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确定位置(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确定位置(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确定位置(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确定位置(1)(教案)

2 位置与方向(二)

【单元目标】

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能够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本单元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编排3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把教学内容分成四段。

例1,理解新的方向词,用方向和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例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实践活动《实际测量》。

【教学指导】

1.知道了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

生活中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大精确,因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范围比较宽,而且仅有方向,没有距离。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实际距离三个具体内容。

例1联系原有经验,台风登陆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km/h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1)用角度准确表示方向。这里的东偏南30°方向表示以A市为中心点,以中心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台风中心是这条射线上的一个点。因此,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这个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方向,还要体会这样表示的好处。

(2)用距离准确表示位置。根据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km,用直尺画出6cm,代表台风的位置。

例1有序地安排三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逐步体会方向和距离能够确定位置。

2.在平面图上指出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与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它的位置。这道例题里没有新的知识,只是理解“北偏西30°”方向200km处”和正北方300km处的基础上画图。画图通常分两步,先画出北偏西30°方向,再在这个方向上画出相应的点。教材让学生先画图,再交流画的方法与体会。

(1)用量角器画射线。“北偏西30°”是以A市为端点的一条射线的方向,应该画出这条射线。画射线可以使用量角器,把表示A市的点作顶点,正北方向为角的一条边,偏西30°角的另一条边就是北偏西30°方向。另一画图同上。

(2)算出图上距离,在射线上描点。200km是B市到A市的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B市的位置,需要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3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在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时安排】

(3课时)

1. 确定位置(1)(例1).....................................1课时

2. 确定位置(2)(例2).....................................1课时

3. 认识路线图(例3).......................................1课时

第1课时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及教材第20页“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复习导入】

播放视频:

温州市气象台 2013年23号台风第19期 2013年10月7日06时30分发布台风动态:“菲特”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7日03时在福建福鼎市境内减弱为台风,04时在福建福安市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05时在福建周宁县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预计未来“菲特”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减弱。

师:你从台风信息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这是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有关知识。

【新课讲授】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说说从图上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怎样确定台风和A市之间的位置呢?

①小组合作探究。

②学生试画。

③学生交流汇报。

生:先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以A市处为观测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绘制方向标。

教师板书:

生:测定台风与A市的方向。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用量角器去测量以正东方向为主方向,与南边方向的夹角30°处,就是它们之间的方向。

教师板书:

提问:

(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

生:第三步测定A市与台风中心的距离。自行设计出图例,可用,平面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那么图上距离应该画600÷100=6(cm)。

教师板书: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中心与A市的位置关系。

(4)你能根据平面图提出问题吗?

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达到A市?

600÷20=30(h)

2.归纳总结: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点方位的角度。

(2)确定好图上距离,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判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北偏东25°,400;

(2)东偏南30°,200;

(3)西偏南40°,600;

(4)西偏北40°,600。

2.练习五的第1题。

提示:以北京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用量角器量出度数。沈阳在北京的东偏北30°处;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偏北17°处;西安在北京的南偏西40°处,昆明在北京的南偏西30°处,海口在北京的南偏西10°处。

3.练习五的第2题。

(1)正西,400;

(2)西偏北45°(北偏西45°),300;

(3)东偏北30°,300;

(4)南偏东30°,400;

(5)西偏南40°,300。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确定位置(1)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好方向并用量角器测量出被测点方位的角度。

(2)确定好图上距离,结合单位长度计算出实际距离。

(3)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判断或描述被测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二点:

一、1.根据示意图描述方向、角度与路程,要抓住中心点(中心观测点)进行描述。

2.要根据给出的角度进行描述。

3.要注意二种偏向的描述:东偏北30°(北偏东60°)。

二、根据描述画出方向、角度与路程

如果教师没有特别注意教给操作的方法,学生(尤其是中下生)操作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一定要教给操作的方法。

1.教给学生人为规定方向的序号。

如:东偏北45°。前一个“东”为第1方向,后一个“北”为第2方向。

西偏南50°。前一个“西”为第1方向,后一个“南”为第2方向。

2.教给学生用量角器的方法。

(1)将量角器的90°朝第2方向,从第1方向开始数要画的角度。

(2)角度找到后,点上一点,作上记号。

(3)记号与座标中心点连线。

(4)按要求标上距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1》名师教案

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情感态度 体会用平面示意图表示事物和用方向与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量角器、尺子、动物图等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你们能说出动物园里大象馆、熊猫馆、长颈鹿馆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的地理位置,请学生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确定方向。 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办法,评价一下谁的方法准确而简洁。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挑战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信心。 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拓展思路,提出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可让学生培养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二、集思广益,总结方法 . 1.请小组代表说说组内确定各种动物方向的方法,教师根据代表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图示。 2.师:请全班同学根据老师的图示,参考各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简洁程度,说说它们的

优劣,选出你最满意的确定各种动物相对于喷泉广场方向的办法。 3.教师总结:其中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准确、简洁地表示出各种动物相对于喷泉广场的方向。(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数学学习过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推断找到最佳答案,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问题研讨,具体落实 l.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方向 (1)出示教材第65页右上图。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东西南北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②喷泉广场和熊猫馆在哪里? ③熊猫馆和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④怎样区别熊猫馆和狮虎山的方向呢? (3)学生讨论。 ①生1:箭头指示的方向是北。 生2:图中已经标注了方向。 ②生3:(指出这两个地方在地图中的位置。) ③生4:熊猫馆在喷泉广场北偏东的方向。 生5: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北偏东的方向。 ④生6:两个地点偏东的角度不一样。 2.区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1)出示教材第65页下方情景图。 (2)教师提出问题。 ①长颈鹿馆和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②长颈鹿馆和大象馆距离喷泉广场多远? (3)学生研究讨论。 ①生7:北偏西60。(或西偏北30。)。 ②大象馆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长颈鹿馆距离喷泉广场500米。 四、提出疑问,确定位置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只知道一个地点的方向,能确定它的位置吗?(不能)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新人教版.doc

1位置与方向(一)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适当降低了难度,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着较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作基础,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点,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日 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1.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时,要让学生指出对应参照物,注意描述时往往以自身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分别在哪个方向,是怎么知道的。 2.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科书情境图更换为本班学生熟悉的场景。例如将例1~例3的校园场景图更换为本学校的示意图;将例4的动物园导游图更换为本地动物园或公园示意图。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方位,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指指校园的各个方向,说说自己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最新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说课稿榆林市八小 孙娟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 二、说学情 在第一阶段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并且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这节课主要训练学生叙述一个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容易出错,要加强练习。 三、说模式 本课的教学中,我按照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别是(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三)、展示成果。(四)、探究引领。(五)、反馈提升。理念先进,环节清楚。 四、说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导学案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引导发现、讲解总结。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怎么辨别方向?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揭示课题:确定位置(一)之后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我用问题直接导入的方法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到本节课的知识将实实在在地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先激发学生进入动物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并且板书。然后出示自学提纲。由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描述方法,时长为3分钟左右。 设计理念:把问题抛出来,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正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2020春五年级数学下册六确定位置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确定位置(二) 教学目标 1.能自建参照系,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自建参照系,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一节课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转了一圈,同学们都能准确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们首先确定好要参观的场馆,然后利用场馆分布图,以现在的位置为观测点。确定方向和角度,再根据距离就能准确找到要去的场馆了。 师:回答得真好。可是乐乐在大鸣山旅游遇到了麻烦,迷失了方向,他找不到大本营的位置了,我们来帮他回到大本营好不好? 二、自主探究 出示大鸣山风景区平面图。(见教材P67) 师:大家看一下大鸣山风景区平面图,同学们先确定平面图的方向,再看看都有哪些旅游景点,图上的1厘米实际表示多少米?找一找,标出乐乐现在的位置,再找到大本营的位置,并标出来。 用表格确定大本营的位置。 探究结果汇报。 师: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找出了确定物体位置的办法,大家把探究结果汇报一下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68练一练第1题。 (1)学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 (2)全班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68练一练第2题。 (1)学生观察路线图,独立填空,再汇报。 (2)让学生尝试说说返回的路线。注意让学生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3.完成教材P68练一练第3题。

(1)学生动手测量。 (2)意见反馈,相互补充。 (3)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自己动手,逐步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和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学生回答)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最新教案)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 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1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 3×10=20(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

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主备人石彩丽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会辨别方向)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在森林里怎么辨别方向?(指南针、观察太阳的方向、树木的疏密、树的年轮等)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四个方向。除了这四个方向,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方向?(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如何确定这四个方向?我们学会了辨别方向,实际上就是学会了初步确定位置的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准确的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一))。 二、探究新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吗?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我们首先来到了喷泉广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物园各场馆的路线图,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场馆,找学生自由说,刚才有同学说想去熊猫馆,老师也非常想去,因为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是我国的“国宝”,我想去看一看它的生活环境。 2、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我们怎么去熊猫馆呢?(现在的观测点是喷泉广场),也就是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北边往东)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北边往东,怎么区分呢?用一个什么量来表示呢? 3、小结:用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方向,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察点。

《位置和范围》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位置和范围》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学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方法的基础。通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探究。 本节的难度不大,但需要更多运用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记忆、分析,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将亚洲和其他大洲进行比较,掌握归纳地理位置的方法,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学期需要强求学习方法的培养,从第一学期的自然环境总论到现在接触区域地理,学生只是对地理事物有总体的了解,而缺乏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本课教授他们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生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教师如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讨论式教学,效果更好。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1.以亚洲为例,学会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对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归纳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素材《课前导入:亚洲雄风》 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同学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 阅读材料: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任务1 以亚洲为例,学会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活动。 1.半球位置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确定位置——第1课时

《确定位置》教案 第1课时 记忆游戏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前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制作PPT(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大家注意听。教师讲笑话。 一天,消防急救中心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话务员拿起电话,说:“消防急救中心。” 一个男人焦急的叫道:“不好了,这里发生了火灾”。 话务员连忙问:“在哪?” “就在我家。”男人说。 “什么地方?” “厨房。” “具体位置?”

“煤炉上面。”男人气愤地大叫起来。 教师:听完这个笑话,大家想一想,实际上话务员想问的地方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话务员问的是火灾的地点,并不是火源的位置) 教师:同学回答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或某个物体的位置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说出别人问的位置,就会闹出笑话,甚至会耽误大事,大家说,学会确定位置是不是很有用呀? 学生回答。(是) 教师:很好,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的新课——确定位置。板书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记忆游戏 1.进行游戏 教师:要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亲身体验一下,怎样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老师先说游戏规则,然后前后桌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前后两人合作,把准备好的用具随意摆在桌上。 (2)其中学生甲在十秒钟之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然后学生甲转过身去,由学生乙迅速改变桌上一个物体原来的位置。 (4)学生甲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简单明了的话描述,并记录下来。然后变换角色,再做一遍。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游戏活动汇报 教师:大家谁来说说在游戏中桌子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能说说你是怎样描述的吗?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同学们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一听他说的和你想要说的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大家再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要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要想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和方向,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练习: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

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2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种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能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五中的第7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五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1.位置(1)................................................1课时 2.位置(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3)

2 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科书还结合具体情境中的方格纸,使学生明确用抽象的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初步帮助学生感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逐步培养学生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并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在对比中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并依据生活经验习得。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如教科书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让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科书P23“练习五”中的第7题,让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也相应地变了。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来研究数的特点,通过数来呈现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 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课本第 2 页例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 2、辨认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B :知道东西相对,南北相对,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论其余的三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A :根据自身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技能。 B: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充分 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模式:预习领悟-展示交流-实践运用 教学方式:引导,体验,探索式。 学习方式: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以下习题。 1、根据周围的环境说一说你家住的居民楼的附近都有些什么? 学校附近都有些什么? 2、以上调查的结果用你最喜欢的最简单的方式表示出来或描述出来。 二、谈话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 最先猜出来?“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 雨就刮风。”(同学们争先恐后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敏,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太阳” 太阳给大地送 来了无限光明和温暖。太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你们 知道是什么吗?对了,太阳还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这节课我们就从 太阳研究生活中的方向。 三.交流展示,研讨提升。 1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有关内容,现在就请小组交流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对学生交流学习进行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3、探究新知。 1、(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学生在操场中间站成四排) (1)认识东、南、西、北。(学生在操场中间站成四排) ①师: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吗?那东边在哪儿呢?用手指一指。学校的东边有什么呀?现在,我们一起面向东方。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后面朝向哪个方向?你们的左边和右边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学校的每一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师:谁能总结一下刚才我们看到的四个方向? 学情预设:认识方向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可能一开始会说错,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多说,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 老师小结并介绍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②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学生分成4组围成一个正方形) 师: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学生做动作) 师:向东站好,向南—转,向西—转,向北—转。(学生做动作) ③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通过观察,能用“东、南、西、北”说一说你熟悉的一些景物的位置吗? ④小组内讨论:东、南、西、北之间有什么排列规律。 (2)认识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请四位同学站在操场的中心,四个人分别面朝一个方向,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一个人面朝什么方向,观察东面和西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南面和北面有什么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南面和北面相对,东面和西面相对。 2、(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 2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 1课时) 立小学 何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 1?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 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 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 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 物体的位置。 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 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 (二)引入新课 1. 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 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 PPT 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题。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 PPT 课件。 2.提冋: 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 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演示PPT PPT 课件) PPT 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 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 问题,弓I 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 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 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 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 PPT 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 学里统一称为 “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 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 PPT 课件) 在此基础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 PPT 课件) kJ ^^1 >f I .^1 Q 町 2 百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想去吗?(想)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整装待发去小军的班级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军班级图)找到小军了吗?你能说说小军的位置在哪吗?预设:1、小军在第4组第3个;2、小军在第3排第4个;3、小军在从右数第3组第3个...... 师:同一个座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每个人找位置的标准不同) 大家交流的时候会感觉怎样?(乱,麻烦)你有什么建议吗?(把大家的说法统一一下) 师: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准确的、简洁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列和行的含义 (课件出示例图)师:这样的排列一般用列和行来表示。(板书:列行)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竖排是列,横排是行)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站在讲台上,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列?(从左往右)这是(生:第1列),依次点击第2列...... 师:你会从哪开始数第1行呢?(从前往后)依次点击第1行,第2行...... 师:能不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一下小军的位置?(第4列第3行) 2、抽象成平面图 师:如果把座位用圆圈表示,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平面图(出示平面图),现在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找的?(生上前指) 师: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B、C两位同学的位置吗? 师: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与先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位置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二、教学数对 1、游戏激趣,引入数对 师:我们一起来玩打地鼠的游戏怎么样?(游戏规则:画面上出现一只地鼠,就快速地说出地鼠的位置,看谁反应快)师点击1号地鼠、2号地鼠,生抢答。师:现在提高要求,把接下来要出现的地鼠的位置记录在本子上, 师由慢到快点击3号地鼠,4号地鼠…… 师:写完了吗?(生:来不及写) 师:看来写第几列第几行来不及记录,以1号地鼠为例(第4列第3行),你能创造出一种比第4列第3行这种记录方法更加简洁准确的记录方法吗?(生在本子上写) 汇报:(预设)(1)4列3行;(2) 4 3;(3) ;(4) 4、3; (5) (4,3)…… 交流,师生一起评价。 师:仔细观察,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有4和3。师:看来4和3这两个数字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生:4和3之间都有符号。师:是的,要用符号把列和行区分开来。 2、介绍数对 师:其实同学们的写法已经和数学家的写法非常接近了,(课件出示介绍数对的写法和读法,完善板书)。 师:这里的4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能用数对的形式把剩下地鼠的位置写出来吗?(生在本子上写,汇报。)师: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这种方法和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的方法比一比,你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 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2 位置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2)

爽爽文库汇编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 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 2.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格式。 3. 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确定位置(1) 课题确定位置(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所学的“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具体的位置”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提升,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教学方法描述位置,旨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 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 书 六、教学反 思 本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第几个(排)”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培养学生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用数对来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可起到较好的巩固效果。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第1课时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相关主题