基期耕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其他退耕面积和补充耕地潜力面积求出各乡镇期末耕地面积。

(2)按省下达耕地保有量减去有偿调剂折合耕地面积为应分摊的耕地保有面积。

按照分摊系数,求出各乡镇分摊面积,再加上有偿调剂折合耕地面积为应保有面积。

(3)考虑上轮规划指标下达和有偿调剂后调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作为分解下达面积。

4、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将基期耕地面积减去规划期的建设预留及一般农田以及淮北矿区预留建设,得到各乡镇能落地的基本农田面积。

(2)将涡阳县的耕地保护率乘以耕地面积得到应保护面积(暂按98%农保面积入图),通过GIS平台分析得到一般农田范围。

(3)另外2%农保面积用3倍该面积的一般农田作为备用农保,图斑属性标注为备用农保,范围圈定在预留建设外圈的一般农田的外圈,作为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缓冲地带,补齐基本农田保护入图面积至100%。

五、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生态平衡

(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1、主体功能区划布局

北部矿产业主导经济区

包括牌坊、新兴、丹城、马店集、石弓、龙山、青疃、曹市等镇,总面积89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北部中心镇青疃镇和县域北大门龙山镇、石弓镇。充分利用县域北部城镇的资源优势,建设优质麦、优质豆、脱毒山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苔干生产加工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乡镇企业,积极进行精深加工,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皖西北煤炭基地;围绕能源基地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机械、化工、建材等工业以及与矿区生产生活相配套的商业、运输、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涡阳至淮北、涡阳至永城的公路等级,加强涡阳与徐州经济圈、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联系。本区应重点处理好煤炭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涡河工商贸主导经济区

该区范围包括县城、义门、陈大、张老家、高炉、西阳等镇,总面积591平方公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所在地,商贸繁荣,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以涡阳县城为中心,以义门、高炉、西阳为两翼,大力发展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并积极发展郊区农业,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基地及商贸中心。工业上重点发展涡阳县工业区和义门、西阳等工业小区,积极吸引各方投资,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集团;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传统商业贸易和以电子、信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依托老子道家文化发源地优势,积极进行皖北道家文化旅游热线开发,形成以老子太清宫为中心的涡河生态旅游观光带;充分发挥本区种植业、畜牧及水产养殖业优势,建设苔干生产加工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并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乡镇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南部农副产深加工主导经济区

该区包括高公、标里、临湖、花沟、楚店、公吉寺、双庙等镇,总面积62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涡阳县南大门楚店镇,加快县域南部城镇建设步伐。发挥传统种养优势,创造规模效益,形成棉花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以楚店为中心、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镇为据点,加强市场建设和工业小区建设,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楚利凤快速公路和“西气东输”分支管线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花沟矿区、信湖矿区的开发准备。

2、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采用西进东抑、南扩北扩的空间发展战役,依托老城,沿涡河两翼拓展,重点向西南、南发展;适当向北发展。

涡阳城市沿东西轴线淮中大道,南北轴线向阳路、闸北路轴向拓展,受涡阳和铁路分割,形成“一河两轴三片”的城市用地形态。

一河——为涡河,沿河建设一条涡河景观带;

两轴——为淮中大道和向阳路、闸北路,是城市发展的主轴线;

两片——涡南片、涡北片。2个片区以涡河分割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团。

涡北片——位于涡河以北,武家河以东,面积11.4平方公里。规划结合煤矿的开采建设为涡北煤矿和涡阳矿区其他煤矿生活服务基地,成为重要的煤矿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基地;

涡南片——位于涡河以南,铁路以西,面积23.2平方公里。为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兼具是的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综合性职能。

城市中心采用“一主一副”的布局模式,在涡南区建成1个城市中心,在涡北建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城北工业区、城西工业区两个工业区,步取消城东工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660公顷。

城北工业区

位于城市涡北片区太清路以北,洪沟以南。该区以发展煤化工和机械工业为主。

城西工业区

位于现状亳州路以南,紫光大道以北,文城路以西。该工业区工业门类以汽车零配件

加工制造为主。

城东工业区

位于新城南路以东,濉阜铁路两侧。该工业区现状工业门类以食品、机械、化工为主,污染较大。由于该区位于城市上风向,且属于塌陷影响范围,故规划逐步取消城东工业区。

3、城乡体系结构

图4:涡阳县行政区划图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扣“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主题,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提高城镇区域竞争力;引导人口、产业向中心城镇和小城镇集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依托S307和S202等主要交通网络形成若干城镇发展轴,以城镇带产业,以产业促城镇;建立起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枢纽,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快县域中心城市涡阳的发展,重点发展高炉、义门、青疃3个中心镇,有选择地发展一般镇,形成较为合理、完善的县域城镇体系。到2005年,重点发展县域中心城镇和沿线条件较好的城镇,涡阳县城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明显增强;加快涡(阳)—永(城)

公路、涡(阳)—宿(州)公路改造和楚(店)—利(辛)—凤(台)公路的建设步伐,加快县道改造,县域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到2010年,涡阳县城发展为小城市,完成“撤县设市”工作;各中心城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义门、高炉、青疃等中心镇和发展潜力较好的楚店、西阳、龙山、石弓等一般城镇得到较快发展,到2020年,涡阳发展为中等城市,各中心镇与一般镇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规划强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区位导向作用,培育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县域城镇与产业开发的核心和据点网络。

涡阳县城镇空间布局为1条主要聚合轴和1条次要聚合轴。

(1)主要城镇聚合轴为涡河城镇聚合轴,以S307和涡河为纽带,形成包括义门、陈大、张老家、县城、高炉、西阳等城镇为主要节点的城镇聚合轴。大力发展并提高中心城市涡阳县城的综合实力,培育聚合轴上的义门、高炉、西阳等主要城镇,加强与亳州市等城镇的经济联系,成为县域最重要的城镇发展带和产业带。

(2)次要城镇聚合轴以S202公路为纽带,包括楚店、县城、龙山、青疃、石弓、双庙、马店集等城镇为主要节点的城镇聚合轴。依托沿公路、铁路的交通优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青疃中心镇,积极培育聚合轴上的楚店、龙山、石弓等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S202公路和多条县乡公路强化与县城和外部城镇的经济联系,成为县域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开采基地产业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术语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试行)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2008年8月22日

组织牵头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技术承担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协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审定: 主要编写人员: 参加人员: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目录(236条) 1.基本名词(33条) (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规划区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区土地用途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其它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途区土地利用方针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 2.总体规划(55条)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城市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基本农田保护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图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图市域建设规模控制图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规划图件园地规模林地规模牧草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工矿废弃地复垦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大纲规划成果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土地利用分析与调查评价(53条) (10)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协调土地供给与需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确定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是指导调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据当地国民经济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区域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以规划指标来体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作为国家措施,其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为了加强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如用地计划体系、土地信息系统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从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如对农业用地(如农、林、牧、水产用地)和建设用地(如城镇居民点、工矿、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等)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专项用地的布局,并对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寓利用于保护之中的策略,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中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审批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规划方案的修改也必须按编制规划的法定程序进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但—般来讲,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 1、提供规划的基础数据:自然、社会、经济等。 2、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分析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 4、提出规划重点解决的土地问题 (二)土地供给量预测 1、评价土地质量 2、(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利用潜力的测算 3、未利用地适宜开发的数量和方向。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各部门未来建设用地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进行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为实现规划的目标,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平衡。 (六)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达到用途管制的目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术语样本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试行)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8月22日

组织牵头单位: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技术承担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协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审定: 主要编写人员: 参加人员: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目录( 236条) 1.基本名词( 33条) (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规划区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区土地用途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其它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途区土地利用方针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 2.总体规划( 55条)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城市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基本农田保护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图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图市域建设规模控制图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规划图件园地规模林地规模牧草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工矿废弃地复垦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大纲规划成果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土地利用分析与调查评价( 53条) (10)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产出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牧草地人均土地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值单位草场面积产量单位草场面积产值单位林地面积产量单位林地面积产值单位园地面积产量单位园地面积产值单位水面面积产量单位水面面积产值单位建设用地产值单位产值占地率耕地灌溉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利用集约度容积率林木覆盖率水面利用率中低产田比率受灾面积比率土地盐渍化面积比率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规划的关系

一、两规的定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 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情况、资源条件、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二、两规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包含 从规划范围和内容来看,城镇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部分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市政建设、城镇体系等,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包但城镇规划还包括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含这些内容。两者都属于区域规划中最低层次的规划,其关系应当是相互包含和制约的关系。1、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2、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3、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三、两规的相同与不同1)共同目标: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两者关系:(①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为主要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而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利用。②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城市经济社会城市总体规划除了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发展战略以及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都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③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城市规划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灵活性;的发展,而且还应为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总体规划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的用地布局应主要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安排。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概念。城市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协商一致。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共同遵循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思路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而城市总体规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J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 人口统计口径不同 因此,导致两规中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内涵不一致,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直接影响根据人。口规模计算的城市用地面积 土地分类体制不同《全各类用地面积统计采用在地类划分上,“两规”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个三级地类。而城镇总体个一级地类、10 个二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